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科幻小說里的蝴蝶效應

科幻小說里的蝴蝶效應

發布時間: 2021-10-09 03:51:54

㈠ 電影《蝴蝶效應》改編自誰的那部小說

《混沌學傳奇》與《分形論——奇異性探索》

㈡ 《蝴蝶效應》有誰看過

伊萬(艾什頓·庫奇 飾)最近感覺有點迷失,這個有著不幸童年的大學生,在小時候經歷了一系列糟糕的事情,損壞了他原本完美的人生。可怕的是,這些事情就像消失進了黑洞一樣,伊萬怎麼也想不起來。

孩童時的那些可怕記憶殘留在他的腦海里,纏繞著他現在的生活,令他無法安心,他只依稀記得那時自己是和幾個好朋友生活在一起:凱蕾(艾梅·史瑪特 飾)、琳妮(阿爾頓·漢森 飾)和湯米(威廉·李·斯科特 飾)。

在童年可怕記憶的折磨下,伊萬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醫生鼓勵他用旅行來放鬆自己,此外,每天把發生的事情一件件詳細記下來。如今,在旅行和寫日記的幫助下,進入大學的伊萬突然意識到,記錄自己每天所做事情的筆記本,可以幫助自己找回孩童時候的記憶。

很快,伊萬通過記事本找回了記憶,這些記憶讓他察覺到了自己的過錯,並因此失去了幾個好朋友。尤其是凱蕾,他童年時候暗戀的女孩。在童年記憶慢慢恢復下,伊萬慢慢的想起了小時候的許多事情,這時他才驚訝的發現,自己當年做錯了那麼多的事。

找回了記憶的伊萬並沒感到快樂,相反,內疚代替了黑洞開始折磨他,令他痛苦極了。在痛苦的邊緣,伊萬希望能夠徹底擺脫童年的陰影,於是,他幻想著用自己現在的意識,潛入童年的身體,去重新挽回那些做錯的事,並且珍惜與童年好友的友誼,好好地去愛每一個人。顯然,伊萬希望能通過改變自己的過去,來改變現在。

但是,伊萬在過去改變的每一件事,當他回到現在時都發現它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結果,而且損害更加嚴重,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為了彌補錯誤,伊萬又再次返回過去試圖消除痕跡,但事與願違,他的所作所為只能再次導致現實世界的漸趨崩潰。於是反反復復,他奔波於日益混亂的過去與現實之間,直到不可挽回的結局。伊萬試圖改變過去,希望能與他暗戀的凱蕾一起幸福生活的夢想,也成為了泡影……

關於影片:混沌理論里的"蝴蝶效應"
影片的靈感來源於著名的混沌理論"蝴蝶效應"。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芝(Lorenz)於1960年代提出一篇論文,名叫《一隻蝴蝶拍一下翅膀會不會在德克薩斯州引起龍卷風?》,他說,亞馬遜流域的一隻蝴蝶扇動翅膀,會掀起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場風暴。洛倫芝把這種現象戲稱做"蝴蝶效應",意思即一件表面上看來毫無關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帶來巨大的改變。

這個絕妙的概念如今被新線公司搬上銀幕,兩位一直呆在幕後的編劇高手埃里克·布雷斯和J·麥卡·格魯勃,曾一起執筆《絕命終結站2》的劇本,這次他們終於捧出了完全屬於自己的第一部劇情長片《蝴蝶效應》。"我們每個人,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都會幻想自己能夠改變過去好使目前的狀態更好些,或者希望過另一種生活、成為另一個人",麥卡·格魯勃說,"這部電影反映的就是這種想法,以及假如我們真這樣做的結果"。

初次執導劇情長片的埃里克·布雷斯和J·麥卡·格魯勃,一點也不敢含糊,他們對演員要求非常嚴格,常常指導演員們揣摩所飾演的角色在不同時期的性格,使他們有更精彩的表現,這對布雷斯和格魯勃的導演能力也是一種挑戰。"影片主要的12位演員,要在三種不同的環境表演不同的性格,相對來說這比較困難,而且對演技的要求相當高",格魯勃說,"但演員們對這一切抱以微笑,他們每個都很有表演的才華"。

《蝴蝶效應》將在近日舉行的聖丹斯電影節上舉行首映,正式的上映時間要等到2004年1月23日,此前新線公司原定在2003年4月上映,想不到竟然推遲了9個月的時間。影片於2002年6月3日在北美洲的范庫弗峰開拍,當年7月底拍攝完畢,製作預算只有1300萬美元。

關於演員:帥哥小生從喜劇走進驚悚記憶
2003年初的誇張喜劇《新婚告急》讓艾什頓·庫奇在好萊塢迅速上位,接下來又出演了一系列的青春喜劇片,如《我老闆的女兒》以及目前正在火熱放映的《兒女一籮筐》,他儼然已經成為了青春喜劇的偶像演員。可是,在這部《蝴蝶效應》里,庫奇卻拋棄了眼光形象,蓄起鬍子成為一名被童年記憶折磨的頹廢大學生。

"伊萬是個迷失了自己的人",艾什頓·庫奇這樣解釋他飾演的角色,"他的生活籠罩在孩童時的創傷陰影下,在電影的最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終於讓他明白尋根究底的弄清楚自己並沒有必要。"

初次和埃里克·布雷斯、J·麥卡·格魯勃兩位導演合作,庫奇感覺非常棒,"那兩個傢伙出奇的合拍",庫奇談到他們時仍然有點激動,"他們巧妙的把劇本手稿變成一個個動作和畫面,兩個人配合得非常密切。而且,他們非常開明,尊重我對角色的把握,並且對我的一些拍攝建議也會認真的考慮。"

飾演一位受記憶折磨的年青人,這是對艾什頓·庫奇非常大的挑戰,幸好成為青春喜劇偶像的庫奇對這個驚悚角色的演繹同樣精彩。影片極有可能使庫奇從青春偶像,轉變成為實演技派,並有望逐步攻佔好萊塢一線巨星。在《蝴蝶效應》之後,庫奇還有兩部喜劇將上映,希望在喜劇之外他能接演更多像本片一樣可以表現精彩演技的影片。

點評:比鬼魂更恐怖的記憶陰影
借著混沌理論"蝴蝶效應"之名,編劇兼導演先使影片籠罩在童年陰影的恐怖之下,然後又由主角試圖改變過去反而引起更可怕事件,來加重本片的恐怖效果和驚悚氣氛。這種誇張而巧妙的處理,使本片有別於以往的關於失憶的電影。它帶來的恐怖效果不是《失憶》那種尋找過程的折磨,也不是《四人餐桌》那種找到結果的痛苦,反而藉助人們試圖改變過去的心理,使恐怖驚悚一次次走得更深。

拍攝有關"記憶"的影片,最難的是演員的表演和影片的剪接,這兩點往往決定了此類驚悚片成敗的關鍵。艾什頓·庫奇的表演有給人驚喜的感覺,雖然略顯誇張但對角色所承受的心理折磨演繹得還是相當到位。

影片在現實和過去的轉變上,設置了新的畫面鏡頭,如伊萬看著過去記下所做事情的日記本時,忽然字跡模糊旋轉畫面慢慢轉到日記敘述的過去,還有屋子裡的物品全部扭曲混沌然後回到過去。這些新穎的現實與過去的時空轉變,很好的增強了影片的驚悚氣氛,也有利於剪接上做到天衣無縫,能夠更連貫的帶領觀眾跟著畫面去感受恐怖。

㈢ 我忘了在那本書上無意中看到蝴蝶效應等,誰能說說是那本書

書就不知道是叫什麼書名了,但是我知道一篇還蠻詳細的文章 心理規律一:羅森塔爾效應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並且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幾個月後,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發現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並找到食物。於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裡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跡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正是「暗示」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接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暗示,這些暗示有的是積極的,有的是消極的。媽媽是孩子最愛、最信任和最依賴的人,同時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長期的消極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會使孩子的情緒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媽媽對孩子寄予厚望、積極肯定,通過期待的眼神、贊許的笑容、激勵的語言來滋潤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那麼,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來的成果就會有多大!

心理規律二:超限效應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准備捐款。過了10分鍾,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鍾,牧師還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等到牧師終於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於氣憤,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里偷了2元錢。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生。如,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復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討厭。被「逼急」了,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可見,媽媽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簡單地重復,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心理規律三:德西效應 心理學家德西曾講述了這樣一個寓言: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德西效應在生活中時有顯現。比如,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如果你這次考得100分,就獎勵你100塊錢」、「要是你能考進前5名,就獎勵你一個新玩具」等等。家長們也許沒有想到,正是這種不當的獎勵機制,將孩子的學習興趣一點點地消減了。在學習方面,家長應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增進孩子對學習的情感和興趣,增加孩子對學習本身的動機,幫助孩子收獲學習的樂趣。家長的獎勵可以是對學習有幫助的一些東西,如書本、學習器具,而一些與學習無關的獎勵,則最好不要。心理規律四:南風效應 南風」效應也稱「溫暖」效應,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故事中南風之所以能達到目的,就是因為它順應了人的內在需要。這種因啟發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產生的心理反應,就是「南風效應」。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採用「棍棒」、「恐嚇」之類「北風」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實行溫情教育,多點「人情味」式的表揚,培養孩子自覺向上,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規律五:木桶效應 「木桶」效應的意思是:一隻沿口不齊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於木桶上那塊最長的木板,而在於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木板。一個孩子學習的學科綜合成績好比一個大木桶,每一門學科成績都是組成這個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塊木板。孩子良好學習成績的穩定形成不能靠某幾門學科成績的突出,而是應該取決於它的整體狀況,特別取決於它的某些薄弱環節。因此當發現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時,就應及時提醒孩子,讓其在這門學科上多花費一些時間,做到「取長補短」。心理規律六:霍桑效應 美國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廠是一個製造電話交換機的工廠,有較完善的娛樂設施、醫療制度和養老金制度等,但工人們仍然憤憤不平,生產狀況很不理想。後來,心理學專家專門對其進行了一項試驗,即用兩年時間,專家找工人個別談話兩萬餘人次,規定在談話過程中,要耐心傾聽工人對廠方的各種意見和不滿。這一談話試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霍桑工廠的產值大幅度提高。孩子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有困惑或者不滿,但又不能充分地表達出來。作為母親,要盡量擠出時間與孩子談心,並且在談的過程中,要耐心地引導孩子盡情地說,說出自己生活、學習中的困惑,說出自己對家長、學校、老師、同學等的不滿。孩子在「說」過之後,會有一種發泄式的滿足,他們會感到輕松、舒暢。如此,他們在學習中就會更加努力,生活中就會更加自信!心理規律七:增減效應 人際交往中的「增減效應」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對方對自己的喜歡能「不斷增加」而不是「不斷減少」。比如,許多銷售員就是抓住了人們的這種心理,在稱貨給顧客時總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稱盤里再一點點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稱盤里再一點點地拿出。我們在評價孩子的時候難免將他的缺點和優點都要訴說一番,並常常採用「先褒後貶」的方法。其實,這是一種很不理想的評價方法。在評價孩子的時候,我們不妨運用「增減效應」,比如先說孩子一些無傷尊嚴的小毛病,然後再恰如其分地給予贊揚……心理規律八:蝴蝶效應 據研究,南半球一隻蝴蝶偶爾扇動翅膀所帶起來的微弱氣流,由於其他各種因素的摻和,幾星期後,竟會變成席捲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紊亂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蝴蝶效應」,並作出了理論表述:一個極微小的起因,經過一定的時間及其他因素的參與作用,可以發展成極為巨大和復雜的影響力。「蝴蝶效應」告訴我們,教育孩子無小事。一句話的表述、一件事的處理,正確和恰當的,可能影響孩子一生;錯誤和武斷的,則可能貽誤孩子一生。心理規律九:貼標簽效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由於兵力不足,而戰爭又的確需要一批軍人。於是,美國**就決定組織關在監獄里的犯人上前線戰斗。為此,美國**特派了幾個心理學專家對犯人進行戰前的訓練和動員,並隨他們一起到前線作戰。訓練期間心理學專家們對他們並不過多地進行說教,而特別強調犯人們每周給自己最親的人寫一封信。信的內容由心理學家統一擬定,敘述的是犯人在獄中的表現是如何地好、如何改過自新等。專家們要求犯人們認真抄寫後寄給自己最親愛的人。三個月後,犯人們開赴前線,專家們要犯人給親人的信中寫自己是如何地服從指揮、如何地勇敢等。結果,這批犯人在戰場上的表現比起正規軍來毫不遜色,他們在戰斗中正如他們信中所說的那樣服從指揮、那樣勇敢拼搏。後來,心理學家就把這一現象稱為「貼標簽效應」,心理學上也叫暗示效應。這一心理規律在家庭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們老是對著孩子吼「笨蛋」、「豬頭」、「怎麼這么笨」、「連這么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等,時間長了,孩子可能就會真的成為了我們所說的「笨蛋」。所以,媽媽必須戒除嘲笑羞辱、責怪抱怨、威脅恐嚇等語言,多用激勵性語言,對孩子多貼正向的標簽。心理規律十:登門檻效應 日常生活中常有這樣一種現象:在你請求別人幫助時,如果一開始就提出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絕;而如果你先提出較小要求,別人同意後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則更容易達到目標,這種現象被心理學家稱為「登門檻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我們也可以運用「登門檻效應」。例如,先對孩子提出較低的要求,待他們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揚乃至獎勵,然後逐漸提高要求,從而使孩子樂於無休止地積極奮發向上。

㈣ 什麼是穿越小說中的蝴蝶效應

什麼是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理論

非線性,俗稱「蝴蝶效應」。

什麼是蝴蝶效應?先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家洛倫茲(Lorenz)的發現談起。為了預報天氣,他用計算機求解模擬地球大氣的13個方程式。為了更細致地考察結果,他把一個中間解取出,提高精度再送回。而當他喝了杯咖啡以後回來再看時竟大吃一驚:本來很小的差異,結果卻偏離了十萬八千里!計算機沒有毛病,於是,洛倫茲(Lorenz)認定,他發現了新的現象:「對初始值的極端不穩定性」,即:「混沌 」,又稱「蝴蝶效應」,亞洲蝴蝶拍拍翅膀,將使美洲幾個月後出現比狂風還厲害的龍卷風!

這個發現非同小可,以致科學家都不理解,幾家科學雜志也都拒登他的文章,認為「違背常理」:相近的初值代入確定的方程,結果也應相近才對,怎幺能大大遠離呢!

線性,指量與量之間按比例、成直線的關系,在空間和時間上代表規則和光滑的運動;而非線性則指不按比例、不成直線的關系,代表不規則的運動和突變。如問:兩個眼睛的視敏度是一個眼睛的幾倍?很容易想到的是兩倍,可實際是 6-10倍!這就是非線性:1+1不等於2。

激光的生成就是非線性的!當外加電壓較小時,激光器猶如普通電燈,光向四面八方散射;而當外加電壓達到某一定值時,會突然出現一種全新現象:受激原子好象聽到「向右看齊」的命令,發射出相位和方向都一致的單色光,就是激光。

非線性的特點是:橫斷各個專業,滲透各個領域,幾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時時有。」

如:天體運動存在混沌;電、光與聲波的振盪,會突陷混沌;地磁場在400萬年間,方向突變16次,也是由於混沌。甚至人類自己,原來都是非線性的:與傳統的想法相反,健康人的腦電圖和心臟跳動並不是規則的,而是混沌的,混沌正是生命力的表現,混沌系統對外界的刺激反應,比非混沌系統快。

由此可見,非線性就在我們身邊,躲也躲不掉了。

1979年12月,洛倫茲(Lorenz)在華盛頓的美國科學促進會的一次講演中提出: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會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他的演講和結論給人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從此以後,所謂「蝴蝶效應」之說就不脛而走,名聲遠揚了。

「蝴蝶效應」之所以令人著迷、令人激動、發人深省,不但在於其大膽的想像力和迷人的美學色彩,更在於其深刻的科學內涵和內在的哲學魅力。

混沌理論認為在混沌系統中,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我們可以用在西方流傳的一首民謠對此作形象的說明。這首民謠說:

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

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

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斗;

輸了一場戰斗,亡了一個帝國。

馬蹄鐵上一個釘子是否會丟失,本是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但其「長期」效應卻是一個帝國存與亡的根本差別。這就是軍事和政治領域中的所謂「蝴蝶效應」。

有點不可思議,但是確實能夠造成這樣的惡果。一個明智的領導人一定要防微杜漸,看似一些極微小的事情卻有可能造成集體內部的分崩離析,那時豈不是悔之晚矣?

橫過深谷的吊橋,常從一根細線拴個小石頭開始。

㈤ 「蝴蝶效應」是什麼

最佳答案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

蝴蝶效應是氣象學家洛倫茲1963年提出來的。其大意為:一隻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其原因在於: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映,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此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蝴蝶效應是混沌學理論中的一個概念。它是指對初始條件敏感性的一種依賴現象。輸入端微小的差別會迅速放大到輸出端。蝴蝶效應在經濟生活中比比皆是:中國宣布發射導彈,港台100億美元流向美國。「蝴蝶效應」也可稱「檯球效應」,它是「混沌性系統」對初值極為敏感的形象化術語,也是非線性系統在一定條件(可稱為「臨界性條件」或「閾值條件」)出現混沌現象的直接原因。

如果你想問的是這部電影的話,我想說真的很好看,值得看看喲

科幻小說中的「雷·布拉德伯里效應」具體是什麼

似乎沒有什麼科幻小說中的「雷·布拉德伯里效應」,這個應該指的就是蝴蝶效應。小說應該叫《一聲驚雷》(A Sound of Thunder)。

㈦ 在重生類的小說里,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

蝴蝶效應( 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蝴蝶在熱帶輕輕扇動一下翅膀,遙遠的國家就可能造成一場颶風!

㈧ 蝴蝶效應1到底有幾個結局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

提取碼:jvwm

電影講述伊萬在小時候經歷了一系列糟糕的事情,損壞了他原本完美的人生。在童年可怕記憶的折磨下,伊萬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醫生鼓勵他把發生的事情一件件詳細記下來,但是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

㈨ 有沒有主角穿越時空造成蝴蝶效應的小說!就是穿越到過去改變了某些事情回來後發現世界面目全非了!急求

鼬的;曉聽風聲(推),千夜之嵐(推),萱草萋萋(推),虞美人,初曉的寂寞音符,驀然終生(推)女主強,(火影)我就是漩渦那夏, 晗雨時節, 火影穿越之千華舞, 火影--說好不忘記, 心裡有個她(推), 重生在火影之日向雛田(女主強), 我是小櫻我怕誰, 復活, U-YO奶咖進行曲, 火影穿越-月未央, 落霞,火影同人之朔月傳說
斑的:曉之七靈,我是曉組織(推)女主強,曉之夜(推),殘月の破曉(推),曉之楓葉(推),月之拂曉,曉之初
迪達拉的:火影同人之亦(女主強),山外水長流,金色の風,雲幕之下(好像是),糖果屋(推),波紋
佩恩的:零下夜的溫暖(推)
卡卡西的:破曉黎明,火影同人之沒有如果(推),火影之憐月旅程,火影頂級穿越不走尋常路美麗小雛田,火影同人之雅
佐助的:火影同人之秋秋涼(推),火影同人之再見綠羅裙,火影之銀色的旋律,火影同人之月姬沙夜 ,穿越火影-------我們的故事(女主強),火影之靜月幻雪
我愛羅的:火影之永遠愛羅,火影穿越之知愛纏綿,火影忍者之花梗(推),雙色世界,火影之對不起請再愛我一次,火影同人之雨軒賦

㈩ 什麼叫蝴蝶效應

非線性,俗稱「蝴蝶效應 」

蝴蝶效應是氣象學家洛倫茲1963年提出來的。

其大意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家洛倫茲(Lorenz)的發現談起。為了預報天氣,他用計算機求解模擬地球大氣的13個方程式,意圖是利用計算機的高速運算來提高長期天氣預報的准確性。1963年的一次試驗中,為了更細致地考察結果,他把一個中間解0.506取出,提高精度到0.506127再送回。而當他到咖啡館喝了杯咖啡以後回來再看時竟大吃一驚:本來很小的差異,結果卻偏離了十萬八千里!再次驗算發現計算機並沒有毛病,洛倫茲(Lorenz)發現,由於誤差會以指數形式增長,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微小的誤差隨著不斷推移造成了巨大的後果。他於是認定這為:「對初始值的極端不穩定性」,即:「混沌 」,又稱「蝴蝶效應」,亞洲蝴蝶拍拍翅膀,將使美洲幾個月後出現比狂風還厲害的龍卷風!

熱點內容
世界科幻小說pdf 發布:2025-07-31 12:38:19 瀏覽:228
九尾免費小說 發布:2025-07-31 12:20:53 瀏覽:168
都市小說能寫 發布:2025-07-31 11:40:56 瀏覽:946
男生小說好聽的名字大全 發布:2025-07-31 11:35:06 瀏覽:177
完美關系小說免費閱讀林肯 發布:2025-07-31 11:32:05 瀏覽:926
玄幻小說章節爺爺昏迷 發布:2025-07-31 11:30:02 瀏覽:792
建功立業新時代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31 10:41:08 瀏覽:669
主角帥氣的科幻小說 發布:2025-07-31 10:34:22 瀏覽:691
七貓免費古代小說 發布:2025-07-31 10:30:35 瀏覽:132
晉江bl校園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31 10:11:06 瀏覽: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