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等我一千年
1. 我記得有一個時空穿梭類的科幻小說,故事是循環的,一個人從小到大遇到的轉折點都是自己
是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家羅伯特·海茵萊因的中篇科幻小說《你們這些回魂屍》。
海茵萊因是科幻小說「三巨頭」之一,他的很多科幻小說都是經典名著,比如《星河戰隊》、《嚴厲的月亮》、《雙星》、《異鄉異客》等。
他這部中篇小說在2018年被改編成了電影,只不過電影名字和小說名字不一樣。
2. 一個科幻小說,很久之前看過忘了叫什麼名字了
科幻小說還是很不錯的,他為我們人類以後的事情做了一定的猜想,我們也是可以一看。
3. 關於一千年以後的科幻小說
樓主問的是老作品啊。
要是找新的,有關一千年以後的我倒是有一部
《英仙戰記》http://www.17k.com/book/58754.html
簡介:
沒有十億光年那麼遙不可及,這里只是距離地球六千多光年,銀河系裡的一個小角落。
但卻如此紛繁復雜,如此喧囂熱鬧。
直到兩個男人,被歷史與女人帶上了前台……
拋灑在榮耀之路上的,不僅僅是玫瑰和星光,也並非只有鮮血和彈痕,還有無盡的期許,以及難言的悵然……
一千年之後,六千五百光年之外,姜子鉞與羅博,人類世界的兩位軍事統帥,幾乎同時,向新羅馬帝國元老院,向英仙星際聯邦參眾兩院,呈上了各自的報告:《英仙戰記》!
本故事純屬虛構,請勿與現實對照!
4. 求一篇科幻小說
深淵上的火》[美] 弗諾·文奇
就是你說的【原始文明,過度文明還有達到最好層次天人文明】
5. 中國十大科幻小說是哪些
《太空漫遊2001》硬科幻的聖經,把科幻小說徹底從低俗小說泥潭中解救出來。2,《基地》,其實是個系列小說,史詩級的描寫,摻雜著阿西莫夫對人類文明的重新審視對歷史的反思(最近風頭正盛的大數據讓人不禁想起《基地》系列裡的「心理史學」)3,《三體》1、2、3又是系列小說,劉慈欣力作,被稱為中國科幻基石,事實證明並非吹牛,中國科幻很少能這樣兼具好看與深邃了,關鍵是很適合中國人的口味(據說在美國遇冷)強烈建議題主看看。4,《銀河系漫遊指南》超乎想像的故事情節及字里行間閃爍的英式幽默是這本書的最大特點。而且想像力簡直爆棚。5,《時間機器》這本書的牛B之處在於這部小說傳播了這樣的理念:時光旅行可以靠科學技術手段實現,而不是像早期的穿越故事那樣依賴於魔法。簡直是硬科幻的鼻祖啊。6,《我,機器人》系列,阿西莫夫又一力作,書中出現了最著名的「機器人三大定律」,不過無論從思想深度還是從情節描寫上都不如《基地》7,《1984》,反烏托邦小說代表作,作品刻畫了人類在極權主義社會的生存狀態, 時刻警醒世人提防這種預想中的黑暗成為現實。8,《宇宙過河卒》,這本書使得「巴薩得引擎『家喻戶曉。9,《美麗新世界》,軟科幻小說代表作,情節一般但影響深遠。因為它是赫胥黎的代表作,重點本來就是為了傳播他的哲學思想,像我這種=理科生基本抓瞎。10,,《機器人夢到電動羊了嗎?》書名有點無厘頭,但由他改編的電影《銀翼殺手》可以說是影響最深遠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
6. 一部非常好看的科幻小說
超級反恐精英?可能是這個把。。。。。。。無限流,現實,手機中發布任務全部都符合。。。。。。。。。。。。。。
7. 找一部科幻小說··主角活了千年·
應該是 盾擊 的吧 主角活了千年 九次涅槃重生 有過很多老婆 科幻 大概就是這樣
8. 推薦科幻小說
中短篇:
劉慈欣《魔鬼積木》
梶尾真治 《只有你能聽到》,《時尼的肖像》
長鋏 《得分後衛》,《洪荒孑遺》
陳楸凡 《深瞳》
王晉康 《泡泡》
拉拉 《掉線》
柳文揚 《一日囚》
長篇:
劉慈欣《三體》、《三體II:黑暗森林》
王晉康 《十字》
9. 一篇科幻小說叫什麼名字
看過了,但是忘記了,好像是科幻世界裡面的小說,你去查一下吧........
日本沉沒、病毒君王、末世狩獵者、寄生體等都很不錯呢.....世界末日類型的哦.....
10. 徵集 我在寫一篇長篇科幻小說寫的是人類災難大家替我弄一些題材
科幻創作,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想像力的競賽。
一種大膽的、全新的幻想的點子決定了科幻的價值。
艾薩克。阿西莫夫從現代電子技術,特別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飛速發展,聯想到縮微技術,從而幻想某一天人和戰艦能縮微到可在人體的血管中激戰。他的《奇妙的航程》栩栩如生地描繪了縮微人在人體內臟器官內的感覺。如果沒有驚人的微縮技術這一核心,這部長篇科幻就無法成立。
「魔鬼三角」是加勒比海上一片事故頻發的海域,這本是事實。西班牙科幻作家柯蒂斯。加蘭將它幻想成飛碟基地,其幻想充滿了真實感和扣人心弦的氛圍。《魔鬼三角與UFO》這部科幻小說使他一舉成名。
我們可以想像恐龍在某個特定的海域代代繁衍,也可以想像在金星可怕的風暴中生存;可以寫地球兒童與外星小孩的友誼,也可以寫地球人與外星殖民軍的戰斗。……總之,從古到今,從宏觀到微觀,盡可馳騁自己的想像力。
有專家將機器人、外星人、飛碟、時空隧道、災難預言(比如核戰之後的世界)作為科幻的「傳統題材」。
我國青年科幻作家韓松在其《宇宙墓碑》中,寫主人公子承父業當上宇宙殯葬工,專門安葬那些在外星探險中故去的宇航員的故事。作品寫出了地球人的孤獨感,因為地球的使者越朝太空深處飛去,越是寂寞。韓松描寫的人類的孤獨感,從更深層的意義上喚醒人類要珍惜現有的一切,特別是人間的真情。這篇作品在台灣榮獲「華人科幻大獎」絕非偶然,而是因為它的核心——幻想是很新鮮的,很大膽的,因而是很可貴的。
目前,一些科幻作者嘗試著從中國古代神話中「獵取」幻想核心。比如,晶靜的《女蝸戀》《嫦娥戀》是比較成功的例子。蘇學軍以戰國時的秦楚大戰為背景,寫從飛碟上來的外星人與鑄劍師的友誼,在極其悲壯的氛圍中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
科幻的生命力在於它不停地創造出「傳統」(或一些模式),又迅速地打碎它,以更新的面目出現。既然人類的想像力的競賽不會停止,科幻的創新就不會停止。
人們初次嘗試科幻創作,往往從自己的生活出發進行「幻想」——這不失為一條成功的路子。比如:由於考試時間不夠,幻想能有一座「時間銀行」;面對屢屢出現的考試作弊現象,幻想有人在造「作弊機」;由對生活中不合理現象的憤怒創作《後門軟體》;由對中國古代科技的贊譽寫下《太空炸彈》。隨著社會生活和知識的積累越來越豐富,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拓寬了視野,喜歡「胡思亂想」「異想天開」的人們,會逐漸把握住怎樣把瞬間即逝的幻想火花,變成絕妙的科幻構思。
深受讀者喜愛的科幻小說《等你一千年》,是青年科幻作家張勁松的力作。此作發表後,張勁松聲稱要首先感謝舒明武。因為舒明武在《科幻世界》發表了一束「科幻構思」,其中有一個構思講宇航員執行任務一去千年,戀人為了等他歸來而不斷「單細胞繁殖」,使有情人終成眷屬。張勁松就根據這個構思寫成了這篇愛情題材的科幻。由此可見「幻想」何等重要。
初學科幻創作者要打開思路,不妨在一起圍繞著幾個科幻題材「神侃」。愛因斯坦「發明」相對論就是與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神侃」時受到啟發,朋友們稱這種聚會為「奧林匹亞學院」。我們可組織自己的「奧林匹亞學院」,各種「異想天開」大撞擊,說不定能撞出些大膽、美妙的科幻構思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