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科幻小說里的國際公法
Ⅰ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有哪些,要詳細的,
1999年中國科幻銀河獎(第十一屆)一等獎:《帶上她的眼睛》
2000年中國科幻銀河獎(第十二屆)特等獎:《流浪地球》
2001年中國科幻銀河獎(第十三屆):《全頻帶阻塞干擾》
2001年中國科幻銀河獎(第十三屆)讀者提名獎:《鄉村教師》
2002年中國科幻銀河獎(第十四屆):《中國太陽》
2002年中國科幻銀河獎(第十四屆)讀者提名獎:《朝聞道》、《吞食者》
2003年中國科幻銀河獎(第十五屆):《地球大炮》
2003年中國科幻銀河獎(第十五屆)讀者提名獎:《詩雲》、《思想者》
2004年中國科幻銀河獎(第十六屆):《鏡子》
2004年中國科幻銀河獎(第十六屆)讀者提名獎:《圓圓的肥皂泡》
2005年中國科幻銀河獎(第十七屆):《贍養人類》
2006年中國科幻銀河獎(第十八屆)特別獎:《三體》
2010年中國科幻銀河獎(第二十二屆)特等獎:《三體III:死神永生》
Ⅱ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中,哪個文明最強
不知道啊,三體這么多文明
宇宙本身都這么多文明
如果論寫過的話,我感覺歸零者和回歸運動是在一個級別的
Ⅲ 劉慈欣多部科幻小說中,有一位叫沈靜的人。我想知道她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在地球大炮中沈靜出事74年後仍未發現落日六號
Ⅳ 劉慈欣科幻小說的中國特色表現在哪裡
他的小說新穎之處正在於提出某種跟個人主體相對應的集體性形象,對西方經典現代性「文學性」的標准進行了改寫,這個改寫回到文化政治的角度,就是第三世界的位置,或者帶有中國特色的高度政治化的第三世界的位置,並非僅是區別於西方的「第三世界」。必須把科幻文學放置在當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政治中,才能理解劉慈欣科幻小說以及當代中國科幻文學的潛力,科幻文學正是藉助對「整體性」的世界的想像與書寫達到了其他文學不能達到的力度。
劉慈欣作品的啟示是不要寄希望於強力,而要從第三世界反抗殖民的歷史中找到解決混亂的葯方——第三世界知識人在反抗殖民、守護鄉土中彰顯的「游擊隊員」品性,以及中國在第三世界獨立運動中保持先鋒隊位置。
Ⅳ 劉慈欣有一篇小說刊登在《科幻世界》,講的是未來人類回到了海里生存,
科幻世界我看了很久,劉慈欣的大作基本都有印象。
大劉的作品屬於傳統敘述,古典主義有著英雄主義的情懷。你描述的就是現在流行的網文套路,肯定不是劉慈欣寫的東西
Ⅵ 劉慈欣的關於鄭和的科幻小說叫什麼
好像是叫《西洋》
Ⅶ 劉慈欣說的80年代對科幻小說的大圍剿是什麼事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主流的科普作家和科學技術界、甚至是錢學森這樣的科學大家都在公開場合表達了對科幻小說形式的反對,人民日報撰文公開批判科幻小說為「精神污染」。在這一時期,科幻小說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科幻作者們紛紛放棄創作,從事技術的回歸技術工作、從事寫作的回歸文學創作。
這一特定的時期要分兩方面看。
其一,從外部氛圍看,剛剛經歷了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人們的思想和意識形態都處於一種特殊狀態,一是渴望科學,需要真正的純粹的科學技術普及、而非幻想,二是思維慣性,因為長時間的禁錮,解放思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對一些不符合自己的思維方式的東西容易上綱上線的批判,特別是掌握了話語權的人。
其二,從內部科幻作者團體看,在這之前的幾十年中,科幻小說主要是由技術愛好者寫作,鮮有具備很好的文學創作功力的作者,所以很長一段時期科幻小說一直是以類似「科普」的形式存在的,這也是為什麼會被科學界所批判,因為「幻」了就不科普了。
直到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科幻世界雜志的興起,中國的科幻小說才重新振興。
Ⅷ 劉慈欣《流浪地球》作為科幻小說,這兩篇小說中哪些部分體現了「科學」的元素
《流浪地球》中只有洛希極限可以被定義為科學,其他情節都屬於一種「半科學、半幻想」的狀態。
Ⅸ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中,都出現過哪些文明除了地球文明、三體文明、歌者文明和歸零者文明外,還有
應該沒了,硬要有的話話還有與歌者文明作戰的文明和星艦地球文明(藍色空間號和萬有引力號)也就是銀河系人類,三體X不是大劉寫的裡面的不算。
大劉寫的其他科幻小說中還有監察者文明,吞食帝國,泡世界文明,冰雪藝術家,鏡子,以及碳基聯邦等。
Ⅹ 劉慈欣所有科幻小說
1999年: 6月: 《鯨歌》(《科幻世界》) 《微觀盡頭》(《科幻世界》) 7月: 《宇宙坍縮》(《科幻世界》) 魔鬼積木(劉慈欣獲獎作品)10月:《帶上她的眼睛》(《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一等獎 2000年: 2月: 《地火》(《科幻世界》):後收錄於《中國九十年代科幻佳作集》 7月: 《流浪地球》(《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特等獎,後收錄於《2000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2001年: 1月: 《鄉村教師》(《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後收錄於《2001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3月: 《混沌蝴蝶》(《科幻大王》) 4月: 《微紀元》(《科幻世界》) 8月: 《全頻帶阻塞干擾》(《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後收錄於《2001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2002年: 1月: 《中國太陽》(《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後收錄於《2002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夢之海》(《科幻世界》):大藝術系列之一 《朝聞道》(《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後收錄於《2002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6月: 《天使時代》(《科幻世界》):又名《波斯灣飛馬》 9月: 《魔鬼積木》(《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長篇 11月: 《吞食者》(《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 2003年: 1月:《超新星紀元》(作家出版社):長篇。 2月:《文明的反向擴張》(《科幻世界》):科幻專題文章 3月:《詩雲》(《科幻世界》):又名《李白》,「大藝術」系列之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後收錄於《2003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8月:《光榮與夢想》(《科幻世界》) 流浪地球(劉慈欣獲獎作品)9月:《地球大炮》(《科幻世界》):又名《深井》,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後收錄於《2003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12月:《思想者》(《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後收錄於《2003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2004年: 3月:《圓圓的肥皂泡》(《科幻世界》) 6月:《球狀閃電》(《科幻世界星雲》):長篇。 《 當恐龍遇上螞蟻》(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又名《白堊紀往事》,長篇。 12月:《鏡子》(《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 2005年: 1月:《贍養上帝》(《科幻世界》) 8月:《歡樂頌》(《九州幻想》,「大藝術」系列之三) 11月:《贍養人類》(《科幻世界》) 2006年: 1月:《山》(《科幻世界》) 5月:《三體》 (連載於《科幻世界》2006.5~2006.12):長篇 2008年: 1月: 《三體》 (重慶出版集團 重慶出版社):長篇單行本 2008年: 5月: 《三體II:黑暗森林》(重慶出版集團 重慶出版社):長篇;2007年底寫作完成,與《三體》分別為《地球往事》三部曲的第一部和第二部。 2010年: 1月 : 《太原之戀》 (九州幻想) 2010年: 11月: 《三體Ⅲ:死神永生》(重慶出版集團 重慶出版社):長篇 ;2010年中旬寫作完成,與《三體》、《三體II:黑暗森林》統稱為《地球往事》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