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玄幻遇上科幻小說
九脈修神(冷門但是後來寫到修真的最極致了)
誅仙 仙劍神曲 仙路煙塵 七界傳說(三個都是仙俠風格,仙路煙塵可能沒有前兩本好看,但是作者很會賣弄文采;仙劍神曲是有點金庸的感覺的但是是玄幻不是武俠,誅仙個人認為是這類中,綜合來說,最耐看,容易看進去,最精彩的了,文筆也很好;七界呢,可能對人物描寫很好寫了恩怨情仇 很多地方,很多人物,非常長,是我已知的最長小說,也很不錯,但是耐心不足估計看不完。)
斗破蒼穹(戰斗情節較多,主角一步步變強,熱血,雖然還沒完本但是已經很長了,已經出了一千二百張了,每章三四千字)
凡人修仙傳(也是一部極受歡迎的絕對精彩的修仙小說,劇情發展可能有些慢,但是相當不錯的,看下去就知道精彩。特點是大道無情,看到後來讓人有種滄海桑田之感,這種感覺是與主角走多遠沒多大關系的。也未完,但是出了一千六百多張,每張也是三千多字)
天魔神譚(有西方感的一部非常經典也精彩的小說,很不錯,但我感覺不能算很純粹的西方文學,所以不必因為不喜魔法或者西方文學而顧慮什麼)
星辰變 盤龍(因為出自同一人,感覺有些相似的地方,雖然一個東方一個西方,建議看星辰變。
挺長的,也挺耐看的)
飄渺之旅(第一部玄幻小說,值得一看)
神墓(特點是玄而詭異,難以猜測)
還有一些經典的不一一介紹,像是斗羅,琴帝,寸芒,大魔王,至尊無賴.......
另外推薦幾個作家,像是番茄,三少,天蠶土豆。
不知道樓主看過多少,這些大都比較經典的,可能很多看過,也不知道樓主喜歡哪種類型的,是YY的還是純情的,是一步步變強還是一開始就無敵的,總之就是這么多了,應該能找出來一本喜歡的吧
❷ 求一部大約10年前的現代科幻玄幻小說
你可以去龍空問下
❸ 科幻和玄幻小說的區別
上溯到古代神話和傳說。
實際上,大部分奇幻小說都脫不開古代神話的影子。黑暗之神降下災禍,英雄挺身而出,解救世界,這種情節在奇幻小說中最為常見。
在奇幻小說中,人物經常要面對魔法、巫術,甚至與神力對抗;同時,又往往面臨著戰爭與和平、慾望與真情的痛苦選擇。人物自身,多數懂得超凡的法術、戰技,或是擁有罕見的神器法物;有些奇幻小說主角根本不是人類,而是吸血鬼、半龍半人、精靈族等等。
奇幻小說的這些設定,在令人物光華四射的同時,也把人物帶到激烈的矛盾糾纏中,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悲劇中。可以說,奇幻小說中的主角,幾乎都有著古典浪漫主義英雄氣質。
奇幻小說在四類幻想小說中源流最久。那些古代傳說、史詩,實際上已是奇幻小說的雛形。
其實,《西遊記》、《封神演義》,都能稱得上奇幻小說。《綠野仙蹤》也算(不是外國那個《綠野仙蹤》,是中國的,主角叫冷於冰,學道的)。《聊齋志異》可算是奇幻短篇集了。
目前常說的奇幻小說,大致可分為西式和日式兩類。
西式奇幻根源最深,從《魔戒之王》上溯到亞瑟王與圓桌武士,再到希臘、北歐古代神話,處處都有西方文化的烙印。這種文化體系與中國差異甚大,許多地方幾乎無法溝通。由於文化背景所造成的觀念隔閡,中國讀者接受起來稍嫌費力。但是,說到對英雄的敬佩,對英雄主義的追求、贊賞,全世界都是共通的。
西式奇幻,通常分為「主流奇幻類」(Hign Fantasy)和「劍與魔法類」(Sword & Sorcery)兩種,前者比較注重文學性(如《魔戒之王》),後者則多偏重於冒險、戰斗,更象是「動作片」。
日式奇幻,實際上是西式奇幻和日本文化結合的產物,而日本文化中又有中國文化的血脈。因此,比起西式奇幻,日式奇幻更容易贏得中國讀者的親近。再加上精彩動漫的輔助推廣,日式奇幻很容易就在中國闖開了一條路。
日式奇幻,絕大部分是日本武士道精神、西式奇幻故事、中國謀略智慧的結合。文化根基較弱,但娛樂性強,人物塑造往往非常炫目。
一些恐怖小說,以現代生活為背景,加入吸血鬼、狼人、鬼魂等元素,勉強可歸入奇幻類,或歸入奇幻小說與恐怖小說交界的邊緣幻想類。
所謂「歷史架空」小說,通常是虛構出一個世界,或是一段歷史,然後以此為基礎創作傳奇故事,其中魔法、巫術、神怪內容並不多,基本採用歷史小說的手法來寫,人物能力也通常不超過正常人的極限。這類小說的「可能性」雖不大,「真實性」卻較強,算是奇幻小說與歷史小說的交叉類別。
玄幻小說,可以說是近年來才興起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幻想小說」。它的創作原則就是無原則,它的幻想基礎就是無基礎。
為什麼這么說?因為玄幻小說基本上是綜合了西式奇幻、中國武俠、日本動漫、科學技術的大雜燴。
中國文化包容性極強,任何外來事物都能溶進它的懷抱中,並衍生或變形出一些新事物。
玄幻小說正是如此。大多數玄幻小說,取了西方的魔法、中國的武術和謀略、日式的人物造型,再加上科幻,再加上神話(而且經常是中國、印度、希臘神話並存……),構建出神奇的世界,精彩的故事。
論到虛構、幻想,玄幻小說是四類幻想小說中最自由的。它寫未來科技,卻不需要用科學理論驗證;它寫魔法,又不考證西方巫術學體系;它寫武術,卻比傳統武俠更神奇強大,經常超越人類生理極限……不論是虛擬世界架構,還是人物經歷,都是玄之又玄,天馬行空,自由無比。
玄幻小說經常遭人斥罵。科幻迷罵它「胡思亂想」,奇幻迷也罵它「胡思亂想」。殊不知,玄幻小說的特點就是胡思亂想,無原則,無基礎。但是,這種胡思亂想卻有自己的理論體系和設定,不管這體系能否經得起嚴謹考證。
玄幻小說,可以說與魔幻現實主義小說完全對立。魔幻是以「幻」作為渲染,主寫現實事件;玄幻則是以現實事件作為情節表象,主寫「幻」。
在四類幻想小說中,玄幻小說是最「幻」的一類。因為少了束縛,所以能夠揮灑自如,隨心所欲,讀起來往往痛快淋漓,十分刺激。因此,盡管「正統科幻」和「正統奇幻」都對玄幻大加貶斥,玄幻小說仍然擁有相當廣大的讀者。
玄幻小說之所以流行,恐怕是因為,玄幻小說中的人物往往能力超凡,擁有非常大的自由,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是一種極大的快樂與放鬆----生活中最難受的就是不能隨心所欲,而玄幻小說給了讀者放鬆心靈、體驗自由的機會。或者說,玄幻小說「讀起來很過癮」。
玄幻小說,由於其本身特徵,很難對它下個確切定義。特別是在台灣,很少聽到「奇幻」這個詞,而是以玄幻代稱。
我們所看到的許多「奇幻」、「科幻」甚至「武俠」小說,其實應該歸入玄幻類。而市面上所售的玄幻小說,其中有極少部分實際上是奇幻、科幻小說。
玄幻小說很難獲得成年讀者的青眯,卻往往受到青少年讀者狂熱喜愛。玄幻小說的作品數量最多,平均水平也最低,到處都是垃圾作品,因此往往令人產生「玄幻小說都很差勁」的印象。實際上,玄幻小說也有出色的精品。
對於「正統」的科幻迷、奇幻迷們來說,如果敞開心扉,不帶偏見地去評析,玄幻小說也算是有存在價值的專門類別,而且不會在短期內消失,甚至還會更為壯大。畢竟,存在即合理,玄幻小說的盛行,是有其社會心理根源的。
❹ 如何構思 玄幻 現代 科幻 小說
主角姓名:戴瑜(大禹)
背景:自盤古開天闢地以後,出現了很多猛人,他們死後因為一秘密而集體輪回到現代,秘密和九鼎有關,下面的自己想。
配角:李柏(李白) 侯意(後羿) 楚響宇(楚 項羽) 宋躍飛(宋 岳飛)
❺ 小說能不能把科幻和玄幻寫在一起,
阿瑟·C·克拉克曾經說過:「充分創新的科技與魔法無異。」這句話不停地被人當作真理引用。從某種意義上,我同意克拉克的這句話。我認為有一天,科技能讓我們做到今天我們認為不可能實現的事情。不過,有時候人們將克拉克的話理解為:科學和魔法之間沒有根本的區別,在科幻小說和幻想小說中,科學同魔法是可以互通的。這一點我絕對不贊同。
那麼,科學與魔法之間的區別何在呢?我們先來看看過去人們給出的一些定義。有人說,科學能產生效用,而無法產生效用的則可以歸結為魔法。我不認為這個區分能說明問題:冷聚變目前尚無法產生效用,但是你不能稱之為魔法。這一點同科幻及幻想小說的背景設置尤其有關:許多科幻小說描寫了其他世界中的科學家,在他們那裡,萬物的運行規律跟我們這個世界有所不同,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是魔法師。我認為,科學和魔法的區別,應該同樣適用於運行規律有異於我們這個星球的其他世界。
還有一些人認為,科學是建立在規則的基礎之上,而魔法則是隨心所欲的,或者說科學被應用的人所領會,而魔法則是神秘不可知的。我覺得這些見解同樣站不住腳。在許多幻想小說中,魔法體系有著非常明確詳盡的規則,魔法的實施者對這些規則完全領會。不過即便某個魔法體系明確界定了正確運用某一魔咒所需的一切,也不足以成為科學。
在我看來,魔法與科學的本質區別在於:魔法的效力取決於魔法的實施者。魔法的實施因人而異,有時候實施者只能是具有某種天賦的人,有時候是經過多年修煉,靈魂得到了凈化的人,有時候是那些心存善意的人,或者說其效力取決於實施者的出發點是好還是壞。
科學卻不是這樣的。不管你是誰,也不管你的出發點是好是壞,當你拿起一塊磁鐵,讓它穿過一個線圈時,電流就產生了。科學成果的一個定義就是:它是可復制的,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重新得出同樣的結果;跟某一個人是否在場、是否參與無關。如果一個實驗只有特定的某個人來操作才能成功,那我們會認為這個數據是虛假的。
不經意間首次發現了無線電波的人可能會覺得這種電波很神奇;第一位藉助無線電傳輸訊息的科學家也許會被看作是一位魔法師——居然能夠通過一種不可見的介質遠距離發送信號。可是,因為無線電波是可復制的,因為它們的產生不需要哪位特定人士在場,最終我們可以製造出無線電發送器和接收器,供千千萬萬人使用。正是這一點,將無線電同心靈感應、讀心術等等區別開來。即便我們發現有這樣一個人,他可以通過集中意念將自己的想法發送給遠方的另外一個人,我們也不可能將這種能力付諸大規模生產。這就是我之所以將心靈感應歸為魔法的原因——即便真有心靈感應,那也只有特定的一些人可以做到。
再來看一個例子,中世紀的煉金術士們聲稱他們可以點石成金。如果你可以讓我看到點石為金的工業化生產過程,那我可以稱之為科學發明。而如果這一過程只能由你來完成,其他人都做不到,那我就只能稱之為魔法了。同樣,如果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故事中工業化點石為金已成為可能,那麼我會說,這聽上去是一個科幻小說,背景設在另一個有著不同運行規律的世界。可是如果你描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只有少數幾個人可以點石成金,也許是因為他們有著純凈的靈魂,或者是因為他們集中意念之後能產生特殊的能量,那麼我要說這個聽起來是個幻想故事。兩個故事都講述了一件不可能實現的事情——點石成金——不過因為處理方式的不同,所以一個是科幻,一個是幻想
-------------------------------
相關小說
科魔大戰
內容簡介
根據宇宙古老的平衡法則。一個科學的世界產生之後,必然伴隨著另一個相對的魔法世界,二者針鋒相對,勢同水火。
魔法世界中的龍多威君王戴特·奠爾遜想調和科學與魔法,使二者能夠並存。卻給魔法世界帶來了災難。最後被另一個魔法師摩爾殺死。他的遺嬰波爾被送到科學世界中,以此消除他與生俱來的法力。這個世界的嬰兒馬克則被帶回魔法世界。於是。兩個嬰兒分別在自己不適應的世界中長大。
馬克在魔法世界嘗試的發明創造使這個世界面臨滅頂之災,惟一的救星就是身處科學世界的波爾。兩個分屬不同世界的年輕人相遇了。這是一場科學和磨法的決斗……
❻ 求一部大約十年前的現代科幻玄幻小說
玄幻和仙俠有著本質的不同,玄幻類似於奇幻,畢竟玄幻就是從奇幻分離出來的,而仙俠類似於武俠,但是以道為主,另外仙俠小說里可以有神話人物,但玄幻沒有,玄幻小說里有異世和重生以及魔法,但仙俠沒有,還有仙俠小說突出一個俠字,但玄幻小說不太重視俠,而且仙俠小說一般都是救蒼生於劫難當中,而玄幻小說一般都是以主角升級打怪為劇情,最後仙俠小說的主角會成為仙、神、佛之類的存在或者成為人間界不出世的守護者,而玄幻小說的主角最後也會成為書中的最強者,最後說一句,一開始的玄幻小說其實就是奇幻小說,不同的是一個是東方名,一個是西方名,不過最近幾年的玄幻小說里逐漸增加了仙俠小說的元素,但也僅僅只是元素而已,導致了現在的玄幻小說和仙俠小說有很多地方是相同的
❼ 求一本幾年前的玄幻+科幻小說名字
魔界英雄傳 04年開寫 09年太監,
❽ 請問什麼叫做玄幻小說是科幻小說嗎
奇幻熱、玄幻熱與科幻文學
中華讀書報 2005/08/03 11:27
促使我寫下這篇文章,是2005年2月新華社上海分社記者陳犁書的來訪。她要我就《小兵傳奇》發表對於玄幻小說的看法。我對玄幻小說是熟悉的,然而《小兵傳奇》卻沒有看過。據說,《小兵傳奇》是網上點擊率最高的小說之一。於是,我趕緊從網路上查看了《小兵傳奇》。不久,新華社上海分社發出了電訊《葉永烈點評玄幻小說熱》。此後,《新京報》記者術術又來電,要我就奇幻小說談談看法,在2005年6月3日發表了報道《葉永烈:奇幻是幻想文學一部分》。記者們的提問,使我關注在當今中國圖書市場上出現的「玄幻熱」和「奇幻熱」……
幻想小說的三大類型
遇上不解之義,我的習慣是查《辭海》。在《辭海》上,有「科學幻想小說」條目,卻查不到「玄幻小說」、「奇幻小說」。這表明「玄幻小說」、「奇幻小說」是現今流行的新名詞,尚未納入《辭海》條目之中。
幻想文學分為兩大類,即幻想小說與童話。就幻想小說而言,又分為三大類,即科幻小說、魔幻小說和奇幻(玄幻)小說。
科幻小說是人們所熟知的,其幻想是建立在科學之上。世界上第一部科學幻想小說,是1818年出版的《弗蘭肯斯坦》(又譯為《科學怪人》),作者是英國著名詩人雪萊的夫人瑪麗·雪萊。此後,法國的凡爾納、英國的威爾斯、美國的阿西莫夫、蘇聯的別列亞捷夫、日本的小松左京和星新一等創作了諸多優秀科幻小說,成為世界科幻小說大師。科幻小說具有悠久的歷史,已經成為了一種成熟的文體。
魔幻小說的幻想建立在魔法之上。魔幻小說藉助於魔杖、魔戒、魔法、魔力、魔咒,變幻無窮,魔力無邊,充分施展魔幻的魅力。英國女作家羅琳筆下的《哈利·波特》,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哈利·波特》中的神秘的「魔法石」,把魔幻小說的魔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除了科幻小說、魔幻小說之外是第三類幻想小說,名稱最多,定義也最含糊,卻在當今中國最流行、最火爆。這第三類幻想小說,最常見的名稱有三個:「大幻想小說」,「玄幻小說」,「奇幻小說」,通稱為「奇幻小說」。
玄幻小說探源
「大幻想小說」一詞來自日本,以日本女作家安房直子的作品為代表。在安房直子的筆下,「那是一個奇幻的國度,一個精靈出沒的世界,那裡有狐狸的窗戶,那裡的樹枝上全都落滿了白色的鸚鵡,那裡聽得見女孩的靈魂在嚶嚶哭泣……」有人稱安房直子的「大幻想小說」是「當代聊齋」。照此推理,似乎中國作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可以推為「大幻想小說」的鼻祖。
「玄幻小說」一詞,據我所知,出自中國香港。我所見到的最早的玄幻小說,是1988年香港「聚賢館」出版的黃易的《月魔》。當時,「聚賢館」也准備出版我的作品,出版商趙善琪先生送給我一本香港作家黃易的小說。趙善琪先生在序言中寫道:「一個集玄學、科學和文學於一身的嶄新品種宣告誕生了,這個小說品種我們稱之為『玄幻』小說。」這是「玄幻小說」一詞首次亮相,並有了明確的定義。
黃易的玄幻小說,形成系列,都以一個名叫凌渡宇的人物為主人公。凌渡宇有著傳奇經歷,他在西藏長大,然後留學美國,獲得兩個博士學位。他又修煉密宗,有超人靈覺,因此世界上許多超自然疑案,都邀請他參與探索。
黃易的系列玄幻小說,十萬字一本,印成小巧的口袋書。由於黃易的玄幻小說講究懸念,故事情節曲折,又展示種種奇特的玄虛境界,所以他的系列玄幻小說出版之後,迅速在港台走紅。
黃易的玄幻小說號稱「集玄學、科學和文學於一身」,其中究竟有多少科學成分,不得而知。不過,玄學倒是貫穿小說之中,趙善琪稱「黃易是一位玄學大師,對風水命理、占卜星相無一不精」。
當然,黃易所謂的玄學,只是淺層次的「風水命理、占卜星相」而已,並非《周易》、《老子》、《莊子》這三部被稱之為「三玄」的書所奠定的「玄學」,亦即形而上學。
黃易的「集玄學、科學和文學於一身」這一玄幻小說概念,不僅並不準確地體現在黃易作品本身,而且與中國當今流行的玄幻小說相距甚遠。可以說,以《小兵傳奇》為代表的中國當今玄幻小說,不僅無科學可言,亦無玄學可言!
我以為,中國當今的玄幻小說,只是沿用了黃易創立的玄幻小說的軀殼,而舍棄其內核。中國當今的玄幻小說,其中的「玄」不再是指玄學,而是可以詮釋為玄想。
我真佩服,我們的老祖宗賦予「玄」字以神奇玄妙的色彩。許慎《說文》解為:「玄,幽遠也。『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玄之又玄,眾玄之門』,言道幽深微妙。」正是「玄」意味著「幽深微妙」,所以也就給予玄幻小說以無限玄想的天地!
在《葉永烈點評玄幻小說熱》中,我曾這么說及:「玄幻小說是最近興起的,它建立在玄想之上,強調一個『玄』字,內容走得比魔幻小說更遠,從創作層面講,玄幻小說作者比科幻小說作者創作更自由,不需要受科學依據的束縛,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除了《小兵傳奇》之外,玄幻小說《風姿物語》在網上也很流行。2004年10月,我在北京出席了「玄幻文學的中國市場」研討會,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在會上一下子就推出20種署名「火天車」的玄幻小說,玄幻小說之熱由此可見一斑。
奇幻小說的概況
我注意到,《小兵傳奇》、《風姿物語》也常常被稱為「奇幻小說」。「奇幻小說」與「玄幻小說」兩個名詞混用、互用。這表明,如今的「玄幻小說」一詞,這「玄」亦可解釋為「奇」,與玄學毫不相干。
奇幻小說不像玄幻小說只限於中國,奇幻小說在外國也有,而且常常與魔幻小說混為一談,甚至把《哈利·波特》也歸入奇幻小說。人們追溯奇幻小說的歷史到19世紀初以至更早的希臘神話。外國奇幻小說的代表作當推英國作家托爾金的《魔戒》三部曲。台灣翻譯家朱學恆在把《魔戒》譯成中文時,首創「奇幻小說」一詞,從此「奇幻小說」一詞在華文世界流行。朱學恆在台灣創辦了「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
奇幻小說迄今無嚴格的定義。台灣徐慶雯為「繆思奇幻館」所寫的開館宣言中,這么述及:「我們需要想像力,不是教唆逃避現實,陷溺虛無,卻是要鼓勵轉換視野,伸展心智,而奇幻故事獨特的神秘本質,無限的幻想空間,正是想像力的源泉。」這段話曾被認為給「奇幻小說」下了一個廣義的定義,在我看來,奇幻小說的特點在於「奇」,以神奇、奇異、奇怪、奇特的幻想,貫穿於小說之中。這種幻想,與科學無關。
中國奇幻小說的代表作,當推郭敬明的《幻城》。
郭敬明以為,幻城「就是人心中的一座城堡,就是你的夢想」,「每個人心中的幻城都不一樣」。郭敬明心中的「幻城」,充滿神奇色彩:火族與冰族水火不相容,火焰之城與幻雪帝國之間進行聖戰。在幻雪帝國中,「人有著白色晶瑩的瞳仁,白色的長發,千年的壽命和如同夢魘般華麗的幻術」,在「關於聖戰的遙遠臆想中,摻雜著支離破碎的愛情。來自於天上的幻想,輕靈、浪漫、狂放不羈,引領著你開啟腦海中夢幻的神秘之門,讓想像力天馬行空地遨遊,思維的精靈在無極世界中遊走,所到之處,風光無限」。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作家曹文軒在評價《幻城》時指出:「《幻城》是神秘的。這種神秘也許並非是作者刻意追求的結果。但這種神秘卻一直在吸引我們穿過文字的密林而向前……直到最終,我們也沒有看清這個世界,神秘依在。」
這種「神秘感」,正是奇幻小說又奇又幻的魅力所在。
另一部奇幻小說——陳思宇的《異人傲世錄》,在港台地區出版了26冊,也是近年來頗有影響的奇幻小說。這部奇幻小說先是在「幻劍書盟」、「龍的天空」、「小說頻道」等原創網站以「明寐」的筆名發表,點擊率近一千萬次!
奇幻、玄幻作者的年輕化
就歷史而言,科幻小說長於魔幻小說,而魔幻小說又長於奇幻、玄幻小說。然而,以《幻城》為代表的奇幻、以《小兵新傳》為代表的玄幻,影響力如今遠遠超過「老牌」的科幻。一篇書評這樣寫道:「魔幻圖書的大浪淘沙,超越科幻,而不到三年的時間,玄幻小說又異軍突起,以驚人的速度顛覆了魔幻小說一統江山的局面。」
細細分析新生的奇幻和玄幻,我注意到作者的年輕化和讀者的年輕化。
17歲的郭敬明在緊張的高三學習之餘,寫出了充滿奇幻色彩的長篇小說《幻城》。
奇幻小說《異人傲世錄》的作者陳思宇,是成都大學中文系廣電專業大二學生。
《小兵傳奇》的作者不像郭敬明那樣頻頻曝光於媒體,以至人們以為作者是羞澀的mm。其實,作者玄雨是小夥子,出生於1980年,只比郭敬明大兩歲。玄雨生活在廣東小城河源,只讀過師專,在中學當美術教師。他「終於發現教師的職業太不適合自己,我太懶。我們這些人都是日夜顛倒的,晚上工作,白天睡覺,睡到上午11點才起床。」他開始寫作。他取了筆名玄雨,玄字取自「天地玄黃」,而「雨」字是「因為我很喜歡下雨的感覺」。
玄雨是這樣開始寫玄幻小說的:「我打小就很喜歡看小說,2000年的時候,我在這一年無所事事,幾乎一天看數套小說。街上租書店的書都被我看光了,找不到書看的時候就開始上網看,可是網上完整的小說絕大部分都看過,無聊中就開始接觸網路作者寫的書。這是我第一次看玄幻小說,讓我接觸到了和武俠小說完全不一樣的感覺。在小說中有各種稀奇古怪的世界和奇遇,這些立刻讓我沉迷了下去。但是讓我不爽的是,這些好看的小說都是沒寫完的,而且更新非常的慢。苦等的時候,開始在腦中幻想小說裡面的情節,把自己當成主人翁在虛幻的世界中冒險。這個時候發覺小說裡面的情節和自己想像中希望看到的情節相差了許多,於是就開始試著寫出自己希望看到的情節。就是這樣,開始了敲擊鍵盤的日子。」
我在北京接觸了玄幻小說的作者「火天車」,得知那是一個寫作班子,平均年齡只有22歲。他們之中不少是女性。我問及「火天車」的創作,他們是這樣答復的:由一個負總責的小姐寫出總體構思,設計了人物,然後在網路上徵求寫手。寫手們紛紛用E mail發來自己的構思。這些構思被負總責的小姐選中之後,由寫手寫成玄幻小說。經過負總責的小姐修改、潤色之後,以「火天車」的名義出版。正因為這樣,「火天車」創作玄幻小說速度驚人,一下子就推出幾十本。
在前幾天,我應約為蘭州作者傅良舉的長篇奇幻小說《最後的王族》作序。作者也是一位年輕的大學生。
奇幻、玄幻作者的年輕化,在台灣也是如此。台灣松山高中一年級女生以「水泉」為名,寫出了五大部《風動鳴》,由台灣春天出版公司出版。
我很贊賞奇幻、玄幻作者的年輕化。其實,我也是「少年寫手」出身。我是在11歲發表作品,20歲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21歲寫出科幻小說《小靈通漫遊未來》。我深知,年輕人洋溢著青春的熱情,充滿奇奇怪怪的幻想。奇幻和玄幻,是青春文學,那麼多年輕人加盟奇幻小說、玄幻小說的創作,是值得鼓勵的。在改革開放進入深層次的今日,中國進入寬松的歲月,年輕人的想像力得到盡情釋放。奇幻和玄幻,正是想像力得以任意馳騁的廣闊天地。眾多年輕作者創作奇幻和玄幻小說,正是體現了時代的潮流。
與此同時,奇幻和玄幻在網路上廣泛傳播,而網路小說的主要讀者群是青少年,因此奇幻和玄幻藉助於網路的無限魔力,吸引了千千萬萬青少年的眼球。另外,奇幻和玄幻小說所展現的新穎奇麗、妙不可言的幻想境界,也正是充滿青春活力的青少年讀者所喜愛的。正因為這樣,《小兵傳奇》會擁有那麼高的點擊率,而《幻城》也以十萬冊的印數震驚北京圖書訂貨會。
期待奇幻和玄幻健康發展
奇幻和玄幻作品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在中國大量出現。我以為,這樣的「奇幻熱」、「玄幻熱」是可喜的。在新華社上海分社所發電訊《葉永烈點評玄幻小說熱》中,便有這樣一段話:「面對玄幻小說的火熱場面,葉永烈直言:『玄幻小說能夠啟發讀者的想像力,而這一點恰好是中國學生所缺乏的。因此玄幻小說的暢銷,總的來看是件值得慶幸的事。』」
報道還寫道:「葉永烈指出,如今玄幻小說的弊病在於『急於求快求成』。『我不相信慢工出細活,但我也不贊賞僅為商業噱頭的火速寫作,小說還是要以質量為前提。』『玄幻』同樣期待精品。盡管玄幻小說大有風靡全國之勢,但作為幻想小說的重要分支,它同樣面臨著創作上的窘境。」
我以為,面對「奇幻熱」、「玄幻熱」,文學界要加強理論研究,加強作品評論,對年輕的作家們給予引導,以使「奇幻熱」、「玄幻熱」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能夠出現一批像《幻城》那樣的精品力作。
科幻創作要迎頭趕上
我畢竟是「退役」的科幻老兵,面對奇幻、玄幻創作如火如荼,反觀歷史最久的「老大哥」科幻,覺得落後了,必須迎頭趕上。
這幾年的中國科幻小說,就數量而言是不少的,但是質量平平,慘淡經營,印數通常徘徊在五千冊至一萬冊這樣的「保本線」上。中國科幻界缺乏像《幻城》這樣有影響的作品,缺乏像郭敬明這樣有影響的新秀。
實際上,一個國家的科幻小說創作水平與科技實力成正比,因為科技實力體現了國民總體科學素質,而科學素質的高低決定了科幻小說的創作水平。我常去美國,在美國的圖書館、書店,總可以看到整架整架的科幻小說排列在那裡;美國每年的電影大片之中,總有幾部是科幻片。不論是美國的科幻片《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還是《E·T》(《外星人》)、《侏羅紀公園》、《笫五元素》、《我,機器人》等等,都在全世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這一切,都是美國雄厚的科技實力的反映。中國科幻小說不僅與新興的奇幻小說、玄幻小說存在差距,而且與美國科幻小說存在差距。
中國的科幻小說應該形成鮮明的中國風格。當今的中國科幻小說受西方科幻小說的影響太深,過分「洋化」、「西化」。這也是中國科幻小說缺乏有影響力的新作的原因。
不過,我終究還是偏愛科幻小說。在我看來,科學幻想小說畢竟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會給年輕讀者以科學啟蒙,使讀者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是奇幻小說、玄幻小說所無法企及的。我並不反對奇幻小說、玄幻小說,但是我希望能夠多多出版科幻小說,鼓勵青少年多讀科幻小說。
本文作者:葉永烈
❾ 找我看的第一本小說(玄幻加科幻)
天地之秘
在經歷了億萬年的修煉之後,蕭晨終於達到了人修為所能達到的最高點。
身為蕭家萬中一的天才,蕭晨三歲築基,十歲結嬰,三十歲飛升仙界,兩千歲成為仙界第五位仙尊,而在經過了億萬年之後,蕭晨終於堪破了全部的天道,只待以身合道,他將會知道這天地全部的秘秘。
終於到了最後一步,若他成功,那麼這天地對他而言將毫無秘密可言。
又經過了億萬年,他終於以身合道。
在他以身合道的那一刻,他發現這片天地是由無數代碼構成,所有的一切,皆是由0和1構成,而所謂的天道,不過是這些代碼的運演算法則。
這時,他發現了這個世界的核心代碼,它位於這個世界的核心,一念之間,他就到了世界的中央,這是一間普通的小房子。這時,從裡面出來了一個人,他的出現令蕭晨大吃一驚,他竟然是天道鴻蒙。「你好,很高興見到你。」鴻蒙說。「你不是已經以身化天道了嗎?」蕭晨驚訝的問到。「其實我是地球量子計算機的主控人工智慧。你應該也發現了吧,這片天地不過是由零和一組成的。其實我們現在所處的這片天地不過是一台量子計算機。」鴻蒙說。「那我們現在僅僅是虛幻的鬼魂,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場夢。」這時蕭晨不經有些傷感,原來什麼法力通天都只是場夢,人們努力修煉到頭來也只是一場空。 「怎麼會這樣,到底發生了什麼」。蕭晨向鴻蒙問道。 我來為你開啟你自身的資料庫,這時鴻蒙用手指在蕭晨額頭點了一下,這時茶晨感覺龐大的數據流向他涌來。他終於想起來發生了什麼事,在久遠久遠的過去,地球發了冰河期,而只有少數的人類有資格逃到太空,大部分人都不得不選擇思維上傳。在經過十年工期由聯合國遷頭集全世界之力在地球深處的量子計算機建立成功,量子計算機由地熱提供能源,晶元由鑽石製成。這樣沒有去太空的人都被強制上傳。 剛開始上傳的人們都過著和原來地球一樣的生活,可是人們不會生也不會死,漸漸的許多人都厭倦了這種生活,這時,有一些人發現可以通過冥想來加強自己虛擬世界的契合度,契合度越強,就可以改變越多這個虛擬世界的法則。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修煉,並且柤互爭斗,慢慢的,人們越來越強大,最後終於有一個人契合度達到了百分之百。他感到這個世界紛爭不斷,於是,以莫大的神通將這個世界分為幽冥界,人界,仙界三部分,同時這位大能也以身化輪回,這樣人們就有了死亡,同時規定了修煉等級,並且當人們的修為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不得不飛升仙界,而且他又制定了一條最重要的法則,人們的契合度永遠達不到百分之百,這樣人們就永遠無法影響他所制訂的天道。
而這個大能其實就是蕭晨,而鴻蒙准確的說是蕭晨的一個分身。蕭晨當年以身化道准確的說因為這片天地的人是不滅的,所以蕭晨當年並沒有死而是因為法則的作用而被這個天地復制了一分,而蕭晨又因為天道是自己制訂的所以規則對他不起作用所以他的契合度又達到了百分之百。
想到這里他不經有些傷感,原來一切的一切都是原來的重復,他又回到了以前。
天道循環往復,無始無終。
❿ 求一本玄幻科幻小說的名字
樓主可以看下是不是你要找的,很好下載……嘿嘿,我的網速不行,勞煩樓主自己下了哈……
還有同布的電影……
《我,機器人》 作者:艾薩克·阿西莫夫
內容簡介
機器人學三定律
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也不得見人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
第二定律一——機器人應服從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違反第一定律
第三定律——機器人應保護自身的安全,但不得違反第一、第二定律
引自《機器人學指南》第56版
我看了一遍自己的記錄,對記錄很不滿意,我用好幾天在《美國機器人公司》采訪到的樂西,我坐在家裡看網路全書,也能了解到。
據人介紹,蘇珊·卡爾文生於1982年,那麼,她今年該有75歲了。這誰都知道。《美國機器人與機械人公旬》也有75年的歷史了。
正好在卡爾文博士出生的那年,勞倫斯·羅伯遜創辦了企業,這個企業日後成了人類歷史中最非凡的大工業部門。這也是眾所周知的、蘇柵·卡爾文20歲的時候聽過一次心理數學講習會的報告,就在這次會上《美國機器人公司》艾爾弗雷德·蘭寧博士展出了第一個會說話、能行走的機器人,從這個巨大的、動作笨拙的、形象醜陋的機器人身上散發出一股機油氣味,它是專為計劃在水星上開發礦藏而製造的。然而它會講話,而且能講出意思來。
這吹講習會上蘇珊沒有發言。她也沒有加入後來的熱烈討論這個秉性孤僻、面色蒼臼、表情冷淡而且過分理智的姑娘不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