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識人術聽書
1. 請推薦一本關於識人術的書
我比較喜歡到網站上了解,你可以上網搜搜劉博教授這個識人術的名人,網站上的東西還是比較多的,
2. 從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識人術」中,如何看清一個人
俗話說,相由心生,一個人對事物的看法和所做的行動,都是由內心決定的。有的人很善於偽裝,他們往往把自己隱藏得很好,表面一副謙卑和善的樣子,對人畢恭畢敬,實則內心卻是陰險毒辣,所以很難通過他們的外表來判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要識別一個人是什麼樣子的人,老祖宗有獨特的“識人術”,它並不是看臉,而是看這三個地方就可以看出來,錯不了,你們不妨試一試。
小結:
“識人術”可以不只是看臉,通過看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可以判斷出這個人的性格、學識、品行。通過看一個人存何居心,可以暴露個人的性格,或單純善良,或心存利己。
通過看一個人的為人處世,可以感受到是否是一個說話、做事得體,具有高情商的人。
3. 大家推薦一些經典的識人術的書籍
《厚黑學》
為民國年間李宗吾先生所作,他在厚黑學一書中,闡述臉皮要厚而無形、心要黑而無色,這樣才能成為「英雄豪傑」。他以曹操、劉備、孫權、司馬懿等人物實例為主線,探討論證厚薄與黑白如何影響成敗得失。
《方與圓全集》
內容簡介:一位哲人說過:"做人要像'制錢'那樣'內方外圓',既講原則性,又講靈活性。真正方圓"的人是大智慧與大容忍的結合體,無論是超進,還是退止,都能泰然自若,不為世人的眼光和評論所左右。掌握方圓之道,贏得良好人脈,營造一個和諧的交往和生存環境,從而享受愜意快樂的人生,成就一番功名和大業。
《人性的弱點》
(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是戴爾·卡耐基的著作,內容主要講述人際關系,例如溝通策略與生活態度。首版於1936年,曾經連續多年成為暢銷書籍。冰鑒 現代心理學 曾國藩著
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再遇見未知的自己》,《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
學會看人懂得識人 張立光 著
足夠了,社會才是最好的老師,理論再多,還是需要知行合一
4. 懂得哪四種識人術,就能夠把一個人認清
孔子感嘆道:「凡人心險於山川,難知於天」,俗語也說「知人知面不知心」。難道要知曉一個人真的就這么難嗎?其實不然,再復雜的人或事物,都是有規律可總結的,只要我們夠用心觀察,然後多加實踐。
花半秒鍾,就能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有截然不同的命運。所以說,我們不要等到自己吃一塹長一智才看穿他人,而是要快速看穿一個人,做到未卜先知,防患於未然。
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如何快速看透一個人?記住這3句識人口訣,看人八九不離十。看穿一個人,通過觀察以下三點就可以了。
識人術書籍《冰鑒》中也說:「喜高怒重,過目輒忘,近』粗『」,遇到令人高興的事清,樂不可支,遇到令人惱怒的事情,就怒不可遏,而且事情一過就忘得一干二凈,這種人陽剛之氣太盛 ,其氣質接近於"粗魯"。
反觀,那些遇事從容淡定,總是情緒穩定,心平氣和的人,心智更加成熟,內心更有城府和涵養,性格也更加溫和。所以說,這種人往往可以成事,也更加值得我們信賴,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結語:我們剛剛接觸一個人,可以通過細節看其修養,通過談吐看其見識,通過性情看性格,便可快速看穿對方。
比如說,與某人吃一頓飯,看他點菜時是非照顧他人,對待服務員的態度,從細節看修養;與他在飯桌交談,可以大概知道對方的見識和能力;通過觀察對方說話時的情緒變化,或是輕言細語,或是粗聲豪放,便可了解其性格。
當我們知道一個人是否有修養,便可知道人品如何;知道一個人是否有見識,便可判斷其思維、格局、境界;知道一個人性格是否溫潤謙和,再判斷此人是否值得信賴,等等。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讀懂人心,便讀懂了江湖。識人術,就是與人打交道時候,多留心觀察,盡量走進他人內心世界,便可看透一個人。如何快速看透一個人?記住這3句識人口訣——通過細節看修養、通過談吐看見識、通過情緒看性格,看人八九不離十。
5. 鬼穀子謀略術:教你洞悉人性,看穿對方弱點,這個謀略術要怎麼做呢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江湖上的事,遠比想像中的要復雜,初入江湖時,你認為只要有一腔熱血,就能出人頭地,後來,經歷了風風雨雨後,你會發現,混江湖是需要經驗、腦子和人情的。
鬼穀子一生精於研究心理揣摩,身懷曠世絕學,智慧卓絕,精通百家學問,是縱橫家的鼻祖,是著名的道家、謀略家、兵家、陰陽家、法家、名家,更是偉大的教育家。
6. 有沒有關於識人術的書籍
國外得《觀人學》(美) 塞繆爾·R·韋爾斯著,國內的《銳眼識人心》舒天, 孫思忠編著
7. 鬼穀子識人術十策,看破一個人的本質,你怎麼看呢
古雲“道心惟微,人心惟危”,人心是非常危險的,與生俱來就有很多的劣根性,慾望驅使,會讓人們去偽裝自己,一不留神看走眼,那就危險了。甚至連孔子都抱怨說:
“凡人心險於山川,難知於天。天猶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願而益,有長若不肖,有順懷而達,有堅而縵,有緩而悍。”
人心比山川還要險惡,比預測天象還要困難;自然界尚有春夏秋冬和早晚變化的一定周期,可是人卻面容復雜多變情感深深潛藏。有的人貌似老實,卻內心驕溢;有的人貌似長者,卻心術不正;有的人外表拘謹,內心急躁卻通達事理;有的人外表堅韌,卻懈怠渙散;有的人表面舒緩而內心卻很強悍。
3、遠使以財,以觀其廉。
觀察對方面對利益的態度,可以看出他的節操。節操高潔之人,對不義之財絕不享用。《孟子》有雲:“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不義之財,數額再大,終究逃不過清空的一天。
相反,如果以自己清廉的節操辛苦獲利,則利雖小,也是可以久享的。
4、試之以色,以觀其貞。
用美色試探他,看他是否好色。一方面能看出這個人的品德,另一方面也可以考驗對方能否抗得住流年,耐得住寂寞,面對誘惑是否也有足夠的定力以應對。
5、告之以難,以觀其勇。
遇到困難的事,這正是考驗對方的勇氣的時候。沒有勇氣的人,在困難面前怨天尤人,因循守舊不知道如何破解難關。而真正有勇的人,遇事剛柔並濟,曲折迂迴,迎難而上,往往都可以解決掉難題。
8. 識人術口訣是什麼呢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釋義:真實可信的話不漂亮,漂亮的話不真實。善良的人不巧說,巧說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識的人不賣弄,賣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識。
老子比較看重一個人厚道、誠實、謙虛、低調的品質,希望人們返璞歸真,去虛存實,所以他一直倡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學思想。人應該多敬畏大自然,遵循自然之道,才能領悟出更多「天道」。比如,人應該像水學習,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以柔克剛;善於居於底下處,所以能夠成為百穀之王等等。
2、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孔子《論語·為政篇》
釋義:要了解一個人,應看他言行的動機,觀察他的經歷,考察他安的是什麼心。這個人還能如何隱藏呢?這個人還能如何隱藏呢?」
孔子的觀人之法比較務實和客觀,他一貫注重「觀其言而察其行」,再結合他人做事的心境,從一個人的言論、行動和內心,全面了解觀察一個人,那麼這個人就沒有什麼可以隱埋得了的!
3、富,觀其所養:有錢時,看他如何花錢。
看一個人值不值得交朋友,就看他有錢了之後如何花錢。比如,一個有錢人看似對朋友很大方,但是卻對自己的父母很吝嗇。這樣的人花錢是有所求,一旦你沒有利用價值,他們就會離你而去,這不是真正的朋友。
如果一個有錢人不亂花錢,反而非常節儉,和他沒有錢的時候一樣,幾乎沒有改變。這樣的人堅持底線,是勤儉節約的人,值得交朋友。
4、居,觀其所親:居住時,看他與何人一起。
看一個人平常都與誰在一起,就能夠明白一個人的品德如何。如果與他住在一起的左鄰右舍都是善良的人、賢達的人,這樣的人才值得重用,他們對自己有嚴格要求,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希望自己也能有進步。
如果他住的地方周邊都是三教九流,喜歡與品行不端的人在一起,這樣的人也不是真君子,很可能是真小人。我們要當心這樣的人,不與他們為伍,遠離他們是最好的選擇。
5、試金可以用火。
大家可能要問了,用大火來淬煉黃金,通過這個方法就可以辨別黃金的真假。這是工匠所用的試金術,跟識人到底有什麼關系呢?
其實,識人和試金雖然性質截然不同,但是其中所蘊藏的道理都是相通的。試金是用大火燒掉雜質,看透黃金的本來面目。識人有時候也要用一些試探別人的手段,才能看穿別人表面的偽裝,識破別人內心的想法。
鬼穀子在教導他高徒孫臏、龐涓時,曾經說過:「問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這其實就是淬火試金的方法,通過一個人的言行,看透他內心的動機。
向一個人詢問一些出謀劃策的事情,通過他的回答,就知道這個人有沒有智慧。讓一個人經歷一些磨難,看他是選擇退縮,還是能夠咬牙堅持,就知道這個人有沒有勇氣和意志。這就是去偽存真,以心鑒人的高明識人術,看他能不能經受住考驗,才能把這個人看準確。
9. 《鬼穀子》識人術六句口訣是什麼
《鬼穀子》識人術六句口訣及其闡釋:
1、處怒是否失禮
憤怒會讓人失去理智,激起他的憤怒,看他能不能約束自己的行為,越是成熟的人越能剋制自己,否則不堪大用。
2、處驚是否失態
遇到小事就驚慌失措是無法承擔大任的,能夠泰山蹦於前而色不變,說明心理素質過硬,否則不堪大用。
3、處喜是否失言
得意忘形是我們應該時刻警惕的,絕世興奮越不能放鬆對自己的約束,以免放浪形骸說錯話,只有把握分寸,才不會釀成大錯,否則不堪大用。
4、處懼是否失節
面臨別人的恐嚇時,必須做到堅持底線,把握原則,不能隨便向威壓低頭,否則不堪大用。
5、處醉是否失德
在酒精的麻醉之下,人非常容易放縱自己,展示出自己的本來面貌,所以飲酒時一是控制量,二是控制言行,否則不堪大用。
6、處困是否失信
信譽是人賴以生存的根基,做出的承諾不能兌現,就沒有人願意與其接觸,言必行,行必果,否則不堪大用。
《鬼穀子》簡介:
《鬼穀子》主要內容是一部研究社會政治斗爭謀略權術的書,它的中心思想就是指導縱橫家如何通過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等技巧,實現既定的目標。
《鬼穀子》亦是先秦時期以縱橫思想為主的縱橫家、兵家、道家、陰陽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它與各家既有共同性,又有自己創特殊性。
該書側重於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鬼穀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