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關於科幻小說讀書交流會的結束陳詞

關於科幻小說讀書交流會的結束陳詞

發布時間: 2021-10-11 14:17:38

Ⅰ 讀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後,讀書心得交流會,寫一段開場白

很早以前,就聽說過《鋼鐵是怎樣練成的》是一本值得讀的好書。所謂聞名不如見面,前不久,我就讀了這本好書。
關於革命一類的書籍看得不是很多,但也涉獵過一些,但是這本書對我影響是最大的。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保爾 柯察金」的青年。在他十二,三歲時,母親把他送進了學堂。保爾的家庭很貧困,母親在給別人做傭人,哥哥是一個電工,而父親很早就死了。所以,進學堂對於保爾的家庭來說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但是,因為保爾對於教書先生的不公平,對於教書先生對他的百般刁難感到十分憤恨,因而做出一系列的報復行為。很快,他被學堂開除了。由於生活的無奈,母親把他送到一個飯館做伙計。在那裡,他工作了一年多,也是在那裡,他看到了這個社會的黑暗,這個社會的最低層。那兒簡直就是人間的地獄。然後,在哥哥的幫助下,他被調到了發電廠做了一個電工。在那兒,他認識了一個名叫朱赫來的水兵。在他那兒,保爾接觸到了一連串的新鮮事物,關於團組織,黨組織以及革命。一些日子以後,保爾偶然得到了一把手槍,也因為殺了一個敵人,為了逃難離開了母親哥哥以及生長的家鄉。那個時候開始,他就參加了革命。以後的八年,他都熱衷於革命事業。雖然只是八年,對於生命來說,太微不足道了。但是,與某些人的生命比起來,這八年比別人活了三輩子還要珍貴。一次又一次的病魔纏繞著他,他也一次又一次的克服著。後來,由於神經遭受破害,導致自己下肢癱瘓,雙目失明。但他還是用他僅有的一點點兒生命寫成了一部中篇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對於保爾來說,能寫成這本書簡直就是一個奇跡。因為他只讀過三年書。以前寫文章,總有幾十處修辭有問題,但經過幾年的大量閱讀書籍,完成了一個對於他來說的奇跡。當這一本書發表以後,他的生命又重新燃燒起來了。
當然,這本書對於我們現在很多人來說,是有點兒看不懂的,這並不難明白。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但是,這樣的精神還是可以延續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呢?就像保爾一樣,為了革命的事業堅持到底,無論多大的困難,多大的挫折都不屈服。這就是所謂的百折不撓。當然,現在我們這兒沒有戰爭,但是生活中一樣的會出現很多的困難,雖然不大,但我們仍舊需要用我們的精神去克服他們,我很喜歡書中的一段話: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時,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感到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人應當趕緊地,充分地生活,因為意外的疾病或悲慘的事故隨時都可以突然結束他的生命。」
不要懼怕生活。它就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

Ⅱ 讀書心得交流會怎麼做

收到你的求助,為你解答。
讀書交流活動學生的發言稿,相當於寫一本書的讀後感。
你可以選一本讀過的最受感動或是最有感觸的書,把感動你的原因或是你的感觸具體描述出來就可以了。
先自己寫寫看,不管寫得怎樣,我意發給我,我幫你修改修改。

科幻小說寫作技巧

單線式結構中的線索有可能是人,也有可能是物,或者事。在科幻小說中,以物、事,特別是具有神奇色彩的物或事為線索的情況要遠遠多過以人為線索情況,某種神秘事件從出現到解謎,通常就是一篇科幻小說的全部內容。這也是科幻小說的重要特徵。
二,復線式結構,即以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線索交插表現形成的結構。復線式又分平行復線、主次復線、明暗復線等情況。村上春樹的科幻小說《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是平行復線的典型。「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兩個線索一直平行出現,直到小說結尾處才合為一體。王晉康的《生死平衡》是空間上主次復線的典型。圍繞主人公皇埔林展開的故事是主線,其餘是復線。劉慈欣的《地火》是時間上主次復線的典型。劉欣主持的地下煤制氣實驗上主線。一百多年後一個初中生體驗前輩采礦生涯的內容是副線。而他在《鄉村教師》里,更是運用復線式結構的佳作。一方面是極端落後的鄉村學校環境,一方面是先進得無法理喻的銀河系「碳基智慧生命」和「硅基智慧生命」的大戰。兩條線索最後交匯到一處,取得一種奇特的美學效果。金·凱利主演的科幻片《楚門的世界》則是明暗副線的典型。主人公被製片人操縱的生活是明線,製片人的活動是暗線。影片的前半部分一直是圍繞著主人公的明線,直到內容過了一半才進入另一條線索,揭開謎底。
三,散文式結構。這種結構打破了情節核心,以作者希望創造的某種意境、氛圍、情感為結構中心。比如克拉克的名著《地球凌日》,就是宇航員臨死前的樂觀主義精神為結構中心。國內作品採用散文式結構的有劉維佳的《黑太陽升起來》、凌晨的《燃燒的星球》,以及天津作者張卓的短篇科幻小說等。散文式結構較易表達作者的內心感受。不過,由於沒有情節線索,讀起來不太有趣,散文式結構的小說是那種提供給知音細細品味的作品。
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輻射式結構。在這種結構里,情節從一點發散開,向不同的方向輻射。王晉康的《解讀生命》也運用了這種結構。在這篇小說里,外星人來到地球,並且在與人類的沖突中被殺死。然而它們那種奇怪的死法最終沒有得到解釋。父子兩代科幻作者就根據這種死亡現象,虛構出不同的致死理由。在這里,小說從外星人死亡這個事件開始輻射出去,引出了不同的線索。與其它結構方式相比。輻射式結構過於復雜,適用范圍也小。
更有一些表面上凌亂不堪的結構方式,卻正符合作品本身的主題。比如,賽伯朋克流派的開山之作《神經漫遊者》,被譯成中文後,許多讀者無法接受那種天上地下的隨意式結構。但作者運用這樣的結構方式,正是為了表現網路世界裡人們支離破碎的生活特點。
上面這些結構方式,主要談了小說的主幹部分。小說的開始和結尾也是作者必須要注意的。開始決定了一篇小說是否吸引人,在讀者缺乏時間和耐心的今天,開始部分不吸引人,小說就失敗了一半。甚至可以這樣說,三五個自然段里不能讓讀者喜歡的作品就是失敗的作品。而結尾則決定這篇小說能給人留下什麼回味,好的結尾可以把全篇的努力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所以開始和結尾的構思往往更費力氣。
楊平的小說《黑客事件》的開始一個自然段只有一句話:「這個世界只有二百五十六色」。了解計算機技術的讀者一下子就知道,這是一個數字虛擬世界的故事。而對計算機技術了解不多的讀者也會產生疑問:什麼叫「只有二百五十六色」?這個優秀的開篇一直為科幻愛好者稱道。王晉康的《生死平衡》用了一個歌舞昇平式的開端:人類終於消滅了天花,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來到最後一個天花病人那裡,想取些樣本,卻得知已經有神秘人物取走了樣本。這個很喜氣的開始卻為後面的悲劇故事埋下的伏筆。
出色的結尾在科幻小說中也屢見不鮮。在克拉克的《與拉瑪相會》中,外星人的巨大飛船絲毫不理會人類的一番折騰,從太陽中得到能量後,轉頭高速飛走。星河的《殘缺的磁痕》中,主人公放棄了躲避地球磁場變化的機會,讓女友進入隱蔽所,獨自去面對危險的未來。這些結尾都把充分的想像空間留給了讀者,同時又結束了整個故事。
不過,對於不少作者來說,寫小說開頭時還很有創作沖動,寫到結尾時可能就會煩了、倦了,於是匆匆收尾了事。如果有這種情況,作者一定要提醒自己重視結尾的構造。
掌握小說的結構藝術,還要了解所謂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一種電影藝術手法,指把本來不在同樣時空的畫面、聲音等因素擺放在一處,使觀眾產生聯想,達到編導希望的效果。蒙太奇手法原本是電影工作者汲取自小說的技巧。只是這種技巧在小說創作中不為人注重。當蒙太奇在電影里大放光彩時,小說家們又把它請回來,加以改造,成為一種成熟的小說結構技巧。
(還是我,接上個回答)

Ⅳ 科幻小說《平機王》作者卡通習練者和想寫科幻的作者朋友交流,祝各位作者朋友寫作順利,文思噴涌!!

一有機會就會看的,其實我個人我比較偏文史類的,但也有讀《科幻世界》,無論是離奇的情節,還是作者的文筆,都是我所需要學習的,而科幻小說的元素之一,懸疑,是我的短板,有待加強,呵呵∩_∩

Ⅳ 網路文學比傳統文學更能推動當代文學的發展 總結陳詞

網路文學的出現給傳統文學理論造成了全方位、強有力的沖擊,這種沖擊主要體現在創作主體角色的轉換、創作過程的復雜化、文學閱讀方式與文學價值的變異和文體特徵的模糊化上.
網路文學自覺地吸取了現代信息科技和網路技術的有益成果,拓寬了文學的生存空間,豐富了其表現力,使傳統文學獲得了新生.然而,由於缺少深度和美學追求,網路文學的存在和發展又陷入了深刻的危機.本文試從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關系角度探討其涵義和特性,為推動網路文學的發展作些努力.網路時代來臨了,網路文學的崛起將會猛烈的沖擊傳統文學的話語權力。因為網路時代是一個開放的時代,網路文學是大眾參與的文學。網路文學不僅將會引開一大批傳統文學讀者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網路文學將會通過網路的特點,侵蝕傳統文學話語權形成和分割的流程。在網路上,發表作品不僅不需要先做官,甚至任何人都不需要生花妙筆,都不需要名人推薦或編輯部熟人,只要你能有一台還不算太差的電腦,再加一部電話一個解調器,你就可以上網自由地發表你的文學作品,發表你的文學評論。雖然網站上也有編輯和管理者,他們有一些類似傳統文學話語權所有者的生殺予奪的權力,但一則他們相對要有更多的寬容性,另外各類網站的繁多也足以使不同的網路文學寫作者為自己的作品找到發表的地方。

在網路文學中,傳統文學中編輯和評論者所擁有的話語權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剝奪了。編輯沒有能力阻止別人在網上發表作品,專職評論者在網上發表評論時,也無法使自己比一般讀者的發言更理直氣壯。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在這里,人們更少相信和服從所謂的權威,人們不僅有更多自己說話的權力,也有更多自己判斷和鑒賞的能力。在這里,一部作品能有多大的價值和多高的地位,與傳統文學的編輯無關,也與專職評論家的評論無關。發言權的平等,將使網路文學中更少一些話語權力,更多一些民主。從這種角度來看,網路無疑是為文學的發展提供了一片廣闊的天地。在網路上,任何作者都可以自由地進行文學試驗,選擇他(她)所喜歡的題材和寫作手法,表達他(她)想表達的思想。在傳統的文學話語權力缺席的情況下,網路文學將更有利於促成文學發展的多元化和繁榮局面。應該說這是時代的一種進步。

隨著網路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網路文學無疑也將會更加發展壯大。以書刊報紙為主要媒介的傳統文學,失去的將不僅是部分讀者,更重要的是還有話語權力。這一進程的發展演化可能是比較緩慢的,但隨著時光的不斷流逝,它的影響必將會越來越清晰。
信息的傳播需要媒體,網路便被稱為除了傳統的報刊、電視、廣播之外的「第四媒體」。網路文學看起來只是改變了寫作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實際上卻是寫作領域里正在進行的一場革命。傳統文學必須面對網路文學的挑戰。
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推出的「網路文叢」首批兩種《告別薇安》和《舊同居時代》火爆2000年北京春季圖書訂貨會,受到文字評論界和讀者的關注,更有評論指出圖書市場將由「讀圖時代」進入「讀網時代」。於是作家們普遍感到一種危機,認為當今時代,如果不懂得使用第四媒體進行創作,再過幾年就會被淘汰出文壇。而另一些作家認為網路文學只能稱做「文學的卡拉OK」,永遠代替不了傳統文學。網路作品不具備文學的品位,第一次寫作都可以進入網路,那充其量也只能是一種交流,甚至是連文學形式都不具備的交流。
換筆的意義
換筆的意義並不只是書寫方式的改變,它標志著主體能力的新飛躍。人的思維具有模式化特點,人們在電腦上寫作時,隨意自如的寫作方式較容易擺脫了人腦的思維定式,增強思維的發散性和跳躍性,使創作主體在寫作過程中一直保持旺盛的創造精神,始終處於寫作的沖動之中。因此,電腦天然地賦予了網路文學靈動酣暢的審美特質。而傳統的紙筆寫作只是把事先在心裡寫好的腹稿抄在紙上,寫作的沖動容易阻斷。
超文本的寫作成品載體
傳統的寫作成品是以文本為主要形式,載體是紙。隨著電腦的普及,寫作成品的載體由紙張遷移到計算機存儲器上,以超文本為主要形式。超文本本質上是互相連接的數據,它採用一種非線性的網狀結構組織塊狀信息,沒有固定的順序,也不要求人們必須按照某種順序從事閱讀。如果說網路瓦解了意識形態的信息霸權,那麼網路文學則打破了文學精英對話語權的壟斷。任何人上網後都可以找到發布自己文學作品的空間,網路完全能夠暢通無阻地傳送文本。也就是說,任何人可以自由上網寫作,如果願意發表的話,可以讓世界上任何一個人看到。在文學領域,霸權的消除,自由的確立,是人類社會的一種進步。以傳統文本為基礎的版權觀念已和網路時代的要求不相適應,將有越來越多的人們站在共享的高度主張「自由的文學」。
自由開放的創作心態
文學的本質是真實。文學創作是一種個性化的精神勞動。網路創作更能體現人的本真狀態。在屏幕前隨心所欲、言所欲言,在網路上隨意自由地發表,不必接受有關部門的審查、把關。在整個創作過程中,主體「我」主宰的一切,擺脫了其它傳播媒體制約的束縛,剔除了較多的功利色彩,使主體的創作心態顯得更加自由、開放,無拘無束、絕對自我。閱讀網路作品,我們可以感悟到一種個體生命自由自在的揮灑。這里沒有謀篇布局一類的處心積慮,而是一個真實的、鮮活的「我」的生命體驗和對愛情、迷惘、生存、困惑的淋漓盡致的宣洩。女青年安妮寶貝的《告別薇安》、《暖暖》、《七年》等曾在網路上被重復轉貼並廣為流傳。張建的《舊同居時代》描述了新一代青年人在劇烈的時代變遷面前的迷惘、感傷、困惑。灕江煙雨的《我的愛慢慢飄過你的網》是一篇優美動人的網路言情故事,小說中所述的網路之戀的純美純情及網路與現實之間難以彌合的距離產生的凄絕之美催人淚下。
較之於傳統文學,現階段的網路文學還比較幼稚,它們的最高主題並不具有對社會人生的深刻思考,大多是生命的本能沖動。然而正是這種本能的創作形式,能夠滿足人們交流、抒情、創造和表現的慾望,因而有愈來愈多的網民樂此不疲。這無疑擴大著文學愛好者和業余創作者的隊伍,擴大著文學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有人預言,在作者和網站的努力下,開一個時代的先聲,甚至產生網路中的魯迅、郭沫若、巴金,也並非不可能。
交互性的文學鑒賞
在整個文學創作過程中,受眾者的鑒賞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它對文學創作起著升華、導向的作用。傳統文學作品中寫作是一種非常神秘的特權行為,讀者對作品只能被動地接受和認可。由於日新月異的電腦技術的推動,文學鑒賞出現了由凝神靜觀向交互性轉變的趨勢。交互性是指作為第四媒體的電腦實現了創作者和受眾者之間的雙向互動傳播,還實現了受眾對受眾的傳播。你的作品一旦在網上發布,受眾者的鑒賞言論隨時都會反饋給你,與你進行審美交流。受眾者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愛好,對你的作品進行修改、補充,創造出適宜自己審美經驗、審美情趣、審美理想的新的文本。總之,交互性使電腦真正成為大眾共同發言的媒體。寫作成為作者和受眾者的共同創作,寫作和閱讀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因此人們的參與熱情由此空前高漲,文學所能產生的效果也空前熱烈。
有人用這樣的詞來形容我們這個時代:一「網」打盡,無「網」不勝。寫作方式的革命不是幾年就能完成的,筆和電腦也許還要共存一個相當長的時期。當下,網路文學並不能夠終結傳統文學,也不可能終結傳統文學。但是,蓬勃發展的網路文學確實給傳統文學帶來巨大的沖擊。素以「精神貴族」自居的文學家們,如果至今仍以不知電腦為何物而孤芳自賞,更不用說擁有網址,這是不是有些「自負」的悲哀,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文學的悲哀。
以電腦文本為紙媒作文並在網站社區論壇以bbs的方式發帖的文學模式統稱為網路文學(紅樓夢等載留到黃金書屋的不屬此列),以社區注冊形式登錄bbs發帖並自我感覺良好的傢伙都統稱為網路作家(以曹雪芹為注冊網名的不屬此列);把文字寫在沙灘、岩石、磚頭、竹片、布帛、紙張等的作文統稱為傳統文學(在這里,古典文學、代文學、當代文學都屬此列),以此作文的不論不要稿費的古人還是為膏梁謀的當代人都稱為傳統作家(古人要後人評,後人要作協評)

網路文學搬到網上了,這是前無古人的事。首先是對目前文壇的挑戰。當網路真正形成之後,就必然在某種程度上解除了對文學時空的某種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發表」、「不發表」、「能發表」、「不能發表」的界限,減少了文學交流之間的流通環節,使得創作者和讀者獲得相對最大和最自由的雙向交流和選擇。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知名作家不需要和雜志打交道,不再需要雜志和出版社的「隆重推出」,和一些批評家有意識的「炒作」,他們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網站來和讀者交流,並獲得自己的收入,真正實現作家作品與讀者的直接見面(消除櫃台的服務)而新進的作家也不用去找關系、托友人去發表自己的作品了。這是文學體制的革MING。
「網路文學把年輕人最有活力和激情的思想表達出來。」天津市作協專業作家、小說《雙驢記》作者王松說:「傳統小說主要是靠語言來表達,這么多年來,絕大多數中國小說家只注重自己敘述的語言,甚至用畢生的精力來追求。而網路文學的語言是那樣睿智和生動,很多作品是在極其鬆弛和輕松的心態下完成的。」網路更為每一個渴望成為作家的人,提供了超越傳統寫作多得多的便捷與機會。作家出身網路不是一件令人羞恥的事情。在某種程度上,還表明了網路作家特殊的才情.
網路寫手較之傳統寫手有很大的區別,傳統寫手使用的是筆,而網路寫手使用的是電腦和網路。傳統寫手與編輯聯系使用寄信和電話,而網路寫手則是使用QQ與電子郵件。較之傳統寫手,網路寫手更加顯得"e"化,其工作效率要比傳統寫手高得多。
紙媒體上的作品和作者都是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證的,他們的付出也是有一定的代價的。在紙媒體上發表自己的作品有這樣的程序--申核,刪改,老編的挑剔……那樣的煩瑣。一個很有才華的作者也許在紙媒體上不被看重已經是正常不過的事情,對於紙媒體來說,他們更加願意培養有資歷有內在的作者,對於多數的普通作者,他們不象網路一樣可以廣種薄收,由於經費和人力他們只能精挑細選,以作品的質量來保證和維持媒體的發展。也正是這樣的嚴格要求和局限,紙媒體才會以實力和權威的形象在社會發展。多少年來,這似乎已經無可取代了。紙媒體可以給作者應有報酬和應享的待遇和承認,這也是文學追求者獲得認可的目前的唯一出路。而網路卻不能。網路文學出現的是小資調情,風花雪月,愛語昵喃,由於是在線原因,目前尚以短片為主。在網路文學發展的作家或者說是寫手,我覺得,極大部分的人都是有著文學基礎和追求的人。但是,作者在面對自己文學追求的失敗後,創作的激情大大的枯萎和減退,因為得不到社會的承認,他們甚至失去了對文學的熱愛,可是在他們的骨子裡,依然潛藏著對文學的希望,他們想去贏得社會的認可。在網路文學出現後,這些受到挫折的寫手彷彿又找到了自我,又看到了希望。由於他們的作品可以不受紙媒體的嚴格局限要求,而發表,創作的激情和文學才華又有了展現,自己又有了創作空間,所以他們的心靈得到了一次彌補,自己的才華也得到了發揮。網路文學是隨著網路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鮮事物。我們不應該將這種新鮮事物當作所買的一雙新鞋一樣,目的只是用來走老路。傳統文學因為傳統認識或者說是歷史慣性的影響,它不可能像網路文學那樣在發展的道路上顯現出這么大的活躍與冒險。網路文學好比手裡的熱武器,傳統文學好比手裡的冷武器,如果將熱武器當作冷武器來用,那無疑是對運用新鮮事物的一種退步。
在傳統文學上發表有違傳統內容或形式的文章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而在網路文學上則沒有這么多的限制。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網路文學給寫作者所展現出的舞台是傳統文學所無法比擬的。另一個舞台另一種生命個性的存在。
陳村指出『「文學的全部意義不僅僅在於它有高峰,許許多多的人在文學中積極並有所獲得難道不是又一層十分偉大的意義嗎」
一般來說,網路原創文學的作者大多是業余寫作的人士。作者的業余性,極大地拓展了文學的題材覆蓋面,非人文類專業人士活躍發散的思維方式也給文學增加了誘人的活力,而創作時有感而發、非功利的出發點,則更符合文學最原始的功能,更能展現心靈的真實。

從海外遊子渴望中文交流的自發組合;到以風險投資為基礎的商業網站「榕樹下」、「網易」大張旗鼓地舉辦網路文學大賽,任傳統文學對原創作者們居高臨下挑剔品評;再到今日傳統媒體的編輯們伺伏於論壇之側,期望發現能夠引起更大出版熱點的新生力量。11年,網路文學已經漸漸生出自己的羽翼,雖不健壯,卻不容忽視了。

作為文學的一支,優秀的網路原創文學與傳統文學具有同樣的質素:流暢的語言、豐富的想像、質朴的情感、深邃的哲思。但全新的載體也賦予網路文學以迥異於傳統文學的一些特徵,這些特徵,為文學注入了新的魅力與活力。在本文中,將就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的差異進行論述,從而總結出網路文學的一些獨特風格。

首先,由於輸入方式變化,使作者對文章的修改加倍便捷,但也對作者的准入提出要求,即作者需要熟悉鍵盤輸入或至少對電腦及網路有一定了解。這使一些傳統作家,尤其是年級稍長者難以輕易適應這一新的創作方式。因個人對新生事物接受程度的不同,一些作家在互聯網普及的過程中便自覺加入其中,參與論壇創作,如八十年代曾享有盛名的現代派作家徐星;一些作家則以個人網站或駐站作家的方式將自己的作品在網上推廣,設置論壇或留言板與讀者進行溝通,如王朔;但大多數作都仍與網路較為隔膜。總之,能夠在網路時代進入真正的網路文學創作的傳統作家比較鮮見,大部分網路文學的作者,都是中國文化體制外的業余作者。

其次,網路文學的創作具有交互性的特徵:作者可以邊寫邊張貼,隨時得到讀者的反饋,從而對後續寫作進行調整及修改前文——這種互動性使網路文學最大限度地帖近了讀者,從而充滿活力。而傳統文學基本上是全部完成後才能夠尋找發表或出版的地方,在發表之後得到普通讀者反饋的可能性很小,換句話說,中國作家,尤其是那些在文化體制內部,有固定的工資及穩定生活來源的專業作家們,其創作閉門造車的情況比較普遍。

第三,也是本文將著重論述的一點,即網路文學對文學主題的開拓:網路寫作與發表的簡便,使許多業余作者得以使自己的作品找到讀者、得到反饋並從而受到鼓勵繼續創作。一些以往在傳統媒體上不易受到編輯青睞的主題與寫作方式得到了生存空間。而它們以往的結局卻往往只是成為抽屜文學,甚至可能因為主人預測到這一後果而胎死腹中。

如科幻小說,以往由於發表空間的短缺——在相當長時間中全國只有一本專門性雜志科幻世界,和中國專業作者佔主流地位的傳統。因此導致科幻小說這種需要作者擁有較深科學素養和豐富想像力的門類在中國極端萎糜,幾乎淪為科普類的兒童讀物,名存實亡。

然而,事實上科幻小說擁有一個龐大的讀者群,當網路逐漸進入中國人的生活,一些科幻類的主題網站相繼涌現,其中頗有一些質量不俗,如「失落的星辰」、「飛騰科幻小說組」等。這些網站及其他一些綜合性網站所附屬的文學論壇為科幻小說的網路發表提供了方便的條件與讀者群。使許多理工科出身、從小喜愛科幻小說的業余作者得以繞過投稿審核的瓶頸,將自己的奇思妙想直接張貼到各大論壇,並迅速得到科幻愛好者的擁篤,其寫作技巧也在讀者的反饋、建議下逐漸成熟,最終成為網路原創領域的熱點作家。

網路熱點反過來再作用於市場化之後的出版領域,使這一原本不受重視的文學門類成為各大書店占顯著位置的暢銷書,目前在科幻小說界最富盛名的作家劉慈欣的成功即為一個典型事例。這一事實轉而刺激更多人投入網路原創科幻小說的創作。科幻類的期刊也相繼創刊,依託網路,經營得風生水起。

其他如「同人類」小說——如以金庸小說人物為藍本的,江南的《此間的少年》、楊叛的《小兵物語》;以《西遊記》乃至電影《大話西遊》為藍本的今何在的《悟空傳》、《沙僧日記》;玄幻類小說——如在網上享有盛名的羅森的大長篇《風姿物語》、老豬的《紫川》,都依循著如上過程成為網路文學中重要的門類並打入傳統出版領域,得到更廣泛的讀者。

應該指出的一點是,一部網路原創作品是否被傳統媒體看中並出版、發表,並不能成為判斷一部作品是否優秀的依據:由於市場化的運作與對暢銷的渴望,編輯們往往把目光集中於那些在大型論壇上點擊率特別高,掀起閱讀熱點的作品;而由於網路上讀者年齡分布明顯偏低——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2003年度對網民年齡成分的調查,絕大多數網民為三十歲以下青少年,教育程度也普遍偏低,本科以上的用戶只佔3.1%——導致一些題目嘩眾取寵、主題相對膚淺但情節煽情的作品更易受到造捧(如早期的《第一次親密的接觸》和近期的《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等)。而一些較嚴肅深刻的作品則有可能被淹沒在文海之中,使喜歡閱讀這類作品的讀者無緣一見。

這種狀況,呼喚著文學原創網站主題與針對讀者層次的細分,期望大而全則不易精深。然而細分出的層次較高的主題專門網站往往不以吸引人氣為能,也就很難進行商業化的融資,是需要扶植的公益性網站,而中國目前所實施的網站注冊制度則要求非事業性機構下屬的網站必須持衛商部門核準的營業執照辦理經營或非經營性注冊審批,否則視為非法,使現有的個人性公益網站進退維谷,這大大扼制了中國互聯網資源的生產與利用。

由於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2003年中國上網用戶數與計算機數分別比前一年增長35%和48%,發展速度是驚人的——這種年齡分布的狀況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得到改變,網路文學因此而受到的不利影響也會消除。

Ⅵ 關於科幻小說

看《風起智能》引人思考的同時還能讓人領會中國的古老智慧,這種智慧能讓人學到很多,包括對世界的看法,對自己人生的思考,總而言之,對自己絕對有益,作者對世界,對他人的情懷也讓人十分敬佩。

Ⅶ 有關於看科幻小說的好處

好的書籍都是作者思想的凝結,拋開書籍是否科幻這點不談,這種思維上的交流我認為本身就是一種裨益知。
而且科幻書籍往往是前沿性的(鄙視那些推薦大家都100多年前的科幻書籍的,什麼地球到月球。。。這到現在叫科幻嗎?裡面道很多東西是錯誤的了),很多科幻作者本身就是科學工作者,有些則經常在最前沿的科學期刊上尋找靈感。科幻作品的創作往往是映射現實上的可能的,所以閱讀的時候可以幫助更科學的了解這個世界,而不是憑空想像這個世界的未知的未來和未抵達之地,還可以了解一些最新的科學知識,對於發散性的思維也有回提升。
上面我們提到了科幻作品對未來的可能性的想像,這里說明科幻作品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類似天氣預報的功能,或者說在你還可以認為他還是一種警示文學,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至於這一點對普通讀者來說有什麼用處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另外我認為看科幻小說和看公布電影答或者其他的獵奇電影一樣,能滿足人們對未知的恐懼和好奇心。

Ⅷ 關於科幻小說的題材

科幻分為軟科幻和硬科幻,軟科幻以作品瑰麗的想像力為核心,影科幻則需要扎實的各學科的豐富知識才行。
本人擅長的是軟科幻,不用扎實的專業知識,靈感來自四面八方。從小就認為萬物皆有靈,哪怕是一台電視機也有它的脾氣,而靈魂究竟是怎麼形成的,你可以假設許多可能。
還有就是,有個故事說到,古代一位帝王狩獵時與隊伍走散,不想看到不遠處有隻老虎,他用盡全力射箭向它。待眾人趕到的時候才發現,那不是老虎,而是一塊石頭。而他的箭牢牢地射中了石頭。待他再度射箭時,發現自己再也不能射穿石頭了。由此可以得出結論,人在危難時的能力會一下子爆發,而人們隱藏的潛力就能成為最好的素材。
另外,逆思維也是一個好的處理,比如可樂稱霸時,雪碧打著非可樂的宣傳,一下子就為自己贏得了暢銷飲料的地位。也就是說,盡量少去走別人走濫的路,劍走偏鋒才是制勝的關鍵。和別人不一樣,才是脫穎而出的技巧。
說了這么多,期待親的作品,加油。

Ⅸ 讀書交流會 結束語

老師們!教師讀書交流活動到現在就全部結束了。讓我們都走進書的海洋,成為有思想的教師,古人雲:一日不讀書,言語無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

在這個全面加速的社會里,也許唯有靜下心來讀書才能讓浮躁的心靈得到一次徹底地放鬆,唯有靜下心來思考才能讓煩瑣的工作轉化為事業的升華。

不管多忙,只要有一個平靜適宜的心情,總是可以為自己找回一個讀書的時間的。就讓我們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一種如同柴米油鹽一樣生活所必須之物,一同走進書海,浸潤書香,暢享書韻吧!也讓我們一同銘記:腹有詩書氣自華!

熱點內容
末世武俠系統類小說完本推薦 發布:2025-07-28 14:30:29 瀏覽:483
我的女同朋友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28 14:29:37 瀏覽:81
女主美穿越古代小說 發布:2025-07-28 13:38:16 瀏覽:767
網路小說作者名字什麼方便麵 發布:2025-07-28 13:30:24 瀏覽:530
看哭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28 13:21:32 瀏覽:378
像誅殺好看小說 發布:2025-07-28 12:45:47 瀏覽:67
二婚爽文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28 12:10:03 瀏覽:322
和偷香高手類似的武俠小說 發布:2025-07-28 12:03:37 瀏覽:346
魔劍小說排行 發布:2025-07-28 10:59:26 瀏覽:840
最近熱門的科幻小說 發布:2025-07-28 10:23:22 瀏覽: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