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魂武帝聽書
❶ 主角的武魂是棺材的小說叫什麼_
都市驅魔人
作者: 小葉
簡介:
繁榮的都市無端的出現了種種異象:妖狐縱橫人間、僵屍橫行於陰暗的角落。凡間的力量已經難以阻擋早已被魔人打開的地底深淵。每個人的生命都已經受到了極大的威脅。陳家小子,三尺青峰卻欲學驅魔之術是成是敗,他 ...
❷ 主角的武魂是棺材,而且裡面有一個女的玄幻小說叫什麼_
神魂武帝,主角林炎是吧,覺醒了很詭異的武魂生死棺,裡面還有一個很厲害的什麼宮宮主,遭人暗算躲進生死棺里,幫助林炎成就大能……
❸ 《神魂武帝》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神魂武帝》網路網盤txt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PlRFwHN7GsuWtO4Cy8NJAA
簡介:《神魂武帝》的作者是情誼先生。
❹ 神魂武帝為什麼停更了
因為漫畫中版權問題。
《神魂武帝》是連載於網路小說的一部玄幻類網路小說,作者是情誼先生。
玄幻小說是一種文學類型,思想內容往往幽深玄妙、奇偉瑰麗。不受科學與人文的限制,也不受時空的限制,勵志,熱血,任憑作者想像力自由發揮。與科幻、奇幻、武俠等幻想性質濃厚的類型小說關系密切。
❺ 神魂武帝等級劃分
所有大小境界皆分為:初期、中期、後期、巔峰、半步(半步下一個境界,如:半步陽實境)。
十大基礎境∶煉皮、鍛膜、造骨、凝血、練氣、神勇、壯腑、通靈、魂變、涅槃。
1、陰虛境(分1~9重)。
2、陽實境(分1~9重)。
3、昭王境(分人王、地王、天王)。
4、皇極境(分1~9輪)。
5、四尊境(分玄尊、至尊、金尊、天尊)。
6、帝權境(分1~9重,領悟法則後為無敵帝主)。
7、朝聖境(統稱聖人)。
❻ 神魂武帝女主角有幾個
神魂武帝女主角有五個。神魂武帝女主角有夢情,雪玲瓏,段欣葉,柳菲,葉雪。
少年林炎覺醒廢神魂,遭眾人嘲笑,卻不知此神魂名為生死棺,通天徹地扭轉乾坤,還附贈一能力無邊的美麗少女師父宮千雪,自此,少年從一介廢柴快速躍升,終達神魂武帝之位。
《神魂武帝》是連載於網路小說的一部玄幻類網路小說,作者是情誼先生。
因為身懷天陽體制,被朱雀學院的高手看重帶到了朱雀學院學習,結果被朱雀學院大長老強行許配給自己的外孫,林炎為救她,隻身打上白虎學院,大戰白虎年青一代。
身為公主的夜璃,在幫助夜戰視察國情的時候,遭遇刺殺,陰差陽錯被林炎所救,後多次與林炎接觸,並聯手參加萬朝大戰。隨後順利進入朱雀學院,為了完成林炎交給她的任務,不斷努力修行,最終成功打聽到有關林雪兒的消息。
還是挺好看的額,可以去看看吧。人物和劇情都挺不錯的。
❼ 漢武帝的晚年有怎樣的故事
在清朝康熙皇帝之前,活到70虛歲的皇帝屈指可數,其中一位就是漢武帝劉徹;在位時間也數漢武帝最長——整整54年。與秦始皇、漢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明太祖相比,只有明太祖比他多活了一歲,但當皇帝的時間比他短得多。不過,這位皇帝的晚年並不如意。
在武帝時期,漢朝先後滅東甌、南越、閩越、朝鮮,平西南夷,擊敗匈奴,設河西四郡,通西域,奠定了漢朝極盛疆域的基礎。他進一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完全消除了割據的威脅,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他親自指揮堵塞了長期泛濫的黃河決口,使黃河恢復故道;興修水利,擴大農田;修建了通向西南、西北邊疆的道路。漢朝出現了開國以來最強盛繁榮的局面,武帝的功業也達到了巔峰。但在皇帝的權力至高無上,不受任何約束的條件下,延續數十年的帝位使武帝本來就存在的好大喜功、揮霍浪費、迷信鬼神、刑法嚴酷等缺點在他晚年惡性膨脹,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經過數十年的積累,國庫中的錢財曾經非常充足。陳糧還未用完,新糧又入庫了,結果陳陳相因,糧食腐爛而不能食用。大量的銅錢放在倉庫中長久不用,串錢的繩子爛了,銅錢散落無法統計。但這些由上千萬農民和手工業工人一年年聚集起來的物資很快就被武帝消耗完了,因為無論是戰爭、築路、建城、移民、治河,都需要大筆開支和大量人力,而且由於原來的糧食生產者成為消費者,新產的糧食必然會減少。隨著戰線的延長和疆域的擴展,糧食輸送的距離越來越遠,成本高得驚人。因為從東部產糧區至北方和西北邊疆只能依靠人力或畜力在陸路運輸,在遙遠的路途中人和牲口本身就要吃掉大量糧食和飼料,能運到的是極少數。據主父偃統計,秦始皇時從今山東半島渤海沿岸將糧食運往河套,結果是「三十鍾而致一石」,到達目的地的糧食是輸出量的1/192。漢朝的水平大致相同,而目的地更遠達雲貨幣貴高原、河西走廊、天山南北,甚至中亞費爾干納盆地。武帝曾調集10萬人到朔方築城據守,將關東72萬貧民遷至西北,征60萬士兵去邊郡屯田,數萬人向西南夷築路,安置數萬匈奴降人,這些人員至少在最初階段必須完全由政府供應糧食和必需的生活、生產物資。當時每人每年大約需要18斛食糧,72萬人就要1296萬斛,而從關東輸入關中的糧食最多的一年也只有600萬斛。這樣大的消耗,國庫如何能不空?
鄭當時任大司農(農業主管官員)時,建議從渭河引水開一條漕渠,穿過長安城,沿秦嶺入黃河,既可方便漕運,又能使上萬頃農田得到灌溉。數萬人幹了三年,漕渠開通,效益不錯。這引發了武帝和群臣大辦水利的積極性,大項目紛紛上馬。河東(今山西西南部)太守的計劃是引汾水連接黃河,既可取代底柱(原三門峽中險石)以東的漕運,又可增加5000頃田、每年增產200萬石谷。武帝投入數萬士兵開墾這些「渠田」,由於這一帶的黃河經常改道,渠道根本不能使用,渠田連種子都收不回,只能任其荒廢。又有人建議,從褒斜道運漕糧,御史大夫張湯認為可以斜水通渭水,褒水通漢水,都可以運糧,而兩水間相隔的百餘里可以用車轉送,這樣一來,漢中的谷能運到關中,關東的糧食可以從漢水運來,不必再通過黃河底柱天險。武帝很聽得進去,就封張湯的兒子為漢中太守,負責開褒斜道。幾萬人築成了五百餘里道路,固然距離較近,交通方便,但褒水、斜水都十分湍急,水淺多石,從褒水向關中又是溯流而上,根本沒有辦法行船。關中花了十幾年才開成的龍首渠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效益,「未得其饒」。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親自主持堵塞了泛濫23年的黃河決口,取得了一項空前的成就。這再次引發了大辦水利的高潮,一時間「用事者爭言水利」,西北邊疆的朔方、西河、酒泉都引黃河及川穀水灌田,關中上馬的工程有靈軹、成國、偉渠,汝南、九江(今淮河南北)引淮水,東海郡(今山東南部、江蘇北部)引鉅定澤,泰山下引汶水,規模都有萬余頃,其他小規模的工程更是不計其數。這些工程中,像成國渠和以後建成的白渠是成功的。發揮了長期效益,但多數只是應付政治任務,勞民傷財。如在朔方開渠,花費上億,卻毫無成效。在這種氣候下,齊人延年提出了一個更驚人的計劃:將黃河引入匈奴地區,關東再也不會有水災,匈奴不戰自滅。總算武帝的頭腦還清醒,雖然對延年的氣魄頗為贊許,表揚他「計議甚深」,卻沒有採納。
如果說水利工程多少還有為百姓著想的成分,那麼另一些花費就純粹出於武帝的個人需要了。如武帝給功臣、將士、寵幸的賞賜不計其數,元朔五年賜衛青軍黃金二十餘萬斤,元狩四年賜衛青、霍去病黃金50萬斤,騙子欒大一次就獲賞黃金10萬斤。當然這些「黃金」並不真是金子,可能只是純度高的銅,但即使如此,價值也是巨大的。至於對「外國客」和「使者」的接待和賞賜,是作為意義重大的政治任務來對待的,自然更是不算經濟賬了。武帝在關中大建宮殿樓台,在各地到處建離宮別館。他先後建了甘泉宮、柏梁台、承露仙人掌等,所謂仙人掌是用銅制的巨盤,高20丈,大7圍,耗費可想而知。以後又在長安建飛廉、桂館,在甘泉宮建益壽、延壽館,通天台,擴建甘泉宮。太初元年(前104年),武帝為了在甘泉宮接受諸侯和各地的「上計」(報告當地戶口、賦稅、糧食產量等基本情況),專門建造接待諸侯的賓館。又下令造建章宮,規模宏大,千門萬戶,前殿比未央殿還高,東面的鳳闕高20餘丈,西面有一個方圓數十里的虎圈。北面開一個大水池,稱為太液池,中間有蓬萊、方丈、瀛州、壺梁等島,還有一個高20餘丈的漸台。南面有玉堂、壁門,雕塑的大鳥等,還有高50丈的神明台和井干樓,用走廊互相連接。
有的浪費是制度造成的,但數額巨大。根據漢朝的慣例,皇帝登位後就開始卜地修陵,所以屬皇帝私產的「少府」,以年收入的1/3修陵。由於陵墓工程浩大,在位時間短的皇帝往往等不到完全修好就死了。武帝在位時間長達54年,到後來陪葬品已塞滿陵中,無法再容納每年新增加的部分,但這種制度又有誰敢改變呢?
武帝的揮霍浪費很大程度上與他的迷信和虛榮有關。如元封元年(前110年)去泰山舉行春遊封禪大典,就被認為是「存亡繼絕」的大事,是「受命於天」的象徵。主管天文觀測、國家歷史和檔案的太史令司馬談(司馬遷之父)沒有能躬逢其盛,竟一病不起。但武帝更多進行的是求仙、求長生不老葯、煉黃金術和滿足個人的慾望。武帝即位之初就特別敬重鬼神,於是一夥騙子也應運而生。
首先出籠的是深澤(今河北深澤縣)人李少君。他本是深澤侯家的醫生,一直自稱70歲,能以意志使物體改變和長生不老,並經常留下一些金錢和衣食。大家見他從來不治產業卻如此富裕,又不知道他的來歷,更相信他是異人,爭著侍奉他。有一次在武安侯的宴會上遇見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李少君說曾經與老人的祖父在某處遊玩,老人小時候的確隨祖父到那裡去過,還記得,在座的人大吃一驚。他見武帝時,看到旁邊放著一件舊銅器,就說:「這是齊桓公十年放在柏寢的。」武帝一看上面的銘文,果然是齊桓公時的器皿,宮里人都以為他是幾百歲的神仙。他向武帝建議「祀灶」(祭灶神),說這樣就能「致物」(按意志使物體改變),丹砂就能變成黃金,使用黃金製成飲食器皿就能益壽,這樣就能見到海上的神仙,再封禪就能不死,像黃帝一樣。他說:「我曾在海上遇見安期生,他給我吃的棗子大如瓜。安期生是仙人,住在蓬萊,但高興時就見人,不高興時就隱而不見。」武帝對他十分尊敬,親自按他的辦法祀灶,派人入海見安期生,用丹砂煉黃金。後來這位仙人病死了,武帝以為他不會死,只是化去了。於是齊、燕一帶的方士更加活躍了。
寵妃李夫人死後,武帝日夜思念,齊人少翁說有辦法讓武帝再見到李夫人。到了夜間,他讓武帝躲在帳帷中,在遠處也放了一頂帳子,果然在幽暗的燈光中,帳子中出現了一個很像李夫人的美女,少翁說這是他召來的李夫人的神靈。武帝封少翁為文成將軍,給予大量賞賜,以客禮相待。少翁說:「皇上真想與神仙來往,除非宮室和用具都像神仙一樣,否則他們是不會來的。」武帝立即下令對所住的甘泉宮重新布置裝修,畫上各路神仙。連平時坐的車上也畫上雲氣。少翁這樣混了一年多,再也沒有什麼新招,神仙卻一直沒有來。他靈機一動,在一塊帛上寫上一些字,與飼料一起喂入牛肚子,然後假裝不知,說這頭牛肚子里有奇物。武帝讓人殺了牛,果然見有一塊帛,上面寫著一些看不懂的話。武帝一看,認出是少翁的筆跡,經審訊,少翁只得交代。武帝將他殺了,但沒有公開。
第二年,武帝在鼎湖宮病得很厲害,醫生、巫師都沒有辦法治。有人推薦上郡(治今陝西榆林市東南)有位巫師能召神君驅鬼治病,就想讓他將神君請到甘泉宮,問有什麼辦法。巫師傳達神君的話說:「天子不必為病擔憂,稍好一些就到甘泉宮來與我相見。」武帝去甘泉宮後,病果然好了。以後就在甘泉宮專門建立了神君壽宮,據說神君(太一)來時有太禁、司命等隨從,但都住在帷中,見不到相貌,只聽見聲音,與人差不多,具體都通過巫師聯絡。武帝要見神君時,先得沐浴齋戒,然後才能進去。武帝將神君說的話記下來,與一般人說的沒有什麼不同,武帝卻深信不疑。
元鼎四年(前113年),膠東康王的內弟樂成侯向武帝推薦欒大。欒大與少翁同出一門,武帝殺了少翁後,一直後悔沒有能將他的方術都弄到手,見了欒大,龍顏大悅。欒大長得高大俊俏,會說話,敢吹牛,說得武帝神魂顛倒。他說:「我常往來海上,見安期生、羨門等,但因為我身份低賤,他們不相信我;又認為膠東康王只是諸侯,不值得將方子交給他,再說康王也不重視我。我老師說『黃金可煉成,黃河決口可堵塞,不死葯可以得到,仙人可以請來』,但我恐怕像文成將軍一樣下場,現在方士都掩口不言,怎麼還敢說方術呢!」武帝忙說:「文成是吃了馬肝死的。先生要是能修成方術,我還有什麼捨不得給你!」欒大說:「我老師不是要求人,是人家求他。陛下一定要請他來,就得提高使者的規格,讓他當你親屬,以賓客的禮節對待,讓他們佩帶印信,才能使他們向神人傳話。還不知神人肯不肯來,但尊重使者後才能請來。」武帝讓欒大試試小方術,他將一副棋子放著,棋子居然互相鬥起來了。武帝正擔心黃河決口堵不了,黃金煉不成,就拜欒大為五利將軍,給了他四顆印,封為樂通侯,為他備了一所豪華住宅,1000名僕人,一切用品都由公費置辦,將衛皇後生的長女嫁給他,賜黃金10萬斤,武帝親自上門,自武帝姑母以下皇族、文武百官全部登門赴宴送禮。武帝又授予他「天道將軍」的玉印,讓使者和他都在夜裡站在白茅草上交接,表示不將他當臣子。於是每當夜深人靜,欒大就在家中舉行儀式,但神仙一直沒有光臨。他就准備行裝,說要入海見老師了。
當年六月,汾陰的一位巫師在魏國留下的後土堆旁發現了一隻鼎,比一般鼎大得多,沒有文字款識。武帝派人核實無誤,就舉行隆重的儀式,將鼎迎到甘泉宮,又隨武帝一起運至長安。過中山時,出現一片黃雲,有一隻鹿經過,被武帝射死,正好當了祭品。武帝召集公卿大夫,問道:「因為黃河決口,連年歉收,所以我巡祭後土,為百姓祈谷。今年並沒有豐收,鼎為什麼會出現?」有關專家論證為吉兆,應將寶鼎祭告宗廟,然後收藏在皇宮。齊人公孫卿報告稱,寶鼎出現的時刻與黃帝時相同,黃帝得鼎後380年就升天成仙了。武帝聽到後大悅,立即召見,公孫卿說自己的老師是申公,已死,原與安期生來往,聽到黃帝的話,但沒有書面記錄。安期生說:「漢朝的聖人出現在高祖的孫子與曾孫間,寶鼎出現後就能與神來往,封禪。封過禪的有七十二王,但只有黃帝封了泰山。」申公說:「漢帝也應該封禪,封了就能成仙升天。黃帝經常游華山、首山、太室山、泰山、東萊山。」又借著申公說了一通黃帝升天的過程,武帝聽了大為感嘆:「真能像黃帝那樣,我把扔掉老婆孩子當做脫鞋那麼方便。」(實際上武帝時後宮已增加到數千人。)他封公孫卿為郎,讓他在太室山等候神仙。
五利將軍欒大到泰山轉了一圈回來,騙武帝說他在海上遇見了老師。不料武帝派人暗中監視,知道他根本沒有出海,他的方術也不靈了,就將他殺了。可是到了那年冬天,公孫卿又報告,在緱氏(今河南鞏義市西南)城上出現了仙人的足跡,見到像野雞一樣的東西在城上來往。武帝親自上城察看,還警告他:「是不是要學文成、五利將軍?」公孫卿答道:「仙人無求於皇帝,是皇帝求他,所以沒有充分的時間是不會來的。神仙的事看似迂闊荒誕,時間長了,自然會請來。」於是武帝下令全國各地整修道路,修繕名山的神祠,迎接神仙的到來。這位公孫卿一再以神人的蹤跡為誘餌,武帝至死不悟。齊地上報的神怪奇方更是數以萬計,數千人如醉如痴地求仙。
風景畫鑒賞從元狩元年(前122年)開始,武帝外出祀神、求仙、巡遊、封禪共29次,行蹤北至朔方北河(今內蒙古黃河),南至九嶷山附近(今湖南南部),西至安定、北地(今寧夏、甘肅東北一帶),東至遼西(渤海北部沿岸)。元封元年(前110年)至泰山封禪,沿著渤海到達碣石山(今河北昌黎縣境),花了四個多月。第二年的巡遊長達五個月。可以想像,在生產力不發達的條件下,這樣「千乘萬騎」、「舳艫千里」的長途、長時間巡遊,會耗費多麼大的人力和物力,又會給各地正常的生活和生產帶來多麼大的影響!
武帝實行嚴刑峻法,任用酷吏,不斷增加鎮壓手段。如張湯、趙禹等秉承武帝的旨意,在原來比較寬松的法律上增加了很多新的罪名,如「見知故縱」(知道情況故意不舉報、放縱)、「監臨部主」(下屬犯罪,負有監察責任的上級連坐),減輕犯「深故」(蓄意使用重刑、故意將無罪判成有罪)官吏的處分,加重對「急縱」(輕率釋放)罪的懲辦,使一般官員寧濫不漏,誰也不敢冒滅族的風險為「囚犯」伸冤。律令增加到359章,其中「大辟」(斬首或腰斬)有409條、1882項,可以比照死刑處理的事例有13472項。元狩六年(前117年),張湯甚至創造了「腹誹」(在心裡說壞話)罪,並據此將位居九卿的大農令顏異判處死刑,使之成為案例。另一位酷吏杜周擔任廷尉時,「詔獄」(國家監獄)中的在押犯大量增加,其中二千石級別的官員經常不下百人,各郡上報廷尉的案子每年有一千多件。大案涉及數百人,小的也有數十人,遠的數千里,近的也有幾百里。審訊時,官吏就根據控告的罪名逼供,不服就用鞭打。所以一聽說官府抓人,無論是否有罪,都盡量逃避。有的案子十幾年後還在追查,罪名大多是「不道」,所以都要上報廷尉或中央機關,詔獄中關押的犯人多達六七萬,其他監獄中增加的犯人也有十餘萬。有人指責杜周不照「三尺法」(寫在三尺竹簡上的成文法)辦事,專門揣摩皇帝的意圖定案,杜周直言不諱:「『三尺法』從哪裡來的?前朝皇帝定的就是律,後來的皇帝定的就是令,當時的就對,干嗎要照古法辦?」杜周曾被罷官,以後又被起用為執金吾,在搜捕桑弘羊、衛皇後兄弟家屬時相當堅決徹底,武帝認為他盡力無私,升為御史大夫。義縱出任定襄太守,到任那天就將獄中的重罪犯二百餘人與私自去探監的賓客、家屬二百餘人全部殺光。王溫舒出任河內太守時,准備了50匹快馬,分段等在河內(今河南武陟縣西南)至長安途中。他到任後將郡中「豪猾」千餘家定為滅族或死罪,立即接力傳送,兩天內取回批文,把這些人殺得一干二凈。十二月過去,按規定春天停刑,王溫舒頓足感嘆:「要是冬天再增加一個月,我就把事情辦完了。」武帝聽說後,肯定他有本領,提升為中尉。當然,被這些酷吏殺掉的有一部分是該打擊的地方豪強,但一味好殺,並且隨意更改法律,無辜遭殃者更多。
本來,在文帝時就取消了肉刑,以笞刑代替劓(割鼻子)和斬左腳趾。以後因為笞刑還是不斷將人打死,幾次減少了笞數,景帝中六年(前144年)又做了更具體的規定:笞刑的刑具長五尺,寬一寸,厚半寸,用竹片。中間的節要刨平,只許打在屁股上,最多打200下,打的過程中不許換人,打完一名犯人後才能換。但實際上,酷吏根本不遵守這些制度,「榜掠千數」,法外施刑或採用各種酷刑逼供的比比皆是。
衛青像就是對大臣和親戚也是如此。元狩二年(前121年)李蔡繼公孫弘任丞相,五年有罪自殺;嚴青翟繼任,元鼎二年(前115年)有罪自殺;趙周繼任,五年死在獄中;石慶繼任,太初元年(前103年)病死;公孫賀繼任,征和二年(前91年)死在獄中;劉屈氂繼任,一年後就被腰斬。31年間的6位丞相,只有石慶一人善終。石慶是漢初功臣、著名的「萬石君」(本人和四個兒子都是二千石級別的官員)石奮之子,為人極其小心謹慎。他當太僕時為武帝趕車,武帝問他拉車的有幾匹馬,他數了一遍後才報告說是6匹。但石慶在職時也多次受到武帝譴責,差一點自殺。所以,這個大臣中的最高官職被一些人視為畏途。
公孫賀是武帝當太子時的下屬,又娶了衛皇後的姐姐,是武帝的連襟。但聽說要拜他為相,嚇得連連叩頭,痛哭流涕,不肯接受相印,說:「臣本是邊遠鄙人,靠鞍馬騎射當了官,不是做丞相的材料。」武帝與左右見他如此傷心,也都感動得流下眼淚,忙叫左右將他扶起。公孫賀不肯起來,武帝起身走了,他無可奈何,只得接受。後來他兒子太僕公孫敬聲擅自動用了1900萬軍費,關在監獄。正好武帝下詔追捕陽陵(今陝西成陽市東北)人「大俠」朱安世。公孫賀主動請命,如能捕獲,則請求釋放兒子,武帝同意了。公孫賀果然將朱安世抓獲,朱安世知道是公孫賀想以他為兒子贖罪,就從獄中上書,控告公孫敬聲與武帝女兒陽石公主私通,並派人行使巫術,以惡毒的語言詛咒武帝,在去甘泉宮的馳道上埋下象徵武帝的偶人(小木人)。武帝令有關部門審訊,將公孫賀父子在獄中殺死,並滅族,武帝兩位女兒陽石、諸邑公主,衛青(武帝的姐夫)的兒子、衛皇後的外甥衛伉等都被殺。公孫氏和衛氏因驕奢犯法完全可能,但要咒武帝早死卻是萬萬不敢的,這當然純粹是一起冤案。這一點,連武帝心裡也不是不明白,所以在詔書中公布他的罪行都是貪污受賄,不顧百姓死活,擅自改變政策,加重百姓負擔等方面,而對要害的「巫蠱」罪只含糊不清地提了一句「又詐為詔書,以奸傳朱安世」。
繼任的劉屈氂死得更慘。他是武帝的庶兄中山靖王之子,公孫賀死時他還在涿郡(治今河北涿州市)太守任上。從陳平、周勃以後漢朝已不設左右丞相了,此時武帝卻任命劉屈氂為左丞相,而將右丞相位置空著,「以待天下遠方之選」(等待更合適的人)。這一措施既可以解釋為武帝對宗室的謙抑,也可以理解為對劉屈氂的預防,但劉屈氂看來毫無察覺,他做夢也不會想到,被「親親任賢」、封侯拜相的他,一年後就步了公孫賀的後塵。當年秋天就發生了太子殺江充後起兵的事件,盡管劉屈氂最終指揮軍隊鎮壓了變亂,卻已經得罪了武帝。當太子發兵進入丞相府時,劉屈氂「挺身逃」,連印綬也丟了。長史在報告武帝時替他掩蓋,說「丞相為了保密,沒有敢發兵」,武帝大怒:「事情已經到了這一地步,還保什麼密?」後來因為覆盎門的值班官員田仁沒有截住太子,劉屈氂要殺他,御史大夫暴勝之說田仁是二千石級別,不能擅自處死,應該先請示。武帝又大怒,將暴勝之抓起來責問,他惶恐自殺。劉屈氂雖一時無事,但武帝在表彰「元功」時對他毫無表示。實際上,在武帝對兒子的死悔恨不已時,這位「平亂」的統帥遲早是要成為替罪羊的。
第二年初,李廣利出師匈奴,劉屈氂到郊外餞行。李廣利建議他應該爭取早日立昌邑王為太子,等太子即位後就可高枕無憂了。昌邑王是李廣利的外甥,而李、劉二人又是兒女親家,劉屈氂當然滿口答應。但還沒有等他有任何行動,內者令郭穰已經揭發丞相夫人讓巫師到社祠用惡言咒詛武帝,丞相本人與李廣利一起在祠廟禱告,想讓昌邑王當皇帝。有關部門要求對劉屈氂夫婦審訊,很快定下了大逆不道罪。武帝下了一道史無前例的詔令:將劉屈氂裝在「廚車」(裝食品的小貨車)上,押到東市當眾腰斬,劉妻在華陽街斬首示眾。武帝對這位侄兒和現職丞相如此狠毒,顯然並不僅是為了子虛烏有的「巫蠱」。
太史令司馬遷因為李陵辯解獲罪,據他給任安的信中所說,在押期間「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膚,受榜垂」(手腳被繩索捆綁,身上套著木枷,被剝光衣服,用木棍和竹板打),以後又受「腐刑」(割去生殖器)。這還是從輕處罰,比起那些被腰斬、滅族的人來說已經幸運多了。
武帝後期的社會矛盾已相當嚴重,各地不斷出現暴動,南陽、楚、齊、燕等各地都有發生。大的暴動有數千人參加,首領往往稱王稱將,攻城略地,取走倉庫中的武器,釋放監獄中的罪犯,抓住郡太守、都尉,或將其殺掉,還向周圍的縣籌集糧食。武帝派出酷吏,調動軍隊,連續幾年加以鎮壓,但此伏彼起,殺不勝殺。武帝又頒布「沈命法」:「群盜」四起不發覺,發覺了而沒有全部抓獲,二千石以下到最低級的官吏一律處死。這樣一來,地方官乾脆不上報,上下互相隱瞞,實際上「盜賊」越來越多。武帝初全國已有約3600萬人,到末年只剩下3200萬,由於流亡嚴重,在籍戶口減少了一半。
武帝雖然貴為天子,個人生活並不幸福。他的第一位皇後陳氏,是漢初功臣陳嬰的曾孫女,又是武帝的姑母、長公主劉嫖的女兒。武帝能被立為太子,劉嫖是出過力的,所以等武帝一即位,這位太子妃就被立為皇後。陳皇後仗著長公主的權勢擅寵驕貴,自己十多年生不了孩子,聽說衛子夫得到武帝寵幸後,幾次想陷她於死地。武帝大怒,元光五年(前130年),當有人揭發陳後在背後用巫術咒詛他時,他就下令徹底追查,將替陳後作巫術的婦女楚服等三百多人殺了,陳後被廢入長門宮。
農家小院衛子夫本來是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家的歌女,武帝在平陽公主家看中帶回宮中的,但進宮後就被武帝忘了。一年多後,武帝選一些無用的宮女出宮,衛子夫哭哭啼啼請求放出,武帝見她可憐,就留在身邊,結果給他生下了三個女兒。元朔元年又生了太子劉據,衛子夫被立為皇後。衛子夫的哥哥衛長君、弟弟衛青和外甥霍去病都得到重用,以後霍去病立功封侯,衛青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娶了平陽公主,衛氏有五人封侯。
但生了太子幾年後,衛皇後色衰失寵,武帝又愛上了來自趙國的王夫人和來自中山的李夫人,可是兩位夫人都年輕早卒。李夫人本是舞女,武帝一見情鍾,死後懷念不已,讓人畫了她的像掛在甘泉宮。方士少翁用法術讓武帝見到李夫人的形象,卻可望不可及。武帝更感悲切,親自作了一篇悼亡賦。但以後,李夫人的弟弟獲罪、哥哥李廣利投降匈奴,李氏被滅族。
晚年的武帝在巡遊時過河間郡(治今河北獻縣東南),又得到一位「奇女」趙氏,封為婕妤,大受寵幸。武帝62歲時,她懷孕14個月後生下一子。
對晚年武帝打擊最大的,是由江充一手炮製的「巫蠱」冤案。
江充是趙王的上等門客,為了報趙太子丹殺其父兄之仇,到長安告了御狀。武帝將趙太子定罪處死,江充得寵,被封為「直接綉衣使者」,負責督察首都特區的治安和查禁貴戚近臣的違法行為及超標准享受。當時權貴不守法紀的現象很嚴重,江充徵得武帝同意,將一批違法的近臣貴戚的車馬沒收,讓他們去北軍報到,參加征伐匈奴,又禁止他們進宮求情。他們的子弟十分恐慌,向武帝請求交錢贖罪,一下子收到數千萬罰款。武帝認為江充為人忠直,奉法不阿,對他言聽計從。江充在皇帝專用的馳道中發現了館陶長公主的車隊,立即查問,公主說是奉了太後的詔書,江充說:「只有公主可以通行,其他車馬都不許過。」將其餘車馬都上報沒收。江充隨武帝在甘泉宮時,見到太子屬員的馬車在馳道上行走,扣留後送交主管部門處理。太子聞訊後,派人向江充說情:「不是捨不得車馬,實在是不想讓皇上知道,怪我沒有管教好下屬,請江先生饒了他。」江充不聽,照樣報告武帝。武帝稱贊他:「當人臣的就該如此。」更加信用。
武帝在甘泉宮得病,江充見他已年老,怕他死了後被太子報復,就上奏,稱武帝的疾病是有人以巫咒作祟所致,武帝任命他為巫蠱專案負責人。在此前,丞相公孫賀父子、兩位公主和衛皇後的外甥,已因被誣陷以巫蠱咒詛武帝而被殺。江充找來一位有巫術的胡人,讓他挖地三尺,尋找用作咒詛目標的偶人,捉拿搞巫蠱的人。抓到嫌疑犯後就用酷刑逼供,使百姓相互誣陷牽連,官府都以大逆不道定罪,先後殺了幾萬人。武帝年老多疑,懷疑身邊的人用巫蠱咒詛他,所以對被牽連的人,沒有人敢為他們鳴冤叫屈。江充摸清了武帝的意圖,就說宮里有益氣。武帝信以為真,特意派按道侯韓說、御史章贛、黃門蘇文等當江充的助手。他們先從後宮失寵的妃嬪人手追查,再查到皇後,從武帝的御座下挖起,最後在太子的宮中挖出了用於巫蠱的桐木偶。
當時,武帝因病正在甘泉宮避暑,只有衛皇後和太子在長安。少傅(太子老師)石德勸太子假傳武帝命令逮捕江充,徹底查清他的奸詐罪行,否則自己說不清,何況武帝在甘泉宮生死不明。「太子就不想想秦始皇長子扶蘇的事嗎?」情急的太子顧不得仔細考慮,與皇後商議後,於征和二年(前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