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如何寫作
⑴ 科幻小說寫作技巧
單線式結構中的線索有可能是人,也有可能是物,或者事。在科幻小說中,以物、事,特別是具有神奇色彩的物或事為線索的情況要遠遠多過以人為線索情況,某種神秘事件從出現到解謎,通常就是一篇科幻小說的全部內容。這也是科幻小說的重要特徵。
二,復線式結構,即以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線索交插表現形成的結構。復線式又分平行復線、主次復線、明暗復線等情況。村上春樹的科幻小說《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是平行復線的典型。「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兩個線索一直平行出現,直到小說結尾處才合為一體。王晉康的《生死平衡》是空間上主次復線的典型。圍繞主人公皇埔林展開的故事是主線,其餘是復線。劉慈欣的《地火》是時間上主次復線的典型。劉欣主持的地下煤制氣實驗上主線。一百多年後一個初中生體驗前輩采礦生涯的內容是副線。而他在《鄉村教師》里,更是運用復線式結構的佳作。一方面是極端落後的鄉村學校環境,一方面是先進得無法理喻的銀河系「碳基智慧生命」和「硅基智慧生命」的大戰。兩條線索最後交匯到一處,取得一種奇特的美學效果。金·凱利主演的科幻片《楚門的世界》則是明暗副線的典型。主人公被製片人操縱的生活是明線,製片人的活動是暗線。影片的前半部分一直是圍繞著主人公的明線,直到內容過了一半才進入另一條線索,揭開謎底。
三,散文式結構。這種結構打破了情節核心,以作者希望創造的某種意境、氛圍、情感為結構中心。比如克拉克的名著《地球凌日》,就是宇航員臨死前的樂觀主義精神為結構中心。國內作品採用散文式結構的有劉維佳的《黑太陽升起來》、凌晨的《燃燒的星球》,以及天津作者張卓的短篇科幻小說等。散文式結構較易表達作者的內心感受。不過,由於沒有情節線索,讀起來不太有趣,散文式結構的小說是那種提供給知音細細品味的作品。
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輻射式結構。在這種結構里,情節從一點發散開,向不同的方向輻射。王晉康的《解讀生命》也運用了這種結構。在這篇小說里,外星人來到地球,並且在與人類的沖突中被殺死。然而它們那種奇怪的死法最終沒有得到解釋。父子兩代科幻作者就根據這種死亡現象,虛構出不同的致死理由。在這里,小說從外星人死亡這個事件開始輻射出去,引出了不同的線索。與其它結構方式相比。輻射式結構過於復雜,適用范圍也小。
更有一些表面上凌亂不堪的結構方式,卻正符合作品本身的主題。比如,賽伯朋克流派的開山之作《神經漫遊者》,被譯成中文後,許多讀者無法接受那種天上地下的隨意式結構。但作者運用這樣的結構方式,正是為了表現網路世界裡人們支離破碎的生活特點。
上面這些結構方式,主要談了小說的主幹部分。小說的開始和結尾也是作者必須要注意的。開始決定了一篇小說是否吸引人,在讀者缺乏時間和耐心的今天,開始部分不吸引人,小說就失敗了一半。甚至可以這樣說,三五個自然段里不能讓讀者喜歡的作品就是失敗的作品。而結尾則決定這篇小說能給人留下什麼回味,好的結尾可以把全篇的努力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所以開始和結尾的構思往往更費力氣。
楊平的小說《黑客事件》的開始一個自然段只有一句話:「這個世界只有二百五十六色」。了解計算機技術的讀者一下子就知道,這是一個數字虛擬世界的故事。而對計算機技術了解不多的讀者也會產生疑問:什麼叫「只有二百五十六色」?這個優秀的開篇一直為科幻愛好者稱道。王晉康的《生死平衡》用了一個歌舞昇平式的開端:人類終於消滅了天花,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來到最後一個天花病人那裡,想取些樣本,卻得知已經有神秘人物取走了樣本。這個很喜氣的開始卻為後面的悲劇故事埋下的伏筆。
出色的結尾在科幻小說中也屢見不鮮。在克拉克的《與拉瑪相會》中,外星人的巨大飛船絲毫不理會人類的一番折騰,從太陽中得到能量後,轉頭高速飛走。星河的《殘缺的磁痕》中,主人公放棄了躲避地球磁場變化的機會,讓女友進入隱蔽所,獨自去面對危險的未來。這些結尾都把充分的想像空間留給了讀者,同時又結束了整個故事。
不過,對於不少作者來說,寫小說開頭時還很有創作沖動,寫到結尾時可能就會煩了、倦了,於是匆匆收尾了事。如果有這種情況,作者一定要提醒自己重視結尾的構造。
掌握小說的結構藝術,還要了解所謂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一種電影藝術手法,指把本來不在同樣時空的畫面、聲音等因素擺放在一處,使觀眾產生聯想,達到編導希望的效果。蒙太奇手法原本是電影工作者汲取自小說的技巧。只是這種技巧在小說創作中不為人注重。當蒙太奇在電影里大放光彩時,小說家們又把它請回來,加以改造,成為一種成熟的小說結構技巧。
(還是我,接上個回答)
⑵ 我想寫一個科幻小說該怎麼寫
不知道你想寫一個怎麼樣的小說,正統的科幻,還是網路小說
如果是些正統的科幻,哪怕是軟科幻,都最好去查查宇航(如陀螺儀、冷凍裝置、駕駛艙、龍骨、艦橋)、行星地貌([行星有類地行星,當然也有和地球地貌相差很多的,生物生命結構也不盡相同:人類是炭基生命,而另一種生命形式是硅基生命] 還有不同的生態結構 [可以參見阿凡達的生態體系] )還要了解太空的本質(飛船在太空爆炸是不會有聲音的!只有聲波造成的震動。所謂飛船轟的一下炸了,就是有悖物理學了)、光學的紅移藍移定位、量子物理學(蟲洞、黑洞、翹曲系統)等等
還有就是武器。太空武器和地面武器完全不一樣。比如導彈,在地面上就是以[ 爆炸] 來致傷的,但在太空,外界非常冷,即使撞到太空船的船體,也不見得會爆炸,即使爆炸了,產生的碎片的威力也會被削減很多。所以就會有聲波武器、重力武器、激光武器之類。
搞清楚了這些,就是人物關系了,一定要前後呼應,每個角色每個動作每句話都要有前後照應
此外,還應該注意一下生活方式。兩顆不同的星球,文明的發展方向一定不同。所以他們的習慣、語言、信仰,還有衣著飾品甚至於使用的工具都不同。
但如果你只是單純的想寫一部網路小說,那以上的東西都可以忽略
什麼樣的網路小說受人歡迎呢,大起大落莫名其妙的懸疑、壯觀的太空戰爭(火花四濺~~參見高達、星戰之類 [其實日本有一本書,專門指出了包括高達、凹凸曼之類的偽科學性,比如說高達,高達每邁一步,駕駛員的感覺就像從十層樓上跳下來,很有意思] )、人物和人物之間的感情糾葛、還有主人公越來越NB的力量,當然,還得要故弄玄虛
你要真在武器飛船之類的東西上下功夫,讀者反而不愛看了。
這就是網路小說和正統科幻的最大差距
當然,也有很多正統科幻小說是以情節而流傳於世(《上校的軍刀》、《太空墓碑》、《不朽》還有喬治馬丁的千億個世界)
不過弱弱的說一句,星河戰記這個名字不太好
⑶ 科幻小說怎樣寫 (600字左右)
短篇科幻小說寫法
寫短篇科幻小說的十個步驟(給初學者的建議):
詹姆斯·故恩??
北星 譯
1 。從一個有價值的點子開始。這個點子最好是新奇的。至少是還有挖
掘潛力的。
2。創造能夠理想地使你的點子戲劇化的人物。讓他們受磨難;讓他們
在受磨難的過程中走進情節。
3。制定一個關於情節的規劃,設計一個情節,使其能展現所有對於表
現人物去解決他們的問題所必須的場景。
4。忽略所有對於情節發展沒有影響的東西--不必要的場景,漫不經心
的對話,無關痛癢的人物。所有的都必須與情節發展有關。問一下自己
:如果我去掉這些對情節有沒有影響?如果回答是「不」,那麼就去掉
它。一個雕刻家在從一塊石頭上創作他的雕像的時候,他會從石頭上去
掉所有不屬於雕像的部分。你也得這樣,去掉所有不屬於故事的部分。
5。像荷馬寫《伊利亞得》一樣,從事件的中間開始你的故事。這個時
刻應該是你故事中所要解決的問題出現的時刻,而你的人物則正處於緊
急關頭。然後,如果需要的話,你可以回頭來說明。不過說明的東西是
已經死去的材料,它最好跟情節的發展結合起來。
6。在情節,人物性格,以及詞語表達上應該盡量避免俗套。這對於初
學者也許比較困難,因為每個作者都是從喜歡別人的構思而開始寫作的
。學會避免俗套是學習寫作的一半的目標。
7。按照場景來寫;將它們完全地形象化起來。可能的話引入另外的細
節。
8。 盡力使所有的事物都戲劇化。試著去掉一切非戲劇化的因素。
9。 修改。
10。將你寫的故事投稿。海因萊因很久以前說過的一句話現在仍然有效
:你必須為了能發表而寫。
-------------------
註:詹姆斯·故恩是美國堪薩斯大學的英文教授,多年教授科幻課程。
同時也是一個有成就的科幻作家和編輯家。其編輯的《科幻之路》五卷
,對中國科幻界有不小的影響。
⑷ 科幻小說。。。不知道如何起筆
如今國內的科幻市場很不景氣,如果是純粹抱著感興趣的態度去寫科幻小說的話希望你能寫出自己的觀點,國內從事科幻小說創作的人才凋零和斷層很嚴重,劉慈欣、王晉康都接近50歲了,他們的小說離我們青年人的期望值相差很遠,主要原因是無法全面深入把握青少年群體的價值取向和閱讀愛好。
如果你是理工科出身的具有扎實技術功底的可以考慮寫一下硬科幻小說,硬科幻對文筆的要求不是很高,如果是對社會的認識程度較高,可以寫一些軟科幻題材的小說,希望你能寫一些硬科幻小說,因為由於國人科技文化知識的匱乏導致硬科幻實在是太少了。
要想寫出具有自己的觀點的科幻小說實在是太難了,不過要是短篇小說,努力下也能做到標新立異,當然要是寫長篇的話最好還是嘗試對別人的一些觀點和寫作模式進行組合吧,否則單憑自己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我也是科幻愛好者,以後准備寫一部長篇的以星際戰爭為背景的宇宙探險類奇幻青春硬科幻小說,以後可以多交流。
《銀河英雄傳說》雖然有點老,但也算得上是硬科幻,日本人的科幻想像力從這部小說中可見一斑,《沙丘魔堡》雖然更老,內容晦澀,不符合國人的閱讀口味,卻是科幻迷的必看小說,因為作品建立一個完整的科幻體系,內容涉及科技、社會、政治、軍事等各方面,連同名游戲都出來了,硬科幻小說之父阿西莫夫的幾部長篇系列也是必看的,如果能完全看懂,並基本掌握了寫作框架、模式、敘事手法等宏觀層面和細節上的東西,對以後的創作絕對是受益無窮的。
⑸ 怎麼寫好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要寫好,首先你要一個好點子,哪怕是俗套的劇情也有自己的新意。然後就是能夠駕馭點子和情節的文筆,你不能寫出你世界,那麼別人自然也無法感受。至於深刻的內涵,你首先就得明確你要寫怎樣的內涵,再通過你已經明確的重點去寫。
比如獲得雨果獎《北京折疊》,就是圍繞著社會層級這個側重點去寫,最後再釋放全文想要表達的內涵。
以上為個人見解。
⑹ 科幻小說怎麼寫
1、科幻小說開頭可以先選一個小場景來寫。比如,寫奇幻+戰爭。
2、另外,除了場景外,開頭的語言風格決定全篇,所以在開頭的時候就得讓你的語言是有特色的,這樣才能讓人看下去。
3、再次是最好開頭能設個懸念,一篇小說中總有很多問題要解答,不妨把一個重要的問題放在開頭。
4、總結一下,開頭可以用有特色的語言(輕松、搞笑、唯美,特色要突出),通過一個小場景設下懸念。
⑺ 科幻小說怎麼寫
如何寫科幻小說?這是個極難回答的問題。如果有固定答案,豈不是人人都可寫科幻小說?豈不是科幻小說再不會發展?我這里不想詳細敘述寫科幻的技巧,只想列舉一些作家的經驗之談,供同學們參考。
先說兩件美國寫作課上發生的事。
一次,在寫作課剛開始時,學生在教室里坐定,教師走進課堂,從講台上看看學生,開口第一句話是:「一切能夠寫出的故事都已經寫出,你們不可能寫出更好的故事!」
還有一次,也是第一次上寫作課,教員把這門課定名為「為樂趣和收益而寫作」的寫作課。他開口第一句話是:「《灰姑娘》的故事已經寫了5萬次,都能賣掉。這故事還可以再寫——再賣!」
兩個教員講的話是什麼意思呢?按第一個教員的說法,豈不是無需再學寫作?按第二個教員的話說,豈不是一切故事都是重復或抄襲?
否!他們的含義是我們必須向前人學習,學習前人的寫作經驗。他們那樣說只是為了幽默,引起學生的興趣。
現在,我們列舉一些著名科幻作家關於寫作經驗的名言。
一、關於科幻小說的結構
傑克·威廉森(曾參加成都科幻會議)說:
永遠不要讓讀者設想有多個基本前提……保持故事連貫一致,小說中的一切都要合乎邏輯順序,前後呼應……要讓讀者極想知道你准備告訴他什麼。
A.E.范·汪說:
考慮一些大約800字的場景……每個場景都有一個目的,一般在第三段陳述,在場景結束時這個目的可以完成也可以尚未完成……場景不一定按最終順序來寫……想到它們就寫下來。
二、關於科幻小說的人物
傑克·威廉森說:
保持人物符合邏輯……壞人一般比英雄人物好寫。
約翰·布魯納說:
如果誰有志寫科幻小說,對銀河帝國的興衰極有興趣,而對他故鄉街道上的人卻漠不關心,那麼我勸他回家,在自己腦門上用硫酸寫上下面的標語:「科幻小說與所有的小說一樣,是關於人的小說,」這樣他一照鏡子就能提醒自己。
約翰·坎貝爾說:
首先,科幻小說是關於人的小說。即使以狗為主人公,我們也會把人的品質投射到狗的身上,只注意它象人的一些特徵,而不管它是否是四條腿。如果一個能思維的機器人是主人公,那麼這機器人要麼具有人性,要麼與它們支持的人物為敵。
三、如何向別人學習
雷·布拉德伯里寫道:
1940年,我拆散斯特金的每一篇故事,找出它的內部結構,看看是什麼使他的故事引人入勝。當時我20歲,還未能發表一篇故事,因此我熱衷於找到成功作家的秘密。我暗暗地懷著痛苦的忌妒注視著斯特金……然而由於他有我追求的獨創性,我仍然不斷地回到他的小說,拆解、分析、反復考察小說的結構。
約翰·坎貝爾寫道:
人們常說,你若要寫作,就得研究專家的作品,這並不是說你只是閱讀他們的小說,而且還應注意他們的寫作方式,為什麼用那種方式?他們為什麼成功?這次成功和下次成功有什麼不同?
四、關於科學的精確性
哈爾·克萊門特寫道:
你不能使故事與生活中已知的事實矛盾,例如跑得快的動物一般腿長,吃草的動物腦子不會發達。
保羅·安德森寫道:
約翰·坎貝爾曾引用過一個可怕的例子:一顆行星圍繞著一個藍白色的太陽,上面有氧氣和氟氣。這在化學上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氧和氟在陽光照射之下立刻爆炸結合。
五、關於寫作和投稿
最後,羅伯特·海因萊因對初學者提出幾點忠告:
必須不斷寫作(光說不練不行)。
必須寫完你已經開始的故事(不可半途而廢)。
除非編輯提出要求,一定不要擅自重寫你的故事。
⑻ 如何寫作科幻小說
扎實的文學功底,豐富的想像力和閱讀量,內容一定要新穎,鬧洞有多大就開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