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解讀聽書
⑴ 聽書《西遊記》第31回指的在書里哪一回
第三十一回 豬八戒義激猴王 孫行者智降九怪
八戒用激將法使悟空當下隨他前來。悟空變成公主痛哭,吞下九怪的內丹舍利,現出本象,一路棍棒打得妖怪無影無蹤。悟空去天界查訪,星神念動咒語,將那私自下凡作怪的奎木狼收回。悟空將公主帶回國,並使唐僧恢復原身。
(1)西遊記解讀聽書擴展閱讀
《西遊記》一書,自始至終,皆言誠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學,並無半字涉於仙佛邪淫之事。或問《西遊記》果為何書?曰實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清代學者 張書紳
吳承恩撰寫的幽默小說《西遊記》,裡面寫到儒、釋、道三教,包含著深刻的內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統治意義的神話作品。吳承恩本善於滑稽,他講妖怪的喜怒哀樂都近於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歡看。——魯迅
⑵ 《西遊記》原著真實解讀是什麼
《西遊記》這部作品結構完整,繁而不亂,張開了幻想的翅膀,馳騁翱翔在美妙的奇思遐想之中,其幻想的思維模式,有著超現實的超前的意識。
語言活潑生動且夾雜方言俗語,富於生活氣息。更利於廣大讀者解讀。主題上沖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全書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起來,《西遊記》的幻想藝術確是一份寶貴的思維財富和豐富的藝術財富。
《西遊記》不僅是中國文學中的一部傑作,而且也是世界文學中的瑰寶。
作品評價
《西遊》曼衍虛誕,而其縱橫變化,以猿為心之神,以豬為心之馳,其始之放縱,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歸於緊箍一咒,能使心猿馴伏,至死靡他,蓋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
《西遊記》至多不過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說、神話小說;他並沒有什麼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過有一點愛罵人的玩世主義。這點玩世主義也是很明白的;他並不隱藏,我們也不用深求。
⑶ 網上有很多有關於西遊記的解讀, 誰的最靠譜呢
網上很多西遊記的解讀,在目前的學術界,是明代葉晝先生的解讀最好,他的解讀書名叫做《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這是一本很正統的從心學角度去解讀西遊記的書。明清時期,大多數的文字鑒賞者都是從心學角度去理解西遊記。所以他們所理解的西遊記的故事和一般人所理解的西遊記也不一樣。
在民間,西遊記還有許多陰謀論。眾所周知,唐僧在西遊記中是一個十分神奇的角色,聽說吃了唐僧的肉就能夠長生不老,所以是個妖怪都想吃他,但是沒有一個妖怪成功做到了。陰謀論里的唐僧的確少了一塊肉,他缺少的是一根腳趾,這是他的母親咬下來吃了的。
⑷ 西遊記解讀
《西遊記》講述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傳奇歷險故事。
《西遊記》全書分為三大部分,前七回是全書之冠,一邊安排孫悟空出場,交代清楚其出身、師承、能耐、性情;一邊通過孫悟空在天、地、冥、水四界穿越,描繪四界風貌,建立一個三維境界立體思維活動空間。
八至十二回寫唐僧出世、唐太宗入冥故事,交待去西天取經緣由。
十三至一百回寫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沿途降妖伏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達西天,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故事。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釋佛法淵博。
《西遊記》創作背景
《西遊記》的作者明代人吳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歷經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慶、神宗萬曆五個時期。
明朝中後期的社會情況和開國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正不斷激化,並且日趨尖銳 。
思想文化上啟蒙思想興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漲,市民文學日益蓬勃發展,小說和戲曲創作進入到一個全面繁榮興盛的時期,經濟上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⑸ 哪位文學家解讀西遊記最好
學術界普遍認為葉晝托李卓吾先生批註版的最好,是明代葉晝寫的,但書名叫李卓吾批評西遊記。
另外說兩點 1、金聖嘆沒有批過西遊記,不知道的別亂說,誤人子弟。2、吳閑雲的就當消遣讀,千萬別當真,他寫的估計吳承恩都沒想那麼多。
⑹ 求《西遊記》真相解讀完整版啊,跪求!
我看你是現代劇武俠劇看多了,沒有細看過西遊記
其實寫的很符合邏輯,孫悟空和符合一個人從追求到巔峰的一個心理變化
我先解釋你前9個問題
1.輪起武術,西遊記裡面那個怪物能沒千年道行?
孫悟空學藝僅僅幾年武藝就達到巔峰,他們能差哪去?
而說到天庭,天庭上真正出戰的有幾個將?,就那幾個,就算到了孫悟空倒塌老君的煉金爐,玉帝身邊的護衛也能和孫悟空戰平
但是武藝不代表就會什麼道術,孫悟空用法天象地,也就楊戩用法天象地應對,
所以到了地面的妖怪,真正比的是寶物,道術,而不是武藝
2.這個問題還是建議你在細看西遊記,裡面寫的很清楚
3.同上
4.孫悟空並非燒不死,孫悟空在太上老君哪裡是因為他躲在風洞,有煙無火,最後把眼睛熏病了,後面叫火眼金睛,
最能體現孫悟空能被燒死的,可以看借芭蕉扇那點,孫悟空借假的芭蕉扇,由於孫悟空沒念避火訣,而被燒傷,
5.這個問題要看孫悟空推到人生果後到其他地方尋找醫樹的方那段,壽星就說,鎮元大仙的人生果吃一個可以延壽一類,而我們還要修元什麼的才能延壽,可見仙並非不死
6.這個問題還是自己看西遊記中玉帝的行事手段,再來論他是否無能
7.。。。。。。你把「高僧」當什麼了?,現實並非像現代電視劇那樣,把xx拍的多麼無謂,而西遊記就是一部寫的很現實的小說
8.這問題也能體現你沒細看西遊記,有幾個妖怪這樣說過,唐僧是十世修煉的好人,而且陽元未泄,具體可在根據地5個回答所說的答案在看西遊記就知道妖怪是如何「養生」的
9.暈,細看細看細看西遊記、。。。
西遊記究竟講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答:西遊記「究竟」說的是什麼故事,我不知道,也許我愚鈍,
但是西遊記表面上的寫的是有理有據,如果還有啥西遊記問題 不明白,在追問吧
⑺ 西遊記有沒有講過百家講壇
進過,就在近期!
⑻ 你真的讀懂西遊記了嗎,西遊記是中國史上最黑暗的一本小說,在當時是禁書
沒錯。如果想要知道的話,去網上找吳閑雲全面解讀西遊記。記住,可能令你震驚。
《西遊記》的故事家喻戶曉, 表面上看,講的是唐僧取經,師徒四人不畏艱險戰勝困難,終成正果。
但細看此書,裡面有違邏輯、前後矛盾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根本就無法用常理解釋。
比如:
1. 大鬧天宮的孫悟空,連玉皇大帝、十萬天兵天將都奈何不了他,可為什麼後來在西天路上反而還斗不過一些妖怪呢?
2. 唐僧為什麼要去西天取經? 取回經來究竟是干什麼用的? 真的是為了普度眾生嗎?
3. 孫悟空一個筋斗就是十萬八千里,完全可以飛到西天把經書取來,為什麼還要慢慢吞吞地走過去呢,難道不嫌麻煩么?
4. 孫悟空被關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爐里燒了49日也沒有燒死。可為什麼差點被紅孩兒吐的一把火給燒死了?
5. 神仙們既然可以長生不死,那麼,為什麼一個個的還要跑去吃王母娘娘的蟠桃呢?
6. 玉皇大帝真的是昏庸無能嗎?那麼,他又怎麼可能成為萬神的主宰呢?
7. 唐僧既然是有道高僧轉世,為什麼他總是過不了驚恐之關?老是被嚇的屁滾尿流?
8. 妖怪們為什麼都盯著要吃唐僧肉?他們究竟憑什麼說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為什麼就沒有任何一個妖怪對此產生懷疑呢?
9. 妖精抓到唐僧後,總是不急著吃掉,他們究竟在等什麼呢?為什麼就沒有一個急性子搶了就咬一口吃的?
等等。這么多的矛盾、硬傷,當然,還遠遠不止這些,可以說比比皆是。作者解釋得了嗎?於是, 民間就有這樣一句俗語:「看了西遊記, 說話象放屁。」
可是, 《西遊記》的作者會有那麼弱智嗎? 我們通觀西遊記全書,發現這些矛盾並不是簡單的筆誤,而分明是作者重點刻意描寫的對象。
那麼,我們只能認為這是作者在有意巧設機關,故意寫出一個有違邏輯、前後矛盾的西遊故事,為我們出了一個天大的「謎語」,就看我們是否能夠猜中謎底。
作者的布局功夫之高,乃世所罕見。其實,解謎的「玄機」就隱藏在小說《西遊記》的原文之中。這些矛盾都是有解的,只是多數讀者都沒有認真看而已。
我們把全書中所有矛盾的地方聯系起來看,都可以根據原著所給出的依據,而將其中的玄機一一破譯開來!!!
西遊記究竟講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下面,我將採用邏輯推理的手法, 重新解讀《西遊記》。
⑼ 誰知道有關《西遊記》解讀方面的書籍
蔡鐵鷹《〈西遊記〉成書探究》《社會科學報》1996.12.12劉毓忱 《論〈西遊記〉及其他》劉懷玉 《吳承恩論稿》顧之川 《解讀〈西遊記〉》
⑽ 哪兒有關於《西遊記》的解讀
初看《西遊記》,那年我正好十歲。那時候的我,對父母是即依賴又害怕,就像孫悟空對觀音即依賴又害怕一樣,就認為觀音是孫悟空他媽,當然並不是非得她生的不可,觀音製造的也成--想那觀音神通廣大,找塊石頭,吹口仙氣,那石頭就變成孫悟空了。這些小孩子的想法,拿出來以博一笑。後來長大了,又覺得孫悟空如此英雄,又怎麼會沒有美女來愛他,即使是好色的妖精女王之類的,只都只會找上唐僧那個膿包,這也不可理解。《大話西遊》硬扯了一個叫紫霞的陌生人進來,因不忠於原著,未免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翻遍原書,才發現觀音對孫悟空很有情誼,雖不甚明顯,但以她菩薩正果的身份,對孫悟空如此偏愛,卻怎麼也說不過去了。反觀孫悟空,從無法無天到循規蹈距,雖有諸多因素,但觀音的「領路人」的作用,可謂大矣,以「英雄難過美人關推之」,倒也合情合理。
《西遊記》中,完全是把觀音當做美女來描寫的。什麼「烏雲巧迭盤龍髻,綉帶輕飄彩鳳翔」,「眉似小月,眼似雙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點紅」。(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另按民間習俗,觀音負有「送子」之責,有點類似於西方的「愛神」,清初大美人陳圓圓就有「四面觀音」的稱謂。而西天諸佛中,道性高,佛性強的人不少,為何卻偏要觀音這個美女來引渡真經,作者吳承恩看來有那麼一點意淫成份,只不過格於禮教,下筆就打了折扣,然筆之所書,情之所寄,難免就留下點蛛絲馬跡,讓我揣測不已。
話說觀音與孫悟空初會,是在孫悟空大鬧蟋桃會之後,正得意忘形與天庭對抗之時。觀音初不以為意,遺座下弟子木叉出戰,敗回,在眾神面前很失面子。女人嘛,若是對男人有了同情之心,憐憫之意,絕不可能產生什麼愛情,須是佩服方可。觀音有此一敗,正是愛的起點。觀音所保舉的二郎神,卻是一位風流種子,同樣也是一位個性青年。這二郎神是玉帝妹子思凡下嫁人間一楊姓男子愛情結晶,斧劈桃山救母的那位仁兄,(原著所述,與〈寶蓮燈〉有出入)對皇帝老兒也是不買帳的。觀音說他:「聽調不聽宣」,意思就是:「看在好歹是親戚的份上,我可以幫玉帝老兒的忙,可要我在他手下當差,門都沒有。」想到天宮諸神,連玉帝老兒自已,均一籌莫展,不記得有這么一個神通廣大的親戚,偏要由方外人士觀音提出,豈非咄咄怪事?由此觀之,觀音對悟空由敗生情,進而想到天宮的一斷風流逸事,再進而想到風流逸事的結果二郎神,倒也符合一般人的思路。
卻說這孫悟空與二郎神苦鬥,不分勝負。這事關系天庭安危,直接當事人玉帝,王母等都還沉得住氣,反倒是觀音卻穩不住了。無他,心系悟空爾。於是,坐立不安之下,就借了個由頭,要一睹美猴王的風采了。
果不其然,那觀音道:「貧僧所舉二郎神如何?果有神通,已把大聖圍困,只是尚未擒拿……」。例位看官,此話明誇二郎,實贊悟空。為何?當時事:眾天丁布羅網圍住四角,李天王與那吒,擎照妖鏡立在空中,直接做戰人員有二郎,梅山六兄弟和一隻狗,如此以眾凌寡,也只是打個平手,就算二郎有神通,又能比孫悟空如何?觀音口中也稱悟空也由「猴精」變為「大聖」,而二郎號稱「小聖」,豈不是就把二郎比下去了?這時又有人要問:「即然觀音如此看得起悟空,為何卻要拋揚柳凈瓶去打悟空呢。蓋觀音與悟空初會,只是略有心意,尚未明朗。那觀音突然間心生情愫,違反佛規佛紀,腦中恍惚,往往自欺以求心安,還要硬著心腸做出點事情出來讓大家看看,此所謂野蠻女友的心態。觀音想拋楊柳凈瓶之時,未嘗不在心裡念叨「這死猴子該死」之類的狠話。只是那太上老君,不甚識趣,硬要搶功,讓觀音姐姐空費了一番心思。
這考驗男女愛情,其事莫過於生死。待孫悟空被擒,生死系於一線,後又逃出丹爐,及至如來至,壓孫悟空於五形山下,其間連觀音的影子也見不到。觀音到底是何心理,雖不能直接得之,但從以後觀音對孫悟空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就可知其自責心理過重。等有機會救出孫悟空的時候,那是肯定不能放過的。於是主動請纓擔任取經團領導一職,好開後門門孫悟空得正果也。好在這趟差事無甚油水,倒沒有人跟她搶。如來所謂:「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只能騙騙那些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去邊韁鍛煉,哪能入這些佛門老油條的法眼。
觀音收沙悟凈,豬八戒,小白龍,都是巧遇,唯獨對孫悟空,卻是特地留的編制空額。五百年後,兩人再相會,這一段寫得精采萬分。首先木叉問及,山下壓的是誰,觀音說是「齊天大聖」,並沒有把他當妖精看,比對沙,豬,白三人客氣多了。觀音隨後賦詩一首,可見觀音對悟空的關愛。詩曰:
堪嘆妖猴不奉公
當年狂妄逞英雄
欺心攪亂蟋桃會
大膽行私兜率宮
十萬軍中無敵手
九重天上有威風
自遭我佛如來困
何日舒展再顯功
待觀音見了孫悟空,劈頭一句就是:「姓孫的,你記得我么?」大妙!看似很不禮貌,其幽冤之情,溢於言表。大凡男女相思,常由此及彼,以已推人,問:「你認得我么?」,言下之意無外乎是「我可記得你,姓孫的」。這五百年來念念不忘一個人,其心昭然若揭。大聖高叫道:「我怎麼不認得你,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南無觀世音菩薩。承看顧,承看顧。我在此度日如年,更無一個相知的來看我一眼,你從哪裡來也?」這幾句話真是字字泣血。孫悟空雖與從天宮諸神有點交情,但自犯事以來,人人惟恐扯上同謀造反的嫌疑,紛紛與妖猴劃清界限。雖說人情冷曖,世態炎涼原本也不
足道哉,但要落實到自已身上,也就不那麼好過了。「相知」一詞,更是精典。相知的都不來看他,而來看他的,那又絕對是在相知以上。觀音馬上就不打自招道:「我奉法旨,上東土尋取經人去,從此經過,特留殘步看你。」好一個「特留殘步」,要說此時菩薩不偏心,那可就睜眼說瞎話了。
隨後兩人商量取經事宜,孫悟空滿口答應,菩薩居然連「喜」了兩次,可算是破了大例。出家人講究四大皆空,「喜,怒,哀,樂」,喜是排在第一位的。觀音收沙,豬,龍三人,不曾見她一個喜,可收了孫悟空,這定力可就把持不住了,到底是何原因,還是一目瞭然嗎?
至於取名一節,巧合得未免過分,都以「悟」字排名,顯然是將就孫悟空(也許是作者吳承恩想將就)。觀音頭一句就是「姓孫的」,還有豈不知道這猴頭是叫孫悟空的?是不是看木叉在旁,恐有流言,於是履行一下錄用手續,以掩木叉之口耳?只不過前言已漏,後語補救,木叉又不是傻子,當然看得出來。等後來兩人有機會,悟空和觀音兩人朝夕相處四天之久之後,孫悟空就再也不去找觀音了,是不是也怕瓜田李下,人言可畏呢?
從此以後,悟空和觀音,就借了取經的由頭,頻頻約會,偷偷的談起戀愛來了。
首先,觀音給悟空帶了一頂金箍。
這倒也不難理解。男女之愛,一方行為不簡,另一方嚴加管束,讓其重歸正途,此愛之深,絕非小丫頭片子般卿卿我我可比──這也甚是符合封建道德傳統,如《烈女傳》中的樂羊子妻,《紅樓夢》中的薜寶釵是也。那觀音神通廣大,地位尊榮,決不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了個大掃帚也得找在肩膀上走」的一等丫頭花襲人可比。
隨後,又送了兩件禮物,一件一領錦布直輟,一件是三根救命毫毛。
這里就要說一說觀音的個性了。觀音生性吝嗇,貪得無厭,如來傳給她的三個金箍,本來是拿給唐僧馴服徒弟用的,觀音就雁中拔毛,給唐僧找了兩上膿包待弟,另外兩個就自已笑納了,為自已招了兩個不花錢的奴隸。她送禮的目的,不外乎是向孫悟空表示:「你看我對你這么好,你以後要聽我的話才行。」──此談戀愛的不二法門也。再說了,孫悟空不想去取經,去扯住觀音,這男女授授不親,大違常規,如何扯得?可觀音卻一點也不生氣,依舊是循循善誘,苦口婆心,這關系豈非尋常?
以後的事情就是順水推舟,漸入佳境了。
這孫悟空為何討觀音喜歡,有本事是一樁,有個性是一樁。蓋有本事,有個性是一脈要承的。要是孫悟空對觀音唯唯稱是,如小廝僕役一般,那可就沒趣得很。男女相愛,平等為先,孫悟空雖然時常向觀音磕頭,但是精神上可跟她是平等的,再說大男人給心愛的女人下跪也是很平常的事。那觀音也懂平等的重要性,從來就不像唐僧一般,對孫悟空呼來喝去的。這猴子還有一樣好處,那就是幽默。各位看官,不要小看了這幽默,十個女人,有九個是喜歡男人幽默的,而這幽默無他,唯嘴熟爾,這可是孫悟空的拿手好戲。在第一次單獨約會,去收黑熊怪討袈裟的時候,孫悟空施展嘴巴功夫,把觀音逗得笑了又笑,一路歡歌笑語,其樂融融,哪裡像是趕著去廝殺的。
等五人會齊,觀世音又請了黎山老母,文殊普賢,導演了一出誘之以利,惑之以色的好戲,明擺著是試四人取經的真心,而實際上只試孫悟空一人。這是為何,等在下一一道來。那唐僧是如來的親傳弟子,取經團的法定代表人,要是拉他下水,豈不是弄巧成拙?蓋觀音知道唐僧的道性,知道他不肯,才放心做戲的。八戒,沙僧,武藝低微,有他不多,無他不少,況八戒沒有經受住考驗,還不是一樣沒有把他開除公職,就像組織部考察幹部一樣。有個屁用。要說試,只能試孫悟空一人,不是試他有無禪心,而是試他有無花心。男人雖說油嘴滑舌討女人喜歡,可是也容易留下輕浮好色的印象,觀音自然要防他一
手。在舊社會,男人三妻四妾是很普遍的現象,所謂的專一男人是說不起什麼話的。清朝人張船山在蘇州搞了一個小情人,還讓她與她的夫人相會在可中亭中,會談良久,他夫人卻被蒙在鼓裡。這個姓張的,很得意他的手段,就賦詩曰:「天孫冷被牽牛笑,一解銀河露小星。」意思是說,織女還在銀河那頭苦等,牛郎卻有了小情人了。後來「小星」就是成了小妾的代名詞,這還牽涉到有關國旗的一段典故。我國國旗是五星紅旗,方案上說什麼「大星代表什麼,小星代表什麼」之類的話,就有人提出意見(好像是柳亞子),說「小星」指的是小妾,這怎麼行了?於是就改成了「大五星,小五星」以示莊重。不過實情是,欲不做小妾,誠不可得也。
孫悟空自然經受住了考驗,而且還頗符合封建道德。那黎山老母嬌聲問道:「是什麼人,擅入我寡婦之門。」這寡婦的門,是不能亂進的。《說岳全傳》里說岳飛七歲時出門打柴,義詞正言的吩咐寡居的母親緊閉大門,引來一片叫好聲,由此可見觀音一夥的封建道德水準。孫悟空馬上知錯就改,喏喏連聲,守禮謹嚴如處子也,當然甚合觀音心意。所以在萬壽山五庄觀孫悟空推倒人參果樹,惹下大禍,到處求方,最後才找到觀音,觀音就有些惱他,說:「你怎麼不早來見我,卻在島上尋找?」嫌孫悟空沒把她當自已人,反倒去求外人,豈不是以疏間親了。
這份情誼,孫悟空當然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那孫悟空生性高傲,如何容得下唐僧這個膿包在一旁指手劃腳,三番五次想不幹了,還不是看在觀音的面子才勉為其難的。這是有事實依據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被逐出取經團,豬八戒去請他回來,先動師徒之情,被孫悟空一口回絕,但豬八戒一提起觀音,孫悟空就馬上回心轉意了。(吳承恩寫的三分,但從行文來看,只怕是十分都不止。)至於途中孫悟空下海洗澡一節,更是顯出個十足。有誰見過兩個大男人相會,專門去洗澡的。倒是男女相會之前,都要好好的拾綴一番,此去不是為觀音,還是為誰?
這男女之情,若是有外來干擾,只會更加堅固,由唐僧引起的這么一場貶徒風波,使觀音和悟空的聯系小小的中斷了一下,於是乎,就彌顯珍貴。在孫悟空去請觀音收伏紅孩兒之際,兩人打情罵俏,佔用了作者大量的筆墨,全然不管唐僧正在受苦,看來觀音是想讓唐僧多吃點苦頭的。其中有幾句話值得注意:
「即他的三昧火,神通廣大,怎麼去請龍王,不來請我?」
──同醫人參果樹的話語如出一轍。如果說人參果樹只有觀音才能醫的話,這還說得過去,但三昧火有什麼了不起的,太上老君煉丹用的是三昧火,孫悟空在天宮也受過三昧火刑,能放三昧火的多著呢,能放即能來,又何必非請你觀音不可。還不是怪悟空不去請他,以疏間親了。
「悟能不曾來呀。」
──什麼時候菩薩也學小姑娘般的「呀」起來了?
「那潑怪敢變我的模樣!」(菩薩大怒道)
──還記得收黑熊怪觀音之語否?「菩薩妖精,總是一念。若論本來,皆屬無有。」這可是你觀音自已說的。就准你菩薩變妖精,就不準我妖精變菩薩,這是哪門子佛法?想必是看心上人被燒了,該有此一怒。善哉善哉,出家人四大皆空,觀音為何老是在孫悟空面前犯戒呢?
「你這猴頭,只會說嘴,瓶兒你也拿不動,瓶兒你也拿不動,怎麼去降妖伏怪。」
──先大聖,再悟空,而後猴頭,越發的不莊重了。還記得兩界山做詩否,怎麼變成「只會說嘴」了。
「不瞞菩薩說,平時拿得動,今日拿不動了……」(悟空語)
──吳承恩看來把孫悟空替觀音拿過凈瓶的事給忘了,現在又補起。這瓶兒可是寶貝啊,可見觀音對孫悟空的信任。
「悟空,我這瓶里的甘露瓊漿,比那龍王的私雨不同,能滅妖怪的三昧火。待要你拿去了,你又拿不動;待要善財龍女與你去,你卻又不是好心,專一隻會騙人。你見我這龍女貌美,凈瓶又是個寶貝,你假若騙了去,卻那有功夫才尋你。(觀音語)
──孫悟空乾的壞事,一是鬧,二是偷,那來的騙和色?恐怕只有觀音才認為,孫悟空會騙。騙啥,騙女人的芳心也。龍女貌美,又關悟空屁事,難道她也怕龍女愛上孫悟空,兩人私奔?菩薩吃醋了?龍女是如何得知孫悟空的,又不見她跟隨觀音出來公幹過,看來在普陀山,孫悟空是聊天的話題之一啊,多半還是觀音自已提的。又大顯根本沒有必要的神通,把孫悟空呼來喝去,不費半點功夫,莫非在警告某人,不要跟我搶凱子?
「弟子不敢在菩薩面前施展。若駕筋斗雲,掀露身體,對菩薩不敬。
──悟空你怕露體,人家菩薩可不怕啊,不信,觀音就脫給你看。
緊接著,在收通天河靈感大王的時候,觀音就迫不及待的脫了一回,原文如下:
噫!這個美猴王,性急能鵲薄。諸天留不住,要往裡邊驛。
拽步入深森,睜眼偷覷著。遠觀救苦尊,盤坐襯殘箸。
懶散怕梳妝,容顏多綽約。散挽一窩絲,赤了一雙腳。
不掛素藍袍,貼身小襖縛。漫腰束錦裙,赤了一雙腳。
批肩綉帶無,精光兩赤臂。玉手執鋼刀,正把竹皮削。呵呵,我覺得挺好玩的,不知你喜歡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