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科幻小說貢獻
Ⅰ 你認為科幻小說家劉慈欣能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我覺得科幻小說家劉慈欣不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因為劉慈欣的水平還是不夠的,而且現在中國文壇上,唯一一個獲得文學獎的作者是莫言,而莫言也是通過很多經典的作品來積累出來的功底,相比之下,劉慈欣的水平和作品的累積比莫言還差了一些。
諾貝爾文學獎金授予“最近一年來”“在文學方面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1900年經國王批準的基本章程中改為“近年來創作的”或“近年來才顯示出其意義的”作品,“文學作品”的概念擴展為“具有文學價值的作品”,即包括歷史和哲學著作。
一、劉慈欣的作品題材比較單一
劉慈欣擅長的題材是科幻的題材,他的文風了充滿了理應思維,刻畫了深刻的人性。科幻文學不同於其他題材的文學作品,相對於其他作品而言,科幻是屬於小眾的,他的讀者群體是非常的一致。三體獲得了雨果獎,並不意味著他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Ⅱ 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獲得成功的原因
這部小說我讀過好幾遍了。
讀完<三體>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硬科幻小說~三體的豐富的想像,嚴謹的邏輯是其他國內甚至國外的科幻小說無法相比的。人類文明產生的各種文化,包括科學、政治、經濟、軍事、歷史等各個方面以及人類靈魂深處的愛與恨均在小說中展現的淋漓盡致,而三體文明的介入,使得整個宇宙變得猶如黑暗森林一般,神秘而震撼,孤獨而敬畏,兩個文明之間有斗爭是人類內部斗爭的映射及放大,人類悲慘的結局,也對現實中的人類文明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不得不說三體是一部名副其實的硬科幻小說。
Ⅲ 劉慈欣所有科幻小說
1999年: 6月: 《鯨歌》(《科幻世界》) 《微觀盡頭》(《科幻世界》) 7月: 《宇宙坍縮》(《科幻世界》) 魔鬼積木(劉慈欣獲獎作品)10月:《帶上她的眼睛》(《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一等獎 2000年: 2月: 《地火》(《科幻世界》):後收錄於《中國九十年代科幻佳作集》 7月: 《流浪地球》(《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特等獎,後收錄於《2000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2001年: 1月: 《鄉村教師》(《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後收錄於《2001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3月: 《混沌蝴蝶》(《科幻大王》) 4月: 《微紀元》(《科幻世界》) 8月: 《全頻帶阻塞干擾》(《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後收錄於《2001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2002年: 1月: 《中國太陽》(《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後收錄於《2002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夢之海》(《科幻世界》):大藝術系列之一 《朝聞道》(《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後收錄於《2002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6月: 《天使時代》(《科幻世界》):又名《波斯灣飛馬》 9月: 《魔鬼積木》(《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長篇 11月: 《吞食者》(《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 2003年: 1月:《超新星紀元》(作家出版社):長篇。 2月:《文明的反向擴張》(《科幻世界》):科幻專題文章 3月:《詩雲》(《科幻世界》):又名《李白》,「大藝術」系列之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後收錄於《2003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8月:《光榮與夢想》(《科幻世界》) 流浪地球(劉慈欣獲獎作品)9月:《地球大炮》(《科幻世界》):又名《深井》,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後收錄於《2003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12月:《思想者》(《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後收錄於《2003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2004年: 3月:《圓圓的肥皂泡》(《科幻世界》) 6月:《球狀閃電》(《科幻世界星雲》):長篇。 《 當恐龍遇上螞蟻》(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又名《白堊紀往事》,長篇。 12月:《鏡子》(《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 2005年: 1月:《贍養上帝》(《科幻世界》) 8月:《歡樂頌》(《九州幻想》,「大藝術」系列之三) 11月:《贍養人類》(《科幻世界》) 2006年: 1月:《山》(《科幻世界》) 5月:《三體》 (連載於《科幻世界》2006.5~2006.12):長篇 2008年: 1月: 《三體》 (重慶出版集團 重慶出版社):長篇單行本 2008年: 5月: 《三體II:黑暗森林》(重慶出版集團 重慶出版社):長篇;2007年底寫作完成,與《三體》分別為《地球往事》三部曲的第一部和第二部。 2010年: 1月 : 《太原之戀》 (九州幻想) 2010年: 11月: 《三體Ⅲ:死神永生》(重慶出版集團 重慶出版社):長篇 ;2010年中旬寫作完成,與《三體》、《三體II:黑暗森林》統稱為《地球往事》三部曲
Ⅳ 劉慈欣獲得世界科幻界大獎是什麼作品
劉慈欣獲得世界科幻界大獎的作品是《三體》。
《三體》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作者劉慈欣。該系列小說由《三體》、《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三部小說組成, 於2006年至2010年由《科幻世界》雜志連載,出版。
《三體》三部曲講述了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作品對人類歷史、物理學、天文學、社會學及哲學等均有涉及,從科幻的角度對人性進行了深入探討,全書格局宏大,立意高遠,被譽為迄今為止中國當代最傑出的科幻小說,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2014年底小說第一部的英文版在美國上市,反響熱烈,並於2015年獲得美國科幻奇幻協會「星雲獎」等五個獎項提名。2015年8月23日,《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
Ⅳ 請分點概述劉慈欣對中國科幻文學的貢獻
有人說,科幻文學描寫了未來的可能性。但劉慈欣卻l理解認為,這是國內讀者對科幻文學最大的誤區。「科幻小說應該給人一種對宇宙深邃的敬畏、對神秘新世界的嚮往」,而絕不是對未來的預測。希望能夠幫到你。
Ⅵ 劉慈欣在世界科幻小說界地位有多高
相當高,世界頂尖,確實厲害。還記得同學奉勸我的話:不接觸劉慈欣,你就永遠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想像力。
於是我接觸了一些他的短篇小說,《黃金原野》是我讀過的第一篇,最後的大反轉令人稱奇,文章到了末尾的留白更是讓人浮想聯翩。
我那時就知道,大劉真的很厲害。
因為學業,不得不只先看一些短篇,其中《微紀元》和《流浪地球》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不得不佩服大劉的想像力。
不過,當前些日子我接觸了《三體》時,我才知道,之前對大劉的一切評價,盡管很高,但那是對大劉的褻瀆。
讀完第一部那天,我被最後那章《蟲子》深深震撼,那天我真正理解了那個同學的話。
於是開始讀第二部,我發現,如果拿「地球往事」的評價高度再評價的話,那麼又是對大劉的一種褻瀆。那令心靈震顫的黑暗森林體系,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第三部的時候,我想我能做的,就只有獻上膝蓋了……不能再對大劉作任何評論,因為做不了。只剩下兩個字「震驚」。
如果就故事而言,三體一的歷史感非常強,讀來十分厚重且富有哲思。而三體二,個人認為是最震撼且故事情節是最為完整的。第三部死神永生,則是最為龐大和開闊的,唯一的遺憾是沒有三體二最後那麼震撼,但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第三部,幾乎每一段都能讓你震驚!
看完之後,回味無窮,哲理與諷刺意味兼具,是不可多得的一個系列。就個人讀過的科幻小說而言,除三體之外,暫時沒有一部小說可以給我留下如此深刻印象。說是世界頂尖,名副其實。
單槍匹馬將中國科幻水平提升為世界高度,絕對名不虛傳。
Ⅶ 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獲得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讀過好幾遍了。
讀完<三體>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硬科幻小說~三體的豐富的想像,嚴謹的邏輯是其他國內甚至國外的科幻小說無法相比的。人類文明產生的各種文化,包括科學、政治、經濟、軍事、歷史等各個方面以及人類靈魂深處的愛與恨均在小說中展現的淋漓盡致,而三體文明的介入,使得整個宇宙變得猶如黑暗森林一般,神秘而震撼,孤獨而敬畏,兩個文明之間有斗爭是人類內部斗爭的映射及放大,人類悲慘的結局,也對現實中的人類文明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不得不說三體是一部名副其實的硬科幻小說。
Ⅷ 科幻小說對社會有什麼貢獻
可以激發閱讀者的想像力,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不知道你聽說過嗎?他的科幻小說我小學時候有幸看過2本,後來才知道,他作品當中的很多東西都是當時所沒有的高科技產物。而且有很多科學家都承認從凡爾納的作品中找到過靈感
網路:凡爾納的作品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也在現實生活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在小說中塑造的科學勇士與先驅者的形象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後來者。許多科學家都坦言自己受到了凡爾納的啟迪才走上科學探索之路的。潛水艇的發明者西蒙·萊克在他的自傳中的第一句話是「儒勒·凡爾納是我一生事業的總指導」;海軍少將伯德在飛越北極後說凡爾納是他的領路人;氣球及深海探險家皮卡德、無線電的發明者馬克尼都一致認為凡爾納是啟發他們發明的人。
Ⅸ 如何評價劉慈欣的科幻小說《詩雲》
《詩雲》是劉慈欣早期的一部非常經典的科幻小說,在一般讀者眼裡,《詩雲》描述的是「技術與藝術的對抗」,這個主題語也是劉慈欣小說選集本出版社的宣傳語。在閱讀《詩雲》的過程,讀者會直覺地想起魯迅的《故事新編》所構築的神話模式。
《詩雲》所表現出的視角、譏刺、幽默或油滑,與魯迅的《故事新編》有著潛在的聯系,兩者都是講述「創造」的故事。
(9)劉慈欣科幻小說貢獻擴展閱讀:
《詩雲》最早是在2003年3月份發表於《科幻世界》上,是劉慈欣「大藝術系列」之二 ,榮獲當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後收錄於《2003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全文一萬八千餘字。
《詩雲》的主線故事其實很簡單,描寫了一個擁有超高級文明、代表宇宙至高智慧的技術之神,如何被生活在三維空間的低等文明「人類」(蟲蟲)的古典詩詞所吸引,進而化身唐朝詩人李白的軀體,模仿其行為方式,意欲用技術創造一種實體的詩雲的故事。
Ⅹ 劉慈欣科幻小說的中國特色表現在哪裡
他的小說新穎之處正在於提出某種跟個人主體相對應的集體性形象,對西方經典現代性「文學性」的標准進行了改寫,這個改寫回到文化政治的角度,就是第三世界的位置,或者帶有中國特色的高度政治化的第三世界的位置,並非僅是區別於西方的「第三世界」。必須把科幻文學放置在當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政治中,才能理解劉慈欣科幻小說以及當代中國科幻文學的潛力,科幻文學正是藉助對「整體性」的世界的想像與書寫達到了其他文學不能達到的力度。
劉慈欣作品的啟示是不要寄希望於強力,而要從第三世界反抗殖民的歷史中找到解決混亂的葯方——第三世界知識人在反抗殖民、守護鄉土中彰顯的「游擊隊員」品性,以及中國在第三世界獨立運動中保持先鋒隊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