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呼嘯而來
Ⅰ 找科幻片
《遺失世界三部曲》
http://ke..com/view/772862.htm?fr=ala0_1_1
Ⅱ 科幻片的區別
以影片攝制時已被揭示或尚在揭示的科學原理或科學現象作為劇作基礎,展現某一虛構世界中的戲劇性事件的影片,即為科幻片 。科幻電影所描寫的是,發生在一個虛構的、但原則上是可能產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戲劇性事件 。
1.奇觀與獵奇
從梅里愛開始,科幻影片就與令人目眩的奇觀密不可分。宇宙太空、宗教神話、異域探險、歷史傳奇、童話世界……在梅里愛的數百部長短不一的影片中,遍布了各種奇觀和幻想。但科幻題材對梅里愛而言,並非科學的延伸,而是藉以呈現景觀的道具。梅里愛的興趣並不在於將電影作為「敘事藝術」來發展。他更為看重的是電影作為奇觀呈現工具的能力。正如喬治·薩杜爾所評價的:「梅里愛利用特技經常是為了使人感到驚奇,它本身成了一個目的,而不是一種表現手段……梅里愛發明的是未來電影的音節,但他應用的卻是莫名其妙的咒語而非表達意思的語句 。」
梅里愛使得科幻電影烙上了無法抹去的奇觀胎記,縱觀好萊塢影壇,從1968年的《太空漫遊2001》到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從1976年的《星球大戰》到1999年的《黑客帝國》……史詩般的太空旅行場景、幾可亂真的史前恐龍形象、場面宏大的太空戰爭、幻如靈境的虛擬世界……無一不是藉助奇觀效應大賺票房。無數令人嘆為觀止的影像一次次的沖擊觀眾的視網膜,無數次觀眾以為奇觀已經達到了極致而若干年後更大的奇觀卻總是呼嘯而來。或許,好萊塢科幻片如果失去了高科技的特效包裝,那麼它便失去了最精彩的形式;而這個形式一旦被剝離出去,我們會發現它的內容已經所剩無幾——實際上,好萊塢科幻片的內容即在於它的形式,形式便是它的內容。完全的,徹徹底底的奇觀轟炸。
奇觀是電影的本質之一。科幻電影興起的幾十年中,獵艷奇觀的天性驅使著人們湧入影院,把大把大把的鈔票塞入好萊塢的腰包;而好萊塢也看準了科幻電影的斂財天賦,將科幻電影的奇觀特性一次次的強化乃至異化。當觀眾某一天對世界上最不可思議的奇觀報以鼾聲的時候,估計好萊塢視覺系的科幻導演只能將海洛因粉末撒在電影院的空氣中,別無它法刺激觀眾的神經了。
2.與科幻小說
太陽下沒有真正新鮮的事物,科幻的想像力也無法超出柏拉圖為人們畫下的認知洞穴。大師的科幻電影也無非是祖傳的老三樣不斷舊飯新炒。選題集中現象在好萊塢科幻片里尤為明顯,導演基本上是在重復作家的創意。很多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影片都來源於著名科幻小說,或完全改編自小說原文,或籍由小說的一些著名情節、片段以及理念來獲得靈感。僅菲利普K迪克一人被改編的電影就包括:1981年《銀翼殺手》、1990年《全面回憶》、1995年《Screamers》、2002年《強殖入侵》、《少數派報告》和2003年《記憶裂痕》。著名美國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經典也大量被搬上銀幕,如1966年《奇異潛航》、1999年《變人》、2000年《黃昏》、2004年《我,機器人》。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科幻類電影的選題局限。
但不幸科幻電影的藝術水平明顯遜於科幻小說。主流題材的科幻電影,其水準基本上只相當於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30到60年代)的水準。總體而言,90%的科幻題材集中在外星生物、人造生命、太空歷險、時空異常和機器人等幾個狹小的選題上。縱觀近幾年的科幻大片:《E.T》、《火星入侵者》、《異形》、《獨立日》、《第五元素》、《火星人玩轉地球》、《黑衣人》等屬於反映外星生物的影片;《侏羅紀公園》、《第六日》、《哥斯拉》等是反映人造生命的影片;《太空漫遊2001》、《星際迷航》、《紅色星球》、《人猿星球》等屬於反映太空歷險的影片;《時間機器》、《回到未來》、《時空頻率》、《蝴蝶效應》等反映時空異常;《機械戰警》、《終結者》、《機械英雄》、《人工智慧》、《我,機器人》等是反映機器人的題材……還有一些電影同時綜合了幾種題材,如《星球大戰》同時包括太空歷險和外星人元素,《黑客帝國》是機器人和時空轉換的綜合等等。但幾乎沒有一部作品能跳出臼窠。
究其原因,一方面這幾種科幻題材更適合於搬上銀幕;另一方面,從商業的角度看,這些選題已經成為大眾消費和票房號召的符號,更容易引發出人們對影片的期待和熱衷。如果某個電影是冷僻的太空物理學題材,那麼導演一定要加上足以吸引眼球的噱頭,諸如太空旅行冒險不慎墜入黑洞的邊緣雲雲。
3.人物形象平面化
科幻電影的另一個特點是人物刻畫和表現的模式化傾向,較少有深入的人性揭示和反思。
在大多數的科幻電影中,一般都有一個全能的超級英雄,而這個超級英雄的大部分名額都被男性所佔據,女性只是在其中作為點綴和陪襯。例如《黑客帝國》中的尼奧,《少數派報告》中的喬恩,《我,機器人》中的偵探史普納……他們天生就具備了常人所不及的敏捷和睿智,關鍵時刻總能化險為夷。他們沒有深層次的個人行為動機,只是天生而來的被迫害者和反抗者。他們沒有復雜的情感斗爭,沒有令人信服的個人性格……但是,這毫不影響科幻片的票房收入和觀眾認可度。
恰好相反,如果一部科幻片將大量筆墨用於人性的反思和人物的塑造,那麼它很有可能被認為是低成本的三流科幻片。例如1996年的《星河戰隊》,情節極為簡單,只是單線陳述人類與巨大昆蟲的戰斗過程,其人物基本都屬於頭腦簡單的熱血炮灰和場景配料,但是票房卻賺了個盆滿缽滿,至今被影迷列為科幻片的經典之一。而2003年的《星河戰隊2》花費大量菲林刻畫一個反主流的人物形象,人物飽滿了,場面卻平淡了,結果被視作當年最失敗的狗尾續貂之作。
不僅如此,科幻片甚至允許主要人物的缺席和主線的模糊,科幻經典之作《太空漫遊2001》就充斥著冗長的硬科幻場景描述和細節刻畫,人物關系和性格描寫幾乎為零,其主旨據稱在於揭示人類科學發展的核心奧秘,充滿了神秘主義思辯和唯心哲學色彩。
當然,好萊塢也在不斷豐富人物的菜譜,《黑衣人》的白黑配、《黑客帝國》的人種拼盤、《星球大戰》的ET秀……角色的變化日益新奇。但是,這里人物依舊是場面的佐料,主角依舊是性格簡單的英雄……否則,那就是搶戲——搶奇觀的戲。
4. 科幻外套與審美俗套
實際上,好萊塢的科幻電影大部分只是一個普通劇加上了科學外套。導演們把恐怖片、動作片、災難片和喜劇片的內容加以科幻的修飾,使之看起來如同科幻片,其本質的敘事結構和元素配比仍然延續了其他類型的電影。
例如恐怖片與科幻片的結合——這一組合模式最為歷史悠久且理所當然——人類對於未知總是懷有不可理喻的恐懼心理,而科學的本質就是探索未知。從第一本科幻小說《弗萊肯斯坦》起,各種科學怪物就以猙獰的面目來賺取觀者的注意力。從惡魔到幽靈,從機器到巨猿……時至飛碟熱興起的若干年間,外星異種便取而代之,用更加神秘莫測和光怪陸離的面孔來恫嚇觀眾。票房大獲全勝的《異形》系列可謂是科幻加恐怖的典範。
科幻包裝的動作片也極為常見,幾乎每一部科幻電影都有大量的打鬥場面,以至於人們往往搞不清楚個別正宗的動作片——如《007》電影中的某些集到底是科幻片還是動作片。實際上科幻片基本上無法剝離其動作元素,二者相區別的特徵或許只在於誰為誰服務——到底是科幻元素裝點動作電影還是動作噱頭服務於科幻電影……說到底,二者其實是無法區分。
還有與災難片緊密結合的科幻電影,例如《後天》和《天地大沖撞》等等。不曾發生的災難往往比真實的更具吸引力和沖擊力——冰河時期的突然降臨,彗星撞擊的不期而至……好萊塢的特效使得所有天災人禍都出奇准確地降臨在紐約曼哈頓的附近。
還有科幻加喜劇,科幻加愛情,科幻加偵探等其他模式……只要製片人願意,科幻配料——加什麼鍋底都可以。
Ⅲ 《十三亂彈》江十三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十三亂彈》江十三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無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陳季常就是氣管炎的先驅???。。。
衛斯理和白素,是令人羨慕的一對。。。
真的有外星人嗎?世界十大未解之迷。。。我寧願相信有。
呼嘯山莊,帶著呼嘯而來。。。簡愛作者三姐妹都寫書,有才啊。。。
『尤抱琵琶半遮面』......□從良,和尚還俗......寡婦改嫁,鰥夫續弦......歐陽修幼年喪父。。。朱熹、范仲淹,都做過拖油瓶。。。
王安石扒灰。。。司馬光砸缸。。。
科幻世界,猜中一年高考作文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可惜偶沒趕上,抄也沒法抄。
古龍是個酒鬼。。。不過說他是色鬼更像。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的遊人醉,錯把杭州當汴州。」。。。
岳飛冢。。。「人至宋後少名儈,我到墓前愧姓秦」。。。千萬別跟錯祖宗。
暴走一族,驢來驢去。。。大理,蝴蝶泉邊,五朵金花,石林,香格里拉。。。還有,玉龍雪山沒去過......四姑娘山。。。驢行天下。。。……
應該是全本了
Ⅳ 東哥的《完美世界》神明 聖人 至尊有什麼區別 求類似《完美世界》的小說!!!!!!!!
文筆和《完美世界》最類似的小說有:
(1)《遮天》
簡介:冰冷與黑暗並存的宇宙深處,九具龐大的龍屍拉著一口青銅古棺,亘古長存。 這是太空探測器在枯寂 的宇宙中捕捉到的一幅極其震撼的畫面。 九龍拉棺,究竟是......
(2)《武神空間》
簡介:葉希文本只是地球上一個普通的大學生,卻意外穿越到了一個名為真武界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中,強大的武者能翻山倒海,毀天滅…
(3)《最後人類》
簡介:林瀟乘坐的列車出現事故,脫軌的列車載著上千乘客出現在了一個陰森恐怖的世界裡……
呼嘯而來詭異而神秘的幽靈列車,將載著他們駛往…
背景和《完美世界》最類似的小說有:
(1)《最後人類》
簡介:林瀟乘坐的列車出現事故,脫軌的列車載著上千乘客出現在了一個陰森恐怖的世界裡……
呼嘯而來詭異而神秘的幽靈列車,將載著他們駛往…
(2)《九轉輪回經》
簡介:古來天地虛無,一片混沌,混沌不停旋轉而成漩渦,漩渦深處,一片神秘......。 某一天,混沌旋渦邊緣衍生出一具混沌之體,此體億億萬年神智初開,自稱…
(3)《神控天下》
簡介:當凌笑穿越到異世的同名的「凌笑」身上之後,才發現這個世界原來還有武者等級之分。但他不願再被別人叫做廢物。他想做一個王者。救下的義妹。令自己心動的…
情節和《完美世界》最類似的小說有:
(1)《武練巔峰》
簡介:武之巔峰,是孤獨,是寂寞,是漫漫求索,是高處不勝寒。 逆境中成長,絕地里求生,不屈不饒,才能堪破武之極道。凌霄閣試煉弟子兼掃地小廝楊開偶獲一本…
(2)《天帝玄黃錄》
簡介:穿越過去和未來兩個世界,遊走在正與邪,生與死之間,只為登上那無人征服的高峰,俯視寰宇。(其實,最終還是一個少年的故事!…
(3)《絕世武神》
簡介:九霄大陸,宗門林立,武道為尊,弱者庸碌,受人欺辱,強者一怒,血流成河。 武道皇者,更能俯瞰天地,傲笑河山,動則天驚石破,橫屍百萬。......
推薦的作品參考的「類似網-民意類似小說推薦平台」,搜索類似完美世界的小說。
Ⅳ 地球升級類小說,就是全球發生變異,全人類都變成可以打怪升級的了。
末世之魔獸召喚
內容簡介:
末日降臨,太陽毀滅,星辰消逝無蹤,圓月亦之異化特變,隨著觀想位面異動,縱使史前的恐怖生物重現人間,喪屍也滿地爬行。
一次意外,李凡獲得一顆魔獸爭霸的繼承之晶,從此之後——英雄的血統繼承、獨具的天賦技能、讓人變強的屬性之書,還有那怪物掉落的物品道具,這都將一切神秘俱現。
只不過,以上這都是李凡的繼承之始;他真正至強大的是召喚、強大的兵種召喚——只要擁有足夠的黃金、更多的肉與木材,我可以讓魔獸軍團浩降地球!
黑暗血屠
內容簡介: 天地劇變,時空轉換,當人類集體降臨到一片沒有文明的蠻荒大地。文明消失,社會崩潰,任你曾經是高高在上、萬人仰視的【高官巨富】,或者是風華絕代、艷絕天下的【名模女星】,黑暗血腥世界裡,殺戮變強才是唯一生存之道,弱者只有淘汰和奴役的命運。
帶著五年記憶,回到劇變前一刻,蕭余能否以卑微的存在,問鼎巔峰...
無限恐懼
主人無限恐怖公鄭吒自從失去了自己最親密的青梅竹馬後,對這種反復而又無聊的現代生活已經感到十分的厭倦。正在這時,他發現電腦屏幕上彈出了一段信息:「想明白生命的意義嗎?想真正的……活著嗎?」在按下YES後,一切都改變了。他進入了一個恐怖片的輪回世界——主神空間…
星空白骨道
世界末日,太陽消失,地球進入了黑暗的冰河時代!黑暗魔鬼的重生,毀滅蟲群的屠戮,天外來客瘋狂肆虐,人類的延續岌岌可危!巢之將覆,危卵何生?危機中唐城突然發現家傳的青銅硯台隱藏著驚天傳承,而後開啟了超脫自身的修行之路。元辰白骨,生死之道,大自在白骨金身戰力無雙,大自在白骨真焰煉化萬物!從此一個斗篷劍客,手持元辰戰劍,以一騎冥焰戰馬,絕青雲而上,一步步征服了那偉岸浩瀚的無盡星空。
地球游戲場
!哎你說的 太陽與銀月永不墜落之時,摩天光門中走出了數不盡的奇異生命。
張風,一個普通的大學生,獲得了打怪最終極的變態技能——打怪掉落高等裝備幾率增加百分之三十!
為了生存,為了父母,他戰生化、屠巨龍,一步步邁向宇宙戰場。
這類小說寫得好的很少這些湊活看吧!滿意的話記得採納
Ⅵ 科幻片和災難片的區別
-- 黃石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以影片攝制時已被揭示或尚在揭示的科學原理或科學現象作為劇作基礎,展現某一虛構世界中的戲劇性事件的影片,即為科幻片 。」
「科幻電影所描寫的是,發生在一個虛構的、但原則上是可能產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戲劇性事件 。」
一、發展歷程
幾乎在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發明cinematograph的同時,科幻影片便問世了。1895年的《機器屠夫》可算作科幻影片的開山鼻祖。這部長約一分鍾的影片展示了未來工廠的景象:活豬從機器的一端進去,在另一端瞬間就出現各種豬肉食品。這看似偶然和無意的選題卻影響了之後一百多年的科幻電影。時至今日,在關於未來機器的電影中,電影人還是在重復這一簡單的邏輯:機器等於神話,機器毀滅人類。他們或極盡嘲弄挖苦之能事反思機器工業對人性的摧殘,或大顯特效後期之手段展示機器對文明造成的災難。
第二部有典可查的科幻電影是1897年的《20世紀醫生的奇遇》:一個瘸子請求醫生移植新腿,而醫生卻在移植雙腿之後雅興大發,將患者的頭顱也換成了別人的漂亮腦袋。這種近乎嘲弄的描述甚至諷刺到了一百多年後的今天——當醫學有能力改變人類的一切時,人類本體是否已經發生了置換和錯位?當科學家滿懷欣喜地敲開生物技術的大門時,開門的會不會就是撒旦本人?
之後的科幻電影是電影大師喬治·梅里愛的天下。1897年他製作了一部關於X光儀器的短片,該片第一次將定格攝影和雙重曝光特效應用於電影。1902年,他綜合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和威爾斯的《月球上的第一批人》兩部小說,拍攝了影片《月球之旅》。該片以華麗製作和爆滿票房一舉成為科幻影片的里程碑作品,開創了到現在仍然生機勃發的「太空旅行」題材。
20世紀20年代,藝術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而不斷革新,世界科幻電影步入蓬勃發展時期——電影放映時間從數分鍾延長到數小時,技術從無聲走向有聲,場面趨於龐大壯闊,蒙太奇等電影理論也逐一出現。30年代的「宇宙英雄」系列及其周邊眾多電影作品帶來了科幻片的第一次浪潮。
經歷了60年代的短暫低谷後,1968年《人猿猩球》和《2001太空漫遊》宣告了科幻電影第二次浪潮的來臨。《2001太空漫遊》堪稱科幻電影的一大里程碑:場面宏大卻不失細致入微,大到空間站,小至太空廁所,無不攝入鏡頭。70年代以後,一大批具有超人才華的優秀導演現身好萊塢,喬治盧卡斯、斯皮爾伯格、雷德利斯科特等在此期間拍攝了科幻電影領域一系列重要的作品。如1976年《星球大戰》、1981年《銀翼殺手》、1982年《E.T》等等。
20世紀90年代,電腦特效和信息技術極大的促進了科幻電影的發展。好萊塢轉向高科幻、大投入、先進管理的運作模式,大量優秀影片如《侏羅紀公園》、《獨立日》、《黑衣人》、《第五元素》等涌現影壇;其它國家的科幻片相較一落千丈,好萊塢科幻電影從此稱霸寰宇。
2003年以來,以歐洲為代表的科幻電影出現了新的增長趨勢,一些歐洲科幻電影的製作水平蒸蒸日上,其中不乏法國《女神陷阱》、俄羅斯《守夜人》等優秀之作。相信不久的未來,包括中國在內的眾多海外片場將挑戰好萊塢,科幻片多元化時代即將來臨。
二、好萊塢電影模式
1.奇觀與獵奇
從梅里愛開始,科幻影片就與令人目眩的奇觀密不可分。宇宙太空、宗教神話、異域探險、歷史傳奇、童話世界……在梅里愛的數百部長短不一的影片中,遍布了各種奇觀和幻想。但科幻題材對梅里愛而言,並非科學的延伸,而是藉以呈現景觀的道具。梅里愛的興趣並不在於將電影作為「敘事藝術」來發展。他更為看重的是電影作為奇觀呈現工具的能力。正如喬治·薩杜爾所評價的:「梅里愛利用特技經常是為了使人感到驚奇,它本身成了一個目的,而不是一種表現手段……梅里愛發明的是未來電影的音節,但他應用的卻是莫名其妙的咒語而非表達意思的語句 。」
梅里愛使得科幻電影烙上了無法抹去的奇觀胎記,縱觀好萊塢影壇,從1968年的《太空漫遊2001》到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從1976年的《星球大戰》到1999年的《黑客帝國》……史詩般的太空旅行場景、幾可亂真的史前恐龍形象、場面宏大的太空戰爭、幻如靈境的虛擬世界……無一不是藉助奇觀效應大賺票房。無數令人嘆為觀止的影像一次次的沖擊觀眾的視網膜,無數次觀眾以為奇觀已經達到了極致而若干年後更大的奇觀卻總是呼嘯而來。或許,好萊塢科幻片如果失去了高科技的特效包裝,那麼它便失去了最精彩的形式;而這個形式一旦被剝離出去,我們會發現它的內容已經所剩無幾——實際上,好萊塢科幻片的內容即在於它的形式,形式便是它的內容。完全的,徹徹底底的奇觀轟炸。
奇觀是電影的本質之一。科幻電影興起的幾十年中,獵艷奇觀的天性驅使著人們湧入影院,把大把大把的鈔票塞入好萊塢的腰包;而好萊塢也看準了科幻電影的斂財天賦,將科幻電影的奇觀特性一次次的強化乃至異化。當觀眾某一天對世界上最不可思議的奇觀報以鼾聲的時候,估計好萊塢視覺系的科幻導演只能將海洛因粉末撒在電影院的空氣中,別無它法刺激觀眾的神經了。
2.與科幻小說
太陽下沒有真正新鮮的事物,科幻的想像力也無法超出柏拉圖為人們畫下的認知洞穴。大師的科幻電影也無非是祖傳的老三樣不斷舊飯新炒。選題集中現象在好萊塢科幻片里尤為明顯,導演基本上是在重復作家的創意。很多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影片都來源於著名科幻小說,或完全改編自小說原文,或籍由小說的一些著名情節、片段以及理念來獲得靈感。僅菲利普K迪克一人被改編的電影就包括:1981年《銀翼殺手》、1990年《全面回憶》、1995年《Screamers》、2002年《強殖入侵》、《少數派報告》和2003年《記憶裂痕》。著名美國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經典也大量被搬上銀幕,如1966年《奇異潛航》、1999年《變人》、2000年《黃昏》、2004年《我,機器人》。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科幻類電影的選題局限。
但不幸科幻電影的藝術水平明顯遜於科幻小說。目前主流題材的科幻電影,其水準基本上只相當於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30到60年代)的水準。總體而言,90%的科幻題材集中在外星生物、人造生命、太空歷險、時空異常和機器人等幾個狹小的選題上。縱觀近幾年的科幻大片:《E.T》、《火星入侵者》、《異形》、《獨立日》、《第五元素》、《火星人玩轉地球》、《黑衣人》等屬於反映外星生物的影片;《侏羅紀公園》、《第六日》、《格斯拉》等是反映人造生命的影片;《太空漫遊2001》、《星際迷航》、《紅色星球》、《人猿星球》等屬於反映太空歷險的影片;《時間機器》、《回到未來》、《時空頻率》、《蝴蝶效應》等反映時空異常;《機械戰警》、《終結者》、《機械英雄》、《人工智慧》、《我,機器人》等是反映機器人的題材……還有一些電影同時綜合了幾種題材,如《星球大戰》同時包括太空歷險和外星人元素,《黑客帝國》是機器人和時空轉換的綜合等等。但幾乎沒有一部作品能跳出臼窠。
究其原因,一方面這幾種科幻題材更適合於搬上銀幕;另一方面,從商業的角度看,這些選題已經成為大眾消費和票房號召的符號,更容易引發出人們對影片的期待和熱衷。如果某個電影是冷僻的太空物理學題材,那麼導演一定要加上足以吸引眼球的噱頭,諸如太空旅行冒險不慎墜入黑洞的邊緣雲雲。
3.人物形象平面化 DOLCN.com
科幻電影的另一個特點是人物刻畫和表現的模式化傾向,較少有深入的人性揭示和反思。
在大多數的科幻電影中,一般都有一個全能的超級英雄,而這個超級英雄的大部分名額都被男性所佔據,女性只是在其中作為點綴和陪襯。例如《黑客帝國》中的尼奧,《少數派報告》中的喬恩,《我,機器人》中的偵探史普納……他們天生就具備了常人所不及的敏捷和睿智,關鍵時刻總能化險為夷。他們沒有深層次的個人行為動機,只是天生而來的被迫害者和反抗者。他們沒有復雜的情感斗爭,沒有令人信服的個人性格……但是,這毫不影響科幻片的票房收入和觀眾認可度。
恰好相反,如果一部科幻片將大量筆墨用於人性的反思和人物的塑造,那麼它很有可能被認為是低成本的三流科幻片。例如1996年的《星河戰艦》,情節極為簡單,只是單線陳述人類與巨大昆蟲的戰斗過程,其人物基本都屬於頭腦簡單的熱血炮灰和場景配料,但是票房卻賺了個盆滿缽滿,至今被影迷列為科幻片的經典之一。而2003年的《星河戰艦2》花費大量菲林刻畫一個反主流的人物形象,人物飽滿了,場面卻平淡了,結果被視作當年最失敗的狗尾續貂之作。
不僅如此,科幻片甚至允許主要人物的缺席和主線的模糊,科幻經典之作《太空漫遊2001》就充斥著冗長的硬科幻場景描述和細節刻畫,人物關系和性格描寫幾乎為零,其主旨據稱在於揭示人類科學發展的核心奧秘,充滿了神秘主義思辯和唯心哲學色彩。
當然,類似的科幻電影模式現在已經時過境遷,好萊塢也在不斷豐富人物的菜譜,《黑衣人》的白黑配、《黑客帝國》的人種拼盤、《星球大戰》的ET秀……角色的變化日益新奇。但是,這里人物依舊是場面的佐料,主角依舊是性格簡單的英雄……否則,那就是搶戲——搶奇觀的戲。
4. 科幻外套與審美俗套
實際上,好萊塢的科幻電影大部分只是一個普通劇加上了科學外套。導演們把恐怖片、動作片、災難片和喜劇片的內容加以科幻的修飾,使之看起來如同科幻片,其本質的敘事結構和元素配比仍然延續了其他類型的電影。
例如恐怖片與科幻片的結合——這一組合模式最為歷史悠久且理所當然——人類對於未知總是懷有不可理喻的恐懼心理,而科學的本質就是探索未知。從第一本科幻小說《弗萊肯斯坦》起,各種科學怪物就以猙獰的面目來賺取觀者的注意力。從惡魔到幽靈,從機器到巨猿……時至飛碟熱興起的若干年間,外星異種便取而代之,用更加神秘莫測和光怪陸離的面孔來恫嚇觀眾。票房大獲全勝的《異形》系列可謂是科幻加恐怖的典範。
科幻包裝的動作片也極為常見,幾乎每一部科幻電影都有大量的打鬥場面,以至於人們往往搞不清楚個別正宗的動作片——如《007》電影中的某些集到底是科幻片還是動作片。實際上科幻片基本上無法剝離其動作元素,二者相區別的特徵或許只在於誰為誰服務——到底是科幻元素裝點動作電影還是動作噱頭服務於科幻電影……說到底,二者其實是無法區分。
還有與災難片緊密結合的科幻電影,例如《後天》和《天地大沖撞》等等。不曾發生的災難往往比真實的更具吸引力和沖擊力——冰河時期的突然降臨,彗星撞擊的不期而至……好萊塢的特效使得所有天災人禍都出奇准確地降臨在紐約曼哈頓的附近。
還有科幻加喜劇,科幻加愛情,科幻加偵探等其他模式……只要製片人願意,科幻配料——加什麼鍋底都可以。
三、文化與藝術評析 www.dolcn.com
1.現實關注的轉移與虛化
幻片在它誕生之日起便遠離了具有現實意義的社會題材,遠離了真實的社會矛盾和人性悖論。正如每個時代都有清談的士人和幻想的狂徒,當今世界的科技背景下,人們在高度緊張的生存競爭中,也需要一些超現實的夢境來寄託遐思。科幻無疑取代了過去神話所具有的社會功能,電影已然成為新的精神放逐地。科幻所創造的幻象使得觀眾暫時脫離了現實的世界,獲得片刻的超脫和升華。
正如瑪麗·奧勃萊恩所描述的科幻電影的誕生:
「一門新的藝術就這樣誕生了,這是一種由它自己的巫師們在黑屋子裡表演的部落的儀式,它引導觀眾進入鬆弛、半睡眠的狀態,如同莎士比亞在《仲夏夜之夢》里描述的那種夢境:
睡眠有時會使哀傷的眼睛閉上,
把我從自己周圍人們那裡暫隔開 。」
科幻電影對於現實關注的虛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轉移民眾對現實的不滿情緒,將理想寄託於遙不可及的未來,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這個時代,世界上可供幻想的領域已經所剩無幾,但人類畢竟有著超脫現實的需要。在科幻片的世界中,受過良好科學教育的人們,號稱最不可救葯的人們,這些據說沒有信仰的人們,在科幻的催眠下,嚼著口香糖和爆米花睡著了。
2.神性的科幻
與其他電影相比,科幻片這種歷史最悠久、票房最具價值的電影類型又似乎最難被嚴肅的藝術家、研究家所正視,科幻電影也很少登上各大影片評獎的領獎台,即使在最重視電影商業價值的奧斯卡獎頒獎記錄中,人們也很難看到科幻電影在最佳影片、最佳男女演員、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重要獎項中獲取榮譽,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宿命——科幻電影從在誕生之日起便沒有什麼嚴肅的社會思想性、現實批判意義和所謂藝術價值。但是,票房數據讓我們相信仍有無數的人們為之狂熱和迷戀。尤其是年輕人,社會的未來,他們的價值取向和世界觀更容易受到科幻片的影響和引導。
潘尼洛普·豪斯頓在本世紀50年代初就曾指出,「人們能夠從(科幻片)對待科學本身的整個態度中發現某些有意義的啟示。那些半是煉丹術士、半是召魂巫師的邪惡科學家已經變成多少顯得陳腐不堪的人物,他們整日整夜或忙於製造致人死命的射線,或忙於把人變成猩猩、把猩猩變成人。如今,人性的力量已經微乎其微,而作為對科學某種抽象理解的替代物—火箭、原子彈、電子設備、受控大腦機等等卻一發不可收拾。人們可以推斷,恐怖電影正是由於社會暴露出來的某種難言之隱—迷信,才能以這類令人驚驚的裝備使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心迷神亂 。」
「……無論它的社會學重要性如何,科幻電影仍是一種激起美感的基本手段。它是原子能時代的詩,是使我們意識到自己現在是何物和將會成為何物的警句。它還是對奇麗的美感及高雅的幽默感的傳統的承繼者,而這種傳統已被某種想像出的技術從我們身上剝奪殆盡。正如40年代的流行音樂使人更多地聯想到那個時代的躁動和時尚而不是它自以為附麗的文學,科幻電影這樣的現象或許終會有一天被人們視為比較其它藝術門類更完整地代表著產生它的這個年代的歷史性煩憂 。」
這些評論可能言之過高,但是,科幻片的確不僅僅是一種娛樂,它所具有的詩性和神性更適合於放鬆當下的人類主體。上帝已經死了,科學還活著,那麼,就讓科學來代替上帝,讓新的神話和傳說來救贖人類的靈魂吧。
四、案例分析
《黑客帝國》被認為是繼《月球之旅》、《太空漫遊2001》之後的又一部科幻片里程碑。且不論這個評價是否恰當,但僅從《黑客帝國》的影響力而言,它的確創造了科幻類型片的一個典範。
從某種意義上說,《黑客帝國》雖然具有科幻片的各種類型特徵,但它卻顛覆了部分科幻類型片的舊有模式,它首次以一種近乎玄思的哲學思辯貫穿全片,不斷的糾纏於現實和靈境、客體和本體之間。片中充滿了哲學的意味:子彈時間讓人聯想到古希臘哲學家芝諾的「飛矢不動」;決定論和偶因論不禁令人想起讓萊布尼茨的名字;母體與錫安的分化更是一個莊周夢蝶般的遐思,一個柏拉圖式的洞穴隱喻,一個笛卡爾關於真實與夢幻關系的第一深思。
與此同時,影片還大量運用了符號化的隱寓和暗示:尼奧的原名叫「安德森」,意為「人之子」;「尼奧」(neo)是「新」的意思,是「one」的顛倒,意為「第一個人」;女主角的名字「特蕾尼蒂」意為「三位一體」;而「墨菲斯」則是希臘神話中的睡眠之神……甚至有人從中看到了東方神秘主義、中國哲學以及佛教的影響。
但是無論如何,《黑客帝國》仍然是一個類型片。超豪華的場景設計,高投入的特技效果,平面化的人物塑造,以及仍然擺脫不了的例行打鬥,近乎濫斛的生死戀情以及機器人造反的大眾題材……特別是當人們看到尼奧在最後一分鍾的解救時,一切的一切都那麼熟悉——觀眾仍然在好萊塢的掌控之中。
可以說,《黑客帝國》的成功,相當大部分仍然得益於對好萊塢科幻片元素的排列重組,加上特技效果的登峰造極,劇本的哲學意味和網路時代的與時俱進。
……似乎一切都順理成章,一切都在預料之中。似乎玩轉了好萊塢類型電影的奧秘,我們沒有做不了的大菜。但是,意料之外的是什麼?我不敢妄言。
「上帝存在於細節中」。我們了解了好萊塢科幻片的每一個元素,但是未必能照葫蘆畫瓢。更深刻的理解,或許需要我們以更扎實的摸索和實踐來體驗。
參考文獻:
喬治·薩杜爾 《世界電影史》
瑪麗·奧勃萊恩 《電影表演》
約翰·巴克斯特 《電影中的科學幻想》
曾耀農 《論科幻影片》
路春艷 《對類型電影的認識》
劉亞冰 《類型電影與類型批評》
張東林 《科幻電影:在幻象和本體之間》
虞吉 《電影的奇觀本性》
黨昊 《類型電影探因》
李瑞光 趙方 《好萊塢電影中不同敘事結構的人物塑造
Ⅶ 卡巴斯基怎麼殺毒啊
卡巴斯基怎麼殺毒啊,這個簡單,這是詳細的介紹
直接帶key的,安裝完就能用,如第一次安裝後使用太慢了,請卸載它,下載另一種版本再裝上就應快一些;有些版本確實不好用的。
卡巴斯基怎麼殺毒地址:
Ⅷ 高分懸賞!!!驍騎校寫的幾本小說之間的聯系、諸如「國士無雙」「武林帝國」「橙紅年代」「鐵器時代」「
《鐵器時代》劉子光失手傷人逃跑,後因翠微山的時空紊亂,穿越到平行世界的明清之交,在生命垂危時被未來的聯合國飛船捕獲並改造了身體,作品中涉及到了一些龍珠的素材,劉小貓是賽亞人的公主。
再講《橙紅年代》中劉子光穿越回現代社會,認識護士芳菲,並在李紈的至誠集團做保安,後因種種堅持和機遇,當然 最重要的是有《鐵器時代》里未來飛船改造過的強悍身體,最終成為一個西非小國「西薩達摩亞」的實際掌權者。《國士無雙》主人公是劉子光的爺爺陳子錕,也算橙紅年代的前傳。而陳子錕是《穿越者》劉彥直的兒子。昆吾玉佩就是劉彥直留給兒子的。
《武林帝國》的主人公是《匹夫的逆襲》裡面的小配角朱小強的兒子,朱小強是因《穿越者》的故事主線而穿越的。《匹夫的逆襲》主人公是劉子光的「小表叔」,提前退伍的劉漢東。
《罪惡調查局》也有好多上面幾部作品的人客串,其中劉漢東和朱小強就幫助《罪惡調查局》的主人公盧振宇去迪拜救人。
《罪惡調查局》的後續故事也會在驍騎校的新書《昆侖俠》里有敘述。
而這幾部書里相互有聯系的人不計其數,關系圖實在是太復雜,就不一一闡述了,幾部書加在一起真的是一個宏觀世界。每本書即可以單獨是個故事,也可以連在一起成為一個系列。在幾部作品中,國內國外的很多情節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有時候驍騎校剛更新出來的東西有可能就是兩天前的新聞改編而成。
而本人最喜歡《穿越者》,這本書基本上就是貫串這個系列的傳記,裡面的內容科幻而又不失真實。
PS:書中的江東省和江北市的背景是江蘇省和徐州市
驍騎校長篇小說:《鐵器時代》、《武林帝國》、《國士無雙》、《橙紅年代》、《匹夫的逆襲》、《穿越者》、《罪惡調查局》、《昆侖俠》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