科幻小說人類基因藏有秘密
『壹』 求一本科幻小說,只記得主角進入宇宙時代,被外星人告知人類是他們改造出智慧的
一定是 細胞滲透,非常好看的一部科幻小說,強推
『貳』 求一篇短篇科幻小說,關於基因葯物的.
推薦劉慈欣的短篇小說:《天使時代》
挺好看的,我前兩天剛看完,講了人類由於基因技術的發展產生的一系列社會、倫理等大問題,它的思維水平讓我嘆服,具體內容就不劇透啦。
望採納(●°u°●) 」
『叄』 求一本科幻小說,主角進入宇宙時代,被外星人告知人類是他們改造出智慧的
我認為你說的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雖說普遍認為宇宙中會有外星人存在,但現代天文觀測已經排除太陽系內存在外星人的可能性。在往外就進入以光年為單位的星際空間,這對我們人類或其它智慧生物來說是難以征服的遙遠距離!所以說巨大的宇宙空間距離似乎成了智慧生物之間相互聯系的難以逾越的障礙,因此即使有外星人存在我們也難以發現,也不知道他們生活在哪裡。所以我們對外星人的生存狀況一無所知,更不知他們的科技是否比我們先進?。你可以設想一下,連每秒30萬公里的光速都要跑上數年、數十年、數百年和數千萬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是一個多麼令人難以想像的遙遠而漫長的距離啊!因此所謂外星人造訪或入侵地球,甚至綁架和控制地球人,簡直就是不可能的!受物理法則的制約,我很難相信智慧生物能製造出以光速飛行的宇航器,那都是科學幻想出來的,哪有那麼容易?因而不足為信。退一步說,就算智慧生物有能力製造出以光速或超光速飛行的超級宇航器,要想在以光年為單位的浩瀚的星際空間來去自由也是不可能的事。我為此而悲觀的認為,人類在宇宙中也許只能永遠孤獨地存在下去!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尚沒有任何真實可信的證據能證明外星人曾到訪過我們地球,所有關於外星人到訪地球的傳聞都是不可信的。因此可以肯定地告訴你:不可能有人親眼見過外星人,關於外星人的長相都是人們憑空想像出來的,毫無科學依據。真正外星人的長相如何?是否如此醜陋?對我們來說也許永遠是一個不解之迷。僅憑幾張照片就想證明外星人曾到訪過地球是遠遠不夠的,反正本人是不會相信的!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肆』 人類基因組計劃科幻故事
推薦你先看一下劉慈欣的《天使時代》,不長的一片小說,很精彩。看來你會有幫助的。
先找兩個片段讓你看看,或許有助於你了解內容:
片段一:
自人類基因組測序完成以後,人們就知道飛速發展的分子生物學帶來的危機遲早會出現,聯合國生物安全理事會就是為了預防這種危機而成立的。生物安理會是與已有的安理會具有同等權威的機構,它審查全世界生物學的所有重大研究課題,以確定這項研究是否合法,並進而投票決定是否終止它。
今天將召開生物安理會第119 次例會,接受桑比亞國的申請,審查該國提交的一項基因工程的成果。按照慣例,申請國在申請時並不提及成果的內容,只在會議開始後才公布。這就帶來一個問題:許多由小國提交的成果在會議一開始就發現根本達不到審查的等級。但各成員國的代表們都不敢輕視這個非洲最貧窮的國度提交的東西,因為這項研究是由諾貝爾獎獲得者,基因軟體工程學的創始人依塔博士做出的。
依塔博士走了進來,這位年過五十的黑人穿著桑比亞的民族服飾,那實際上就是一大塊厚實的披布,他骨瘦如柴的身軀似乎連這塊布的重量都經不起,像一根老樹枝似的被壓彎了。他更深地躬著腰,緩緩向圓桌的各個方向鞠躬,他的眼睛始終看著地面,動作慢地令人難以忍受,使這個過程持續了很長時間。印度代表低聲地問旁邊的美國代表:「您覺得他像誰?」美國代表說:「一個老傭人。」印度代表搖搖頭,美國代表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依塔,「你是說……像甘地?哦,是的,真像。」
本屆生物安理會輪值國主席站起來宣布會議開始,他請依塔在身旁就座後說:「依塔博士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人,雖然近年來深居簡出,但科學界仍然沒有忘記他。不過按慣例,我們還是對他進行一個簡單的介紹。博士是桑比亞人,在三十二年前於麻省理工學院獲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而後回到祖國從事軟體研究,但在十年後,突然轉向分子生物學領域,並取得了眾所周知的成就。」他轉向依塔問,「博士,我有個問題,純粹是出於好奇:您離開軟體科學轉向分子生物學,除了預見到軟體工程學與基因工程的奇妙結合外,是不是還有另一層原因:對計算機技術能夠給您的祖國帶來的利益感到失望?」
「計算機是窮人的假上帝。」依塔緩緩地說,這是他進來後第一次開口。
「可以理解,雖然當時桑比亞政府在首都這樣的大城市極力推行信息化,但這個國家的大部分地區還沒有用上電。」
當分子生物學對生物大分子的操縱和解析技術達到一定高度時,這門學科就面對著它的終極目標:通過對基因的重新組合改變生物的性狀,直到創造新生物。這時,這門科學將發生深刻變化,將由操縱巨量的分子變為操縱巨量的信息,這對於與數學仍有一定距離的傳統分子生物學來說是極其困難的。直接操縱四種鹼基來對基因進行編碼,使其產生預期的生物體,就如同用0 和1 直接編程產生WINDOWSXP一樣不可想像。依塔最早敏銳地意識到這一點,他深刻地揭示出了基因工程和軟體工程共同的本質,把基礎已經相當雄厚的軟體工程學應用到分子生物學中。他首先發明了用於基因編程的宏匯編語言,接著創造了面向過程的基因高級編程語言,被稱為「生命BASIC 」;當面向對象的基因高級語言「伊甸園++」出現時,人類真的擁有了一雙上帝之手。
這時,人們驚奇地發現,創造生命實際上就是編程序,上帝原來是個程序員。與此同時,程序員也成了上帝,這些原來混跡於矽谷或什麼什麼技術園區的的人紛紛混進生命科學行業來,他們都是些頭發蓬亂衣冠不整的毛頭小子,過著睡兩天醒三天的日子,其中有許多人連有機物和無機物都分不清,但都是性能良好的編程機器。有一天,項目經理把一個光碟遞給一位臨時召來的這樣的上帝,告訴他光碟中存有兩個未編譯的基因程序模塊,讓他給這兩個模塊編一個介面程序。談好價錢後上帝拿著光碟回到他那間悶熱的小閣樓中,在電腦前開始他那為期一周的創世工作,他干起活來與上帝沒有任何共同之處,倒很像一個奴隸。一周後,他搖晃著從電腦前站起來,從驅動器中取出另一塊拷好的光碟,趟著淹沒小腿的煙蒂和速溶咖啡袋走出去,到那家生命科學公司把那個光碟交給項目經理。項目經理把光碟放入基因編譯器中,在一個球形透明容器的中央,肉眼看不見的分子探針精巧地撥弄著幾個植物細胞的染色體。然後,這些細胞被放入一個試管的營養液中培養,直至其長成一束小小的植株,後來這個植株被放入無土栽培車間,長成樹苗後再被種進一個熱帶種植園,最後長成了一棵香蕉樹。當第一串沉重的果實從樹上砍下後,你掰下一個香蕉剝開來,發現裡面是一個碩大的橘瓣……
當然,以上只是一個生動的比喻,實際的基因軟體開發都是龐大的工程,絕非個人的力量所能及。例如僅編制一個視網膜感光細胞的基因軟體,其代碼量與一個最新的視窗操作系統相當。所以完全憑借基因編程創造新的生命還只能是病毒級別,科學家們傾向於從生物的自然基因中分離出各種功能模塊和函數,通過引用和組合這些模塊和函數來得到具有新的特徵的生物,對此,面向對象的基因編程語言「伊甸園++」是一個強有力的工具。
第二個片段:
美國代表說:「非洲確實是一個被文明進程拋下的大陸,但,博士,這是一個涉及到社會政治、歷史、地理條件等諸多復雜因素的問題,不是科學家們僅憑手中的科學就能夠解決的。」
依塔搖搖頭說:「不,科學也許真能解決飢餓問題,關鍵在於我們要換一個思考方向。」
代表們茫然地互相對視著,主席首先想到了什麼,說:「如果我沒理解錯,依塔博士已經開始了我們這次會議的議程了。」
依塔鄭重地說:「是的,主席先生,如果您允許,在介紹我們的研究成果前,我想先讓各位認識一個孩子,一個能吃飽飯的桑比亞孩子。」
他揮揮手,一個黑人男孩兒走進會議大廳。他赤裸著上身,肌肉飽滿,皮膚光亮,濃密卷鬈發下的一雙大眼睛閃閃有神,他用強健而輕快的腳步,把一股旺盛的生命力帶進了會議大廳。
「哇,好一個小奧塞羅!」有人贊嘆道。
依塔介紹說:「這是卡多,十二歲,一個土生土長的桑比亞孩子。當然,在平均壽命只有四十多歲的尚比亞,他這樣的年紀通常已經不算是孩子了,但卡多確實是孩子,而且是個小孩子,因為他的壽命肯定要超過我們在座的各位。」
「這不奇怪,看得出來這孩子的營養狀況很好。」代表中的一位醫學家說。
依塔扶著卡多的雙肩環視著會場說:「他肯定與各位印象中的桑比亞兒童有很大差別,那些飢餓中的孩子都是細細的脖頸撐著大大的腦袋,四肢像樹干般枯瘦,肚子因積水而鼓起,臉上落著蒼蠅,身上生著瘡……所以大家都看到了。只要吃飽了飯,任何民族的孩子都能變得像天使般高貴。」
卡多向大家點頭致意,大聲說了一句誰都聽不懂的話。
「他在向各位問好,」依塔說,「卡多隻會講桑比亞語。」
「您剛才說,這孩子是在桑比亞土生土長的?」主席問。
「是的,而且是在桑比亞最貧瘠的地區長大,從未離開那裡。在這場旱災中,他的家鄉餓死了不少人。」
所有人都目不轉睛地盯著這個健壯的黑孩子,一時誰也說不出話來。
依塔第一次露出了淡淡的微笑:「大家的下一個問題自然是:他在那裡吃什麼?那麼下面,我就請大家看卡多吃一頓午餐。」
他說完又向門的方向揮了一下手,有三個人走進會議大廳,其中兩位是參加會議的桑比亞官員,第三個人令大家大吃一驚,他竟是一名紐約警察。他腰上累贅地別著手槍、警棍、對講機等等,手裡提著一個大塑料袋,進門後猶豫地站住了。
「是我們請這位警官進入會場的。」依塔對主席說,主席示意讓那名警察走上前來。
警察走到圓桌旁,兩位代表給他讓開了位置,他把大塑料袋中的東西都傾倒在桌面上,首先倒出的是一大捆青草,然後是一堆梧桐樹葉,最後是一堆深綠色的松針。警察指指這堆青草和樹葉,又指指同他一起進來的那兩名尚比亞官員說:「這兩位先生在庭院里的草坪上拔草,我去制止他們,他們就把我帶到這里來了。」
依塔起身向警察鞠躬:「尊敬的警官先生,我對我們的粗魯行為表示歉意,並願意交納相應的罰款,我們只是想請你來做個證明,證明這些青草和樹葉是真實的。」
警察瞪大雙眼說:「當然是真實的!是我把它們收集到袋子里一直提到這里的。」
依塔點點頭:「好吧,卡多該用他的午餐了。」
這個桑比亞孩子抓起一大把青草,捲成粗繩壯的一根,像吃香腸那樣咬下一大截,津津有味地嚼了起來,草莖被嚼碎時發出的吱吱聲清晰可聞……他吃得很快,轉眼把那粗粗的一把草吃光了,又開始大口吃樹葉……
旁觀者的反應分為兩類:一部分人極力忍住嘔吐的慾望,另一部分人則抑制不住開始咽口水,這是在看到別人享用他感覺中的美味時的一種自然條件反射,不管那美味是什麼。
卡多又卷了一把草吃,然後開始吃松針,他咀嚼的聲音立刻發生了變化,一道墨綠色的汁液順著他的嘴角流下來,他含著滿嘴的松針和青草,高興地對依塔說了句什麼。
「卡多說這里的草和樹葉比桑比亞的味道好。」依塔解釋說,「由於盲目引進高污染的工業,桑比亞已經成了西方的垃圾傾倒場,那裡的環境污染比這里要嚴重得多。」
在眾目睽睽之下,卡多吃光了桌子上所有的青草、梧桐葉和松針,他滿意地抹去嘴角的綠色汁液,笑著對依塔點點頭,顯然是在感謝這頓美味的午餐。
用後來一位記者的描述,會議大廳陷入「地獄般的寂靜」。不知過了多長時間,這寂靜才被主席顫抖的聲音打破。
「這么說,依塔博士,這就是您代表桑比亞國提交生物安全理事會審查的研究成果了?」
依塔鎮靜地點點頭:「是的,這就是我剛才說過的換一個思考方向:我們既然可以用基因工程來改造農作物,為什麼不能用它來改造人自身呢?比如說這個桑比亞孩子,他的消化系統經過了重新編程,使他的食物范圍大大擴展。對於這樣的新人類,農作物完全可以改種一些速生或抗旱的植物,那些以前讓我們頭疼的瘋長的野草對他們來說就是萬傾良田。即使是種植傳統作物,他們從土地中收獲的糧食也要比我們多十倍,比如對於小麥來說,麥秸稈甚至根系他們都能食用。糧食對於他們,將真的如空氣和陽光一樣隨手可得了。」
各國代表都如石雕般站在大圓桌旁,把陰沉的目光聚焦到依塔身上,依塔坦然地承受著這些目光,平靜地說:「尊敬的各位先生,我向聯合國轉達魯維加總統的話:桑比亞已准備好為此承受一切。」
主席首先從呆立的狀態中恢復過來,撐著桌沿小心地坐下,好像他已虛弱得站立不穩似的,他兩眼平視前方說:「您剛才好像說過,這孩子十二歲?」
依塔點點頭。
「這么說,你們十二年前就對人類基因重新編程了?」
「確切地說應該是十五年前,第一批編程是使用基因匯編語言進行的,半年後,編程工具改用面向過程的高級語言『BASIC 』。至於卡多,是用面向對象的『伊甸園++』編程,這是三年以後的事了。我們從食草動物中提取了大量的消化系統的函數和子模塊,去掉了反芻部分,經過優化和組合後植入人類的受精卵的基因編碼中,但其中有許多程序,比如胃液的成分、胃壁的強度和腸道蠕動方式等,沒有借用任何自然代碼,純粹是我們自行編制開發的。」
「依塔博士,我們最後想知道,在桑比亞,經過重新編程的人類有多少?」
「卡多這一批只有不到一百人,因為我們對面向對象的編程方式還沒有十分把握。重新編程的桑比亞人只要是十五年前那兩批,使用宏匯編語言和『生命BASIC』編程的受精卵共有兩萬一千零四十三個,其中兩萬零八百一十六個成活並正常分娩。」
嘩啦一聲,上屆諾貝爾生物學獎獲得者,法國生物學家弗朗西絲女士暈倒了。她旁邊的另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德國生理學家,本屆生物安理會輪值副主席施道芬格博士臉色發紫呼吸急促,正閉著眼從胸前的衣袋中摸索硝化甘油片。只有美國代表很鎮靜,他指著依塔,轉身對那個仍然目瞪口呆的警察說:「逮捕他。」
他說得很平靜,像是朝人借個火兒,看到那個警察茫然不知所措,他平靜的薄紗立刻被摧毀了,如火山爆發般咆哮起來:「聽到了嗎?逮捕他!別管什麼轄免權,那是對人的,不是對魔鬼!」
主席站起身,試圖使美國代表平靜下來,然後轉向依塔,眼裡含著悲憤的淚水說:「博士,您和您的國家可以違反聯合國生物安全條約的最高禁令,對人類基因進行重新編程,但你們不該如此猖狂,竟到這個神聖的地方來向全人類的臉上潑糞!你們違反了第一倫理,你們抽掉了人類文明的基石!」
「人類文明的基石是有飯吃,桑比亞人只是想吃飽飯。」依塔向主席鞠了一躬,以他特有的緩慢語調說。
『伍』 求一部小時候看的科幻小說 內容大概是說人類已經在宇宙中組建了艦隊
搜搜搜…
『陸』 一篇以前看過的科幻小說
我印象深的科幻小說是小時候讀的衛斯理
『柒』 求一部很老的科幻小說,講的是音樂是解開人類基因的密碼。
若干年後,一群基因編程人消滅了土著人類。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開創者,拍了一部電影編程人類的崛起之路
『捌』 基因改造人的科幻作品
在近年來美國好萊塢拍攝的眾多科幻電影中,基因改造人或者說變種人也佔有一定的分量。比如《蜘蛛俠》《X戰警》《神奇四俠》《綠巨人》等都可以算作是變種人,當然其中有許多是由於意外或者自然原因而導致的基因變異,而不是主動改造所致。
但電影主要是為了娛樂觀眾,並不太注重科學性,像《X戰警》中的一些變種人擁有的能力已經超出了碳基生物所可能擁有的能力,僅靠基因變異是無法實現的。這些影片中並沒有認真探討基因改造這一技術的,因此注重技術細節的讀者不妨閱讀科幻小說。 六十年代,曾經出現過一部令人毛發倒豎的科幻恐怖片《蒼蠅》,改編自同名短篇科幻小說。片中主人公布蘭德·塞斯在進行信息—物質傳輸法實驗時,誤將蒼蠅基因混入自己體內,慢慢變成了蒼蠅人。在漫長的變化過程中,他的人性逐漸消失,蒼蠅的習性逐漸增加:倒吊爬行、唾液可以融化物體。由於蒼蠅的基因已經混在了人的基因裡面,在第二集里,他的兒子從出生起就繼承了這個恐怖的基因組合。成年以後變成了「蠅人」。
這是由於實驗失誤,導致人類基因改變的例子。而更多的科幻作品描寫了主動的基因改造,甚至成為一種制度。那便是有種族主義之嫌的「優生學」實踐。 1998年,相繼有兩篇關於癌細胞克隆的科幻小說在中國發表,與正常克隆相比,這是另闢蹊徑的基因改造人。在王晉康的《癌人》(發表時名為《海拉》)中,培育出克隆後代的並不是健康細胞,而是大名鼎鼎的「海拉細胞」。海拉細胞是現實中很「科幻」的事物:五十年代,有一位名叫海拉的美國黑人婦女患宮頸癌去世。醫學家在她生前提取其癌細胞作實驗用。但這些癌細胞的生命力異常頑強,不僅不斷地繁殖下去,而且感染到許多其它的細胞樣本中。幾十年後,世界各地許多醫學實驗室里都有海拉細胞,令醫學家防不勝防。迄今為止,海拉細胞已在單細胞狀態下活了18000代,相當於人類的45萬年!。在小說中,醫學家秘密地用海拉細胞培育出一個生命力極端旺盛的黑女人。圍繞著她,發生了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故事。
不過,在《癌人》中,癌細胞孕育的海拉仍然完全是人的外形,只是生長速度過快。而在鄭軍的《癌變》中,通過癌細胞孕育出的後代則是一個僅僅略具人形的怪物。一個中國億萬富翁因患有不育症,相中了克隆技術。而為他培育克隆後代的,是僅有書本知識而無實際經驗的年輕學者。他們誤用了億萬富翁體內的癌細胞培育克隆人,代孕母親知道事實後,怕失去這個孩子,秘密逃離。
這個克隆後代異常聰明、體力超凡,從小就極有侵略性。他在親人的幫助下隱居在不為人知的地方。而他那完全正常的克隆兄弟則以親生兒子的身份在億萬富翁家庭里養育成人,只不過身份不便向世人公開。二十年後,億萬富翁去世,一個可怖的怪物立刻出現在世間,試圖殺死當年所有的知情人。
《癌人》和《癌變》中的「癌細胞克隆人」都擁有癌細胞的特點——超級生命力。並且,在這兩篇作品裡,克隆人的命運也都十分可悲。海拉遭受「人類純潔聯盟」的追殺,科學家不得不帶著她東躲西藏。《癌變》里克隆人製造兇案的動機,則是深恐身份暴露,受到社會歧視。
確實,完完全全地復制一個人的基因,在今天的科幻小說里已經不太有戲劇性了。將轉基因技術運用於人,創造前所未有的新人,成為科幻作家們喜愛的題材。傅雪峰創作的長篇科幻小說《第四隻鏢》中,變態學者金雨林復制了自己女兒的克隆體,僅僅是收藏和玩弄。為此,他改造了她們的基因,將她們變成大小不等的人。
當然,以變態心理為動機搞轉基因克隆,畢竟沒有普遍意義。如果將來有人改造人類的基因來製造新人,最可能的是出於戰爭目的,製造新的戰士。《星球大戰前傳·克隆人出擊》便給大家講述克隆人大軍的故事。他們全部是賞金殺手鮑巴·費特的復製品,但這批克隆人除了比較能打仗和不用付薪水,戰死後不需補償外,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然而,在劉慈欣頗為恐怖的科幻小說《魔鬼積木》中,卻有人製造了一隻轉基因大軍。他們是人與獸的混合體。這個故事發生的地點不在遙遠的銀河,就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時間也就在當代。美軍白人將軍菲利克斯作為美國「創世」計劃的負責人,計劃為美國軍隊研製一批擁有其他生物優良性狀的轉基因戰士,他找到了該領域的專家—美籍桑比亞裔科學家奧拉。他們將人的基因與其它特種基因混合,從各佔百分之五十開始,嘗試一點點增加人類基因的比例,慢慢確定哪些動物基因能夠增加人的戰鬥力。實驗中孕育的大量產品肯定要被殺掉。出於倫理考慮,他們沒有使用別人的細胞,而是各自撥下一根頭發用來提取供實驗用的體細胞。
四年後,一號基地的人造子宮培養出一萬多個可怖的活體。他們擁有人的意識,卻不擁有人的身體,古怪異常。這些實驗用活體被無情地燒死了。然後二號基地里開始生產出人的基因所佔比例更多的混合體。有迅捷的馬人,恐怖的蛇人、兇猛的獅人,怪異的蟹人,令人惡心的壁虎人,生活在水中的魚人。當然,這些無法派上戰場的轉基因人又將被血腥地清除掉。此時,一直致力於生物平等的奧拉博士鼓動這些變種人發動叛亂,以獲得自由。後來,及時趕來的美軍82空降師採取果斷行動,殲滅了試圖突圍的變種人大軍。
奧拉博士早就深知在美國這個受到傳統倫理約束的發達國家裡,基因改造人的生存權利不可能獲得認可,於是提前秘密攜帶了一批人類基因佔百分之九十的變種人胚胎,回到了貧窮落後、但不屈服於美國霸權淫威的非洲國家桑比亞,利用當地婦女的子宮進行孕育。
當菲利克斯將軍了解到此事後,通知了總統。美國無法容忍這種違背倫理的行為,悍然出動「林肯」號航母戰斗群,對桑比亞實施了毀滅性的打擊,並囚禁了自投羅網的奧拉博士等桑比亞和「物種共產主義」組織的領導人。自高自大的美國軍隊無視奧拉博士下的最後通牒,繼續轟炸桑比亞。於是,由那些胚胎培育出的數萬飛人戰士向美國艦隊發動襲擊。在飛人軍團的數量優勢面前,美軍的先進武器派不上用場。小說以「林肯」號航母的沉沒為結局,預示了變種人類將會登上歷史舞台,成為一支不可輕視的重要力量。
『玖』 求一本描寫人類探索宇宙的硬科幻小說,尋找未知的探索類小說
尋找人類,這部小說比較接近你的要求。
書的簡介如下:
根據自然的法則,越高等復雜的生命越是不堪一擊。根據自然的法則,越自以為是的智慧種族越是容易被毀滅。災難終於發生了。
地球爆發了前所未有規模的災難,幾乎所有的物種都被毀滅殆盡,少數倖存下來的生命也失去了穩定遺傳的能力,包括人類。從此,人類生活在一台可以預知未來的電腦的庇護下,並通過克隆的方式來繁殖後代,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早已經不存在了,根據自然的法則,不能夠自然繁殖後代的動物不算是物種。
關於大災難的說法也很多。有種說法是核戰爭的後果,但是核戰爭並不能夠使生命基因變得如此混亂;有人說那是太陽爆發了異常強大得磁風暴,但是磁風暴同樣不會傷害到人類,也有人說是宇宙射線……
人類的未來也被關注著。在某一天,一群人發現了一個遠古時代的飛船,先進的令人無法想像,飛船中的屍體居然也是人類的。人類產生了希望,踏上了尋找人類,尋找穩定基因的道路。與此同時,他們並不知道,一艘編號為「第七觀察站」的薩爾摩爾人飛船正在地球上方默默的觀察著……
到底大災難是怎麼產生的?薩爾摩爾人是敵是友?人類是否能找到自我?
『拾』 找一本98年看的科幻小說,名字好像是(1999年,人類大審判)。大概內容是:1999年地球被外星人
世界科幻大師系列叢書319本,要的話扣扣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