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創意訓練
『壹』 請問國內有哪些好的科幻小說訓練營
青訓營
『貳』 求科幻小說的題材,最好是有創意的,別模仿其他著名小說
科幻小說的話也是有很多分類的,比如說:宇宙升級,未來世界,星際文明,超級科技,時空穿梭,進化變異,末世危機。
不管怎麼樣,主題大綱就是根據上面這些分類來寫的,你可以把其中的幾個混合起來形成你獨有的創意。
本人是一名資深讀者,書齡十年,平時就比較喜歡科幻,玄幻類的題材,這些類型的小說我也看了很多。要是有什麼疑問你可以私信我,你這個問題還要結合你自己有什麼想法,別人的創意你並不能完全的理解。
原創回答求採納,如果有疑問最好私聊我,追問的話還是比不上對話私聊來的方便
『叄』 科幻小說有沒有以經濟學作為科幻創意的
經濟學科幻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創意,我也一直在尋求與此有關的(包括所有以社會科學及交叉學科為基礎的)科幻構想.
像是阿西莫夫的《基地》於帝國三部曲中的《星空暗流》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經濟學,而海因萊因的《銀河系公民》也滲透了這一點,
但這些都比較膚淺,只體現了市場經濟或經濟對社會的作用這些比較淺顯的議題。
而以經濟學中的概率論為主體的科幻小說可就多了,如《櫥窗里的荷蘭賭徒》等等,但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經濟學科幻。
雖然我不能肯定是否世界上還沒有真正以經濟學為主體的科幻面市,但我相信這是一個一定會被寫到的主題,我們也可以發揮想像,自己提出一些構想嘛。
PS:很高興有人能對科幻的創新作這么有創見性的思考,我再回到你的問題本原說一說吧。我想你應該十分關注科幻的「預見」這一功能吧。如果說預見金融危機,太多的書都或多或少地提到過(反烏托邦小說中設想的各類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崩潰;各類經濟學書籍中對未來經濟危機的預測),不過「預見」只是科幻的一個功能,而非特徵,往往也不是目的。科幻中的「預見」都不是針對於某一事件的,只是按其對未來社會走向的構想自然推理而成的產物,而後真正發生危機時,人們將小說中的描寫一套,發現很像,不過是證明了小說在科學推理上的嚴謹性於在幻想上的切實性罷了。預見的真正目的在於警示,所以我相信近幾年一定會有以科幻小說為形式的描寫金融危機的書問世,因為此時的人們,太需要警示。
『肆』 寫小說如何寫出創意
1.發散類:
如果God is a girl(上帝是個女孩),會怎麼樣?
請寫出你的設想,越多越好。注意,在寫的時候,不要一行一行的寫。請使用思維布贊術的方法:
在中間寫上你要想的主要想法(main idea),然後拉出線,寫出你的想法,參考下面這個草圖。
這個方法叫做科幻小說式訓練法,它的基本公式是:如果……會怎樣?你也可以自己想一些「如果……會怎樣?」來訓練自己的創意。
這個訓練法的原理是:當有了一個不可能的假設後,人們就可以突破常識、常規、常理,而有些超乎尋常的想法!
與之類似的訓練方法還有托氏訓練法 - 空鐵罐的用途:寫出關於空鐵罐的各種可能的用途,越多越好。
在寫的時候,請用上面所提到的那樣的草圖的方法,每個想法拉出一條線。這個項目的四個評分標准:
流暢性——想出大量點子的能力,也就是一共想出多少個?
靈活性——不同類型的點子,也就是空鐵罐的不同類型用途,如當容器、當玩具、當通信器材等涉及到這樣不同的類型。
原創性——如果總是想到空鐵罐的典型用途,就得不到這個分數。
衍生性——你果你的點子是需要把空鐵罐熔化、磨成粉末、塗上油漆或與另一個罐子組合起來,才得到這個分數。
發散過後還有,奧斯本檢核表法,通過9大問題來發散思維,檢驗創意是否全面。
基本做法是:首先選定一個要改進的產品或方案;然後,面對一個需要改進的產品或方案,
或者面對一個問題,從下列角度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並由此產生大量的思路;第三,根據第二步提出的思路,進行篩選和進一步思考、完善。
一.可以引入嗎?是否能夠從其他領域、產品、方案中引入新的元素,新的材料、新的造型、新的原理、新的工藝、新的思路,以改進現有的方案或產品
二.可以替換嗎?是否能夠用其他東西或替代現有的產品、方案或其一部分
三.可以添加、增加、擴大嗎?是否能夠增加一些元素,或者使現有的元素的數值增加,比如新的材料、色彩、加大
四.可以減少、縮小嗎?是否能夠通過縮小某一要素的數值,比如長度、體積、大小、容量,或者減少一部分成分,來實現改進
五.可以引出嗎?可以將該產品或方案的原理、結構、材料、成分、思路等用於其他地方嗎?
六.可以改變嗎?可以改變該產品的名詞、動詞、形容詞屬性和特徵,以實現改進嗎?
七.可以逆反嗎?能否在程序、結構、方向、方位、上下、左右等方面逆反,以實現更好的效果
八.可以組合嗎?能否把現有的產品或方案,與其他產品或方案組合起來,以形成新的思路?
九.可以用於其他領域嗎?本產品或方案,能否用於其他領域,擴大用途,或者稍作變化後用於其他領域或其他用途
利用奧斯本檢核表法,可以產生大量的原始思路和原始創意,它對人們的發散思維,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2.聯想類:
電影後想法
看完一部電影,和朋友相互提問,關於一些關於畫面上很細節的問題,看看自己能記得多少。每部電影都可以這樣來訓練和溫習,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首先,我們需要細節,因為細節是創意的材料。而且,細節往往是畫面思維,而不是文字思維所能提供的。
因此,這樣做可以不斷訓練你對畫面的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為創意積累原料,等到創意時就有源源不絕的素材啦:)
電影前想法
電影前想是我發明的一個有趣的創意訓練方法,具體的做法是:找一部你沒看過的影片,這部影片你聽說過它的名字就可以,
你也可以了解一下他的導演和相關報道,然後根據你手上的信息,寫一下你對這部電影的猜想。最後再拿自己的猜測和該電影對比一下,看看誰的構思更歷害。
這個創意訓練法的好處就是利用別人已經創意好了的故事,我們首先可以猜測,其次可以對照,以此發現自我的不足,不斷的改進和提升。
詞的接力法
我們玩過接力賽,接力唱歌,其實創意里詞語也可以接力。
黑色——頭發——洗發——溪水——鵝卵石——魚——大海——帆船——哥倫布——土著……
「其實每個人寫的都會不一樣,這就提供了創意的很多切入點,你可以寫很多,按這種細索寫幾條,結果就有很多變化。
如果產品的賣點是『黑色』,那你可以在任何一個聯想到的詞那裡找到切入點,而不是總在原地打轉……」
1.發散類:
如果God is a girl(上帝是個女孩),會怎麼樣?
請寫出你的設想,越多越好。注意,在寫的時候,不要一行一行的寫。請使用思維布贊術的方法:
『伍』 我加入了一個科幻小說圈子,我想和別人分享我的創意,可又害怕別人抄襲或直接拿來用,咋辦
一般說來,寓言的體積還是比較小的。
『陸』 科幻小說的作者是如何想出他們最奇妙的想法的
斯蒂芬·金寫道,他的小說通常源於兩個截然不同的觀點的碰撞。他以他的第一部小說《嘉莉》為例。斯蒂芬和他的新婚妻子塔比莎(Tabby)剛結婚的時候有點落魄。收支相抵很難。史蒂夫在一所中學找了份看門人的學徒工作。那個脾氣暴躁的老看門人正在給他指點訣竅。他們走進女孩的浴室,史蒂夫注意到牆上有衛生巾/衛生棉條分配器。他不知道裡面是什麼,所以他問。「娘娘腔,」脾氣暴躁的老看門人說。"為了他們每個月的特殊時刻"
科幻小說里的人有難以置信的問題。想要吸出腸子的惡靈。一個邪惡的帝國懸賞要他們的人頭。一場毀滅整個銀河系的太空瘟疫。即將到來的外星人入侵。作為克隆人,或者半機械人,或者超能力變種人的情感影響和道德影響等等。但主角仍然會用老派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機智、道德勇氣,或許還有一群緊密的盟友。
我曾經讀過凱勒·卡爾(Caleb Carr)寫的一本書,講的是一個名叫弗雷德里克·湯森·沃德(Frederick Townsend Ward)的人,他是一名美國幸運兵,曾在19世紀中期參加過無數場戰爭。他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為法國而戰;在威廉·沃克在墨西哥索諾拉州命中註定的「阻撓議事」中,他為沃克而戰;然後他去了中國,為清朝而戰。沃德和他親自訓練的「常勝軍」打過許多光榮的戰役,並幫助打敗了太平天國起義。
我覺得沃德的故事很吸引人,所以我把它搬到了外太空。為了挑戰自我,我把主人公變成了一個女人——夏洛特·「查理」·沃德。
她最緊迫的問題是,她是一個剛愎自用的年輕女性,剛剛十幾歲,不知道如何領導別人,還會惹怒很多人。因此,她被「隔開」——被反叛的船員踢出氣閘,在星際間漂流。然後,她與海盜、雇傭兵和各種不體面的人混在一起,不得不迅速吸取一些教訓。
但她更大的問題是,她需要向世界(或僅向自己)證明,她是一個有能力、有能力的士兵,能夠與被戰爭撕裂的銀河中最優秀的軍事指揮官並肩作戰。要做到這一點,她必須謙卑,傾聽比她了解更多的人,變得更堅強,調整自己的思想和身體,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獲得別人的信心,並進行一些自我反省。
『柒』 科學幻想的創意類
雷金納德·布萊特諾(Reginald Bretnor)認為:科幻小說是基於關於科學和它的合成技術的人類體驗的理性的思考。
海因萊因認為:科幻小說表現了對被視為科學方法的人類活動之本質和重要性的理解,同時對人類通過科學活動收集到的大量知識表現了同樣的理解,並將科學事實、科學方法對人類的影響及將來可能產生的影響反映在他的小說里。
雨果·根斯巴克認為科幻小說是幫助讀者吸收科學知識的糖丸。
他們的觀點都不錯。但他們只是談到了一類科幻小說——創意式科幻小說。在這類小說中,作者從自己的一個獨立創意出發建構小說的主要事件,他要運用科學知識,以真實性為目標來完善這個創意。最重要的是,這個創意和真實的科技前沿毫無關系。
凡爾納第一部科幻小說《地心游記》一部和二部,便是典型的創意式科幻。某篇文章曾經把這部小說當成「凡爾納失敗的預言」。但從小說開端部分,作者引用大量的地質學成果來看,凡爾納完全知道地心是實體而無空洞。他塑造一個「地中海」世界,完全是因為其藝術趣味。
在《太陽系歷險記》中,這種創意式科幻的思路得到進一步貫徹。一顆小行星接近地球,帶走部分陸地、海洋和三十六個人,而地球上其他人一無所知。以當時自然科學的常識而言,以及凡爾納的知識水平,他不可能真的認為會發生這種事。從創作構思的角度看,他首先是建立了這么一個創意,然後堵塞進各種相關知識,令它「逼真」。
到了威爾斯那裡,創意式科幻更為自覺地發展進來。時間旅行、隱身人、外星人入侵、神食、異度空間,……這些都和當時的科學研究沒有任何關系。威爾斯先把它們構想出來,然後再綁上知識之線,令它們看上去很真。
當時,凡爾納和威爾斯曾經有過爭論。前者認為,自己寫的是真科學,威爾斯寫的是想像中的科學。其實,這正是預言類科幻和創意類科幻一種不自覺的碰撞。只不過當時,科幻作品整體上數量就很少,風格流派也不可能清楚地表現出來。
威爾斯後來又被人稱為現代科幻之父,以筆者的理解,這個「現代科幻」,正是創意式科幻。因為它完全離開了科學這個源文化的臍帶。作者可以海闊天空地去假設,然後再採集來相關知識,進行整理。 比如一篇名叫《追趕太陽》的科幻小說。故事的情節是:一個月球考查隊發生了事故,失去了能量。惟一倖存的女宇航員要等待地球的救援。但她必須在失去能量的條件下保持宇航服的溫度。於是,她便用步行的方法「追趕太陽」,使自己在月球的「一天」內始終保持在陽光下。這裡面的線索便是,由於月球重力小於地球,人可以憑借體力在一個月球日內環繞月球一周。阿西莫夫的《血濺音樂鍾》講了一個探案故事。最後破案的線索,是嫌疑人由於剛剛從月球返回,身體無法適應地球的重力。這些都是將創意設置在天文學基礎上的例子。
阿西莫夫著名的《奇異的航程》更為典型。這篇作品描寫科學家將人縮小到細胞大小,進入人體內遊走航行。該作品萌發了一個豐富的科幻題材亞類型,如美國影片《內層空間》,當代中國青年科幻作者周宇坤的《腦界》等都是這方面的代表作。這個構思完全沒有科學上的可能性,從預言的角度也不及醫學上「葯物制導技術」、「納米機器人技術」,更接近現實。但這樣寫顯然是極為有趣的。有趣,這個文學上的目的,才是此類題材的出發點。
時至今日,被人們習慣上稱為「硬科幻」的科幻作品裡,除了極少數是預言類科幻外,絕大部分是創意類科幻。科幻界一直沒有把兩類作品劃分開來。其實,關注一下同一個經典作家的不同作品,會有助於我們弄清這個問題。比如,別利亞耶夫創作的《種海人》,完全反映了當時海洋開發的前景。而其《躍入虛空》,更是在學習齊奧爾科夫斯基的專著後構思的。齊氏自己也寫過科幻小說來宣傳自己的思想,但影響力不大。所以欣然命筆,為這部長篇寫了前言。
而他的《永生糧》、《飛人阿利埃利》,顯然和科學前沿無關。而《最後一個大西洋人》更是典型的純科幻創意。
創意類科幻里富含科學知識,但它與真實世界裡的科學研究完全沒有關系,而這正是許多科幻迷所不解的。所謂科幻是科學的溫床之類的說法,大多是對創意類科幻本質的誤解。
『捌』 長篇科幻小說哪部寫得最有創意
長篇科幻小說很少,大多數都是那些耳熟能詳的。網文確實有不少這樣的好貨,個人感覺最有意思的還是《雙宇》系列,當然,我是聽的有聲書,沒看過。這小說我重頭聽到尾基本沒停過。每每感覺答案快要出現的時候它又反轉了。大開大合的劇情也很顛覆,一開始有點不適應,聽完之後才恍然大悟,確實很有創意,神作一點不誇張。
『玖』 請推薦最具有創意的科幻小說
創意的化,我覺得韓松的《地鐵驚變》《乘客與創造者》
赤色風鈴的:《大夢將啟》
阿來的《高塔下的小鎮》
大劉的《三體》
遲卉的《歸者無路》 這些都很有創意啊!至於說誰的小說最有創意這個每個人有自己的標准!
我空間里整理了一些相關的小說你可以去看看:
http://hi..com/blank12/blog/item/94c3cfefd50d3d212df534d6.html
『拾』 打算寫一部科幻小說,各位有什麼好的創意和建議嗎
元素傳承
作者: Stupidcat
簡介:
耀眼的閃電劃過漆黑的夜空,寒風呼嘯,街道兩旁的店面也早早關門了,只剩下路燈散發著朦朧的光芒。 大街上一個行人也沒有,也許只有在這寒冷的冬夜裡,喧鬧的城市才有這難得一絲寂靜。此時,在街角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一幢小樓里走出一名約二十歲左右的青年男子,手裡抱著幾本和些泛黑的書慢慢地向街頭走過去。 青年的名字叫渡雲浩,剛剛畢業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