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極端化的場景中
1. 你印象最為深刻的科幻作品中的末日降臨場景是
《2012》——全球被淹沒
在《2012》里,金門大橋頃刻倒塌、黃石公園變成熔爐、海嘯捲起肯尼迪航母摧毀白宮、上漲的海平面淹沒喜馬拉雅山峰,億萬人的生命瞬間消亡。這一切,讓人感覺無比真實、無比震撼,確實是藝術想像力和視覺特效技術完美結合的經典鏡頭。
《2012》的故事主線放在一家普通人的命運上。約翰·庫薩克主演的男主角是一個失敗的作家,在偶然的機會中得知了世界將要毀滅的信息,他為了拯救家人,開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冒險旅程。在這條故事主線的帶領下,各條故事副線也有條不紊地展開,所有的劇情張力都來自各色人等在災難面前的反應,而那些之前在預告片中著力描寫的災難場面,雖然也堪稱壯觀,但真正能打動觀眾的,還是人性的美好和堅韌。
《後天》
該片主要講述了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氣候異變,全球即將陷入第二次冰河紀的故事。北半球因溫室效應引起冰山融化,地球進入第二冰河期,龍卷風、海嘯、地震在全球肆虐,整個紐約陷入冰河的包圍中的故事。這部電影帶來更多的是給人的反思,更多是在像人們表達一種保護地球的思想,當然,特效也是十分酷炫,場面很精彩,無疑是一場視覺盛宴。
2. 《海底兩萬里》是一部純虛構的科幻小說,你覺得這部書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麼據你的了解,書中哪些想像事
小說《海底兩萬里》的故事並不復雜,故事發生在1866年,當時海上出現一頭所謂的獨角鯨怪獸,博物學家阿龍納斯受邀參加抓捕活動,落入水中,卻和僕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一起上了鸚鵡螺號潛艇,跟隨尼摩船長周遊海底的故事。
尼摩船長,勇敢而神秘,他就是大海之子,他隱身於大海,對陸地懷著某種仇恨,他就象神秘的大海,性格難於琢磨。他是個天才的科學家,極富創造力和探險精神。是他創造了潛艇鸚鵡螺號,在當時見多識廣的阿龍納斯教授看來,這都是奇跡。
- 亮點四:科學性是整個故事的核心
神奇的大海提供吃和穿,還給艇鸚鵡螺號提供動力,整個小說既有藝術性,又有科學性,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的海底世界玄妙無敵,我相信每個讀者都對鸚鵡螺號無限嚮往。
《海底兩萬里》,神奇的海底世界。全書語言流暢,情節緊湊生動,使我們在享受故事內容的同時,也增強了認識和駕馭海洋的信心。
3. 為什麼我在看現在那些科幻小說的時候,看到裡面出現的名字和詞彙都覺得特別荒謬可笑
比如哪些名字
4. 在科幻小說中加入歷史,還有一些宗教元素,這樣會不會好
沒有什麼不好的地方。
有些得獎的科幻小說,比如得到過雨果獎的《末日之書》,就有大量的歷史和宗教元素,但小說本身只是一個很平庸的時間穿越的故事,就因為書裡面詳實的中世紀情景描述和宗教描述,才獲得了雨果獎的。
可見有時候歷史和宗教因素也會給科幻小說增添很多出彩的地方。
但要注意,中國人本身是輕宗教的,因為中國人對宗教的概念並不像西方那麼強烈。所以如果一部中國科幻小說,在裡面加入大量歷史還好,但如果加入大量宗教情節,甚至宗教成為了這本書的主導情節的話,那麼,註定在中國是不會出彩的。
像上面提到過的《末日之書》就是這樣,它的中文版在國內幾乎是默默無聞,就算是中國科幻小說迷,也沒有多少人看過這本小說,就因為它裡面歷史和宗教的情節太多太濃,中國人不太熟悉歐洲中世紀的歷史,也對宗教不感冒,所以這本小說註定在中國掀不起波瀾。
5. 有哪些科幻小說中出現了天馬行空的設定
就是許多科幻小說當中都比較天馬行空,就比如說我國有四大名著之稱的西遊記,其中有一個場景就是孫悟空被綁在一個大柱子上,然後把它扔到煉丹爐里煉了七七四十九天之後拿出來他就練成了火眼金睛,我覺得擱在現實生活中來說還是比較科幻的。
6. 科幻小說《三體》中最難影像化的場景有哪些
第一部的話,個人感覺應該是汪淼在游戲里看到的三體世界,首先光脫水這個東西特效感覺就比較復雜,更別說三個太陽以及那麼多的儀器之類的了,還有智子應該也需要考慮
第二部應該就是地下城市了,各種未來設施,地球艦隊,水滴等等
第三部……至少我感覺是最難的……光太陽系二維化那個畫面……我想像都想像不出來,估計這一個鏡頭要拍好就要花掉現在三體一電影的錢了……
7. 有哪些科幻小說中的情節讓你淚流滿面
想到《三體》中葉文潔在紅岸基地遺址面前迎著夕陽宣判人類的命運時我淚流滿面,是為葉文潔,是為人類,是為地球上所有人生命。
8. 說說科幻小說中的哪個故事情節印象深刻
一支國際海軍艦隊在海上與正在地球上執行任務建造動力源的外星艦隊不期而遇,從展開激烈的交戰,戰爭,為了和平,保衛家園。
9. 介紹些星際科幻小說
我強烈推薦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
對於這個永恆的傳世經典我真的沒什麼可說的,如果喜歡看科幻而沒看過基地系列真的是一個莫大的遺憾,無與倫比的劇情和邏輯,龐大而復雜的背景,基地給我帶來的震撼超過其他任何一部科幻小說,不愧為世界科幻三巨頭之一的阿西莫夫,其宏偉的想像力讓我完全折服
簡介:《基地》是美國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代表作,和他的機器人小說一起成為科幻小說中的經典。《基地》是由一系列故事構成的,除了《基地三部曲》外還有基地前奏和基地續集,其中《基地三部曲》分為《基地》(Foundation)、《基地與帝國》(Foundation and Empire)、《第二基地》(Second Foundation)。在這個系列中阿西莫夫創造了一個未來的銀河世界,心理史學家哈里·謝頓預見未來銀河人民將會經歷長達三萬年的黑暗時期,於是找了一批最優秀的科學家來到銀河邊緣的一個荒涼行星建立「基地」,整個故事即以「基地」的興衰為線索。
如果有人問我我看過的最好的科幻長篇,我會毫不猶豫地給出「基地系列」這個答案
還有就是道格拉斯·亞當斯的《銀河系漫遊指南》系列,目前科幻世界出了其中的兩部,為《銀河系漫遊指南》和《宇宙盡頭的餐館》,還有三部估計科幻世界會陸續推出,其文筆極其辛辣幽默,看的時候我無數次的笑到噴飯,無數次的佩服亞當斯的風趣幽默,「原因?沒什麼原因,事實上,原因去吃午餐了」。這個系列被歐美譽為喜劇科幻的聖經,為了表彰其卓越貢獻,一顆小行星的名字也以書中男主角「阿瑟」命名,劇情荒誕到了一定境界,但是正式這種極其的荒誕成就了這一偉大系列
安德系列,一共有四本,《安德的游戲》《死者代言人》《屠異》《安德的影子》,系列通過一個孩子的視角來審視人類和蟲族的戰爭,深刻探討了種族,戰爭,正義等等等等……一套非常好的書,很值得一看
沙丘三部曲,《沙丘》《沙丘之子》《沙丘救世主》,呵呵,對於這個史上第一個包攬雨果、星雲雙獎的小說,還有什麼好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