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生物學知識科幻小說

生物學知識科幻小說

發布時間: 2021-09-25 02:49:07

㈠ 生物學推薦書籍

《昆蟲記》該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和婚習的昆蟲學巨著,同時也是一部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學寶藏。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語調輕松幽默詼諧,基於事實的故事情節曲折奇異。《陳閱增普通生物學》是大學生物教材中最簡單的一本,難度略高於高中教材

㈡ 有沒有專講生物學重要發現的小故事的書

生物故事總動員--青少年科普故事大本營
ISBN:978-7-5021-6181-1
出版社:石油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10月 版次:第1版
作者:張孝天 譯者:

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滿著生物類的科學知識。豐富和奇妙的生物世界等待著我們去探險,相信你一定對生物科學充滿了好奇,那麼打開眼前的這本書吧,它會帶領你去神秘的生物王國周遊一番。這本書中的一百個故事沒有復雜的術語,沒有機械的定義,更不是成人的科普文章。它們是專門為青少年兒童定製的,通俗易懂,輕松活潑。有了這本書,當我們想了解某些生物知識時,不用去查閱那些難懂厚重的專業書籍,也不用去追問父母和老師,這本書就能解開你的疑問。

圖書目錄:
生物學家的故事
古代最博學的人——亞里士多德
神醫華佗
扁鵲和他的診斷法
賈思勰和他的《齊民要術》
沈括和他的《夢溪筆談》
苦盡甘來的格斯耐
李時珍和他的《本草綱目》
敢於挑戰權威的哈維
列文虎克的顯微鏡
林奈的伯樂
維護真理的斯巴蘭扎尼
偉大的發明者
達爾文——不可救葯的小傢伙
首倡優生學的高爾頓
遺傳學說的前輩——孟德爾
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自學成才的法布爾
脫穎而出的科赫
巴甫洛夫的起步
現代遺傳學之父——家族中的「突變基因」
揭開「血」的奧秘的科學家
瓦克斯曼發現鏈黴素
良好家教培養出的科學家
子承父業的科學家
倔強的科學家
愛國科學家——朱洗
童第周的決心
贊美,良好的催化劑
發現白鷳的鄭作新
中國的生化英雄——王應睞
腳踏實地的弗萊明
「澤農」耕海——海洋生物學家曾噖奎的故事
尋找橡膠樹的蔡希陶
為學業歷盡艱辛的布洛格
袁隆平的生活樂趣
生物科學發現
中國古代對抗天花的技術
艾滋病的發現
胰島素的發現
復制細胞基因的「克隆」技術
生物進化論學說的建立
抗生素的發現
DNA的發現
血液循環的發現
細胞學說的創立
對大腦兩半球機能的研究
牛胰島素的人工合成
光合作用的發現
條件反射的發現

現代經典遺傳學理論的建立
雜交水稻的誕生
發酵工程的創立
對新陳代謝的研究歷程
色盲症的發現
生物電的發現
消化與選擇吸收的研究歷程
神奇的催化劑——酶的發現
生命之舟——染色體
生命的密碼箱——基因
細胞工程
索爾克制服小兒麻痹症
解剖學研究的歷程
試管嬰兒的誕生
癌症基因的發現
病毒的發現
維生素C的發現
蛋白質的研究歷程
貝爾納提出機體內環境學說
激素的發現
神經調節的研究歷程
維護生素B1的發現
對瘋牛病的研究
胚胎學的發展
生物科學猜想
用化石解答魚類如何走上陸地
誰殺害了冰河時代的巨獸,是惡劣氣候還是兇殘的人類
植物也能大聲呼喊搬救兵
動物器官移植給人體可能成為現實
科學家提出有鱗爬行動物新系譜
冰河紀曾大規模毀滅海洋生物
飲食結構單一導致史上最大猿類滅絕
為什麼地球上生物只有兩性
鳥類是遠古食肉動物的後代
未來煙草有望挽救生命
未來一千五百多種野生動物可能滅絕
基因突變與改造生命

㈢ 生物學史書籍推薦

《生命的未來》

克雷格·文特爾 著

世界上的生命多姿多彩,常常讓人感嘆造物主的精巧構思。尤其是細胞,雖然只有10-100微米,但卻可以一分為二,二分為四,生生不息,人類可以構建復雜精巧地機械去完成各種各樣復雜的任務,卻無法製造一個細胞,直到文特爾的「辛西婭」問世~

《生命的未來》是一本詳細闡述生命科學的基本原理的接觸著作,從物理、化學、生物甚至天文學角度全景展示了分子生物學的歷史沿革和未來發展方向。目前,人類正在經歷一個重大轉折點,一旦過了這個「奇點」,生命、社會甚至我們關心的一切都會發生令人震驚的變化,而這本書,正是講述了「奇點」到來之時DNA信息和計算機相結合發生的奇妙化學反應——人類能夠合成生命,扮演」造物主「的角色——不但震撼力十足,也極具說服力。

本書作者文特爾也有「測序狂人」「科學狂人」的稱號,他曾參與到著名的「人類基因組計劃」,但中途退出,1998年創立「賽萊拉公司」,一人單挑6國科學家,僅用兩年時間就完成了人類基因組序列的測定,計劃組不得不與塞萊拉公司合作,採用文特爾更為先進的測序技術,並與他共同分享成果。

這本書的聯袂推薦人的名單也很長: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精準基因組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曾長青、著名科幻小說作家 暢銷書《三體》作者劉慈欣,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科學傳播教授李大光,「社會生物學之父」愛德華·威爾遜,奇點大學校長 《人工智慧的未來》作者,雷·庫茲韋爾 暢銷書《從0到1》作者彼得·蒂爾。

《魔鬼的牧師》

理查德·道金斯 著

厭倦了喋喋不休且毫無感情的長篇理論?那試試這本!本書中每一篇都是精美小品,而且,文筆儒雅清晰、內容知性真誠,且富有真知和勇氣,兼具散文的優美雋雅和議論文的雄辯有力,作者超凡的科學學識與獨特的人生經驗,堅決主張從真憑實據中追求科學真理的堅定信念流淌在字里行間。

「魔鬼的牧師」最先由達爾文於1856年提出,意指:為進化和自然選擇辯護,反對上帝創始論,堅決主張無神論的人。本書是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理查德·道金斯25年來唯一自選集,32篇精彩科學美文,涉及涉及基因、宗教、道德、教育、公平、正義等重大公共話題,科學與理性兼具,犀利與溫情並存,風格親切幽默,通俗易懂,是一本絕佳的科普經典讀物。

沒飯吃的非洲兒童VS瀕臨滅絕的黑猩猩,你給誰捐款?

Gay是天生的?「同性戀基因」真的存在嗎?

12個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PK 1名法官,真理掌握在多數人手中?

占星、看風水、通靈、水晶球,這些偽科學,相信你就錯了!

基因、克隆、占星、陪審團、創世說、進化論……滿滿當當的科學干貨,針針見血的真知灼見,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的生活智慧,你准備好和作者一起大開腦洞,指點江山,揮斥方遒了嗎?

《疾病圖文史》

瑪麗·道布森 著

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疾病,人類的世界歷史會不會重寫?艱難晦澀的醫學專業術語讓你心生懼意,但是又怕被某些江湖術士忽悠灌輸了不正確的史料?別怕,這本《疾病圖文史》的作者瑪麗·道布森是牛津大學博士,醫學史專家,牛津大學威康醫學史研究部前主任,劍橋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研究員,權威專家大牛,充分保證了內容的真實性,更難能可貴的是,翻譯由北京大學醫學史博士擔綱翻譯,保證權威、通俗、有趣。

《疾病圖文史》以30類典型疾病為主線,講述了它們所處時代的大背景和幕後故事,分析了原因、影響和結果,論述了疾病如何影響人類歷史的進程。諸多鮮活的歷史細節,隨處可見:

①疾病影響戰爭史:鼠疫加速古羅馬帝國滅亡;美軍在美西戰爭中遭受黃熱病侵襲;虱子如何大鬧兩次世界大戰等。

②公共衛生的發展:19世紀,因傳染病而掀起大掃除運動;20世紀初,療養運動興起;21世紀初前後,多國頒布禁煙令等。

③治療手段之演變:從古代的放血、催吐療法,發展到19世紀時麻醉劑引入外科手術,再到20世紀的心臟移植手術等。

④偉大的科技進步:1883年,霍亂致病菌首次被確認;1948年,氯黴素可治癒傷寒; 1972年,診斷癌症的CT掃描儀被發明等。

······

本書還收錄了30張大事表、80種知識小網路、200幅特色圖片、300份專業文獻,附有常用詞彙表和諾貝爾醫學獎總表,系統刻畫了人類7000年的疾病抗爭史,有圖有真相。

LSD:我那惹是生非的孩子

阿爾伯特·霍夫曼 著

諜戰片里,被抓到的間諜往往會被五花大綁,被敵人拷問機密,這時候,一種叫做誠實葯的東西就會粉墨登場。那麼,這種誠實葯真的存在嗎?事實上,還真的存在的,畢竟藝術來源於生活嘛。誠實葯的成分主要是LSD,若按質量而言,這絕對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強烈的精神葯品之一,但是若論效果而言,服用LSD的人,所招供的內容十有八九不是真的。

LSD之父——艾伯特·霍夫曼博士是一位瑞士化學家,於1938年巴塞爾的山德士實驗室進行一個有關麥角鹼類復合物的大型研究計劃時,第一次合成出來的。之後無意間他發現了這種成分的強烈致幻作用。本書中,作者對其進行了詳細介紹,包括LSD發現、推廣的歷史,一些類似LSD的其他迷幻葯物,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LSD體驗紀錄。作為60年代的「主流」,LSD的致幻效果經過蒂莫西(原為哈弗教授,後被開除)大力提倡,LSD變成了社會文化乃至整個時代觀念的顛覆者,最先是一批文學家的介入和痴迷,如凱魯亞克,艾倫金斯堡等,後來又有流行音樂屆的代表人物對它的依賴和信奉,他們來自披頭士、滾石、感恩而死等著名樂隊,及至後嬉皮時代部分人試圖擺脫葯物,開始尋求LSD之外的精神指導。

本書中,作者甚至以自體實驗比較了幾個不同致幻劑之間的幻覺區別,在他看來,LSD的效果鏈接了物質與精神的世界,模糊了二者之間如水火一般的界限,因此才會在過份追求物質主義的資本主義社會引起強烈的震動。

果然還是社會主義好啊~~~

《無盡深藍》

西爾維亞·A.厄爾 著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面對蔚藍色的遼闊海洋,壯觀的魚群,人們內心會不由自主地生出對海洋的敬畏之心,願意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去維持這份平和與生機。西爾維亞·A.厄爾正是這樣一位堅定的海洋保護者,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常駐海洋探險家,被《紐約客》和《紐約時報》稱為「深海女王」,美國國會圖書館稱她為「活著的傳奇」,《時代》雜志稱她為「這個星球的英雄」。

《無盡深藍》記錄了從珊瑚海到太平洋,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遼闊海域的一百多幅全彩攝影珍貴畫面,是西爾維亞攜手一百多位國際頂級攝影師精心打造而成,這本厚達240頁的海洋之書,配以西爾維亞具有啟發性而飽含深情的解說、及很多海洋保護者、知名文化工作者對海洋的多角度理解。絲絲入扣的海洋研究者的理性分析,充滿說服力的數據、地圖,描述海洋的優美文學作品,全書讀來,一無說教味道,能感受到作者發自內心地熱愛和對海洋現狀的擔憂。無論你是熱愛海洋、自然,還是對海洋一無所知,這本書將帶你認識一個全新的藍色世界。

《為什麼要相信達爾文》

傑里·A.科因 著

關於這本書,湛廬君覺得很有必要先引用一下理查德·道金斯老爺子的話:我曾說過,不相信演化的人要麼愚蠢,要麼瘋狂,要麼無知。……現在,我得更新自己的言論了:不相信演化的人一定要麼愚蠢,要麼瘋狂,要麼就是還沒讀過傑里·科因的這本書。

《為什麼要相信達爾文》把遺傳學、古生物學、地質學、分子生物學及解剖學現代研究結果的許多線索編織在一起,嚴謹而優雅地證明了為什麼說演化論不止是一項正確的理論,更是一個事實。關於這點,最有力的證據就是那些出土的化石:長著羽毛的恐龍和擁有四肢的魚等等。生物在不斷發展,雖然方向不一,但我們可以觀察到自然選擇對動物、植物的改造事實。同時,書中也提到了很多有趣的問題,讓人興趣盎然。

人為什麼會起雞皮疙瘩?三十隻殺人蜂為什麼能在一兩個小時內把一個蜜蜂巢變成三萬只蜜蜂的墳場?作為哺乳動物,鯨魚與哪一種陸地上的哺乳動物親緣關系最近?為什麼有一種恐龍的學名會叫做中文的「寐龍」?在寄生蟲控制之下的動物真的會像科幻電影里那樣做出恐怖的詭異行為嗎?為什麼看起來極其細微的差別就能令植物被劃分成不同的物種,而外觀體形迥異的各類寵物犬在生物學家看來卻是一個物種?

傑里·A.科因是世界頂尖的演化生物學家之一,也是演化界最重要的公共知識分子之一,為《新共和》、《泰晤士報文學增刊》、美國國家公共電台的固定撰稿人。過去二十年中他一直擔任芝加哥大學生態與演化學系教授,從事演化遺傳學的研究。

《萬物身刻》

卡爾·齊默 著

還記得05年大熱的《越獄》中男主身上逆天的紋身(逃跑路線圖)嗎?

紋身的神秘和實用發揮的淋漓盡致。雖然,在大部分小夥伴眼裡,紋身跟嚴謹的科學家風馬牛不相及,但湛廬君想說,這本書,將重新定義你眼中的科學家和生物學符號。

文身都是部落成員的身份證明,在部落的語言符號系統中,紋身的作用之一就是交流、表達價值觀,還有什麼比紋身能更讓科學由皮膚直擊靈魂?

《萬物身刻》中就描述了這樣一群人,他們愛科學愛到了骨子裡,還流淌著藝術的血液,於是決定把自己所鍾情的科學元素刻在身上——你能想到的任何部位,這些圖案有趣又多樣:DNA雙螺旋結構、質能公式、圓周率……無論你愛的是物理、化學,還是數學、生物,你都能在本書中找到自己熟悉的符號,了解符號最初的意義,探尋每一個符號背後的價值。理科生獨有的浪漫和信念~

卡爾·齊默是美國耶魯大學講師,教授科學和環境寫作,且經常在《紐約時報》、《科學人》、《探索》、《時代周刊》、《科學》、《大眾科學》和《國家地理》等期刊雜志發表文章。目前,齊默的作品已經被收入「美國最佳科學寫作」和「美國最佳科學與自然寫作」系列。他在《探索》上有一個每月專欄,專門討論各種大腦問題。

《DNA:生命的秘密》

詹姆斯·沃森,安德魯·貝瑞著 著

你知道希特勒臭名昭著的種族主義起源於科學家多為的「優生學」嗎?你認為,在辛普森殺妻案中,DNA技術到底是在公平執法還是放走了罪犯?當多利羊問世的時候,是不是就意味著克隆人已經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了?不不,這不是一本八卦歷史雜志,這是一本關於遺傳學的書,那些或深刻,或尖銳的社會問題正是起源於遺傳學。

《DNA:生命的秘密》是一部以歷史視角寫遺傳學的簡單歷史,以孟德爾遺傳定律為開始,到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再到最終人類基因組圖譜的完成,這過程堪稱跌宕起伏。

其中不乏合縱連橫,斗財鬥智,充滿完美合作同時也充斥相互拆台的故事,甚至有時一項科學研究的完成似乎全看運氣。基因的故事永遠不會枯燥,它比你已知的歷史更真實,比你身處的現實更殘酷。這是一本關於科學天才的有趣故事,雖然信仰、宗教、國籍、愛好、價值觀各不相同,卻似乎一起掌握了人類的整個未來。

詹姆斯·杜威·沃森由於提出DNA的雙螺旋模型學說,沃森和克里克及M.H.F.威爾金斯一起獲得了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此外,他還是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倡導者,1988年至1993年曾擔任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主持人。

《先天,後天》

馬特·里德利 著

我們常說,內因是根本,那麼,一個個體的人,他是由先天內在的基因決定還是由後天的環境決定?這個問題在我們現在看來是很簡單的:先天和後天協同。所有的經驗結論都是經由前人反反復復推理實驗得出來的,這個答案也不例外。

《先天、後天》一書中涉及到了基因與達爾文的普遍,高爾頓的遺傳,詹姆斯的本能,德弗里斯的基因,巴甫洛夫的反射,華生的聯想,克萊普林的歷史,弗洛伊德的塑性經驗,博厄斯的文化,杜爾凱姆的勞動分工和社會力量,皮亞傑的發展和洛倫茲的印刻。本書旁徵博引卻不落窠臼,究竟是什麼定義了人性?基因還是經驗?

「如果人們的專長不能在財富、性和權利等方面帶來回報,那麼所謂的精英統治就沒有什麼意義」有時候,本性就是這么坦誠或者赤裸裸。但人們卻更善於表達,善於思考,善於獲得情感上的認同,從而把不那麼光彩的本能升華為夢想或者價值。人和動物的主要區別就是,同樣是表達需求,動物會強硬地直奔主題,而我們,卻懂得如何委婉一點。

馬特·里德利著名科普作家、牛津大學動物學博士,曾任《經濟學人》專欄編輯。著有多部獲獎作品,包括《人類基因組》、《靈敏基因》、《紅色皇後》等。湛廬君在這里透露一個小細節:自1993年出版第一本科普《紅色皇後》以來,2010年為止,馬特總共寫了6本科普,也就是說,平均3年才出一本,慢工出細活總是有道理的。

《進化的大腦》

戴維·J·林登 著

湛廬君敢打賭,大多數人對於人類的頭腦還是非常自豪的,因為,它讓我們從眾多生物中脫穎而出,爬上生物鏈頂端。但讀完這本書,你恐怕會有被打臉的感覺:「人腦是效能極其低下的器官」作者在一開始就亮出了自己的觀點,並在此基礎上,從感覺、情感、愛情、性、睡眠、宗教等等方面論證,他的觀點猛一看有點怪辟,但仔細想想,又覺得邏輯上說的通。甚至在人類為何維持一夫一妻的關系問題上,作者也歸結為人類那「巨大又低效的大腦」。

眾所周知,人類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金華過程,所以,人類的大腦並不是先天就被設計好脫穎而出,而是不斷在低級的基礎上發展出更高級的功能,也就是說,和小白鼠相比,我們只是多了一些功能,同樣,和小白鼠一樣的功能,我們也還保存著。

《進化的大腦》中,作者把人類的大腦比作可以疊加新成分的甜筒冰激淋,並以這一思路為主線,介紹了大腦的構成、基本發育、感覺和感情,進而描述腦如何支配學習、記憶和個性,如何決定性行為和性傾向,以及腦在睡眠和夢中的活動機制。作者還嘗試解釋腦功能和宗教的關系。書中也穿插了不少有趣的小故事和將近50幅插圖。

作者林登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神經科學系教授,但這並不是一本腦科學和神經科學的教科書,而是面對公眾的科普讀物,通過閱讀,我們可以藉助林登對大腦發育和思維的長期思索的結晶打開一扇新的窗,重新認識自己的大腦。

㈣ 想學習一些關於古生物學的知識,求大神推薦一些書籍。

《HOW TO BUILD A DINOSAUR》這本書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霍納老爺子(我喜歡叫他神奇的霍納),此書寫的可以說是深入淺出(如果你和我一樣有著極端跳躍的思維的話你就能理解霍納老爺子那神奇的思維迴路是如何運作的了)。此書按我看來更像是一些關於恐龍和鳥類的新發現總結,比如恐龍的組織啥的以及老爺子一直怨念著的「恐龍雞」——不說別的了,書里的一張圖就能讓你明白老爺子的險惡用心。

當然了,這本書的優點還是很明顯的,比如一些生物遺傳學的知識和古生物學家發現、研究時的一些細節(可以作為寫小說的素材),老爺子也是以一種熱情的風格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他神奇的關於古生物的執著。
Miracles from molecules are dawning every day, Discoveries forhappiness in a fab-u-lous array! A never-ending search is on by men who dareand plan: Making modern miracles from molecules for man!
—「Miracles from Molecules,」 theme song of Adventure Thru InnerSpace, an attraction at Disneyland from 1967 to 1985
推薦指數:六點五星

㈤ 有一個人以前是生物學教授,後來他發現他不適合,就改寫小說,成了著名的科幻小說家,他叫什麼名是...

科幻小說家: H.G.威爾斯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 1866-1946),英國著名小說家。1895年出版《時間機器》一舉成名。他還是一位社會改革家和預言家,會晤過羅斯福和斯大林。

㈥ 生物學的入門書有哪些詳細具體一些

人教版的初中生物四冊、人教版的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

㈦ 求一本生物學科幻小說名字

書名:基因時代

㈧ 求推薦幾本科幻類小說。。。最好是和生物 或者醫學有關的~謝謝

《午夜凶鈴》又名《環界》
千萬不要被它改編的電影騙了,以為這是什麼驚悚恐怖小說,這是一本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生物學科幻小說。

㈨ 求一些關於生物科技的科幻小說

加拿大知名兒童作家、科幻作家凱瑟琳•奧斯汀寫的《可怕的乖孩子》。

最先發現問題的是馬克斯的妹妹,她說感覺她的同學們都怪怪的,一點都不活躍,很安靜。其實一年級的學生已經注射了「疫苗」,而他的妹妹卻因為和媽媽、哥哥一起去參加阿姨的葬禮而躲過一劫。後來,馬克斯因為過度活躍和之前喜歡胡亂塗鴉,要被提前一天注射,好在他的媽媽是注射護士,又躲過一劫,但是他也因此要假裝自己被注射,成為行屍走肉。

在這樣的高壓環境下,一家人終於不堪重負,決定背井離鄉,在外面的世界裡,馬克斯展現出不凡的創造力,也因為自己的聰明才智,在旅途中克服了一次次驚險困難……


我不希望孩子因為乖而失去活力,寧可他們不乖而充滿創造力,這才是孩子該有的童年。科幻作為一種「假設式未來文學」,為我們描述了一副如《可怕的乖孩子》里這樣的場景,希望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們都能像書中所說,保持自己的與眾不同,哪怕因此身臨險境。

㈩ 科學家會看或寫科幻小說

世界上有一些即是科學家也是科幻小說家的人,比如美國的卡爾·愛德華·薩根。但是,更多的是,不寫科幻的科學家,和不是科學家的科幻作家。

我認為科普和科幻有非常大的區別。
中國以往的觀點總認為,科幻的意義在於普及科學知識,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不錯,科幻小說有時可以普及科學知識,就像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中含有很多地理海洋知識一樣,但更多的時候,小說里的「科學理論」僅僅是作者的虛構而非真實理論,比如《隱身人》的作者在小說前言終究明確的告訴讀者這篇小說實際上是不符合科學道理的。

科幻小說的目的並不在於傳授科學知識,而在於讓讀者發現科學的美麗、激發對科學的熱情。

科幻是屬於小說的,科普是屬於科學的。
科幻和科普的關系,類似於看《三國演義》和學習歷史課本的關系:固然你可以從《三國演義》得知一些歷史知識,但是你不是為了了解歷史知識而去看三國的,而且《三國演義》的一大半並不符合真實的歷史。但是,三國演義可以讓你感受到歷史的宏偉壯麗、波瀾壯闊,從而可能讓你產生對歷史書的興趣。這大概就是科幻和科普的區別了吧。

你爸爸的觀點也有失偏頗。美國的科幻小說黃金時代有很多著名科學家投身科幻寫作。
例:
卡爾·愛德華·薩根(Carl Eard Sagan),美國天文學家,科普作家,科幻小說作家。1934年11月9日生於紐約布魯克林市,1955年於芝加哥大學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1956年獲得物理學碩士學位,1960年獲得天文學和天文物理學博士學位。60年代在哈佛大學任教,1971年任康奈爾大學大衛·鄧肯天文和太空科學研究會教授、康奈爾大學行星研究中心主任、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他同時還是世界性的太空研究組織——美國行星研究學會的創始人之一和會長。

著作
《宇宙》、《伊甸園的飛龍》、《布魯卡的腦》、《無人曾想過的道路:核冬天和武器競賽的終結》、《被遺忘的前輩的影子》、《接觸》(拍為同名電影)、《彗星》、《宇宙中的智能生命》、《暗淡藍點——展望人類的太空家園》、《魔鬼出沒的世界》。

薩根——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和科普專家
卡爾·薩根博士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天文學教授。同時他又是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他對科學的精闢見解使他成為「唯一能夠用簡單扼要的語言說明科學是什麼」的科學家。他成為本世紀最有影響的人物。
卡爾·愛德華·薩根於1934年11月9日生於紐約布魯克林市,於1955年在芝加哥大學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1956年獲得物理學碩士學位,1960年獲得天文學和天文物理學博士學位。從60年代早期他就在哈佛大學執教。1971年任康奈爾大學正教授。1996年12月20日,這位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和科普作家在與骨髓癌抗爭了兩年之後,在福萊德·胡欽斯癌症研究中心與世長辭,年僅62歲。 卡爾·薩根一生研究成果驚人。他的研究重點為金星上的溫室效應、火星上的季節變化、原子戰爭所造成的長期環境影響、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外星智能生命探索等。他是宇宙生物學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之一。長期以來他一直擔任康奈爾大學天文學和太空科學的碩士和博士生導師。病重期間,他仍然在指導他的學生。他是康奈爾大學最值得尊重的教授。 卡爾·薩根在美國航空航天局的「航海者」、「海盜」、「旅行者」和「伽俐略」宇航探險計劃中曾起到重要的作用。為此,他榮獲美國航空航天局頒發的特別科學成就獎,兩次榮獲傑出公共服務獎和航空航天局頒發的阿波羅成就獎。薩根除了獲得航空航天局的承認和獎勵以外,還擁有美國大學和學院授予的22個榮譽學位,以表彰他在科學、文學、教育和環境保護方面的重要貢獻。由於他在原子戰爭的長期後果和反對核武器方面的傑出貢獻而獲得了許多獎勵。他還獲得過許多其它部門給予的獎勵,如美國太空航行委員會的約翰·F·肯尼迪太空航行獎;探索者俱樂部第75屆年會獎;蘇聯航空聯合會康斯坦丁·柴科夫斯基獎;美國天文協會馬素斯基獎;美國國家科學院授予的公共福利獎;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最高獎,以表彰他在「將科學應用於公眾福利方面所做出的傑出貢獻」。 薩根是美國天文協會行星科學學會的主席、美國地球物理學會聯合會行星研究會主席、美國科學促進協會行星學會主席。他在12年的時間內連續擔任研究行星的權威雜志《伊卡洛斯》的主編。薩根是行星協會的合作發起人,這個機構擁有10萬會員,是世界上最大的以研究行星為主的組織。這個組織為尋找外星智能生命的無線電聯絡研究項目和地球附近的的小行星的研究項目提供幫助。薩根還是加利福尼亞的噴氣推進器研究所的客座科學家和《太空漫遊》雜志的投稿編輯。在這個雜志上他發表了許多論文。在他病重期間,他還寫了一些與他的疾病有關的文章。 卡爾·薩根還是偉大的科普專家和科學教育家。1980年,他推出大型長達16集的電視序列片「宇宙」,在世界上引起極其強烈的反響,這部電視片被翻譯成10多種語言,在60多個國家放映,觀眾達到5億!這個電視片獲得米·彼博迪大獎。與這個電視片配套的科普書籍《宇宙》是《紐約時報》連續70周的發行量最大的暢銷書,是歷史上英語出版的科普書中發行量最大的書籍。他的一生著述甚多。除了各種科普文章以外,他還寫了30本書。其中《伊甸園的飛龍》、《布魯卡的腦》、《無人曾想過的道路:核冬天和武器競賽的終結》、《被遺忘的前輩的影子》、《接觸》、《彗星》、《宇宙中的智能生命》和《淺藍色的點:人類在宇宙中的未來之展望》等書籍已經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伊甸園的飛龍》還獲得美國普利策獎。 卡爾·薩根在科普中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他獲得美國青少年的尊重和喜愛。他的知名度超過所有的影星歌星,甚至政治領導人。在1991年美國青少年中進行的「十大聰明人」評選中,他的名字列居榜首。而在當年海灣戰爭中大出風頭,立下赫赫戰功的斯瓦茲科普夫也才名列第二,里根和布希分別名列第四和第六。他同時還是「美國超自然現象說法科學探究委員會」的成員,並於1987年獲得該委員會授予的「維護理性獎」。1994年,他又獲得第一屆「阿西莫夫獎」。
(你說這位寫科幻的科學家不牛嗎?)

熱點內容
帶點肉的校園小說 發布:2025-08-18 09:23:13 瀏覽:291
校園女扮男裝百合小說 發布:2025-08-18 08:59:24 瀏覽:248
推薦30部玄幻修真小說 發布:2025-08-18 08:57:10 瀏覽:99
現代言情女強完結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18 08:47:02 瀏覽:596
迷情虐愛束縛小說閱讀 發布:2025-08-18 08:40:16 瀏覽:47
免費玄幻言情小說閱讀網 發布:2025-08-18 08:27:46 瀏覽:566
乳娘的秘密小說李夢免費閱讀愛奇藝 發布:2025-08-18 08:05:36 瀏覽:82
都市之國士無雙小說緣道 發布:2025-08-18 08:05:33 瀏覽:311
庶女小妾類好看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18 07:35:34 瀏覽:354
推薦玄幻小說完本 發布:2025-08-18 07:33:53 瀏覽: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