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是一種品味嗎
1. 讀書和聽書有什麼區別
用眼睛接受信息和用耳朵接受信息後的大腦處理起來顯然還是有差異的。看相對於聽來說,注意力能更加集中,所以看適合細讀,聽適合粗讀。
當然聽書有個巨大的優勢,就是可以解放雙眼,我們生活處處離不開眼睛,所以看書的時候幾乎做不了其他的事情,但是聽書不同,聽書只要帶上耳機,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一邊散步一邊聽,一邊做飯一邊聽。
2. 聽書也可以練氣質嗎
現在有很多聽書的軟體比如說喜馬拉雅聽書。裡面很多關於情感類的心理類的英文的很好的美文,我們聽了之後非常有共鳴。這樣就會提升氣質,內涵自然就有了。謝謝採納
3. 聽書是否和讀書的效果一樣
不一樣。
一、方式不一樣
1、看書:看書是用眼睛看的方式來讀書。
2、聽書:聽書是用耳朵聽的方式來讀書。
二、媒介不一樣
1、看書:看書的媒介是文本文件,多採用txt文件。
2、聽書:聽書的媒介是音頻文件,多採用mp3文件。
相關信息
聽書,顧名思義,是用聽的方式來「看書」,相對於用眼看書,聽書是用耳朵聽專業演員按書上的內容講故事。聽書這種方式來之已久,我們所熟悉的評書、評話、評彈,都屬於聽書的范疇。
文學作品的朗讀,或直接將文學作品分角色演繹成的廣播劇,成為聽書的新內容分類。
4. 聽書讀書哪個好 聽書和讀書的效果有什麼差異
首先,聽書和讀書肯定不一樣。
聽書產品中對應的文字,咱們叫講書稿或者聽書稿。講書稿或者聽書稿是怎麼寫成的呢?
讀書的人,通讀全書(也許運用很多閱讀方法,牛人遇上簡單的書也許都不用通讀),理清書籍脈絡,提煉他覺得重要的或者喜歡的幾個要點(並不是全書內容),一般是三個,進行解讀。好的講書人,是用自己的知識、經歷,把整本書消化了之後,再按照自己的思路、邏輯,給讀者講出來,就像一塊幕布,投影儀把影像打到幕布上,幕布再反射出來,只不過,講書人是塊智能幕布,他可能能把影像里模糊不清的東西給清晰化,讓你看得更清楚,當然,也可能把某塊影像削減下去。
如果講書稿作者足夠好,比如他的閱歷很深,那很多你看不懂的書,聽了他的解讀,你就懂了。特別一些跨界的專業領域的書,你想了解,又讀不懂,那聽書就很適合。但是看你的問題,選擇聽書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時間讀,而不是跨界的讀不懂,那接著看下面兩條。
其次,聽總比不聽不看好。特別跨領域的專業書,聽書很好。
聊勝於無。如果沒有時間看書,就是看不了,那聽一些書籍,吸取別人的精華,也是好的。特別是一些干貨類的書籍,聽大咖解讀一下還是很爽的。
只是,別人感興趣的點,別人理解的角度,未必是你需要的點。有時候我看書,一整本書讀下來,裡面不起眼角落的一句話,反而是最打動我,讓我永久記錄下來的。
當然,如果這些書,你有Kindle的話,聽書的同時,能抽二三十分鍾掃一眼聽書時吸引你的知識點,不要強求自己一定讀完,堅持一陣,你的讀書體質應該會有所改變。
最後,怎麼讓自己能讀書?
1.降低讀書門檻,不要有一定讀完的想法。
從感興趣的點開始,可以就讀那幾段,其他你聽書沒有問題。愛讀什麼就讀什麼,堅持一陣。
這本書很適合剛開始閱讀的人看,每頁字數不很多,排版清爽,看起來沒有壓力。從怎樣改變讀書體質,到成為閱讀高手,到實現產出,都有講。作者語言風格日系清新,讀著舒服,會有想跟著書中的做法照著做的感覺。
2.提高閱讀速度
閱讀速度通過訓練時可以提高的。我之前也是很多年不好好讀書了,速度很慢。開始學習閱讀之後,讀書刻意按照速讀的要求練習,現在如果追求速度的話,我可以每分鍾讀1000字了(讀完整本書,計時,計算速度),當然,按我的水平,這個速度肯定不是逐字讀的,會用到跳讀、掃視等方法,但我比較“珍惜”書籍的每部分文字,說白了就是扔掉哪裡都不捨得,速讀的精髓總是難以做到,每次都是通讀整本書,如果能夠完全按速讀方法來的話,比如運用類似“黑體字讀書法”這種可以快速提取要點的閱讀法,我的閱讀速度應該還會更快一點。
3.做筆記,建立知識庫
這是比較高級的階段了,不知道題主是否有這方面需求。簡單說下。
書籍有很多營養,但我們記性沒有那麼好,把看過的書瞬間全部內化。老話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深以為然。如果想把知識變為自己的,那一定要做筆記。我喜歡奧野宣之的“一元化筆記法”的理論,簡單、易行、可持續。篇幅原因不細寫,感興趣可以另起問題:)。
從簡單的,自己能做到的開始,讀書不要怕慢,半個月沒什麼,我還有四年前讀一半的書放在那裡呢。不預設目標,放鬆看書,簡單開始,讀著讀著,你的速讀就快起來了。這時候,聽書就是別人的思想,和自己思想的碰撞,會更有火花。
關於聽書讀書哪個好 聽書和讀書的效果有什麼差異的相關內容,今天小編就說到這里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更多每日聽書相關內容,小編會持續更新。
5. 聽書與看書有何區別
說起來這聽書和看書其實都是獲取知識的種類,個人喜好不同也就決定了,你是喜歡聽還是喜歡看呢?在我看來感覺這兩者都是可以接受的,無非就是兩種方式而已唄,但是聽書和看書還是有點區別的。那麼區別在哪裡呢?
結語:每天沒時間看書的時候可以聽聽你想聽的東西,如果有時間盡量抽時間來看看喜歡品味的東西,但是要注意量力而行。
6. 聽書是怎麼一種藝術形式
說書是一種說唱表演藝術的形式,那麼聽書就是一種欣賞藝術形式,就是聽京劇喝彩叫好都有節點,什麼時候喝彩什麼時候叫好都是有講究的。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7.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會選擇聽書
我就是一個聽書愛好者,不管看什麼小說,我都要查查有沒有與其相配的聽書資源,我一直用的是懶人聽書,就像它的名字一樣,這可是懶人專用,選擇聽書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懶,可確實是挺方便的這個軟體,很好用,還可以下載緩存下來不論何時何地都可以聽,晚上還可以設置睡眠模式,設置好聽書時間,到了時間就會自動停播,而且助眠,這樣手機不會繼續費電,明天還可以繼續聽,我喜歡。
還有一點我喜歡聽書的原因,要知道,懶人聽書里有很多不同的人去說書,這就會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同一本書,你可以去選擇你喜歡的那個人說書,有些說書的人念的很有感情,而且還是有聲小說,聽起來給人一種特別真實的感覺,真心比自己去看強,我是這么覺得的。而且在我們走路的時候不可以看手機,這是安全問題,可是聽書就可以呀,哈哈。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書會廢眼睛,對眼睛不好,現在學校的學生我看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要帶眼鏡的吧,其中的不方便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反正我是不帶,本身現在人人一部手機,天天都對著手機,眼睛能好嗎。。我姐就有段時間在追看一部小說,從早到晚,一直在盯著手機看,晚上還會看到凌晨兩點左右,早晨一睜眼又開始看,這樣對眼睛的高負荷運轉是非常不對的。
所以,我選擇聽書,簡直是一舉三得啊,我希望大家可以嘗試著去聽聽書,而不是去看,那些在車上低著頭一直看小說的人,先不說眼睛和頸椎的問題,要是一個不小心分心的話,抓不牢扶手可是會輕則受傷,重則出車禍的。
8. 聽書與看書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聽書不能自己掌控節奏,但是省心,看書自己掌控節奏,獲得會更加多。
9. 看書和聽書有什麼區別
看書和聽書區別為:方式不同、媒介不同、重復性不同。
一、方式不同
1、看書:看書是用眼睛看的方式來讀書。
2、聽書:聽書是用耳朵聽的方式來讀書。
二、媒介不同
1、看書:看書的媒介是文本文件,多採用txt文件。
2、聽書:聽書的媒介是音頻文件,多採用mp3文件。
三、重復性不同
1、看書:看書可以直接重復翻看,可以立即明確的回看之前看過的內容。
2、聽書:聽書不可以直接重復翻看,需要回放,且不能明確的回看之前看過的內容。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看書
網路——聽書
10. 讀書和聽書,效果有何不同
第一,適用書籍不同。
任何類型的書都適合看,但是聽書只在某些類型有超過看書的優勢。相對而言,有幾類書更適合聽。一是有「韻味」,帶著某種情懷,適合慢慢體會的,比如唐詩宋詞,散文,以及某些小說。我不知道這些小說該怎麼總結,我能想到的代表就是《追風箏的人》。眼睛不足以品味這些書頁之間彌漫的香氣,閉上眼睛聽書,讓大腦沉浸在書的情境里更能體會。二是有趣而又要動點腦子的。比如《比如明朝那些事兒》,有趣是保證不會睡著,動點腦子是防止太簡單聽的不耐煩。時不時冒出一句看書可能忽略掉的妙語,還有種種小懸念勾引你往下聽。三是情結類小說。小說要好,讀的更要好。兩者缺一不可。我曾聽過《六指琴魔》,一邊聽一邊腦子里吐槽,這情節,這語氣……簡直像我和說書的一起演相聲。
第二,耗時
聽書耗時是看書的幾十倍或者更多。謹慎選擇書籍。
第三,適用場合
韻味書籍最好安靜的時候聽,二三類隨時聽,比如坐地鐵等公交等零碎時間。放手機里比帶本書省勁。反正你坐地鐵也看不進去c++程序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