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學知識叛逆期的孩子
❶ 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家長怎麼做才能願意聽
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也是令家長頭疼的問題。為什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出現逆反心理?青少年時期是一個特殊的時期,心理學把它稱為疾風暴雨時期,孩子的情緒波動會非常大。這個時期,青少年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心理變化,就是自我意識的第二次高漲。 這時孩子有一種強烈的,想要成為成年人的慾望,有一些內在的需要,這種需要是極其強烈的。由於他的心理年齡、生理年齡擺在那裡,他又沒有辦法成為成人,具有半性、又具有半依賴性,所以學生會出現強烈逆反的心理。家長不要覺得我的孩子為什麼會變化這樣,原來他很好,心裡會有一種驚慌和害怕。當家長有了這種擔心、恐懼和害怕的時候,這種心理狀態會帶到他和孩子的交往中。 第一,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看到孩子有逆反心理、和家長對著乾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第二,如何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去溝通。孩子們通常把自己的東西鎖起來,有一些心裡話也不和你說,甚至和你有強烈的情感上的沖突。當孩子有強烈的情感反應出現的時候,家長要去聽,不要去講道理,這是一種沒有效果的做法,已經被無數人證明了。我們要傾聽孩子為什麼有這么強烈的情緒反應,是不是因為孩子渴望成為成人、渴望,我們沒有滿足孩子的這種需要。第三,因為他們具有非常強烈的意識,我們要給予他們相應的信任。孩子們常常說,我爸爸、媽媽不信任我、不理解我。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給予他一定的權利、信任,一些事情可以讓他去做,接納他們做得不那麼好的一面。因為他們處於半成人期、兒童化的狀態,所以,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曾經有一位父親和我說,他的孩子上高一,這個小孩經常曠課,一段時間媽媽經常生病,他爸爸經常給孩子打說媽媽病了,你到看看她吧。孩子有時會去看望他媽媽,有時不去看望。有一次媽媽病情加重,他趕到看媽媽,然後問爸爸,說你怎麼不及時告訴我,為什麼不給我打。父親本來想說:我給你打你從來都沒有來過。但父親住了,說,我以為你知道媽媽的病情,你會來的。孩子什麼話都不再說了,在媽媽住院期間一直陪著媽媽、照顧媽媽。所以,這時家長對孩子的信任、接納,對孩子做得不夠好的方面給予他們寬容,這是非常重要的。滿足他們內在的需要,成為「人」的需要,滿足他們被信任、認可的需要。 青少年怎麼保持自己良好的情緒?除了青少年特定的心理年齡之外,可能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如何看待情緒。情緒是心理健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人的心理健康的發展過程中,你的心理是否健康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你是否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這是今天中小學生甚至很多成人需要去學習的一個重要的人生課題。怎麼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呢?第一,認識情緒。在中國人的文化傳統中,我們往往覺得積極情緒是好的,消極情緒是不好的。什麼是消極的情緒,比如憤怒、生氣、悲傷、恐懼。很多父母告訴孩子,你不可以憤怒,不允許生氣,很多家庭有這樣的家庭規條,孩子在大腦中形成一種想法:生氣是不好的。當我生氣時怎麼辦呢? 往往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把憤怒壓下去了,但在人的潛意識里還存在。當我一次、兩次、多次壓抑憤怒的時候,它會累計到一定的程度。壓抑到一定程度,我沒有辦法再壓抑,有一天就會爆發出來,這時是巨大的爆發。另外一種是逃避壓力。在消極情緒背後其實是有積極的意義,每個人都會出現消極情緒,當我們看待這些消極情緒的時候,不能「一刀切」。我舉一個例子,一位媽媽的孩子兩歲多,比較常見的方式是拿自己的頭去撞牆,甚至撞出血來。這么強烈的情緒反應背後是什麼呢?兩歲多的孩子已經有了自我意識。有時媽媽讓她去刷牙,她不去,媽媽就強迫她去。媽媽說你要把玩具收起來,我們一家人要出去了,但她不願意,玩得正高興。當她有不開心、負面的情緒出來,小孩子不知道怎麼化解,而她又想表達她心中的不滿。她最後就運用頭撞牆的方式表達我內心中的生氣、不滿和憤怒。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當孩子生氣、憤怒的時候,父母告訴他你允許有這種憤怒的情緒,你告訴媽媽為什麼會憤怒。我們從認識情緒變到第二個方面:接納情緒。 接納承認我們的孩子有一些負面情緒的存在,而不是告訴他你不允許有負面情緒。我們看到了你的負面情緒,允許你有負面情緒,讓我們一起看看你為什麼這么生氣,怎麼接納這些情緒。在和孩子交談的過程中,孩子會慢慢學習,我有了憤怒情緒時如何用更合理的方式去表達、宣洩,而不是自己一味「摸索」。第三個方面:轉化情緒。當我出現了負面情緒時,可以通過方放鬆、想像、改變認知的式,去調整、轉化我的情緒,使消極情緒逐漸變成積極情緒。如果一時調整不到積極情緒,比如我今天還是非常焦慮,沒有關系,它提醒我有一些事情需要處理,就讓它存在著,沒有什麼。很多時候我們擔心的是,我很焦慮、我怎麼辦?當我越有這種想法的時候可能就越焦慮。相反地,焦慮是我身體的一部分,我允許它存在,它可能是我的朋友。當我們換成這樣一種方式去看待這些負面情緒的時候,負面情緒對我們產生的消極影響反而會減少很多。
❷ 孩子到叛逆期了,根本聽不進去我說話,這樣下去恐怕成績會退步的很厲害,大家有什麼好的方法嗎
順其自然,但要看好別打架惹事,說著點,說話講策略
家長您自己覺的孩子厭學叛逆該怎麼辦呢?我個人認為孩子厭學叛逆確實沒有好的辦法,沒有什麼所謂的靈丹妙葯,要解決孩子厭學叛逆問題,就要從自己開始,先解決自己的問題。先看看是自己什麼那些問題導致了孩子的厭學叛逆。要徹底的給自己以分析定位。或者就看看孩子是否生理方面有問題。孩子的厭學叛逆是否是潛在的生理問題。或者就到導學館看看,精準的診斷好是孩子生理方面的問題還家長的問題。我個人認為一般情況下多是家長這個方面有問題。家長的個人行為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改變了孩子。孩子現在有了厭學叛逆,這也性格情緒方面的一種。這是一個比較深的話題,如果想真正的解決孩子的厭學叛逆,就先從自己開始改變,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孩子的厭學叛逆問題。建議家長加入一些好家長俱樂部,或者家長也可以到導學館加入到好家長俱樂部,會有更多的關心孩子教育的好家長幫你,影響您。
❸ 孩子進入叛逆期,怎麼做才能夠讓他聽進大人說的話
孩子不斷的長大,會逐漸的進入叛逆期,而在這個時期孩子的情緒非常激動,容易和自己的父母發生爭吵,同時性格也會變得非常敏感,在某些問題經常會和父母反著來,進入叛逆期的孩子也會讓家長感到頭疼,孩子經常不會聽大人的話,所以父母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與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好好的溝通,千萬不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使用暴力,這樣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家長要多和孩子相處。在周末空閑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郊遊和玩耍,在平常空閑的時候也多和孩子相處在一起,這樣才會讓孩子感受到更多的關愛,才會讓他們覺得不會寂寞,這樣孩子也會更加順從父母的意志,才會讓叛逆期的孩子更加聽話,因為他們知道父母是疼愛他的,同時家長也要讓孩子學會自我獨立,給他們提供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發展。
❹ 叛逆期孩子必讀的十本書
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生物地理信息技術音樂美術
❺ 想要讓叛逆期的孩子聽自己的話,這該怎麼做
在叛逆期的時候,孩子就會特別的自我,他們不想聽父母的話。這個時候父母一定不能夠強迫孩子聽話,一定要溫柔的和孩子溝通,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那家長應該怎麼讓叛逆期的孩子聽自己的話呢?
❻ 遇到叛逆期的孩子,你覺得怎麼溝通他們會認真聽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事物的看法逐漸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認識。逆反心理的產生主要是突出自我的獨立性自主性,尊嚴和存在的價值。當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的時,我們要從這些方面入手,仔細斟酌哪方面存在的問題比較大,然後方法巧妙有針對性地解決。
叛逆期的青少年內心是焦慮和困惑的,特別希望得到社會的認可和接納,也特別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而很多時候,青少年處於青春叛逆期,會有生理性焦慮,自己有時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而這種情況在家裡往往會更多,所以,此刻,需要給予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❼ 關於解決叛逆期兒童的書籍有哪些呢
1、【高績效教練】這雖然是一本管理類的書籍,但其內容是教我們如何通過改變溝通的方式,減少人際關系的誤會,並且通過正確的溝通方式,激發一個人的潛在能力
2、[叛逆不是孩子的錯] 通過運用冷靜的態度和紀律約束,父母可以打破叛逆孩子的惡性循環。.叛逆孩子都有著一些共同特點:非常容易發脾氣、喜怒無常、幾乎總是拒絕要求他們做的事。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不願意接受成人的權威。對這些孩子要運用不打、不罵、不動氣的溫暖教養術
3、【活好】日野原重明寫的那本(活好)他講述生命、愛、死亡,講述孤獨、疾病、朋友、親人……令人感動,也給予人智慧1.真正哭過,才會理解別人的苦,傷心和喜悅。.所謂愛,就是接受最真實的他,如果不顧及對方,只考慮自己,那麼即使有人愛著你,你也根本不會感受到
❽ 初三的孩子叛逆期都很嚴重是么 現在說什麼孩子也聽不進去 不知道為什麼總是亂發脾氣 成績一落千丈
從你描述的情況來看看你家孩子進入青春期了。同時你要注意你們家孩子看看交往的小朋友中有沒有和你家孩子一樣的習慣的小朋友,或者你的家人中有沒有和你孩子一樣性格的大人。如果有的話,應該盡快和孩子一起做一段時間的專業的家庭治療類的心理咨詢。會獲得改善的
❾ 對於正處於叛逆期的孩子,你有什麼書目推薦
針對於叛逆期的孩子,我有以下書目推薦。一般叛逆期出現的年齡段是在14到17歲,當然個例除外。書籍能凈化人們的心靈,引導孩子健康成長。我想推薦三部書。
《雲邊有個小賣部》語言清新,容易走進人們的心裡。該書講述的是劉十三和外婆王鶯鶯、程霜、球球之間的故事。劉十三也是一位有尊嚴,專一,有責任心的人。他敢於面對工作的壓力,同事的尖酸刻薄。時光不予他溫柔,他卻以溫柔面對這個世界。這本書可以引導叛逆期的孩子去愛護身邊親人,教導我們如何去愛這個世界。為我們展現了家人之間互相守護的溫暖。
關於叛逆期的孩子,我認為家長應該深入的去溝通了解。希望以上推薦的書籍能夠幫助你們度過叛逆期。
❿ 對於那些正處於叛逆期的孩子,你有什麼好書推薦
孩子叛逆,不要以為孩子只是簡單的鬧情緒,過幾天就會好了,事實上,處理不好,會在孩子的心理留下深深的陰影,甚至還有可能走上不歸路。許多少年犯,是因為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才導致他們走壞。而家庭教育是互相促進的事情,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是在教育著我們父母自己。
一個深受口吃之苦的男孩,嘗試與人溝通時必須多麼努力、勇敢——這是全書的主題。整個暑假,幫同學送報的過程中,結巴男孩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們,遇到了或驚險溫馨,或殘酷與現實的事。而讀完這本書後,我們終將了解,所謂的溝通,往往不在於對方說了什麼,而在於他整個人所散發出來的態度,讓你感覺自己是否被尊重、有沒有被接納。這一切需要的並不是伶俐的口齒,而是一顆敏銳、細膩的心。也因此,唯有接受自己、喜歡自己,你才能好好去思索自己與父母、朋友的關系,然後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優秀的文學作品,帶給孩子的是一生的啟迪。愛讀書的孩子,既可以積累豐富的知識,見識不同的人物經歷;還能學到許多可貴的品質,對人生有深刻的思考,形成更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