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和三體一樣的科幻小說作品嗎
1. 有大神推薦與三體水平差不多的科幻作品么
說它有代表性是名副其實,但要說非常好的話也未必,這個問題只是見仁見智。下面只從「扎實的科學理論 龐大的構思」這點簡單說說拙見,各位如有不同見解,歡迎追問,評論!大劉成名原因之一是作品的宏大背景,三體正是這一點的完美詮釋,設計未來周到全面,自圓其說,真所謂「超出了想像的想像」,描繪了大劉心中的未來史。不過三體作為科幻小說的通病是以現有科技,社會發展趨勢為基礎來推導未來科技,社會,考慮的因素不可能全面,必然偏離未來發展方向;也就是說,想得越多,錯的越多。在這方面不可能和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的作品相比,畢竟某些他們想像中的科技已經實現,甚至通過影響現實世界,促成它們實現。以上全部手打,如果滿意請採納,謝謝!
2. 求推薦可以媲美劉慈欣《三體》的科幻小說
中國的科幻《三體》絕對是問鼎之作,無人望其項背,即使在國際,也絕對躋身一流。
我推薦的是大劉的另一部作品《球狀閃電》,可以看成是三體的前傳,想像力絕不輸與三體,只是整體架構沒有三體那麼宏大,熟悉量子物理的話《球狀閃電》可以帶給你關於量子物理不一樣的思考,另這個球狀閃電的結局我認為是最深刻的,比三體的結局要略微的多引人深思。
另大劉的短篇丁儀系列《宇宙塌縮》《微觀盡頭》《朝聞道》(這個我認為是最好的)都非常值得一看。
另和大劉齊名的科幻作家王晉康的作品也都非常好
不建議lz看翻譯過來的原著,味道都失去了,而且翻譯的大多不盡人意,《天淵》倒是值得一看,其他的翻譯都不怎麼樣
以上內容全部手打,lz滿意請採納,謝謝
3. 有沒有類似三體一樣的小說
我也想找這類小說,嗯,你找到了告訴我一下,我也想看看這類的小說,說不定也是很有意思的一本小說的。
4. 有什麼像三體一樣的科幻小說推薦
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機器人》系列《銀河帝國》系列以及《神們自己》,還有阿瑟克拉克的《最後一個地球人》《2001/2061/3001太空漫遊》(三本)《與拉瑪相會》系列《童年的終結》,儒勒凡爾納的科幻三部曲和《從地球到月球》,海因萊因的《異鄉異客》《星船傘兵》《嚴厲的月亮》,還有其他的《海伯利安》系列,《垂暮之戰》《幽靈旅行》,《美國眾神》,《墳場之書》,《雲圖》,《天淵》三部曲,《世界大戰》,《1984》,《瀕死的地球》,《黑色傭兵團》,《時光之輪》,《龍槍編年史》,《死神學徒》,《風之名》,《獵魔人》,《地海傳奇》《大魔法師》,《三尖樹時代》,《光明王》,《銀河系漫遊指南》,《生命,宇宙,以及一切》,《宇宙盡頭的餐館》,《計算中的上帝》,《死神代言人》,《風港》,《衛兵,衛兵!》,《異光》,《熱夜之夢》,《圖夫航行記》
5. 有哪些足以媲美三體的科幻小說
劉慈欣其他的,比如《流浪地球》《超新星紀元》《魔鬼積木》等等各種短篇長篇小說,不如三體,但是也是十足的硬科幻。
6. 有哪些和《三體》同一水準的國外科幻小說
永世((美)格雷格·貝爾書籍)
小行星逼近地球——然後停了下來。它並不是外星人的作品,而是未來人類的創造,來自另一個時空
為了這顆神秘的石星,美蘇兩大集團爆發了激烈的爭奪。從地球到石星,從日常矛盾到武裝沖突……劇烈沖突所影響的不僅是現在,還有未來人類的生存。石星真正的創造者不得不直接干預,現身於他們的祖先面前。[1]
但他們畢竟屬於另一個時空,思維方式與外部形態已經迥異於當代人類。他們的干預會造成什麼影響?而創造石星的動機和目的又是什麼?隨著情節展開,作者漸漸解開謎團,卻又不斷拋出新的謎團。
7. 哪些科幻小說可以和三體比
很多啊,三體算是中國科幻的巔峰之作之一。世界上那麼多名作,沙丘系列,基地系列,這些都是成名了幾十年的科幻
8. 有哪些你認為和《三體》處在同一級別的中國科幻小說
《球狀閃電》是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寫的一本以球狀閃電為中心展開的長篇幻想(科學奇幻)小說,書中描述了一個歷經球狀閃電的男主角對其歷盡艱辛的研究歷程,向我們展現了一個獨特、神秘而離奇的世界。2018年8月14日,劉慈欣2005年出版的長篇科幻小說 《球狀閃電》英文版正式發行。
9. 有哪些比《三體》更好看的科幻小說
網文里有一部《進化的四十六億重奏》個人感覺還不錯,當然比不上地球往事系列就是了
10. 有沒有比三體好看的科幻小說
劉慈欣所有的作品,阿西莫夫系列,江波系列……腦洞都沒有《雙宇》大,已深陷不可自拔……
個人感覺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雙宇》這部科幻小說很有爭議,很多人把它歸為玄幻小說類,其實,《雙宇》不但是科幻小說,而且科學內核非常硬,沒錯,它是一部硬核科幻小說。
不過嘛,《雙宇》的硬和一般人能夠理解的硬是兩個概念,如果你用普通科幻小說的標准去評價,你不會得出這個結論。
這里就不得不說明一下了,或許龍齒刀在寫《雙宇》之前,就已經想好了,一定要寫一部不同於所有科幻小說的科幻小說。可要做到這點談何容易,科幻小說從西方發源到全面開花,經歷了一個多世紀,基本已經形成了固化思維,想要打破這種固化思維太難了。
也許,這就是超越時代局限性的後果,每個時代必然有它的局限性,正因為《雙宇》的科學內核太超前了,以至於作者都說,這個世界上能看懂《雙宇》的人,不超過十個,而其中的七個可能還是瘋子。
《雙宇》的科學內核超越了這個時代,因此很多人根本看不懂,能看下去的基本都是在讀故事,而那些想從故事裡體驗科幻內核的人,就開始貶低《雙宇》,說什麼腦洞還行但屬於不入流的科幻小說,又或者說什麼沒有科學內涵,場面不夠鴻大。在我看來,這些評價直觀但不客觀,片面卻不全面,當一個人完全沒有讀懂一部作品的時候,他能說出這些話純屬正常。
既然要打破定式模式,《雙宇》除了情節元素和科學內核另闢蹊徑外,在故事構架上也別出心裁,《雙宇》沒有主角,每一部的主角都在換,看似完全不搭調的故事,卻是作者的有意為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打破傳統小說的既定模式,用很多人的故事講一個故事,這種寫法非常新穎顛覆。
當然,只要是顛覆的東西一定會被吐槽,這是人類社會的固有規律,打破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尚且不易,打破他的習慣更加困難,以至於作者在書中說了這樣一句話:「言下之意,雙宇在這個時代可能沒有真正的讀者,但我還是堅持把它寫了下來,就算是為4000年後你們的後代而寫。雖然時間漫長,不過和宇宙比起來,這就是個眨眼的功夫,無所謂了。」
我不清楚這句話是一種預測還是作者的無奈,但有一點可以確定,作者從一開始就把《雙宇》定義為科幻小說,但這部科幻小說屬於未來的人。這個初衷就讓人震撼,我覺得也是一種另類吧。
綜上所述,《雙宇》是一部具有開拓性的偉大的作品,它超越的不是經典小說,而是整個時代,你品,你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