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英國科幻小說最高獎項

英國科幻小說最高獎項

發布時間: 2021-10-10 23:15:08

㈠ 英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

瑪麗·雪萊 現在西方科幻界公認的第一部近代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的作者

阿瑟·克拉克 英國科幻大師 代表作有《2001:太空奧德賽》 《童年的終結》、《與拉瑪相會》等

喬治·奧威爾 克拉克同時代作家 《1984》被評為科幻最佳作家

致力於「新浪潮」創作的主要是兩位英國作家:j.g.巴拉德和布萊恩·奧爾迪斯。前者的「毀滅世界三部曲」在科幻界一度引起轟動,並使主流文學對科幻小說刮目相看;後者極為重視科技與人性的關系,他的作品遠離傳統題材,從來不使用激光槍或星球大戰來刺激讀者,而是致力於對整個人類社會的思考,把科幻文學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高度,其《地球的漫長午後》、《隱生代》令人拍案叫絕,掩卷深思。奧爾迪斯對中國十分好,在改革之初便來華訪問,並受到了鄧小平同志的接見;1991年他還參加了在四川成都舉辦的世界科幻協會年會。此外英國科幻編輯兼作家米歇爾·莫考克和美國科幻作家菲利普·法馬爾也為「新浪潮」運動做出了不少貢獻。

「塞伯朋克」時期的主要特點是:呼喚科幻小說從新浪潮向硬科幻回歸;引入資訊理論、控制論、生物工程等高科技內容;在文化價值觀點上具有反傳統性;反對被納入某一流派,尚處於逐步發展之中。 這一運動的代表人物是美國作家威廉·吉布森和布魯斯·斯特靈。前者的首部作品《神經漫遊者》一舉轟動科幻界,後者的主要長篇代表作為《心內海》。這類作品的共同特點是主人公可以將自己的大腦與全世界的電腦網路聯通,在高度信息化的神奇靈境里隨意漫遊。

㈡ 雨果獎為何被稱為全球級別最高的科幻作品獎項

雨果獎之所以被稱為全球級別最高的科幻獎項,是因為其源遠流長的歷史和它較高的知名度

雨果獎正式名稱是科幻成就獎,是由世界科幻協會所頒發的一個獎項,同時也是為了紀念現代科幻小說奠基人雨果·根斯巴克,而不是巴黎作家維克多·雨果所設立的獎項。雨果獎第一次頒發是在1953年,至今已經有將近70年的歷史了。其之所以能流長這么久,是因為雨果獎本身擁有相當高公平性。

與星雲獎並稱為科幻界的諾貝爾獎的雨果獎,在世界的知名度在不斷地提高,越來越多的亞洲作家獲獎,甚至將來非洲作家的獲獎將會進一步的提高它的知名度。同時,其絕對的公平性也體現了獲得雨果獎的難度之高,如果希望獲得雨果獎,則必須擁有一定的知名作品並需要在當年或下一年的科幻作家大會成員當中,這也使得獲得雨果獎的作家必須是經受得住考驗的。

㈢ 科幻小說有沒有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有的話,請舉例!

目前,沒有那部科幻小說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雨果獎是最高獎項。

雨果獎是由世界科幻協會頒發的獎項。自1953年以來,它每年都在世界sf大會上獲獎。它被正式命名為科幻成就獎。它的命名是為了紀念科幻雜志之父雨果·格恩斯貝克。

為了雨果獎。在科幻界,雨果獎和星雲獎被公認為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兩個世界科幻獎,堪稱諾貝爾科幻藝術獎。雨果獎成立多年來,已發展成為所有科幻和奇幻作品的奇幻文學藝術獎。

2015年8月23日下午1點左右,第六十二屆雨果獎在華盛頓州斯波坎會議中心正式宣布,中國作家USA. Liu Cixin因其科幻小說《三體》獲得了雨果最佳小說獎,這是亞洲人第一次獲得雨果獎。

㈣ 推理小說世界最高榮譽獎項是什麼科幻現在還是星雲獎和雨果獎嗎,其他類型小說比如奇幻類有獎項設立嗎

這個沒有說世界最高榮譽獎項,沒有一個全球性的明確獎項。多數是國家性的獎項,要說最高,只能看評獎的人和評獎的標准,以及該獎的影響范圍和影響力,目前較著名的是
1)大師獎(Grand Master Award,美國)
美國偵探作家協會(MWA)授予對偵探小說領域做出傑出

貢獻的人。這是一個極高的榮譽獎。1955年首次頒發。
2)愛倫·坡獎(Edgar Allen Poe,美國)

被譽為「偵探小說中的奧斯卡獎」。一般稱為愛德加獎(Edgars)或者愛倫·坡獎。由Mystery Writers of America(美國偵探作家協會,MWA)在每年3月頒發。以偵探小說創始人愛德加·愛倫·坡命名。1946年首次頒發。每個獎項由一個MWA成員組成的委員會判定。

科幻方面似乎一直是星雲獎和雨果獎
1)雨果獎(The Hugo Awards):該獎是為了紀念(美國第一本科幻雜志的創辦人)雨果·根斯巴克。它的正確稱呼為「科幻小說成就獎」,習慣上稱為「雨果獎」。它是1953年世界科幻大會(費城)上決定設立的,根據愛好者的投票而授予的美國科幻小說獎。分長篇小說獎、短篇小說獎、中篇小說獎、最佳雜志獎等。1953年以來連續評選,現在已經是若干科幻小說獎中最有名的一種。
2)星雲獎:星雲獎獎給美國科幻協會選定的前一年度最佳作品,與雨果將並列,是現在科幻小說獎中最有權威的獎項。1966年以來連續頒獎。

另有:
1)The International Fantasy Award(世界奇幻獎)
世界奇幻獎是第一個獎勵科幻和奇幻小說的獎項。它由英國科幻小說協會的四位人員創立。盡管它只持續了幾年,但它贏得了很高的藝術地位。
2)The International Horror Guild Awards(世界恐怖文學行會獎)
世界恐怖文學行會獎於1995年創立,獎勵恐怖和黑暗奇幻文學作品。

個人觀點,不是說純文學類地位就比其他文學地位高,這個是由於純文學類的歷史遠遠比科幻類、奇幻類等要遠很多,自然對這類小說的研究和學習也會多,人民普遍知道了解的純文學類的文章自然要比其他類小說多。但不是說被了解最多、普及最多的地位自然就高。

㈤ 請問國外的科幻文學作品頂級獎項是什麼

星雲獎
星雲獎(Nebula Award)是「美國科幻與幻想作家協會」(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Writers of America,簡稱星雲獎SFWA)所設立的獎項,每年度由該協會評選和頒發。星雲獎的獎杯為鑲嵌在熒光樹脂中的螺旋狀星雲,該獎即以此得名。
(詳見網路 http://ke..com/view/142101.htm)

國內其實也有一個同名獎項 http://sfa.kehuan.net/

㈥ 已入選科幻與奇幻名人堂的作家有哪些

1996年:

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1884-1967)

多本科幻雜志的創辦者,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第一本純科幻雜志《驚異故事》(
Amazing Stories,於1926年首度發行);因而譽為「科幻雜志之父」。最著名
的作品是《拉福 124C 41+》(Ralph 124C 41+)。

約翰·坎伯(John W. Campbell, Jr. 1910-1971)

擔任《驚愕科幻》(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雜志主編時,一手打造科幻
黃金時代(Golden Age)的教父級人物。從他手中拉撥的大師級作家不可勝數。
其中最為著名的有羅柏·海萊恩(Robert A. Heinlein)、埃薩克·艾西莫夫(
Isaac Asimov)、凡·沃果(A. E. van Vogt)、席奧多爾·史鐸金(Theodore
Sturgeon)、雷斯特·戴爾·瑞(Lester Del Rey)等人。他的名作《誰在那兒
?》(Who Goes There?)也被改編成科幻經典電影《突變第三型》(The
Thing ,該片有兩種版本,1951年經典版和1982年翻拍版)。

凡·沃果(A. E. van Vogt,1912-2000)

從1939年即開始從事科幻寫作,黃金時代三巨頭之一。也是1996年大師獎得主。
著名作品有《變種史藍人》(Slan)、《武器店》(Weapon Shop)系列和《無
理世界》(The World of Null-A)等。

傑克·威廉森(Jack Williamson,1908-)

1976年大師獎得主,1978 1980的SFWA總裁,現存最老的科幻作家。連自傳《幻
想之子:我的科幻生活》(Wonder's Child: My Life in Science Fiction)都
得過1985年的雨果獎最佳非小說類書籍。都九十幾歲了,近作《矽晶匕首》(
The Silicon Dagger)還獲得JWCMA 的特別榮譽獎。

1997年:

埃薩克·艾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

基本上,他不需要再多作介紹。^_^ 《機器人》和《基地》系列永遠烙印在科幻
迷的心中。不過他得大師獎是1987年的事,和他的成就、輩份比起來是稍晚了些


威爾斯(H. G. Wells,1866-1946)

英國作家,科幻之父之一。幾乎每一部作品都開創出新的科幻次文類。著名作品
有《時光機》(The Time Machine)、《隱形人》(The Invisible Man)、《
星際戰爭》(The War of the Worlds)、《蒙羅博士之島》(The Island of
Dr. Moreau)等。

亞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1917-)

他跟艾西莫夫差不多,只不過現在還活著。1986年被封為大師,也曾受封為英國
爵士。目前英國最佳科幻小說的獎項就是以他為命名。現定居於斯里蘭卡。近作
為和新秀作家(應該說是精神傳人)史蒂芬·巴克斯特(Stephen Baxter)合著
的《他日之光》(The Light of Other Days)。

安德蕾·諾頓(Andre Norton,1912-)

她主要致力於兒童科幻奇幻文學,但作品仍廣受成人讀者歡迎。1984年獲頒大師
獎,為SFWA迄今唯一受封的女性大師。(連科幻女王烏蘇拉·勒官(Ursula K.
Le Guin )都還沒有,不過她應該是輩份不夠所致,再等幾年就快了)最著名的
系列作品是《女巫世界》(Witch World)。

1998年:

羅柏·海萊恩(Robert A. Heinlein,1907-1988)

第一屆大師獎(1975年)、四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軌跡》(Locus )雜志
票選最佳科幻小說作家永遠的第一、作品永遠買得到不絕版(除了一本《探星時
代》(Time for the Stars)以外)......還有什麽傳奇是科幻先生(Mr. SF)
所沒有的?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海萊恩是在堪薩斯市長大的作家,獲選進入家鄉
子弟所設立的名人堂格外有意義。

摩爾(C. L. Moore,1911-1987)

現代科幻尚在草創時期就已出道撰寫太空冒險故事的女作家。1933年就以西北·
史密斯(Northwest Smith)系列聞名於世。常以各種化名發表作品散見當時各
雜志。與夫婿亨利·庫特納(Henry Kuttner)的合作更令人津津樂道。可惜她
的努力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肯定,入選名人堂也算是有補償的意味在。

腓德烈·波爾(Frederik Pohl,1919-)

與艾西莫夫同輩的科幻作家、編輯兼仲介人。早年和賽瑞爾·孔布魯斯(Cyril
M. Kornbluth)合作,名噪一時;後來則以「奚奇」(Heechee )系列推向另一
個人生高峰。他同時也是1974 1976的SFWA總裁,1993年的大師獎得主。

海爾·克萊門特(Hal Clement,1922-)

擁有天文學、化學、教育學學位的他,在高中任教多年。從1942年在《驚愕科幻
》發表第一篇作品《證明》(Proof )。他的創作多半圍繞在太空歷險和外星生
命之上。在1999年終獲大師獎的肯定。最有名的著作是《重力任務》(Mission
of Gravity),日前才在英國重新發行。

1999年:

梅里特(A. Merritt,1884-1943)

幻想文類未真正成形就已活躍的作家兼編輯。雖然他的作品以奇幻為主,但其浪
漫冒險故事筆觸和寫作風格影響後世科幻作家甚巨。著名作品有《月池》(The
Moon Pool)和《伊斯塔之船》(The Ship of Ishtar)。

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1825-1905)

法國作家,另一位科幻之父。以當代科學冒險故事著稱。和威爾斯相較,雖然寫
作面向不廣,但內容較注重科學知識的合理性。《地心之旅》(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海底兩萬里》(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從地球到月球》(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均為早期科幻的重要里程
碑。

羅柏·席維柏格(Robert Silverberg,1935-)

十九歲初試啼聲就獲得當年雨果獎的「最有潛力新秀作家」(Most Promising
New Author)頭銜。史上被提名獎項最多的作家兼編輯,然而得獎數卻未成正比
。在科幻界極孚人望,提攜後進不遺餘力。他是最年輕的名人,可惜的是沒有驚
天動地的生平代表作。

雷·布萊德柏里(Ray Bradbury,1920-)

科幻迷、作者、詩人、劇作家......橫跨科幻奇幻恐怖范疇的大人物。以清新雋
永又不失深度的文字,首先將科幻提升到「美」的層次。他也是少數同時獲得主
流文學批評者青睞的幻想文類作家。1989年獲得大師獎。著名作品有《火星紀事
》(The Martian Chronicles)、《圖案人》(The Illustrated Man)、《華
氏四五一度》(Fahrenheit 451)和電影《白鯨記》(Moby Dick)劇本。

2000年:

艾力克·法蘭克·羅素(Eric Frank Russell,1905-1978)

1937年在《驚愕科幻》發表創作後,就成為首位在美國科幻雜志佔有一席之地的
外國作家(他是英國人);更誇張的是,許多美國讀者都不知道這一點。雖然只
有十四部小說和十七個短篇,但他的幽默筆風但過人的洞察力是大多數作家所欠
缺的。

席奧多爾·史鐸金(Theodore Sturgeon,1918-1985)

全美最好的短篇科幻小說家之一,科幻黃金時代的主力人物,以語不驚人死不休
著稱。但也因此和坎伯理念不合,轉戰歐洲。在他手中,兒童心理、性別情慾等
議題開始納入科幻的范疇。科幻研究中心所評審年度最佳短篇小說獎就是以紀念
他的名義來頒發。

高登·狄克森(Gordon Dickson,1923-)

以英雄式的太空歌劇聞名於世。《柴德世界》系列(Childe Cycle,或稱《多賽
》(Dorsai)系列)與海萊恩的《星艦戰士》(Starship Troopers)一同為戰
爭科幻寫下定義。《多賽》之外,《龍與喬治》(The Dragon and the George
)系列亦極為出名。

保羅·安德森(Poul Anderson,1926-)

這位多產作家從五○年代之後一直保持著很高的創作水準。雖然作品涵蓋的面向
甚廣,但一般認為他是宇宙航行和太空探險的代表作家。1998年受封為大師。著
名作品有《飛天十字軍》(The High Crusade)、《終極宇航》(Tau Zero)、
《百萬年的孤舟》(The Boat of a Million Years)等。

㈦ 那些科幻小說獲得過諾貝爾獎

科幻小說「諾貝爾獎」揭曉科幻小說「諾貝爾獎」揭曉

2003年09月15日13:27 世界新聞報

芒箭

日前,第61屆世界科幻大會在加拿大多倫多召開,大會揭曉了新一屆「雨果獎」,《原始人類》、《卡蘿琳》等作品在數十部提名小說中脫穎而出,獲得了這項被稱為科幻小說「諾貝爾獎」的科幻小說界的最高榮譽。

最佳長篇小說:羅伯特·J·索耶的《原始人類》

小說的構思來自於一個基本的考古學事實:4萬年前,地球上同時存在著兩個種類的史前人類——克羅馬農人和尼安德特人,現代人類是前者的後裔,後者則在人類進化史中被淘汰。索耶假設,在一個平行宇宙中進化的進程恰好相反,尼安德特人成為了地球的主宰。某一天,尼安德特科學家在一次試驗中意外地打開了兩個世界間的通道,身為尼安德特人的物理學家蓬特·博迪特出現在加拿大薩德伯里鎳礦地下2公里處的微中子實驗室……

同一地球上兩種截然不同的文明相遇了,現代人類也由此知道原來地球完全有可能以另一種方式被人類開發:我們人口過剩,尼安德特人卻早在數個世紀之前就找到了控制人口增長的方法;我們的環境被破壞殆盡,尼安德特人與大自然友好相處;我們信仰上帝,這個概念對於尼安德特人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

索耶通過這樣一個充滿了哲學思辨的故事(當然還有現代人類和尼安德特科學家之間的浪漫愛情故事)——探討了開發自然與保護自然、宗教與科學、個人自由和社會安全之間的關系,反思著人類文明成長的方式。

作者羅伯特·J·索耶?Robert J. Sawyer?1960年出生於渥太華,被稱為「加拿大科幻小說之父」。他的作品《終端實驗》曾獲得科幻小說的另一個著名獎項星雲獎,但他此前6次參加雨果獎角逐均空手而歸。去年索耶最得意的作品《計算中的上帝》輸給《哈利·波特》,令很多老牌科幻迷憤憤不平。這次索耶終於憑借這部2002年世界最暢銷的科幻小說如願以償。《原始人類》是他雄心勃勃的《尼安德特視差》三部曲(另兩部為《人類》和《混血人》)中的第一部。

最佳長中篇小說:尼爾·蓋曼的《卡蘿琳》

卡蘿琳家裡新買了一棟房子,有21扇窗戶和14扇門。第14扇門是鎖著的,而且外邊應該只有一堵磚牆。但是有一天,卡蘿琳發現了門後的秘密:它通向另一幢看起來和卡蘿琳家一模一樣的房子。初看起來,這房子里的一切非常美妙:食物鮮美可口;箱子里裝滿了玩具;卧室里漂浮著帶翅膀的小天使;童話里的插圖會發光和活動……

但是卡蘿琳很快發現了美妙背後潛伏的邪惡。在那個房子里,有另外一個「爸爸」和另外一個「媽媽」,他們想要把卡蘿琳永遠留下來,把她改造成他們自己的「小姑娘」。在房間的鏡子後邊,卡蘿琳還看到了3個迷失的靈魂,那都是被困在這里的其他孩子。現在,卡蘿琳必須運用她的智慧和房子里的一切工具,挽救這些孩子們和她自己,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

評論家認為,這部風格詭異的作品並不僅僅是給孩子們看的童話,無論是童真未泯的小學生還是歷經滄桑的成年人都能從這個充滿了幻想、冒險和驚悚的故事中得到樂趣。《卡蘿琳》在市場和評論界都獲得了出色的反響。這是繼《哈利·波特》之後又一部能夠同時吸引兒童和成人的奇幻小說摘得雨果獎的桂冠。作者蓋曼說:「我原本打算為我的女兒寫一個5到10頁的小故事,但是故事自己有了生命……孩子們會把它當成一個有趣的冒險,大人看了卻會做惡夢。」

尼爾·蓋曼?Neil Gaiman?是一名移居美國的英國作家。相貌英俊的他從事職業寫作20年,其主要作品屬於「恐怖喜劇」風格。他的前一部奇幻作品《美國諸神》同時獲得了去年的雨果獎和星雲獎。《美國諸神》講的是古希臘的宙斯諸神與當今美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電視、網際網路「大戰」的故事。

其它獎項

最佳短中篇小說獎:由邁克爾·斯萬維克的《緩慢人生》獲得。在小說中,一男兩女3個宇航員奉命登上土星最大的衛星泰坦星進行探險。在這個充滿碳氫化合物的星球上展開的故事本身就引人入勝,斯萬維克奇妙的想像力也令小說增色不少。比如他在小說中描繪的利用夢境進行通訊的情節,使讀者大開眼界。斯萬維克與雨果獎也很「有緣」,他的《狗說汪汪》去年奪得最佳短篇小說獎,今年又有4部作品入圍。

最佳短篇小說獎:傑弗里·A·蘭迪斯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宇航專家的身份令他的作品平添了一份「權威」的色彩。1992年,他憑借《太陽漫步》獲得雨果獎,這次他又攜《著陸火星》重來,再獲雨果獎最佳短篇小說獎。這篇小說講述的是利用星際旅行消滅地球上的罪犯的殘酷故事。

最佳短篇影視作品:《吸血鬼殺手巴菲:與亡者對話》,這是一部非常著名的美國奇幻類電視系列劇。

最佳長篇影視作品:《指環王:雙塔奇謀》,氣勢磅礴的《魔戒》電影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最佳職業主編:《阿西莫夫科幻小說》主編加德納·多佐伊斯,每年有眾多的獲獎小說出自他的雜志。

最佳職業藝術家:鮑勃·伊格爾頓,世界最優秀的科幻-奇幻藝術家之一。

最佳半專業雜志獎:《軌跡》。盡管是由半職業的科幻愛好者編輯,但該雜志在美國科幻評論界擁有很高的地位。

最佳愛好者雜志獎:《含羞草》。由里奇和尼基·林奇兄弟主編。

雨果獎

雨果獎創立於1953年,與星雲獎並稱為科幻小說兩大最高獎項。它的正式名稱為「科幻小說成就獎」,「雨果」這一名稱是為了紀念《驚異故事》雜志創始人、「科幻雜志之父」雨果·根斯巴克。雨果獎分為最佳長篇、長中篇、短中篇和短篇小說等獎項,由世界科幻小說協會會員從前一年發表的作品中投票產生,每年在世界科幻大會上頒發。雨果獎獎杯的形狀是一枚直立的火箭,底座則年年不同。

與由專業作家投票選出的星雲獎相比,雨果獎更多地反映了科幻愛好者的喜好。但也曾有指責說,雨果獎的評選經常受到一大批崇尚嚴謹科學的「硬科幻迷」左右,文學性、幻想性較濃的作品往往不能得獎,但這一情況目前已有所改觀。雨果獎另一受人詬病之處在於獲獎作品多集中在美、英兩國。由於目前科幻小說創作主流還是英語,雨果獎評選其它語言作品時也以英譯本為准,這個問題看來很難得到解決。

50年來,雨果獎幾乎囊括了所有科幻名家和新銳的經典作品,但是這樣的評選仍舊會帶來不少遺憾。庫爾特·馮尼古特的代表作《五號屠場》和大衛·布林後來拍成電影的《郵差》都曾遺憾地與雨果獎失之交臂,而公認的科幻文學大師雷·布拉德伯里則從未獲得過雨果獎和星雲獎。

㈧ 科幻小說中最具有權威的兩個獎是什麼

雨果獎,也稱「科幻成就獎」。以美國科幻雜志創始人雨果 根思巴克的名字命名。為世界最重要的科幻大獎之一,由世界科幻協會頒發還有個是星雲獎能幫到你的 望盡快採納 謝謝

㈨ 世界上比較著名的文學獎項有哪些

1.諾貝爾文學獎。
該獎由瑞典文學院頒發,頒給在文學方面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比較著名的有獲獎者有馬爾克斯,泰戈爾,羅曼·羅蘭,赫爾曼·黑塞,福克納,海明威,加繆,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奈保爾等。比較著名的作品有《鋼琴教師》《蠅王》《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雪國·千隻鶴·古都》《局外人》《鼠疫》《老人與海》《荒原狼》《我的名字叫紅》《逃離》《所羅門之歌》等。

2.卡夫卡獎
顧名思義,這是為了紀念卡夫卡頒布的文學獎,由捷克布拉格政府與布拉格卡夫卡協會共同主辦,雖然此項文學獎沒有國籍限制,但必須要有一部作品被翻譯成捷克語才能參選。村上春樹曾在2006年獲得過此獎,閻連科是目前唯一獲此獎的中國籍作家。

3.布克獎
英國的布克獎現在已經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文壇大獎,布克獎被認為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中國讀者熟悉的奈保爾,伊恩·麥克尤恩都曾獲得過此獎,《辛德勒的名單》,《英國病人》,《少年pi的奇幻漂流》都曾榜上有名。
中國作家王安憶和蘇童2011年成為首次獲布克國際獎提名的中國作家,2013年閻連科獲得布克國際文學獎提名。但是迄今為止,尚無中國作家獲此獎。

4.普利策小說獎。
普利策小說獎是美國最悠久和最著名的文學獎項之一,曾有很多著名作家獲得過該獎項,包括辛克萊·劉易斯、賽珍珠、海明威、福克納、約翰·史坦貝克、索爾·貝婁、托妮·莫里森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作品包括《純真年代》《飄》《老人與海》《憤怒的葡萄》《殺死一隻知更鳥》等經典名著。

5.直木獎。
日本文學界最高榮譽,每年頒發兩次,得獎對象以大眾作品的中堅作家為主。著名作家司馬遼太郎、宮部美幸、京極夏彥、東野圭吾皆是此獎得主。著名作品有: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獻身》、野坂昭如的《螢火蟲之墓》、宮部美雪的《理由》、櫻庭一樹的《我的男人》、井上荒野的《切羽》、連城三紀彥的《戀文》、道尾秀介的《月與蟹》等。它的獎金大約是兩萬元人民幣,並不算很高,但作家一旦獲獎,就如黃袍加身,可以依靠這個頭銜輕松換來約稿和極高的報酬,因此也被視為文學青年的進身之階。

6.芥川龍之介獎
俗稱:「芥川獎」。日本文學振興會主辦,以鼓勵新人作家為宗旨。知名作品有:青山七惠《一個人的好天氣》、小川洋子《妊娠月歷》、大江健三郎《飼養》、村上龍《接近無限透明的藍》、吉田修一《公園生活》等。

7.龔古爾文學獎。
法國最重要的文學獎,每年11月頒獎,首次頒獎時間為1903年,獎金為5000法郎。該獎項由19世紀法國作家愛德蒙·德·龔古爾為他早逝的弟弟儒勒·德·龔古爾設立。兩位都是法國自然主義小說方面的代表。除了龔古爾獎以外,龔古爾學院每年還會評選出其它獎項,包含龔古爾詩歌獎、龔古爾首部小說獎。獲獎者代表:馬塞爾·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1919年);瑪格麗特·杜拉斯《情人》(1984年);莫迪亞諾《暗鋪街》;米歇爾·圖尼埃 《榿木王》等。

8.都柏林文學獎
成立於1996年,是世界上獎金最高的單一文學獎(得獎者可獲10萬歐元,約14萬美元),只要是英語小說或任何語言有英譯本的小說皆可角逐這個獎項。獲獎者代表:奧爾罕·帕穆克《我的名字叫紅》、赫布蘭德·巴克《上面很安靜》、 阿利斯泰爾·麥克洛德《OPEN經典:沒什麼大不了》。
9.愛倫·坡獎
全世界優秀偵探小說家創設了最具權威的獎項――埃德加·愛倫·坡獎。名字來源於美國著名推理小說作家愛倫·坡,獲獎作品由美國偵探作家協會指定成員組成的委員會裁定。獲獎者代表:肯·福萊特《銀行家的情人》、 肯·福萊特《寒鴉行動》、 弗·福賽斯《豺狼的日子》、愛德華·霍克 《不可能犯罪診斷書》。

10.雨果獎。
此雨果非我們熟悉的那位大文豪,而是一位盧森堡裔美國發明家、作家、雜志出版商,他曾出版第一本科幻小說雜志,他在一些描述中與儒勒·凡爾納,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起被稱為「科幻小說之父」,所以這項獎是頒發給科幻或奇幻小說的文學獎,《哈利·波特與火焰杯》曾在2001年奪得最佳長篇小說獎。
劉慈欣憑借科幻小說《三體》,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2016年8月21日,郝景芳憑借《北京折疊》摘得中短篇小說獎。

11.茅盾文學獎。
每四年評選一次,參評作品需為長篇小說,字數在13萬以上的作品。盡管仍有頗多爭議,但茅盾文學獎依然不失為中國最重要的文學獎項。自2011年起,由於李嘉誠先生的贊助,茅盾文學獎的獎金從5萬提升到50萬,成為中國獎金最高的文學獎項。
獲獎者代表:古華《芙蓉鎮》、路遙《平凡的世界》、陳忠實《白鹿原》、阿來《塵埃落定》、王安憶《長恨歌》、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麥家《暗算》、畢飛宇《推拿》、莫言《蛙》、金宇澄《繁花》、賈平凹《秦腔》、蘇童《黃雀記》等。

㈩ 劉慈欣獲得這個科幻藝術屆含金量最高的獎項對我國的科幻文學有什麼影響

這代表了我國的科幻文學又上了一個新台階,在這方面還是很有潛力可以挖掘的,為劉慈欣點贊。

熱點內容
用一句詩形容金庸武俠小說 發布:2025-07-28 21:40:05 瀏覽:491
古代小說里男主有哪個身份 發布:2025-07-28 21:23:39 瀏覽:279
暗門帝君葉問道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28 19:54:46 瀏覽:81
無限戰爭類型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28 19:49:16 瀏覽:251
科幻小說讀後感範文 發布:2025-07-28 19:44:12 瀏覽:465
非人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28 19:14:19 瀏覽:419
玄幻小說主人公韓書名帶雙星 發布:2025-07-28 19:11:10 瀏覽:378
言情小說動畫視頻孫晴空 發布:2025-07-28 18:22:11 瀏覽:727
武武俠小說作者列表 發布:2025-07-28 18:07:08 瀏覽:404
國外武俠小說網 發布:2025-07-28 17:50:50 瀏覽: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