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一武林舊事聽書
㈠ 宋代周密的那部作品記述南戲
宋代周密的《癸辛雜識》記述了南戲。
宋周密《癸辛雜識》里記載,當時溫州樂清縣有個叫祖傑的惡霸和尚,勾結官府,欺壓百姓。鄉人告到官府,祖傑乃行賄於官府,官府不但不治祖傑的罪,反而將告狀人治罪下獄。這時,「旁觀不平,惟恐其漏網也,乃撰為戲文,以廣其事,後眾言難掩,遂斃之於獄。」這便是南戲作者將當時社會上的黑暗現實撰為戲文上演,並以此同封建統治階級斗爭的一個例子。
㈡ 武林舊事的作者簡介
周密(1232~1298),字公謹,號草窗先生,又號四水潛夫、弁陽老人。祖籍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曾祖隨宋室南渡,始居湖州(今浙江吳興)。周密歷任臨安府、兩浙轉運司幕職,義烏縣知縣。宋亡不仕,寓杭州。抱遺民之痛,致力故國文獻,遂輯錄家乘舊聞,著有《齊東野語》、《武林舊事》等書。武林即臨安(今浙江杭州)。其詞遠祖清真,近法姜夔,風格清雅秀潤,與吳文英並稱「二窗」,詞集名《頻洲漁笛譜》、《草窗詞》。
㈢ 《武林舊事》與《東京夢華錄》是什麼書
《武林舊事》簡介
本書所選52篇,其內容可分四大部分,包括記述南宋都城臨安的山水名勝、人文古跡、城郭宮殿、皇家園林;南宋的諸多典章制度;包括記述中國傳統節日、民風民俗;南宋都城臨安的市肆商品、娛樂活動及都民習性等。
《東京夢華錄》簡介
《東京夢華錄》所描寫的大多是宋徽宗崇寧到宣和年間(約當十二世紀初)當時的都城——開封的情況,內容豐富而廣泛。包含了:京城的外城、內城和河道橋梁、皇宮內外官署衙門的分布和位置、城內的街巷坊市、店鋪酒樓、朝廷朝會、郊祭大典,以及東京的民風習俗、時令節日,當時的飲食起居、歌舞百戲……等等,細膩的描繪了此一時期東京的日常生活情景,所描繪的對象上至王公貴族,下及庶民百姓。是研究北宋都市社會生活、經濟文化的一部極其重要的歷史文獻。這本《新譯東京夢華錄》的注譯者嚴文儒先生不僅在注釋、語譯時,吸取了近年來《東京夢華錄》研究、宋代都市研究及古代語言文字、名物制度、民俗研究的最新成果;為了便於讀者理解文中的情境,他更在「研析」中對於書中的重要章節從歷史、文化等方面作了評說。
《東京夢華錄》可說是一本「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圖」,是研究北宋都市社會生活、經濟文化的重要歷史文獻,若你對於民俗學、風俗學、歷史學有興趣的話,這一本注譯本絕對是你最佳的選擇。
導 讀《東京夢華錄》十卷,宋孟元老撰。
孟元老,生平事跡不見他書記載。現在僅能據其自撰的《東京夢華錄》序,了解其生平大概。
孟元老在序中說,自幼隨父親宦遊南北。宋徽宗崇寧癸未(一一○三),來到京師,居住在城西的金梁橋西夾道之南。在京城中,孟元老逐漸長大成人。成年後,孟元老是否做過官,他在序中語焉不詳,後人頗多猜測。如清代藏書家常茂徠以為孟元老可能就是為宋徽宗督造艮岳的孟揆。理由是:《夢華錄》遍錄東京之名勝佳景,而於艮岳卻一字不提。艮岳是徽宗宣和時東京汴都的一大名勝,徽宗為造艮岳,專門徵發花石綱,窮奢極欲,勞民傷財,直接導致方臘起義。內憂剛平息,外患接踵而來,北宋滅亡,生靈塗炭,繁華之東京遂成華胥一夢。雖說孟揆只是艮岳的督造官,但也難逃罪責。故而在寫此書時既不敢提及艮岳,也隱瞞了自己的真名。常茂徠的猜測並無確實的根據。但從本書的內容來看,作者十分熟悉東京的宮廷生活,其身分職務可想而知。盡管作者在書末的按語中說:「凡大禮與禁中節次,但嘗見習按,又不知果為如何。」一般以為這只是通常的謙約之詞,也可能是作者藉以隱蔽身分之言。或許孟元老曾任小京官,故熟悉皇宮內府的情況。筆者即取此說。當然,也有研究者據此作出不同的判斷,認為若無事實依據,僅以猜測難下定論。
北宋末年,金軍大舉南下,開封數次被圍。靖康癸未(一一二六),徽宗、欽宗被金軍虜去北方,史稱「靖康之難」。第二年,孟元老離開東京開封南下,避地江左,遂終老此生。孟元老卒於宋高宗紹興十七年(一一四七)以後,終年在六十歲上下,具體時間已不可考。
靖康之難,中原人士大多隨朝廷南下,避地兩浙,故國故鄉之思時刻縈繞心頭。宋人周煇《清波別志》說「紹興初,故老閑坐必談京師風物」。孟元老避地江南的數十年間,寂寞失落中也時常暗想當年東京繁華,心中無限惆悵。孟元老在與年輕人談及東京當時繁華,年輕人「往往妄生不然」。為了不使談論東京風俗者失於事實,讓後人開卷能睹東京當時之盛況,故而孟元老在悵然中提筆追憶東京當年繁華,編次成集,於南宋紹興十七年撰成《東京夢華錄》。
《東京夢華錄》所記大多是宋徽宗崇寧到宣和(一一○二~一一二五)年間北宋都城東京開封的情況,大致包括這幾方面的內容:京城的外城、內城及河道橋梁、皇宮內外官署衙門的分布及位置、城內的街巷坊市、店鋪酒樓,朝廷朝會、郊祭大典,東京的民風習俗、時令節日,當時的飲食起居、歌舞百戲等等,幾乎無所不包。與同時代的畫家張擇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圖」一樣,為我們描繪了這一歷史時期居住在東京的上至王公貴族、下東京夢華錄》所記大多是宋徽宗崇寧到宣和(一一○二~一一二五)年間北宋都城東京開封的情況,大致包括這幾方面的內容:京城的外城、內城及河道橋梁、皇宮內外官署衙門的分布及位置、城內的街巷坊市、店鋪酒樓,朝廷朝會、郊祭大典,東京的民風習俗、時令節日,當時的飲食起居、歌舞百戲等等,幾乎無所不包。與同時代的畫家張擇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圖」一樣,為我們描繪了這一歷史時期居住在東京的上至王公貴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會生活、經濟文化的一部極其重要的歷史文獻。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會生活、經濟文化的一部極其重要的歷史文獻。
㈣ 周密武林舊事緬懷什麼
此吧非周密的武林舊事
㈤ 思佳客的思佳客·題周草窗《武林舊事》
【作品名稱】思佳客·題周草窗《武林舊事》
【創作年代】宋朝
【作者姓名】張炎
【作品體裁】詞 夢里瞢騰說夢華,鶯鶯燕燕已天涯。蕉中覆處應無鹿,漢上從來不見花。
今古事,古今嗟,西湖流水響琵琶。銅駝煙雨棲芳草,休向江南問故家。 張炎
(1248-1319)宋末詞人。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祖籍鳳翔成紀(今甘肅天水),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他是貴族後裔(循王張俊六世孫),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詞人,父張樞,精音律,與周密為結社詞友。張炎前半生在貴族家庭中度過。宋亡以後,家道中落,貧難自給,曾北游燕趙謀官,失意南歸,落拓而終。曾從事詞學研究,著有《詞源》,有《山中白雲詞》,存詞約三百首。文學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詞人姜夔並稱為「姜張」。還與宋末著名詞人蔣捷、王沂孫、周密並稱「宋末四大家」。 周草窗即周密,張炎的好友,周密、張炎,和王沂孫、蔣捷並稱宋末四大詞家。《武林舊事》,即周密所著,成書在宋亡後,書中不僅記載南宋百餘年間都城臨安的風土人情,且記載許多歷史掌故,備述「盛衰無常,年運既往」的感慨。書中使張炎最感興趣的即是其中記載紹興二十一年十月高宗駕幸張俊府弟(張俊是張炎的六世祖,南宋初年著名的大將),張府供應高宗的御筵成為當時的盛事。關於這段內容整整結成一卷,看前時故家盛舉,想今日愁苦流離,張炎讀後感觸倍加,遂寫下本詞。
本詞全篇圍繞臨安(今杭州)、西湖來寫。上片說臨安盛日都成夢影。起著「夢里瞢騰」二句,引用二典。「夢華」引用《列子》黃帝夢游華胥國的典故,「夢里夢瞢騰說夢華」,昔日的盛景在《武林舊事》中歷歷在目,然而盛景不再,只能在夢中暢游昔日年華。一個「夢」字表現感慨之深,回思之痛。「鶯燕」用蘇軾「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述古令作詩》)這里代指歌姬舞妓,說往日的歌姬舞妓都已散表走天涯。次二句「蕉中覆處」,也引用二典。「蕉無鹿」。出自《列子。周穆王》,「鄭人有薪於野者,遇駭鹿,御而擊之,斃之。恐人之見之也,遽而藏諸隍中,覆之以蕉,不勝其喜;俄而遺其所藏之處,遂以為夢焉。」「直中覆處應無鹿」言舊歡難再,舊況難現,如同蕉中尋鹿。「漢上花」用《韓詩外傳》典,據載周人鄭交甫在漢上遇二神女與之交談,其言甚歡後神女解佩贈珠而去。鄭喜不自禁,不料剛走數步,珠不見了,二女也不見蹤影。「漢上從來不見花」與上句意同,指漢上本來無花。此二句對偶工整、意理深含,不管「蕉下無鹿」,還是漢上無花「,不都說明書中所記臨安的」夢華「,實質上不就如同」痴夢「,」空華「嗎?淡淡兩句,情意無窮,感傷至深。
下片以興亡盛衰無常的感慨,又表達出作者對國仇家恨的痛楚。「今古事」三句,承接上片言古今興衰,古今都難以擺脫,只能哀嘆世事的無常,如西湖流水演奏的琵琶曲。又有人言「西湖流水雨琵琶」借用杜牧《泊秦淮》詩中「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後庭花是琵琶曲)指對古今興衰,仍有人置若罔聞,如亡國之商女猶無恨,仍在演奏《後庭花》這樣的艷詞琵琶曲,此解亦有道理。「銅駝煙雨棲芳草,休向江南問故家。」「銅駝」見《晉書·索靖傳》:「靖有先識遠量,知天下將亂,指洛陽宮門前銅駝嘆曰:」會見汝在荊棘中耳。「此句表明人世難料,不要問家鄉變遷,人生巨變。
總之,此詞情深意切,真情實感露諸筆端,是一首佳作。
㈥ 《武林舊事》是1本怎樣的書
武林舊事 追憶南宋都城臨安城市風貌的著作。武林即臨安(今浙江杭州)。全書十卷,周密(1232~1298)撰。密字公謹,號草窗,又號四水潛夫、弁陽老人。祖籍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曾祖隨宋室南渡,始居湖州(今浙江吳興)。周密歷任臨安府、兩浙轉運司幕職,義烏縣知縣。宋亡不仕,寓杭州。抱遺民之痛,致力故國文獻,遂輯錄家乘舊聞,著有《齊東野語》、《武林舊事》等書。
《武林舊事》成書於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以前。作者按照「詞貴乎紀實」的精神,根據目睹耳聞和故書雜記,詳述朝廷典禮、山川風俗、市肆經紀、四時節物、教坊樂部等情況,為了解南宋城市經濟文化和市民生活,以及都城面貌、宮廷禮儀,提供較豐富的史料。「諸色伎藝人」門著錄的演史、雜劇、影戲、角抵、散耍等五十五類、五百二十一位名藝人的姓名或藝名和「宮本雜劇段數」門著錄的二百八十本雜劇劇目,對於文學、藝術和戲曲史的研究,尤為珍貴。1956年,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根據《知不足齋叢書》本標點排印,收入《東京夢華錄(外四種)》。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依據同一版本校點,出版了單行本。
㈦ 南宋周密著有 武林舊事 其中武林是現在的哪個城市
就是現在的 杭州
㈧ 南宋詩人周密的一生中有哪些故事或者趣事或者受挫的事情求解
周密朝代:宋簡介:
周密(1232-1298)字公謹,號草窗、蘋州,又號四水潛夫、弁陽老人、弁陽嘯翁。其先濟南人,曾祖周秘南渡,寓居吳興(今浙江湖州)。少從父周晉宦遊浙、閩。景定二年(1261)入臨安府幕僚,監和劑局。咸淳間歷兩浙運司掾、豐儲倉檢察。約景炎初(1276),為義烏令。入元不仕,遷居杭州,悉心著述,著作宏富,有《草窗韻語》六卷,《蘋州漁笛譜》二卷 ,《草窗詞》二卷 ,《癸辛雜識》六卷,《齊東野語》二十卷,《武林舊事》十卷,《浩然齋雅談》三卷等三十餘種。其家世生平見所撰《弁陽老人自銘》及《癸辛雜識》、《齊東野語》諸書。《宋史翼》有傳。宋亡後所撰,意在存宋末文獻。所集《絕妙好詞》七卷,江湖詞人多賴以存姓氏。草窗詞遠祧清真,近師白石,與吳文英亦稱「二窗」。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雲:「公謹敲金戛玉,嚼雪盥花,新妙無與為匹。」又《四家詞選》雲:「草窗最近夢窗,但夢窗思沈力厚,草窗則貌合耳。」戈載《宋七家詞選》雲:「草窗詞盡洗靡曼,獨標清麗,有韶倩之色,有綿渺之思,與夢窗旨趣相侔。二窗並稱,允矣無忝。其於律亦極嚴謹 ,蓋交遊甚廣 ,深有切之益。」陳遷焯《雲韶集》卷八:「夢劘窗、草窗大致相同,昔人已有定評。然兩家之師白石,取法皆同,但夢窗高處人不易知,草窗高處一望而知,此其同而不同者也。及細按之,其實夢窗何嘗沉晦,人自領略不到耳。草窗亦不僅軒豁呈露,其骨韻之高,仍與夢窗無二,真一時兩雄也。」
評述: 周密(一二三二~一二九八)字公謹,自號草窗,又號弁陽嘯翁,又號蘋洲,吳興人,有「草窗韻語」,裡面都是宋代滅亡以前的詩。他的「弁陽詩集」已經失傳,可見他感慨宋亡的詩所謂「凄涼怕問前朝事,老大猶存後世書」,不免希望太奢!南宋能詩的詞家,除了姜夔,就數到他。他的詩也學晚唐體,在一般江湖派所效法的晚唐人以外,又挽進了些李賀、杜牧的風格。詩里的意境字句常常很纖澀,例如「噴天狂雨浣香盡,綠填紅闕春無痕,像李賀的詩,更像吳文英的詞。這裡面也許有線索可找。宋末雖然有幾位學李賀的詩家(周密而外,像謝翱、蕭立之等),而李賀主要是詞家「煉字」的典範。「四靈」等人的詩使讀者想起花園里疊石為山、引水為池,沒有真山真水那種闊大的氣象,周密的詩更使人想到精細的盆景。--錢鍾書<宋詩選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