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科幻小說家威爾斯的時間機器
Ⅰ 時光機器的介紹
《時光機器》是美國2002年夢工廠公司出品的科幻電影,由西蒙·威爾士執導,蓋·皮爾斯、薩曼莎·穆巴主演。影片根據英國小說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的科幻小說《時間機器》改編,講述了主人公駕駛時光機進行時間旅行的冒險故事。
Ⅱ 外國的一個電影。男主創造了時光機。然後穿越到地球毀滅後重新開始的人類, 叫啥子名字
時間機器
美國 動作/科幻 96分鍾 2002年
美國2002年蓋·皮爾斯主演電影
《時間機器》是2002年上映的科幻電影,改編自赫伯特·喬治·威爾斯著同名科幻小說,由西蒙·威爾斯執導,蓋·皮爾斯、薩曼莎·穆巴主演。
影片講述了一位狂熱的科學愛好者為了挽救未婚妻,研製時光機,穿梭時空的故事。
Ⅲ 《時間機器》是誰寫的 楓葉紅了落
1895年威爾斯創作出版了中篇科幻小說《時間機器》。這是威爾斯最為成功的一部科幻作品,並使他一舉成名。
Ⅳ 威爾斯《時間機器》中英對照版的txt全集下載地址
鏈接:
《時間機器》是英國作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創作的中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895年。
Ⅳ 【生活大爆炸】第一季第14集 裡面的【時光機器】 出自哪部電影
由匈牙利導演喬治·帕爾導演的《時空大挪移》 The Time Machine (1960)
Ⅵ 時間機器這部動畫片到底是八幾年的
LZ說的是那部日本的《時間飛船》么?
如果是的話就是76年的作品,龍之子公司的,在2007的10月8日,日方宣布將再次重新製作該故事,並定於08年的1月開始播出。這公司現在已經解散了,可惜啊,公司遺作《KARAS》還是挺好看的。
順便發張圖片,看看是不是LZ要的。
Ⅶ 時間機器的幕後製作
創作過程 該片改編自英國小說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的同名科幻小說,他的作品誕生於1895年,被先後兩次搬上大銀幕。 擔綱導演的西蒙·威爾斯正是H·G·威爾斯的曾孫。 製作人阿諾德·萊鮑維特9歲時就對影片《時空大挪移》中的未來世界心馳神往,把喬治·帕爾當成他的偶像。並於1985年執導了紀錄片《喬治·帕爾的奇幻電影世界》,在他認為《時間機器》像是一次致敬。
對擅長拍攝動畫片的西蒙·威爾斯來說,片中莫洛克人的設計工作並不陌生,他親自完成了角色草圖,然後將其交給著名特效化妝師斯坦·溫斯頓(Stan Winston)。「我們的設計方向深受西蒙的草圖的影響,」溫斯頓說,「由於莫洛克人的頭骨結構和口眼位置非常獨特,所以我們不可能通過簡單的化妝手段在演員身上實現。我們需要創造出可以讓眉毛、眼睛、嘴唇和下巴運動的電子面孔,從而完成各種面部表情。」
最終完成的每個莫洛克人面孔都有32個伺服器,需要由三名技師一同操作。因為莫洛克人的雙眼是假眼,所以扮作莫洛克人的演員必須通過藏在鼻子中的微型攝像機傳輸的黑白影像獲知外面的情況。
莫洛克人的服裝根據每位演員的身體模具製作而成,整套泡沫橡膠服裝重約27磅,即使對於特技替身來說,穿著這種服裝完成表演也是一種不小的挑戰。特技協調人傑夫·伊馬達(Jeff Imada)說:「內部溫度過高和呼吸不暢是這種服裝的通病,在本片中,穿上莫洛克人的服裝會剝奪演員的感覺,因為你沒有手,無法觸摸和感知外界物體,你的視覺只能通過攝像機的黑白畫面實現,你的洞察力會因此大打折扣。」
在設計伊洛人的世界時,西蒙·威爾斯和影片藝術指導奧利弗·斯考爾聽取了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建議。斯考爾回憶說:「因為莫洛克人生活在黑暗之中,所以史蒂文認為羅伊人應該居住在朝向天空、陽光和自由的地方。」威爾斯補充道:「史蒂文提出應該讓伊洛人遠離地面的想法,為了將設想變為現實,挖空心思尋找靈感的奧利弗終於想到了在懸崖峭壁上搭建巢穴的設計方案。」
片中的伊洛人村落位於河床上方的絕壁上,華納兄弟製片廠的16號攝影棚擔負著搭建伊洛人村落的重任。該攝影棚高98英尺,藉助於攝影棚的巨大空間,劇組在絕壁布景上打造出一個65英尺高的瀑布,並用灌溉泵和上下兩個水箱營造出飛流直下的壯觀效果。
時間機器無疑是全片的設計重點,它直接由《時空大挪移》中的時間機器衍生而來。威爾斯先是將他和斯考爾共同完成的概念草圖交給電腦設計師,令其在電腦中完成三維數字模型,以觀察各部位如何運轉,然後再讓模型技師製作出比例模型,用於改善設計,所有改動部分將被反饋給電腦設計師,數字模型由此得到進一步修改。之後,布景師會加入進來,添加年代細節,最終藍圖就此完成。當高10英尺6英寸、重6000磅的時間機器展現在劇組面前時,所有演職人員全都震驚不已。威爾斯說:「我們根本沒有思想准備,那壯觀的場景讓人熱淚盈眶。我們總共使用了3噸鋁材和聚碳酸酯,進而打造出黃銅和玻璃的效果。」
Ⅷ 問下《時間機器》的書
1895年威爾斯創作出版了中篇科幻小說《時間機器》。這是威爾斯最為成功的一部科幻作品,並使他一舉成名。
《時間機器》(The Time Machine,1895)是威爾斯最早獲得成功的一本科
幻小說,也是他最出色的作品之一。這部小說「可被當作暴虐的工業化對階級沖突
作用的預言來讀,而在19世紀,這種沖突已經是社會問題的火葯筒」。小說展現了
一幅未來世界的可怕圖畫。故事中的時間旅行者發明了一種飛行機器,能縱橫馳騁
於過去及未來的世界裡。於是這個人乘上時間機器飛行到八十萬年以後即公元8027
01年的世界去。在這個世界上人類已分化為兩種怪物,柔弱嬌小的稱作埃洛伊,住
在頹敗的宮殿中,過著幽閑優雅的生活,由於長期不勞而獲而引起體力、智力的萎
縮。但是,一到晚上,埃洛伊們便惶惶然擠成一團,因為居住在地下的猿猴樣怪物
——粗野怪戾的莫洛克每到月黑風高的夜晚便要出來捕食他們。莫洛克生活在黑暗
的地下世界,在機器工場里從事勞動,養肥埃洛伊作為他們的食物。這就是威爾斯
筆下八十萬年以後勞動者與剝削者之間的關系。那位時空旅行者接著又往前飛行到
幾百萬年以後,那時的世界已經一片荒蕪,人類已經滅絕,海灘上只有白色的蝴蝶
和巨大的螃蟹在亂紛紛地飛舞爬行。威爾斯通過那位時間旅行者之口明確地解釋了
作品的寓意:以前的剝削者經過千萬年以後已退化墮落為脆弱的生物,喪失了勞動
和自衛的能力;被驅趕入地下的勞動者變得十分野蠻,他們向以前的主人施行報復。
威爾斯用當時別的作家描繪倫敦貧民區窮人的語匯描寫莫洛克,暗示勞動者對剝削
者的仇恨。在這部小說里,作者使「19世紀階級斗爭和人類進化相結合」,用幻想
和寓言的方式預示勞動者和剝削者沖突加劇所可能造成的後果。
Ⅸ 《時間機器》講述了什麼道理
威爾斯所描寫的退化現象正好與達爾文的進化論相吻合,對未來世界進行了顛覆性描寫,呈現出人類衰落的悲哀和世界末日的凄涼。
埃洛伊人和莫洛克人各自退化的社會形態是「熵」增發展到最高階段後的退化表現形式之一。這兩類人都喪失了人的社會性功能,沒有建立起強有力的社會組織,也沒有建立這類組織的慾望,樂於在無組織、無紀律、無理想的自由散漫狀態中尋求自己的生存之道。
威爾斯筆下的兩類地球人都是作者生活時代社會狀況的折射,以科幻方式預言人類社會高度發展後可能出現的衰落和滅亡。人類進化與熵增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矛盾現象,文明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可能會以人性的退化為代價。
威爾斯警示人類社會,在人類文明高度發達,並達到完善的同時,人類的精力、激情、創造力會日漸退化,伴隨之的還有良心的泯滅、道德的淪喪、社會結構的瓦解和已有文明成果的喪失。
科學和技術發展越高,人類面臨的生存危機就會越大。因此,在《時間機器》里,威爾斯以科幻小說的形式,給現代社會的發展敲響了警鍾,提醒人們在發展過程中要注意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重建設,不然就會重蹈埃洛伊人和莫洛克人的覆轍。
《時間機器》這部科幻小說也是一部帝國衰退寓言,威爾斯想要告誡大英帝國人民,英國不會永久處於巔峰狀態,衰退的一天遲早會到來。
Ⅹ 葛朗台、時間機器、隱身人 各800字簡介
自己去看吧,反正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