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法國名媛學會的事聽書
❶ 看書和聽書,兩中方式哪個對孩子的學會更有幫助
已經到了關燈入睡的時間,女兒卻遲遲不肯睡去,我便拿了一本故事書,希望她帶著奇幻故事進入夢鄉。女兒將書遞給我,不悅道:“我不喜歡看書,你講給我聽。”忙碌一天的我,哪有精力給她講故事,於是我拿出手機,搜出相關的聽書軟體,讓孩子聽故事。
聽書和看書的區別。
聽書的好處:有些聽書軟體,並非是將整本書的內容全部搬出,而是選取其中的精華部分。長期聽書的孩子,可以縮短獲取知識的時間,也能精準地把握核心內容。人們常說“聽說讀寫”,經常聽書,聽覺感知受到“刺激”,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也會有所提高。就像女兒經常聽我哼同一首歌,久而久之,她也學會了唱這首歌。
再者,聽書可以引起他們對故事的興趣,讀書需要孩子在文字間自我探索,顯得略微枯燥。他們更喜歡聽娓娓道來的語音故事。
看書的好處。
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說: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
相比於聽書,閱讀主要是視覺和思維的感知,通過文字的描寫,想像出各種場景畫面。經常看書的孩子,即便口頭表達能力略有欠缺,但其書面表達能力卻明顯提高。他們可以對書中的某句經典反復閱讀品味,能夠提升對文字的敏感和趣味性的把握
而且看書需要全身心投入其中,孩子的專注力也會得以提升,在閱讀文字時,想像力在無形之中得到了提高,學習的主動積極性也明顯增強。
聽書的弊端。
對孩子來說,聽書是解放眼睛和雙手的“娛樂活動”,在聽書時,他們不需要全神貫注,可以玩著玩具、吃著零食、甚至靜音玩游戲。無法全身心投入,即便聽各種名著,他們也無法記住其中的橋段,只會像看電視那樣一趟而過。
聽書屬於“淺層閱讀”,在聽故事時,孩子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聽覺上,會隨著“進度條”
行進。他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每一段文字的美妙之處,以及背後的深意。通常聽完一本書,孩子可能毫無印象,只知道主人公的名字。
寄語:聽書是一種“快餐式娛樂”,沒有看書,感受紙張在指尖劃過的厚重感和代入感。聽覺記憶的效果略差,眼睛和頭腦同時記憶的知識,才能夠將其融會貫通。你家孩子喜歡看書還是聽書呢?你會支持哪一種呢?
❷ 名媛李霞卿做了一件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
李霞卿,一個在中國航空史上留下奪目光彩的名字的名媛。
李霞卿是廣東籍的名媛,出身廣東世家,童年時代便隨父漂洋過海,周遊歐洲,說得一口流暢的英、法語。對每一個名媛來講,精通外語幾乎是必需的。
童年已有環游世界的機會,為她日後的人生抹上了亮麗的底色。
回國後她又先後在香港上海求學生活,繼續接受都會西風的吹拂,同時又潛心學習唐詩宋詞元曲等傳統文化。
她的父親李應生和叔叔李沛基都是反清的革命黨人。一九二六年李應生與友人合組上海民新影片公司,可謂是中國電影事業的奠基人。這位開通洋化的名媛之父,不但支持女兒涉足當時屬十分容易令人輕視和誤解的水銀燈下生涯,還親自為她取了藝名李旦旦。於是,一九二八年上海影壇升起一顆新星——李旦旦。
她的自然真摯的表演和清麗的形象,迷倒了一眾上海人,一時成為二十年代末期家喻戶曉的明星。
身為名媛,所謂衣食足而知榮辱,進而會對精神世界有種更高的追求。上海人稱為「作」,北方人稱「折騰」。
名媛,特別會「作」。
在影壇獲得極大成功之後,李霞卿很快又開始尋求新的挑戰。一九三年,十八歲的她,突然從銀幕上消失了。
起因是她在法國旅遊時在巴黎觀看了一次飛行表演。當飛機呼嘯著直沖雲霄時,一種從未體驗過的興奮和極度的刺激令她十分亢奮。從此,她鐵了心要駕駛飛機。
這是在一九三年,當時女孩子騎自行車,都被視為十分前衛和異端。
她考入瑞士日內瓦某飛行學校,拿到瑞士的飛行執照後,她再去美國波音航空學校深造。該校的教官,多是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王牌飛行員,是美國很有名望的學校。她在那裡通過航線、戰斗、盲飛和特技等各科目的訓練,一九三五年學成回國,一心想喚起中國女子:女人一樣可以飛上藍天……
一九三六年春天的上海,颳起一股「李霞卿」龍卷風,大街小巷的報童報販,高舉著紅色號外吆喝著:
「號外號外,當年紅星振翅沖天!」
「請看今日神話——女媧補天!」
女人飛天,不可思議,但這位名媛做到了,她以搏擊藍天的真實行動,解脫了千萬上海女子的精神枷鎖——不要自輕自*、安於現狀,為她們在天空中升起第二顆太陽;女人不僅可以做女明星,還可以做女飛行員!
一九三六年三月,她駕著自己那架橙紅色的單翼輕型飛機,在上海上空翱翔。碧空中那亮麗如火的一點,驚動了上海市民傾巢而出,萬人空巷,在跑馬場大世界一帶更是水泄不通,上海人翹首仰望藍天,交頭接耳:
「是一個女人在開!」
「知道嗎?那個開飛機的是個女的。就是十年前的紅明星李旦旦!」
這位飛天仙女在上海上空飛了三圈,又在國際飯店上空做了一番特技表演,而後輕盈降落,人們蜂擁向她。她感到這樣的簇擁,遠遠不同她當明星時的那份鋒頭。
她不是為了個人的鋒頭,是為了喚醒同胞姐妹投入時代。
這也是一種做秀,但她的秀場是地震山河、上天落地的大手筆,正所謂氣貫長虹。
名媛做秀都是昂貴的:珠寶、名車名衫、豪華輝煌的場地和達官貴人的捧場客。
李霞卿的做秀更是價值連城,那是飛機和藍天及全城老百姓,當然身為名媛她有這樣的實力,但同時她還具備這樣的膽識和魄力。
那是早在一九三五年,差不多七十年之前!
我們的老朋友差利林在一九四五年玩飛機已屬十分摩登和前衛之舉,而這位上海名媛要早他十年,已開始挑戰藍天。
「八"一三」淞滬之戰爆發,這位挑戰藍天的上海名媛一改「時髦小姐」的形象,布衣素服,在炮火中投入救亡工作。她還親自駕駛著橙紅色的「新中國精神號」單翼輕型飛機開始環美「抗日救國,匹婦有責」的救亡募捐飛行。
有資料如是記載她在舊*向華僑的一次飛行募捐:
……藍天上,一架橙紅色飛機表演了各種飛行特技之後,一個小藍點從機艙爬向
機翼………「噢,上帝,那是一個女人!」人們驚叫著。
震耳欲聾的歡呼聲如雷鳴海嘯,萬頭攢動,望著從機艙里走出來的一位秀麗女子。
她穿著藍緞寬袖圓邊大襟衫,藍緞寬腳如意褲,一雙大紅閃光緞子綉花鞋,束起的發髻上斜插著一朵黃菊,完全是中國裝束。……
正牌上海名媛,果然與一眾概念上的只會追逐時尚,在社交圈上爭鋒頭的時髦小姐不同。
李霞卿這次環美飛行募捐,激勵了一眾華僑和美國人的捐款熱,並一度在全美掀起「李霞卿熱」,令她的救亡募捐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她所到之處受到華僑及美國航空界人士的熱烈歡迎,鹽湖城還派出十五架飛機在離城市二十分鍾航程的上空迎接,儼如國賓。
一九四0年,在一次募捐飛行中,李霞卿失事遇難,一代名媛的生命,發出最後一道瑰麗奪目的光彩,火鳳凰隕落在她親愛的藍天中!她獲得永生——她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二十八歲!
魂系藍天往往用在雄鷹身上,而我們的上海名媛李霞卿,早在七十年前,已打破了這個由男人壟斷的極限,成為暢游藍天的一隻金鳳凰。
身出名門、學識貫通中西、才貌雙全且已在水銀燈下成名的李霞卿,本可以輕松悠然地創造一個美輪美奐、供小報和市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名媛傳奇:如陸小曼,如趙四小姐,如郵票大王的千金周叔平……
她卻不然。她不甘平庸,斷然走出名媛的象牙塔,選擇了用生命來譜寫自己的傳奇。
這樣一位超群異類的名媛,她心目中的如意郎君應是怎樣的?
翻遍有關她的被記載下來的資料,竟找不到片言只語有關這位女飛天的愛情故事。是不及展開,一心魂系藍天,還是疏於記錄,或者是刻意保留?也可能,她自有暗戀之人深藏不露?是愛情沒有選擇她,還是她沒有選擇愛情?
十六歲成為電影紅星,又多次環游世界周遊列國,感情生活應該是多姿多彩的。只是身為名媛,已令一眾男人畏而卻步,更何況在一九三五年,她已飛上藍天。那時最現代的丈夫,對太太的要求也只是「入得廚房,出得廳堂」,而這樣一位熱戀藍天的美人,一如上海人講的「懸空八隻腳」,哪位男士有魄力征服她呢?
我相信她在感情上是寂寞和孤獨的,一如翱翔在無邊的藍天,雖然這是一個由一群生龍活虎的男人壟斷的陽剛世界,雖然她享有歡呼也有贊美,畢竟,高處不勝寒!
即使在上海繁華的三十年代,這樣一代名媛如李霞卿,在感情上相信仍是寂寞的。
她的追求者一定不在上海,而在瑞士在美國在海外華僑中,在手把手教她的飛行教官和並肩飛行的同僚中,或眾多觀看她飛行表演的華僑或洋人中!
女人要愛上一個情系藍天的男人,是需要勇氣的;男人要愛上一個魂系藍天的名媛,要需要實力和魄力再加魅力的!
這只絢爛的火鳳凰,就這樣在中華上空劃過一道飄逸的身影,短暫倉促卻又奪目,讓人來不及進一步追憶,就消失了:何人繪得飛天影,望斷青天一縷霞!
這位上海名媛的境界,遠遠在陸小曼、周叔平等一眾之上。可惜,她留下的故事太少了。
今日閑逛新天地和留戀在咖啡館的上海女孩,都應知道,早在七十年前,上海的時髦外婆,已開始挑戰藍天!
二
畢竟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共和國五十來年的歷史畫卷中,我們依然可以找到至少兩位仍顯活躍的名媛——林徽因和章含之。
林徽因來自民國世家,才貌雙全,被徐志摩熱烈追求,又嫁給歷史名人之後,夫婦倆雙雙參加了共和國國徽設計。
這朵綻放在民國斜陽下的名花,一樣得到共和國朝陽雨露的滋潤,在新舊兩極權力的交替中,別有一種繼往開來的政治美。
見過她一張穿人民裝戴解放帽的照片,此時她已人到中年,在一片「男同志女同志」的性別被刻意淡化模糊的年月,仍充滿名媛華貴的神韻,散發著另類的幽香。
可惜她中年早逝,我們無法測度她以後的路。
要說中國最後一位正牌名媛,當非跨過厚厚的大紅門的章含之所屬不可也。
章含之,名傾朝野的鴻碩之士章士釗的千金,丈夫為共和國的外交俊才喬冠華。她擁有一個十分中國十分孔孟味道的名字,又成長和陶冶在極富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厚厚大紅門內,她持有中共黨員的身份卻又不見頭上閃耀著革命的光環。
她與林徽因或者正好是兩代面對鐮刀和錘子的光環,仍充滿名媛華貴的神韻的名媛,但章含之似乎更幸運一點。
她的《史記》私人教師是共和國的第一代國家主席毛澤東,她的英文課學生也是這位中國偉人。當全國人民將毛澤東置在神壇上禮拜時,她卻可以將之作為一位長輩面對面暢談,甚至還可以向他說「不」!
關於這位末代名媛,她自己已著書多本,這里不多嘮叨。
總覺得這位末代名媛,如一位高超的雜技演員,在連接兩極截然不同的意識形態的鋼絲上,做出各種優美的藝術造型。看似輕松其實是相當艱辛,連帶她的愛情,都彌散著一片悲壯的革命色彩,如革命一樣的烈火燃燒,義無反顧。
即使被有心呵護在深深的大紅門內,然畢竟是一位名媛,她的人生仍是充滿遺憾,「……我從來沒有想到,有一天我會遭到厄運,我會被捲入政治的旋渦,險些葬身在別人玩弄的政治游戲之中……」
即如在社會主義中國,因為富有中國特色,相信恰巧就是她的在共和國已不可多得的名媛身份,令她一如作為「兩房合一女」的維多利亞女皇,早在八歲時就開始接受女皇的訓練,年輕章含之也早早就被預定要栽培成一位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名媛,成為東西方兩極齒輪交合的一道潤滑劑。
年輕時代的章含之,在不得不隨大溜的毛式裝束下,仍掩不住那滿載著遺傳基因的藍色血液(又稱為貴族之血)所呈現的,我們稱為氣質的神韻。這樣的神韻,遠遠壓過當時驕奢不可一世的第一夫人。
章含之的悲劇,與這是否也有一點關系?
失去喬冠華的她,受盡碧落黃泉永相隔的斷腸之苦,仍能再撰書立著,再攀外交事業高峰,真正煥發出名媛的內涵修養。
她雖已年逾花甲,然觀其照片,年少時的美貌,盛年時那種事業女性的干練鋒芒,都不及現時的成熟睿智的魅力,奇妙地糅合了硬朗的中國現代社會主義和十里洋場絲絲西風時尚和古典中華的雍容,比一眾當代女青年更顯灑麗倜儻,展現在眾人眼前的,仍是那一抹已離我們日感生疏和遠去的名媛風范。
今日,作為那位歷史名人的第三代,章含之的女兒妞妞,這位一代名媛之後,已成一個典型的無拘無束的、步履急促顧不得太多的回眸的、當代地球村青年。「名媛」一詞,已不足形容這一代新世紀女人。
或者,名媛一詞,再也不合適今日的新一代,猶如繁寫體的漢字,我們或許還會讀得懂它們,但已不再「生產」或「製造」它們,更不會「使用」它們了!
三
讀者讀到這里一定會發問,文中列舉的幾位名媛,似都不是上海人,卻又為什麼要歸入上海名媛之中?上海,還真不是一個正牌名媛的滋生地呢。
「名媛」這個專用名詞,不是所有的才貌雙全的女人都擔當得起的。一如也只有在榮國府與大觀園才出得了金陵十二釵名媛。
上海這樣一個開埠早、洋風熾熱的大都會,在晚清和民初,造就和催生了大批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洋博士洋學者,惟獨不合名媛的出生地。上海是一個商業都會,從來不是政界要人和宮廷貴族的聚居之地,因此名媛這個名稱在上海,一個不小心,就會混淆為有錢人包起的明星、社交場上花蝴蝶樣的交際花或海上紅舞女。上海華洋交雜的土壤不夠純,滋潤不起一支青嫩的純種名媛萌芽。
名媛猶如純種犬,必有一本清白高貴的宗譜。這決定了中國名媛的發源地,必在皇城內。又或者因為天津離皇城較近,不少下野或在野官宦大將都會在天津又安一個別墅之類,上世紀初,中國津京,聚集著一眾名媛:趙家四小姐、陸小曼、林徽因……即如末代名媛章含之,她的大學時代和眾多社會活動,也都是在「皇城」北京進行。
名媛需要一個矚目的空間舞台供她們做秀,更需要合適的陽光土壤作為滋生萌發的營養。上海這樣一片在商言商只看結果不看過程的大都會,海派不羈,英雄不問出處只認眼前實力,那本羅羅嗦嗦的家譜族系請免了,擺出來也無人識,故而令一眾紅紅綠綠的交際花「出了外快」。
典型的有一位叫王吉,外號黑貓,又被多家小報稱為「亂世佳人」的。
黑貓沒有宗譜族史,曾在上海一家黑貓舞廳當過伴舞女郎。據言不僅善於一般社交舞,還會表演西班牙和吉卜賽獨舞。舞藝高超之外,還能講英、法、日三國語言,又從師名畫家符鐵年習畫,拜名師學京昆,還曾與梅蘭芳合演過《游園驚夢》……這些倒挺符合名媛的要求。
她後來嫁給一位局長級的官宦,繼而又離婚嫁給一個開賭場的漢奸,自己坐鎮老闆娘位置,親自打理。雖無家史也無宗歷,但因在上海社交界翻雲覆雨,與軍政要人黑白兩道都熟諳,上海人也就當她是「名件」了。
《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舒綉文就是最典型的海派名件了。雖然她也參加抗日救亡,只是蜻蜓點水似的做下秀,在大後方陪都重慶直至光復後的上海,她也只是一位軍政要人的客廳點綴、沙龍的女主人而已。這樣的上海名件,與我們前文提到的幾位正牌對社會公益確有貢獻,對女界確有推動的名媛,完全不同。至少,含金量不達標准。
或者,我們可以講,她們是海派名媛。
上海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大都會,充斥著用鈔票堆砌出來的冒牌名媛,猶如今天襄陽路市場兜銷的假名牌。猛一看還充得過去,再細細一看,就喇叭腔了。
有專家教路,識別真假名牌只需看其細部配件,假名牌的細部配件如拉鏈、紐扣、夾里包括其嘜頭,必粗糙劣質。因細部的製作反而要求奇高,因而也最易顯真偽。
現在想起,上海人稱一眾鋒頭甚健的女人為「名件」,而無「名媛」這個詞,也是有道理的。精明乖巧的上海人當然明白一個「媛」字象形詞中所意味的,但海派的個性又令上海人不耐煩去內查外調一些細節,於是一句「名件」,廣而蓋之,兩面不得罪。
在人文閉塞,時尚絕跡的社會,名媛與交際花很容易被混為一談。
尼克松訪華重新打開中美大門,一股細細的西洋之風開始從門隙中吹入改革初期的上海,舊時望族之後,洞庭東山席家——上海席家花園的屋主——時已年逾七十的六小姐回滬省親。這位席小姐年輕時堪為海上一代名媛。席家是民國時代新興的洋務派。我母親陪她去南京路購物,一眾尚不開眼界的女售貨員看呆了:
「這位阿姨哪能介漂亮,從前啊是做交際花的?」
母親急忙解釋:「不要嚇講,人家是好人家的太太!」
豈知她們還不領門:
「一定做過交際花的,就像陳白露那樣的大牌交際花!」
這位海上昨日名媛當即沉下臉,拂袖而去。
平心而論,這幾位女售貨員是真心贊美她,只是想不出恰當的比喻。
話又得說回來,名件也好,名媛也好,沒有經過十里洋場上海的鍛打淬火,猶如
一尊未開過光的佛像,是不正宗的。
上海灘為中西文化百餘年的風雲際會,雖不及皇城多世家皇族,也不如嶺南多華僑巨商及為一代民國開國元老的故鄉故里,缺乏萌生孕育正牌名媛的族譜,但中國傳統士大夫的庭訓加上交融了的歐美文明,在一代名媛的藍色血液里注入一股奇異的神采,並且,提供了一個通往世界的大秀場,完成了作為名媛的最關鍵的一個環節,一場都會文明的洗禮。
而且,北方南方名媛一旦掠過上海往往會駐足甚至定居這里,戀戀忘返,甚至樂不思蜀。
上海不是孕育中國名媛的母體,但肯定是培訓名媛的一個大課堂。
名媛之花,清一色幾乎都是綻放在上海。……
(轉載程乃珊《 上海名媛》)
參考鏈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4332f0010009zt.html
❸ 李連傑的女兒將參加巴黎名媛會,李連傑是如何教導出如此優秀的女兒
李連傑在中國的演藝圈是十分有名的,在現在流量明星如此多的時候,仍然有不少人喜歡他,從這方面就可以看出李連傑憑借的是他的演技征服了觀眾,當然李連傑也有帥氣的外表,但是相對於現在的小鮮肉,在這方面確實是已經不佔優勢了。李連傑的事業是非常成功的,家庭也是十分圓滿的。他教育出的女兒是相當的優秀,他的女兒即將參加巴黎名媛會,名媛代表了許多的含義,加之是巴黎名媛會,從中可以看出李連傑的女兒應該是十分優秀的。
李連傑是一個相當優秀的演員,所以他想讓自己的孩子也變得非常的優秀,他讓自己的孩子學會低調做人,學會善良,不要斤斤計較,也要學會去幫助他人,更要做好一個孩子原本應該做好的事情,就是好好學習,李連傑讓自己的孩子做好每一方面,從而教育出如此優秀的女兒。
❹ 跟巴黎名媛學到的事的介紹
一個美國的年輕學生,到法國做交換生,發現法國女性的生活藝術和自己習慣的有著天差地別。法國式的生活藝術顯然更有品質、更優雅、更精緻。她寫下對自己最有沖擊的20項重要發現。這是一本從外部觀察法國女性生活藝術的圖書,好看實用,文筆見解都不落俗套。原版曾占據Amazon分類主題榜巴黎主題第2名,散文/旅行主題第2名。
❺ 氣質名媛的必備要素有哪些
1,微笑是最美麗的語言,當你對別人微笑時,會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學著多微笑,總會樂觀積極,讓人看著歡喜。試想哪一個貴族名媛會愁眉苦臉,每天耷拉著一張喪氣的表情。所以氣質的提升和把持一個好心情也有很大的關系,多多微笑,氣質自然就提升了。
2.運動可以保持健康,讓我們的身體經常保持年輕態。擁有一個完美的體態,身材和皮膚都會緊致細膩。我們可以每天跑步一小會兒,做到身體微微出汗,排汗有助於身體排出寒氣和毒素,身體會更加年輕有活力,身材也會保持很好,舉手投足間都會優雅迷人。
3.香水是可以提升別人對我們的好感度的法寶。一個味道好聞的香水會讓人舒服,如果你的身上散發著不可描述的味道,哪還有誰願意接近你,你又如何稱得上名媛氣質呢。與朋友交談時,最好先噴一些香水在耳後或者衣物上,沁人心脾的香味會讓別人對你持有好感。氣質也會上升。
❻ 求歷史出名交際花的故事。
給你一個上世紀三十到四十年代上海灘交際場上的最富盛名唐瑛的資料,如果想知道更多情況,建議你看一下《民國十大奇女子》
半個世紀以前有一部《春申舊聞》談起當年上海的「交際名媛」寫道:「上海名媛以交際著稱者,自唐瑛、陸小曼始。繼之者為周叔蘋、陳皓明。」這些交際名媛風姿綽約、雍容大雅,如一群美麗的蝴蝶精靈。而這群美麗的蝴蝶精靈中,最吸引世人目光的、最光彩照人的,就是長相漂亮、五官有著一種西洋風情的唐瑛。
唐瑛生於1910年,她的父親唐乃安是清政府獲得賡子賠款資助的首批留洋學生,也是中國第一個留洋的西醫。回國後在北洋艦隊做醫生,後在上海開私人診所,專給當時的上海大家族看病,因此唐家的家境自是富足。
唐瑛不但身材苗條,嗓音甜美,衣著前衛,且多才多藝,秀外慧中,擅長崑曲。她畢業於上海教會學校——中西女塾,中文、英文的水平都很傑出,藝術造詣也很高。
唐瑛之所以能成為舊上海的頭牌交際花,出了美麗的容貌外,還與她自小嚴格的家教分不開。唐瑛除修養極佳外,她穿衣考究而前衛,一直都是引領上海灘時尚風潮的風向標。ChannelNo5香水、Ferregamo高跟鞋、CD口紅、Celine服飾、channel香水袋、LV手袋……凡是當時法國貴婦人所有的,她也都具備。
據當時的傳聞買描述,唐瑛有十個描金箱子,裡面全是衣服,光皮衣就掛了滿滿一整面牆的大衣櫥。唐家養了一個裁縫,專門給她一個人做衣服。因此唐瑛的穿著在當時總是代表著上海灘最頂尖的時髦的女郎。
華麗人生,風光無限
即便磨刀霍霍十餘載,進入社交界還是要有契機的。陸小曼進入社交場的理由很堂皇,她因精通英法兩門外語,被北洋政府外交部長顧給鈞聘用為兼職外交翻譯。這樣,陸小曼才名正言順地在會議及權要的舞會上大出風頭。而唐瑛那時還是舊上海中西女塾(張愛玲曾就讀的聖瑪利亞女校前身)的一名13歲青澀女生,正處在一個憧憬未來的懵懂年紀。
唐瑛的父親深受西方文明影響,加之唐家又是基督教家庭,所以有些「重女輕男」。女孩子地位高,但也不是說就可以隨便出門交際,必須等到有男士上門邀請或者婚後才能開始社交。唐瑛正式進入交際圈是在1926年左右,完全符合16歲開始社交的西方規矩。
當時「社交」是被當作新鮮玩意兒引入中國的,有個雜志叫《玲瓏》,整天鼓勵女性要學會社交,並且把唐瑛當成「交際名媛」的榜樣。一次,英國王室來訪問中國,唐瑛過去表演鋼琴和崑曲,很是耀眼。當時的各大報紙上登了她的大幅玉照,風頭蓋過了王室,也是她交際生涯最顯赫的時期。
當時就有一種說法:「南唐北陸」,意思大概就是中國南方有佳人唐瑛,北方有絕色陸小曼。後來,陸小曼去到上海後,她與唐瑛惺惺相惜,很快就成為了好朋友。
1927年,在中央大戲院舉行的上海婦女界慰勞劇藝大會上,陸小曼與唐瑛聯袂登台演出昆劇《拾畫》、《叫畫》。有一張陸小曼與唐瑛的對戲照,當中陸小曼輕搖摺扇,唐瑛走台步,兩人皆是一身的戲。
1935年秋,唐瑛又做出一個驚人之舉——在卡爾登大劇院用英語演出整部的《王寶釧》。當時,扮演王允的是《文匯報》在滬創刊之初的董事之一方伯奮、扮演薛平貴的是滬江大學校長凌憲揚、扮演王寶釧的是唐瑛。這次因為是用英語演出京劇的第一遭,所以引起觀眾的極大興趣。加之,唐瑛不但英語流利,而且也很會做戲。因此這場演出在當時的中國引起了轟動。
尷尬的一個飯局
唐瑛年輕漂亮、又愛出風頭,身邊自然有不少名門望族的男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而時任孫中山秘書的楊杏佛就是其中一個。
楊杏佛與徐志摩、陸小曼是好友,而徐陸二人又是唐瑛家的常客,因此楊杏佛順理成章的結識了美貌出眾且風情萬種的唐瑛。
當時的陸小曼還未與王賡離婚,而她與徐志摩的戀情已經傳得沸沸揚揚。這邊廂,楊杏佛又苦戀上美麗的唐瑛,而唐家卻已經為唐瑛定下親事。唐瑛未來的丈夫叫李祖法,是寧波小港李家成員,從耶魯留學歸來。而楊杏佛正好又認識李祖法,並且還與李祖法形同兄弟,因此進退維谷、形容憔悴。
當時的唐瑛、楊杏佛、李祖法與陸小曼、徐志摩、王賡,成為上海灘最著名的兩對「三角戀」。
1925年下半年,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著名畫家劉海粟應徐志摩的請求,決定開一個飯局。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最尷尬的一個飯局」。
那天劉海粟在上海功德林菜館請客,把陸小曼、徐志摩、王賡、楊杏佛、唐瑛、李祖法、唐腴廬、徐志摩前妻張幼儀哥哥張歆海等,與這六個情債冤家有關聯的人都請在一起,吃了這么一頓飯。
席間,劉海粟高談闊論,在祝酒時以反封建為話題,先談人生與愛情的關系,又談到伉儷之情應建築在相互之間感情融洽、情趣相投的基礎上,沒有愛情的婚姻是違反道德的。
就在這個飯局後,王賡後來同意同陸小曼離婚,成全了這對。而唐瑛這邊卻是「流水有意,落花無情」,她也明確的拒絕了楊杏佛。楊杏佛失望而歸。
1933年6月18日,楊杏佛駕車外出,被設伏特務槍殺於上海亞爾培路。這可真是「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雲想衣裳花想容
1927年,對時尚頗有心得的唐瑛與陸小曼等人創辦了「雲裳服裝公司」。雲裳服裝公司位於上海的靜安寺路一棟三層小洋樓里,它是中國第一家專為女性開辦的服裝公司。
雲裳服裝公司的形象代表就是唐瑛和陸小曼。公司的開幕典禮上明星雲集,吸引了上海媒體的眼球,各大媒體爭相報道。
唐瑛自稱她們的公司為美術服裝公司,公司採取的是世界最流行的裝束,其宗旨是在「新」而不在「貴」。並且,唐瑛還聘請了從法國和日本學習美術回來的江小鶼為雲裳服裝公司的設計師。江小鶼的加入讓雲裳服裝公司的服裝有了大師和高品位時裝的保證。
此外,開業時,唐瑛和陸小曼還親自在店內為顧客試穿新衣,相當於巴黎高級時裝店的專業模特,如此服務,當然頗具吸引力。
1927年的冬天,上海以及附近的南京、蘇州、無錫等城市的大街上,凡是有時髦女子出現的地方,就會有一道道由雲裳牌大衣組成的亮麗風景。
很快,雲裳牌大衣走向北京和天津等地,成為時尚女性不可缺少的冬日裝扮。
第二年,雲裳公司又設計、製作了春秋兩季的夾大衣、單大衣和仲夏夜所穿的具有裝飾作用的綢外衣,並迅速推向市場風靡上海灘……
雲裳服裝公司的成功帶動了上海灘服裝的發展與興旺。上海於是也成了30年代遠東地區、甚至整個亞洲的時裝之都。日本、菲律賓、新加坡、印度等國的富商大賈,都會趕到上海,選購時裝——有人做過統計,在巴黎流行的某一款時裝,10天之後,基本上就會出現在上海街頭。
唐瑛的初次商業嘗試,絕對的大獲全勝,這讓本已風光無限的她成為上海灘名媛中的名媛、焦點中焦點。如此璀璨的女人,自然有著無可比擬的吸引力。此刻,有著萬丈光芒般耀眼魅力的她,終於把當時全中國的富有、最受女人推崇的「鑽石王老五」宋子文給吸引了過來。
與宋子文的一段情緣
現在的世人熟知盛家七小姐和宋子文的愛恨情仇,卻不知在盛七小姐之後,唐瑛成了宋子文的最愛。
唐宋兩家之間早有交情,唐家的兒子唐腴廬和宋子文便是好朋友,不僅一起在美國讀書,回國後唐腴廬還成了宋子文的秘書。在唐家人的眼中,從政並不是一份好的事業,因此唐乃安夫婦並不看好兒子的事業。但唐腴廬並沒有把父母的話放在心上,他不但與宋子文來往密切,還常常把宋子文帶回家來。一來二往,宋子文終於結識了唐瑛。
第一眼,宋子文便被正值人生最好年華的唐瑛強烈吸引。宋子文開始猛追唐瑛,一封封熾熱的情書被呈遞到唐瑛的梳妝台上。宋子文雖然長唐瑛16歲,但當時的宋子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富有、成熟英俊、多金多權的男人,這對唐瑛自然也有著相當大的吸引力。但是唐瑛的父親對她與宋子文交往的事情極為反對,唐乃安認為「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他的觀念裡面,與政治扯上關系並不是什麼榮耀的事情,反倒有可能為家人帶來不能預知的麻煩。沒想到,他的顧慮真的發生了。
1931年,唐腴廬被刺殺了。
當天,唐腴廬和宋子文本來准備到上海的火車站乘坐早晨的火車離開。很不巧的是,當日唐腴廬的穿著打扮與同行的宋子文極為相似。兩人坐車到達火車站之後,唐腴廬首先下車朝火車走去。這時突然有人放出煙幕彈來,隨即一片煙霧散開。這時,本來宋子文也已下了車,但他見到煙幕彈後,立刻警覺的鑽到火車下面。
果不其然,在宋子文藏匿起來的同時,煙幕中傳來一陣槍響,唐腴廬應聲倒地。
事情發生之後,司機和宋子文馬上把唐腴廬送到最近的一家德國醫院。當時唐腴廬膀胱上中了很多槍,情況十分危急。但是醫院的醫生卻遲遲沒有趕到,最後等德國醫生准備好上手術台時,唐腴廬已經去世了。
這次刺殺事件震驚了上海灘。當時很多傳言說唐腴廬是因為幫宋子文擋子彈,所以被殺的。事實上,知情人都知道,唐腴廬是因為穿戴與宋子文極為相似,而因此被誤殺的。
唐乃安本來就反對自己的孩子與宋子文來往,隨著唐腴廬的去世,唐乃安對政治以及與政治有關的人更是到了深惡痛絕的地步。而唐瑛與宋子文的關系,也註定不會再有任何結果。
而宋子文這邊,在僥幸撿回一條命後,他對唐家的人自然是既內疚,又感激。也因為此,他不想再擾亂唐家的生活,於是打消了繼續與唐瑛交往的念頭。
宋子文的離去對唐瑛是否造成情感上的傷害,現在已經無從得知,只是宋子文寫給她的那二十多封情書,一直深鎖在唐瑛的小抽屜里,好好珍藏著,這也足見她曾對宋子文的一番真情。
錦衣歡,浮世痛
與宋子文分手後不久,唐瑛很快便嫁給了寧波「小港李家」、滬上豪商李雲書的公子李祖法。李家是社會名流或富商,李祖法的父親李雲書是更是滬上巨商。嫁入這樣的豪門王族,唐瑛的生活一開始是愜意的,她仍維持著交際花的排場,繼續風光無限的生活著。
與唐瑛「過於熱鬧」的生活方式相反,她的丈夫李祖法卻是一個喜歡安靜的人,他不喜歡交際,自然也不喜歡自己的妻子總是過著「花蝴蝶」般的交際花生活。
這一切,與視交際如生命的唐瑛自然是格格不入。1937年,唐瑛與李祖法終因性格不合而離異。離異後的唐瑛,並沒有因此黯然,她反而在社交場上更加的如魚得水。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用這首詩來形容唐瑛當年的生活是最恰當的。
後來,唐瑛嫁給了時任美國美亞保險公司的中國總代理、熊希齡的侄子熊七公子。
熊七公子個子不高、外貌不俏,但他的性格活潑,和唐瑛正是「同道中人」,彼此都有很強的娛樂精神,因此兩人的結合也算是相得益彰了。1948年,唐瑛隨熊七公子遠赴香港,接著移民到美國。70年代時,唐瑛回上海探親,一襲綠旗袍的她讓人恍以為仍是蔥蘢少女。實則,她已是六旬老婦,只是美人遲暮的哀愁似乎總是與她無憂。
繼唐瑛之後,舊上海又涌現出幾個有名的交際花。如周叔蘋、陳皓明等。但她們與唐瑛相比似乎總少了點什麼,套一句現在的話來說,大概就是:「比我漂亮的人,沒有我聰明;比我聰明的人,又沒有我漂亮」。這是唐瑛的得意之處,也是這位舊上海交際女王讓人難以忘懷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