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跳傘塔
Ⅰ 海子為什麼要自殺
根據海子死後一些詩人和作家發表的一些文章看,有人認為海子是死於精神分裂,有人認為他是江郎才盡,有人說海子的死是殉詩,有人說海子的死緣於城市和鄉村的矛盾,甚至有人說海子的死是練氣功走火入魔,這些說法反映了人們當時對海子之死的關注。海子死後,關於海子詩歌的水平問題,也有過一些大大小小的爭論,有人說他的詩是偉大的詩,有人說他的詩思維混亂,語言蒼白,不值一讀。最近在某期書城雜志上就發表了某人一篇名叫《病句走大運》的文章,稱自己是海子的大學同學,然後斷章取義地找出若干句子,對海子的詩歌和文字水平提出質疑。
在朱大可先生的文章《先知之門》中,他認為海子的死「意味著海子從詩歌藝術向行動藝術的急速飛躍。經過精心的天才策劃,他在自殺中完成了其最純粹的生命言說和最後的偉大詩篇,或者說,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謠和死亡絕唱。」從某個角度看,朱大可先生的論文似乎稍顯得形而上學了些,但是他的立論和論證是嚴謹的,所得出的結論也讓許多人信服。
另外就是海子生前好友詩人西川的說法。有關海子之死,西川寫過兩篇文章。一篇文章是《紀念》,做為海子的朋友,海子死後他又全面編輯過海子的詩歌作品,也許他的一些說法是最為可靠的。另外一點就是,當由於海子的死引發了眾多青年詩人的自殺事件(這裡麵包括另一位北大詩人戈麥和更為有名的顧城)之後,西川又寫了《死亡後記》,較為客觀地分析了海子自殺的幾種原因,並提醒青年詩人不要仿效海子的行動,好好珍惜生命。這也表現了詩人西川的良好社會責任感。
海子的死引起了世人的震撼——平生落寞孤獨的海子,死後引起了世人極大的注意。在這樣一個缺乏精神和價值尺度的時代,一個詩人自殺了,他迫使大家重新審視、認識詩歌與生命。對詩人自殺的原因。人們有許多解釋。四川詩人鍾鳴在其文章《中間地帶》里。把海子說成是一個奔走於小城昌平和首都北京之間的人,認為海子在兩個地方都找不到自己的家 ,因此便只好讓自己在精神上處於一種中間地帶。上海評論家朱大可在其《宗教性詩人: 海子與駱一禾》一文中 ,賦予海子的死以崇高的儀典意義 ;於是海子成了一個英雄,成了20 世紀末中國詩壇為精神而獻身的象徵。有人將海子與屈原、王國維、朱湘 、甚至希爾維亞·普拉斯扯在一起。
根據悠哉在專著《海子詩歌研究》中的分析,海子生前考慮過八種自殺方式,分別見諸他的詩作。第一、二、三、四種,是「投水」、「斧劈」、「上吊」和「開槍」。在《自殺者之歌》中,海子提及前四種方式:
自殺者之歌
伏在下午的水中
窗簾一掀一掀
一兩根樹枝伸過來
肉體,水面的寶石
是對半分裂的瓶子
瓶里的水不能分裂
伏在一具斧子上
像伏在一具琴上
還有繩索
盤在床底下
林間的太陽砍斷你
像砍斷南風
你把槍打開,獨自走回故鄉
像一隻鴿子
倒在猩紅的籃子上
(1986)
「伏在一具斧子上」指的是「斧劈」;「還有繩索/盤在床底下」 指的是「上吊」;「 你把槍打開,獨自走回故鄉」指的是「開槍」;至於「伏在下午的水中」,指的是投水自盡,《水抱屈原》也提到了:
水抱屈原
舉著火把、捕捉落入
水的人
水抱屈原:如夜深射門的火把倒向懷中
水中之墓呼喚魚群
我要離開一隻平靜的水罐
驕傲者的水罐——
寶劍埋在牛車的下邊
水抱屈原:一雙眼睛如火光照亮
水面上千年羊群
我在這時聽見了世界上美麗如畫
水抱屈原是我
如此屍骨難收
(1987?)
第五種方式是「蹈海」,即詩歌《七月的大海》描寫的:
七月的大海
老鄉們誰能在大海上見到你們真是幸福!
我們全都背叛我們自己的故鄉
我們會把幸福當成祖傳的職業
放下手中痛苦的詩篇
今天的白浪真大!老鄉們他高過你們的糧倉
如果我中止訴說如果我意外的忘卻了你
把我的故鄉拋在一邊
我連自己都放棄更不會回到秋收農民的家中
在七月我總能突然回到荒涼
趕上最後一次
我戴上帽子穿上泳裝安靜的死亡
在七月我總能突然回到荒涼
《七月的大海》沒有標明寫作日期,從西川編《海子詩全編》的排序看,它顯然寫於1986年7月。
這首詩存在兩個層面,二者相互矛盾:它的表層豁達爽朗,連用「老鄉們」這句熱情打招呼的口吻,既造成詠唱性的抒情節奏,又平添了明亮感,使人誤以為見到大海的海子,此時此刻他心中多麼高興、多麼歡悅;但是,當我們讀到詩句「如果我中止訴說如果我意外的忘卻了你」,尤其是「趕上最後一次/我戴上帽子穿上泳裝安靜的死亡」,又有上當受騙的感覺。
這首詩的內在矛盾,就在這兒!
因其內在矛盾,詩歌意象之間的內在張力,增大了不知多少倍!
這種內在矛盾,我們從《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已經見到(參見悠哉對該詩的讀解),此處再次遭遇了。
如何解讀,准確把握其內蘊和詩人創作時的情感?
這給解讀者的能力,帶來極大的挑戰。
悠哉認為,這首詩是海子抒寫自己決心蹈海的詩篇。
在解讀《葡萄園之西的話語》時,悠哉這樣說過:「在詩歌中,海子對他的自殺、葬儀和復活的情景,多次作出詩意描寫。」
也許海子覺得自己名字寓意著「海的兒子」吧,他設想蹈海自盡與自己很適宜。
第六種方式,是的是「跳樓」,見《跳傘塔》。全詩如下:
跳傘塔
我在一個北方的寂寞的上午
一個北方的上午
思念著一個人
我是一些詩歌草稿
你是一首詩
我想抱著滿山火紅的杜鵑花
走入靜靜的跳傘塔
我清楚地意識到
前面就是一條大河
和一個廣大的北方草原
美麗總是使我沉醉
已經有人
開始照耀我
在那偏僻擁擠的小月台上
你像星星照耀我的路程
在這座山上
為什麼我只看見這么一棵
美麗的杜鵑?
我只看見這么一棵
果然火紅而美麗
我在這個夜晚
我住在山腰
房子里
我的前面充滿了泉水
或溪澗之水的聲音
靜靜的跳傘塔
心醉的屋子你打開門
讓我永遠在這幸福的門中
北方那片起伏的山峰
遠遠的
只有九棵樹
(1988.4.23)
也許大家要詫怪地發問:詩中明明寫「跳傘塔」,你怎麼肆意篡改,硬說成「跳樓」呢?
悠哉的解讀是:
首先,海子用的是詩歌語言,實際上他將樓層隱喻為「跳傘塔」;如果他真的奮身下跳,不就權當體驗一回跳傘的飄飄快感么?
其次,詩中的「靜靜的跳傘塔/心醉的屋子你打開門」,房屋、門和跳傘塔混在一起使用,也表明後者的隱喻功能。
講完海子對自殺方式的選擇,這三首詩歌就沒必要再闡釋了。
一切都明明白白地寫在詩里,沒有晦澀難懂的意象,結構也簡簡單單。
值得一提的是,《七月的大海》中的「把我的故鄉拋在一邊/我連自己都放棄更不會回到秋收農民的家中」這句,說明「浪子詩人」海子做事情的決絕。由於這種決絕,他毅然舍棄自己家人尤其是老年的父母,提早終結了自己生命。
最後一節「在七月我總能突然回到荒涼」,詩句回環使用,效果很好。海子似乎在向「老鄉們」反復叮嚀,強調他的魂歸故里。
詩句回環的技法在西方詩歌中常見,例如波德萊爾的《陽台》就是典範。海子的運用,到了駕輕就熟的地步。
再有,須點醒一下:《自殺者之歌》中的「像一隻鴿子/倒在猩紅的籃子上」,詩中的「鴿子」意象來自《聖經.舊約》,象徵海子純潔的心靈。
另外,從《跳傘塔》的詩行「我清楚地意識到/前面就是一條大河/和一個廣大的北方草原//美麗總是使我沉醉」,我們分明能感受到——初戀情人B對於海子,真是永遠的傷痛,以致於分手時間快兩年了,海子依然忘懷不了她那令人沉醉的美麗。「廣大的北方草原」,分明指她的家鄉內蒙古。
實際上,海子設計的自殺方案共有八種,以上詩歌涉及其中六種。另外兩種方案,見《七月不遠》的解讀。
七月不遠
——給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
七月不遠
性別的誕生不遠
愛情不遠——馬鼻子下
湖泊含鹽
因此青海不遠
湖畔一捆捆蜂箱
使我顯得凄凄迷人
青草開滿鮮花。
青海湖上
我的孤獨如天堂的馬匹
(因此,天堂的馬匹不遠)
我就是那個情種:詩中吟唱的野花
天堂的馬肚子里唯一含毒的野花
(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
野花青梗不遠,醫箱內古老姓氏不遠
(其他的浪子,治好了疾病
已回原籍,我這就想去見你們)
因此爬山涉水死亡不遠
骨骼掛遍我身體
如同藍色水上的樹枝
啊!青海湖,暮色蒼茫的水面
一切如在眼前!
只有五月生命的鳥群早已飛去
只有飲我寶石的頭一隻鳥早已飛去
只剩下青海湖,這寶石的屍體
暮色蒼茫的水面
(1986)
在解讀《七月的大海》、《自殺者之歌》和《跳傘塔》中,悠哉解讀了海子在詩中設計的六種自殺方式:「投水」、「斧劈」、「上吊」、「開槍」、「蹈海」和「跳樓」。
另外兩種,見詩歌《七月不遠》和《春天,十個海子》。
在《七月不遠——給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中,「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和「只剩下青海湖,這寶石的屍體」,意指他希望投湖自盡。
作出這種詮釋,理由有兩條:
第一,詩中說「我就是那個情種」,而情種是與愛情同在的,因此他的吁請「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等義於「青海湖,請熄滅我的生命!」
第二,「只剩下青海湖,這寶石的屍體」,海子在詩中多次以「石頭」自喻,最有名的是《石頭的病,或八七年》,「寶石」等意於「石頭」。
於是,「溺河」和「投湖」的自殺方式,就昭然若揭了。
第八種自殺方式是「卧軌」,見於詩歌《春天,十個海子》,它寫於1989.3.14凌晨3點-4點。
這首名篇很多人讀過,想必印象很深刻吧?
其中詩句:「你被劈開的疼痛在大地彌漫」,就講明這一點。既要「劈開」又力求「疼痛在大地彌漫」,選擇「斧劈」、「上吊」、「開槍」、「溺河」、「投湖」、「蹈海」和「跳樓」,效果都不十分理想;最能體現,或者說效果最強烈的,莫過於「卧軌」之舉,因此他最終採用了。
綜上所述,海子在自己詩歌中設想了八種自殺方式,分別見他以下詩歌:
(一)斧劈,見詩歌《自殺者之歌》;
(二)上吊,見詩歌《自殺者之歌》;
(三)開槍,見詩歌《自殺者之歌》;
(四)跳樓,見詩歌《跳傘塔》;
(五)投河,見詩歌《自殺者之歌》和《水抱屈原》;
(六)沉湖,見詩歌《七月不遠——給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
(七)蹈海,見詩歌《七月的大海》;
(八)卧軌,見詩歌《春天,十個海子》(最後採納)。
[編輯本段]海子遺言
我是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教師,我叫查海生,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海子
[不是遺言的遺言]
今晚,我十分清醒地意識到:是常遠和孫舸這兩個道教巫徒使我耳朵里充滿了幻聽,大部分聲音都是他倆的聲音.
他們大概在上個星期4那天就使我突然昏迷,弄開我的心眼,我的所謂「心眼通」和「天耳通」就是他們造成的.還是有關朋友告訴我,我也是這樣感到的.他們想使我精神分裂,或自殺.今天晚上,他們對我幻聽的折磨達到頂點.我的任何突然死亡或精神分裂或自殺,都是他們一手造成的.一定要追究這兩個人的刑事責任.
海子
89.3.24
另外,我還提請人們注意,今天晚上他們對我的幻聽折磨表明,他們對我的言語威脅表明,和我有關的其他人員的精神分裂或任何死亡都肯定與他們有關.我的幻聽到心聲中大部分陰暗內容都是他們灌輸的.
現在我的神智十分清醒.
89.3.24 夜5點
校領導:
從上個星期4以來,我的所有行為都是因暴徒常遠殘暴地揭開我的心眼或耳神通引起的.然後,他和孫舸又對我進行了一個多星期的聽幻覺折磨,直到現在仍然愈演愈烈地進行,直到他們的預期目的,就是造成我的精神分裂、突然死亡或自殺.這一切後果,都必須由常遠或孫舸負責.常遠: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孫舸:現在武漢.其他有關人員的一切精神傷害或死亡都必須也由常遠和孫舸負責.
海子
89.3.25
爸爸、媽媽、弟弟:
如若我精神分裂,或自殺,或突然死亡,一定要找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常遠報仇,但首先必須學好氣功.
海子
89.3.25
一禾兄※:
我是被害而死.兇手是邪惡奸險的道教敗類常遠.他把我逼到了精神邊緣的邊緣.我只有一死.詩稿在昌平的一木箱子中,如可能請幫助整理一些.《十月》2期的稿費可還一平兄,欠他的錢永遠不能還清了.遺憾.
海子
89.3.25
(且隨身攜帶有四本書:《聖經》、梭羅的《瓦爾登湖》、海涯達爾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得小說選》)
[編輯本段]海子之死的評價
美國學者奚密對海子之死的評價 ,是有一定道理的 :「是否這個雄心萬丈的計劃損害了這位青年詩人的身心健康 ?是否為了創造這篇超級史詩,他加給自己難以承受的壓力 ? 是否孤獨離群的生活所造成的極度抑鬱令他無法繼續其創作計劃 ?是否, 如西川向筆者透露的 , 海子對『天才早夭』的浪漫式的執迷使他陷於其中而最終實現了自己的頂言 ?」我還是比較贊同海子生前好友西川對海子自殺原因的看法。西川在《死亡後記》一文中對海子自殺原因進行了有說服力的考察。
他認為,導致海子自殺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自殺情結。海子是一個有自殺情結的人 , 他曾於 1986年自殺未遂。在海子的大量詩作中 ( 如發表於 1989年第一、二期《十月》上的《太陽·詩劇》和他至今未發表過的長詩《太陽·斷頭篇》等),也可以找到海子自殺的精神線索。他在詩中反復、具體地談到死亡——死亡與農業、死亡與泥土、死亡與天堂 、以及鮮血、頭蓋骨、屍體等等。甚至 ,海子還與其友人談過自殺的方式。海子在死亡意象、死亡幻像、死亡話題中沉浸太深了 , 這一切對海子形成了一種巨大的暗示,並使得他最終不可控制地朝自身的黑暗陷落。
(2)性格因素。他純潔、簡單、偏執、倔強、敏感、愛干凈 ,有時有點傷感,有時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對理想愛情執著。
(3)生活方式。海子的生活相當封閉。簡單枯燥的生活害了海子,使他對人世間的溫情和生之樂趣感受少了。
(4)榮譽問題。和所有中國現當代詩人一樣,海子面臨著兩方面的阻力。一方面是社會中某些人對詩人的不信任 ,以及某些守舊文學對於先鋒文學的抵抗。這不是一個文學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另一方面是受到壓制的先鋒文學界內部的互不信任、互不理解、互相排斥。海子曾受過不少的誹謗和攻擊。
(5)氣功問題。練氣功練出了身體上的一些問題 ,出現幻聽、幻覺等 , 影響了他的寫作 ,破壞了他的心情,這對於一個視寫作為自己生命的人來說 , 是一個災難性的打擊。
(6)自殺導火索。海子的不如意的愛情生活或許是導致海子自殺的一個重要原因。
(7)寫作方式與寫作理想。海子那一種燃燒自己青春激情方式的寫作,或許是把他自己推進這個在寫作與生活之間沒有任何距離的黑洞里去的。
海子是個先驗性的詩人,在他的身上,預言性的、啟示性的東西不斷為人們所發蒙,所感知,這是海子神話形成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海子是視詩為生命的,詩是他生命的寫照和表現,也是他生命的毀滅與終結。在他的詩中,我們不僅發現了他最後自殺時的全部的死亡意識和死亡景象,而且它們是那麼的生動和真實。而尤給人以警醒的是,在他生前,人們是不會注意,有時即使是注意也是不會警覺這些死亡景象的。但是當人們後來一遍一遍地感受這些死亡景象時,詩人卻已亡逝,永不再來。
正如海子的生前至友西川所說,海子是一個有著自殺情結的人,死亡的意象是他的詩中一個重要的命題,而表現其最後自殺意識尤切的,無疑是他自殺之前的最後幾首詩之一,也就是作於1989年3月14日的《春天,十個海子》:在春天,野蠻而悲傷的海子/就剩下這一個,最後一個/這是一個黑夜的孩子,沉浸於冬天,傾心死亡/不能自拔,熱愛著空虛而寒冷的鄉村。在這里,海子無疑發出了死亡的宣告,這是一個悲傷的海子,陷於死亡而不能自拔;這是一個絕望的詩人,一個破滅而無任何希望的靈魂:大風從東刮到西,從北刮到南,無視黑夜和黎明/你所說的曙光究竟是什麼意思。(《春天,十個海子》)。
海子在死前曾同友人探討過自殺的方式,而最終選擇了卧軌,按西川的說法是「或許是因為他不可能選擇從飛機上往下跳」,但問題顯然不至於這么簡單。也許「卧軌似乎是最便當、最干凈,最尊嚴的一種方式」,但如果我們細讀他的詩,我們是能夠發現鐵軌的死亡景象的,那就是在他的詩中不斷出現的天梯。海子在全景式的,也幾乎耖盡了自己生命的大詩《太陽》中,開頭就是一個圖象:在天空和大地之間,天梯靜靜地支撐在中間。海子在這里賦予了天梯以精神生命的意義,認為天梯是進入天堂的必經之路。而正是在天梯上,詩人開始了吟唱:打柴人這一天/從人類的森林/砍來樹木,找到天梯/然後,從天梯走向天堂(《太陽》)。正是天梯讓詩人進入了天堂,進入了神位,也進入了死亡的生命意象:我站在天梯上/我看見這天空即將合上(《太陽》)。詩人在《夜歌》中也表達了同樣的命題:天梯上的夜歌/天堂的夜歌/夜歌歌唱了我。所以,顯然,詩人選擇鐵軌是別有深意的。而如果有人在夜間乘火車,他一定會有這樣的經歷:在近處的燈光下,遙望遠方,無限的鐵軌正一點點地上升,一直鋪到天上,而一個個枕木,恰是讓人拾級而上的木階。所以,鐵軌的死亡景象——天梯,不僅在詩人的詩中如此,就是在現實中也是有它的具體意象的。
詩人選擇鐵軌,還有另一個重要的死亡景象,那就是斷裂的身體。海子在死前的相當長的時間時里,是有精神分裂傾向的,直至後來發展為精神分裂症。(這從他死前給家中的遺書中可看出,在遺書中,他說有人要害他,要家人為他報仇。)由此,在他的詩中,分裂的、斷開的、破碎的詩歌景象不斷涌現。而非常體現這一點並與他的死亡極其相關的就是斷裂的身體:「是我重又劈開的身體/流著雨雪,淚水在二月」(《黎明》),「我早就說過,斷頭流血的是太陽」(《拂曉》),「從笨重天空跌落的/撞在陸地上,撞掉了頭撞爛了四肢」(《桃花時節》),「你被劈開的疼痛在大地彌漫」(《春天,十個海子》)。
我們可以看到,從89年2月22日的《黎明》到89年3月14日的《春天,十個海子》,在短短的二十多天里,「劈開的肢體」、「斷頭流血」、「劈開的疼痛」等死亡景象是好此密集在詩人的腦中涌現,並傾泄在詩人的詩歌中,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詩人的斷裂的身體的死亡意象和選擇鐵軌是一脈相承的,而且可以說是為先聲的。
海子去山海關時帶了四本書:《聖經》,梭羅的《瓦爾登湖》,海雅達爾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說選》。在這四本書中,最為重要的無疑是《聖經》,可以說,詩人後期的許多詩歌的靈感和意境都是來源於《聖經》的。然而,就是這聖潔的《聖經》,我們仍可以在詩人的詩中找到它那可怕的死亡景象:聖書上卷是我的翅膀,無比明亮/有時像一個陰沉沉的今天/聖書下卷骯臟而快樂/當然也是我受傷的翅膀/┉┉/我空盪盪的大地和天空/是上卷和下卷合成一本的聖書,是我重又劈開的肢體(《黎明》)。這不但說明了上卷和下卷的分別指向(受傷的翅膀),而且上下卷合成的聖書正是死亡:「是我重又劈開的肢體」,這樣,不但指出了聖書的死亡景象,而且也指出了鐵軌的死亡景象,但令人疑竇頓生的是,詩人似有憎恨《聖經》的情結,聖書「骯臟而快樂」。這一情結更明顯地表現在《太陽》一詩中:「骯臟的書殺人的書戴上了我的頭骨/因為血液稠密而看不清別的」,這也就更加明確地交代了死亡:聖書讓人死亡,死亡的結果是血液橫流,再也看不到遠方。
對於海子選擇山海關,朱大可認為是有特殊的用意的,「因為山海關是長城的起點,是巨大的民族之門,與歷史上最大的皇權有關。」所以海子的自殺是一種精神獻祭。但西川對此鄙夷不顧,認為過於牽強,「事實上,海子並沒有選擇山海關,而是選擇了山海關至龍家營之間的一段火車慢行道。」雖然朱大可的看法過於形而上學,但西川的看法也有過於狹隘之嫌,這里顯然應將山海關理解為一個包容龍家營的地方,因為海子是朝著山海關這個大概念去的,至於自殺的具體地點,則受能否方便自殺的制約,這一點從他在山海關徘徊了相當長的時間也能看出。同時,顯然,海子選擇山海關也是有一定指向的,因為北京有那麼多的鐵軌可卧,如果沒有一定的指向,是不必也不用跑到山海關去的,這一行為本身就足以令我們深深思索。我們注意到,詩人的詩中多次提到山脈和海洋。詩人在《拂曉》中寫道:斷頭台是心脈全部的地方/跟我走吧,拋擲頭顱,灑盡熱血,黎明/新的一天正在來臨。而對於海洋,詩人是認為自己是海洋的兒子的(海生),同時,他在《獻給太平洋》的詩中寫道:「上帝悲傷的新娘,你自己的血染紅/天空,你內部孤獨的海洋。這里是有著海的死亡意象的,連同上面的山的死亡意象,所以我們認為,把山海關拆開進行解釋可能是一種角度,這也可能是詩人選擇山海關的一個原因。雖然,這種解釋可能是那麼的蒼白和牽強。
海子是3月25日去山海關的,在山海關徘徊了一個下午和一個上午,然後在26日中午開始向卧軌的地方走去,並最終選擇了黃昏時分。而讓我們如遭電擊的是,就是黃昏時分,我們也在詩中找到了它的死亡意象「:正是黃昏時分/無頭英雄手指落日/手指落日和天空/眼含塵土和熱血/扶著馬頭倒下(《太陽》)。這是多麼栩栩如生的死亡偈語啊!又是多麼殘忍的預示!
至此,我們已經在詩人的詩中發現了他最後死亡時的全部死亡景象,也許這是一種牽強附會,或者是偶然巧合,但我們更相信這是詩人的自我神示,是一種精緻的自我毀滅與設計。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永遠記住詩人在3月26日的身影:孤獨、徘徊、寂寥、憔悴、悲傷而絕望。我們也由此更加相信,詩人是「殉詩」,也就是「殉死」的,當詩成為詩人的生命,成為詩人的信仰,詩與死也就具有了同等的意義,「我的前額是火,信仰是我的屍體」。
Ⅱ 天津方特歡樂世界的游園攻略
精品線路推薦:
歡樂之旅
歡樂指數:★★★★★驚險指數:★★★溫馨指數:★★★浪漫指數:★★★★
推薦項目:方特城堡→魔法城堡→東方神韻→雙層轉馬→海螺灣→大鬧水晶宮→跳傘塔→旋轉小蜜蜂→果蟲滑車→兒童爬山車→飛越極限→藍色地球→熊出沒歷險
驚險之旅
歡樂指數:★★★★驚險指數:★★★★★溫馨指數:★★★浪漫指數:★★★
推薦項目:魔法城堡→唐古拉雪山→轉轉杯→津門大峽谷→火流星→大鬧水晶宮→波浪翻過→高空飛翔→太空梭→大擺錘→飛越極限
溫馨之旅
溫馨指數:★★★★浪漫指數:★★★歡樂指數:★★★★★驚險指數:★★★
推薦項目:魔法城堡→唐古拉雪山→東方神韻→雙層轉馬→轉轉杯→海螺灣→海盜船→高空飛翔→跳傘塔→飛越極限→藍色地球→熊出沒歷險→方特城堡
浪漫之旅
歡樂指數:★★★★驚險指數:★★★溫馨指數:★★★浪漫指數:★★★★★
推薦項目:魔法城堡→唐古拉雪山→東方神韻→雙層轉馬→海螺灣→大鬧水晶宮→高空飛翔→海盜船→飛越極限→藍色地球→方特城堡
Ⅲ 大學語文屈原論文
海子(1964年3月26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生於安徽省懷寧縣高河查灣,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他生日這一天)在山海關卧軌自殺,年僅25歲。在詩人短暫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顆聖潔的心。他曾長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國70年代新文學史中一位全力沖擊文學與生命極限的詩人。
中文名:
查海生
別名:
海子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安徽省懷寧縣
出生日期:
1964年3月26日
逝世日期:
1989年3月26日
職業:
詩人,教師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法律系
代表作品: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五月的麥地》,《四姐妹》
[編輯本段]詩作成就海子1982年開始詩歌創作,當時即被稱為「北大三詩人」之一。1984年創作成名作《亞洲銅》和《阿 海子20年祭的圖片爾的太陽》,第一次使用「海子」作為筆名。從1982年1989年不到7年的時間里,海子用超乎尋常的熱情和勤奮,才華橫溢地創作了近200萬字的作品,結集出版了《土地》、《海子、駱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詩》、《海子詩全編》等。其主要作品有:二百五十餘首優秀抒情短詩,《太陽七部書》,即詩劇《太陽》、詩劇《斷頭篇》、詩劇《但是水,水》、長詩《土地篇》、第一合唱劇《彌賽亞》、儀式和祭祀劇《弒》、詩體小說《你是父親的好女兒》。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種詩歌選集、以及各類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教材。 海子在創作初期受朦朧詩人江河,特別是楊煉的影響,形成了詩歌創作的方向之一「史詩」的創作。這些長詩創作,雖然評論界對其有不同的看法,但無論其宏深的文化背景、宏大的藝術結構,還是其鮮活的奇崛的語言,都顯示了海子的詩歌天才,對於這些巨構的解讀,將使海子傑出的現代浪漫主義詩人形象日益突顯出來。但受到讀者普遍歡迎的是海子的抒情短詩。這些抒情短詩涉及的范圍極為廣泛,最為觸目驚心的是海子對生命存在的那種錐心泣血的體驗和對太陽、河流、草原、大地、歷史這些本原意象的痴迷。在海子的詩里,有對珍貴的人間生活的眷戀,有對「幽深而神秘」的存在的沉思,有對愛情來臨的幸福禮贊,也有對失去愛情時的痛苦憑吊。當閱讀《活在珍貴的人間》、《你的手》、《寫給脖子上的菩薩》、《草原上》、《海子小夜曲》時,那些熱烈而洶涌的詩情就撲面而來。但這似乎還不是海子詩歌最動人的地方,要體會海子最具個性和才情的詩歌內涵,就需要閱讀《亞洲銅》、《麥地》、《麥地與詩人》、《五月的麥地》、《祖國》、《黎明》等詩。 因其詩歌的傑出成績,海子1986年獲北京大學第一屆藝術節五四文學大獎賽特別獎;1988年獲第三屆《十月》文學獎榮譽獎;2001年4月28日榮獲中國文學最高獎項之一——第三屆「人民文學獎詩歌獎」;2001年,其被廣為傳誦的明快親切的短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入選高中語文課本;2003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語文》教材選入另一篇經典代表作《麥地》;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人一生要讀的60首詩》,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入選而躋身於幾十位中外名家的名作之中。 在中國當代詩壇,海子常常被評價為「一個詩歌時代的象徵」和「我們祖國給世界文學奉獻的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詩人」。作為20世紀80年代後期新詩潮的代表人物,海子在中國詩壇佔有十分獨特的地位,他的詩不但影響了一代人的寫作,也徹底改變了一個時代的詩歌概念,成為中國詩歌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創作的優秀抒情短詩是繼「朦朧詩」之後獨特而又詩藝出眾的作品,兼具抒情性、可誦性和先鋒性風格,在當時極為罕見。海子去世後,其作品很快得到詩壇承認並給予極高評價,有關海子詩歌的深度研究已經成為學術界的關注熱點之一。 [編輯本段]愛情波折海子一生愛過4個女孩子,但每一次的結果都是一場災難,特別是他初戀的女孩子,更與他的全部生命有關。然而海子卻為她們寫下了許許多多動人的詩篇。「荒涼的山岡上站著四姐妹/所有的風只向她們吹/所有的日子都為她們破碎。」(《四姐妹》)這與莎士比亞《麥克白斯》中三女巫的開場白異曲同工:「雷電轟轟雨蒙蒙,何日姐妹再相逢?」海子曾懷著巨大的悲傷愛戀著她們,而「這糊塗的四姐妹啊/比命運女神還多出一個。」 [編輯本段]自殺原因根據海子後一些詩人和作家發表的一些文章看,有人認為海子是於精神分裂,有人認為他是江郎才盡,有人說海子的是殉詩,有人說海子的緣於城市和鄉村的矛盾,甚至有人說海子的是練氣功走火入魔,這些說法反映了人們當時對海子之的關注。海子後,關於海子詩歌的水平問題,也有過一些大大小小的爭論,有人說他的詩是偉大的詩,有人說他的詩思維混亂,語言蒼白,不值一讀。最近在某期書城雜志上就發表了某人一篇名叫《病句走大運》的文章,稱自己是海子的大學同學,然後斷章取義地找出若干句子,對海子的詩歌和文字水平提出質疑。 在朱大可先生的文章《先知之門》中,他認為海子的「意味著海子從詩歌藝術向行動藝術的急速飛躍。經過精心的天才策劃,他在自殺中完成了其最純粹的生命言說和最後的偉大詩篇,或者說,完成了他的亡歌謠和亡絕唱。」從某個角度看,朱大可先生的論文似乎稍顯得形而上學了些,但是他的立論和論證是嚴謹的,所得出的結論也讓許多人信服。 另外就是海子生前好友詩人西川的說法。有關海子之,西川寫過兩篇文章。一篇文章是《紀念》,做為海子的朋友,海子後他又全面編輯過海子的詩歌作品,也許他的一些說法是最為可靠的。另外一點就是,當由於海子的引發了眾多青年詩人的自殺事件(這裡麵包括另一位北大詩人戈麥和更為有名的顧城)之後,西川又寫了《亡後記》,較為客觀地分析了海子自殺的幾種原因,並提醒青年詩人不要仿效海子的行動,好好珍惜生命。這也表現了詩人西川的良好社會責任感。 海子的引起了世人的震撼——平生落寞孤獨的海子,後引起了世人極大的注意。在這樣一個缺乏精神和價值尺度的時代,一個詩人自殺了,他迫使大家重新審視、認識詩歌與生命。對詩人自殺的原因。人們有許多解釋。四川詩人鍾鳴在其文章《中間地帶》里。把海子說成是一個奔走於小城昌平和首都北京之間的人,認為海子在兩個地方都找不到自己的家 ,因此便只好讓自己在精神上處於一種中間地帶。上海評論家朱大可在其《宗教性詩人: 海子與駱一禾》一文中 ,賦予海子的以崇高的儀典意義 ;於是海子成了一個英雄,成了20 世紀末中國詩壇為精神而獻身的象徵。有人將海子與屈原、王國維、朱湘 、甚至希爾維亞·普拉斯扯在一起。 根據悠哉在專著《海子詩歌研究》中的分析,海子生前考慮過八種自殺方式,分別見諸他的詩作。第一、二、三、四種,是「投水」、「斧劈」、「上吊」和「開槍」。在《自殺者之歌》中,海子提及前四種方式: 自殺者之歌 伏在下午的水中 窗簾一掀一掀 一兩根樹枝伸過來 肉體,水面的寶石 是對半分裂的瓶子 瓶里的水不能分裂 伏在一具斧子上 像伏在一具琴上 還有繩索 盤在床底下 林間的太陽砍斷你 像砍斷南風 你把槍打開,獨自走回故鄉 像一隻鴿子 倒在猩紅的籃子上 (1986) 「伏在一具斧子上」指的是「斧劈」;「還有繩索/盤在床底下」 指的是「上吊」;「 你把槍打開,獨自走回故鄉」指的是「開槍」;至於「伏在下午的水中」,指的是投水自盡,《水抱屈原》也提到了: 水抱屈原 舉著火把、捕捉落入 水的人 水抱屈原:如夜深射門的火把倒向懷中 水中之墓呼喚魚群 我要離開一隻平靜的水罐 驕傲者的水罐—— 寶劍埋在牛車的下邊 水抱屈原:一雙眼睛如火光照亮 水面上千年羊群 我在這時聽見了世界上美麗如畫 水抱屈原是我 如此屍骨難收 (1987?) 第五種方式是「蹈海」,即詩歌《七月的大海》描寫的: 七月的大海 老鄉們誰能在大海上見到你們真是幸福! 我們全都背叛我們自己的故鄉 我們會把幸福當成祖傳的職業 放下手中痛苦的詩篇 今天的白浪真大!老鄉們他高過你們的糧倉 如果我中止訴說如果我意外的忘卻了你 把我的故鄉拋在一邊 我連自己都放棄更不會回到秋收農民的家中 在七月我總能突然回到荒涼 趕上最後一次 我戴上帽子穿上泳裝安靜的亡 在七月我總能突然回到荒涼 《七月的大海》沒有標明寫作日期,從西川編《海子詩全編》的排序看,它顯然寫於1986年7月。 這首詩存在兩個層面,二者相互矛盾:它的表層豁達爽朗,連用「老鄉們」這句熱情打招呼的口吻,既造成詠唱性的抒情節奏,又平添了明亮感,使人誤以為見到大海的海子,此時此刻他心中多麼高興、多麼歡悅;但是,當我們讀到詩句「如果我中止訴說如果我意外的忘卻了你」,尤其是「趕上最後一次/我戴上帽子穿上泳裝安靜的亡」,又有上當受騙的感覺。 這首詩的內在矛盾,就在這兒! 因其內在矛盾,詩歌意象之間的內在張力,增大了不知多少倍! 這種內在矛盾,我們從《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已經見到(參見悠哉對該詩的讀解),此處再次遭遇了。 如何解讀,准確把握其內蘊和詩人創作時的情感? 這給解讀者的能力,帶來極大的挑戰。 悠哉認為,這首詩是海子抒寫自己決心蹈海的詩篇。 在解讀《葡萄園之西的話語》時,悠哉這樣說過:「在詩歌中,海子對他的自殺、葬儀和復活的情景,多次作出詩意描寫。」 也許海子覺得自己名字寓意著「海的兒子」吧,他設想蹈海自盡與自己很適宜。 第六種方式,是的是「跳樓」,見《跳傘塔》。全詩如下: 跳傘塔 我在一個北方的寂寞的上午 一個北方的上午 思念著一個人 我是一些詩歌草稿 你是一首詩 我想抱著滿山火紅的杜鵑花 走入靜靜的跳傘塔 我清楚地意識到 前面就是一條大河 和一個廣大的北方草原 美麗總是使我沉醉 已經有人 開始照耀我 在那偏僻擁擠的小月台上 你像星星照耀我的路程 在這座山上 為什麼我只看見這么一棵 美麗的杜鵑? 我只看見這么一棵 果然火紅而美麗 我在這個夜晚 我住在山腰 房子里 我的前面充滿了泉水 或溪澗之水的聲音 靜靜的跳傘塔 心醉的屋子你打開門 讓我永遠在這幸福的門中 北方那片起伏的山峰 遠遠的 只有九棵樹 (1988.4.23) 也許大家要詫怪地發問:詩中明明寫「跳傘塔」,你怎麼肆意篡改,硬說成「跳樓」呢? 悠哉的解讀是: 首先,海子用的是詩歌語言,實際上他將樓層隱喻為「跳傘塔」;如果他真的奮身下跳,不就權當體驗一回跳傘的飄飄快感么? 其次,詩中的「靜靜的跳傘塔/心醉的屋子你打開門」,房屋、門和跳傘塔混在一起使用,也表明後者的隱喻功能。 講完海子對自殺方式的選擇,這三首詩歌就沒必要再闡釋了。 一切都明明白白地寫在詩里,沒有晦澀難懂的意象,結構也簡簡單單。 值得一提的是,《七月的大海》中的「把我的故鄉拋在一邊/我連自己都放棄更不會回到秋收農民的家中」這句,說明「浪子詩人」海子做事情的決絕。由於這種決絕,他毅然舍棄自己家人尤其是老年的父母,提早終結了自己生命。 最後一節「在七月我總能突然回到荒涼」,詩句回環使用,效果很好。海子似乎在向「老鄉們」反復叮嚀,強調他的魂歸故里。 詩句回環的技法在西方詩歌中常見,例如波德萊爾的《陽台》就是典範。海子的運用,到了駕輕就熟的地步。 再有,須點醒一下:《自殺者之歌》中的「像一隻鴿子/倒在猩紅的籃子上」,詩中的「鴿子」意象來自《聖經.舊約》,象徵海子純潔的心靈。 另外,從《跳傘塔》的詩行「我清楚地意識到/前面就是一條大河/和一個廣大的北方草原//美麗總是使我沉醉」,我們分明能感受到——初戀情人B對於海子,真是永遠的傷痛,以致於分手時間快兩年了,海子依然忘懷不了她那令人沉醉的美麗。「廣大的北方草原」,分明指她的家鄉內蒙古。 實際上,海子設計的自殺方案共有八種,以上詩歌涉及其中六種。另外兩種方案,見《七月不遠》的解讀。 七月不遠 ——給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 七月不遠 性別的誕生不遠 愛情不遠——馬鼻子下 湖泊含鹽 因此青海不遠 湖畔一捆捆蜂箱 使我顯得凄凄迷人 青草開滿鮮花。 青海湖上 我的孤獨如天堂的馬匹 (因此,天堂的馬匹不遠) 我就是那個情種:詩中吟唱的野花 天堂的馬肚子里唯一含毒的野花 (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 野花青梗不遠,醫箱內古老姓氏不遠 (其他的浪子,治好了疾病 已回原籍,我這就想去見你們) 因此爬山涉水亡不遠 骨骼掛遍我身體 如同藍色水上的樹枝 啊!青海湖,暮色蒼茫的水面 一切如在眼前! 只有五月生命的鳥群早已飛去 只有飲我寶石的頭一隻鳥早已飛去 只剩下青海湖,這寶石的屍體 暮色蒼茫的水面 (1986) 在解讀《七月的大海》、《自殺者之歌》和《跳傘塔》中,悠哉解讀了海子在詩中設計的六種自殺方式:「投水」、「斧劈」、「上吊」、「開槍」、「蹈海」和「跳樓」。 另外兩種,見詩歌《七月不遠》和《春天,十個海子》。 在《七月不遠——給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中,「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和「只剩下青海湖,這寶石的屍體」,意指他希望投湖自盡。 作出這種詮釋,理由有兩條: 第一,詩中說「我就是那個情種」,而情種是與愛情同在的,因此他的吁請「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等義於「青海湖,請熄滅我的生命!」 第二,「只剩下青海湖,這寶石的屍體」,海子在詩中多次以「石頭」自喻,最有名的是《石頭的病,或八七年》,「寶石」等意於「石頭」。 於是,「溺河」和「投湖」的自殺方式,就昭然若揭了。 第八種自殺方式是「卧軌」,見於詩歌《春天,十個海子》,它寫於1989.3.14凌晨3點-4點。 這首名篇很多人讀過,想必印象很深刻吧? 其中詩句:「你被劈開的疼痛在大地彌漫」,就講明這一點。既要「劈開」又力求「疼痛在大地彌漫」,選擇「斧劈」、「上吊」、「開槍」、「溺河」、「投湖」、「蹈海」和「跳樓」,效果都不十分理想;最能體現,或者說效果最強烈的,莫過於「卧軌」之舉,因此他最終採用了。 綜上所述,海子在自己詩歌中設想了八種自殺方式,分別見他以下詩歌: (一)斧劈,見詩歌《自殺者之歌》; (二)上吊,見詩歌《自殺者之歌》; (三)開槍,見詩歌《自殺者之歌》; (四)跳樓,見詩歌《跳傘塔》; (五)投河,見詩歌《自殺者之歌》和《水抱屈原》; (六)沉湖,見詩歌《七月不遠——給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 (七)蹈海,見詩歌《七月的大海》; (八)卧軌,見詩歌《春天,十個海子》(最後採納)。
Ⅳ 海子的詩歌都有什麼
以下為海子作品題目
成名作:《亞洲銅》
抒發抱負:《祖國》《黑夜》《為什麼你不生活在沙漠上》
經典情詩:《女孩子》《海子小夜曲》《寫給脖子上的菩薩》《日記》
最有特色的兩種題材:1、詠人,如《梭羅這人有腦子》《卡夫卡》
2、長詩,如《土地》《弒》
此外,按寫作地點又大致包括:
1.在北京昌平,《跳傘塔》《花椒樹》《孤獨》
2.在四川西藏旅途,《大雪封山》
這樣分是因為明顯在風格上有轉變
生前最後一首詩《春天,十個海子》
當然,最最有名要數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不僅是詩人,也是出色的短篇小說作家,甚至寫過科幻作品,其《遙遠的記憶》獲得1989年《科幻世界》銀河獎提名,他的主要短篇包括在《其他神秘故事》里,是我非常喜愛的。
最後羅嗦一句,中國的詩歌到海子後面就不要看了,還是看小說吧。
Ⅳ 關於海子的詳細簡介
海子海子原名査海生,生於1964年3月24日,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卧軌自殺,年僅25歲。在詩人短暫的生命里,保持了一顆聖潔的心。他曾長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國70年代新文學史中一位全力沖擊文學與生命極限的詩人。
中文名: 查海生
別名: 海子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安徽省懷寧縣
出生日期: 1964年3月24日
逝世日期: 1989年3月26日
職業: 詩人,教師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法律系
代表作品: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五月的麥地》,《四姐妹》
海子在1989年3月26日辭世。但關於海子的出生日期有很多不一樣的說法 : 1 、 根據西川的《海子全集》後記中「海子生於4月2日,白羊星座」不知道根據什麼。 2 、余徐剛的《海子傳》中有這樣一段話「1964年農歷二月十三日(公歷3月26)中午……」 3 、燎原在《海子評傳》中說過農歷二月十九,也就是公歷的4月1日 4、 在海子詩中 《河流》後記《源頭和鳥》中特別提到寫作時間 「3月13日生辰」, 1984年的3月13日是農歷二月十一日,推算也就是1964年3月24日,這個 比較可信,經海子母親回憶。 「生日忌日一天」 「愚人節出生的小孩」 等話很可能是誤判. 以上內容見邊建松《海子詩傳:麥田上的光芒》(江蘇文藝出版社)一書。
編輯本段簡介
成就
海子1982年開始詩歌創作,當時即被稱為「北大三詩人」之一。1984年創作成名作《亞洲銅》和《阿 海子20年祭的圖片
爾的太陽》,第一次使用「海子」作為筆名。從1982年1989年不到7年的時間里,海子用超乎尋常的熱情和勤奮,才華橫溢地創作了近200萬字的作品,結集出版了《土地》、《海子、駱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詩》、《海子詩全編》等。其主要作品有:二百五十餘首優秀抒情短詩,《太陽七部書》,即詩劇《太陽》、詩劇《斷頭篇》、詩劇《但是水,水》、長詩《土地篇》、第一合唱劇《彌賽亞》、儀式和祭祀劇《弒》、詩體小說《你是父親的好女兒》。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種詩歌選集、以及各類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教材。
眾說紛紜
根據海子死後一些詩人和作家發表的一些文章看,有人認為海子是死於精神分裂,有人認為他是江郎才盡,有人說海子的死是殉詩,有人說海子的死緣於城市和鄉村的矛盾,甚至有人說海子的死是練氣功走火入魔,這些說法反映了人們當時對海子之死的關注。海子死後,關於海子詩歌的水平問題,也有過一些大大小小的爭論,有人說他的詩是偉大的詩,有人說他的詩思維混亂,語言蒼白,不值一讀。最近在某期書城雜志上就發表了某人一篇名叫《病句走大運》的文章,稱自己是海子的大學同學,然後斷章取義地找出若干句子,對海子的詩歌和文字水平提出質疑。
朱大可說法
在朱大可先生的文章《先知之門》中,他認為海子的死「意味著海子從詩歌藝術向行動藝術的急速飛躍。經過精心的天才策劃,他在自殺中完成了其最純粹的生命言說和最後的偉大詩篇,或者說,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謠和死亡絕唱。」從某個角度看,朱大可先生的論文似乎稍顯得形而上學了些,但是他的立論和論證是嚴謹的,所得出的結論也讓許多人信服。
西川說法
另外就是海子生前好友詩人西川的說法。有關海子之死,西川寫過兩篇文章。一篇文章是《紀念》,做為海子的朋友,海子死後他又全面編輯過海子的詩歌作品,也許他的一些說法是最為可靠的。另外一點就是,當由於海子的死引發了眾多青年詩人的自殺事件(這裡麵包括另一位北大詩人戈麥和更為有名的顧城)之後,西川又寫了《死亡後記》,較為客觀地分析了海子自殺的幾種原因,並提醒青年詩人不要仿效海子的行動,好好珍惜生命。這也表現了詩人西川的良好社會責任感。
死亡帶來的震撼
海子的死引起了世人的震撼——平生落寞孤獨的海子,死後引起了世人極大的注意。在這樣一個缺乏精神和價值尺度的時代,一個詩人自殺了,他迫使大家重新審視、認識詩歌與生命。對詩人自殺的原因。人們有許多解釋。四川詩人鍾鳴在其文章《中間地帶》里。把海子說成是一個奔走於小城昌平和首都北京之間的人,認為海子在兩個地方都找不到自己的家 ,因此便只好讓自己在精神上處於一種中間地帶。上海評論家朱大可在其《宗教性詩人: 海子與駱一禾》一文中 ,賦予海子的死以崇高的儀典意義 ;於是海子成了一個英雄,成了20 世紀末中國詩壇為精神而獻身的象徵。有人將海子與屈原、王國維、朱湘 、甚至希爾維亞·普拉斯扯在一起。
相關分析
根據悠哉在專著《海子詩歌研究》中的分析,海子生前考慮過八種自殺方式,分別見諸他的詩作。第一、二、三、四種,是「投水」、「斧劈」、「上吊」和「開槍」。在《自殺者之歌》中,海子提及前四種方式: 自殺者之歌 伏在下午的水中 窗簾一掀一掀 一兩根樹枝伸過來 肉體,水面的寶石 是對半分裂的瓶子 瓶里的水不能分裂 伏在一具斧子上 像伏在一具琴上 還有繩索 盤在床底下 林間的太陽砍斷你 像砍斷南風 你把槍打開,獨自走回故鄉 像一隻鴿子 倒在猩紅的籃子上 (1986) 「伏在一具斧子上」指的是「斧劈」;「還有繩索/盤在床底下」 指的是「上吊」;「 你把槍打開,獨自走回故鄉」指的是「開槍」;至於「伏在下午的水中」,指的是投水自盡,《水抱屈原》也提到了: 水抱屈原 舉著火把、捕捉落入 水的人 水抱屈原:如夜深射門的火把倒向懷中 水中之墓呼喚魚群 我要離開一隻平靜的水罐 驕傲者的水罐—— 寶劍埋在牛車的下邊 水抱屈原:一雙眼睛如火光照亮 水面上千年羊群 我在這時聽見了世界上美麗如畫 水抱屈原是我 如此屍骨難收 (1987?) 第五種方式是「蹈海」,即詩歌《七月的大海》描寫的: 七月的大海 老鄉們誰能在大海上見到你們真是幸福! 我們全都背叛我們自己的故鄉 我們會把幸福當成祖傳的職業 放下手中痛苦的詩篇 今天的白浪真大!老鄉們他高過你們的糧倉 如果我中止訴說如果我意外的忘卻了你 把我的故鄉拋在一邊 我連自己都放棄更不會回到秋收農民的家中 在七月我總能突然回到荒涼 趕上最後一次 我戴上帽子穿上泳裝安靜的死亡 在七月我總能突然回到荒涼 《七月的大海》沒有標明寫作日期,從西川編《海子詩全編》的排序看,它顯然寫於1986年7月。 這首詩存在兩個層面,二者相互矛盾:它的表層豁達爽朗,連用「老鄉們」這句熱情打招呼的口吻,既造成詠唱性的抒情節奏,又平添了明亮感,使人誤以為見到大海的海子,此時此刻他心中多麼高興、多麼歡悅;但是,當我們讀到詩句「如果我中止訴說如果我意外的忘卻了你」,尤其是「趕上最後一次/我戴上帽子穿上泳裝安靜的死亡」,又有上當受騙的感覺。 這首詩的內在矛盾,就在這兒! 因其內在矛盾,詩歌意象之間的內在張力,增大了不知多少倍! 這種內在矛盾,我們從《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已經見到(參見悠哉對該詩的讀解),此處再次遭遇了。 如何解讀,准確把握其內蘊和詩人創作時的情感? 這給解讀者的能力,帶來極大的挑戰。 悠哉認為,這首詩是海子抒寫自己決心蹈海的詩篇。 在解讀《葡萄園之西的話語》時,悠哉這樣說過:「在詩歌中,海子對他的自殺、葬儀和復活的情景,多次作出詩意描寫。」 也許海子覺得自己名字寓意著「海的兒子」吧,他設想蹈海自盡與自己很適宜。 第六種方式,是的是「跳樓」,見《跳傘塔》。全詩如下: 跳傘塔 我在一個北方的寂寞的上午 一個北方的上午 思念著一個人 我是一些詩歌草稿 你是一首詩 我想抱著滿山火紅的杜鵑花 走入靜靜的跳傘塔 我清楚地意識到 前面就是一條大河 和一個廣大的北方草原 美麗總是使我沉醉 已經有人 開始照耀我 在那偏僻擁擠的小月台上 你像星星照耀我的路程 在這座山上 為什麼我只看見這么一棵 美麗的杜鵑? 我只看見這么一棵 果然火紅而美麗 我在這個夜晚 我住在山腰 房子里 我的前面充滿了泉水 或溪澗之水的聲音 靜靜的跳傘塔 心醉的屋子你打開門 讓我永遠在這幸福的門中 北方那片起伏的山峰 遠遠的 只有九棵樹 (1988.4.23) 也許大家要詫怪地發問:詩中明明寫「跳傘塔」,你怎麼肆意篡改,硬說成「跳樓」呢? 悠哉的解讀是: 首先,海子用的是詩歌語言,實際上他將樓層隱喻為「跳傘塔」;如果他真的奮身下跳,不就權當體驗一回跳傘的飄飄快感么? 其次,詩中的「靜靜的跳傘塔/心醉的屋子你打開門」,房屋、門和跳傘塔混在一起使用,也表明後者的隱喻功能。 講完海子對自殺方式的選擇,這三首詩歌就沒必要再闡釋了。 一切都明明白白地寫在詩里,沒有晦澀難懂的意象,結構也簡簡單單。 值得一提的是,《七月的大海》中的「把我的故鄉拋在一邊/我連自己都放棄更不會回到秋收農民的家中」這句,說明「浪子詩人」海子做事情的決絕。由於這種決絕,他毅然舍棄自己家人尤其是老年的父母,提早終結了自己生命。 最後一節「在七月我總能突然回到荒涼」,詩句回環使用,效果很好。海子似乎在向「老鄉們」反復叮嚀,強調他的魂歸故里。 詩句回環的技法在西方詩歌中常見,例如波德萊爾的《陽台》就是典範。海子的運用,到了駕輕就熟的地步。 再有,須點醒一下:《自殺者之歌》中的「像一隻鴿子/倒在猩紅的籃子上」,詩中的「鴿子」意象來自《聖經.舊約》,象徵海子純潔的心靈。 另外,從《跳傘塔》的詩行「我清楚地意識到/前面就是一條大河/和一個廣大的北方草原//美麗總是使我沉醉」,我們分明能感受到——初戀情人B對於海子,真是永遠的傷痛,以致於分手時間快兩年了,海子依然忘懷不了她那令人沉醉的美麗。「廣大的北方草原」,分明指她的家鄉內蒙古。 實際上,海子設計的自殺方案共有八種,以上詩歌涉及其中六種。另外兩種方案,見《七月不遠》的解讀。 七月不遠 ——給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 七月不遠 性別的誕生不遠 愛情不遠——馬鼻子下 湖泊含鹽 因此青海不遠 湖畔一捆捆蜂箱 使我顯得凄凄迷人 青草開滿鮮花。 青海湖上 我的孤獨如天堂的馬匹 (因此,天堂的馬匹不遠) 我就是那個情種:詩中吟唱的野花 天堂的馬肚子里唯一含毒的野花 (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 野花青梗不遠,醫箱內古老姓氏不遠 (其他的浪子,治好了疾病 已回原籍,我這就想去見你們) 因此爬山涉水死亡不遠 骨骼掛遍我身體 如同藍色水上的樹枝 啊!青海湖,暮色蒼茫的水面 一切如在眼前! 只有五月生命的鳥群早已飛去 只有飲我寶石的頭一隻鳥早已飛去 只剩下青海湖,這寶石的屍體 暮色蒼茫的水面 (1986) 在解讀《七月的大海》、《自殺者之歌》和《跳傘塔》中,悠哉解讀了海子在詩中設計的六種自殺方式:「投水」、「斧劈」、「上吊」、「開槍」、「蹈海」和「跳樓」。 另外兩種,見詩歌《七月不遠——給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和《春天,十個海子》。 在《七月不遠——給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中,「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和「只剩下青海湖,這寶石的屍體」,意指他希望投湖自盡。 作出這種詮釋,理由有兩條: 第一,詩中說「我就是那個情種」,而情種是與愛情同在的,因此他的吁請「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等義於「青海湖,請熄滅我的生命!」 第二,「只剩下青海湖,這寶石的屍體」,海子在詩中多次以「石頭」自喻,最有名的是《石頭的病,或八七年》,「寶石」等意於「石頭」。 於是,「溺河」和「投湖」的自殺方式,就昭然若揭了。 第八種自殺方式是「卧軌」,見於詩歌《春天,十個海子》,它寫於1989.3.14凌晨3點-4點。 這首名篇很多人讀過,想必印象很深刻吧? 其中詩句:「你被劈開的疼痛在大地彌漫」,就講明這一點。既要「劈開」又力求「疼痛在大地彌漫」,選擇「斧劈」、「上吊」、「開槍」、「溺河」、「投湖」、「蹈海」和「跳樓」,效果都不十分理想;最能體現,或者說效果最強烈的,莫過於「卧軌」之舉,因此他最終採用了。 綜上所述,海子在自己詩歌中設想了八種自殺方式,分別見他以下詩歌: (一)斧劈,見詩歌《自殺者之歌》; (二)上吊,見詩歌《自殺者之歌》; (三)開槍,見詩歌《自殺者之歌》; (四)跳樓,見詩歌《跳傘塔》; (五)投河,見詩歌《自殺者之歌》和《水抱屈原》; (六)沉湖,見詩歌《七月不遠——給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 (七)蹈海,見詩歌《七月的大海》; (八)卧軌,見詩歌《春天,十個海子》(最後採納)。
編輯本段海子遺言
我是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教師,我叫查海生,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海子 [不是遺言的遺言] 今晚,我十分清醒地意識到:是常遠和孫舸這兩個道教巫徒使我耳朵里充滿了幻聽,大部分聲音都是她倆的聲音. 他們大概在上個星期4那天就使我突然昏迷,弄開我的心眼,我的所謂「心眼通」和「天耳通」就是他們造成的.還是有關朋友告訴我,我也是這樣感到的.他們想使我精神分裂,或自殺.今天晚上,他們對我幻聽的折磨達到頂點.我的任何突然死亡或精神分裂或自殺,都是他們一手造成的.一定要追究這兩個人的刑事責任. 海子 89.3.24 另外,我還提請人們注意,今天晚上他們對我的幻聽折磨表明,他們對我的言語威脅表明,和我有關的其他人員的精神分裂或任何死亡都肯定與他們有關.我的幻聽到心聲中大部分陰暗內容都是他們灌輸的. 現在我的神智十分清醒. 89.3.24 夜5點 校領導: 從上個星期4以來,我的所有行為都是因暴徒常遠殘暴地揭開我的心眼或耳神通引起的.然後,他和孫舸又對我進行了一個多星期的聽幻覺折磨,直到現在仍然愈演愈烈地進行,直到他們的預期目的,就是造成我的精神分裂、突然死亡或自殺.這一切後果,都必須由常遠或孫舸負責.常遠: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孫舸:現在武漢.其他有關人員的一切精神傷害或死亡都必須也由常遠和孫舸負責. 海子 89.3.25 爸爸、媽媽、弟弟: 如若我精神分裂,或自殺,或突然死亡,一定要找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常遠報仇,但首先必須學好氣功. 海子 89.3.25 一禾兄※: 我是被害而死.兇手是邪惡奸險的道教敗類常遠.他把我逼到了精神邊緣的邊緣.我只有一死.詩稿在昌平的一木箱子中,如可能請幫助整理一些.《十月》2期的稿費可還一平兄,欠他的錢永遠不能還清了.遺憾. 海子 89.3.25 (且隨身攜帶有四本書:《聖經》、梭羅的《瓦爾登湖》、海涯達爾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得小說選》)
編輯本段海子之死的評價
美國學者奚密對海子之死的評價 ,是有一定道理的 :「是否這個雄心萬丈的計劃損害了這位青年詩人的身心健康 ?是否為了創造這篇超級史詩,他加給自己難以承受的壓力 ? 是否孤獨離群的生活所造成的極度抑鬱令他無法繼續其創作計劃 ?是否, 如西川向筆者透露的 , 海子對『天才早夭』的浪漫式的執迷使他陷於其中而最終實現了自己的預言 ?」我還是比較贊同海子生前好友西川對海子自殺原因的看法。西川在《死亡後記》一文中對海子自殺原因進行了有說服力的考察。 他認為,導致海子自殺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自殺情結。海子是一個有自殺情結的人 , 他曾於 1986年自殺未遂。在海子的大量詩作中 ( 如發表於 1989年第一、二期《十月》上的《太陽·詩劇》和他至今未發表過的長詩《太陽·斷頭篇》等),也可以找到海子自殺的精神線索。他在詩中反復、具體地談到死亡——死亡與農業、死亡與泥土、死亡與天堂 、以及鮮血、頭蓋骨、屍體等等。甚至 ,海子還與其友人談過自殺的方式。海子在死亡意象、死亡幻像、死亡話題中沉浸太深了 , 這一切對海子形成了一種巨大的暗示,並使得他最終不可控制地朝自身的黑暗陷落。 (2)性格因素。他純潔、簡單、偏執、倔強、敏感、愛干凈 ,有時有點傷感,有時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對理想愛情執著。 (3)生活方式。海子的生活相當封閉。簡單枯燥的生活害了海子,使他對人世間的溫情和生之樂趣感受少了。 (4)榮譽問題。和所有中國現當代詩人一樣,海子面臨著兩方面的阻力。一方面是社會中某些人對詩人的不信任 ,以及某些守舊文學對於先鋒文學的抵抗。這不是一個文學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另一方面是受到壓制的先鋒文學界內部的互不信任、互不理解、互相排斥。海子曾受過不少的誹謗和攻擊。 (5)氣功問題。練氣功練出了身體上的一些問題 ,出現幻聽、幻覺等 , 影響了他的寫作 ,破壞了他的心情,這對於一個視寫作為自己生命的人來說 , 是一個災難性的打擊。 (6)自殺導火索。海子的不如意的愛情生活或許是導致海子自殺的一個重要原因。 (7)寫作方式與寫作理想。海子那一種燃燒自己青春激情方式的寫作,或許是把他自己推進這個在寫作與生活之間沒有任何距離的黑洞里去的。 海子是個先驗性的詩人,在他的身上,預言性的、啟示性的東西不斷為人們所發蒙,所感知,這是海子神話形成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海子是視詩為生命的,詩是他生命的寫照和表現,也是他生命的毀滅與終結。在他的詩中,我們不僅發現了他最後自殺時的全部的死亡意識和死亡景象,而且它們是那麼的生動和真實。而尤給人以警醒的是,在他生前,人們是不會注意,有時即使是注意也是不會警覺這些死亡景象的。但是當人們後來一遍一遍地感受這些死亡景象時,詩人卻已亡逝,永不再來。 正如海子的生前至友西川所說,海子是一個有著自殺情結的人,死亡的意象是他的詩中一個重要的命題,而表現其最後自殺意識尤切的,無疑是他自殺之前的最後幾首詩之一,也就是作於1989年3月14日的《春天,十個海子》:在春天,野蠻而悲傷的海子/就剩下這一個,最後一個/這是一個黑夜的孩子,沉浸於冬天,傾心死亡/不能自拔,熱愛著空虛而寒冷的鄉村。在這里,海子無疑發出了死亡的宣告,這是一個悲傷的海子,陷於死亡而不能自拔;這是一個絕望的詩人,一個破滅而無任何希望的靈魂:大風從東刮到西,從北刮到南,無視黑夜和黎明/你所說的曙光究竟是什麼意思。(《春天,十個海子》)。 海子在死前曾同友人探討過自殺的方式,而最終選擇了卧軌,按西川的說法是「或許是因為他不可能選擇從飛機上往下跳」,但問題顯然不至於這么簡單。也許「卧軌似乎是最便當、最干凈,最尊嚴的一種方式」,但如果我們細讀他的詩,我們是能夠發現鐵軌的死亡景象的,那就是在他的詩中不斷出現的天梯。海子在全景式的,也幾乎耖盡了自己生命的大詩《太陽》中,開頭就是一個圖象:在天空和大地之間,天梯靜靜地支撐在中間。海子在這里賦予了天梯以精神生命的意義,認為天梯是進入天堂的必經之路。而正是在天梯上,詩人開始了吟唱:打柴人這一天/從人類的森林/砍來樹木,找到天梯/然後,從天梯走向天堂(《太陽》)。正是天梯讓詩人進入了天堂,進入了神位,也進入了死亡的生命意象:我站在天梯上/我看見這天空即將合上(《太陽》)。詩人在《夜歌》中也表達了同樣的命題:天梯上的夜歌/天堂的夜歌/夜歌歌唱了我。所以,顯然,詩人選擇鐵軌是別有深意的。而如果有人在夜間乘火車,他一定會有這樣的經歷:在近處的燈光下,遙望遠方,無限的鐵軌正一點點地上升,一直鋪到天上,而一個個枕木,恰是讓人拾級而上的木階。所以,鐵軌的死亡景象——天梯,不僅在詩人的詩中如此,就是在現實中也是有它的具體意象的。 詩人選擇鐵軌,還有另一個重要的死亡景象,那就是斷裂的身體。海子在死前的相當長的時間時里,是有精神分裂傾向的,直至後來發展為精神分裂症。(這從他死前給家中的遺書中可看出,在遺書中,他說有人要害他,要家人為他報仇。)由此,在他的詩中,分裂的、斷開的、破碎的詩歌景象不斷涌現。而非常體現這一點並與他的死亡極其相關的就是斷裂的身體:「是我重又劈開的身體/流著雨雪,淚水在二月」(《黎明》),「我早就說過,斷頭流血的是太陽」(《拂曉》),「從笨重天空跌落的/撞在陸地上,撞掉了頭撞爛了四肢」(《桃花時節》),「你被劈開的疼痛在大地彌漫」(《春天,十個海子》)。 我們可以看到,從89年2月22日的《黎明》到89年3月14日的《春天,十個海子》,在短短的二十多天里,「劈開的肢體」、「斷頭流血」、「劈開的疼痛」等死亡景象是如此密集在詩人的腦中涌現,並傾泄在詩人的詩歌中,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詩人的斷裂的身體的死亡意象和選擇鐵軌是一脈相承的,而且可以說是為先聲的。 海子去山海關時帶了四本書:《聖經》,梭羅的《瓦爾登湖》,海雅達爾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說選》。在這四本書中,最為重要的無疑是《聖經》,可以說,詩人後期的許多詩歌的靈感和意境都是來源於《聖經》的。然而,就是這聖潔的《聖經》,我們仍可以在詩人的詩中找到它那可怕的死亡景象:聖書上卷是我的翅膀,無比明亮/有時像一個陰沉沉的今天/聖書下卷骯臟而快樂/當然也是我受傷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的翅膀/┉┉/我空盪盪的大地和天空/是上卷和下卷合成一本的聖書,是我重又劈開的肢體(《黎明》)。這不但說明了上卷和下卷的分別指向(受傷的翅膀),而且上下卷合成的聖書正是死亡:「是我重又劈開的肢體」,這樣,不但指出了聖書的死亡景象,而且也指出了鐵軌的死亡景象,但令人疑竇頓生的是,詩人似有憎恨《聖經》的情結,聖書「骯臟而快樂」。這一情結更明顯地表現在《太陽》一詩中:「骯臟的書殺人的書戴上了我的頭骨/因為血液稠密而看不清別的」,這也就更加明確地交代了死亡:聖書讓人死亡,死亡的結果是血液橫流,再也看不到遠方。 對於海子選擇山海關,朱大可認為是有特殊的用意的,「因為山海關是長城的起點,是巨大的民族之門,與歷史上最大的皇權有關。」所以海子的自殺是一種精神獻祭。但西川對此鄙夷不顧,認為過於牽強,「事實上,海子並沒有選擇山海關,而是選擇了山海關至龍家營之間的一段火車慢行道。」雖然朱大可的看法過於形而上學,但西川的看法也有過於狹隘之嫌,這里顯然應將山海關理解為一個包容龍家營的地方,因為海子是朝著山海關這個大概念去的,至於自殺的具體地點,則受能否方便自殺的制約,這一點從他在山海關徘徊了相當長的時間也能看出。同時,顯然,海子選擇山海關也是有一定指向的,因為北京有那麼多的鐵軌可卧,如果沒有一定的指向,是不必也不用跑到山海關去的,這一行為本身就足以令我們深深思索。我們注意到,詩人的詩中多次提到山脈和海洋。詩人在《拂曉》中寫道:斷頭台是心脈全部的地方/跟我走吧,拋擲頭顱,灑盡熱血,黎明/新的一天正在來臨。而對於海洋,詩人是認為自己是海洋的兒子的(海生),同時,他在《獻給太平洋》的詩中寫道:「上帝悲傷的新娘,你自己的血染紅/天空,你內部孤獨的海洋。這里是有著海的死亡意象的,連同上面的山的死亡意象,所以我們認為,把山海關拆開進行解釋可能是一種角度,這也可能是詩人選擇山海關的一個原因。雖然,這種解釋可能是那麼的蒼白和牽強。 海子是3月25日去山海關的,在山海關徘徊了一個下午和一個上午,然後在26日中午開始向卧軌的地方走去,並最終選擇了黃昏時分。而讓我們如遭電擊的是,就是黃昏時分,我們也在詩中找到了它的死亡意象「:正是黃昏時分/無頭英雄手指落日/手指落日和天空/眼含塵土和熱血/扶著馬頭倒下(《太陽》)。這是多麼栩栩如生的死亡偈語啊!又是多麼殘忍的預示! 至此,我們已經在詩人的詩中發現了他最後死亡時的全部死亡景象,也許這是一種牽強附會,或者是偶然巧合,但我們更相信這是詩人的自我神示,是一種精緻的自我毀滅與設計。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永遠記住詩人在3月26日的身影:孤獨、徘徊、寂寥、憔悴、悲傷而絕望。我們也由此更加相信,詩人是「殉詩」,也就是「殉死」的,當詩成為詩人的生命,成為詩人的信仰,詩與死也就具有了同等的意義,「我的前額是火,信仰是我的屍體」。
Ⅵ 中學生對海子的了解有多少
中學生對海子的了解不多,
只學到過他的一首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Ⅶ 查海生資料
海子原名査海生,生於1964年3月24日,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卧軌自殺,年僅25歲。在詩人短暫的生命里,保持了一顆聖潔的心。他曾長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國70年代新文學史中一位全力沖擊文學與生命極限的詩人。
海子在1989年3月26日辭世。但關於海子的出生日期有很多不一樣的說法 : 1 、 根據西川的《海子全集》後記中「海子生於4月2日,白羊星座」不知道根據什麼。 2 、余徐剛的《海子傳》中有這樣一段話「1964年農歷二月十三日(公歷3月26)中午……」 3 、燎原在《海子評傳》中說過農歷二月十九,也就是公歷的4月1日 4、 在海子詩中 《河流》後記《源頭和鳥》中特別提到寫作時間 「3月13日生辰」, 1984年的3月13日是農歷二月十一日,推算也就是1964年3月24日,這個 比較可信,經海子母親回憶。 「生日忌日一天」 「愚人節出生的小孩」 等話很可能是誤判. 以上內容見邊建松《海子詩傳:麥田上的光芒》(江蘇文藝出版社)一書。
編輯本段簡介
成就
海子1982年開始詩歌創作,當時即被稱為「北大三詩人」之一。1984年創作成名作《亞洲銅》和《阿 海子20年祭的圖片
爾的太陽》,第一次使用「海子」作為筆名。從1982年1989年不到7年的時間里,海子用超乎尋常的熱情和勤奮,才華橫溢地創作了近200萬字的作品,結集出版了《土地》、《海子、駱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詩》、《海子詩全編》等。其主要作品有:二百五十餘首優秀抒情短詩,《太陽七部書》,即詩劇《太陽》、詩劇《斷頭篇》、詩劇《但是水,水》、長詩《土地篇》、第一合唱劇《彌賽亞》、儀式和祭祀劇《弒》、詩體小說《你是父親的好女兒》。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種詩歌選集、以及各類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教材。
創作初期
海子在創作初期受朦朧詩人江河,特別是楊煉的影響,形成了詩歌創作的方向之一「史詩」的創作。這些長詩創作,雖然評論界對其有不同的看法,但無論其宏深的文化背景、宏大的藝術結構,還是其鮮活的奇崛的語言,都顯示了海子的詩歌天才,對於這些巨構的解讀,將使海子傑出的現代浪漫主義詩人形象日益突顯出來。但受到讀者普遍歡迎的是海子的抒情短詩。這些抒情短詩涉及的范圍極為廣泛,最為觸目驚心的是海子對生命存在的那種錐心泣血的體驗和對太陽、河流、草原、大地、歷史這些本原意象的痴迷。在海子的詩里,有對珍貴的人間生活的眷戀,有對「幽深而神秘」的存在的沉思,有對愛情來臨的幸福禮贊,也有對失去愛情時的痛苦憑吊。當閱讀《活在珍貴的人間》、《你的手》、《寫給脖子上的菩薩》、《草原上》、《海子小夜曲》時,那些熱烈而洶涌的詩情就撲面而來。但這似乎還不是海子詩歌最動人的地方,要體會海子最具個性和才情的詩歌內涵,就需要閱讀《亞洲銅》、《麥地》、《麥地與詩人》、《五月的麥地》、《祖國》、《黎明》等詩。
編輯本段榮譽
因其詩歌的傑出成績,海子1986年獲北京大學第一屆藝術節五四文學大獎賽特別獎;1988年獲第三屆《十月》文學獎榮譽獎;2001年4月28日榮獲中國文學最高獎項之一——第三屆「人民文學獎詩歌獎」;2001年,其被廣為傳誦的明快親切的短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入選高中語文課本;2003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語文》教材選入另一篇經典代表作《麥地》;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人一生要讀的60首詩》,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入選而躋身於幾十位中外名家的名作之中。 在中國當代詩壇,海子常常被評價為「一個詩歌時代的象徵」和「我們祖國給世界文學奉獻的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詩人」。作為20世紀80年代後期新詩潮的代表人物,海子在中國詩壇佔有十分獨特的地位,他的詩不但影響了一代人的寫作,也徹底改變了一個時代的詩歌概念,成為中國詩歌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創作的優秀抒情短詩是繼「朦朧詩」之後獨特而又詩藝出眾的作品,兼具抒情性、可誦性和先鋒性風格,在當時極為罕見。海子去世後,其作品和「麥子」意象系統。很快得到詩壇承認並給予極高評價,有關海子詩歌的深度研究已經成為學術界的關注熱點之一
編輯本段愛情波折
根本上來說海子一生愛過7個女子。他第一個所愛的女性是生養他的母親曹彩菊,自當不說。 另外還有6個女孩或者說女人,曾經在海子流星般消逝的短暫生命中出現過,閃爍過。 關於這6個女人,據周玉冰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的詩情人生》的描述:這6個女人分別是「波婉」、「白佩佩」、「安妮」、「詩芬」、「蘆花」和「李華」。在《撲》中燎原僅僅以「B」、「P」、「A」、「S」、「H」和「L」等「虛擬」字母予以替代。 這6個女人,或者可以統一定義為「海子的情人們」,有的是曾與海子建立正式情人關系的,有的則是在情感上引導過海子,有的占據著海子內心的女神形象的化身…… 然而他的愛情 ,每一次的結果都是一場災難,特別是他初戀的女孩子,更與他的全部生命有關。這個在他生命中占據最重要的位置的女性叫波婉或者B。 她是海子在法大當老師時候的學生之一,她活潑可愛,對自己詩人的老師異常崇拜。後來他們大膽地相愛相戀,海子度過了他人生中一段最美好難忘而快樂詩意的時間,他為波婉寫下了包括《歷史》、《中午》、《埋著一隻為你祝福的杯子》、《寫給脖子上的菩薩》、《打鍾》等等抒情小詩,寄託對波婉濃烈的愛意。期間他還寫下了如《亞洲銅》等現在膾炙人口的篇什。但最後由於家庭及社會的種種原因,他們的關系逐漸疏遠。在傷痛間海子寫下了《渾曲》、《肉體》、《我感到魅惑》等詩歌。 在海子的詩歌生命中,一股比較恆久和穩定的支持和鼓勵力量來自白佩佩或者P。這個比海子年紀大,而且已經生兒育女的女人,一直充當著海子的情感港灣,以及精神的依託者的角色。她欣賞海子的詩歌才華,她在海子的影響下重拾起自己詩意的筆,她為海子開解情感的死結……他為這個紅顏的姐姐寫下了大量的詩歌,最著名的有《美麗的白楊樹》、《日記》等等。她曾經多次被海子擁抱著,曾經為海子而跟家人鬧矛盾……但白佩佩畢竟是理智的,她能體會海子的快樂和痛苦,她甚至能為他提供一種依靠,她為此也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她知道並感謝海子對她的一往情深,但她不能背叛自己的丈夫和兒女……所以每次她都非常自責,她總是「發怒」,用姐姐的語氣迫使海子「放開雙手」——最後白佩佩迫於外界盡量減少了和海子的單獨往來,但即便如此,她依然是海子有始到終最依賴的女性。 安妮或者A是海子的崇拜者,也是詩歌愛好者,海子曾經教過她寫詩。她愛著海子,但海子並沒有感覺到,她只能在北京畢業後回到家鄉四川。海子對安妮的愛是在跟波婉出現矛盾後,經好友駱一禾的提醒開始的。可最初海子依然糾纏在和波婉的感情矛盾之中……等海子再去找安妮的時候,她已為人妻。但他並不甘心,安妮是他繼波婉後真正的最大的愛情依託,他甚至幻想跟安妮結婚——他多次南下四川和安妮暢游,他們發生了關系。她和安妮一起游樂,一起寫詩,好不快活。這時期他寫給安妮的詩歌包括《大風》、《雨》、《冬天的雨》、《玫瑰花》、《王冠》和《玫瑰花園》、《五月的麥地》、《長發飛舞的姑娘》等篇什,海子對安妮的愛意,安妮對海子的情深都能在詩歌中一一捕捉得到。海子和安妮的關系最後被安妮家人發現而不得不選擇分開。 海子對詩芬或者說S的情感是白佩佩希望培養的,但事實上並沒有成功。詩芬是海子失去波婉後最直接的一個情感寄託,她成熟穩重,深愛著海子,為海子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一切,但她缺乏詩意,但海子卻不喜歡這點。他知道詩芬對自己的愛,也努力試圖去培養這段感情,他曾為她寫下了《獻詩——給S》、《不幸》,但他失敗了,這段時間他正和四川的安妮交往甚密……詩芬的離開對海子的影響並不是很大,這時間他也只一心投入到自己長詩的寫做之中…… 蘆花或者H,這個被海子的母親稱之為「原本是我家媳婦」的女人是海子的同學,或許可以用「青梅竹馬」來比喻兩人曾經的關系,但自從海子考上北大並留京工作後,蘆花也嫁人。海子每次回家都會去見蘆花,對她的感情也保持著最高度的純潔和真誠,他甚至告訴自己:下輩子一定要娶蘆花,他為她寫下了《村莊》、《女孩子》等一些零碎的小詩。 如果說「波婉」、「白佩佩」、「安妮」、「詩芬」和「蘆花」在海子心目中是以人的形象出現,那麼「李華」或者說L的出現形象則是神。海子很崇拜西藏文化,他覺得詩人李華是西藏文化的代表,對她抱著崇高的敬意,甚至把她說成是「雪域的女神」或者可以這么說李華是海子唯一崇拜的一位中國詩人之一,他甚至跪倒在李華面前要求讓他在她房內留宿一宿,要完成「心行合一」,但遭到李華的拒絕……海子和李華的親身接觸大概就那麼的一次,他因而寫下《黑翅膀》、《我飛遍草原的天空》等。 海子對情感的信念很大程度上是寄託在精神層面的,甚至是一種無法實現的幻想,天馬行空:譬如在詩歌《麥地》寫到的「妻子們興奮地/不停用白圍裙擦手」——「妻子們」顯然是海子的內心表露,他的情感寄託不是一人的;又譬如《四姐妹》同樣蘊藏著這樣的情感「我的美麗的結伴而行的四姐妹/比命運女神還要多出一個」——「荒涼的山岡上站著四姐妹/所有的風只向她們吹/所有的日子都為她們破碎。」 「四姐妹」大概指的就是海子一生中最牽掛的4個女人——波婉、安妮、詩芬和白佩佩。整個結局,作為詩人的海子都是悲劇性的,他的生命出現過快樂和溫存,但一切最終回歸悲劇——海子的悲劇,愛情的悲劇。 海子的愛情就在這6個女人中曲折而艱難的結束了他悲劇的命運!最終在愛情的不斷輪回和失落中他最終帶著純潔的《新舊約全書》、悠遠的《瓦爾登湖》、遼闊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說選》。踏上了山海關的鐵軌,帶著對母親深深的懺悔、帶著對六個女性深深的愛戀,用詩人極端而決裂的方式走向了他的天堂。
編輯本段自殺原因及影響
眾說紛紜
根據海子死後一些詩人和作家發表的一些文章看,有人認為海子是死於精神分裂,有人認為他是江郎才盡,有人說海子的死是殉詩,有人說海子的死緣於城市和鄉村的矛盾,甚至有人說海子的死是練氣功走火入魔,這些說法反映了人們當時對海子之死的關注。海子死後,關於海子詩歌的水平問題,也有過一些大大小小的爭論,有人說他的詩是偉大的詩,有人說他的詩思維混亂,語言蒼白,不值一讀。最近在某期書城雜志上就發表了某人一篇名叫《病句走大運》的文章,稱自己是海子的大學同學,然後斷章取義地找出若干句子,對海子的詩歌和文字水平提出質疑。
朱大可說法
在朱大可先生的文章《先知之門》中,他認為海子的死「意味著海子從詩歌藝術向行動藝術的急速飛躍。經過精心的天才策劃,他在自殺中完成了其最純粹的生命言說和最後的偉大詩篇,或者說,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謠和死亡絕唱。」從某個角度看,朱大可先生的論文似乎稍顯得形而上學了些,但是他的立論和論證是嚴謹的,所得出的結論也讓許多人信服。
西川說法
另外就是海子生前好友詩人西川的說法。有關海子之死,西川寫過兩篇文章。一篇文章是《紀念》,做為海子的朋友,海子死後他又全面編輯過海子的詩歌作品,也許他的一些說法是最為可靠的。另外一點就是,當由於海子的死引發了眾多青年詩人的自殺事件(這裡麵包括另一位北大詩人戈麥和更為有名的顧城)之後,西川又寫了《死亡後記》,較為客觀地分析了海子自殺的幾種原因,並提醒青年詩人不要仿效海子的行動,好好珍惜生命。這也表現了詩人西川的良好社會責任感。
死亡帶來的震撼
海子的死引起了世人的震撼——平生落寞孤獨的海子,死後引起了世人極大的注意。在這樣一個缺乏精神和價值尺度的時代,一個詩人自殺了,他迫使大家重新審視、認識詩歌與生命。對詩人自殺的原因。人們有許多解釋。四川詩人鍾鳴在其文章《中間地帶》里。把海子說成是一個奔走於小城昌平和首都北京之間的人,認為海子在兩個地方都找不到自己的家 ,因此便只好讓自己在精神上處於一種中間地帶。上海評論家朱大可在其《宗教性詩人: 海子與駱一禾》一文中 ,賦予海子的死以崇高的儀典意義 ;於是海子成了一個英雄,成了20 世紀末中國詩壇為精神而獻身的象徵。有人將海子與屈原、王國維、朱湘 、甚至希爾維亞·普拉斯扯在一起。
相關分析
根據悠哉在專著《海子詩歌研究》中的分析,海子生前考慮過八種自殺方式,分別見諸他的詩作。第一、二、三、四種,是「投水」、「斧劈」、「上吊」和「開槍」。在《自殺者之歌》中,海子提及前四種方式: 自殺者之歌 伏在下午的水中 窗簾一掀一掀 一兩根樹枝伸過來 肉體,水面的寶石 是對半分裂的瓶子 瓶里的水不能分裂 伏在一具斧子上 像伏在一具琴上 還有繩索 盤在床底下 林間的太陽砍斷你 像砍斷南風 你把槍打開,獨自走回故鄉 像一隻鴿子 倒在猩紅的籃子上 (1986) 「伏在一具斧子上」指的是「斧劈」;「還有繩索/盤在床底下」 指的是「上吊」;「 你把槍打開,獨自走回故鄉」指的是「開槍」;至於「伏在下午的水中」,指的是投水自盡,《水抱屈原》也提到了: 水抱屈原 舉著火把、捕捉落入 水的人 水抱屈原:如夜深射門的火把倒向懷中 水中之墓呼喚魚群 我要離開一隻平靜的水罐 驕傲者的水罐—— 寶劍埋在牛車的下邊 水抱屈原:一雙眼睛如火光照亮 水面上千年羊群 我在這時聽見了世界上美麗如畫 水抱屈原是我 如此屍骨難收 (1987?) 第五種方式是「蹈海」,即詩歌《七月的大海》描寫的: 七月的大海 老鄉們誰能在大海上見到你們真是幸福! 我們全都背叛我們自己的故鄉 我們會把幸福當成祖傳的職業 放下手中痛苦的詩篇 今天的白浪真大!老鄉們他高過你們的糧倉 如果我中止訴說如果我意外的忘卻了你 把我的故鄉拋在一邊 我連自己都放棄更不會回到秋收農民的家中 在七月我總能突然回到荒涼 趕上最後一次 我戴上帽子穿上泳裝安靜的死亡 在七月我總能突然回到荒涼 《七月的大海》沒有標明寫作日期,從西川編《海子詩全編》的排序看,它顯然寫於1986年7月。 這首詩存在兩個層面,二者相互矛盾:它的表層豁達爽朗,連用「老鄉們」這句熱情打招呼的口吻,既造成詠唱性的抒情節奏,又平添了明亮感,使人誤以為見到大海的海子,此時此刻他心中多麼高興、多麼歡悅;但是,當我們讀到詩句「如果我中止訴說如果我意外的忘卻了你」,尤其是「趕上最後一次/我戴上帽子穿上泳裝安靜的死亡」,又有上當受騙的感覺。 這首詩的內在矛盾,就在這兒! 因其內在矛盾,詩歌意象之間的內在張力,增大了不知多少倍! 這種內在矛盾,我們從《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已經見到(參見悠哉對該詩的讀解),此處再次遭遇了。 如何解讀,准確把握其內蘊和詩人創作時的情感? 這給解讀者的能力,帶來極大的挑戰。 悠哉認為,這首詩是海子抒寫自己決心蹈海的詩篇。 在解讀《葡萄園之西的話語》時,悠哉這樣說過:「在詩歌中,海子對他的自殺、葬儀和復活的情景,多次作出詩意描寫。」 也許海子覺得自己名字寓意著「海的兒子」吧,他設想蹈海自盡與自己很適宜。 第六種方式,是的是「跳樓」,見《跳傘塔》。全詩如下: 跳傘塔 我在一個北方的寂寞的上午 一個北方的上午 思念著一個人 我是一些詩歌草稿 你是一首詩 我想抱著滿山火紅的杜鵑花 走入靜靜的跳傘塔 我清楚地意識到 前面就是一條大河 和一個廣大的北方草原 美麗總是使我沉醉 已經有人 開始照耀我 在那偏僻擁擠的小月台上 你像星星照耀我的路程 在這座山上 為什麼我只看見這么一棵 美麗的杜鵑? 我只看見這么一棵 果然火紅而美麗 我在這個夜晚 我住在山腰 房子里 我的前面充滿了泉水 或溪澗之水的聲音 靜靜的跳傘塔 心醉的屋子你打開門 讓我永遠在這幸福的門中 北方那片起伏的山峰 遠遠的 只有九棵樹 (1988.4.23) 也許大家要詫怪地發問:詩中明明寫「跳傘塔」,你怎麼肆意篡改,硬說成「跳樓」呢? 悠哉的解讀是: 首先,海子用的是詩歌語言,實際上他將樓層隱喻為「跳傘塔」;如果他真的奮身下跳,不就權當體驗一回跳傘的飄飄快感么? 其次,詩中的「靜靜的跳傘塔/心醉的屋子你打開門」,房屋、門和跳傘塔混在一起使用,也表明後者的隱喻功能。 講完海子對自殺方式的選擇,這三首詩歌就沒必要再闡釋了。 一切都明明白白地寫在詩里,沒有晦澀難懂的意象,結構也簡簡單單。 值得一提的是,《七月的大海》中的「把我的故鄉拋在一邊/我連自己都放棄更不會回到秋收農民的家中」這句,說明「浪子詩人」海子做事情的決絕。由於這種決絕,他毅然舍棄自己家人尤其是老年的父母,提早終結了自己生命。 最後一節「在七月我總能突然回到荒涼」,詩句回環使用,效果很好。海子似乎在向「老鄉們」反復叮嚀,強調他的魂歸故里。 詩句回環的技法在西方詩歌中常見,例如波德萊爾的《陽台》就是典範。海子的運用,到了駕輕就熟的地步。 再有,須點醒一下:《自殺者之歌》中的「像一隻鴿子/倒在猩紅的籃子上」,詩中的「鴿子」意象來自《聖經.舊約》,象徵海子純潔的心靈。 另外,從《跳傘塔》的詩行「我清楚地意識到/前面就是一條大河/和一個廣大的北方草原//美麗總是使我沉醉」,我們分明能感受到——初戀情人B對於海子,真是永遠的傷痛,以致於分手時間快兩年了,海子依然忘懷不了她那令人沉醉的美麗。「廣大的北方草原」,分明指她的家鄉內蒙古。 實際上,海子設計的自殺方案共有八種,以上詩歌涉及其中六種。另外兩種方案,見《七月不遠》的解讀。 七月不遠 ——給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 七月不遠 性別的誕生不遠 愛情不遠——馬鼻子下 湖泊含鹽 因此青海不遠 湖畔一捆捆蜂箱 使我顯得凄凄迷人 青草開滿鮮花。 青海湖上 我的孤獨如天堂的馬匹 (因此,天堂的馬匹不遠) 我就是那個情種:詩中吟唱的野花 天堂的馬肚子里唯一含毒的野花 (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 野花青梗不遠,醫箱內古老姓氏不遠 (其他的浪子,治好了疾病 已回原籍,我這就想去見你們) 因此爬山涉水死亡不遠 骨骼掛遍我身體 如同藍色水上的樹枝 啊!青海湖,暮色蒼茫的水面 一切如在眼前! 只有五月生命的鳥群早已飛去 只有飲我寶石的頭一隻鳥早已飛去 只剩下青海湖,這寶石的屍體 暮色蒼茫的水面 (1986) 在解讀《七月的大海》、《自殺者之歌》和《跳傘塔》中,悠哉解讀了海子在詩中設計的六種自殺方式:「投水」、「斧劈」、「上吊」、「開槍」、「蹈海」和「跳樓」。 另外兩種,見詩歌《七月不遠——給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和《春天,十個海子》。 在《七月不遠——給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中,「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和「只剩下青海湖,這寶石的屍體」,意指他希望投湖自盡。 作出這種詮釋,理由有兩條: 第一,詩中說「我就是那個情種」,而情種是與愛情同在的,因此他的吁請「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等義於「青海湖,請熄滅我的生命!」 第二,「只剩下青海湖,這寶石的屍體」,海子在詩中多次以「石頭」自喻,最有名的是《石頭的病,或八七年》,「寶石」等意於「石頭」。 於是,「溺河」和「投湖」的自殺方式,就昭然若揭了。 第八種自殺方式是「卧軌」,見於詩歌《春天,十個海子》,它寫於1989.3.14凌晨3點-4點。 這首名篇很多人讀過,想必印象很深刻吧? 其中詩句:「你被劈開的疼痛在大地彌漫」,就講明這一點。既要「劈開」又力求「疼痛在大地彌漫」,選擇「斧劈」、「上吊」、「開槍」、「溺河」、「投湖」、「蹈海」和「跳樓」,效果都不十分理想;最能體現,或者說效果最強烈的,莫過於「卧軌」之舉,因此他最終採用了。 綜上所述,海子在自己詩歌中設想了八種自殺方式,分別見他以下詩歌: (一)斧劈,見詩歌《自殺者之歌》; (二)上吊,見詩歌《自殺者之歌》; (三)開槍,見詩歌《自殺者之歌》; (四)跳樓,見詩歌《跳傘塔》; (五)投河,見詩歌《自殺者之歌》和《水抱屈原》; (六)沉湖,見詩歌《七月不遠——給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 (七)蹈海,見詩歌《七月的大海》; (八)卧軌,見詩歌《春天,十個海子》(最後採納)。
編輯本段海子遺言
我是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教師,我叫查海生,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海子 [不是遺言的遺言] 今晚,我十分清醒地意識到:是常遠和孫舸這兩個道教巫徒使我耳朵里充滿了幻聽,大部分聲音都是她倆的聲音. 他們大概在上個星期4那天就使我突然昏迷,弄開我的心眼,我的所謂「心眼通」和「天耳通」就是他們造成的.還是有關朋友告訴我,我也是這樣感到的.他們想使我精神分裂,或自殺.今天晚上,他們對我幻聽的折磨達到頂點.我的任何突然死亡或精神分裂或自殺,都是他們一手造成的.一定要追究這兩個人的刑事責任. 海子 89.3.24 另外,我還提請人們注意,今天晚上他們對我的幻聽折磨表明,他們對我的言語威脅表明,和我有關的其他人員的精神分裂或任何死亡都肯定與他們有關.我的幻聽到心聲中大部分陰暗內容都是他們灌輸的. 現在我的神智十分清醒. 89.3.24 夜5點 校領導: 從上個星期4以來,我的所有行為都是因暴徒常遠殘暴地揭開我的心眼或耳神通引起的.然後,他和孫舸又對我進行了一個多星期的聽幻覺折磨,直到現在仍然愈演愈烈地進行,直到他們的預期目的,就是造成我的精神分裂、突然死亡或自殺.這一切後果,都必須由常遠或孫舸負責.常遠: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孫舸:現在武漢.其他有關人員的一切精神傷害或死亡都必須也由常遠和孫舸負責. 海子 89.3.25 爸爸、媽媽、弟弟: 如若我精神分裂,或自殺,或突然死亡,一定要找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常遠報仇,但首先必須學好氣功. 海子 89.3.25 一禾兄※: 我是被害而死.兇手是邪惡奸險的道教敗類常遠.他把我逼到了精神邊緣的邊緣.我只有一死.詩稿在昌平的一木箱子中,如可能請幫助整理一些.《十月》2期的稿費可還一平兄,欠他的錢永遠不能還清了.遺憾. 海子 89.3.25 (且隨身攜帶有四本書:《聖經》、梭羅的《瓦爾登湖》、海涯達爾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得小說選》)
編輯本段海子之死的評價
美國學者奚密對海子之死的評價 ,是有一定道理的 :「是否這個雄心萬丈的計劃損害了這位青年詩人的身心健康 ?是否為了創造這篇超級史詩,他加給自己難以承受的壓力 ? 是否孤獨離群的生活所造成的極度抑鬱令他無法繼續其創作計劃 ?是否, 如西川向筆者透露的 , 海子對『天才早夭』的浪漫式的執迷使他陷於其中而最終實現了自己的預言 ?」我還是比較贊同海子生前好友西川對海子自殺原因的看法。西川在《死亡後記》一文中對海子自殺原因進行了有說服力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