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照耀中國聽書蘇維埃社會
① 紅星照耀中國每章主要內容
第一章探尋紅色中國
1、一些未獲解答的問題
2、去西安的慢車
3、漢代青銅
4、通過紅色大門
主要講述作者對紅色世界的好奇,開始深入蘇維埃紅區的冒險,去探究蘇維埃共和國、紅軍、共產黨的秘密。並且講述了張學良和楊虎成與共產黨達成一致搞日協議的原因和經過。
第二章去紅都的道路
1、遭白匪追逐
2、造反者
3、賀龍二三事
4、紅軍旅伴
講述在進入紅區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經歷,並講述了國民黨通過「民團」這一組織對地方的統治和鎮壓政策。介紹了周恩來及賀龍的人生經歷以及他們獨特的個人魅力。介紹了許多年輕的紅軍戰士們因為被剝削被壓迫的命運而參加紅軍、熱愛紅軍的故事。
第三章在保安
1、蘇維埃掌權人物
2、共產黨的基本政策
3、論抗日戰爭
4、懸賞二百萬元的首級
5、紅軍劇社
講述了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給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質朴純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過人,是一個頗有天賦的軍事和政治戰略家。談到了共產黨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紅軍大學開展的各項課程以及紅軍劇社開展的宣傳工作。
第四章一個共產黨員的由來
1、童年
2、在長沙的日子
3、革命的前奏
4、國民革命時期
5、蘇維埃運動
6、紅軍的成長
本章講述了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的人生經歷、思想變改以及成長為紅軍領導人的過程。
第五章長征
1、第五次圍剿
2、舉國大遷移
3、大渡河英雄
4、過大草地
講述了紅軍長征的艱難過程。著重記敘了第五次大圍剿,以及長征中強渡大渡河、過大草原等艱難英勇的事跡。
第六章紅星在西北
1、陝西蘇區:開創時期
2、死亡和捐稅
3、蘇維埃社會
4、貨幣解剖
5、人生五十始
講述了劉志丹開創西北蘇區的歷程,西北大災荒和苛捐雜稅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蘇維埃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貨幣各方而政策。
第七章去前線的路上
1、同紅色農民談話
2、蘇區工業
3、「他們唱得太多了」
講述了普通農民對紅軍的擁護,對蘇區工業的繁榮以及蘇區工人身上具有的樂觀活潑的社會主義工業精神
第八章同紅軍在一起
1、「真正的」紅軍
2、彭德懷印象
3、為什麼當紅軍
4、游擊戰術
5、紅軍戰士的生活
6、政治課
講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紅軍內部,了解他們年輕、精神飽滿、訓練嚴格、紀律嚴明、裝備出色、政治覺悟高,才使得他們成為鐵打的軍隊。並且講述了促使司令員彭德懷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慘童年經歷,以及他獨特的個人魅力。紅軍採用游擊戰術的原因和策略。紅軍戰士健康豐富的生活。
第九章同紅軍在一起(續)
1、紅色窯工徐海東
2、中國的階級戰爭
3、四大馬
4、穆斯林和馬克思主義者
共產黨軍事領導人徐海東的人生歷程以及中國殘酷的階級戰爭給老百姓帶來的殺戮和苦難。講述共產黨團結回族人民抵抗壓迫者的策略。
第十章戰爭與和平
1、再談馬
2、「紅小鬼」
3、實踐中的統一戰線
4、關於朱德
講述紅色中國的少年們耐心、勤勞、聰明、努力學習,代表著中國的希望,講述共產黨為建立統一戰線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領導人朱德極其傑出的領導才能和個人魅力。
第十一章回到保安
1、路上的邂逅
2、保安的生活
3、俄國的影響
4、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共產國際
5、那個外國智囊
6、別了,紅色中國
講述了在敵人封鎖下的保安地區,紅軍豐富多彩的生活。講述了俄國對於紅色中國的影響以及德國顧問李德指揮作戰時出現的失誤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又是白色世界
1、兵變前奏
2、總司令被逮
3、蔣、張和共產黨
4、「針鋒相對」
5、友誼地久天長
6、紅色的天際
詳細記述了「西安事變」的具體經過、結果,以及對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積極影響。並分析了中國社會革命運動的復雜社會背景、面臨挑戰及其終將取得勝利的原因。
《紅星照耀中國》又稱《西行漫記》,作者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是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
斯諾同毛澤東、周恩來等進行了多次長時間的談話,搜集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第一手資料。此外,他還實地考察,深入紅軍戰士和老百姓當中,口問手寫,對蘇區軍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風俗習慣等作了廣泛深入的調查。
四個月的采訪,他密密麻麻寫滿了14個筆記本。當年10月底,斯諾帶著他的采訪資料、膠卷和照片,從陝北回到北平,經過幾個月的埋頭寫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譯名為《西行漫記》或《紅星照耀中國》的報告文學終於誕生。
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毛澤東、周恩來和朱德是斯諾筆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參考資料
網路-紅星照耀中國
② 《紅星照耀中國》中蘇維埃之謎指的是什麼
在中國的土地革命時期,對於農村而言,蘇維埃的原義實在是過於生僻了,絕大多數紅色區域的農民始終不甚了解,更不要說外人。蘇維埃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謎」一樣的存在,這就是說《紅星照耀中國》中所說的蘇維埃之謎。
《紅星照耀中國》作者在書中的任務之一,就是探求蘇維埃運動、蘇維埃社會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解開這「未解之謎」,讓世人或世界了解蘇維埃。
《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原名《西行漫記》,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
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
(2)紅星照耀中國聽書蘇維埃社會擴展閱讀
在《紅星照耀中國》中,斯諾探求了中國革命發生的背景、發展的原因。他判斷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和具體行動,使窮人和受壓迫者對國家、社會和個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須行動起來的新的信念。
由於有了這一種思想武裝,使得一批青年,能夠對國民黨的統治進行群眾性的斗爭長達十年之久。他對長征表達了欽佩之情,斷言長征實際上是一場戰略撤退,稱贊長征是一部英雄史詩,是現代史上的無與倫比的一次遠征。
斯諾用毋庸置疑的事實向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照耀全世界。
③ 《紅星照耀中國》蘇維埃掌權人物的概括。
第一章:
探尋紅色中國講述作者對紅色世界的好奇,開始深入蘇維埃紅區的冒險,去探究蘇維埃共和國、紅軍、共產黨的秘密。並且講述了張學良和楊虎成與共產黨達成一致搞日協議的原因和經過。票和護照無法上岸,斯諾只好求助於直子,斯諾終於踏上了繁華的上海。
第二章:
去紅都的道路講述在進入紅區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經歷,並講述了國民黨通過「民團」這一組織對地方的統治和鎮壓政策。介紹了周恩來及賀龍的人生經歷以及他們獨特的個人魅力。介紹了許多年輕的紅軍戰士們因為被剝削被壓迫的命運而參加紅軍、熱愛紅軍的故事。
第三章:
在保安講述了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給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質朴純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過人,是一個頗有天賦的軍事和政治戰略家。談到了共產黨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紅軍大學開展的各項課程以及紅軍劇社開展的宣傳工作。
第四章:
一個共產黨員的由來本章講述了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的人生經歷、思想變改以及成長為紅軍領導人的過程。
第五章:
長征講述了紅軍長征的艱難過程。著生記敘了第五次大圍剿,以及長征中強渡大渡河、過大草原等艱難英勇的事跡。
第六章:
紅星在西北講述了劉志丹開創西北蘇區的歷程,西北大災荒和苛捐雜稅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蘇維埃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貨幣各方而政策。
第七章:
去前線的路上講述了普通農民對紅軍的擁護,對蘇區工業的繁榮以及蘇區工人身上具有的樂觀活潑的社會主義工業精神
第八章:
同紅軍在一起講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紅軍內部,了解他們年輕、精神飽滿、訓練嚴格、紀律嚴明、裝備出色、政治覺悟高,才使得他們成為鐵打的軍隊。並且講述了促使司令員彭德懷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慘童年經歷,以及他獨特的個人魅力。紅軍採用游擊戰術的原因和策略。紅軍戰士健康豐富的生活。
第九章:
同紅軍在一起(續)共產黨軍事領導人徐海東的人生歷程以及中國殘酷的階級戰爭給老百姓帶來的殺戮和苦難。講述共產黨團結回族人民抵抗壓迫者的策略。
第十章:
戰爭與和平講述紅色中國的少年們耐心、勤勞、聰明、努力學習,代表著中國的希望,講述共產黨為建立統一戰線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領導人朱德極其傑出的領導才能和個人魅力。
第十一章:
回到保安講述了在敵人封鎖下的保安地區,紅軍豐富多彩的生活。講述了俄國對於紅色中國的影響以及德國顧問李德指揮作戰時出現的失誤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
又是白色世界詳細記述了「西安事變」的具體經過、結果,以及對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積極影響。並分析了中國社會革命運動的復雜社會背景、面臨挑戰及其終將取得勝利的原因。
(3)紅星照耀中國聽書蘇維埃社會擴展閱讀
作者埃德加·斯諾於1905年出生在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市,是家中三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他父親開了一家小印刷廠,家裡過著小康生活。父親要他也從印刷業開始自己的生涯。但他卻走上了一條與父親截然不同的道路,成為世界著名的記者。埃德加·斯諾於1928年來華,曾任歐美幾家報社駐華記者、通訊員。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諾同時兼任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1936年6月斯諾訪問陝甘寧邊區,寫了大量通訊報道,成為第一個采訪紅區的西方記者。
埃德加·斯諾1928年離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來到中國,在上海任《密勒氏評論報》助理主編,以後又任《芝加哥論壇報》、倫敦《每日先驅報》駐東南亞記者。他踏遍中國大地進行采報道道,「9·18」事變後曾訪問東北、上海戰線,發表報告通訊集《遠東戰線》。在上海,他見到了宋慶齡和魯迅,引發了他對記錄中國人民苦難與嚮往的中國新文藝的興趣,後來他對蕭乾講,「魯迅是教我懂得中國的一把鑰匙」。他慶幸自己能在上海結識魯迅先生和宋慶齡女士,他是在他們的指引下認識中國的。
1932年聖誕節,斯諾與海倫·福斯特·斯諾(Peg snow,即Helen Foster Snow,1907—1997)在東京美國駐日本使館舉行婚禮,後游歷日本、東南亞、中國沿海一帶。1933年春天在北平安家,住址在東城盔甲廠胡同13號。
1934年初,斯諾以美國《紐約日報》駐華記者身份應邀兼任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為教書方便,他在海淀鎮軍機處4號院購買了一處住宅,位置在現在北京大學西南門一帶,坐西朝東,有一個黑色鐵柵欄門,這原是一位燕大出身的銀行家的房子,中西合壁式,寬敞的院子里種有果樹、竹子,還有一座小型游泳池,位置就在現在北大西南門外的海淀路上。
因為坐落在海淀台地之上,可以遠眺頤和園和西山風景。斯諾和夫人非常喜歡燕京大學的美麗風光,說:「它的一部分佔了圓明園的舊址,保持了原來的景色,包括花園一般的校園中心那個可愛的小湖(即未名湖)。」
斯諾熱愛中國,熱愛海淀。他努力學習中文,還請了一位滿族老先生指導,他認為「海淀的居民成分復雜,但他們都操優美的北京話,因此,這里是外國人學講中國話最理想的地方」。來北平之前,他就接受魯迅先生的建議,編選中國現代短篇小說集《活的中國》,想通過小說來向西方揭示中國的現實。
到燕大後,他又請在新聞系讀書的蕭乾和英文系學生楊繽(剛)一起進行編譯。他在編者序言中認為中國的新文藝運動既不是鑽象牙之塔,也不是茶餘飯後的消遣,而是同人民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同人民為民主與自由的斗爭分不開的。1936年此書出版。
1936年6月,在宋慶齡的安排下,斯諾首次訪問了陝甘寧邊區,拜訪了許多中共領導人。在延安,他曾將親眼見到的一二·九運動實況講給毛澤東同志聽。
10月末,斯諾回到北平之後即發表了大量通訊報道,還熱情向北大、清華、燕大的青年學生介紹陝北見聞。1937年3月5日和22日借燕大新聞學會、歷史學會開會之機,在臨湖軒放映他拍攝的反映蘇區生活的影片、幻燈片,展示照片,讓國統區青年看到了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等紅軍領袖的形象,看到了「紅旗下的中國」。
1937年盧溝橋事變前夕,斯諾完成了《西行漫記》的寫作。10月《紅星照耀中國》(《西行漫記》)在英國倫敦公開出版,在中外進步讀者中引起極大轟動。1938年2月,中譯本又在上海出版,讓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真正形象。
為了取得更詳盡的第一手人物資料,斯諾夫人海倫·斯諾於1937年4月沖破國民黨憲兵、特務的阻撓,經西安、雲陽到延安訪問,采訪了大量的八路軍和中國共產黨高級領導人,寫出了《紅區內幕》(《續西行漫記》)、《中共雜記》等書。
1939年,斯諾再赴延安訪問。
參考資料:網路:西行漫記
④ 紅星照耀中國中最大的一次反共戰爭是什麼
1937年10月,《西行漫記》(直譯應為《紅星照耀中國》)由戈蘭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在世紀引起巨大轟動。1938年12月18日上海復社翻譯出版中譯本時,由於當時抗日戰爭已經開始,考慮到聯合統一戰線等情況,書名改為《西行漫記》。盡管這樣,在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該書還是成了一部禁書。
《西行漫記》是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該書絕大部分素材來自作者采訪的第一手資料,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
作者通過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 、朱德、劉志丹、賀龍、彭德懷等以及廣大紅軍戰士、農民、工人、知識分子的接觸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據地政治、軍事、經濟 、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實情況,准確、鮮明、生動地反映了中 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的斗爭業績。毛澤東和周恩來是作者埃德加·斯諾筆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西行漫記》不僅在政治意義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且在報告文學創作的藝術手法上也成為同類作品的典範。人物刻畫、環境描寫以及敘事的角度幾近出神入化的程度。《西行漫記》中譯本出版後,在中國同樣產生巨大的反響,成千上萬個中國青年因為讀了《西行漫記》,紛紛走上革命道路。
作者簡介
埃德加. 斯諾(1905-1972)於 1905 年出生於美國堪薩斯城的一個貧苦家庭,年輕時當過農民,鐵路工人和印刷學徒,大學畢業時開始從事新聞工作。1928年到達中國的上海,擔任《密勒氏評論報》的助理編輯,以後兼任紐約《太陽報》和倫敦《每日先驅報》的特約通訊員。
1930 年以後,為採集新聞,遍訪 中國主要城市和東三省、內蒙、台灣及日本、朝鮮、荷屬東印度。他是首先把魯迅著作介紹到西方的人之一,也是在紅色區域進行采訪的第一個西方新聞記者。
在他的一生中,除了為歐美報刊寫作通訊稿以外,他完成了11本著作,其中極大部分是和中國問題有關。他所寫的《西行漫記》始終是許多國家的暢銷書。
專項練習
1.《紅星照耀中國》一書的原名是《西行漫記》,這是美國的著名記者_埃德加·斯諾_的著作,可以說,他是第一個采訪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_毛澤東_、第一個采訪紅區的西方記者。
2.在陝北,埃德加·斯諾采訪的共產黨領袖和紅軍將領除毛澤東外,還有_朱德_、__周恩來__、_彭德懷_、_賀龍_、_劉志丹_、_徐海東_等。他描述了他們的言談舉止,追溯他們的家庭環境和少年時代,試圖從中找尋他們成為共產黨人的原因。
3.毛澤東認為中國人民能夠消耗和打敗日本軍隊的三個條件:一是中國結成__抗日民族統一戰線__,二是全世界結成反日統一戰線,三是目前在日本帝國主義勢力下受苦的被壓迫的各國人民__採取革命行動_。
4.彭德懷給斯諾的印象是樂觀、_豁達_、勇敢、_率真_、__大公無私_。
5.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基礎,就共產黨人而論,可以歸結為孫逸仙博士和國民黨接受兩大革命原則。第一個原則承認有必要採取_反帝政策_,第二個原則要求在國內實行_反封建反軍閥政策_ 。
6.斯諾所說的「總司令被逮這一驚人事件」實際上就是說的歷史上有名的__西安事變_,是當時任職西北剿匪副總司令、東北軍領袖_張學良_和當時任職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總指揮、西北軍領袖_楊虎城_於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發動的直接軍事監禁事件,扣留了當時任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西北剿匪總司令的_蔣中正_,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組政府,出兵抗日」,導致了第二次國共合作而和平解決。
7.在斯諾的筆下,毛澤東主席是個非常精明而又_博學多才__的知識分子,是個天才的_軍事家和政治戰略_家,代表了_中國人民大眾_的迫切要求,是個蘇區人民擁護他,南京政府卻對他恨之入骨的人,生活_簡朴_,廉潔奉公,能_吃苦耐勞_,身體像鐵打的。
8.在當時的蘇維埃社會當中,中國共產黨在教育方面採取的政策有:_解放思想__,消除愚昧無知;培訓教師,_組建學校_,實施大眾化的教育;建立專業的學校;編著_字典_成效,使蘇區的文盲大幅地降低;使蘇區人民的思想有很大的轉變、提高,為社會培養了不同方面、不同層次的人才。
9.在井岡山時期,紅軍給戰士規定的三條簡明的紀律:一是_行動_聽指揮;二是不拿_貧農__一點東西;三是打土豪要_歸公_。
10.《紅星照耀中國》的意義之一在於,通過一個外國人的所見所聞,客觀地向全世界報道了_共產黨和紅軍__的真實情況,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_中國共產黨人_的真實生活。其意義還在於深入分析和探究了「_紅色中國_」產生、發展的原因,對中國共產黨和__中國革命__做了客觀的評價。
真題檢測
一、填空題
1、《紅星照耀中國》的作者是 埃德加·斯諾 ,國籍是 美國 。
2、《紅星照耀中國》全書共 12 篇,又名 《西行漫記》 。
3、在斯諾的筆下,「他是個大個子,像個老虎一樣強壯有力。年過半百,不計較個人財物——除了馬匹,他喜歡馬。」這個人物是 賀龍 。
4、作者第二次見毛澤東的時候,他正一邊和 兩個年輕的農民 談著話,南京雖然懸賞 二十五 萬元要他的首級,可是他卻毫不介意地和路旁的行人一起走。
5、作者一直要想見的「紅色窯工」是 徐海東 ,他是紅軍十五軍團司令,司令部設在西北八十里外的 預旺縣 ,這是一個古老的回民縣城。
6、紅軍的成長離不開嚴明的紀律,1928年後,紅軍提出了八條紀律:「一、上門板;二、捆鋪草;三、對老百姓要和氣,要隨時幫助他們 ;四、借東西要還;五、損壞東西要賠;六、和農民買賣東西要公平;七、 買東西要付錢 ;八、要講衛生,蓋廁所離住家要遠。
7、蘇區人人都叫他老徐,「人生五十歲始」的是 徐特立 ,他是毛澤東在長沙師范求學時的老師;毛澤東另一位老師楊昌濟的女兒楊開慧 ,是毛澤東的妻子;1930年被捕,她拒絕退黨並堅決反對與毛澤東脫離關系,隨之被害。
8、蘇維埃政府的「四巨頭」是 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博古 。
9、作者第一次見他是在1929年的沈陽,當時他是全世界最年輕的獨裁者,後來和楊虎城將軍一起發動了著名的「西安事變」,他是張學良 。
二、選擇題
1. 美國記者埃德加? 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寫道:「在某種意義上講,這次大遷移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動的武裝宣傳。」文中的「大遷移」是指( D )
A 、國民革命軍北伐 B、朱、毛紅軍會師井岡山
C 、北方少數民族南遷 D 、中國工農紅軍萬里長征
2. 美國記者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寫道:「在某種意義上講,這次大遷移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動的武裝宣傳。」文中的「武裝宣傳」是指( C )
A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擴大了革命影響
B 、太平天國北伐、東征,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
C 、工農紅軍的萬里長征,成為「革命的播種機」
D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開辟了革命根據地
3. 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以紀實性手法向西方國家大量介紹了紅色中國以及紅軍長征的事跡,一度風靡全世界。2017年是紅軍長征勝利( D )
A 、51周年 B 、61周年 C、71周年 D 、81周年
4. 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寫道:「冒險、探索、發現、勇氣和膽怯、勝利和狂喜、艱難困苦、英勇犧牲、忠心耿耿,這些千千萬萬青年人的經久不衰的熱情,始終如一的希望,令人驚詫的革命樂觀情緒,像一把火焰,貫穿著這一切,他們無論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絕不承認失敗。」這是斯諾對以下哪一事件的評價( B )
A 、五四運動 B、紅軍長征
C 、北伐戰爭 D、抗日戰爭
5. 埃德加·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寫道:「在西安進行的這場軍事政變時機抓得很好,執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國最終站到了即將來臨的世界反法西斯斗爭一邊。」斯諾所說的「這場軍事政變」是指( B )
A 、八一三事變 B、西安事變
C 、九一八事變 D、七七事變
二、簡答題
1、 在來到中國進行國際援助的眾多國際友人中最傑出的三位美國記者是誰?他們記錄中國歷史的著作是什麼
答: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尼姆·威爾斯《續西行漫記》,哈里森·福爾曼《北行漫記》。
2、簡要敘述紅軍長征的經過
答:紅軍一共爬過 18 座山脈,渡過24 條河流,經過12個省份,佔領過 62 座大小城市,突破 10 個地方軍閥軍隊的包圍,開進和順利穿過6個不同的少數民族地區。
3、簡述《西行漫記》一書的主要內容
答:本書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 報道性作品。作者真實記錄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我國 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 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毛澤東和周恩來是斯諾 筆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4、《紅星照耀中國》為什麼改名為《西行漫記》
答:一九三七年十月, 《紅星閃耀中國》一書在倫敦出版。當時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國內公開出版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共地下組織的的幫助下,經過修改,將書名改為《西行漫記》作為掩護出版。不到幾個月就轟動了國內外華僑並重印發行多次。直到現在,雖然不用再用這個隱晦的名字,但為了保證初版的本來面目,現在的重印本仍採用這個名字。
5、簡述斯諾從李長林口中得到的賀龍印象
答:①賀龍是個大個子,像只老虎一樣強壯有力。他已年過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②賀龍對有錢人的仇視,據說,如果賀龍還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紳都要聞風逃跑,哪怕有南京軍隊重兵駐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為他以行軍神出鬼沒著稱。
6、簡述《西行漫記》一書中斯諾的彭德懷印象
答:①樂觀、豁達、勇敢的精神品質。②彭德懷大公無私,他唯一的個人衣服,就是這件用繳獲的降落傘做成的背心。他為這件戰利品而孩子氣地得意,表現了他率真的個性,作者是很欣賞的。③「兔子一般竄了出去」,搶先到達山頂,不僅表現彭德懷身體健康、動作敏捷,還體現了他作為一名統率大軍的指揮員不失活潑、天真的個性。
7、簡述《紅星照耀中國》中的紅軍精神。
①把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②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犧牲一切的精神;③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④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⑤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⑤ 紅星照耀中國群眾擁護蘇北共產黨蘇維埃社會的原因
1、沒有苛捐雜稅,而國 民 黨那裡苛捐雜稅很多
原文:馬將軍在該省要徵收的捐稅:銷售稅、家畜稅、駱駝稅、運鹽稅、用鹽稅、煙燈稅、養羊稅、商人稅、腳夫稅、養鴿稅、土地稅、糧食稅、特別糧食稅、附加土地稅、木材稅、採煤稅、皮稅、屠宰稅、船稅、灌溉稅、磨石稅、房屋稅、磨面稅、秤稅、禮儀稅、煙稅、酒稅、印花稅、婚稅、蔬菜稅。這張單子還沒有囊括所有的苛捐雜稅,但足以說明,對比之下人民對共 產 黨是沒有什麼可以害怕的。
2、蘇 區的糧食和產品能自給自足,還能出口
原文:在我訪問紅色 中國的時候,蘇 區工業都是手工業,有保安和河連灣(甘肅)的織布廠、被服廠、製鞋廠、造紙廠,定邊(在長城上)的制毯廠,永平的煤礦,所產的煤是中國最便宜的,還有其他幾縣的毛紡廠和紡紗廠——所有這些工廠都計劃生產足夠的商品供紅色 陝西和甘肅的四百家合作社銷售。
國營企業中最大最重要的是寧夏邊境長城上的鹽池的制鹽工業和永平、延長的油井,那裡生產汽油、煤油、凡士林、蠟、蠟燭和其他副產品。鹽池的鹽是中國最好的,所產的鹽色白如晶,產量很大。*因此蘇區的鹽又便宜又多......。紅軍攻佔鹽池以後,同意把一部分產品給長城以北的蒙古人,廢除了國 民 黨的全部產品專賣政策,因此獲得了蒙古人的好感。
3、不拿群眾一點東西
原文:逐漸地,紅軍的群眾工作改進了,紀律加強了,新的組織方法也摸索出來了。各地的農民開始自願幫助革命了。早在井岡山時期,紅軍就給戰土規定了三條簡明的紀律:行動聽指揮,不拿貧農一點東西;打土豪要歸公
4、加強宣傳
原文:紅軍劇社——農民們老遠來看我們紅軍演出,......「有時,我們臨近白 區邊界,國民 黨士兵偷偷地帶信來要求我們的演員到邊界的集市上去。我們去後,紅 軍和白 軍都不帶武器前來集市看我們表演。
他們真誠的迫切的宣傳目標始終是要震撼、喚起中國農村中的億萬人民,使他們意識到自己在社會中的責任,喚起他們的人權意識,同儒道兩教的膽小怕事、消極無為、靜止不變的思想作斗爭,教育他們,說服他們。
⑥ 《紅星照耀中國》主要內容(兩百字以內)
《紅星照耀中國》主要內容:
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毛澤東、周恩來和朱德是斯諾筆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作者於1936年6月至10月對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了實地考察,根據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記》的寫作。斯諾作為一個西方新聞記者,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作了客觀評價,並向全世界作了公正報道。
全書共12篇,主要內容包括:
1、關於紅軍長征的介紹;
2、對中國共產黨和紅軍主要領導人的采訪;
3、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政策,紅軍的軍事策略;
4、作者的整個采訪經歷和感受等。
以下目錄來自本書1979年北京三聯書店版:
中文重譯本序(胡愈之)
一九三八年中譯本作者序(斯諾)
《紅星照耀中國》1979年三聯書店版
《紅星照耀中國》1979年三聯書店版
第一篇探尋紅色中國
一.一些未獲解答的問題
二.去西安的慢車
三.漢代青銅
四.通過紅色大門
第二篇去紅都的道路
一.遭白匪追逐
二.造反者
三.賀龍二三事
四.紅軍旅伴
第三篇在保安
一.蘇維埃掌權人物
二.共產黨的基本政策
三.論抗日戰爭
四.懸賞二百萬元的首級
五.紅軍劇社
第四篇一個共產黨員的由來
一.童年
二.在長沙的日子
三.革命的前奏
四.國民革命時期
五.蘇維埃運動
六.紅軍的成長
第五篇長征
一.第五次圍剿
二.舉國大遷移
三.大渡河英雄
四.過大草地
第六篇紅星在西北
一.陝西蘇區:開創時期
二.死亡和捐稅
三.蘇維埃社會
四.貨幣解剖
五.人生五十始!
第七篇去前線的路上
一.同紅色農民談話
二.蘇區工業
三.「他們唱得太多了」
第八篇同紅軍在一起
一.「真正的」紅軍
二.彭德懷印象
三.為什麼當紅軍
四.游擊戰術
五.紅軍戰士的生活
六.政治課
第九篇同紅軍在一起(續)
一.紅色窯工徐海東
二.中國的階級戰爭
三.四大馬
四.穆斯林和馬克思主義者
第十篇戰爭與和平
一.再談馬
二.「紅小鬼」
三.實踐中的統一戰線
四.關於朱德
第十一篇回到保安
一.路上的邂逅
二.保安的生活
三.俄國的影響
四.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共產國際
五.那個外國智囊
六.別了,紅色中國
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
一.兵變前奏
二.總司令被逮
三.蔣、張和共產黨
四.「針鋒相對」
五.《友誼地久天長》?
六.紅色的天際
附一:《西行漫記》新譯本譯後綴語
附二:斯諾在西北蘇區的攝影采訪活動
附三:斯諾的客廳和一二·九學生運動
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從位於中國版圖中南部的江西瑞金出發,開始了一項現代歷史上無與倫比的壯舉——長征。這一歷時長達兩年多的征途接近尾聲時,迎來了一名外國記者。
這名當時30歲出頭的記者,後來回到北平,寫下了游歷「紅色中國」的所見所聞所訪,轟動西方,也轟動了全民族抗戰一觸即發的中國。這名傳奇的旅行者名叫埃德加·斯諾,美國堪薩斯城人,他用英文寫下的新聞報道匯集成《紅星照耀中國》。
被翻譯成近20種語言文字,70多年來在世界各地暢銷不衰。
2014年是長征80周年,在中國各地舉行大規模紀念活動之際,人們只需打開電子書,用手指輕點,花不多的錢就可以下載《紅星照耀中國》或者是它的中譯本《西行漫記》。
中國埃德加·斯諾研究中心副主任、秘書長孫華說,其實已經無法統計「紅星」在全球的出版發行總數了,僅中譯本就有10多個版本。
但即使如此,在世界各地出版的「紅星」都很難與在中國上海淮海中路1843號內珍藏的那一本媲美。
斯諾同毛澤東、周恩來等進行了多次長時間的談話,搜集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第一手資料。此外,他還實地考察,深入紅軍戰士和老百姓當中,口問手寫,對蘇區軍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風俗習慣等作了廣泛深入的調查。四個月的采訪,他密密麻麻寫滿了14個筆記本。
當年10月底,斯諾帶著他的采訪資料、膠卷和照片,從陝北回到北平,經過幾個月的埋頭寫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譯名為《西行漫記》或《紅星照耀中國》的報告文學終於誕生。
(6)紅星照耀中國聽書蘇維埃社會擴展閱讀:
《紅星照耀中國》不僅在政治意義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且在報告文學創作的藝術手法上也成為同類作品的典範。人物刻畫、環境描寫以及敘事的角度幾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紅星照耀中國》中譯本出版後,在中國同樣產生巨大的反響,成千上萬個中國青年因為讀了《紅星照耀中國》,紛紛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10 月,《紅星照耀中國》首先在英國出版,一問世便轟動世界,在倫敦出版的頭幾個星期就連續再版七次,銷售10萬冊以上。世界輿論普遍認為這是一個傑作,標志著西方對中國的了解進入一個新時代。美國歷史學家哈羅德·伊薩克斯的調查說明,作為美國人對中國人印象的主要來源,《紅星照耀中國》僅次於賽珍珠的《大地》。
《大地》使美國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國老百姓,而《紅星照耀中國》則使西方人了解中國共產黨人的真實生活。從某種意義上說,一代美國人對中國共產黨人的知識都是從斯諾那裡得來的。
在《紅星照耀中國》中,斯諾探求了中國革命發生的背景、發展的原因。他判斷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和具體行動,使窮人和受壓迫者對國家、社會和個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須行動起來的新的信念。
由於有了一種思想武裝,有一批堅決的青年,所以能夠對國民黨的統治進行群眾性的斗爭長達十年之久。他對長征表達了欽佩之情,斷言長征實際上是一場戰略撤退,稱贊長征是一部英雄史詩,是現代史上的無與倫比的一次遠征。
斯諾用毋庸置疑的事實向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照耀全世界。
《紅星照耀中國》的另一魅力,在於描繪了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堅韌不拔、英勇卓絕的偉大斗爭,以及他們的領袖人物的偉大而平凡的精神風貌。他面對面采訪了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賀龍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和紅軍將領,結下了或淺或深的交情。
其中最重要的無疑是毛澤東。斯諾准確地把握到毛澤東同以農民為主體的中國民眾的精神紐帶。沒有人比毛澤東更了解他們,更擅長綜合、表達和了解他們的意願。這將深刻地制約著以後數十年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這樣,斯諾對中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發現了一個「活的中國」,對普通中國百姓尤其是農民即將在歷史創造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確的預言,他發現了隱藏在億萬勞動人民身上的力量,並斷言中國的未來就掌握在他們手中。
參考資料:
紅星照耀中國(埃德加·斯諾創作紀實作品)_網路
⑦ 《紅星照耀中國》第六篇講述的是什麼
第六章 紅星在西北:講述了劉志丹開創西北蘇區的歷程,西北大災荒和苛捐雜稅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蘇維埃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貨幣各方而政策。
《紅星照耀中國》又稱《西行漫記》,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
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毛澤東、周恩來和朱德是斯諾筆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7)紅星照耀中國聽書蘇維埃社會擴展閱讀:
《紅星照耀中國》不僅在政治意義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且在報告文學創作的藝術手法上也成為同類作品的典範。人物刻畫、環境描寫以及敘事的角度幾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紅星照耀中國》中譯本出版後,在中國同樣產生巨大的反響,成千上萬個中國青年因為讀了《紅星照耀中國》,紛紛走上革命道路。
在《紅星照耀中國》中,斯諾探求了中國革命發生的背景、發展的原因。他判斷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和具體行動,使窮人和受壓迫者對國家、社會和個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須行動起來的新的信念。
由於有了這一種思想武裝,使得一批青年,能夠對國民黨的統治進行群眾性的斗爭長達十年之久。他對長征表達了欽佩之情,斷言長征實際上是一場戰略撤退,稱贊長征是一部英雄史詩,是現代史上的無與倫比的一次遠征。
斯諾用毋庸置疑的事實向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照耀全世界。
《紅星照耀中國》的另一魅力,在於描繪了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堅韌不拔、英勇卓絕的偉大斗爭,以及他們的領袖人物的偉大而平凡的精神風貌。他面對面采訪了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賀龍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和紅軍將領,結下了或淺或深的交情。
其中最重要的無疑是毛澤東。斯諾准確地把握到毛澤東同以農民為主體的中國民眾的精神紐帶。沒有人比毛澤東更了解他們,更擅長綜合、表達和了解他們的意願。這將深刻地制約著以後數十年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⑧ 紅星照耀中國每一篇的主要內容。跪求,跪求
第一章:探尋紅色中國 講述作者對紅色世界的好奇,開始深入蘇維埃紅區的冒險,去探究蘇維埃共和國、紅軍、共產黨的秘密。並且講述了張學良和楊虎成與共產黨達成一致搞日協議的原因和經過。
第二章:去紅都的道路 講述在進入紅區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經歷,並講述了國民黨通過「民團」這一組織對地方的統治和鎮壓政策。介紹了周恩來及賀龍的人生經歷以及他們獨特的個人魅力。介紹了許多年輕的紅軍戰士們因為被剝削被壓迫的命運而參加紅軍、熱愛紅軍的故事。
第三章:在保安 講述了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給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質朴純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過人,是一個頗有天賦的軍事和政治戰略家。談到了共產黨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紅軍大學開展的各項課程以及紅軍劇社開展的宣傳工作。
第四章:一個共產黨員的由來 本章講述了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的人生經歷、思想變改以及成長為紅軍領導人的過程。
第五章:長征講述了紅軍長征的艱難過程。著重記敘了第五次大圍剿,以及長征中強渡大渡河、過大草原等艱難英勇的事跡。
第六章:紅星在西北 講述了劉志丹開創西北蘇區的歷程,西北大災荒和苛捐雜稅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蘇維埃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貨幣各方而政策。
第七章:去前線的路上 講述了普通農民對紅軍的擁護,對蘇區工業的繁榮以及蘇區工人身上具有的樂觀活潑的社會主義工業精神。
第八章:同紅軍在一起 講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紅軍內部,了解他們年輕、精神飽滿、訓練嚴格、紀律嚴明、裝備出色、政治覺悟高,才使得他們成為鐵打的軍隊。
並且講述了促使司令員彭德懷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慘童年經歷,以及他獨特的個人魅力。紅軍採用游擊戰術的原因和策略。紅軍戰士健康豐富的生活。
第九章:同紅軍在一起(續) 共產黨軍事領導人徐海東的人生歷程以及中國殘酷的階級戰爭給老百姓帶來的殺戮和苦難。講述共產黨團結回族人民抵抗壓迫者的策略。
第十章:戰爭與和平 講述紅色中國的少年們耐心、勤勞、聰明、努力學習,代表著中國的希望,講述共產黨為建立統一戰線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領導人朱德極其傑出的領導才能和個人魅力。
第十一章:回到保安 講述了在敵人封鎖下的保安地區,紅軍豐富多彩的生活。講述了俄國對於紅色中國的影響以及德國顧問李德指揮作戰時出現的失誤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又是白色世界 詳細記述了「西安事變」的具體經過、結果,以及對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積極影響。並分析了中國社會革命運動的復雜社會背景、面臨挑戰及其終將取得勝利的原因。
(8)紅星照耀中國聽書蘇維埃社會擴展閱讀:
《紅星照耀中國》寫作經歷:
作者於1936年6月至10月對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了實地考察,根據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記》的寫作,斯諾作為一個西方新聞記者,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作了客觀評價,並向全世界作了公正報道。
斯諾同毛澤東、周恩來等進行了多次長時間的談話,搜集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第一手資料。此外,他還實地考察,深入紅軍戰士和老百姓當中,口問手寫,對蘇區軍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風俗習慣等作了廣泛深入的調查。
四個月的采訪,他密密麻麻寫滿了14個筆記本。當年10月底,斯諾帶著他的采訪資料、膠卷和照片,從陝北回到北平,經過幾個月的埋頭寫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譯名為《西行漫記》或《紅星照耀中國》的報告文學終於誕生。
⑨ 紅星照耀中國一共十二章,把每章的主要內容幫忙寫一下,謝謝
1、探尋紅色中國:斯諾登上了去西安的火車。 他的第一個目的地是西安府, 並在那拜訪了楊虎城將軍和省主席邵力子。因為情況有變,最後斯諾只能乘坐東北軍到前線的卡車前往紅區。
2、去紅都的道路:周恩來歡迎斯諾的到來,給予了斯諾自由活動的誠意,並且親自替他起草了一個旅程, 其中開列著為時共需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個項目。在路上,斯諾了解到與他同行的一批年輕紅軍投身革命的經歷和緣由。
3、在保安:斯諾終於見到了毛澤東, 介紹了很多他了解到的毛澤東的事跡, 包括他的傳奇、 他的妻子、他的影響力、平時的生活包括日常的伙食等等。
4、一個共產黨員的由來:斯諾主要記述了他采訪毛澤東的情況。 通過與毛澤東的幾個晚上的談話,他了解到 了毛澤東的生平,先是他的早年經歷:如何出生、童年時的生活、他父母親對他的教育。
5、長征第五次圍剿:斯諾通過一組統計數字(18條山脈、24條河流、12個省份、62座城市、10個地方軍閥包圍)證明了長征的偉大以及長征所取得的成績。
6、紅星在西北:斯諾記述了西北蘇維埃運動的若干舉措,這包括取消租稅、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窮人、給窮人提供貸款、合作化運動、婦女婚姻自主權、普及教育。
7、去前線的路上:斯諾記述了很多關於蘇區工業的內容,包括蘇區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如何發展工業,包括手工業、油井等等。
8、同紅軍在一起:斯諾記述了他對彭德懷將軍的印象,包括他的生平,他直截了當的作風,還有他遲睡早起、喜歡孩子、關心同志、如何閱讀共產主義的讀物。
9、同紅軍在一起(續):斯諾記述了西北馬家 (馬鴻逵、馬鴻賓、馬步芳、馬步青) 對西北政治的影響, 包括各種苛捐雜稅、徵兵政策等等。
10、戰爭與和平:敘述了朱德同志的事跡, 包括他對紅軍的傑出領導、他夫人的情況、他對部下的愛護、 天性極端溫和又十分負責任。
11、回到保安:斯諾寫了他回到保安的一些生活趣事,包括打牌、飲食等等。然後,斯諾開始記述俄羅斯(蘇聯)對紅軍的影響,共產國際對紅軍的影響。
12、又是白色世界:斯諾在本書的最後對中國的共產主義運動進行了評析,最後斯諾認為盡管中國社會革命運動可能會遭受挫折,但是它最終會獲得勝利,原因在於產生於中國社會革命運動的基本條件本身包含著這個運動必勝的有利因素。
(9)紅星照耀中國聽書蘇維埃社會擴展閱讀
作品影響:
1、《紅星照耀中國》不僅在政治意義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且在報告文學創作的藝術手法上也成為同類作品的典範。人物刻畫、環境描寫以及敘事的角度幾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2、《紅星照耀中國》中譯本出版後,在中國同樣產生巨大的反響,成千上萬個中國青年因為讀了《紅星照耀中國》,紛紛走上革命道路。
3、《紅星照耀中國》描繪了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堅韌不拔、英勇卓絕的偉大斗爭,以及他們的領袖人物的偉大而平凡的精神風貌。這深刻地制約著以後數十年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紅星照耀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