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網官場斗
⑴ 急求劉寶瑞單口相聲《官場斗》台詞
樓上的貌似不是劉寶瑞版本的哦
君臣鬥智
劉寶瑞述 殷文碩整理
十冬臘月大雪降,
老兩口子爭熱炕,
老頭兒要在炕頭睡,
老婆兒就不讓,不讓,偏不讓。
老頭兒說:「是我拾的柴。」
老婆兒說:「是我燒的炕。」
老頭兒拿起來掏灰耙,
老婆兒抄起擀麵杖。
老兩口子乒當乓當打到大天亮,
結果誰也沒有撈著睡熱炕。
《爭熱炕》詩一首。
在清代乾隆年間有個劉墉劉石庵,這個人當過左都御史,右都御史,漢中堂文華殿大學士,您瞧他就有學問。那位說:「你甭說了,我知道。劉墉不就是劉羅鍋兒嗎?」您這一說可就錯了,這劉墉並非是羅鍋兒。因為清朝的制度是六根不全的人不能當官,他那麼大的官兒,哪能是羅鍋兒呀!
那麼,為什麼都管他叫劉羅鍋兒呢?因為皇上封他為羅鍋兒。封官有封羅鍋兒的嗎?也不是真正封的,是他跟皇上討的。你說了半天,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因為劉墉念書念得有點水蛇腰,有一天他上殿見皇上,在品級台上一跪,皇上一瞧,順嘴說了一句:「劉墉,你這么一跪著,不就成了羅鍋兒了嗎?」劉墉磕頭:「謝主隆恩。」「你謝什麼恩哪?」「謝萬歲封我為羅鍋兒。」皇上說:「封你羅鍋兒有什麼用?」「有用,臣我每年多關兩萬兩銀子的傣祿。」這是怎麼回事呢?清代有規矩,皇上親口封誰一個字,誰每年多關一萬兩銀子。劉墉那時候沒人能趕上:光緒年間西太後那時候,上年歲的人趕上了。聽說西太後每年要拿十六萬兩胭粉銀。那麼多銀子的粉,還不把人埋起來?沒辦法,這是清代的制度,已經封她十六個字了,就是「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一個字一萬,十六個字,十六萬兩銀子。
劉墉有「羅鍋兒」這兩個字,每年也能多得兩萬兩銀子,皇上一聽是這么回事情啊,心說:我有錢也犯不上這么花呀!皇上要跟他爭辯:「劉墉,朕並非封你羅鍋兒,我就這么一比方,說著玩兒。」劉墉說:「萬歲,君無戲言,您說的話不能不算,如果這句不算,以後您說的話全不算。」皇上說,「算!」你想皇上說了話不算,那不就反了嗎!算是算了,皇上每年得多花兩萬兩銀子,心裡挺別扭。可巧這時候是個熱天,下午皇上要到北海納涼——就是現在供人游覽的北海公園,那時候是皇家的禁地——皇上上哪兒去都帶著劉墉,因為他有學問,問一答十,對答如流。到了北海,皇上就在游瀾堂長廊子底下涼快,望著太液池澄清的碧水,又回頭一看劉墉,想起早晨這兩萬兩銀子的事來了。心說:無論如何也得想個辦法,把羅鍋兒這倆字取消,不然,一年兩萬,十年二十萬,他要活百八十歲,我得花多少錢哪!回頭就叫劉墉:「劉墉。」「臣在。」「君叫臣死,臣要是不死是為什麼?」劉墉說:「那為不忠。」「父要子亡,子要是不亡呢?」「那為不孝。」「既然如此,我是君,你是臣,我叫你死,你死去吧!」
你說這怎麼辦?那時候叫你死你要是不死,那歸抗旨不遵,是死罪;你要遵旨,也活不了。劉墉真有兩下子,眼珠一轉說,「臣,候旨。」皇上說:「你候什麼旨?我叫你死,你就死去得啦!」劉墉說:「萬歲,您說讓我死了,您還沒說讓我怎麼死呢!」——他讓皇上給出主意。
皇上一想:既然叫你死了,出主意就出主意,說,「前面就是太液池,一丈多深的水哪,跳下去就死了,你跳下去吧!」「臣領旨!」劉墉說完這句話,就奔太液池去了,皇上瞧著,心說:你要真跳下去。我趕緊派人打撈上來,我就說:朕傳旨叫你死,你沒死了,這就是抗旨,得了,現在你也甭死了,乾脆把「羅鍋兒」倆字取消吧!劉墉心裡明白皇上的心眼兒:得,兩萬銀子沒了。慢慢地朝太液池那邊磨蹭,干嗎呀?他這兒想主意哪。
劉墉到了太液池邊沒有跳,直眉瞪跟地沖池水鞠了三躬,他又回來了。來到皇上跟前說:「臣劉墉交旨。」皇上差點兒把鼻子氣歪了。「你交什麼旨啊?我讓你死,死了才算交旨哪,沒往水裡跳,你又回來了,這怎麼算交旨呢?」「萬歲!」劉墉說,「臣我剛要跳,水裡有一個人把我給攔住了,跟我說了兩句話,讓我來問問您,問完了我再跳去。」
皇上直奇怪,說:「水裡會有一個人?是誰呀?」劉墉說:「是屈原。」——這屈原是列國時候的人,他是楚國大夫,讓無道昏君逼迫得跳淚羅江死了。乾隆當然知道這件事情。他說:「屈原跟你說什麼來著?」「他跟臣說了這么兩句話:『我遇昏君該當死;爾逢明主應當回。』屈原遇見無道昏君,逼得他跳水死了,說我劉墉遇到您是位明主,我不應當死,我還是應當回來。我主萬歲,臣我還死不死啦?」
皇上說:「……那你就別死了!」我叫你死了,我成昏君啦!好,你活著氣我吧!皇上心裡想:嘿!為了羅鍋兒兩個字,每年花兩萬兩銀子,我還差點兒落個昏君,一定得想個辦法,把這兩萬兩銀子取消。
皇上從漪瀾堂上龍舟渡到了對面五龍亭,看過了小西天,然後到萬佛樓上進御膳。一進門,看見院子里擺著兩桶馬藺,皇上心裡一動,想拿這個找劉墉的毛病,用手一指:「劉愛卿,這兩桶是什麼草?」劉墉要是順口搭音一說是「馬藺」,皇上就找上碴兒了:什麼叫馬藺哪?做這么大的官,說話這么俗氣,降級罰俸,先把羅鍋兒倆字取消,兩萬兩銀子又吹了。劉墉也機靈,用手指著一桶馬藺說:「萬歲若問,此乃一桶萬年青,冬夏老是那個顏色。」「卿家,何為一桶萬年青?」劉墉說:「我主大清江山一統,這就叫一桶(統)萬年青。」
皇上一聽這句話就高興,這馬屁把他拍舒服了。皇上說:「好!」一伸大拇指——皇上的大拇指上戴著一個扳指,這是西洋進貢來的,價值連城。這個扳指是真綠,比如說,桌子上鋪著一塊紅氈子,把扳指摘下來放在上面,這氈子能變成綠的!這么說吧,皇上戴著這個扳指站在北京前門樓子上,一挑大拇指,能綠到上海去。也沒那麼綠!反正是夠綠的就是了。
皇上說:「好個一統萬年青!劉墉,朕當賞你一個扳指戴。」皇上說著,把扳指摘下來就給劉墉,其實皇上哪兒那麼好心眼兒,他是拿這扳指找碴兒。劉墉要是接過來順手一戴,就有欺君之罪——我是君,你是臣,我的東西剛摘下來,你就戴上?欺君之罪!雖然不殺,羅鍋兒倆字也得取消——劉墉也明白呀,他說:「臣謝主隆恩。」「甭謝恩了,你戴上吧!」
劉墉說:「臣我不敢戴。」皇上說:「不戴!你是不要啊?」君臣鬥智嘛,你要是說不要,打你個抗旨不遵,兩萬兩銀子還得沒了。劉墉也說得好:「萬歲既賞給為臣,為臣焉敢不要。」「要,你不戴上?」「戴上,我為欺君之罪;可是不要又為抗旨不遵。」皇上心說:他比我還明白!「那你怎麼著好哪?」「萬歲賜與為臣的扳指,臣我不敢戴,我交給我手下的從人,捧回原籍山東省青州府諸城縣,供在我們祖先堂內。」
皇上一聽:得!這扳指完啦!沒法子,往裡走吧!一進佛殿,正面供著一尊佛像,就是那個大肚子彌陀佛。皇上心裡頭一動,用手一指這佛像:「劉愛卿,上面供著這尊是什麼佛?」劉墉要是順嘴說是大肚子彌陀佛,皇上就算找著碴兒啦!佛爺就佛爺得了,干嗎還大肚子?做這么大的官,說話這么俗氣,降級罰俸,「羅鍋兒」倆字取消,兩萬兩銀子不給了,乾脆扳指也拿回來吧!得!這下子全完了!
劉墉心裡有數,趕緊回答:「萬歲若問,此乃一尊喜佛像。」這話說得對,彌陀佛那個像老是那麼笑眯眯的。皇上一聽他說的這詞兒好,又問了一句:「為何他見朕笑?」「此乃佛見佛笑。」這馬屁一拍就把皇上拍喜歡了,怎麼呢?在清代時候,皇上都稱佛爺,康熙佛爺、乾隆佛爺,一直到光緒年間,西太後還稱西佛爺哪!這是他說乾隆也是佛爺,供著的佛像也是佛爺,佛爺見佛爺笑,他那兒接駕歡迎你哪。那皇上還不高興嘛!「好!好一個佛見佛笑,好!」皇上一挑大拇指:「喲!扳指沒啦!那什麼……劉愛卿,朕當賞你一個馬褂穿。」八團龍的馬褂現打身上脫下來,就遞給劉墉了,劉墉還是「捧回山東供在祖先堂內」。
劉墉剛把馬褂收下,皇上真夠損的,往旁邊一斜身,讓劉墉跟那個佛像對了面啦,皇上用手一指:「劉愛卿,為何他見你也笑?」
這回可麻煩了。劉墉隨口再一答「佛見佛笑」,啊!你也成皇上啦?欺君之罪,東西都收回來,推出午門開刀問斬,連「羅鍋兒」倆字都甭取消了,人都死了,當然也就不給錢了。劉墉眼珠一轉,趕緊回答:「萬歲,他笑為臣不修道。他見您笑,是佛爺見佛爺笑,接駕哪;他見我笑,他說人家是皇上,你在旁邊算干嗎的!難道說你不害羞嗎?他笑為臣不修道,就是他在那兒嘲笑我哪。」
皇上一聽:好哇!只顧他嘲笑你了,我這扳指沒回來,馬褂又進去了。往裡走吧!
皇上要到萬佛樓上進御膳,剛一邁步上樓梯,劉墉說:「萬歲上樓,臣念句吉祥話兒:念您步步登高。」皇上一聽,你還繞惑我哪!「好!好一個步步登高,劉墉,朕當賞你個夾袍穿。」當時把夾袍脫下來遞給劉墉了。劉墉還是「捧回山東原籍,供在祖先堂內」一一把夾袍也收下了。
皇上到樓上沒吃飯,繞了個彎兒又下來了,來到樓梯這兒不往下走。回頭問劉墉:「劉愛卿,現在朕下樓,你再給我念句吉祥話兒。」
這回可麻煩了,上樓你念「步步登高」,下樓你怎麼說啊?「步步登矮」、「步步落空」、「步步下溜」,「一步不如一步」,說哪句也活不了,劉墉腦筋也真快,「是,念您『後背倒比前背高』。」皇上高興了:「哎呀!現在我就是皇上,我的後輩兒孫比我還要高!」其實皇上想錯了,劉墉沒說皇上的後輩兒孫比他高,是說皇上下樓的時候,他的後背比前背高。那意思就是這「羅鍋兒」呀,你也有那麼點兒啦!皇上沒明白這意思,還高興哪。「好!好一個後輩倒比前輩高!劉愛卿,朕當賞你一個小褂兒穿。」把小褂兒脫下來給他了。等給完這小褂兒,乾隆也後悔了,怎麼?皇上光著膀子啦!
這個可是我的珍藏版本哦 嘿嘿
⑵ 有什麼好小品或相聲
● 劉寶瑞、郭全寶 侯寶林 郭啟儒 劉寶瑞合影
《當行論》、《打燈謎》、《奉承人》、《高人一頭的人》、《找對象》、《做大褂》、《走馬觀碑》 《坐汽車》、《八扇屏》、《九點鍾開始》、《批聊齋》、《值班醫生》、《猜地名》、《吃飯我掏錢》 《寸步難行》、《飛油壺》、《趕考》、《蛤蟆鼓》、《韓青天》、《好啊好》、《買猴》、《繞口令》 《說字》、《我的歷史》、《西行漫記》、《學叫喚》、《支援新廠》、《住醫院》、《歪批三國》、 《韓青天》、《投其所好》、《乘客之家》 ● 劉寶瑞、侯寶林 《文王卦簽》、《講帝號》、《非洲獨立進行曲》、《講貫口活》、《南方捷報》、《王二姐思夫》 ●劉寶瑞、郭啟儒 《北京地名對》 《蛤蟆鼓》《畫扇面》《學叫喚》 ● 劉寶瑞、馬季 大師台上的風采
《連逗帶打》、《戲迷葯方》、《拔牙》、《找堂會》 ●劉寶瑞、李文華 《假灶王》 ●劉寶瑞、張傑堯 《酒詩》 ●劉寶瑞、唐傑忠 《柳堡的故事》 ●劉寶瑞、郝愛民 《寧波話》《對春聯》
群口
《金剛腿》劉寶瑞、郭全寶、馬季 《一匹馬》劉寶瑞、郝愛民、於世猷 《開場小唱》劉寶瑞、郭全寶、侯寶林、郭啟儒 《賣馬》劉寶瑞、侯寶林、高鳳山 《扒馬褂》劉寶瑞、郭全寶、馬季 《拆字》劉寶瑞、郭啟儒、馬季
單口
《珍珠翡翠白玉湯》、《黃半仙》、《日遭三險》、《連升三級》、《假行家》、《兵發雲南》、《學乖》、《學徒》、《測字》、《文廟》、《書迷打砂鍋》、《扎針》、《天王廟》、《解學士》、《官場斗》、《鬥法》、《打油詩》、《化蠟釺》、《風雨歸舟》、《翻跟頭》、《狗噘嘴》、《知縣見巡撫》、《大鬧縣衙門》、《要賬》、《消炎妙方》、《爬窗戶》、
⑶ 有沒有人有,劉寶瑞大師官場斗的全本錄音
你去手機應用市場(或稱軟體商店/手機助手)找聽書類的軟體,下載全本非常方便
⑷ 劉寶瑞的官場斗,怎麼感覺沒有說完啊,有沒有結局啊,後來什麼結果,劉墉真的回山東了沒么
劉寶瑞的官場斗沒有結尾。
劉寶瑞先生的《官場斗》沒有結尾,1968年10月8日下午,他在北京房山農場勞動時受到現場批鬥,當晚逝世,年僅53歲 。當時,劉寶瑞正在錄制單口《官場斗》,因故未完成,遂成絕響,成為相聲藝術的一大不可彌補的遺憾。
後來劉先生的學生殷文碩,講了《君臣斗》跟劉先生的內容差不多。殷文碩先生所說的段子有些是陳湧泉先生指點的,也請教過一些其他相聲藝人,和劉寶瑞先生說的內容不同,出入比較大。
(4)聽書網官場斗擴展閱讀
劉寶瑞常演單口相聲,既有很高的藝術魅力,又有一定的文學性。經與南方曲藝同行切磋琢磨,使他的單口相聲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汲取了南方獨腳戲及評話的藝術技巧,又借鑒電影、話劇的表演手法,融會貫通,經過長期演出的實踐。
逐步形成了「使活」細致、瓷實,「包袱兒」別致、含蓄和聲、容、情、神兼備的、獨特的藝術風格。因此,也就得到了「單口相聲大王」、「冷麵滑稽家」等稱譽。劉寶瑞也是把北方相聲藝術介紹給江南及港澳觀眾的先行者。
劉寶瑞熟悉歷史掌故,社會知識豐富。擅長描繪社會環境、時代背景,以此來烘託人物、事件。劉寶瑞在台上強調語言、眼神、面部表情三結合,輔以手勢,對每段台詞的抑揚頓挫都精心設計過,通過長期舞台實踐,能做到平整而不瘟,脆快而不過,形成了穩健瀟灑、口風細膩的藝術風格。
⑸ 80年代電台評書官場斗,哪位網友知道說評書人的姓名謝謝大家!
因為你可能是用手機上網的,所以可能看不到,任何一個用電腦上網的都能看到我的回答的右下角有個圖標「點擊下載」,只要點擊它就能下載
問了問題要及時採納為滿意答案,請尊重他人勞動,謝謝
⑹ 請問大家哪裡能下到相聲大師劉寶瑞說的官場斗的完全版
http://www.xiaosun0998.ys168.com/
劉寶瑞的沒有全部的《官場斗》,錄音沒有保留,後來他的弟子殷文碩為了彌補這個遺憾,說了全部的,台灣的吳兆南等人也說過。在這個地方的有全部的《官場斗》,不過效果不是特別好,也好過沒有。都是網友自己整理的!
⑺ 多年前網上看到過評書的《君臣斗》,當年網路不發達下載不到,現在死活想不起表演者名字,希望幫忙提醒
樓主您好!您說的《君臣斗》雛形是單口相聲,又叫《官場斗》、《滿漢斗》。相聲前輩李德鍚、張壽臣、劉寶瑞、殷文碩等名家都說過。 此外評書名家袁闊成、田連元、連麗如都說過《君臣斗》,只不過年代已久,音頻在網路幾乎找不到。這和趙本山的40%小品被束之高閣有著同樣的影響。電視台電台庫存啊。郁悶!
向樓主推薦袁闊成先生的《君臣斗》,同樣很經典的。
⑻ 哪有短相聲,短笑話的錄音下載。
馬三立的http://www.listenworld.com/main/4197809100.htm
馬季、姜昆相聲選http://www.listenworld.com/main/7422906757.htm
李金斗、陳湧泉相聲選http://www.listenworld.com/main/527002215.htm
姜昆、李文華相聲選
http://www.listenworld.com/main/3998071551.htm
侯耀文、石富寬相聲選http://www.listenworld.com/main/6366235614.htm
官場斗-《劉寶瑞單口相聲》http://www.listenworld.com/main/5190545917.htm
《孫一相聲》
http://www.listenworld.com/main/377313494.htm
http://www.listenworld.com/drama/
在線免費聽吧!!
當然也可以下載!!
⑼ 有關和珅 的資料!和一款評書
和珅(音:hé shēn)(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即乾隆十五年——嘉慶四年正月十八日),原名善保,字致齋,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曾兼任多職,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兼管吏部、戶部、刑部、理藩院、戶部三庫,還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裁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等要職,為皇上寵信之極,官階之高,管事之廣,兼職之多,權勢之大,清朝罕有。他還是皇上的親家翁,其子豐紳殷德被指定為皇上最寵愛的十公主之額駙。後被嘉慶皇帝賜死。
評書《正說和珅》
⑽ 請問誰有劉寶瑞的單口相聲《官場斗全集》嗎 謝謝 謝謝
發送中。。。請稍後,如10分鍾還沒收到,請及時Hi我。
劉寶瑞的官場斗只到6哦,後面已經失傳了。如果想聽全的可以聽劉寶瑞的徒弟殷文碩先生的,或者是郭德綱的大話劉羅鍋。
By<藍鳶刖>
已發送。。。若沒收到請及時Hi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