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上官文露
Ⅰ 女人讀的最經典書籍
1
女人要好命,就得多讀書
我的初中同學亞男,是個普通的家庭婦女。
她找我求助,說女兒青春期後,很快就感受到自己的知識儲備跟不上孩子的需求。她一臉愁容:
小時候,女兒就像貼心小棉襖。可現在一天也跟我說不上幾句話,學校的事問起來支支吾吾,不耐煩了來一句「你又不懂」,讓我啞口無言。
怎樣才能在孩子的成長上使上勁兒?
聽完我回了兩個字:讀書。
接著開了一份可以聽的名著書單,告訴她:最好的媽媽,不只是陪伴,還要和孩子一起成長。
這句話擊中了亞男。
之後她開始一邊做家務一邊聽書,一邊貼面膜一邊聽書,炒菜做飯時也把手機揣在圍裙里聽書。
兩個月下來,亞男每天花20分鍾聽書,一口氣聽完了40本。
有次亞男正在聽《簡·愛》,女兒被故事吸引過來,安靜地陪她一起聽完。
見女兒難得親近自己,亞男說了幾句掏心窩子的話:
「簡很平凡,但她聰明、有學識;簡很不幸,但她越挫越勇、內心強大;
「她跟高富帥的愛情勢均力敵,『你有你的銅枝鐵干,我有我的紅碩花朵』;
「女兒,我希望你能像簡一樣,在所有人的面前,都能有不卑不亢的態度。」
看著女兒認真點頭的樣子,亞男的心一下子亮了起來。
暢銷百餘年的世界十大名著,簡至今仍有巨大魔力
亞男的努力,沒想到還有一個意外收獲。
她興奮地跟我說:「看到我不斷學習新知識、充實自己,女兒也受到了感染。上次考試,她的成績從班級中游,考進了年級前三,進步很大!這也成為我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
上個月,亞男邀請我們去家裡聚餐。一開門,溫暖明亮的客廳里,隨處可以拿到書,媽媽聽媽媽的書,爸爸看爸爸的書,女兒也抱著心愛的名著,認真翻閱。一家人其樂融融,讓人神往。
原來愛讀書的母親,才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如果可以的話,請逼自己養成讀書這個習慣。
2
瘋狂讀上千本名著:
30歲後,女人一定要逼自己一把
女人的生活狀態如何,其實和你讀過的書有必然聯系。
好書能夠為人生「渡劫」,尤其是那些經典名著。
10年前,我還是一個失敗的主持人,說得更難聽點,其實就是跑龍套的小嘍啰。忸怩、青澀,找不到生活的意義,又遭遇婚姻破裂的打擊,讓家人為我操碎了心。
那時我天天失眠,人也日漸消沉,有時候懷疑自己,「我是不是天生就比別人差?」
在生命最低的境地,我一頭扎進書堆,瘋狂讀了1000餘本名著,寫下300萬字的筆記(相當於3本《紅樓夢》)後,我的生活有了不可思議的改變:
2008年,考上中國傳媒大學的文學碩士,全國只招5個人;
2015年,創立上官文露讀書會,成為當時火爆的說書人;
節目累計4億多收聽,500多萬會員,在微信讀書的讀書類產品排名第一;
連演員王剛、小提琴家呂思清、影帝任達華都在聽我解讀的名著,還有「好事」者稱我是「名著解讀行家」。
離過婚,經歷過迷茫和奮斗,現在的我,迫不及待想把書中採到的「寶藏」分享出去。書友說,我的解讀直達女人心底,忍不住驚嘆「你真的懂我」。
有位90後姑娘,甚至給我寄來了十幾本手抄的聽書筆記。還有位新疆的孩子寄來書信,說我對書的解讀,讓她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母親誇我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我也下定決心:讀書和分享這件事,要做一輩子。
3
我講的名著
到底和別人有什麼不一樣?
在我看來,市面上對名著的解讀多數都存在問題:
有的太學術,閱讀難度比名著本身還高;
有的太膚淺,純粹的快餐式解讀;
有的太老套,讓人提不起興趣;
…………
導致很多人對名著望而生畏。
其實大可不必。名著並不高冷,而是每個人都能讀得懂、用得上的精神寶庫。
所以我不想只講故事,而是深入挖掘每個故事背後的「心法」:
讀完《紅玫瑰與白玫瑰》,大家都覺得性感能成就一個女人,我卻覺得,性感同樣摧毀女人,使她們忘記使用自己的頭腦;
大家都看見《傲慢與偏見》里的女主和男主在談戀愛,可我看到的是,他們都是帶著自己的親戚朋友一起談戀愛……每個人都背負著原生家庭留下的烙印;
楊絳錢鍾書之所以能成為模範夫妻,不是因為他們是才子佳人天生一對,而是因為他們擁有悲觀的智慧,早就做好了接受對方缺陷的准備,反而能收獲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