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在線 » 容翊鳳卿小說免費

容翊鳳卿小說免費

發布時間: 2022-04-24 17:05:34

A. 梅蘭芳的資料誰知,急求!!

梅蘭芳,名瀾,又名鶴鳴,字畹華、浣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江蘇泰州人,1894年生於北京,他出生於京劇世家,8歲就開始學戲,10歲登台在北京廣和樓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連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舉行京劇演員評選活動,張貼菊榜,梅蘭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綵樓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戲,初來上海就風靡了整個江南,當時里巷間有句俗話:「討老婆要像梅蘭芳,生兒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戲、新式舞台、燈光、化妝、服裝設計等改良成分,返京後創演時裝新戲《孽海波瀾》,第二年再次來滬,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蓮》、《貴妃醉酒》等拿手好戲,一連唱了34天。

回京後,梅蘭芳繼續排演新戲《嫦娥奔月》、《春香鬧學》、《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來滬,連唱45天,1918年後,移居上海,這是他戲劇藝術爐火純青的頂峰時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綜合了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表演方式,創造了醇厚流麗的唱腔,形成獨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蘭芳大量排演新劇目,在京劇唱腔、念白、舞蹈、音樂、服裝上均進行了獨樹一幟的藝術創新,被稱為梅派大師。

1919年4月,梅蘭芳應日本東京帝國劇場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記》等戲。一個月後回國。1921年編演新戲《霸王別姬》。1922年主持承華社。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中國首屆旦角名伶評選,梅蘭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圓潤、扮相秀美,與程硯秋、尚小雲等被舉為京劇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蘭芳率團赴美,在紐約、芝家哥、舊金山、洛杉磯等市獻演京劇,獲得巨大的成功,報紙評論稱,中國戲不是寫實的真,而是藝術的真,是一種有規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間,他被美國波莫納大學和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授予文學博士學位。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梅蘭芳遷居上海,先暫住滄洲飯店,後遷馬斯南路121號。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劇,宣揚愛國主義。1935年他曾率團赴蘇聯及歐洲演出並考察國外戲劇。在京劇藝術家中,出訪最多和在國內接待外國藝術家最多的當屬梅蘭芳,他把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和藝術家謙遜、朴實的優良品質介紹給了各國人民,因此人們稱他為本世紀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國京劇藝術的文化使節。

抗戰爆發後,日偽想借梅蘭芳收買人心、點綴太平,幾次要他出場均遭拒絕。梅蘭芳考慮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於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紅玉》等劇,激勵人們的抗戰鬥志。1941年香港淪陷後,他安排兩個孩子到大後方讀書,自己於1942年返滬。

抗戰勝利後,梅蘭芳在上海復出,常演崑曲,1948年拍攝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國拍攝成的第一部彩色戲曲片。上海解放後,於1949年6月應邀至北平參加第一次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當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劇研究院院長,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2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並先後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1955年,他拍攝了《梅蘭芳的舞台藝術》,收入他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宇宙鋒》、《斷橋》等及他生活片斷和在工廠、舞台演出的《春香鬧學》等戲的片斷。1956年他率中國京劇代表團到日本演出。1959年5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掛帥》,作為國慶十周年獻禮節目。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梅蘭芳文集》、《梅蘭芳演出劇本選》、《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劇目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先後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

【藝名由來】

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出生於京劇世家,祖父梅巧玲是清末著名旦角演員,伯父梅雨田是京劇胡琴演奏家。父明瑞,字竹芬,小生改花旦,母為楊隆壽之長女長玉。他8歲學藝師名小生朱素雲的哥哥朱小霞,,11歲登台,他刻苦鑽研不斷實踐,繼承並發展了京劇傳統藝術,形成風格獨具的「梅派」,成為四大名旦之首。他的表演藝術很早就蜚聲海內外,但他到16歲才起了「梅蘭芳」這個藝名。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秋天,喜連成班主葉春善帶領他的科班在吉林演出。一天早晨,葉春善偕籌資組建喜連成的開明紳士牛子厚到吉林北山散步。他倆邊爬山,邊閑談,忽然發現有一人在小樹林里練劍,但見他體態輕盈,動作敏捷,那劍被他舞得寒光閃閃,風聲嗖嗖,把自己圍在水潑不進的弧光圈裡,牛子厚簡直看呆了。他生平酷愛京劇,也觀賞過不少武術高手的表演,但像今天見到這樣的絕倫劍技,還是不多,他情不自禁地連連拍手叫好。那舞劍人聽到有人喝彩,連忙把劍收住,兩頰緋紅,用手帕揩拭額頭沁出的細密汗珠、恭敬地向牛子厚躬身施禮:「牛老闆,喜群獻丑了。」

牛子厚這時近前定睛細看,只見面前這個年輕人儀表堂堂,氣度瀟灑,舉止端莊,真是一個挑大樑的料子,便問道:「你可曾有藝名?」葉春善接答道:「我給他起了個藝名叫『喜群』。」牛子厚沉吟良久說:「這孩子相貌舉止不俗,久後必成大器,給他更名『梅蘭芳』如何?」葉春善師徒二人欣然同意。從此,就用了「梅蘭芳」這一享譽國內外的藝名。

【梅蘭芳故事】

練畫蓄須 逃出虎穴

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戰事爆發。日寇佔領上海不久,得知蜚聲世界的京劇第一名旦梅蘭芳住在上海,就派人請梅蘭芳到電台講話,讓其表示願為日本的「皇道樂士」服務。梅蘭芳洞察到日本人的陰謀伎倆之後,便決定盡快離滬赴港,擺脫日寇糾纏。於是他一邊給日本人帶口信說,最近要外出演戲,一邊攜家率團星夜乘船赴港。

梅蘭芳來到香港後,深居簡出,不願露面。為了消磨時光,他除練習太極拳、打羽毛球、學英語、看報紙、看新聞外,把主要精力用來畫畫。他喜歡畫飛鳥、佛像、草蟲、游魚、蝦米和畫外國人的舞蹈。這些作品,家人和劇團人員看到後十分高興,都說給他們帶來了許多美感和歡樂。

1941年12月下旬,日軍侵佔香港,梅蘭芳苦不堪言,擔心日本人會來找他演戲,怎麼辦?他與妻子商量後,決心採取一項大膽舉措:留蓄鬍子,罷歌罷舞,不為日本人和漢奸賣國賊演出。他對友人說:「別瞧我這一撮鬍子,將來可有用處。日本人要是蠻不講理,硬要我出來唱戲,那麼,坐牢、殺頭,也只好由他了。」

1942年1月,香港的日本駐軍司令酒井看到梅蘭芳留蓄鬍子,驚詫地說:「梅先生,你怎麼留起鬍子來了?像你這樣的大藝術家,怎能退出舞台藝術?」梅蘭芳回答說:「我是個唱旦角的,如今年歲大了,扮相也不好看,嗓子也不行了,已經不能再演戲了,這幾年我都是在家賦閑習畫,頤養天年啊!」酒井一聽,十分不悅,氣呼呼地走了。過了幾天,酒井派人找梅蘭芳,一定要他登台演出幾場,以表現日本統治香港後的繁榮。正巧,此時梅蘭芳患了嚴重牙病,半邊臉都腫了,酒井獲悉後無可奈何,只好作罷。翌日,梅蘭芳感到事態十分嚴峻,香港也成了是非之地,不能久留。於是他立即坐船返滬,回到闊別三年多的上海老家。

夫人獻計 躲過劫難

國民黨親日派首領、大漢奸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後,自任主席兼行政院長,並在上海大都市設立特務機關。特務頭子吳世寶提出要宴請梅蘭芳,並勸梅作一次慰問演出。消息傳來,梅蘭芳心頭一震,自言自語地說:「才出虎穴,又入狼窩,這世道怎能讓人活下去!」梅夫人見丈夫忐忑不安,茶飯不思,便說:「不行的話,明天我去赴宴,與他們周旋。」

次日,梅夫人來到汪偽政權特務機關的76號宅院。特務頭子勸她說:「幾年不見梅老闆,聽說蓄起了長長的胡須,是不是為了在國民面前要個面子?我看大可不必,太太應該關心他才是。如今日本人當道,還是識相點為好。」梅夫人當即回擊說:「梅蘭芳是個中國人,豈能出賣祖宗、放棄節操!」特務頭子聽後勃然大怒,指著梅夫人惡狠狠地說:「梅老闆唱了幾十年的戲,大概還沒有領教過我吳某所導演的『舞台』吧。」說完,硬領著梅夫人去看鐵門里血淋淋的刑具,接著又陪梅夫人赴宴。梅夫人坐在桌邊,始終不動嘴巴,不動筷子,以沉默抗爭。特務頭子便伸出罪惡之手,端來一鐵罐硝鏹水進行威脅,梅夫人毫不畏懼,鎮定自若地說:「硝鏹水豈能毀掉他的國格和人格!」言罷,拂袖而去。

梅夫人回到家中,向丈夫細說了這一切。梅蘭芳深感局勢嚴重。就在這關鍵時刻,梅夫人想起在香港以牙痛驅走日本人的經驗:「你放心,事到臨頭,我自有應急辦法。」第二天,當聞聽日本人要來,她便吩咐兒子從抽屜里拿出一支四聯防疫針,找出針筒,要梅蘭芳趕快躺在床上,注射針葯。不一會,梅蘭芳真的開始發起高燒來了。日本人來後,摸了梅蘭芳滾燙的額頭,只好無奈地搖著頭走了。

日偽訛詐 憤然毀畫

梅蘭芳有一筆演出的收入,在赴港時,曾帶往香港存入銀行。可是返回上海不久,日寇統治下的香港將這筆高額存款全部凍結,無法取出。一直靠利息過日子的梅蘭芳,家庭生活頓時舉步維艱,全家如何生存成了梅蘭芳日夜思考的難題。他問夫人怎麼辦?夫人說:「最近報紙登出了何香凝女士賣畫謀生的消息,我們不妨也來學她。發揮你的繪畫才能,賣畫度日如何?」

其實梅蘭芳早有這種念頭,只是沒有說出,怕夫人不同意。現在夫人主動說出來了,他自然點頭稱好。兩人著手構思,夫人磨墨,丈夫繪畫。不到八天,畫了20多幅魚、蝦、梅、松。當市民看到醒目的「本店出售梅蘭芳先生近日畫作,歡迎光臨」的廣告時,爭相購買。不到兩天,20多幅畫就全部賣完了。

這件事傳出後,上海文藝界、新聞界、企業界反響十分強烈,許多知名人士提出要為梅蘭芳辦畫展,梅蘭芳得知後特別興奮,為不負眾望,他苦戰了半個月,畫了幾十幅作品,面交主辦者安排。主辦人員選定重陽節在上海展覽館展出,請梅蘭芳夫婦屆時光臨剪綵儀式。

然而此消息不脛而走,日偽漢奸獲知後互相勾結,肆意搗亂,他們派來一群便衣警察,提前進入展覽大廳大做手腳,前來參觀的許多群眾見狀紛紛離開。梅蘭芳看見門口冷冷清清,覺得奇怪。當他走進展廳後,發現每幅畫上都用大頭針別著紙條,分別寫有「汪主席訂購」、「周副主席訂購」、「岡村寧次長官訂購」……還有一些寫著「送東京展覽」。梅蘭芳夫婦目睹此景,氣得兩眼冒火,立即拿起桌上的裁紙刀,刺向一幅幅圖畫。「嘩!嘩!嘩!」幾分鍾內國畫化為碎紙。

梅蘭芳義憤填膺的毀畫舉動,很快傳遍整個上海,也很快傳向大江南北。上海當局的報紙搶先發布頭號新聞,言稱:「褚部長目瞪口呆,一場畫展一場虛驚!」宋慶齡、郭沫若、何香凝、歐陽予倩發表聲援講話,稱贊梅蘭芳民族氣節凜然,為世人所敬仰。廣大群眾也紛紛寄來書信,支持梅蘭芳的愛國行動。梅蘭芳看到全國人民對他如此贊賞和支援,感動得熱淚盈眶,興奮地對夫人說:「我梅蘭芳再也不是一隻孤燕了!」

舉債度日 艱難求生

梅蘭芳斷了經濟來源,生活自然拮據,他只好揮淚出賣北京的房子,接著又出賣自己多年收集的藏品。盡管這樣,後來還是舉債度日,向親友借了一筆錢。有的好友得知他家生活陷入絕境,便解囊相助。老畫家葉譽虎提議與他合作,辦一個國畫展覽,突出梅、竹的主題,以擴大社會的影響。

淪陷區的上海,一片混亂恐慌,不是停水停電,就是空襲警報,市民生活得擔心吊膽。梅蘭芳在這種艱苦環境里作畫,克服一系列難以想像的困難,畫技大有長進。經過八個月的苦戰,他一個人就畫了170多件,題材十分廣泛,包括仕女、佛像、花卉、松樹、梅花等,同葉譽虎的作品一起,於1945年春天,在上海成都路中國銀行的一所洋房裡展出,受到廣大參觀者的好評。

展覽結束後,梅蘭芳為了生活,被迫將其中大部分作品賣掉,所得收入一是還債,二是安排家庭生計,三是資助劇團里生活更困難者。梅蘭芳苦澀地回憶著這幾年的滄桑歷程,心境憂悶地對朋友說:「一個演員正在表演力旺盛之際,因為抵抗惡劣的社會環境,而蓄須謝絕舞台演出,連嗓子都不敢吊,這種痛苦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之所以繪畫,一半是為了維持生活,一半是藉此消遣。否則,我真是要憋死了。」

梅蘭芳在抗戰期間斷然蓄須明志,不為民族敵人演出,表現了一代藝豪不屈不撓的剛強骨氣。這一事件成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話,在中華兒女中廣為傳頌,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奮勇抗戰的決心。

【擅長角色】

京劇行當中梅蘭芳最擅演的是「旦」.京劇中把女性統稱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齡、性格又可細分為許多行當,飾演大家閨秀和有身份的婦女稱為「正旦」,正旦在京劇中俗稱「青衣」,這就是因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長衫而得名。京劇《竇娥冤》中的女主角竇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莊重嫻靜,秀雅柔婉,以唱功為主,一般說來,青衣的唱腔旋律優美,細膩婉轉。

【所做貢獻】

梅蘭芳先生在促進我國與國際間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是我國向海外傳播京劇藝術的先驅。他曾於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訪問日本,1930年訪問美國,1935年和1952年兩次訪問蘇聯進行演出,獲得盛譽,並結識了眾多國際著名的藝術家、戲劇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畫家,同他們建立了誠摯的友誼。他的這些活動不僅增進了各國人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國京劇藝術躋入了世界戲劇之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梅蘭芳先後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先後任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戲曲學院、中國京劇院院長,195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多方面的貢獻。

梅蘭芳先生是中國表演藝術的象徵,是我國人民的驕傲。

參考資料:http://bk..com/view/8006.htm

B. 女主鳳卿男主容翎

是魚小桐的皇後天天想和離嗎

C. 梅蘭芳學藝的故事

精神暢快,心氣和平。飲食有節,寒暖當心。起居以時,勞逸均勻。——梅蘭芳
梅蘭芳: 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
梅蘭芳: 蓄須明志,不為日寇演戲。

梅蘭芳是京劇演員,工旦,字畹華,原籍江蘇泰州,長期寓居北京。梅蘭芳在50餘年的舞台生活中,精心鑽研,勇於革新,創造了眾多優美的藝術形象,積累了大量優秀劇目,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深受國內廣大群眾的喜愛,並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梅蘭芳的藝術成就,對現代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梅蘭芳於1894年農歷9月24日出生於梨園世家。祖父梅巧玲(1842~1882),為京劇名旦,「同光十三絕」之一。父梅竹芬(1874~1897)也是崑曲、京劇旦角演員。母楊長玉(1876~1908),是著名武生楊隆壽之女。伯父梅雨田(1865~1912),是與譚鑫培長期合作的著名琴師。梅蘭芳父母早亡,由伯父梅雨田撫養成人。

梅蘭芳8歲開始學戲,9歲從名旦吳菱仙學唱青衣。光緒三十年(1904)農歷七月初七,10歲的梅蘭芳第一次登台,在七夕應節戲《天河配》中串演崑曲《長生殿·鵲橋密誓》的織女。1908年,搭喜連成班演出。這時他一面繼續就教於吳菱仙,一面又向名旦秦稚芬和丑角胡二庚學花旦戲,並刻苦學習崑曲,練武功和□功,廣泛觀摩旦角本工戲及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為日後的藝術創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13年,梅蘭芳首次應邀到上海演出,王鳳卿為頭牌(領銜),他為二牌,當時,王鳳卿已是南北馳名的須生,而梅蘭芳則是初出茅廬。王鳳卿熱心提攜後進,極力推薦梅蘭芳主演大軸戲壓台。梅蘭芳初次壓台演出的劇目,為茹萊卿傳授的《穆柯寨》,他出色地完成了穆桂英這一藝術形象的塑造,受到上海觀眾的熱烈贊賞。在上海期間,他曾觀摩上海以表現近代和當代題材為主的「新戲」,受到啟發;他還參觀了上海新式舞台的燈光、一些演員的化妝方法以及服裝式樣的設計。這一切都對他的藝術思想產生了積極影響。同年,他由上海返京以後,搭翊文社演戲,排出第一個時裝新戲《孽海波瀾》。1914年秋,梅蘭芳再次應邀赴上海演出,上座經久不衰,盛況空前,並吸引了不少日、英、美等國的觀眾,直至年底方返回北京。兩次南下演出,奠定了他藝術上獨樹一幟的基礎,並開始了大量新劇目的排演和藝術上的革新。

從1915年 4月至1916年 9月,梅蘭芳新排演了11出戲。其中有時裝新戲《宦海潮》、《鄧霞姑》、《一縷麻》;古裝新戲《牢獄鴛鴦》、《嫦娥奔月》、《黛玉葬花》、《千金一笑》;還有崑曲傳統戲《思凡》、《春香鬧學》、《佳期、拷紅》以及《風箏誤》的《驚丑》、《前親》、《逼婚》、《後親》等。時裝新戲中的《孽海波瀾》、《一縷麻》、《鄧霞姑》,申訴了婦女受壓迫與婚姻不自主的悲慘命運;古裝戲中的《黛玉葬花》、《千金一笑》(又名《晴雯撕扇》)系取材小說《紅樓夢》。在此後數年中,梅蘭芳又繼續排演了大量古裝新戲,如《廉錦楓》、《霸王別姬》、《天女散花》、《麻姑獻壽》、《洛神》、《西施》、《太真外傳》等,並整理演出了傳統劇目《宇宙峰》、《貴妃醉酒》、《奇雙會》、《金山寺》、《斷橋》、《姑嫂英雄》(《樊江關》)、《打漁殺家》、《二堂舍子》、《審頭刺湯》等。

D. 霸王別姬梅蘭芳介紹

不是的
《霸王別姬》只是陳凱歌當時電影的一個傑作 而當時陳的電影也是一直在摸索社會的各種現象 你也知道最近陳拍過的片子不少,但都是寫粗糙的作品 無極啥的都是商業電影 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電影 而且這些電影的票房也不怎麼樣
所以陳選擇了回歸 當然要從他最能讓觀眾記住的《霸王別姬》開始了
只能說這2個片子是同樣的題材不一樣的人物和內容
梅蘭芳(1894-1961),名瀾,又名鶴鳴,字畹華、浣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江蘇泰州人,1894年生於北京,他出生於京劇世家,10歲登台在北京廣和樓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連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舉行京劇演員評選活動,張貼菊榜,梅蘭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綵樓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戲,初來上海就風靡了整個江南,當時里巷間有句俗話:「討老婆要像梅蘭芳,生兒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戲、新式舞台、燈光、化妝、服裝設計等改良成分,返京後創演時裝新戲《孽海波瀾》,第二年再次來滬,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蓮》、《貴妃醉酒》等拿手好戲,一連唱了34天。
回京後,梅蘭芳繼續排演新戲《嫦娥奔月》、《春香鬧學》、《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來滬,連唱45天,1918年後,移居上海,這是他戲劇藝術爐火純青的頂峰時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綜合了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表演方式,創造了醇厚流麗的唱腔,形成獨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蘭芳大量排演新劇目,在京劇唱腔、念白、舞蹈、音樂、服裝上均進行了獨樹一幟的藝術創新,被稱為梅派大師。

1919年4月,梅蘭芳應日本東京帝國劇場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
《玉簪記》等戲。一個月後回國。1921年編演新戲《霸王別姬》。1922年主持承華社。
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中國首屆旦角名伶評選,梅蘭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圓潤、
扮相秀美,與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一同被舉為京劇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蘭芳率團赴美,在紐約、芝家哥、舊金山、洛杉磯等市獻演京劇,獲得巨大的成功,報紙評論稱,中國戲不是寫實的真,而是藝術的真,是一種有規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間,他被美國波莫納大學和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授予文學博士學位。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梅蘭芳遷居上海,先暫住滄洲飯店,後遷馬斯南路121號。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劇,宣揚愛國主義。1935年他曾率團赴蘇聯及歐洲演出並考察國外戲劇。在京劇藝術家中,出訪最多和在國內接待外國藝術家最多的當屬梅蘭芳,他把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和藝術家謙遜、朴實的優良品質介紹給了各國人民,因此人們稱他為本世紀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國京劇藝術的文化使節。
抗戰爆發後,日偽想借梅蘭芳收買人心、點綴太平,幾次要他出場均遭拒絕。梅蘭芳考慮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於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紅玉》等劇,激勵人們的抗戰鬥志。1941年香港淪陷後,他安排兩個孩子到大後方讀書,自己於1942年返滬。
抗戰勝利後,梅蘭芳在上海復出,常演崑曲,1948年拍攝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國拍攝成的第一部彩色戲曲片。上海解放後,於1949年6月應邀至北平參加第一次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當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劇研究院院長,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2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並先後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1955年,他拍攝了《梅蘭芳的舞台藝術》,收入他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宇宙鋒》、《斷橋》等及他生活片斷和在工廠、舞台演出的《春香鬧學》等戲的片斷。1956年他率中國京劇代表團到日本演出。1959年6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掛帥》,作為國慶十周年獻禮節目。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梅蘭芳文集》、《梅蘭芳演出劇本選》、《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劇目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先後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
可以看出程碟衣只是梅蘭芳的一個小部分的縮影.

E. 梅蘭芳資料

梅蘭芳是京劇演員,工旦,字畹華,原籍江蘇泰州,長期寓居北京。梅蘭芳在50餘年的舞台生活中,精心鑽研,勇於革新,創造了眾多優美的藝術形象,積累了大量優秀劇目,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深受國內廣大群眾的喜愛,並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梅蘭芳的藝術成就,對現代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梅蘭芳於1894年農歷9月24日出生於梨園世家。祖父梅巧玲(1842~1882),為京劇名旦,「同光十三絕」之一。父梅竹芬(1874~1897)也是崑曲、京劇旦角演員。母楊長玉(1876~1908),是著名武生楊隆壽之女。伯父梅雨田(1865~1912),是與譚鑫培長期合作的著名琴師。梅蘭芳父母早亡,由伯父梅雨田撫養成人。

梅蘭芳8歲開始學戲,9歲從名旦吳菱仙學唱青衣。光緒三十年(1904)農歷七月初七,10歲的梅蘭芳第一次登台,在七夕應節戲《天河配》中串演崑曲《長生殿·鵲橋密誓》的織女。1908年,搭喜連成班演出。這時他一面繼續就教於吳菱仙,一面又向名旦秦稚芬和丑角胡二庚學花旦戲,並刻苦學習崑曲,練武功和□功,廣泛觀摩旦角本工戲及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為日後的藝術創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13年,梅蘭芳首次應邀到上海演出,王鳳卿為頭牌(領銜),他為二牌,當時,王鳳卿已是南北馳名的須生,而梅蘭芳則是初出茅廬。王鳳卿熱心提攜後進,極力推薦梅蘭芳主演大軸戲壓台。梅蘭芳初次壓台演出的劇目,為茹萊卿傳授的《穆柯寨》,他出色地完成了穆桂英這一藝術形象的塑造,受到上海觀眾的熱烈贊賞。在上海期間,他曾觀摩上海以表現近代和當代題材為主的「新戲」,受到啟發;他還參觀了上海新式舞台的燈光、一些演員的化妝方法以及服裝式樣的設計。這一切都對他的藝術思想產生了積極影響。同年,他由上海返京以後,搭翊文社演戲,排出第一個時裝新戲《孽海波瀾》。1914年秋,梅蘭芳再次應邀赴上海演出,上座經久不衰,盛況空前,並吸引了不少日、英、美等國的觀眾,直至年底方返回北京。兩次南下演出,奠定了他藝術上獨樹一幟的基礎,並開始了大量新劇目的排演和藝術上的革新。

從1915年 4月至1916年 9月,梅蘭芳新排演了11出戲。其中有時裝新戲《宦海潮》、《鄧霞姑》、《一縷麻》;古裝新戲《牢獄鴛鴦》、《嫦娥奔月》、《黛玉葬花》、《千金一笑》;還有崑曲傳統戲《思凡》、《春香鬧學》、《佳期、拷紅》以及《風箏誤》的《驚丑》、《前親》、《逼婚》、《後親》等。時裝新戲中的《孽海波瀾》、《一縷麻》、《鄧霞姑》,申訴了婦女受壓迫與婚姻不自主的悲慘命運;古裝戲中的《黛玉葬花》、《千金一笑》(又名《晴雯撕扇》)系取材小說《紅樓夢》。在此後數年中,梅蘭芳又繼續排演了大量古裝新戲,如《廉錦楓》、《霸王別姬》、《天女散花》、《麻姑獻壽》、《洛神》、《西施》、《太真外傳》等,並整理演出了傳統劇目《宇宙峰》、《貴妃醉酒》、《奇雙會》、《金山寺》、《斷橋》、《姑嫂英雄》(《樊江關》)、《打漁殺家》、《二堂舍子》、《審頭刺湯》等。

F. 梅蘭芳的故事

首次露演申城 一炮打響

1913年秋天,上海丹桂第一台老闆許少卿專程到北京,邀請名角王鳳卿和梅蘭芳到上海演出。王鳳卿是王瑤卿之弟,初習武生,後改老生。14歲入四喜班,後搭三慶班,汪桂芬對其十分賞識,收為弟子,向他親授了《硃砂痣》《取成都》等拿手傑作,並指點他《文昭關》《魚藏劍》等戲目。王鳳卿嗓音寬亮,氣勢充沛,武功底子深厚。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被選入清內廷昇平署。至民國初年,他已經是南北馳名的須生了。而梅蘭芳只是個不足20歲、初出茅廬的青年。講定王鳳卿以須生掛頭牌,包銀每月3200元;梅蘭芳以旦角掛二牌,包銀每月1800元。其實,起初許少卿對梅蘭芳的藝術估價並不太高,包銀只肯出1400元,但王鳳卿是一位熱心提攜後進的名家,他堅持要加到1800元,並且說:「你如果捨不得這個價,那就在我的包銀里勻給他400元。」許少卿聽他這么說,才勉強答應。

他們到達上海後,王鳳卿先領梅蘭芳一起去拜訪了新聞界、文藝界的朋友,如《時報》的狄平子、《申報》的史量才、《新聞報》的汪漢溪,以及文藝界的吳昌碩、朱古微、俞粟廬、徐凌雲等。在演打炮戲之前,金融界的楊蔭蓀託人找到王鳳卿,要他們在結婚堂會上唱一出《武家坡》。許少卿怕鮮頭被別處搶了去,起初不肯答應。後經人周旋,才算同意。堂會地點在張家花園,即張園,也稱味蒓園,位於南京西路、泰興路一帶。整個花園風景優雅,花木扶疏,士大夫經常在此雅聚,這里也經常舉辦展覽或進行戲曲、文明戲的演出。堂會設在園中安塏第的一個大廳。這是梅蘭芳首次在滬亮相,非同一般,但是,這個戲他與王鳳卿合作多次,還是輕車熟路,所以他並不慌張。那天,台簾一掀開,台下就是一個滿堂彩。那段[西皮慢板]和對口的[快板]彩聲不絕。觀眾對做功看得也很仔細,出窯、進窯的身段都有叫好聲。觀眾對這位生疏的角兒非常友善和熱情。王鳳卿的唱腔則更是受到台下的歡迎。這次演出非常成功,可說初戰告捷。

11月4日開始正式在丹桂第一台登台演出,這個戲院地處鬧市的四馬路(今福州路)大新街口。第一天打炮戲,梅蘭芳的戲碼是《綵樓記》,排在倒數第二。他很早就到化妝間扮戲,心裡有點緊張,但很快就鎮靜下來。臨到上場,台上打著小鑼,檢場的掀開台簾,梅蘭芳頓覺眼前一亮,因為台前的一排電燈一下子全部開亮了。他初次踏上這陌生舞台的地毯,看到半圓形的新式舞台,和那種有兩根柱子擋住觀眾視線的舊式戲台相比,真有天壤之別,一時間,梅蘭芳心裡充滿了愉快和興奮。他打完引子,坐下來念定場詩、道白,接著是8句慢板,就得了個滿堂彩。上了綵樓,唱[西皮慢板]轉[二六]「手扶著欄桿看端詳……」當唱到垛句「也有那士農工商站立在兩旁」,梅蘭芳用了比較新穎的唱腔,觀眾熱情地叫了好。上海觀眾對這位青年演員俊雅的扮相、新穎的唱腔、切合人物的表演非常贊賞,梅蘭芳在上海首次露演,一炮打響。下戲後,許少卿喜形於色地對梅蘭芳說:「梅先生,今天觀眾的輿論,對你都很好。」第二天貼演《玉堂春》《取成都》,第三天是《武家坡》。三天的打炮戲演得紅紅火火,賣座極好,觀眾普遍稱贊這次新來的角色,能唱能做,有扮相,有嗓子,沒得挑剔的了。

熱點內容
玄幻小說中的所有最強功法 發布:2025-08-27 05:49:31 瀏覽:369
穿越古代小說海戰 發布:2025-08-27 05:42:17 瀏覽:309
農村修道類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27 05:38:33 瀏覽:385
嫡嫁千金小說閱讀 發布:2025-08-27 05:25:58 瀏覽:758
完本玄幻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27 04:49:23 瀏覽:792
民國腹黑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27 02:46:03 瀏覽:334
只有一個女主的優質玄幻小說 發布:2025-08-27 02:45:16 瀏覽:312
都市藏嬌類似小說 發布:2025-08-27 02:43:41 瀏覽:715
高中生獲獎科幻小說 發布:2025-08-27 02:00:14 瀏覽:646
男主女主比較逗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8-27 01:58:49 瀏覽: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