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拍電影的中國科幻小說
⑴ 你看過最棒的中國科幻小說是什麼
最棒的科幻小說,1、老舍《貓城記》
老舍寫於1932年的《貓城記》以第一人稱敘述了作者到火星探險,墜落到"貓國"的經歷。貓國歷史長達兩萬年,但最近服用"迷葉"導致文明極度退化,最終被鄰國所滅。(是不是看著很熟悉)老舍於1932 年撰寫的小說《貓城記》,是一篇具有獨特風格的惡托邦小說。主人公因為厭惡國內政治毅然來到火星,但在以貓人為主體的火星城市中,他看到的仍然是頹廢、保守、沖突和不求進取。在小說的結尾,主人公忍無可忍再度出逃,回到了他曾經認為是腐敗叢生的地球。
2、倪匡的《衛斯理系列》
衛斯理,是香港著名作家倪匡所編寫之科幻小說《衛斯理系列》中的主角,小說以他第一人稱敘述。據倪匡自己所說,他是乘車經過香港灣仔區大坑道時,望見了衛斯理村的門牌,因此得到主角名稱的靈感。在《原振俠系列》中,衛斯理被稱為「那位先生」。從1985年許冠傑主演的《衛斯理傳奇》開始,近20年的時間里,倪匡的《衛斯理》小說系列被改編成近無數部電影電視,其中不少就直接冠名「衛斯理」。供您參考。
⑵ 中國大陸第一篇被改編為科幻電影的科幻小說是:
《珊瑚島上的死光》
⑶ 有哪些著名的科幻小說被拍成電影
《I,Robter》《奇異潛航》、《黃昏》和《變人》等幾部影片均是根據阿西莫夫的小說改編的,
《2001太空漫遊》根據阿瑟·克拉克的同名科幻小說改編,
凡爾納的作品有三部被改編成電影,分別是1954年的《海底兩萬里》、1956年的《八十天環游地球》和1959年的《地心游記》,
威爾斯的《世界大戰》還有很多,具體的可以到我發的參考里了解。。。
⑷ 有什麼科幻電影是科幻小說改編的(外國,中國的)
中國
《紅高粱》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
《活著》改編自余華的同名小說。
《大紅燈籠高高掛》改編自蘇童的《妻妾成群》
外國
《廣島之戀》改編自杜拉斯的同名小說。
《情人》改編自杜拉斯的同名小說。
《現代啟示錄》改編自康拉德《黑暗的心》
⑸ 哪些國內的科幻小說適合改編成電影
龍齒刀的《雙宇》系列,劇情起伏難定,腦洞堪比黑洞,情節十分討好。全書就一個外星人,還只露了幾分鍾就被滅了。這小說不錯,腦洞大場景小,除了畢加號難做之外,其他都好拍。我建議拍成系列電影,先從白夜流星開始,因為一上來就能吸引人。如果側重劇情片路線,可以先從魅影迷蹤開始。
⑹ 中國十大科幻小說是哪些
《太空漫遊2001》硬科幻的聖經,把科幻小說徹底從低俗小說泥潭中解救出來。2,《基地》,其實是個系列小說,史詩級的描寫,摻雜著阿西莫夫對人類文明的重新審視對歷史的反思(最近風頭正盛的大數據讓人不禁想起《基地》系列裡的「心理史學」)3,《三體》1、2、3又是系列小說,劉慈欣力作,被稱為中國科幻基石,事實證明並非吹牛,中國科幻很少能這樣兼具好看與深邃了,關鍵是很適合中國人的口味(據說在美國遇冷)強烈建議題主看看。4,《銀河系漫遊指南》超乎想像的故事情節及字里行間閃爍的英式幽默是這本書的最大特點。而且想像力簡直爆棚。5,《時間機器》這本書的牛B之處在於這部小說傳播了這樣的理念:時光旅行可以靠科學技術手段實現,而不是像早期的穿越故事那樣依賴於魔法。簡直是硬科幻的鼻祖啊。6,《我,機器人》系列,阿西莫夫又一力作,書中出現了最著名的「機器人三大定律」,不過無論從思想深度還是從情節描寫上都不如《基地》7,《1984》,反烏托邦小說代表作,作品刻畫了人類在極權主義社會的生存狀態, 時刻警醒世人提防這種預想中的黑暗成為現實。8,《宇宙過河卒》,這本書使得「巴薩得引擎『家喻戶曉。9,《美麗新世界》,軟科幻小說代表作,情節一般但影響深遠。因為它是赫胥黎的代表作,重點本來就是為了傳播他的哲學思想,像我這種=理科生基本抓瞎。10,,《機器人夢到電動羊了嗎?》書名有點無厘頭,但由他改編的電影《銀翼殺手》可以說是影響最深遠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
⑺ 中國有哪些你覺得適合拍成電影的奇幻小說求推薦
錢莉芳的《天意》,它雖沒有劉慈欣王晉康這些大神那麼硬科幻,但它將科幻安排到歷史中去,用另一種方式重新編排歷史,重新解讀,讀起來十分刺激。
⑻ 你最期待哪部中國科幻作品被拍成電影
劉慈欣的《三體》
隨著《流浪地球》和《瘋狂的外星人》兩部根據劉慈欣小說改編的電影上映,越來越多的科幻迷和影迷開始對劉慈欣的小說被搬上熒幕翹首以盼。
所以,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都想把三體搬上電影熒幕吧。
⑼ 《流浪地球》播出之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那麼之後還有哪些中國科幻作品可以拍成電影
《流浪地球》的成功不是偶然,它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一部合格的科幻片需要的東西它大抵都具備了(優秀的概念設計,良好的IP,一個還算可以的故事,恰到好處的情感),而做到這些,除了小破球團隊付出的努力背後,還少不了優秀劇本的支撐,繼《流浪地球》後中國還有多少部可以改編成科幻大片的文學作品呢?
1、《地球大炮》是我看的第一個科幻小說,雖然過去很長時間,也印象深刻。這裡面講的是中國科學家建造了貫穿地心的隧道,利用重力在地球兩端穿梭,將南極變成了中國瞬間可達的庭院。
盡管國產科幻電影題材匱乏,但中國科幻文學發展其實並不落後,由於種種宣傳原因和社會導向,鄭文光、葉永烈等科幻大家的作品影響力並不高,也沒有完整的文化傳遞鏈條。
可以說,有好種子,但是當初的土壤不夠肥沃。
與其羨慕著好萊塢的侏羅紀文化和星球大戰文化催生一代小科學家,就更加要為中國電影工業的進步感到幸運,要為中國的科幻文學創作點贊。
⑽ 國內有哪些科幻小說很優秀很適合改編成電影
你們不知道《上海堡壘》也很適合被拍成電影嗎?(我艹 滑稽怎麼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