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的隕落聽書
⑴ 關於羅馬帝國聲音問題,
偉大屬於羅馬
美國詩人愛倫坡曾寫下一句廣為流傳的詩句:「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 那是因為人類文明史上燦爛奪目的西方古典文化即是源於希臘,而發揚光大於羅馬。
當羅馬人經過500年的擴張,建立了一個地跨亞非歐,人口過億的龐大帝國時,他們再也不僅僅滿足自己只有一介武夫的粗莽形象。他們開始夢想以自己傑出的文化業績彪炳天下。於是廣采博收,心追手摹,逐步創建出了別具一格的屬於羅馬人自己的獨特的文化天地。直至今日,現實生活中的羅馬痕跡也依然留存著。不必說現代西方的語言文字都是來自於古羅馬時期,也不必說千年來人們對古羅馬人留下的建築、雕刻、文學作品始終頂禮膜拜,更不必說地中海文明的各種形式、風格與觀點無不是經過羅馬之門而傳於後世,只要今天我們立足於西方任何一個重要城市,都可以很容易地發現羅馬數字。而羅馬法更是深入人心,歷經幾個世紀而毫不遜色。這些都是羅馬帝國的永恆榮光,也是人類文明的永恆寶藏。
現在,人們普遍認為歐洲文明是希臘人、羅馬人和猶太人的遺產。後世的人們從希臘繼承了關於人和社會的某種概念形式及動力,從猶太人那裡繼承了基督教的靈魂與精髓,從羅馬和羅馬帝國繼承了一種政治和法律思想,一種范疇。雖然羅馬帝國沒有直接造就歐洲,卻為文化意義上歐洲的產生准備了條件。
正像古羅馬詩人維吉爾指出的那樣,希臘人也許是更優秀的雕塑家、雄辯家和思想家,但唯有羅馬人才懂得如何統治一個帝國。的確,希臘人始終沒有解決城邦之間的政治沖突,英明的亞歷山大大帝除了暴力,也毫無其他解決種族沖突的辦法。在這一點上,羅馬人相當偉大。羅馬人發展了一種在整個帝國范圍內普遍適用的「萬民法」來超越狹隘的城邦制政治框架。不僅將整個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城邦國家整合進一個統一的「世界國家」中,還在相當程度上淡化了狹隘的民族情結,消除了民族矛盾。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羅馬人是發展了一種更具普遍意義的人類意識——「世界主義」。
除卻提供了世界帝國政治理念的「萬民法「,羅馬法中最精彩最影響深遠的部分當推自然法。自然法肯定人的天性是相同的,因而都有資格享有某些基本權利。這種抽象的法律原則是古羅馬哲學的產物,也是希臘的理性原則在羅馬文明中的延續和開展。正如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所說:「真正的法律是與自然相一致的正確理性,它是普遍適用的、不變的、永恆的。在羅馬和雅典不會有不同的法律,而只有一種永恆的、不變的法律,它將在所有時代對所有民族都有效。」看到這一段話,我們思路或許會豁然開朗:西方的平等精神原來源於此處!而羅馬法是將這一精神付諸現實的第一步。西羅馬帝國覆滅後,羅馬法的精神暫時地退出了歷史的舞台。因為日耳曼人用自己的習慣法取代了它。但是後來,羅馬法卻被收入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主持編纂的《查士丁尼法典》之中,並一直傳到較晚的中世紀。實際上,在中世紀,羅馬法是唯一仍在散發光芒的古典文明,成為除不列顛外所有西方國家的習慣法基礎。直到今天,歐洲大陸法系中的法律制度仍然包含著羅馬法的內容。
偉大的羅馬帝國雖然在蠻族的打擊下覆滅了,然而羅馬文明的影響卻是無比深遠的。姑且不提後來的文藝復興,單就歷史中的一些小細節就足以說明羅馬文明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迴避的光環。征服羅馬帝國的日耳曼統帥給自己加冕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而沒有宣稱自己是日耳曼皇帝。不可一世的拿破崙將自己心愛的兒子封為「羅馬王」,用意略見一斑。實際上,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基督教會直接沿襲了帝國原來的政治結構與組織方式。直至近代,路德發動宗教改革,古羅馬帝國更是再次發揮了神奇的作用,它的疆界不可思議地成為新教世界與天主教世界的分界線。當初那些沒有或只是短時期被納入羅馬帝國版圖地方如今成為了新教的世界。而羅馬帝國的疆域內,卻是天主教的一統天下。
今日,對人們來說,雖然古羅馬的榮耀已然遠去,但羅馬城仍是一處見證永恆,追憶偉大的過去,啟發人生感悟的所在。所以,19世紀的法國浪漫主義文學家復多勃里昂會說:「無所牽掛的人,都應該到羅馬來。他會找到一個地方,能使他浮想聯翩。他每次散步必有所得,踩在腳下的石頭會告訴他一些東西。腳上揚起的灰塵,包含著人類的偉大。」
http://spaces.msn.com/members/tyh125125/Blog/cns!1pEbOgHa-txG9G6NzN5r2bpQ!137.entry
⑵ 別羅茲的長篇巨著中講述了什麼以及在羅馬帝國衰亡時隨著巴比倫一起被摧毀的還有什麼
希羅多德之後過了大約100~150年,巴比倫城的一位祭司別羅茲寫了一部關於該城的長篇巨著。書中講述了巴比倫和亞述王國的歷史,還有國王們和眾神的各種傳說和神話。遺憾的是,別羅茲的珍貴著作幾乎完全散佚,流傳至今的只剩下幾個片斷,基督教作家、愷撒利亞的優西比烏在自己的作品中曾經引用過這些片斷。
同樣悲哀的是,在羅馬帝國衰亡時隨著巴比倫一起被摧毀的還有所有能告訴我們該城命運的文字記錄文獻。在440年的時間里該城兩次從歷史上消失,但是著名的巴比倫城的遺址卻並沒有消失得毫無蹤影。
⑶ 古羅馬帝國的興衰是怎麼樣的可以簡述給我聽嗎
公元前10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義大利半島處於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交織的時期。 「古義大利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族。大概在公元前1000年的銅器時代,他們穿越北部和東部的阿爾卑斯山和亞得里亞海到達義大利,並殘暴地迫使許多當地土著部落遷徙他鄉。他們起初過著游牧生活,但已經具有製作銅器、使用馬匹和帶輪子的大車的技能。抵達義大利之後,他們形成了以農耕為基礎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成為隨後幾個世紀其子孫後代的主要生活方式,直至羅馬文明的衰落。「古義大利人」是由幾個民族構成的,包括薩賓人、翁布里亞人和拉丁人。
公元前9世紀和公元前8世紀,義大利半島上出現了兩個新民族:埃特魯斯坎人和希臘人。古人認為埃特魯斯坎人來自東方的安納托利亞,今天的一些考古發現也證實了這一點。從起源看,他們似乎不是古義大利人,正如他們的語言也並非印歐語系一樣,他們的文明混合了來自東西方的各種因素。著名的維朗諾瓦文明代表了埃特魯斯坎人的最初發展階段,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在新領土上所取得的非凡的文化進步。這片新領土位於義大利東北部及亞平寧山區和第勒尼安海之間的沿海平原地區。埃特魯斯坎人居住在獨立的、強大的城邦中,城邦之間通常結成聯盟。這些城邦最初由一個君主統治,後來變成通過議會和選舉出的官員施行統治的寡頭政治。埃特魯斯坎人本來是農耕部族,擁有組織嚴密的軍隊,他們用這些軍隊來統治周邊民族,同時他們也喜歡經營商業和從事手工業。托斯卡納和北部的拉丁姆地區應該是埃特魯斯坎人最早的定居地。一小部分拉丁人在這片領土的南端生息繁衍,在那裡最終建立了羅馬城。因此,在埃特魯斯坎文明鼎盛時期還只是村民的羅馬人,與埃特魯斯坎人的語言、思想和宗教有著緊密的聯系:埃特魯斯坎人對羅馬文化向文明的轉化產生了獨一無二的最重要的影響。
另一方面,在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間的邁錫尼文明時期,希臘人在義大利南部和中部沿海地帶縱橫航行,隨後停滯不前的時期才使得他們的航行告一段落。迫於在西方貿易線路上與腓尼基人的競爭,他們建立了新的貿易基地,接著在公元前8世紀使殖民地得到全面發展。他們最初在義大利的匹茲庫薩 (在那不勒斯灣的伊斯基爾島)建立殖民地,之後又把勢力稍微地向北推進到西西里島的庫米大陸以及義大利南部沿海地區。隨著與希臘人的接觸,埃特魯斯坎人很快變得更加成熟起來,他們根據希臘文字創造了字母,形成了自己的雕塑及繪畫風格,發展了以希臘擬人神為基礎的宗教信仰,並精心制定了一套占卜未來的儀式。所有這些後來都被羅馬人繼承了下來。
羅馬城市建立的日期並不確定,傳統認為是在公元前753年,這已經廣泛地為考古發現所證實,盡管可能此前已經有一部分人早就居住在那裡。傳統上,羅馬人把羅馬城的建立歸功於英雄羅穆盧斯。他和他的孿生兄弟瑞摩斯是英雄埃涅阿斯的後代。埃涅阿斯是希臘女神阿佛洛狄特(羅馬神話中稱維納斯)的兒子,他在希臘人佔領特洛伊城之後來到義大利。羅馬歷史學家提圖斯·李維這樣描述這個神話故事:這對孿生兄弟的祖父是努米托,他是羅馬東南部阿爾班山區阿爾巴國的國王。國王邪惡的兄弟阿穆利烏斯將國王驅逐出境,還讓國王唯一的女兒雷婭·西爾維婭做貞女以阻止她生兒育女(貞女是不準生育的),以防止國王的子孫報仇。但是雷婭·西爾維婭違背了他的約束,與戰神馬耳斯相愛並生下了一對雙胞胎。當這對雙胞胎被遺棄在台伯河畔時,一隻母狼哺育了他們,後來又被一位牧羊人發現,他的妻子將他們撫養大。長大後,這對孿生兄弟成為了綠林首領。在瑞摩斯被俘、帶給國王阿穆利烏斯後,羅穆盧斯帶領手下救出了他,並殺死了阿穆利烏斯。此時,孿生兄弟身世大白,他們的外祖父努米托恢復了王位。兄弟倆離開外祖父,在被牧羊人發現的地方創建了自己的城市。在決定誰來做城市的主宰時,神諭告訴他們要由看到的預示成功的飛鳥來決定。瑞摩斯站在阿文廷山上看到了6隻禿鷲,羅穆盧斯站在巴拉丁山上看到了12隻禿鷲。後者的數字更幸運,但瑞摩斯是最先看到徵兆的人。結果兄弟間發生了爭吵,羅穆盧斯最終殺死瑞摩斯,成為新城的國王。他統治了很長時期,死後被接納到諸神中,成為受人尊敬的戰神奎里納斯。
在羅馬發展為城市、建立自己的政治和文化的過程中,羅馬人仿效了其鄰近的埃特魯斯坎文明。義大利現存最早的文字發現於公元前8世紀初羅馬城附近的古代城市奧薩客棧大墓地。陶罐上刻畫的4個希臘字母表明,剛剛建立羅馬城的拉丁人在希臘人採用腓尼基字母後不久就學會使用了這種文字。羅馬早期政治是王政時代,國王掌握絕對的權力。他是大立法官、軍隊的首領、大法官和大祭祀長,其權力僅僅受到來自元老院和公民大會的遏制。元老院就是元老議會,由不同部族首腦組成。按照憲法和傳統習俗,元老院有權通過或否決國王的任命以及判定國王的立法和訴訟。公民大會由羅馬的全體男性公民構成,按照親緣關系分成30組;它授予君主行使權力,而這一點由元老院最後正式批准。
隨著羅馬權力和影響的增長, 財富開始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貴族是整個社會中最富有的成員,他們控制著大部分的貿易、行政管理和軍隊,而且只有他們才能夠進入元老院或被任命和選舉為官員。平民主要是小農場主、勞動者和手工藝者,他們占人口的大部分,在政府中卻幾乎沒有發表意見的機會。
羅穆盧斯(在位統治37年)之後,傳統上記載還有另外六位國王:奴瑪·龐皮利烏斯(在位43年)、圖盧斯·霍斯提利烏斯(在位32年)、安庫斯·馬蒂烏斯(在位44年)、L.塔奎尼烏斯·普里斯庫斯(在位38年)、賽爾維烏斯·圖里烏斯(在位44年)和L.塔奎尼烏斯·休珀博斯(在位 25年)。在王政時代,羅馬極大地擴大了對周邊領土的控制。建立王政的明確目的就是提供穩定和安全,而對周邊領土的征服就是服務於這一目的的。羅馬人似乎對領土和財富並不特別貪婪;他們的征服主要為了防範周邊民族對自己安全的威脅。隨著領土范圍的擴大,羅馬人引起了北方強大的埃特魯斯坎人的注意。公元前6 世紀中葉,埃特魯斯坎人攫取了羅馬的政權。一時間,埃特魯斯坎君王統治了這個城邦,這使得羅馬人憤恨不平。終於因為埃特魯斯坎國王塔爾文強奸了一個貴族的妻子盧克蕾蒂亞,羅馬人在公元前509年奮起反抗,推翻了他的統治。盡管強奸盧克蕾蒂亞以及朱尼厄斯·布魯圖斯推翻塔爾文可能是演繹的故事,但塔爾文政權被推翻無疑標志著埃特魯斯坎政權和文明的衰落。
羅馬人沒有再推選出一位拉丁人的君主,而是徹底摒棄了君主政治,建立了共和政體,這預示著羅馬勢力得到最大擴張時期的來臨。羅馬由元老院和公民大會統治。執政官執掌最高權力,由推舉出來的兩名貴族擔當,一年選舉一次。他們行使最高權力,創建立法,充任大司法官和軍事首腦及大祭祀長,與羅馬王政時代的國王一樣擁有絕對的統治權力。他們甚至像君王一樣著裝,穿著紫色大袍,坐在傳統上君王使用的象牙寶座上。不過,他們的權力受到非常嚴格的限制:他們只執政一年,以後供職於元老院;他們是兩人執政,任何一名執政官都可以憑借簡單的否決有效地阻止對方的行動或決定。這樣,由於執政官沒有太多的展示進取心、發揮創造性的機會,羅馬政府趨於保守和謹慎。
在兩名執政官之下是兩名財務官員,稱為度支官。隨著共和國的發展,還出現被了稱為普雷艾特的官員。它起初是司法官,後來成為軍隊長官。另外,根據財富和納稅額來劃分公民等級的工作,原是執政官的職責,最終由兩名被稱為監察員的新官員來承擔。
有效的權勢全部集中在貴族手中引起了平民的憤懣。自公元前509年共和國創立到公元前1世紀在凱撒手中結束,這兩個階級之間經常發生嚴重的沖突,具體表現為貴族對權力攫取不放,而平民也鍥而不舍地追求社會和政治的平等。當時,平民生產食物並提供勞動,使得羅馬經濟得以發展,他們還是羅馬軍隊的來源。可以說,離開平民,貴族就無法生存。公元前450年頒行的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銅表法,就試圖平息這兩個階級間的斗爭。公元前445年,平民獲得了與貴族聯姻的權力;公元前367年,平民獲得當選為執政官的權力,隨後獲得進入元老院的權力。公元前300年,平民獲准參加所有等級的祭祀活動,這使得他們在宗教事務上與貴族享有同等的地位。公元前287年,平民大會的立法和決定被認定對所有羅馬公民(無論是平民還是貴族)都有約束力,這是平民最後在權力和影響上取得的最大勝利。這些改革是在沒有戰爭或流血的情況下進行的,盡管他們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兩個階級間的爭斗,卻避免了內戰的發生。
在改革政治的同時,羅馬人建立起領土霸權。起初,共和國的戰爭大多是防禦性的,但不久羅馬人就開始控制周邊領土來消弭遭受進攻的威脅。這樣,羅馬人佔領了整個義大利半島,隨後是地中海世界。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期間,羅馬人逐步佔領了所有拉丁人和埃特魯斯坎人的領土。與此同時,他們受到了高盧人的挑戰。這些高盧人系凱爾特人的一支游牧民族,他們侵入義大利半島,在公元前387年佔領羅馬城,將其夷為平地。公元前295年,羅馬捲入了與居住在亞平寧山脈的薩莫奈特人的戰爭,殘余的埃特魯斯坎人的城市、高盧人部落和一些反叛的義大利人的城市也加入到這場戰爭中。戰爭的結果是,羅馬在公元前280年控制了義大利中部。羅馬人繼續南下征服了南部的希臘城市,在公元前265年控制了整個義大利半島。
羅馬人精於管理被征服的領土,他們使用了開明與獨裁相結合的政策。他們通常並不破壞被征服的城市,而是給與它們一定的權力。一些城市,尤其是羅馬附近的那些城市,全部被授予羅馬公民權。還有一些城市被授予自治權,而另外的則結成同盟。不過,所有的城市都要向羅馬繳稅並派遣軍隊。另外,羅馬士兵駐扎在部分被征服的地方,其軍費由當地支付。在這些地方,羅馬得到了實惠,士兵們獲得了有價值的財物,並成為該地永久的軍事居民。通過這種方式,羅馬在被征服的每個地區都保持了一個永久的軍事基地。為鞏固這些基地,羅馬人開始了雄心勃勃的築路工程。他們修築的道路質量高,筆直如線,甚至徑直穿過山區,確保了士兵和供給可以快速地運抵反叛之地。通過實施授予被征服地區的權力和公民權結合在一起(或者允諾他們在將來有公民權)的政策,建立確保對於反叛地區快速嚴厲的反應通道,羅馬人在義大利半島上創立了一個持久的和平的帝國。
公元前3世紀,羅馬和迦太基之間發生了沖突。迦太基位於非洲北部,是腓尼基人建立的城邦,位於今天的突尼西亞附近,擁有當時地中海地區最強大的海上力量。當羅馬人在義大利半島擴張時,迦太基人正把他們的統治擴展到北非的大部分地區,他們還控制了從西部利比亞到直布羅陀海峽沿岸和西班牙南部的大部以及科西嘉島、撒丁島。這兩個民族以前曾經有過零星的接觸,但從來沒有一方感覺到對方的威脅。當時迦太基是一個令人敬畏的強國,控制了地中海地區所有的商業貿易,很多民族屈從隸屬於它,向它提供士兵和給養,而它從西班牙金礦和銀礦開采中聚斂了大量的財富。
公元前3世紀,當羅馬的勢力到達義大利南端、與迦太基人在西西里島的領土接壤時,這兩大強國有了接觸。公元前264年,羅馬與迦太基間的第一次布匿戰爭爆發,戰爭的焦點完全在西西里島。羅馬人在島上圍攻幾座迦太基城市,並憑借自己的海軍徹底摧毀了迦太基前來解救的戰艦。盡管這次戰爭沒有明確分出勝負,但這是自迦太基帝國建立以來腓尼基人第一次在地中海地區喪失霸權。公元前241年,迦太基人和羅馬人簽署條約,他們不得不放棄西西里島,並支付戰爭賠償。公元前238年失去科西嘉島後,迦太基人開始加強自己在歐洲的統治。到公元前218年,他們在西班牙建立了強大的帝國,財富和權力都得到增強。隨著迦太基勢力的日益強大,羅馬人憂心忡忡,他們強迫迦太基人簽定協定,允諾其領土擴張不能越過埃布羅河(位於西班牙北部)。公元前218年,羅馬人聯軍攻佔了西班牙城市薩貢圖姆,引發了第二次布匿戰爭。駐防西班牙的迦太基軍隊在年輕統帥漢尼拔的率領下穿越歐洲。公元前218年9月,他率軍穿越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在義大利北部打敗了遭遇的羅馬軍隊。羅馬人在絕望中任命昆圖斯·費邊·馬克西姆斯為獨裁者。他採取避免與迦太基直接作戰的策略,試圖通過不斷侵擾他們,使他們疲憊得不堪應戰。但當漢尼拔軍隊在公元前216年到達義大利南部的坎尼並開始在鄉村肆意蹂躪時,費邊派出8萬大軍前往迎戰,結果全部被殲滅,這是羅馬從未有過的慘敗。義大利南部的羅馬同盟倒向漢尼拔一邊,整個西西里島也都與迦太基人聯盟。統治著大部分希臘大陸的馬其頓國王菲利普五世,乘機與漢尼拔結盟,在公元前215年開始了與羅馬的領土之爭。
形勢對於羅馬人似乎沒有多大希望了,但漢尼拔同樣面臨軍隊後繼無援和給養的匱乏,這使得他沒有足夠的兵力去圍攻類似羅馬這樣的城市。羅馬人因而有了反攻的機會。由於殖民地總督普布利烏斯·科內利烏斯·西庇阿的英明戰略,羅馬人重新佔領了西班牙。公元前204年,西庇阿穿越非洲,直逼迦太基城牆之下。漢尼拔被迫離開義大利半島。當他返回迦太基後,迦太基人重新振作起來並於公元前202年與羅馬人展開最後的搏鬥。在非洲北部的扎馬,漢尼拔第一次被西庇阿及其軍隊擊敗。羅馬將迦太基變成了一個屬國(迦太基城於公元前146年最終被毀滅),從而控制了包括非洲北部的整個地中海西部。
由於馬其頓國王菲利普五世與漢尼拔結盟,羅馬兵鋒東指,發動了征服菲利普隨後征服其他希臘王國(敘利亞、帕加馬和埃及)的戰爭。第二次布匿戰爭使羅馬統治了已知的世界。首先,在公元前197年,羅馬將軍提圖斯·奎恩科提烏斯·弗拉米尼努斯在希臘東部的色薩利擊敗了菲利普,並宣布希臘所有城市為自由城市。敘利亞國王安條克,曾試圖從羅馬人手中奪取希臘,但是他的軍隊在公元前189年小亞細亞的馬格尼西亞戰役中被殲滅。最初,羅馬人認為希臘的城市作為自由城市不會對羅馬構成威脅,而把自己看作希臘的「保護者」,能夠阻止任何對羅馬安全構成威脅的集權的產生。但當平定馬其頓王國珀耳修斯叛亂(公元前168年)以後,羅馬對同盟和隸屬國開始實行霸權統治,以防備叛亂的萌生。與此同時,羅馬社會本身也發生了變化。強加給戰敗國家的賦稅和來自被佔領城市的戰利品,充溢於羅馬的國庫。在個人生活中,以傳統農耕為基礎的避免鋪張浪費的價值觀和道德觀,經歷著劇烈的變化,人們效仿古希臘時期,把奢華和美好當作地位的象徵。到公元前2世紀中葉,羅馬人已經清楚地意識到,帝國是一架巨大的造錢機器,創建帝國是一件極其劃算的事情。
第二次布匿戰爭造成了巨大的財富不均。羅馬城內的財富堆積如山,而成千上萬依賴農耕為生的平民,其土地和房屋卻被戰爭損毀。原本富有的人們又發了戰爭財,變得更加富有,他們把土地全部買下來,以至於到公元前2世紀中葉,大庄園在羅馬農業中居統治地位。這些大庄園為暴富的土地所有者擁有,由布匿戰爭和馬其頓戰爭後被帶回義大利的無數新奴隸來耕種。事實上,公元前2世紀,羅馬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原來的勞動力經濟轉變成奴隸經濟。這也造成大量的無業遊民湧向城市,大批貧窮、不滿和憤怒的羅馬自由人就集中在羅馬城中。公元前133年,這種情形終於引發了內戰。提比略·格拉古在公民大會上被選為保民官,提出擁有土地的數額應限制在640英畝,這樣就可以從富豪手中剝奪出大量的土地。羅馬富豪和元老院反對提比略·格拉古的改革,他們發動暴亂,一群元老院貴族乘機刺殺了提比略。十年後,提比略的弟弟蓋約·格拉古也當選為保民官,他要求公民大會通過與其兄相似的土地法。公元前121年,他被元老院宣布為國家的敵人而自殺身亡,成千上萬的追隨者也被殺害或處死。這標志著格拉古兄弟叛亂的結束。
在以後的幾十年裡,羅馬平民和富豪之間的沖突仍連續不斷,主要表現為出身普通家庭的羅馬統帥、執政官蓋尤斯·馬略(公元前157年—前86年)和出身豪門的羅馬統帥、獨裁官科內利烏斯·蘇拉(公元前138年—前78年)之間的對立。公元前88年,雙方的敵對狀態引發了內戰。馬略的軍隊主要募自最貧窮的階層,他承諾將戰利品和土地分給他們作為服役的代價。這樣就造就了一支新型的軍隊,士兵效忠的不是國家而是他們的統帥。最後蘇拉擊敗了馬略,被元老院賦予統治羅馬事務的全部權力,成為名副其實的獨裁官。其後幾年,他把權力歸還給元老院,結束了公民大會的權力。
蘇拉的改革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公元前70年,克拉蘇和龐培這兩個野心勃勃的人當選為執政官,他們迅速廢除了蘇拉制定的憲法。由於在亞洲打了勝仗,龐培在羅馬大受歡迎,而克拉蘇盡管鎮壓了斯巴達克斯領導的奴隸起義,卻不受歡迎。龐培與其他有前途且日漸重要的將領結盟,這些將領中最得人心的就是出身於貴族世家的才華橫溢的統帥蓋尤斯·尤利烏斯·愷撒(公元前100年— 前44年)。克拉蘇、龐培和愷撒,這三人達成協議,建立了「前三頭政治」,這標志著共和國開始走向滅亡。愷撒在北部的法國、比利時和大不列顛南部打了大勝仗,但在他返回羅馬之前,「前三頭政治」已經不復存在。克拉蘇在與中東帕提亞人的戰爭中死去,而龐培則轉而對抗愷撒,慫恿元老院反對愷撒,並將愷撒宣布為國家之敵。在強大忠誠的軍隊的支持下,愷撒於公元前49年攻入義大利,穿過義大利中部的魯比孔河,一場新的內戰開始了。公元前48年,龐培在希臘的法薩盧斯被擊敗,不久在逃亡地被埃及人暗殺身亡。公元前46年,愷撒回到羅馬,授意元老院任命他為可以執政十年的獨裁者。他被授予統治羅馬國家的絕對權力,在任何實際需要時可以不受法律和憲法的約束。兩年後,他被任命為終身獨裁者,集各種權力於一身。愷撒的絕對權力,使他成為絕對統治者、古羅馬皇帝、最高統治者,他看起來更像一個君主。一些以羅馬共和國為榮的羅馬貴族,對他的權力極為憤恨不平。公元前44年3月15日,以蓋尤斯·卡修斯·隆吉努斯和馬庫斯·朱尼烏斯·布魯圖為首的一群陰謀家,刺殺了愷撒。
但是,反叛者企圖和平回歸共和制的夢想卻在現實中變成了另外一場長達十三年的殘酷的內戰。愷撒的追隨者們建立了「後三頭政治」,他們與那些陰謀反叛者斗爭並在希臘菲力皮獲勝。「後三頭政治」由愷撒收養的甥孫馬可·屋大維(自稱卡尤斯·尤利烏斯·愷撒·屋大維)以及愷撒的部下馬可·安東尼和馬可·艾米利烏斯 ·李必達組成。然而得到元老院支持的屋大維不久就與在埃及得到女王克莉奧帕特拉支持的馬可·安東尼發生了分裂。雙方的戰爭於公元前31年結束,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克莉奧帕特拉在海戰中失敗,兩人於次年在亞歷山大城自殺。
戰爭的結束也標志著羅馬共和國的滅亡。屋大維奪取了愷撒曾經擁有的所有權力,只是在形式上沒有作任何關於共和國制度的改變。他確定自己為絕對的統治者,最初他自稱為「元首」(羅馬的首席公民,這個詞就是現代詞彙prince的由來),後來稱為「奧古斯都」(威嚴或最高的)。在遺言中,他自詡完成了恢復帝國和平與秩序的使命。他把士兵重新安置在農田裡,使第二次布匿戰爭以來平等擁有土地的夢想幾乎變為現實。他將羅馬軍隊由志願軍變成了常備隊。這些軍隊遍及帝國大地,他們把羅馬語言和羅馬文化傳播到歐洲和地中海地區。最後,奧古斯都開始了一個巨大的建築計劃,並充任藝術的保護人,從而使羅馬文化達到前所未有的鼎盛。傑出的作家得到元首本人和其助手梅塞內斯的資助,這些人包括著名的維吉爾(公元前70年—前19年)、賀拉斯(公元前65年—前8年)和奧維德(公元前43年—公元18年)。他們在意識形態上進一步推動了奧古斯都的政治改革,其中維吉爾創作的羅馬文學巨著《埃涅阿斯紀》是關於英雄埃涅阿斯創建羅馬文明的史詩。奧古斯都還以贊助文學的熱情同樣慷慨贊助藝術和雕塑。他實施了包括巴拉丁山上的阿波羅神廟和其他各種神廟以及羅馬廣場等許多大型建築項目。
公元14年奧古斯都死後, 羅馬經歷了一系列的深刻變革。從奧古斯都到圖拉真時代(公元98年—117年),羅馬統治了北非更多的領土、不列顛的大部分、德國的局部、東歐瀕臨黑海地區,以及美索不達米亞和阿拉伯半島的北部地區,帝國變得更加強大。在本土,羅馬努力建立自己新的准君主統治制度。奧古斯都宣稱自己為「羅馬的首席公民」,他的繼任者們則揭掉了虛偽的面紗,直接稱自己為「愷撒」,用以表明他們的皇族血統。奧古斯都死後,羅馬的政體更像君主制。盡管奧古斯都由元老院選舉出來的做法依舊保持著,但事實上掌權的皇帝在死前就選好了自己的繼承人。
早期羅馬的皇帝全都是愷撒的子孫。奧古斯都的繼承者是提比略(公元14年—37年在位),其後的繼承者是蓋尤斯,史稱卡利古拉(公元37年—41年在位),其後是克勞狄(公元41年—54年在位)和尼祿(公元54年—68年在位)。提比略和後來卡利古拉的統治證明了皇帝的專橫霸道。尤其是卡利古拉,其殘暴和瘋狂的統治在整個羅馬歷史上臭名昭著。公元41年卡利古拉被刺殺後,克勞狄被羅馬禁衛軍擁戴為皇帝,所有共和國統治的痕跡已經盪然無存。當軍隊可以使皇帝的統治合法化時,那些野心勃勃的將軍們就利用他們的軍隊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這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事情了。
在尼祿這位朱里亞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統治時期,羅馬人開始迫害並處死傳自東方的新的神秘宗教-基督教的成員。基督教的創始人是一個猶太人傳教士拿撒勒的耶穌,他生活在奧古斯都和提比略統治時期,後被羅馬人處死,另外兩名創始人傳教士彼得和保羅也被處死。後者用畢生的心血將基督教從一個猶太人的信仰轉變成為希臘和羅馬人可以接受的宗教。
公元68年,駐扎在高盧的軍隊發動暴亂,尼祿被趕下台。次年,至少有四位皇帝登基,每位都有強大的軍隊作後盾。羅馬進入混亂狀態,但將軍提圖斯·弗拉維· 韋斯巴薌(公元69年—79年在位)成功地獲得了長久的統治,創立了自己的王朝 — 弗拉維王朝。在他之後,他的兒子提圖斯(公元79年—81年在位)繼位,之後是圖密善(公元81年—96年在位),他開始掀起第二次迫害基督教徒的浪潮。
公元96年,圖密善被謀殺。由於他沒有立嗣,元老院推選出自己信賴的涅爾瓦做皇帝。這是被後世羅馬史學家稱道的五個好皇帝時期的開始,這五個皇帝是:涅爾瓦(公元96年—98年在位)、圖拉真(公元98年—117年在位)、哈德良(公元117年—138年在位)、安東尼·庇護(公元138年— 161年在位) 以及馬可·奧勒留(公元161年—180年在位)。政權順利地從一個皇帝傳遞到另一位皇帝手中,而且每個皇帝都由前任選出和收養,並得到元老院的首肯。這個時期是奧古斯都之後羅馬帝國統治最穩定的時期。當馬可·奧勒留選擇自己的兒子康茂德(公元180年—192年在位)作為繼承人時,這一局面才宣告終結。
在這一時期,羅馬的文化、政治和法律得到廣泛的傳播。羅馬人在帝國范圍內(尤其在那些還沒有城市文化的地區)積極建設大型城市居住區,並賦予這些城市與羅馬人同樣的權力。上層階級統治著這些城市,他們因此更加效忠於皇帝。帝國成為羅馬官僚控制下的唯一中央集權政府。在文化方面,這一時期與奧古斯都時期同樣具有創造力。尼祿時期,生活著羅馬歷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塞內加(公元前4年—公元65年),他信奉古希臘斯多葛派的學說。一個世紀以後,皇帝馬可 ·奧勒留本人也是一個斯多葛派的哲學家。諷刺詩人尤維納利斯(公元60年—140年)和佩爾西烏斯通過挖掘日常生活、城市墮落和人口膨脹問題,創作出反映羅馬文化中道德敗壞的諷刺詩篇。塔西佗(公元55年—117年)則可能是最偉大的羅馬歷史學家。
在這一時期,與東方的貿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興盛,其貿易通道主要為「絲綢之路」。這條商路沿用了幾個世紀,從地中海沿岸延伸到大夏直至中國。公元前1世紀,老普林尼在其《自然史》中抱怨, 每年與印度、阿拉伯和中國(賽里斯國)的貿易要花費至少一億塞斯特斯(古羅馬的貨幣單位)。中國《後漢書》記載, 公元166年羅馬皇帝安敦(即馬可·奧勒留·安東尼)派遣使臣到達中國境內。根據一段史料記載, 羅馬人一直想直接與中國人貿易,但為安息(帕提亞人)所阻, 因為安息人要保持自己在絲綢貿易上的壟斷地位。這段記述為絲綢之路上的考古發現所證實。這些考古發現包括在樓蘭和河南發現的埃及衣物和羅馬玻璃器,在遠東的其他考古發現也間接證明了這點,如在越南南部俄厄發現的馬可·奧勒留時期和安東尼·庇護時期的羅馬硬幣以及同時出土的一面中國漢代晚期銅鏡和各種印度文物。
在這一時期,羅馬進行了最大規模的建築活動,其中包括營建羅馬的萬神廟和科洛賽姆,後者即羅馬圓形大劇場,供角鬥士比賽。所有偉大的工程都建造於這一時期,包括大規模的引水系統:羅馬城本身有11條引水渠,可將3億加侖水從周邊的山區輸送到城市中。在醫葯方面,羅馬人在公元1—2世紀取得了顯著進步。蓋倫可能是古代世界最偉大的一位醫學家,他生活在2世紀末,動脈血液循環是其最重要的發現。
馬可·奧勒留死後,他那繼位的兒子康茂德被證明是殘暴的而且不稱職的皇帝。他公然挑釁元老院, 整日酗酒作樂。公元192年,他被宮廷侍衛謀殺。這時的羅馬帝國面臨著危機。在東方,一個新的帝國薩珊王朝在伊朗興起,並企圖重塑昔日波斯王朝的輝煌。在北方,日耳曼部族開始成群結伙帝國
⑷ 求 羅馬帝國:鮮血的統治 第一季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羅馬帝國:鮮血的統治 第一季》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本劇主要講述公元2世紀末,羅馬大帝康茂德的生平往事。除了各位專家嚴謹的講述之外,還穿插有大量戲劇化場景拍攝。
⑸ 盤點有關羅馬帝國的電影,【在線觀看】免費百度雲資源
有關羅馬帝國的電影,在線觀看免費資源
劇名:羅馬帝國淪亡錄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k9wb
劇名:聖戰騎士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h262
劇名:城市廣場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mwr1
劇名:賓虛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亞歷山大大帝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yyy4
劇名:王者之心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ryo7
劇名:凱撒大帝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waox
⑹ 有沒有 《 愷撒大帝與羅馬帝國的崛起(全2冊)》電子版書籍百度雲下載
0034.愷撒大帝與羅馬帝國的崛起(全2冊).epub
鏈接:
⑺ 羅馬帝國三部曲是哪三部
三部曲是羅馬帝國的隕落,帝國與蠻族,羅馬的復辟:
羅馬帝國的隕落一書再現羅馬走向衰亡的悲壯史詩,追問帝國傾覆的真正根源,嚴謹研究和流暢書寫的完美融合,革新愛德華吉本的事業,半個多世紀以來羅馬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鼎盛時代的羅馬帝國,統治著西起不列顛,西班牙,東至幼發拉底河的土地,千百年來,羅馬帝國被當作人類統治的制度典範,擁有嚴密的防禦體系,訓練有素的職業軍隊,復雜的行政體系和繁榮的交通貿易網,當時人們相信,永恆之城羅馬永遠不會陷落。
羅馬的復辟是彼得希瑟所著書籍,2019年12月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
帝國隕落之後,還能重生嗎,476年,西羅馬末代皇帝被廢,數百年的帝國傳統宣告終結,然而,帝國的文化、制度、精神仍有存留,與之相伴的利益催動著重建帝國的野心。
在西方,哥特人狄奧多里克幾乎恢復帝國的榮光,511年時,他用羅馬人的方式指揮著西羅馬故地近一半地區的事務,霸權延伸至北非和中歐,可是他一去世,帝國的光環便全然從他以前的領地消失。
在東羅馬,527年即位的皇帝查士丁尼一面編纂法典,一面用戰事彰顯力量,征服北非,奪回義大利,儼然西方帝國的復興者。但他死後不到兩代人,東羅馬的疆域僅剩從前的三分之一,再無力量重現輝煌。
⑻ 關於羅馬帝國的戰爭片有哪些
1、《百夫長》
由英國Pathé公司發行的戰爭片,由尼爾·馬歇爾執導,邁克爾·法斯賓德、歐嘉·柯瑞蘭寇、多米尼克·韋斯特等主演,於2010年4月23日在英國上映。
影片講述的是公元117年,第九軍團在遭受皮克特人的伏擊後全軍覆沒,倖存的幾個士兵在這些兇悍的蠻族武士的追捕下亡命天涯的故事。
2、《角鬥士》
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羅素·克勞、傑昆·菲尼克斯、康妮·尼爾森等主演的動作片,於2000年5月1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康茂德在篡位成功後下令殺死了馬克西姆斯的妻兒,之後馬克西姆斯為了復仇,於是和康茂德在角斗場上展開了一場生死決斗的故事。2001年,該片獲得第73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獎
3、《迷蹤:第9鷹團》
《迷蹤:第9鷹團》講述羅馬第九軍團在蘇格蘭高地神秘消失20年後,年輕有為的新任百夫長馬庫斯為了恢復當年擔任第9軍團指揮官的父親名譽,並且尋回象徵羅馬榮耀的鷹形軍徽而來到不列顛群島北方的蠻荒之地。
影片由凱文·麥克唐納執導,由查寧·塔圖姆、傑米·貝爾、馬克·斯特朗和塔哈·拉希姆聯袂主演。
4、《龐貝末日》
由導演保羅·安德森執導的劇情片,基特·哈靈頓、凱瑞·安·莫斯、艾米莉·布朗寧、阿德沃爾·阿吉紐依·艾格拜吉、傑西卡·盧卡斯、庫里·格拉漢姆、薩沙·羅伊茨、傑瑞德·哈里斯、基弗·薩瑟蘭領銜主演。影片採用3D實拍技術。
影片講述古羅馬時代,維蘇威火山爆發在即,龐貝城的貴族小姐愛上了奴隸角鬥士的故事。
5、《羅馬大帝》
《羅馬大帝》是西班牙義大利德國三國合拍,耗資2億7千萬美金,Roger Young執導,彼得·奧圖爾等主演的劇情片。
該片講述了羅馬帝國第一位皇帝屋大維的人生故事。該片榮獲第54屆嘎納電影金棕櫚大獎和第61屆金球獎最佳電影提名。
⑼ 羅馬帝國yanqing史雲盤,不要壓縮包,要視頻,要錢的走開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