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為什麼要買書
Ⅰ 聽書的好處
第一,聽書比讀書節省視力,眼睛是靈魂的窗子,當然要盡全力去保護,此外也可以當做一種緩解疲勞的方式,當你看書看累了時,聽聽書,這樣緩解了視力疲勞也充分調用的大腦的感官神經。
第二,節省時間,閱讀一本書,一定要坐、或半躺下來才能看,而且看時幾乎不能做其他的事,「聽」書時將mp3放在口袋內,接上耳機,打開來一人聆聽,一點也不打擾別人,自已卻可以同時做很多別的事情,比如種花、澆水、整理庭院、吸塵、掃地、刷地板、煮飯、燒菜...,一切不用腦筋、不必思考、本來覺得乾枯無聊的工作,一面聽書一面做家事,一箭雙雕,不但趣味無窮,而且每天都覺得收獲良多。
第三,可以學習發音,以前看書,為了求快,常常將很多英文單字匆匆看過,並不仔細研究它們的發音,英語並非我們第一語言,平常也沒有機會聽人家講,往往等到會話需要用到該字時,因為不敢確定它的正式發音,字到口邊只得臨時打住,另換一個比較有把握的字,如此一來,我們說話所用的字匯,不就受到限制,少了不少字供我們運用了嗎?有聲書本的專業讀者,他們的發音當然比較正確,聽他們的讀音,總錯不到哪去。
第四,這些讀書人讀起書來,依照書中情節,有高有低,時而婉轉凄艷,時而慷慨激昂,實在能引人入勝,趣味盎然。有一位嬌滴滴的女讀書人為了要模仿一個無賴,而特地將聲音放慢壓低,聽在耳中,覺得她真是可愛極了,另外,他們模仿外國人、南方人、黑人、法語、西班牙語...等等,真是令人嘆為「聽」止。
Ⅱ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會選擇聽書
我就是一個聽書愛好者,不管看什麼小說,我都要查查有沒有與其相配的聽書資源,我一直用的是懶人聽書,就像它的名字一樣,這可是懶人專用,選擇聽書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懶,可確實是挺方便的這個軟體,很好用,還可以下載緩存下來不論何時何地都可以聽,晚上還可以設置睡眠模式,設置好聽書時間,到了時間就會自動停播,而且助眠,這樣手機不會繼續費電,明天還可以繼續聽,我喜歡。
還有一點我喜歡聽書的原因,要知道,懶人聽書里有很多不同的人去說書,這就會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同一本書,你可以去選擇你喜歡的那個人說書,有些說書的人念的很有感情,而且還是有聲小說,聽起來給人一種特別真實的感覺,真心比自己去看強,我是這么覺得的。而且在我們走路的時候不可以看手機,這是安全問題,可是聽書就可以呀,哈哈。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書會廢眼睛,對眼睛不好,現在學校的學生我看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要帶眼鏡的吧,其中的不方便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反正我是不帶,本身現在人人一部手機,天天都對著手機,眼睛能好嗎。。我姐就有段時間在追看一部小說,從早到晚,一直在盯著手機看,晚上還會看到凌晨兩點左右,早晨一睜眼又開始看,這樣對眼睛的高負荷運轉是非常不對的。
所以,我選擇聽書,簡直是一舉三得啊,我希望大家可以嘗試著去聽聽書,而不是去看,那些在車上低著頭一直看小說的人,先不說眼睛和頸椎的問題,要是一個不小心分心的話,抓不牢扶手可是會輕則受傷,重則出車禍的。
Ⅲ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聽書而不是看書了
可以一心兩用,也沒有壓力,比較輕松。
Ⅳ 看書好還是聽書好為什麼兩者都有哪些利弊
通常來說,看書更好。但也不絕對是。
現代人看書,容易進入兩個誤區。
第一個是過度解讀。
就拿「紅樓夢」來說(當然,我不是刻意貶低,只是用它做個列子,也是一家之言,當不得真,看看就好)
真以為它的作者文化素養就吊炸天,超越全人類?顯然是不可能,他受限於時代,受限於對世界的認知,對情感的認知,對經濟學的認知,對科學的認知……哪怕在他的同時代,他都算不得文化素養最高的那幾個人,在評論他作品的人中,也很多比他高的,這毋庸置疑,但是……他有光環,很容易被過度解讀,立馬變得深不可測……
就像我們這個時代,五百年後,在歷史上留下來的美人,就是這個時代最出名的那幾個……最後就會被光環加成,成為「未來」的古典絕世美人,至於這些成名的美人有多美……呵呵,仁者見仁,無法評判。
第二:一目十行。
現代很多人看書,由於知識大爆炸,渠道多,書籍多,哪裡容得仔細揣摩?慢慢就養成了一目十行,看個大概,看個印象。
這兩種是極端的,也是不正確的閱讀。
看書傷眼,聽書傷耳。
聽書也是,其實很多文章或者小說是不適合聽書的,很多立意深遠,唯美感十足的文章,用聽書的方式就完全變味道了。
比如:大道爭鋒,這本小說,你去看,會覺得挺不錯的,你用聽,會覺得「這寫的什麼姬霸玩意兒」。
通常來說,口水話,白話適合聽書。
Ⅳ 歷史書是聽書好還是買書看好
直接聽比較好
從書目上看,這些還是比較輕松的,非嚴謹的歷史史料
你完全可以聽有聲版的,節約資金,還能充分利用碎片時間
除非你是做研究的,才需要埋頭於書海
Ⅵ 現在是聽書好還是買書回來讀書好
各有各的優點吧,我有時候喜歡的書先讀,然後找音頻再聽,確實會有不同的收獲
Ⅶ 如何看待聽書聽書的竅門有哪些
首先標明我的態度:支持聽書。
開始聽書是在一年以前,最開始對於聽書的理解也停留在可以節省時間上面,但是後來我對這件事情的態度發生了改變。
聽書,首先要明確聽什麼書,我聽的大部分是工具性的書籍,尤其是一些方法的,它會很明確的把一件事情怎麼做,一二三給列出來,相比於看書,聽,可以快速的獲得重點。
其次,我也會聽一部分文學性的書籍,通過10分鍾20分鍾的講述,我能感覺到哪本書的內容是自己感興趣的,碰到了感興趣的,我會購買紙質書,再次進行閱讀,享受這本書的內容。
最後,是我最近感受到的聽書,或者說"聽"的好處,那就是幫助自己梳理知識,培養邏輯思維。
現在的我聽書,不僅僅是聽,就完了,我會先把10幾分鍾的音頻聽一遍,然後根據自己的理解,梳理出這一段音頻的邏輯,重點,在紙上列出1.2.3,然後再對照著自己寫出來的內容,再聽一遍,一天大概花費30分鍾左右的時間,但是長期堅持下來,可以讓自己迅速獲得別人說話的重點,尤其是領導講話的重點,知道領導的中心意思。
當然了,每天聽的內容不一定是一本完整的書,完全可以是和自己專業,工作有關的內容,一舉多得。
聽書的竅門
一、聽書和讀書一樣要用心要專注
聽書邊干其他的是可以的,只是任何事情想要學到腦子里學到心裡,都要用心。聽書時就算手頭在其他的事情,注意力也要高度集中在書中的內容。
二、好書要反復聽
任何學習都少不了重復復習的過程,不用貪多,每天聽一章,反復循環聽。
整本書聽完,找一個該書的解讀或者評論,看完後,再加速地聽一遍。
三、聽書要勤筆耕
讀書還少不了動筆。聽的當下可以用手機記下關鍵點。晚上坐下來,仔仔細細回想自己聽過的內容,寫一個心得,貼在自己的聽書博客上。
關於如何看待聽書以及聽書的竅門的相關內容,今天小編就說到這里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更多每日聽書相關內容,小編會持續更新。
Ⅷ 聽書與看書有何區別
方式不同。
我會選擇聽書,看書當然好,但離開校園工作以後,生活中需要忙碌的事情變多,成年人很難找到整塊時間坐下來一頁一頁看書,而且短視頻,各種強刺激的長期影響,我們的注意力已經很難長時間集中了。
所以看書是一個要求很高的活動,聽書就容易多了,我覺得相比沒時間看書,所以就不看書而言,聽書是一個非常好的折中方案,聽書的優點非常明顯,可以隨時隨地聽。
帶上藍牙耳機,走路可以聽,當然要注意安全,做飯可以聽,收拾屋子可以聽,吃飯可以,飯後健身散步,跑步可以,我們每天忙起來,又不太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動場景,都可以聽書。
我甚至半夜睡醒了,如果短時間內睡不著,也會打開聽書app,找一段喜歡的音頻,設置好倒計時自動關閉,繼續聽,我不買車,也不開車,每次出行坐順風車的時候。
我都會呆在後排,看著窗外的景色,帶上耳機聽,比如之前經常聽王東岳的哲學課,最近在聽王德峰的哲學課,這使得出行坐車,變成了一段寧靜的內心旅行,進入哲學思維之中,忘記外面的世界。
Ⅸ 採用聽書的方式比看書的方式更讓人接受,這是真的嗎
這不是絕對的。聽書或者看視頻,往往都是別人加工過的東西。你收到的知識會得到簡化和深化,有助於你快速掌握知識的重點。
閱讀雖然可以完全理解知識點,但缺點是要花很多時間,優點是可以默讀成知識,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
人壓力大,時間精力有限,但是選擇多。讀書和聽書不一定要選擇其中一種,讓他們利用各自的優缺點,將兩種方式結合起來,形成自己的結構和習慣。
碎片時間要聽。住在城市的人經常在路上。如果想在路上看書,實體書不是很方便。這個時候聽書最方便。而且我做家務的時候經常一邊做家務/陪孩子玩一邊聽書,不耽誤也不覺得無聊。以上是我的親身經歷,適合我的才是最好的。希望對題目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