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黑雲科幻小說霍伊爾

黑雲科幻小說霍伊爾

發布時間: 2021-06-20 14:44:32

1. 誰有科幻小說1999人類大審判

看看這個.就在你的頭頂.

.月球並非自然天體.它不是一般武器所能撼動的.它以前不是太陽系的星體.年齡比太陽都大.看看月球正面.背面哪些彈坑(大部分人還只知道它叫環形山)都沒有摧毀它.你就知道它有多厲害了.

月球現在是監控狀態.它其實是一個宇宙飛船.內部都是空心.住著外星種族.

---------

一、未有定論的月球起源:

目前有關月球起源的說法有三種,第一個假說是月球和地球一樣,是

在46億年前由相同的宇宙塵雲和氣體凝聚而成的;第二個假說是月球系由

地球拋離出去的,拋出點後來形成太平洋;第三個假說是月球為宇宙中

個別形成的星體,行經地球附近時被地球重力場捕獲,而環繞地球。原

本多數科學家相信第一種說法,也有少數相信第二種說法,可是自從太

空人登上月球,取回不少月球土壤,經化驗分析知道月球成分和地球不

同。地球是鐵多硅少,月球是鐵少硅多;地球鈦礦很少,月球卻很

多,因此證明月球不是地球分出去的。第二種說法站不住腳了。

同樣的原因,也使得第一個假說動搖了,因為,如果地球和月球是在46

億年前經過相同過程形成的,那麼成分應該一樣才對,為何差異會那麼

大呢?所以,科學家只好也放棄第一種說法。只剩第三種說法了,可是

如果是其它地方飛來的星體,飛進太陽系後,太陽引力比地球引力大很

多倍,照理講月球應該受到太陽的引力而飛向太陽,不是受到球的引力而

留在地球上空的。這三種「正統科學家」提出的假說,沒有一項能

解答所有疑問,也沒有一項經得起嚴格的質問。事實上,時至今日,

「月球來自何處」,仍是天文學未定之論。也因此任何人都可以提出

自己月球起源的看法,不管多離奇,他人是不能用任何「小科學」的字

眼來批評的。

---------------------------------------------------------------------------------------------------------------

二、日、月、地球間的奇妙:

現在舉出一個大家都想不到的天文上的奇妙現象,讓大家用心想一想。

月球離地球,平距離約為38萬公里。太陽離地球,平均距離約為1億

5千萬公里。兩兩相除,我們得到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約為月球到地球的

395倍遠。太陽直徑約為138萬公里,月球直徑約為3400多公里,兩兩

相除,太陽直徑約為月球的395倍大。395倍,多麼巧合的數字,它告

訴我們什麼信息

大家想想看,太陽直徑是月球的395倍大,但是太陽離地球有395倍

遠,那麼,由於距離抵銷了大小,使這兩個天體在地球上空看起來,

它們的圓面就變得一樣大了!這個現象是自然界產生的,或是人為的?

宇宙中那有如此巧合的天體?從地面上看過去,兩個約略同大的天體,

一個管白天,一個管夜,太陽系中,還沒有第二個同例。著名科學家

埃爾西莫夫曾說過:

「從各種資料和法則來衡量,月球不應該出現在哪裡。」他又說:

「月球正好大到能造成日蝕,小到仍能讓人看到日冕,在天文學上找不出理由

解釋此種現象,這真是巧合中的巧合!」

難道只是巧合嗎?有些科學家並不這么認為。科學家謝頓(WillianR.Shelton)

在《羸得月亮》一書中說:「要使宇宙飛船在軌道上運行,必須以每小時18,000哩

的速度在100哩的太空中飛行才可以達成平衡;同理,月球要

留在現有軌道上,與地球引力取得平衡,也需有精確的速度、重量和

高度才行。」問題是:這樣的條件不是自然天體做得到的,那麼,為何如此?

---------------------------------------------------------------------------------------------------------------

三、做為衛星它太大了:

太陽系的行星擁有衛星,這是自然現象,但是我們的地球卻擁有一個

大得「不自然」的衛星—月球,也就是說做為一個衛星,月球的體積

和其行星地球相比實在是太大了。我們來看看下列數據:

地球直徑12,756公里,衛星月球直徑

3,467公里,是地球的27%。火星直徑6,787公里,有二個衛星,大的直徑有23公里

,是火星的0.34%。木星直徑142,800公里,有13個衛星,最大的一個直徑5,000公

里,是木星的3.5%。

土星直徑120,000公里,有23個衛星,最大的一個直徑4,500公里,是

土星的3.75%。看一看,其它行星的衛星,直徑都沒有超過母星的百分

之五,但是我們月球卻大到百分之二十七,這樣比較之後,是不是

發現月球實在「大得不自然」了。這個資料,又在告訴我們,月球的確不尋常。

---------------------------------------------------------------------------------------------------------------

四、隕石坑都太淺了:

科學家告訴我們,月球表面的坑洞是隕石和彗星撞擊形成的。地球

上也有些隕石坑,科學家計算出來,若是一顆直陘10哩的隕石,以

每秒三萬哩的速度(等於100萬噸黃色炸葯的威力)撞到地球或月球,

它所穿透的深度應該是直徑的四到五倍。地球上的隕石坑就是如此

,但是月球上的就奇怪了,所有的隕石坑竟然都「很淺」,以月球

表面最深的加格林坑(GagrinCrater)只有4哩,但它的直徑有186哩

寬!直徑186哩,深度最少應該有700哩,但是事實上加格林坑的

深度只是直徑的2%而已,這是科學上的不可能。為什麼如此?大

文學家無法圓滿解釋,也不去解釋,因為心裡清楚,一解釋就會

推翻所有已知的月球知識。因為,只能用月球表面約四哩深處下有

一層,很堅硬的物質結構,無法讓隕石穿透,所以,才使所有的

隕石坑都很淺。那麼,那一層很硬的物質結構是什麼?

---------------------------------------------------------------------------------------------------------------

五、不可能存在的金屬:

月球隕石坑有極多的熔岩,這不奇怪,奇怪的是這些熔岩含有大量

的地球上極稀有的金屬元素,如鈦、鉻、釔等等,這些金屬都很堅

硬、耐高溫、抗腐蝕。科學家估計,要熔化這些金屬元素,至少得

在2、3千度以上的高溫,可是月球是太空中一顆「死寂的冷星球」,

起碼30億年以來就沒有火山活動,因此月球上如何產生如此多需要

高溫的金屬元素呢?而且,科學家分析宇航員帶回來的380公斤月球

土壤樣品後,發現竟含有純鐵和純鈦,這又是自然界的不可能,因為

自然界不會有純鐵礦。這些無法解釋的事實表示了什麼?表示這些

金屬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為提煉的。那麼問題就來了,是誰在

什麼時候提煉這些金屬的?

---------------------------------------------------------------------------------------------------------------

六、地球上看不到的那面:

月球永遠以同一面對著地球,它背面直到宇宙飛船上去拍照後,

人類才能窺視容顏。以前天文學家認為月球背面應和正面差不多,

也有很多隕石坑和熔岩海。但是,宇宙飛船照片卻顯示大為不同,

月球背面竟然相當崎嶇不平,絕大多數是小隕石坑和山脈,只有

很少的熔岩海。

此種差異性,科學家無法想出解答,照理論言,月球是太空中自然

星體,不管那一面受到太空中的隕石撞擊的概率應該相同,怎會有

內外之分呢?月球為何永遠以同一面向著地球?科學家說法是說

它以每小時16.56公里的速度自轉,另一方面也在繞著地球公轉,它

自轉一周的時間正好和公轉一周的時間相同,所以月球永遠以一面

向著地球。太陽系其它行星的衛星都沒有這種情形,為何月球

「正好」如此,這又是一種巧合中的巧合嗎?難道除了巧合之外,

不能找一些其它的解釋嗎?

---------------------------------------------------------------------------------------------------------------

七、數百年來的怪異現象:

月球曾發生過不少無解的現象,數百年來的天文學家不知已看過

多少次了。一六七一年,三百多年前的科學家卡西尼就曾發現月球上

出現一片雲。一七八六年四月,現代天文學之父威廉赫塞爾發現月球

表面似乎有火山爆發,但是科學家認為月球在過去三十億年來已沒有

火山活動了,那麼這些「火山」是什麼?一八四三年曾繪制數百張月球

地圖的德國天文學家約翰史谷脫,發現原來約有10公里寬的利尼坑

正在逐漸變小,如今,利尼坑只是一個小點,周圍全是白色沈積物,

科學家不知原因為何?一八八二年四月廿四日,科學家發現月球表面

「亞里斯多德區」出現不明移動物體。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九日,月面

「達埃文牆」出現三個明亮光點。一九五四年七月六日晚上,美國明尼

蘇達州天文台台長和其助手,觀察到皮克洛米尼坑裡面,出現一道黑線,

過不久就消失了。一九五五年九月八日,「泰洛斯坑」邊緣出現二次閃光。

一九五六年九月廿九日,日本明治大學的豐田博土觀察到數個黑色物體,

似乎排列成DYAX和JWA字形。一九六六年二月四日,前蘇聯無人探測船

月神九號登陸「雨海」後,拍到二排塔狀結構物,矩離相等,依凡桑

德生博士說:「它們能形成很強的日光反射,很像跑道旁的記號。」

伊凡諾夫博士從其陰影長度估計,大約有15層樓高,他說:「附近沒有

任何高地能使這些岩石滾落到現在位置,並且成幾何形式排列。」另外,

月神九號也在「風暴海」邊緣拍到一個神秘洞穴,月球專家威金斯博士

因為自己也曾在卡西尼A坑發現一個巨大洞穴,因此他相信這些圓洞是

通往月球內部。一九六六年十一月廿日,美國軌道二號探測船在距「寧靜

海」46公里的高空上,拍到數個金字塔形結構物,科學家估計高度在15至25公尺

高,也是以幾何形式排列,而且顏色比周圍岩石和土壤要淡,顯然

不是自然物。一九六七年九月十一日,天文學家組成的蒙特利爾小組發現

「寧靜海」出現「四周呈紫色的黑雲」。這些奇異現象,不是一般的外行人

發現,全是天文學家和太空探測器的報告,意味著:月球上有人類未知的神秘!

---------------------------------------------------------------------------------------------------------------

八、月面上的不明飛行物: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廿四日,太陽神八號宇宙飛船在調查將來的登陸地點時,

遇到一個巨大、約l0平方英里的大不明飛行體,但在繞行第二圈時,就沒有再

看到此物。它是什麼?沒人知曉。太陽神十號宇宙飛船也在離月面上空五

萬尺的地方,突然有一個不明物體飛升,接近他們,這次遭遇拍下了

紀錄片。一九六九年七月十九日,太陽神十一號宇宙飛船載著三位宇航員

奔向月球,他們將成為第一批踏上月球的地球人,但是在奔月途中,

宇航員看到前方有個不尋常物體,起初以為是農神四號火箭推進器,

便呼叫太空中心確認一下,誰知太空中心告訴他們,農神四號推進

器距他們有六千英里遠。宇航員用雙筒望遠鏡看,那個物體呈L狀,

阿姆斯特朗說:「像個打開的手提箱。」再用六分儀去看,像個圓筒

狀。另一位宇航員埃德林說:「我們也看到數個小物體掠過,當時

有點振動,然後,又看到這較亮的物體掠過」。七月廿一日,當

埃德林進入登月艙做最後系統檢查時,突然出現二個不明飛行體,其中

一個較大且亮,速度極快,從前方平行飛過後就消失,數秒鍾後又

出現,此時兩個物體中間射出光束互相連接,又突然分開,以極快

速度上升消失。在宇航員要正式降落月球時,控制台呼叫:「哪裡

是什麼?任務控制台呼叫太陽神十一號。」太陽神十一號竟如此

回答:「這些寶貝好巨大,先生KK很多KK噢,天呀!你無法相信,

我告訴你,哪裡有其它的宇宙飛船在哪裡,KK在遠處的環形坑邊緣,

排列著,KK他們在月球上注視著我們KK。」前蘇聯科學家阿查查

博士說:「根據我們截獲的電訊顯示,在宇宙飛船一登陸時,與不明飛行體

接觸之事馬上被報告出來。」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廿日,太陽神十二號

宇航員康拉德和比安登月球,發現不明飛行體。一九七一年八月太陽神十五

號,一九七二年四月太陽神十六號,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太陽神十七號,

KK等等的宇航員也都在登陸月球時見過不明飛行體。科學家蓋利曾說過:

「幾乎所有宇航員都曾見過不明飛行物體。」第六位登月的宇航員

埃德華說:「現在只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們來自何處?」第九位登月的

宇航員約翰楊格說:「如果你不信,就好像不相信一件確定的事。」

一九七九年,美國太空總署前任通訊部主任莫里士查特連表示「與

不明飛行體相遇」在總署里是一平常事,並說:「所有宇宙飛船都曾在一定距離

或極近距離內被不明飛行體跟蹤過,每當一發生,宇航員便和任務中心通話。」

數年後,阿姆斯特朗透露一些內容:「它真是不可思議KK,我們都被

警示過,在月球上曾有城市或太空站,是不容置疑的,KK我只能說,

他們的宇宙飛船比我們的還優異,它們真的很大KK。」

數以千計的月球神秘現象,如神秘閃光、白雲、黑雲、結構物、不明飛行體等,

全都是天文學家和科學家共睹的事實,這些現象一直未有合理解釋,

到底是什麼呢?

---------------------------------------------------------------------------------------------------------------

九、空心的宇宙飛船月球:

一九七0年,俄國科學家柴巴可夫(AlexanderScherbakov)和米凱威新(MihKai

Vasin)提出一個令人震驚的「宇宙飛船月球」理論,來解釋月球

起源。他們認為月球事實上不是地球的自然衛星,而是一顆經過某種

智慧生物改造的星體,加以挖掘改造成宇宙飛船,其內部載有許多該

文明的資料,月球是被有意的置放在地球上空,因此所有的月球神秘

發現,全是至今仍生活在月球內部的高等生物的傑作。當然這個說法

被科學界嗤之以鼻,因為科學界還沒有找到高等智慧的外星人。但是,

不容否認的,確是有許多資料顯示月球應該是「空心」的。最令科學家

不解的是,登月宇航員放置在月球表面的不少儀器,其中有「月震儀」,

專用來測量月球的地殼震動狀況,結果,發現震波只是從震央向月球

表層四周擴散出去,而沒有向月球內部擴散的波,這個事實顯示月球

內部是空心的,只有一層月殼而已!因為,若是實心的月球,震波也

應該朝內部擴散才對,怎麼只在月表擴散呢?

---------------------------------------------------------------------------------------------------------------

十、結構新月球:

現在,我們可以來重新結構月球理論了:月球是空心的,月殼分為

兩層,外殼是岩石及礦物層,像是自然的星體,由於隕石撞擊月球後,

只能穿透這一層,已知隕石坑的深度都不深,最深只有四哩,所以此層

厚度最多五哩。月球內殼是堅硬的人造金屬層,厚度不知道,也許只有

十哩,成分含有鐵、鈦、鉻等,能耐高溫、高壓、腐蝕,是一種地球

人未知的合金。因為宇航員安裝在月球,表面的月震儀顯示震波只在

月表傳遞,而不深入內部,可見月球的確只有這兩層月殼。既然如此,

月球就不是自然界的,它是人造的,造它的「人」經過精細計算,將

月球從他們的星系迎到太陽系來,擺在現在的位置,使地面上的人能

在夜間看到它,而且和太陽一樣大。所以,月球起源的三種理論都不

對。「造月的人」讓月球永遠以一面向著地球,因為這一面有不少控制

地球的設備。他們自己住在月球背面的內部,因為月球表面日夜

溫差太大,中午最熱是攝氏127度,夜間最泠是零下l83度,不適合

居住,所以都住在內部。他們巳發展出飛碟,經常飛出外面做些研究

或修護儀器,並注意地球人的動靜,有時被地球宇航員看到,有時被

地面上的望遠鏡觀測到。「造月的人」是那一種外星人?他們來此有

多久了?我們目前都還不知道。也許不久,地球人就能知道月球的

真相了。我用科學無法解釋的實際月球現象,來重新結構月球的理論,

「圓滿的」將月球之謎KK解答,有誰能說這樣做是「不科學」呢?

2. 弗雷德·霍伊爾的物理學方面的貢獻

霍伊爾的研究領域非常廣泛,除了天體物理學和宇宙學之外,霍伊爾還在巨石陣用途、核能利用、以及冰河時期的相關領域進行過研究。他還寫下多部學術專著、科普讀物、科幻小說、電視連續劇,以及一部自傳。霍伊爾的許多研究成果不符合被認為是正統的學術觀點。盡管如此,他仍然被認為是20世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
為紀念這位天文學家,第8077號小行星以他的名字「霍伊爾」命名。

3. 你最喜歡的一部科幻小說是什麼

《三體》系列是我最喜歡的一部科幻小說。

我與《三體》結緣

記得我是高中的時候,在我們學校一個破舊的書店閑逛,無意間發現了這本小說。當時這本書夾在很多書當中並不起眼,我只是對它的名字比較的好奇,就隨手拿起來翻了一下。在這之前,我幾乎沒有過任何一部科幻小說,僅有的也只是涉獵了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看了幾頁之後,我發現它講的很有意思,因為沒有看過這種類型的,所以就格外的喜歡。當時由於時間原因,只看了有二十來頁吧,就匆匆的走了。

面壁者一共有四個,他們利用了三體人的思維缺陷,設計了一系列的計策進行打擊。而他們的背後,由世界各國組成的聯盟無條件為他們提供支持,也給了他們極高的許可權。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說是非常的精彩。他們四個每個人選擇的計策都不一樣,但無一例外,都非常的扣人心弦。遺憾而又幸運的是,最後除了羅輯,其他三位面壁者都以失敗告終,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羅輯最終悟出了黑暗森林法則,他知道任何暴露自己坐標的文明,都必將遭受高維度文明的打擊,三體文明也不例外。於是他以向全宇宙暴露三體世界的坐標相威脅,暫時保持了三體文明和地球之間的平衡。

在這種短暫的平衡之下,人類開始迅速的發展科技,人類的技術也迎來了一波大爆炸,各種先進科技被製造出來。宇宙艦隊就是它的產物。

在地球艦隊和三體艦隊最終決戰的時候,場面是宏大的,但結局是悲涼的。除了章北海奪取戰艦成功逃離以外,地球艦隊全滅。而逃離的宇宙戰艦,也為人類的生存種下了一顆種子。

三體第三部

在第三部當中,主角換成了一位漂亮的女性——程心。她接替了羅輯來充當決定地球命運的執劍人,但是因為她的善良,在她剛剛上任的時候,三體就向地球進行了攻擊。她選擇了固守人性,從而給地球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看到這里的時候,我很困惑程心這么做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但是很顯然大劉並沒有給我們這個答案,而是選擇讓我們自己去用自己的准繩來評判。就我而言,我覺得程心這么做其實是有點理想主義的,她為了捍衛自己所謂的人性做出的選擇,卻害了全人類,很多人為了她做出的這個決定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如果連人類都沒有了,那麼她的人性誰又能夠理解呢?

而之前成功逃離的藍色空間號,則選擇向全宇宙發送了三體世界的坐標。這么一來,三體世界和地球一樣,都置於了更高級的文明的打擊之下。

在人類與三體的較量之中,有一段我很喜歡。程心的大學同學雲天明,近距離接觸到了三體文明。他通過自己編的三個故事向程心傳遞了大量有用的信息,人類也憑借這些信息,組織了很多的逃離計劃。

我最喜歡的是雲天明的這些故事,看似不經意之間,卻蘊藏著隱秘的信息。大劉用這種方式真的很巧妙,不僅把雲天明這個人物寫活了,而且使情節上更加的多元,又不顯得突兀,我是非常的喜歡。

最後在高文明對地球的打擊之下,程心逃出了地球。整個太陽系卻變成了一個二維的空間,無論是地球還是人類,就變成了一幅畫上面的景象。這樣的結局無疑是可怕的。

而大劉曾經說過他對於人類文明是滿懷期待的,所以他在作品中也埋下了生存的種子。

程心在一顆恆星上遇到了關一帆,並在那裡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他們在那裡等待著地球的新生。

我認為的三體

看完三體以後,我把它推薦給了我的很多朋友、同學。因為他們知道我愛讀書,也信賴我推薦給他們的書,書荒的時候都會來找我推薦。他們度過之後,有的覺得讀不懂,有的讀的如我這般震撼。

讀不懂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大劉在這本書中描寫的一些物理學、天文學等領域的專業知識。大劉是理工科出身,對於這些知識可以靈活的融入到作品中,在很多文科生眼裡面卻有點晦澀難懂。

不過我認為一部優秀的科幻作品,一定是軟硬結合的,所謂軟硬結合就是既有專業的理論知識作為支撐,使得作者筆下的這個世界是可信的,故事情節是有理可據的。而軟科幻就是作者在作品中傾注的人文情懷,比如融入的歷史典故,比如傳達的各種理念。

而三體顯然做到了這一點。

這也是我喜歡它的重要原因。

它能夠讓我讀的懂,又能讀出來自己的思考。比如它裡面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則,我覺得說的很正確。

在宇宙中肯定存在著高低不一的文明,而在地球普世的道德准則在宇宙中並不一定適用。弱肉強食絕對是赤裸裸的森林法則。因為資源總量是有限的,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要變得更強。要變強,肯定要付出代價。

綜合以上來看,三體絕對是一部優秀的科幻作品。大劉憑借一己之力提高了中國科幻的地位,這話絕對不是白說的。

三體帶給我的

讀完三體之後,我非常的震撼,那種震撼無法用語言表達。好像一個全新的世界,一個你從來沒有接觸過的世界就這么出現了。於我而言,這個世界,就是科幻。

可以說,是三體為我打開了科幻的大門,我知道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這么一種文學形式。

然後我就開始求飢若渴的讀各種科幻小說,看各種科幻電影,這種滿足感是無與倫比的。每每我沉浸在作者構築的那個宏偉的世界的時候,我都無比的佩服他們無窮的想像力。

甚至於受到三體的啟發與大劉的影響,我也萌生了進行科幻寫作的想法,並且也嘗試寫過,後來因為科學知識儲備不夠,只能中間放棄了。

雖然科幻作品寫不出來,但是我卻有了一雙科幻的眼睛,有時候看一個東西,我經常會想,在未來它會變成什麼樣?就是這種漫無目的的想像,帶給了我很多的快樂。

所以說還是要感謝大劉,感謝三體!

於我而言,它已經成為了我生命中的一座里程碑。看到它,就想起了我曾經初讀科幻的那種狂熱與美好。

4. 福雷德·霍伊爾資料

福雷德·霍伊爾 (1915-) 福雷德·霍伊爾是英國天文學家,他解決了或協助解決了二十世紀天文學的許多重要問題,並激勵 其他的科學家進行研究。今天,許多天文學家常常提到霍伊爾,認為他 是最初靈感的源泉著名英國科學家、穩恆態宇宙起源學說的創始人佛雷德·霍伊爾於2001年8月20日去世,享年86歲。霍伊爾的作品包括《黑雲》(1957)、《A代表仙女座》(1962)、《10月1日太遲》(1966)、《第五行星》(1963)、《距離太陽7步》
在牛津大學完成物理學學位課程,搬到劍橋大學攻讀研究生,英國天文學家福雷德·霍伊爾(1915-),霍金青少年時代心目中的一位英雄,是這里的天文學教授。霍金被診斷患了「盧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癱瘓了。

5. 弗雷德·霍伊爾的文學方面

霍伊爾不僅是傑出的科學家,也是一位多產的作家.除了一系列的專著和科普讀物.他還是十幾部科幻小說和電視劇本的作者.像他這樣多才多藝的人在科學界實屬罕見。《離太陽只有七步》、《太空序曲》、《入海之門》、《沖擊參數》等等
在霍伊爾的小說中,主人公大都是受到政治迫害的科學家。這恐怕與他自己在劍橋的經歷有關。因為霍伊爾本人在20世紀70年代因為與學校當局不和而離開了劍橋,成為了一名獨立科學家。他最著名的科幻小說《黑雲壓境》講述了這么一個故事:故事始於1964年,這一年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團巨大的星雲飄向太陽系,劍橋的科學家經過計算,得到的結論是它將來到地球和太陽之間,從而給人類帶來災難。科學家試圖公開這一秘密,而政治家則試圖掩蓋這一秘密。於是他們展開了較量,當星雲移近時,人們卻意外的發現這是一團有著智慧生命的星雲。在殘忍的毀壞了地球四分之一的生命之後,他開始與科學家展開一場有趣的對話,就音樂、男人女人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進化以及偏頭痛等一系列問題發表它的高論。當美國和蘇聯當局聯合起來准備發導彈摧毀它的時候,發射出去的導彈竟沒有傷到他一根毫毛就折返回來,最後,星雲跟科學家拜拜。留下鼓勵人類要產生更多的天才……這團充滿智慧又有點憤世嫉俗的黑雲,總讓人不自覺的聯想到霍伊爾本人。

6. 天文學家霍伊爾提出木星威脅論,是危言聳聽嗎

不是危言聳聽,天文學家霍伊爾沒有提出木星威脅論。霍伊爾1915年出生於英國約克郡賓利。青年時期的霍伊爾思維獨特,經常藐視各種規章制度。在當地文法學校畢業後,霍伊爾進入了劍橋大學伊曼努埃爾學院學習。

1936年畢業後攻讀碩士研究生,1939年成為聖約翰大學的特別研究生,同年獲得碩士學位。當時他已經具備獲得博士學位的必要條件,但他從未有這念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霍伊爾被征入海軍部研製雷達。1945年霍伊爾獲聘為劍橋大學的數學講師。1957年當選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58年擔任天文及實驗哲學普魯明教授。

霍伊爾的研究領域非常廣泛,除了天體物理學和宇宙學之外,霍伊爾還在巨石陣用途、核能利用、以及冰河時期的相關領域進行過研究。他還寫下多部學術專著、科普讀物、科幻小說、電視連續劇,以及一部自傳。霍伊爾的許多研究成果不符合被認為是正統的學術觀點。盡管如此,他仍然被認為是20世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

7. 有誰看過劉慈欣的小說<三體>最後結局,蝗蟲到底給了汪淼他們什麼樣的啟發

首先,對三體小說的研究我對此很是入迷,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在第一部中《三體·地球往事》中末尾,當時人類所做頑強的抵抗,而在三體人的眼裡,人類就像我們捏死一隻螞蟻一樣著弱小,因此三體人根本就沒把他們放在眼裡,還發了一句蔑視挑釁的話:

你們是蟲子

後面好戲要上演了,史強帶著第1部中的汪淼一行人來到了老家的麥田,正值蝗蟲大肆侵略麥田的季節。蝗蟲滿天飛舞,像烏雲一般籠罩之天空,他們就自在的翱翔在天空,不受任何拘束,這是史強說:看看吧這就是地球人與三體人之間的技術差距,在三體人眼中我們就像這些蝗蟲,弱小,但是人們想方設法的想要消滅他們,人們噴灑各種農葯,但是它們的數量,並不因此減少,仍在增多。

8. 剛看完中篇科幻小說《黑雲》,作者是吳志雄,可是百度後根本搜不到他是誰,有人能幫我介紹下嗎,對他的作

現在的小說很多,若不是拍成電視劇或電影,根本就出不了名,因此沒有人知道很正常。QQ瀏覽器里的小說很多,我現在看的還是花錢的小說,但同樣也沒幾萬人知道,愛看的希望作者出名,不愛看的也就無所謂了,是吧?

熱點內容
楊康穆念慈現代小說此間少年 發布:2025-05-15 21:08:45 瀏覽:561
言情小說沒有新郎的婚禮 發布:2025-05-15 21:05:24 瀏覽:530
校長幹了男學生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5-15 21:05:21 瀏覽:159
小說有個性的名字大全 發布:2025-05-15 20:41:18 瀏覽:201
西方言情在哪個小說網站上寫 發布:2025-05-15 20:35:21 瀏覽:271
言情總裁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發布:2025-05-15 20:34:26 瀏覽:385
科幻小說星髓在線 發布:2025-05-15 19:44:30 瀏覽:244
豆瓣小說評分排行榜世界小說 發布:2025-05-15 19:05:23 瀏覽:943
穿越到香港的娛樂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15 18:16:55 瀏覽:618
你不乖哦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5-05-15 18:15:01 瀏覽: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