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木衛二科幻小說

木衛二科幻小說

發布時間: 2021-06-21 07:16:35

『壹』 哪部科幻電影在描繪科學方面做得很好呢

人們喜歡指出《火星人》,《重力》或《 2001年:太空漫遊》。我想提請您注意一部在所有人的注意下飛舞的電影:

歐羅巴報告

我必須說這部電影並不適合所有人,因為它仍然是一部相對簡單的電影,沒有遵循好萊塢典型的太空動作的口號,這需要時間。我什至可能會爭辯說,這部電影的大部分情感都是冷漠的,也許是為了反映太空的冷漠,但我仍然有一個總體引人入勝的故事,我認為大多數科幻小說的影迷都會非常欣賞。

如果您希望科學地執行對歐羅巴的任務,請給它一隻手錶,該任務可能會發生一些轉彎但在故事和科學准確性方面有效。

最後要注意的一點是,不要看這部電影的預告片,雖然它不會破壞整個故事,但它確實散布了一些情節點,最好自己去發現。

『貳』 求一科幻片,太空題材的

是《2010太空漫遊記》2001的續集,上海譯文剛出過全套的書克拉克寫的一共4本2001,2010,2061,3001.
片名:2010太空漫遊
譯 名 2010:威震太陽神
◎片 名 2010
◎年 代 1984
◎國 家 美國
◎類 別 科幻/驚秫/動作/神秘
◎語 言 英語
◎字 幕 中文字幕
◎文件格式 HDRIP-RMVB
◎視頻尺寸 752 X 320
◎文件大小 2CD
◎片 長 116 Min
◎導 演 彼得·海姆斯 Peter Hyams
◎主 演 坎迪絲·伯根 Candice Bergen .... SAL 9000 (voice)
海倫·米倫 Helen Mirren .... Tanya Kirbuk
羅伯·巴拉班 Bob Balaban .... Dr. R. Chandra, HAL's Inventor
Keir Dullea .... Dave Bowman
約翰·利特高 John Lithgow .... Dr. Walter Curnow
羅伊·謝德 Roy Scheider .... Heywood Floyd
瑪多林·史密斯·奧斯巴內 Madolyn Smith-Osborne .... Caroline Floyd
Arthur C. Clarke .... Man on Park Bench (uncredited)
Elya Baskin .... Maxim Brajlovsky
Larry Carroll .... Anchorman on TV
Cheryl Carter .... Nurse
Mary Jo Deschanel .... Betty Fernandez, Bowman's Wife
Dana Elcar .... Dimitri Moisevitch
Taliesin Jaffe .... Christopher Floyd
Saveli Kramarov .... Dr. Vladimir Rudenko

◎簡 介

2001年,大衛·鮑曼在土星受到神奇的異化。現在,在2010年,費洛伊德博士率領另一支控險隊前往士星,他和隊友們的任務是重新啟動具有人類思維的電腦「哈爾—9000」,找出當年大衛鮑曼和飛船遭遇的真相。迎接他們的將是同樣令人窒息的震驚……

影片評價
如果願意,可以把本片當作是《2001:太空漫遊》的姐妹片,因為它是「太空漫遊」系列科幻作家克拉克的第二部作品,接著還有「2061」和「3001」兩部小說面試。而此「2010」在1984年,由彼得海姆斯執導,雖不可能和大師庫布力克的「2001」相提並論,但也獲85年奧斯卡最佳音響、最佳視覺效果等5項提名。 在此找到了台灣科幻文學學者葉李華的「從二○○一到三○○一:克拉克的千年敘事詩」,截取該文部分,順帶介紹克拉克這位作家。

作家生平:

亞瑟.克拉克 (Arthur Charles Clarke) 於一九五○年代崛起英語科普科幻文壇,引領風騷長達半世紀,與艾西莫夫 (Isaac Asimov, 1920-1992) 及海萊因 (Robert Heinlein, 1907-1988) 鼎足而立,如今是廿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中唯一健在者。

這位大師的前半生相當平凡:一九一七年生於英格蘭的索美塞特(Somerset);中學畢業後來到倫敦,在政府機構當公務員,公餘時間活躍於科幻迷的圈子;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自一九四一年起在英國皇家空軍擔任雷達教官;一九四六年退伍後,才進入倫敦的國王學院,兩年後以優異成績畢業,取得學士學位。

克拉克自小即對尖端科學極感興趣,天文學及太空科學尤其是他的最愛,這奠定了他日後寫作科普與科幻的基礎。一九五○年,他出版了科普處女作《行星際飛行》(Interplanetary ***ht),次年又出版《太空探索》(The Exploration of Space),這兩本書使他成為提倡太空旅行的權威。後來他又寫了很多這方面的科普書籍及文章,對宣傳太空旅行簡直不遺餘力。

由於克拉克博學多聞,並且對科學與技術的互動十分了解,因此長久以來,他對許多政府的科學決策都很有影響力。例如早在一九四五年,他就在<地球外的轉播>這篇論文中倡導同步通訊衛星,而成為這個科技領域的先知(這篇歷史性的論文發表於《無線電世界》)。除了寫作之外,他還製作電視科普節目,對於西方世界的科學普及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因而獲得聯合國及許多國家頒發的學術獎項。
而身為一位科幻作家,克拉克亦享有極高的聲譽。他曾獲得三次雨果獎 (Hugo Award) 與三次星雲獎 (Nebula Award),兩者皆是科幻文壇的最高榮譽。包括一九八六年,以終身成就所榮獲的星雲科幻大師獎。

雖然很早就開始習作科幻,但克拉克直到一九四六年才正式發表科幻短篇。一九五一年,他的第一本長篇科幻《太空前奏》(Prelude to Space) 問世,同年又出版第二本長篇科幻《火星之沙》(The Sands of Mars)。值得一提的是,克拉克早期的科幻小說無論長篇或短篇,大都是以太空探險為主題。

從一九五六年起,克拉克定居斯里蘭卡。熱愛海洋的他認為這個島國是人間天堂,他嚮往海底的奇妙世界,對潛水活動尤其著迷。一九五七年出版的長篇科幻《深海牧場》(The Deep Range),便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移居斯里蘭卡之後,他還花了不少時間研究東方哲學。此後在他的科幻作品中,除了太空這個主題,海洋與東方文化也開始扮演重要角色。

相當耐人尋味的是,雖然克拉克是一位博古通今的科普科幻作家,又是一位硬科幻小說的基本教義派,篤信科技與人性都具有無窮的潛力,可是在他的作品中,卻仍然不時出現「神」的形象與意象。重要的例子包括《童年末日》(Childhood's End)一書中的外星主宰,以及本文主題「太空漫遊系列」中的神秘石板。

就科幻小說的文學面而言,克拉克受古典科幻宗師威爾斯 (H.G. Wells, 1866-1946) 的影響最深,因此在文字上較注重文學性,總是以優美的文筆娓娓道來。另一方面,由於本身的學術背景,他對科技細節的描寫也是精確無比,給人一種身歷其境的真實感。至於故事性與戲劇張力,反而不是他強調的重點。換句話說,克拉克是以散文詩的語體來撰寫科幻小說,且執著於哲理上的探討與科學上的考證,因此讀者必須細細咀嚼,才能品嘗出其中特有的濃郁香醇。

一九六四至六八年,克拉克與名導演庫伯力克 (Stanley Kubrick, 1928-1999) 合作,拍攝了一部舉世聞名的科幻經典之作《二○○一:太空漫遊》。這部電影改編自克拉克於一九四八年撰寫、一九五一年發表的科幻短篇<崗哨>(Sentinel,故事敘述月球山峰上發現數百萬年前外星人留下的神秘建築),劇本由克拉克與庫伯力克聯合執筆。在電影殺青時,克拉克也寫出了同名的長篇小說。許多年後,克拉克陸續為這本書寫了三本續集,分別是《二○一○:太空漫遊》(一九八二年出版)、《二○六一:太空漫遊》(一九八七年出版)、《三○○一:太空漫遊》(一九九七年出版)。如今在全球科幻迷心目中,此一「太空漫遊系列」已經成了克拉克的代名詞。

從《二○○一》到《三○○一》,克拉克用抒情的筆調、精準的文字,寫出自成一格的科幻敘事長詩。如果身為讀者的您對這個系列並不熟悉,下列簡介足以提供充分的前情提要,能讓您以最短時間跨越千年時光,直接探索三○○一年的神秘星空。

本片涉及作品介紹:《二○一○:太空漫遊》(2010: Odyssey Two)

二○○一年的「木星任務」失敗之後,美國積極趕造「發現二號」,用以尋找仍在環繞木星的「發現號」。然而在「發現二號」完工前,無人操縱的「發現號」就有墜落木星的危險。

幸好俄國及時建好一艘「里歐諾夫號」,並善意地提出合作計畫,邀請美國共同遠征,一來取回「發現號」上的電腦資料,二來探索木星上空那塊巨大的黑色石板。促成這次合作的美方代表,正是《二○○一》主角之一的佛洛依德博士。

於是美國派出三位代表,連同俄國的七名宇航員,組成一支十人太空遠征軍。三位美方代表包括佛洛依德本人,以及哈兒的設計者——印度裔的強德拉博士。

經過兩年漫長的太空旅程,他們在來到木星的前夕,竟然發現有另一艘太空船後來居上。這艘命名為「錢學森號」的太空船由中國政府秘密建造,目標也是「發現號」上的資料。「錢學森號」之所以速度驚人,是因為並未攜帶返航的燃料。來到木星附近後,它並未直接與「發現號」會合,而是先降落到木衛二這個冰封的世界,以便汲取熱核反應爐所需的燃料——純水。
眼看中國太空人要成功之際,降落木衛二上的「錢學森號」忽然傳來緊急呼叫。這緊急訊號由一位張教授發出,呼叫的對象是「里歐諾夫號」上的佛洛依德博士,因為他們兩人曾有一面之緣。張教授以流利的英語,反覆強調木衛二上存在生命;他說那個生物長得像一棵巨大的榕樹,被「錢學森號」的燈光引出水面,進而爬上那艘太空船。但它帶上來的冰雪卻壓垮了「錢學森號」,如今張教授成了唯一的生還者。可是「里歐諾夫號」上的成員愛莫能助,「錢學森號」最後終於全軍覆沒。

又經歷了千辛萬苦,「里歐諾夫號」總算與「發現號」接合。強德拉博士開始忙著修理哈兒,佛洛依德等人則在近距離研究那塊「老大哥」黑石板。雖然來自美俄兩國,但成員相處得十分融洽,彼此的合作也極有默契。

就在這個時候,忽然有一顆「流星」從木星射向地球。其實那並非什麼流星,而是自「老大哥」石板中蘇醒、變成一種無形生命的鮑曼。他飛到地球上空,首先將半空中一顆氫彈引爆,消弭了一場人間浩劫。接著,他又造訪了自己的女友與卧病的母親。

這個「鮑曼」在回到木星附近後,又藉著哈兒的顯示幕,警告佛洛依德「必須在十五天內離去」。而為了取信,他甚至利用塵埃塑造出自己的「原形」,證明自己已經是個超級生命體。

不過「里歐諾夫號」剩餘的燃料有限,二十六天後才有適當的發射時機。但是基於上述的警告,他們想出了另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里歐諾夫號」與「發現號」綁在一起,先用「發現號」當推進裝置,在半途將「發現號」拋棄後再正式點火。只是這樣一來,就無法帶哈兒回地球去。

在准備過程中,附近星空那塊黑石板突然消失無蹤!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堅定了船長的決心,於是「里歐諾夫號」立刻啟程。與此同時,木星上竟然出現一塊大黑斑,而且還在不斷擴大。原來那是上百萬個不斷自我復制的石板,正在吞噬木星上的氫元素。

在「發現號」燃料用罄遭到拋棄後,「鮑曼」來到這艘太空船,利用哈兒發出一次又一次的訊息:「這些世界都是你們的,只有木衛二例外,別試圖在那裡登陸。」

不久木星整個被黑斑包圍,接著發生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爆炸,距離木星不遠的「發現號」也因為這次爆炸而粉身碎骨。不料「鮑曼」發覺哈兒仍在自己身邊,原來哈兒也轉變成類似的超級生命。

從此天空中多了一顆太陽,它就是木星爆炸後的產物;木衛二也不再是冰封的世界,而有希望發展出更復雜的生命。至於這顆新太陽的名字,大家最後的決定是「魔星」(Lucifer,亦正亦邪的光明使)。

這本小說也曾拍成電影 (2010:The Year We Make Contact, 1984出品),中文片名是「威震太陽神」。雖然也是一部十分精採的科幻片,但由於不是庫伯力克執導,並未跳脫好萊塢的科幻窠臼,因此在藝術價值與知名度上略遜一籌。

『叄』 有哪些好的硬科幻小說

  1. 陳梓鈞《閃耀》(首發:《科幻世界》2016.07),主要的故事是:「波塞冬」號深空探測飛船在木星遭遇千年一遇的大災難,男主角祁風楊被委託以重任,乘「北辰」號去搭救被困木星的「波塞冬」號成員——女主角孫詩寧(兩人曾經是戀人),結果無意中發現了木衛二上的外星種族。小說構思嚴謹而巧妙,語言十分優美,同時也把人世間的各種人情冷暖刻畫得入木三分。另外小說中也提到了木星災難的成因以及光帆推進技術的知識,充分體現了陳梓鈞作為新一代中國硬科幻接班人的實力。

  2. 江波「洪荒世界」三部曲(《洪荒世界》《太陽戰爭.毀滅日》《銀河漂流》)(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首發的,目前已經編入小說集《濕婆之舞》)。講述了「洪荒世界」虛擬系統的建立、黑球系統入侵太陽系、最後一個人類在銀河間游盪等故事,看似關聯不大,實際上用了「草蛇灰線」的手法,用「洪荒世界」虛擬系統、量子胞等概念將三個故事串聯了起來。整個系列就是一部虛擬的未來人類發展史。小說塑造的場面宏偉、壯觀而火爆,令人嘆為觀止,非常適合改編成商業大片類的科幻電影。

  3. 【美】格雷格.貝爾《血音樂》。寫於20世紀80年代的作品,大體講述了一群細胞在一個美國研究員的瘋狂實驗後獲得了智能,結果引發了一場「智能瘟疫」,最後因為諸多原因,瘟疫退卻。這是首部描寫納米技術的科幻小說,情節設計上跌宕起伏,讓人細思恐極。即便在今天看來也仍然能夠發人深思。

『肆』 2001太空漫遊 小說(電影)想說明什麼

給樓主參考下
在圖書館早就看到了《太空漫遊四部曲》,分別是《2001:太空漫遊》、《2010:太空漫遊》、《2061:太空漫遊》、《3001:太空漫遊》。看著這些雷同的書名,一直以為是有人通過電影仿的偽書,沒什麼興趣。前兩天終於忍不住全給借出來了——看來我是這套書在本圖書館的第一個讀者——才發現差點就錯過經典了。

作者克拉克是英國著名科幻小說家,被《洛杉磯時報》評價為「太空時代的桂冠詩人」,這四部曲分別出版於1968年,1982年,1987年,1997年。可能有人注意到了,《2001:太空漫遊》的出版時間與電影上映在同一年。正是這樣,《2001:太空漫遊》的故事情節是由克拉克和庫布里克共同構思創作的。從第一本可以看出來,或許作者並沒有打算寫後面三本。書上的情節和電影略有出入,但不影響大局,但《2010:太空漫遊》小說回顧2001的情節卻與《2001:太空漫遊》小說的情節略有出入,與電影內容相同。大概是因為電影太有名了,所以作者就順著電影續寫了,但只是部分細節,與故事大局無關。

現在解釋一下大家看完本片普遍的疑點:

1、黑石是什麼?

宇宙中一種遠早於人類的生命,科技、智慧發展到了極致,他們已經可以將自己的心智從身體中抽離出來,變成一種無形的能量體,這種能量體不斷吸收宇宙間的能量,從而達到了永生,並獲得主宰宇宙的能力。純意識形態的能量體可以迅速去任何地方,不受任何限制。宇宙就是他們的莊稼地,他們可以隨意地耕作和收獲。宇宙更是他們的實驗場,他們不斷地到處做著生命與文明的實驗,而黑石就是用來實現他們目標他們的一種工具。300萬年前,他們路過地球時發現了地球上存在著生命,他們希望能夠開啟地球上的文明時代。於是他們使黑石落到了猿人的洞口,黑石向猿人展現了更高級的文明,啟發了猿人的心智,從此開啟了人類文明之光。而他們飄向了宇宙的深處繼續做下一個實驗,地球不過是他們撒下種子的一個地方而已,並沒有特別意義。留在月球上的黑石磁場指向木星,這才有了2001太空漫遊。

如此一說,黑石背後的主宰者就有些像上帝了,而很多人則會覺得這不再是一部科幻的小說或者電影,更像是神話。其實不然,我們現在的世界就已經有虛擬的組成的,否則你電腦硬碟中那幾百部電影從何而來?

2、哈爾為什麼發瘋?

這是很多人想不通的一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小說中解釋了這個原因,因為怕被泄密,發現號去木星的目的,飛船上只有三個人和哈爾知道,而這三個人是處在冬眠狀態。兩位日常駕駛飛船的艦長鮑曼和普爾反而不知道,哈爾已經被輸入命令,如果人員全部出現不測,它也要獨立完成這個使命。對哈爾來講,完成任務是大於一切的。而同時呢,根據原有設計,哈爾必須精準地、毫無隱瞞地處理一切信息。這樣呢,它既要對它這艘飛船上數月來唯一可以交流的兩位同事隱瞞一個天大的秘密,它的本性又是不能隱瞞任何事情的,於是,對於一個設定過程序難以應變的機器來說,哈爾精神分裂了。對哈爾來說,由於那項任務大於一切,所以它要脫離這種心理困境,就必須幹掉它的人類同事,從而獨自去完成任務。

3、電影前面的弗洛伊德博士,後面怎麼消失了?

其實兩位艦長鮑曼和普爾就是弗洛伊德博士選上的飛行員,他們在飛行過程中一直聽命於弗洛伊德博士。自從博士發現月球上黑色石板的磁場指向木星後,這項探險計劃就開始了。弗洛伊德博士是《2010:太空漫遊》的主角。2061年他還漫遊了一次太空。

4、鮑曼給哈爾斷電後,飛船駛入一片光電中,他到了哪裡,為什麼還有一間地球上的屋子?最後為什麼有個孩子坐在宇宙中?

事實上鮑曼給哈爾斷電後,地球上指揮中心已經把這項任務的秘密向他公開,並希望他能獨自完成這項任務。鮑曼又孤身一人航行了數月。到了目的地時,他發現空中懸浮著一塊更大的黑石,長邊達到2公里。於是他把飛船駛上了軌道,然後他乘坐分離艙——就是普爾在外面修天線時駕駛的球形飛行器——試圖降落到黑石上面。當他抵達黑石上面時,卻發現有一股力量把他拉入黑石,黑石裡面是一個璀璨的宇宙,鮑曼大喊了一聲;「天哪,到處都是星星!」這是地球聽到他的最後一句話。鮑曼掉入了一個星際之門,很快他發現自己降落到了一個房間里,傢具電器一應具全,甚至還有華盛頓的電話簿,但大多數傢具都只是粗劣的仿製品,電話簿里一個字也沒有,只仿製了外形,這是主宰者為了向他表達善意,從地球上模仿而來。鮑曼在上床休息後,他的記憶和意識正在被主宰者慢慢剝離,等他完全脫離了肉體,黑石出現了,他永生了,他成為了主宰者的一個下屬,或者說一個工具。

變成能量體的鮑曼,他回到了地球上空,他還想看看生他養他的地方,他曾經愛過的人……這在《2010:太空漫遊》里有特別描述。

5、哈爾(HAL)是不是影射IBM?

幾乎所有的猜測都認為HAL影射了IBM,因為HAL這個單詞的每一個字母恰好是IBM每個字母的上一個字母。

但作者極力否認這個猜測,他甚至在《2010:太空漫遊》里借HAL的設計者錢德拉的口中否認這個說法。

「錢德拉博士,聽說你取HAL這個名字是暗示它比IBM領先一步,是嗎?」

「胡說八道!我們有一半是從IBM出來的,多年來我們都極力否認這項謠言。我想今天稍微有點知識的人都知道,H-A-L是從Heuristic ALgorithmic(自學演算者)來的。」

補充:有朋友問後三本書講什麼內容,我這里簡要提一下:

1、《2010:太空漫遊》,本書是續寫《2001:太空漫遊》電影的,反而跟第一部小說有出入。本書1984年拍成了電影《2010:飛向太空》,但作者似乎完全沒有領會小說意圖,拍得相當爛。

——本書講2010年,蘇聯建成太空船打算前往木星並試圖探訪遺失太空的發現號,但由於發現號為美國領土,而且蘇聯人無法獲得發現號上的數據,所以邀請弗洛伊德同往,於是弗諾伊德、哈爾設計者錢德拉以及發現號工程師三人一起搭蘇聯太空船前往木星。在接近木星時,中國飛船錢學森號突然搶先出現,並登陸木衛二汲取燃料(水),卻不幸被木衛二不明生物摧毀。蘇聯飛船探測器無意激活了已成能量體的鮑曼,他以光速回到地球上,探望了自己年輕時的戀人以及母親,並摧毀了地球衛星軌道上兩顆核彈。蘇聯飛船與發現號對接,錢德拉救活了哈爾,鮑曼在弗洛伊德面前「顯靈」,警告飛船必須在數日內離開。在最後一刻,弗洛伊德說服蘇聯人開動飛船,犧牲發現號作為動力,逃離木星軌道。無數黑石出現,圍住木星,使其坍縮並爆炸,成為太陽系第二顆太陽,地球從此沒有黑夜,黑石主人的主要目的是融化木衛二上的冰層,創造另一個生命世界。在爆炸前,鮑曼與哈爾合體成為哈曼,在木衛二上守護生命,並向人類發出警告:你們可以登陸任何星球,除了木衛二!

這是四部曲小說中最精彩的一部。同時,克拉克對人的感情描寫也相當現實。比如,鮑曼回到地球時,通過進入電視信號與他曾經的戀人貝蒂對話,貝蒂此時已為人婦,他臨走時問貝蒂,你的孩子是我的嗎?貝蒂回答,是的。鮑曼離去後,貝蒂的丈夫回家來,貝蒂對他說,你不敢相信,我剛對一個鬼魂撒了謊!

再比如弗諾伊德博士前妻去世,本集里與小自己20多歲的美貌學生結婚,在太空上,他不得不接受一個地球傳來的信息,難耐寂寞的妻子提出離婚並帶走了他最鍾愛的小兒子。

《2061:太空漫遊》,2061年,從木星回去後,失去了一切的弗諾伊德博士長期生活在地球軌道上,地球上已經沒有什麼可值得自己留戀的了,而他也已經不習慣地球的引力,太空的生活使他衰老延緩,此時他年已過百,卻如同六十歲老人。人類此時已經在木衛三上已建立了研究基地,但對木衛二上的一切仍然充滿了好奇。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一個由香港底層奮鬥上來的中國人,他幾乎控制了所有航天事業。弗諾伊德受邀乘飛船宇宙號前往哈雷彗星探測。探測尾聲,飛船接到公司指令,公司另一艘飛船銀河號被地球極端勢力劫持到木衛二並擱淺,宇宙號立即前往營救。

《3001:太空漫遊》,3001年,一艘運輸飛船在太陽系邊緣發現了一具漂流著的屍體,宇宙的低溫保留了他的生命特徵,當時的技術已經可以將他救活,他就是1000年前被哈爾謀殺的宇航員普爾。此時的地球,已經很少人生活在地表,大家都生活在地球衛星軌道的高塔里。普爾受邀造訪木衛三的城市,並獨自冒險駕駛飛船前往禁地木衛二。1000年來,其他試圖降落的飛行器都被推開,但普爾成功落地,並與哈曼交流。普爾得知,黑石是一種工具,沒有自我意識,是個被設定了程序的全能裝置。數十年後,哈曼再次聯系普爾,說黑石要匯報的上一個節點在500光年外,而20世紀,「人類最悲慘的世紀」恰好被當成成果向上匯報,如今1000年過去了,「造物主」的反饋已經發回,就是摧毀地球,因為這是一次長達500萬年而最終失敗的實驗。於是普爾與地球專家想出的最後方法是——參見《獨立日》。而他們的病毒載體是哈曼,功臣哈曼被病毒感染後喪失了自我意識,被深藏進月球山洞,等待有能力將他們恢復的那一天。

『伍』 弗里蒂克布朗寫的 一篇最短科幻小說的續寫

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在房間里,這時想起了一陣敲門聲,他立馬關上了燈,面色蒼白,心跳加快,神清慌張地,心想:不是只剩下我一個人了嗎?為什麼還有聲音呢?是誰啊?這時他腦海閃過無數個面目猙獰的妖魔鬼怪的樣子,還想到了許多外星人醜陋的嘴臉,最後又想到會不會是什麼動物的變異啊?心裡七上八下的,手心裡已被汗水打濕了,這時又聽見了敲門聲音,他速度拿起了放在桌子上的棒球棒,邁著小心的步伐,來到了門前,只見他握緊了手中的「武器」,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兩眼一閉,迅速地打開了門,當它睜眼時,完全被眼前的「人」驚呆了,只見一個身材矮小,面目一新且長著三隻手臂的新生物。從它的眼神中透出善意,只見它說了一大堆嘰嘰喳喳的語言,一句也聽不懂的,這時它見他沒有什麼反應,就打開了在胸前的電腦顯示器,按了幾個按鍵,只見顯示器上清楚地寫著:「朋友,請不要害怕,我是從星際星球來的人,通過擦測儀測測了這里有生命的跡象,我們來幫助你們的,從資料上顯示你們的星球的毀滅,雖然我們不是一個星球上的物種,但是我們是同一世界的,我們必需互相幫助,共同建造新的家園。」只見他放下了手中的「武器」,擦幹了眼中的淚水,積在心中的委屈一下子全部的釋放出來,他趴在「外星人」的身上痛哭起來,他想起了自已美麗的家園的毀滅,想起了自已的親人,想起了同學們————
由於人類社會長年對環境的破壞,又加上環境污染,人們為了自已的利益,亂砍伐樹木,最後導致人類地球的滅亡。
這時「外星人」對著胸前的電腦又操作起來了,顯示器上顯示著對現有地球上的測試,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讓地球復甦的辦法,我連忙接過它們的數據顯示,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我們的星球復甦,我要讓我們的星球充滿希望,我要改造我們的家園。
「寶貝,起床了,今天是端午節,不要睡懶覺了」,我睜開了雙眼,原來是一場夢,只見的臉龐及眼角還掛著淚水,媽媽問為什麼,我只是搖了搖頭,心想,還要是一場夢。我一定要愛護自已的家園,我要做一個環保小衛士。
2月份的天空飄著大片的雪花,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
天哪,怎麼回事兒?
這個人一陣恐懼:我一個人生活在地球上已經好久了,今天卻突然響起了敲門聲,是不是有危險要發生了?
想到這兒他不禁有些害怕!但敲門聲很執著,看來躲著不是辦法,他只好鼓足勇氣走向大門.
提心吊膽地打開門.
啊!
他又驚又喜,敲門的居然是哆來a夢!真沒想到!機器貓居然真的存在!他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連忙打招呼:「小叮當,怎麼會是你?你從哪裡來?」
哆來a夢舔了舔剛吃完銅鑼燒的嘴,伸頭向屋裡看了看,問:「先生,你家裡不會有老鼠吧?」
這人一聽,哈哈大笑起來:「原來機器貓是真的怕老鼠啊,哈哈哈,笑死我了,無所不能的小叮當居然真的這么怕老鼠,哈哈哈.我好久都沒有這么開心的笑過了.」
小叮當不好意思的吐吐舌頭,原來,有一次睡午覺的時候它的耳朵被老鼠咬掉了,所以從那以後它對小老鼠是又恨又怕,甚至玩游戲的時候連滑鼠都不用,它只用觸摸板.
「怎麼會是你?小叮當.」
「哦,我知道地球上只有你一個人了,所以我搭乘聖誕老人的鹿車從木衛二來到了地球,我是來和你作伴的.」
說完,機器貓從口袋裡掏出了許許多多的禮物和玩具,從此以後,他倆開始了快樂的生活.
第二年春天,他們戴著竹蜻蜓開始了有趣的環球旅行,直到今天還沒回來.

『陸』 互聯網大佬最喜歡看的科幻小說,除了《2119年》還有哪些

《三體》作為一部科幻小說曾轟動了科幻界、政界、以及互聯網界;

這本在中國互聯網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小說,到底有什麼魔力呢?除了邏輯很嚴謹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腦洞大開的同時符合宇宙規律,讓身處科技前沿的互聯網從業人員嘆為觀止!
三體

它告訴我們無論科技有多發達,宇宙有多神秘,都躲不過生存與毀滅這個主題,比如書中說到的「暗黑森林」法則,降維打擊等;

弱小的人類抓住了強大三體人的命脈,創造了一種「極其不穩定的平衡狀態」,這像極了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夫妻之間、合夥人之間、供應商與商家之間,表面上大家相處的都很好,但真正弱勢的一方究竟是誰呢?一旦「暗黑森林」的震懾消失,誰才是真正弱勢的一方;

對比現今互聯網世界的殘酷競爭,簡直一模一樣,就像書中所說的「無知和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太空漫遊》
太空漫遊

這本書的作者克拉克,非常牛,他的介紹就只說一句:他是《三體》的作者劉慈欣的偶像,也是《星球大戰》盧卡斯的引路人;

這本說大概只說了一個主題,人類科技無論有多發達,終究不會改變貪婪和旺盛的好奇心;而貪婪和好奇心正事引領人類前進的動力,這和個人發展還是企業發展是一樣的,這是我們最大的缺點,同時也是最大的優點;

書中描寫了人類如何通過神秘外星人的指引,一步步強大、人類與人工智慧的博弈、主人公鮑曼如何變成了超級人類以及神秘外星人的助手、人類違反禁令踏上木衛二探求巨大寶藏,人類將被毀滅之時如何反敗為勝;

《海底兩萬里》
海底兩萬里

這本書,和上兩部不同,可以說它是個悲劇,他除了描寫了海底各種奇觀和生動的冒險故事外,還反思了科技的發展給環保帶來的後果、科技的發展與人類之間能否和諧相處;

本書的作者認為科技助長了我們的自信心、同時滿足了我們的好奇心,但他不是一味的推崇科技,他反思科技與環保之間的矛盾……當人類毫無節制,大肆毀滅時,大自然定會讓人類感到自己的渺小和不自量力,比如書中出現的巨型章魚就是一種暗示!

『柒』 你最喜歡的科幻小說是什麼

雖然三體中的智子、水滴、二向箔顛覆性我對平常科幻小說的認識,但三體第二艦隊的覆滅真正的讓我腦洞打開,裡面的科技真比三體有過之而無不及,矩陣計算機、虛點打擊讓人感概。

『捌』 寫科幻小說用哪個星球做素材

宇宙之紅色文明獨家首發創世中文網 http://chuangshi.qq.com/bk/kh/11327067.html

『玖』 請問大家誰看過這樣一部科幻片

片名:2010太空漫遊
譯 名 2010:威震太陽神
◎片 名 2010
◎年 代 1984
◎國 家 美國
◎類 別 科幻/驚秫/動作/神秘
◎語 言 英語
◎字 幕 中文字幕
◎文件格式 HDRIP-RMVB
◎視頻尺寸 752 X 320
◎文件大小 2CD
◎片 長 116 Min
◎導 演 彼得·海姆斯 Peter Hyams
◎主 演 坎迪絲·伯根 Candice Bergen .... SAL 9000 (voice)
海倫·米倫 Helen Mirren .... Tanya Kirbuk
羅伯·巴拉班 Bob Balaban .... Dr. R. Chandra, HAL's Inventor
Keir Dullea .... Dave Bowman
約翰·利特高 John Lithgow .... Dr. Walter Curnow
羅伊·謝德 Roy Scheider .... Heywood Floyd
瑪多林·史密斯·奧斯巴內 Madolyn Smith-Osborne .... Caroline Floyd
Arthur C. Clarke .... Man on Park Bench (uncredited)
Elya Baskin .... Maxim Brajlovsky
Larry Carroll .... Anchorman on TV
Cheryl Carter .... Nurse
Mary Jo Deschanel .... Betty Fernandez, Bowman's Wife
Dana Elcar .... Dimitri Moisevitch
Taliesin Jaffe .... Christopher Floyd
Saveli Kramarov .... Dr. Vladimir Rudenko

◎簡 介

2001年,大衛·鮑曼在土星受到神奇的異化。現在,在2010年,費洛伊德博士率領另一支控險隊前往士星,他和隊友們的任務是重新啟動具有人類思維的電腦「哈爾—9000」,找出當年大衛鮑曼和飛船遭遇的真相。迎接他們的將是同樣令人窒息的震驚……

影片評價
如果願意,可以把本片當作是《2001:太空漫遊》的姐妹片,因為它是「太空漫遊」系列科幻作家克拉克的第二部作品,接著還有「2061」和「3001」兩部小說面試。而此「2010」在1984年,由彼得海姆斯執導,雖不可能和大師庫布力克的「2001」相提並論,但也獲85年奧斯卡最佳音響、最佳視覺效果等5項提名。 在此找到了台灣科幻文學學者葉李華的「從二○○一到三○○一:克拉克的千年敘事詩」,截取該文部分,順帶介紹克拉克這位作家。

作家生平:

亞瑟.克拉克 (Arthur Charles Clarke) 於一九五○年代崛起英語科普科幻文壇,引領風騷長達半世紀,與艾西莫夫 (Isaac Asimov, 1920-1992) 及海萊因 (Robert Heinlein, 1907-1988) 鼎足而立,如今是廿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中唯一健在者。

這位大師的前半生相當平凡:一九一七年生於英格蘭的索美塞特(Somerset);中學畢業後來到倫敦,在政府機構當公務員,公餘時間活躍於科幻迷的圈子;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自一九四一年起在英國皇家空軍擔任雷達教官;一九四六年退伍後,才進入倫敦的國王學院,兩年後以優異成績畢業,取得學士學位。

克拉克自小即對尖端科學極感興趣,天文學及太空科學尤其是他的最愛,這奠定了他日後寫作科普與科幻的基礎。一九五○年,他出版了科普處女作《行星際飛行》(Interplanetary ***ht),次年又出版《太空探索》(The Exploration of Space),這兩本書使他成為提倡太空旅行的權威。後來他又寫了很多這方面的科普書籍及文章,對宣傳太空旅行簡直不遺餘力。

由於克拉克博學多聞,並且對科學與技術的互動十分了解,因此長久以來,他對許多政府的科學決策都很有影響力。例如早在一九四五年,他就在<地球外的轉播>這篇論文中倡導同步通訊衛星,而成為這個科技領域的先知(這篇歷史性的論文發表於《無線電世界》)。除了寫作之外,他還製作電視科普節目,對於西方世界的科學普及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因而獲得聯合國及許多國家頒發的學術獎項。
而身為一位科幻作家,克拉克亦享有極高的聲譽。他曾獲得三次雨果獎 (Hugo Award) 與三次星雲獎 (Nebula Award),兩者皆是科幻文壇的最高榮譽。包括一九八六年,以終身成就所榮獲的星雲科幻大師獎。

雖然很早就開始習作科幻,但克拉克直到一九四六年才正式發表科幻短篇。一九五一年,他的第一本長篇科幻《太空前奏》(Prelude to Space) 問世,同年又出版第二本長篇科幻《火星之沙》(The Sands of Mars)。值得一提的是,克拉克早期的科幻小說無論長篇或短篇,大都是以太空探險為主題。

從一九五六年起,克拉克定居斯里蘭卡。熱愛海洋的他認為這個島國是人間天堂,他嚮往海底的奇妙世界,對潛水活動尤其著迷。一九五七年出版的長篇科幻《深海牧場》(The Deep Range),便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移居斯里蘭卡之後,他還花了不少時間研究東方哲學。此後在他的科幻作品中,除了太空這個主題,海洋與東方文化也開始扮演重要角色。

相當耐人尋味的是,雖然克拉克是一位博古通今的科普科幻作家,又是一位硬科幻小說的基本教義派,篤信科技與人性都具有無窮的潛力,可是在他的作品中,卻仍然不時出現「神」的形象與意象。重要的例子包括《童年末日》(Childhood's End)一書中的外星主宰,以及本文主題「太空漫遊系列」中的神秘石板。

就科幻小說的文學面而言,克拉克受古典科幻宗師威爾斯 (H.G. Wells, 1866-1946) 的影響最深,因此在文字上較注重文學性,總是以優美的文筆娓娓道來。另一方面,由於本身的學術背景,他對科技細節的描寫也是精確無比,給人一種身歷其境的真實感。至於故事性與戲劇張力,反而不是他強調的重點。換句話說,克拉克是以散文詩的語體來撰寫科幻小說,且執著於哲理上的探討與科學上的考證,因此讀者必須細細咀嚼,才能品嘗出其中特有的濃郁香醇。

一九六四至六八年,克拉克與名導演庫伯力克 (Stanley Kubrick, 1928-1999) 合作,拍攝了一部舉世聞名的科幻經典之作《二○○一:太空漫遊》。這部電影改編自克拉克於一九四八年撰寫、一九五一年發表的科幻短篇<崗哨>(Sentinel,故事敘述月球山峰上發現數百萬年前外星人留下的神秘建築),劇本由克拉克與庫伯力克聯合執筆。在電影殺青時,克拉克也寫出了同名的長篇小說。許多年後,克拉克陸續為這本書寫了三本續集,分別是《二○一○:太空漫遊》(一九八二年出版)、《二○六一:太空漫遊》(一九八七年出版)、《三○○一:太空漫遊》(一九九七年出版)。如今在全球科幻迷心目中,此一「太空漫遊系列」已經成了克拉克的代名詞。

從《二○○一》到《三○○一》,克拉克用抒情的筆調、精準的文字,寫出自成一格的科幻敘事長詩。如果身為讀者的您對這個系列並不熟悉,下列簡介足以提供充分的前情提要,能讓您以最短時間跨越千年時光,直接探索三○○一年的神秘星空。

本片涉及作品介紹:《二○一○:太空漫遊》(2010: Odyssey Two)

二○○一年的「木星任務」失敗之後,美國積極趕造「發現二號」,用以尋找仍在環繞木星的「發現號」。然而在「發現二號」完工前,無人操縱的「發現號」就有墜落木星的危險。

幸好俄國及時建好一艘「里歐諾夫號」,並善意地提出合作計畫,邀請美國共同遠征,一來取回「發現號」上的電腦資料,二來探索木星上空那塊巨大的黑色石板。促成這次合作的美方代表,正是《二○○一》主角之一的佛洛依德博士。

於是美國派出三位代表,連同俄國的七名宇航員,組成一支十人太空遠征軍。三位美方代表包括佛洛依德本人,以及哈兒的設計者——印度裔的強德拉博士。

經過兩年漫長的太空旅程,他們在來到木星的前夕,竟然發現有另一艘太空船後來居上。這艘命名為「錢學森號」的太空船由中國政府秘密建造,目標也是「發現號」上的資料。「錢學森號」之所以速度驚人,是因為並未攜帶返航的燃料。來到木星附近後,它並未直接與「發現號」會合,而是先降落到木衛二這個冰封的世界,以便汲取熱核反應爐所需的燃料——純水。
眼看中國太空人要成功之際,降落木衛二上的「錢學森號」忽然傳來緊急呼叫。這緊急訊號由一位張教授發出,呼叫的對象是「里歐諾夫號」上的佛洛依德博士,因為他們兩人曾有一面之緣。張教授以流利的英語,反覆強調木衛二上存在生命;他說那個生物長得像一棵巨大的榕樹,被「錢學森號」的燈光引出水面,進而爬上那艘太空船。但它帶上來的冰雪卻壓垮了「錢學森號」,如今張教授成了唯一的生還者。可是「里歐諾夫號」上的成員愛莫能助,「錢學森號」最後終於全軍覆沒。

又經歷了千辛萬苦,「里歐諾夫號」總算與「發現號」接合。強德拉博士開始忙著修理哈兒,佛洛依德等人則在近距離研究那塊「老大哥」黑石板。雖然來自美俄兩國,但成員相處得十分融洽,彼此的合作也極有默契。

就在這個時候,忽然有一顆「流星」從木星射向地球。其實那並非什麼流星,而是自「老大哥」石板中蘇醒、變成一種無形生命的鮑曼。他飛到地球上空,首先將半空中一顆氫彈引爆,消弭了一場人間浩劫。接著,他又造訪了自己的女友與卧病的母親。

這個「鮑曼」在回到木星附近後,又藉著哈兒的顯示幕,警告佛洛依德「必須在十五天內離去」。而為了取信,他甚至利用塵埃塑造出自己的「原形」,證明自己已經是個超級生命體。

不過「里歐諾夫號」剩餘的燃料有限,二十六天後才有適當的發射時機。但是基於上述的警告,他們想出了另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里歐諾夫號」與「發現號」綁在一起,先用「發現號」當推進裝置,在半途將「發現號」拋棄後再正式點火。只是這樣一來,就無法帶哈兒回地球去。

在准備過程中,附近星空那塊黑石板突然消失無蹤!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堅定了船長的決心,於是「里歐諾夫號」立刻啟程。與此同時,木星上竟然出現一塊大黑斑,而且還在不斷擴大。原來那是上百萬個不斷自我復制的石板,正在吞噬木星上的氫元素。

在「發現號」燃料用罄遭到拋棄後,「鮑曼」來到這艘太空船,利用哈兒發出一次又一次的訊息:「這些世界都是你們的,只有木衛二例外,別試圖在那裡登陸。」

不久木星整個被黑斑包圍,接著發生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爆炸,距離木星不遠的「發現號」也因為這次爆炸而粉身碎骨。不料「鮑曼」發覺哈兒仍在自己身邊,原來哈兒也轉變成類似的超級生命。

從此天空中多了一顆太陽,它就是木星爆炸後的產物;木衛二也不再是冰封的世界,而有希望發展出更復雜的生命。至於這顆新太陽的名字,大家最後的決定是「魔星」(Lucifer,亦正亦邪的光明使)。

這本小說也曾拍成電影 (2010:The Year We Make Contact, 1984出品),中文片名是「威震太陽神」。雖然也是一部十分精採的科幻片,但由於不是庫伯力克執導,並未跳脫好萊塢的科幻窠臼,因此在藝術價值與知名度上略遜一籌。

網站: http://www.y5y2.com/movies/20067/00430.shtml

『拾』 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續寫

知道有料 提問
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續寫
我來答 查看全部15個回答

Timqwezxc2012
LV.2 2011-06-10
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在房間里,這時想起了一陣敲門聲,他立馬關上了燈,面色蒼白,心跳加快,神清慌張地,心想:不是只剩下我一個人了嗎?為什麼還有聲音呢?是誰啊?這時他腦海閃過無數個面目猙獰的妖魔鬼怪的樣子,還想到了許多外星人醜陋的嘴臉,最後又想到會不會是什麼動物的變異啊?心裡七上八下的,手心裡已被汗水打濕了,這時又聽見了敲門聲音,他速度拿起了放在桌子上的棒球棒,邁著小心的步伐,來到了門前,只見他握緊了手中的「武器」,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兩眼一閉,迅速地打開了門,當它睜眼時,完全被眼前的「人」驚呆了,只見一個身材矮小,面目一新且長著三隻手臂的新生物。從它的眼神中透出善意,只見它說了一大堆嘰嘰喳喳的語言,一句也聽不懂的,這時它見他沒有什麼反應,就打開了在胸前的電腦顯示器,按了幾個按鍵,只見顯示器上清楚地寫著:「朋友,請不要害怕,我是從星際星球來的人,通過擦測儀測測了這里有生命的跡象,我們來幫助你們的,從資料上顯示你們的星球的毀滅,雖然我們不是一個星球上的物種,但是我們是同一世界的,我們必需互相幫助,共同建造新的家園。」只見他放下了手中的「武器」,擦幹了眼中的淚水,積在心中的委屈一下子全部的釋放出來,他趴在「外星人」的身上痛哭起來,他想起了自已美麗的家園的毀滅,想起了自已的親人,想起了同學們————
由於人類社會長年對環境的破壞,又加上環境污染,人們為了自已的利益,亂砍伐樹木,最後導致人類地球的滅亡。
這時「外星人」對著胸前的電腦又操作起來了,顯示器上顯示著對現有地球上的測試,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讓地球復甦的辦法,我連忙接過它們的數據顯示,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我們的星球復甦,我要讓我們的星球充滿希望,我要改造我們的家園。
「寶貝,起床了,今天是端午節,不要睡懶覺了」,我睜開了雙眼,原來是一場夢,只見的臉龐及眼角還掛著淚水,媽媽問為什麼,我只是搖了搖頭,心想,還要是一場夢。我一定要愛護自已的家園,我要做一個環保小衛士。
217 84
下一條回答
最恐怖的小說都有哪些?愛奇藝閱讀—恐怖小說
活動-「全場免費讀」恐怖小說 免費全本小說_影視原著小說/文學課外閱讀/言情都市懸疑..
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廣告

7條評論

你的評論是作者最大動力
發布

偷星九月天時代
4
這......結果........真讓人蛋疼.....蛋疼
2014-06-15 15:16 · 回復Ta

熱心網友
4
這樣思考一會呢....看看我寫滴 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 「咚咚咚咚......」 聽見敲門聲後的人驚慌失措,他的腦子里一片空白,手心裡滲出了汗珠,他一動也不敢動,就像是孩童打翻了熱水,不知所錯。 「咚咚咚咚......」敲門聲還在繼續,而且越來越急促。 人咬了咬牙,還是起身去開門。「還會怎麼樣呢,這里已經沒有人了,即使不死,我也不願一個人孤獨
2013-06-17 19:21 · 回復Ta
聽聽音樂吧123 : 真不錯。

海茫茫WHZ
4
想像豐富,寫得不錯。
2013-06-15 21:34 · 回復Ta
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為您推薦
下面是科幻作家弗里蒂克布朗寫的一篇被稱為世界上最短的科學幻想小說,請續寫這篇小說「地球上最後一個人
他小心翼翼心驚膽戰的去開門,開門後,印入眼簾的卻是他自己的面貌。。。 敲門的人雙眼盯著他,猶如整個璀
251 瀏覽2076 2018-05-01
最短的科幻小說 原文..
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 英文原文:The last ma
21 瀏覽512
最短的科幻小說
美國近代著名科幻小說家弗里蒂克·布朗曾寫過一篇就目前來說,堪為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把它譯成現代漢語
3271 瀏覽42339 2017-11-24
為您推薦

雙眼皮韓式和全切
女孩長鬍子怎麼去掉
阿衰全集漫畫
怎麼自製冰淇淋
雙眼皮全
雙眼皮全切是什麼
隆鼻材料膨體
心動手游
正在載入
7

熱點內容
夕陽紅小說老馬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18 18:18:13 瀏覽:478
絕品神醫陸逸小說網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18 18:07:47 瀏覽:492
都市無雙戰帝小說 發布:2025-07-18 17:36:52 瀏覽:695
肉捧好大免費短小說 發布:2025-07-18 14:06:09 瀏覽:536
你好偏執老公小說永久免費 發布:2025-07-18 14:01:38 瀏覽:320
武俠小說主角煉毒功 發布:2025-07-18 13:26:53 瀏覽:889
小說推薦女主是海王 發布:2025-07-18 13:19:07 瀏覽:5
閱讀女生小說軟體 發布:2025-07-18 13:12:11 瀏覽:43
高女的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7-18 13:02:18 瀏覽:860
曦瑤同人小說完結 發布:2025-07-18 12:37:45 瀏覽: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