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在線 »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計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 2022-01-23 07:53:53

⑴ 幫忙寫篇作文 題目《對職高的認識》 要求:600字以上 寫得好追加50分

在職高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一大難題,不少學生「談文色變」。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缺乏作文興趣造成的。科學家的實驗表明,得不到激勵,對事情不感興趣的人,在實踐中只能發揮自己能力的20%—30%;而得到激勵,對事情感興趣的人,他的能力卻可以發揮到80%—90%。學生若對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非常注重練筆寫作,「作文難」的問題就可以找到解決的突破口。那如何激發學生寫作興趣,讓學生愛上寫作呢?我將活動教學所倡導的新的教學理念滲透到語文作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收到了較良好的績效。

一、整體設計以活動方式為主的作文教學,培養作文興趣
1、 高一作文是高中作文起步。通過「放」的形式,主要著手誘導學生觀察生活,探索世界,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問題,得出結論,進行寫作。引導學生寫自己想寫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寫多少就寫多少,真正做到我手寫吾口。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與寫作熱情。

剛開始學生感覺沒有材料可以寫,為解決學生寫作障礙,我告訴學生寫作文並不難,只不過是把我們平時所說的話用文字有條理地表達出來。比方你把自己做的一件有趣的事說給別人聽,然後把話寫下來,就是一篇記事作文,或把自己最喜歡的玩具特點說給同學聽,然後寫下來,就是一篇寫物作文……
在一次作文課上,我請了一位打工回來的人講回鄉後的所見所聞所感,讓學生聽後以《家鄉巨變》為題寫作文,修改後送報社參加徵文比賽,其中一篇獲二等獎,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寫作文的積極性。他們認識到:作文就是把生活中的事如實寫下來,如路寬了,樓高了,公交車到村了,送牛奶到家了,都是耳聞目睹的實事,這樣一個簡單的活動告訴了學生,只要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寫下來就是作文。
2、高二年級,為了培養學生思維的嚴密性,以「收」為主,但「收」中有「放」,即規范其段落形式,放其篇章結構、寫作內容。也就是說,二年級繼續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擇內容寫「篇」,讓其有自由發揮的空間,培養其創新興趣。但對「篇」中有的段落結構必須按要求寫。聽記模仿,能很好的培養學生作文興趣。範文可以起到借鑒作用,我在作文指導課中,有時有針對性地選擇一兩篇佳作,給學生范讀。指導學生研究佳作的結構,修辭方法,寫作特點,讓學生科學地模仿,靈活地運用。有時允許他們機械地引用範文中的好詞、好句及文章結構。為了達到這一學習目標我經常在課堂里開展「回憶作文比賽」,讓學生聽完範文後進行,看誰記得詳細。如寫雨景,先讓學生搜集寫雨的好句好段,全班交流,然後讓學生邊觀察雨邊想用什麼語句把雨景寫出來,這就解決了寫什麼和怎樣寫的問題。
3、高三年級作文以寫「放膽文」為主,重在於「創」。把作文和研究性學習結合起來。把研究性學習引進入語文實踐活動中,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如果在生活中選擇他們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來寫作文,學生的興趣就被大大激發了。如「網路語言」是對漢語言文字的促進還是危害;「學生涉股市」可以不可以等等。也可就社會上的熱點問題,策劃一次辯論會。對同一事件,隨著時代的發展、角度的不同,以及人的觀念的轉變,讓學生通過辯論會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然後將正、反方的觀點和論據加上自己的見解整理成文。

二、設計各式各樣的活動變換訓練方式,激發作文興趣
在作文教學中,通過各式各樣的活動,變換多種作文訓練形式,這樣既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又培養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能力。比如:

1、口頭作文。說、寫不應分家,由說到寫,說說寫寫,有計劃地進行訓練。然而從每周一次的作文課中擠出時間進行口頭作文的訓練是遠遠不夠的,也難以實現人人參與,人人表達,既不能滿足說的需要,也不能滿足聽的需要。因此,我們可以從每天的語文課中或從早讀、晨檢的時間內擠出幾分鍾,給學生"兩分鍾"演講的機會,每天安排1-2人,輪流進行。兩分鍾演講沒有內容限制,要求不超時,表達完整,用詞准確,語句連貫,有一個中心意思,最好能擺明自己的觀點或講出自己的感受。這不僅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訓練,更使得學生自覺地把說與寫結合在一起,這種新穎、簡短、沒有任何負擔的訓練形式,得到學生的歡迎。

2、即興作文的安排。教學過程中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在突發事件中,學生有感而發,他們會不輕意地表達出更真實、更自然的思想情感,表現出更有激情的一面,甚至脫口而出幾句絕妙精彩的詞句。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最佳時機,引導學生即興作文,開拓寫作思路,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作文創造力。例如:南方的夏季,經常會出現大雷雨的現象。在一次語文課上,狂風乍起,本來就很悶熱的天氣,驟然變得很昏暗。狂風帶著暴雨席捲而來,發出奇怪的吼聲,窗外的世界驟變。學生們望著窗外,表情各異:有的好奇,有的驚訝、有的害怕,思路無法回到課文中。於是筆者放下課本,索性讓學生走到窗前仔細觀察景物的變化。然後讓學生交流、議論,談不同感受。稍做准備後,引導學生進行口頭作文。有的學生口頭描述了雷雨的可怕景象,有的學生著重表達自己的心情感受,還有的學生對雷雨延伸到黑雨,進而討論到環境污染問題加以議論。在這個過程中,描述、抒情、議論結合在一起,不同的表達方式都得以訓練。事後,再讓學生把口頭即興作文整理成《暴風雨來了》的筆頭作文。由於抓住了最佳訓練時機,學生們情動而辭發,爭相發言,語言生動、富有個性。這樣的訓練既引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又鍛煉了他們的思維活動,使之更加敏捷、靈活。

3、接力作文,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創作、 表演,也樂於傾聽別人的意見。讓學生們一起融洽合作,讓學習就變得更加愉快,從而激發了作文的興趣,我設計了接力作文,如設計一個這樣的開頭:「陽光下,一隻油漆斑駁的木船,傾斜地擱淺在波濤之外,在金黃的沙灘上做著海藍色的夢……」順著這個開頭,展開合理想像(二選一):

(1).你能寫出幾個不同內容的夢。

(2).隨機抽取若干同學編成三四個小組,寫「夢」的接力,看哪組的夢最有價值。

合作作文促進學生互動、培養創新思維,激發興趣。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尊重他人,虛心好學的品質;培養幫助他人,共同進步的精神。通過合作發揮群體優勢,喚起求知慾,激發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4、實驗作文:新課程標准指出:習作要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表達學生的真情實感,忌說大話空話。如何讓各人體會到自己內心獨特的感受呢?我設計過這樣一個心理實驗。做完實驗後,學生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受到一種強烈的震撼。

我讓學生每人准備一支筆,一張紙,把平時最珍愛的五項東西寫在上面。這五項東西中有兩項必須是「我」、「媽媽」。

實驗開始。五項東西中只能保留四項,從五項中去掉一項,去掉的這一項要用筆劃去。一旦劃去,就意味著它從生活中消失了。在劃去以前,讓學生要不斷回憶它在平日給他帶來的歡樂。想完後,讓學生堅決地把它劃去。(這時我挨個檢查,督促學生用筆劃去,劃與不劃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樣的。在下筆之前,要給他們一兩分鍾的思考時間。以下幾步也一樣。)

實驗進入第二步,繼續忍痛割愛,四項最珍愛的東西中只能保留三項,慎重考慮,然後從四項中劃去一項。

實驗進入第三步,三項中只能保留兩項。再喜歡也得把它劃去,要堅決、徹底地劃去。(做完這一步實驗,學生的心情都很沉重。這時候我發現,每人剩下的都是相同的兩項:我,媽媽。)

實驗已進入最殘酷的階段了。現在,讓學生想像他和媽媽坐在船上,遇到了泰坦尼克號一樣的滅頂之災,兩人只有一人能活下來,怎麼辦?請學生在一兩分鍾之內作出決斷。到底誰活下來?劃去自己嗎?還沒有好好欣賞這多彩的世界,還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呢!劃去了媽媽,就意味著從此永遠失去了母親,失去了母愛。讓學生回想一下,母親平時的關心,呵護,可現在,就要失去母親了……(這樣激化之後,不少同學都熱淚盈眶,甚至淚流滿面,我卻偏要逼他們殘忍地從中劃去一個。)

心理實驗到此結束。請大家回到現實中來。做了這個殘忍的實驗,學生感受很深,我請各位同學談一談剛才的真實感受。 先小組交流,以前後桌4人或6人為一小組,互相交流; 然後全班交流,每小組選派一名代表談談自己的感受。通過實驗作文人人有表達的慾望,學生自由下筆,暢快淋漓,無拘無束,不時有亮麗的思維火花閃現。

運用活動除了這些訓練方式外還可以設計剪貼作文、拼圖作文、音像作文、藝術作文、圖文作文、科幻作文、尋美作文、問題作文、觀察作文、等,利用不同的活動方式設計不同的訓練的方式,學生興趣倍增,都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個性盡顯,狀態極佳。

三、運用現代化手段,設置活動情境,誘導作文興趣 :
在作文教學中充分利用大屏幕實物投影儀、電視錄像、計算機房、語音實驗室等現代化教學設備進行教學,強化學生作文的興趣。

在學完《明湖居聽書》後,我利用多媒體設計了音樂作文,一堂音樂作文課,我讓學生欣賞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開始,旋律優美,舒心,漸漸地悠揚起來,婉轉起來,感情較為激昂。不久,又回復到開頭,但高了八度,後來又反復激昂的樂曲,雖很相似,但存在變化,樂曲的的結尾有如痛苦的啜泣。一遍聽後,他們似乎沒有感悟到什麼,聽第二遍,我做了些提示,聽第三遍,樂曲彷彿「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全班同學的眼睛忽閃忽閃的。我趁此提問引導,同學們不但理解音樂里所描繪庄園幽靜優雅還體會出專制統治下人民悲慘生活,進而我要求學生模仿《明湖居聽書》里的描寫方法,用文字描摹出音樂及對音樂的感受。可見,音樂作文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受到普遍歡迎,也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

安排學生有目的地看電視看電影,也能提高學生作文興趣,在教完戲劇單元後,我利用電視錄像,給學生播放故事片的開頭,然後以小組為單位,要求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自評、當節目主持人。每告一段落,再播放原劇相比較,要求學生加以對比,以提高創作水平,最後通過評比,如評男女主角、男女配角、最佳編劇和最佳道具等獎項。學生說,這就是他們的電影節。

四、利用活動優化評價方式,提高作文興趣

高中的學生已初步具備評價文章優劣的能力,完全可以讓他們自評、自改與互判、互評。如果能讓自評、自改與互判、互評的方式變的更輕松更有趣的話,不但能讓他們相互學習,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而且增強他們作文的興趣和信心。

首先我改變教師評改的傳統形式,在認真評判、分析學生問題的基礎上,教給學生自評、自改的方法與互判、互評的原則,評價方式設計上溶入活動教學的理念,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獨立分析判斷以及自我修改、自我完善、客觀評價與鑒賞等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分組競賽,每組自選兩篇作文,學生上講台朗讀並做簡要評講。每組選評委一名,就作文質量和朗讀水平進行評分(10分制),每次評出優秀小組一名,優秀個人兩名。最後教師做整體評價,例如某次作文的總體評價是:某某、某某同學取得飛速進步。尤其某某沒有讓老師的期望成為空白,作文水平提高很快,他已告別過去的舊我,以嶄新的姿態迎接燦爛的明天。還可設計記者招待會。讓每次寫作上有特殊表現的同學舉行記者招待會,這樣既能激發同學們寫作的慾望,又能讓同學們互相交流,同時還鍛煉了大家的聽評能力。

讓·皮亞傑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事實證明, 作文興趣的培養是調動作文積極性的重要前提,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樂學」 是使學生學好的重要手段。把活動教學方法運用在作文教學中,使課堂教學氣氛 「活」了起來,競賽式的,使課堂既緊張又熱烈;演講式的,使學生在台上各抒己見;沙龍式的,使學生感到親切而自然等等不一而足,在積極參與的過程漸漸的學生對作文產生濃厚的興趣。當然,激發和保持作文興趣的方法遠非這些,有待於我們大家進一步共同研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使之不斷完善。

分享到搜狐微博

⑵ 簡述《明湖居聽書》王小玉演唱的各個階段

濮陽市2010年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 濮陽市2010年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 當前位置:學員主頁 --> 作業 請設計一份課堂教學實例,體現出語文課堂中的互動對話。 劉韶娟(輔導教師) 發布時間: 2011-04-20 16:25:34 作業要求: 請設計一份課堂教學...5751

⑶ 寫黑妞和琴師的表演運用了什麼手法

寫琴師和黑妞的表演,採用了烘托和鋪墊的手法,是為了引出白妞說書的好處。
1、寫琴師用「先抑後揚」的手法,貌甚醜陋,開始彈琴琴聲也不動人,最後輪指彈奏,動人心弦,突出輪指彈奏的高超技藝,為後文替白妞出色地伴奏埋下伏筆。
2、寫黑妞容貌、服裝,細致說明她朴實、純潔,為後文白妞的容貌、服裝描寫節省筆墨,以便集中筆力寫演唱,然後突出吐字清晰,行腔婉轉的特點,「百變不窮」「以為觀止」。但她的技藝遠不如白妞,因她的調門兒都是白妞教的。就這樣層層鋪墊,烘雲托月,很好發揮琴師、黑妞的陪襯作用。

《明湖居聽書》選自《老殘游記》第二回,這篇課文主要寫白妞高超的歌唱藝術。為了突出這一中心,在寫演出之前,先寫場內熱鬧場面,先寫琴師和黑妞,先寫場中的議論,這些都是為突出白妞說書的高超技藝作烘托和鋪墊的。然後,作者集中筆力,正面寫白妞說書的高超技藝,最後,寫聽眾的反應,高度評價白妞說書的效果。

註:《老殘游記》,清末中篇小說,是劉鶚 (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的代表作,小說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殘的游歷為主線,對社會矛盾開掘很深,尤其是他在書中敢於直斥清官(清官中的酷吏)誤國,清官害民,獨具慧眼地指出清官的昏庸常常比貪官更甚。同時,小說在民族傳統文化精華提煉、生活哲學及藝術、女性審美和平等、人物心理及音樂景物描寫等多方面皆達到了極其高超的境界。

⑷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進行習作指導

一、首先抓住閱讀材料,認真分析,找到值得欣賞的地方;二,總結其成功之處,找出方法;三,運用得到的方法,練習寫作。如:我在教學《明湖居聽書》一課時,除了幫助學生分析本文的側面襯托作用之外,我抓住文章對白妞出場後開始說書的那個片段進行分析,得到了運用移覺可以讓無形的聲音變得具體可感,用文字來記錄聲音,於是講完這個片段我隨後設計了作文教學《妙用移覺,為寫作增輝》,通過強化訓練,讓學生在聽完一段音樂後學慣用本文的方法也記錄聲音,結果學生都寫得不錯。

⑸ 仿照 《明湖居聽書》 的手法,用比喻、同感的修飾手法,寫下對這段音樂的感受。

這個嘛,還用說嗎,自己想唄,很簡單的 隨便寫寫 只要語句通順

還有是通感不是同感.........只要含有通感的修飾手法就行了!

樓上說的是樓主問的問題嗎?自己懶 去網路復制一下就草草完事了?太不負責了。

⑹ 關於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的教案。。。。。。

《竹影》教案

安徽省廣德縣獨山中學 吳昊
教學目標:1、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領會藝術和美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
2、初步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教學重點: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領會藝術和美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
教學難點:體會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
教學方法:
採用「感知一品讀一遷移—小結」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查找收集資料。倡導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板書:

童真童趣

畫竹影

藝術體驗

讀——品——想——結

一、 導語

有些同學看到我,可能會在心裡說,這個老師怎麼長得這么小巧啊?我的回答是:因為我還保留了一顆童心,一顆熱愛自然熱愛藝術熱愛孩子的童心。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自然有關孩子有關藝術的課文《竹影》。

二、 、初讀課文

a) 有多少同學閱讀過這篇文章?請這位沒有讀過的同學猜想一下,這篇文章到底是寫什麼的,是寫景的嗎?是寫人的嗎?還是寫事的?為什麼要以竹影為題呢?

b) 由於這是篇自讀課文,需要同學們以自己的能力去完成這一課文學習。現在請同學們自由地閱讀課文,可以朗讀、可以默讀、可以掃讀等,只要是自己喜歡,怎樣的閱讀方式都可以。

不動筆墨不讀書,請同學們在讀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不明白的詞可以做下標記,並把自己認為寫的好的地方,或是和你產生了共鳴的地方,作下標記,可以劃線,可以作批註,簡要地記錄下你讀書時的情感體驗。讀完了,我還想請同學們對這篇文章進行簡單的概括。

c) 同學們讀得很仔細,現在請你們中說話最精練最簡短的同學來概括這篇文章。

他概括得好不好呢?你來評價一下吧,你認為怎麼概括才又簡短又深刻呢。可不可以用更簡練的詞語來概括呢?

(這篇文章以幾個少年描描畫畫的游戲,,及爸爸給我們講畫畫的知識,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三、 品味文章

一個蘋果兩個人分,一個蘋果只剩下半個。而一種思想兩個人分,一種思想會變成兩種。現在請同學們將你讀到的記下的與同學們一起分享。

學生們讀一讀自己劃的好句子,或是自己作的批註。他們可能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1、 文章對孩子們的活動寫得很有童趣很真實:

如:弟弟發現一個只有孩子才能注意的問題:………成年人也許不會注意這樣的事情,誰又有這樣的細心這樣的時間去注意月光下的人影頭上冒出煙氣?這樣的問題成年人聽了,也許不以為然地一笑了之,而孩子們卻會追根究底的。大家爭論了一會兒,沒有解決。

如果成年人爭論一個問題,一定會水落石出的。華明的注意略去了轉向了別處,水門汀上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如果是成年人一定挨批評,做事三分鍾熱情,但是孩子的天性如此,他們對世界如此好奇,不可能要求他們像成年人那樣專注某件事。搞不明白不一定非弄明白,吸引他們的事多著呢。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寫得真實恰當。

作者並沒有一味地寫孩子新一輪的熱情,他們用木炭描這些天然的國畫,並聯想到平時見到的畫圖。孩子由童心童趣,不由得走到藝術的殿堂門口。於是領路人——爸爸出現了,他給孩子們講了一番中國畫的藝術特徵,因勢利導地給孩子們上了一堂藝術入門課。

2、 一些句子很生動,也是用孩子的眼光用藝術的眼光來看待景物。

略見教參.

3、 爸爸很會引導。經過爸爸的引導,你了解了哪些繪畫的知識?

(1)爸爸沒有批評他們在水門汀上畫畫,而是引導他們走進藝術的殿堂。爸爸和他們一起畫畫。

(2)爸爸在講中國畫和西洋畫的時候,打了個比方,「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講授二者的區別:西洋畫注重寫實,畫人則要按解剖學來畫,畫景要畫出立體感,而中國畫則不講究這些,畫人,則張揚人物的特點,畫景則山水重重疊疊,象是飛機中所見的,而且又不是一時所見,卻是飛來飛去,飛上飛下,幾次所看見的。想到哪畫到哪。而且很多中國畫只有寥寥數筆,卻傳達出畫者深刻的思想和感情。所以,西洋畫更講究形式,畫出的畫和照片一模一樣,而中國畫講究神似,如做文章一樣,只突出主題)

(1) 爸爸在講中國畫時,沒有用專業的術語,也沒有長篇大論,只是用了幾句話就概括了竹畫也是中國畫的要點:講究畫意(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等)表現著一種美的姿態,一種活的神氣。

(2) 請繪畫最好的同學上黑板畫一幅竹影,大家按課文中的標准評價。

4、你還在文中讀到了什麼?為什麼以竹影呢?

意境很美。幾個小夥伴,借著月光畫竹影,你一筆,我一筆,參參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幾分中國畫的意味。藝術和美就蘊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動中。

四、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游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游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的?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

五、學習語文,很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善於小結。現在我們請同學們將自己在這節課中所學的所想的小結在作業中。

作業一:用一句話概括這節課的收獲。再分項寫出從內容上、思想上、寫法上的體會。

作業二:課後自己進行一次藝術上的創造,將自己的創造的過程、體驗用語言表達出來。字數300左右。

六.結全文。這節課,我們運用了:讀——品——想——結的方法,自己學習了這篇散文。以後,同學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學習課本上的自讀課文、課外書上的美文。至於文中的一些細小的知識點如作家作品介紹,詞語解釋等,請同學們課後自己查資料,互相交流。最後,引用一下豐子愷在《藝術三昧》中的話來結束這節課:宇宙是一大藝術。人何以只知鑒賞書畫的小藝術,而不知鑒賞宇宙的大藝術呢?人何以不拿看書畫的眼來看宇宙呢?

師:同學們喜歡猜謎嗎?
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影子。)
請同學們再來聽首兒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著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著我。
每當我們唱起這樣的兒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兒時的夥伴玩影子、玩各種有趣的游戲,從中獲得了對生活的美好體驗。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同學們有所啟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猜謎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充滿童稚的兒歌,更能激發他們對童年趣事的美好回憶,以此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與學習本文的熱情,為下面環節的展開作一個良好的心理准備。)
二、作者介紹
(學生交流收集的豐子愷的資料,講述有關作者生活創作的故事。)
師:豐子愷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在繪畫、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這些成就與他從小就愛在生活中去發現、思考是分不開的。下面,就讓我們從閱讀作者的文章開始,走近豐子愷。(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作者,突破傳統的介紹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也檢驗了課前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
三、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配以輕音樂,學生輕聲朗讀。學生回答有因難,教師可提示,文題是「竹影」,它是以寫景為主,還是以寫人物活動為主?)
明確:敘述幾個少年描竹影的充滿童真、童趣的游戲。從中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從中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過自讀,學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寫作意圖,為品讀課文作好鋪墊。)
四、品味朗讀,體驗童趣
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戲,卻有了藝術美的發現。那麼,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了童趣?找出來,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找到後在小組內朗讀,然後教師點名朗讀得好的學生示範朗讀,也可鼓勵學生自告奮勇來朗讀。)
(「課程標准」中要求學生「對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在品讀交流中,讓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產生更多的火花,當學生有了心得之後,讀相關的語段時感情就會充沛、真摯。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應鼓勵、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五、拓展欣賞
在一位獨具慧心的藝術啟蒙人「爸爸」的引領下,「我」和夥伴們從一次無意的游戲,走進了藝術的殿堂,並領略了中國畫與西洋畫各自的魅力。下面讓我們借這次語文課。也來簡單欣賞一下東西方文化不同的藝術魅力。
(多媒體展示幾幅中國畫和西洋畫,配音樂。)
(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區別,是一個很專一的理論,教師如果過多解釋,反而會「越描越黑」。藉助多媒體的視聽效果,加以音樂的陪襯,學生憑借自身的審美力、想像力,去感悟藝術的美。同時,擴充藝術的欣賞內容,也增加了語文課的容量,使學生得到藝術的熏陶,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
六、口語交流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游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游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的?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
(語文學習要基於教材,但又不能僅局限於教材,應向生活延伸。由童年的游戲引發的體驗,應避免圍繞竹子品格的空洞的說教,而應注重對藝術發現的認識,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引導,對學生自身修養的培養。)
七、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歸納一下你的感受、收獲嗎?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演示板書。)
藝術並非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就蘊含在孩子們童稚的游戲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擁有一顆童心,你就能擁有陽光般的快樂;只要你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就會發現在平凡的生活中,美無處不在。羅丹也曾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希望同學們能走進生活這個語文大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去描繪、去贊美生活的美。
(學要有所得。大家的合作交流,觸動了學生的靈魂,就能讓學生說出自己最深的體會,教師的寄語,讓課堂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同時,讓學生由課堂走入生活去進行語文學習,拓寬了語文課堂的寬度。)觀舞記(教案)
——朗讀教學中的音樂美
教學目標
I知識與能力:
1、積累字詞,以課本「讀一讀,寫一寫」中的為主。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品味文中描寫卡拉瑪姐妹優美舞姿的語句。
II過程與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讀感悟法
III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初步培養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教學准備
1.預習課文,掌握「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
2.師生上網搜集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設想:
初一是學生開始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的時期,但他們的鑒賞能力還是很有限的,教師的引導很有必要。因此我在課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課堂中利用多媒體創造教學情境,以朗讀作品中最富表現力的、能引起學生共鳴的語言為「切入口」,逐步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從而提高自己的審美素養和審美能力。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注重培養學生協作的精神,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讓學生多想、多說、多做,以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付諸實踐貫穿課堂始終。對學生多給予肯定,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對學好語文更有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以舞導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印度舞蹈。)
1、請同學們用心欣賞這段舞蹈,然後說說你們的感受。(引導觀察舞蹈演員的動作、服裝等方面)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當鼓勵。)
生:這種舞蹈的動作十分優美、歡快,活力四射。
生:演員的動作整齊,十分和諧。
生:手臂非常靈活。時而優柔婉轉,表現出一種柔和;時而剛勁有力,表現出一種生機。
生:身上的服飾很華麗,穿在身上顯得無比動人。
2、過渡:同學們講得都很好。但是如果我們沒有看過這段舞蹈而單憑同學們的描述,我們還是很難相象出印度舞究竟是什麼樣的,我們的語言在這樣的舞蹈面前顯得有些空洞。但大家別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冰心老人的《觀舞記》,相信通過本文的學習,大家會有許多收獲的。(能否開個好頭,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重要前提。有聲有色的畫面,能渲染氣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語的設疑,可激發學生的閱讀慾望:冰心會用怎樣的語言來描繪舞蹈藝術呢?這樣學生就能以積極主動的心態開始本課的學習。)二、配樂朗讀,整體感知。
1、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讀時以輕音樂陪襯。
2、朗讀後談初讀體會,各抒己見,教師不要作硬性評定。
3、思考問題:此文是寫給誰的?作者為何要送給他們?(由此問引出:姐妹舞蹈之「美」。)(學生對文本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本文語言質朴、明朗而優美蘊含著深厚的感情,輕聲朗讀比大聲朗讀或默讀更容易讓學生入境,獲得豐富的真實感受。各抒己見讓學生發現自我,肯定自我,激起主動說話的慾望。音樂的陪襯熏陶,如催化劑一般,渲染營造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三、品讀課文,賞析揣摩。
1、冰心的描繪,確實讓我們感受到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們的美是一種怎樣的美呢?能否從文中找出兩個字概括?(飛動。)
2、這種美在文中哪些具體語段得到生動的描繪?(16、17、18三個自然段。)(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指導學生用怎樣的感情、語調來朗讀,然後指名一位朗讀能力強的學生示範讀16自然段,接下來男女生分角色讀17、18自然段。初一學生有很強的表現慾望,分角色朗讀能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朗讀的語感。)
3.此時此刻,讓你對這三個自然段作一個選擇,你最喜歡哪一自然段?為什麼?
生:我最喜歡文中16自然段。「她用她的長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間的褶裙,用她細碎的舞步,繁響的鈴聲,輕雲般慢移,旋風般疾轉,舞蹈出詩句里的離合悲歡。」在這句話中作者用簡潔的語言對卡拉瑪姐妹的外貌、衣飾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她的眉毛是修長的,眼睛非常有神、充滿靈性,加上漂亮的衣飾,非常吸引人。
生:我也喜歡文中16自然段。在這段話中,作者不僅對卡拉瑪姐妹的外貌、衣飾進行了描寫,同時還細致刻畫了她的動作,這才是舞蹈的靈魂。她優美的動作與鈴聲的完美配合,正如作者所說「舞蹈出詩句里的離合悲歡」。
生:我喜歡文中17自然段。因為它寫出了卡拉瑪姐妹神情的多變,舞姿的優美。如「顰蹙」「粲然」「嬌羞」「嗔視」,豐富的表情顯示出她們舞蹈技藝的精湛。同時,在句式上採用排比句的形式,使語句讀起來很有韻味。)
生:我喜歡18自然段。這一段也是一個排比句,這段話中的詞語用得非常生動貼切。如「花開瓣顫」,「疾走驚躍」,「高視闊步」。它還用比喻表現了印度舞蹈的特點,以及卡拉瑪姐妹高超的舞蹈技藝。(引導:①這段文章中哪個句子最能表現印度舞蹈的美?「我們發現她們不但是表現的神和人,就是草木禽獸:如蓮花的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孔雀的高視闊步,都能形容盡致,盡態極妍!最精彩的是「蛇舞」,頸的輕搖,肩的微顫:一陣一陣的柔韌的蠕動,從右手的指尖,一直傳到左手的指尖!」②請一位同學配樂朗讀,其餘同學閉上眼睛聽同學想像舞蹈情景。③結合畫面同學口頭描述想像的情景。④齊讀第18段。)
……
(扣住文中的重點語段,引導學生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鑒賞美表達美。在師生的互動中,學生的情緒進一步高漲,在思維的碰撞中,學生產生更多的心得,朗讀時感情就更充沛、真摯。整個過程始終將學生擺在主體地位,並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有得提升審判品味。)
4.自由朗讀課文,提出不能理解的地方,全班討論。
1)生問: 「卡拉瑪在舞蹈的狂歡中,她忘懷了觀眾也忘懷了自己」這不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嗎?
生答1:因為好的舞蹈不僅要動作美,還要心靈的完全投入,使自己也成為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渾然一體,才能達到美的境界。
生答2:卡拉瑪姐妹已經在自己的舞蹈中陶醉了,她們太專注了,以至於忘懷了觀眾,但這決不是對觀眾的不尊重;相反,正因為尊重所以才專注。
2) 生問:「我們雖然不曉得故事的內容,但是我們的情感,卻能隨著她的動作,起了共鳴!」在作者觀看時,既然看不懂,為什麼會起共鳴?
生答:我們看不懂的是舞蹈背後的故事,但是卡拉瑪姐妹高超的舞技,讓人可以感受到一切悲歡離合,讓觀眾隨舞蹈的起伏而起伏,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3)生問:文中為什麼有這么多「假如」?
生答:因為作者認為自己僅為一名作家很渺小,她想嘗試所有的職業。世間的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表現美的,作者想盡一切可能,來形容卡拉瑪姐妹舞蹈的優美.
生答:因為作者覺得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實在太美了,但自己貧乏的文字又不能描繪得那麼好,她想從多方面來描繪舞蹈的美,說明作者非常想把卡拉瑪姐妹舞蹈的美描繪得淋漓盡致。
4)生問:作者為什麼只描寫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動作,為什麼不描寫觀眾?
生答:因為作者完全被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吸引,根本沒有注意到觀眾的反應。從側面寫出卡拉瑪姐妹舞蹈的精彩。
5)生問:舞蹈是一種娛樂,為什麼這次舞台上的氣氛是靜穆庄嚴的?
生答1:卡拉瑪姐妹對於觀眾很尊重,所以舞台上的氣氛是靜穆庄嚴的。
生答2:因為印度舞是印度的傳統文化之一,表示著對印度古老文化的尊重,所以舞台上的氣氛是靜穆庄嚴的。(明確:這是一種宗教舞蹈。)
6)生問:我心中的「咿呀」指的是什麼?
生答1:作者想要用語言來形容,但她認為太美了,想不出怎樣表達,所以變成了「咿呀」。
生答2:作者對卡拉瑪姐妹舞蹈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7)生問:為什麼開頭作者說「難以形容卡拉瑪姐妹的舞蹈」,文中也說「我實在描寫不出」,文章作者對卡拉瑪姐妹舞蹈的描寫卻又生動形象,請問矛盾嗎?
生答1: 不矛盾 ,因為作者認為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實在太美了,她認為自己貧乏的語言不能表現出她的美,只能盡力,所以不矛盾。
生答2:不矛盾,文章作者對於卡拉瑪姐妹舞蹈的描寫卻又生動形象,實指卡拉瑪姐妹的神態。而「我實在描寫不出」實指心靈的舞蹈,真正的舞蹈。
8)生問:第19小節中說:「看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體會到印度的優美悠久的文化藝術……」為什麼看了她們的舞蹈會體會到她們的文化?印度文化有什麼特點?
(這道題較難,教師要加以引導。)
首先,藝術上的交流,能增強世界各國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和溝通,所以,「看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體會到印度的優美悠久的文化藝術……」
其次,所有優秀的藝術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養料,卡拉瑪姐妹也是一樣,「吸收著大地母親給予它的食糧的供養」。沒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沒有印度文化歷史的內涵,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就不會這樣優美動人。
(在課上,通過討論解決學生課前提出的問題,真正使課前、課堂、課後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付諸實踐,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遷移拓展,課堂延伸。
1、這篇文章的文字很優美,值得我們一讀再讀。能否結合自己的感受或學習生活體驗,說說為什麼冰心奶奶能寫出這樣一篇優美的文章,像卡拉瑪姐妹的舞蹈那樣打動人心?
我個人認為,冰心老人之所以能寫出這樣一篇優美的文章,首先可能是她從小就對文學懷有極大的興趣,觀察或寫作時能全身心地投入。
其次是她在文學以及其他方面堅持不懈的學習,從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吸取了許多寶貴的養料。
三是由於她的勤奮。從她十幾歲開始發表文章到她逝世,一直筆耕不輟,堅持寫作近八十年。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2、如果說貝多芬的音樂是靈魂的聲響的話,那麼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就是心靈之舞。只有心靈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請問同學們我們中國有這樣的舞蹈嗎?能否舉例?為什麼她們的舞蹈也是心靈之舞?(如楊麗萍的《孔雀舞》、黃豆豆的《豐收》等。明確:他們的舞蹈是整個身心的投入。楊麗萍的舞蹈不僅舞姿優美,而且還讓人能感受到中國女性的美麗和溫柔。黃豆豆的舞蹈,讓人感受到中國男兒強壯的體魄和力量,感受到中華男兒堅強不屈的精神。)
3、討論回答後,欣賞楊麗萍的舞蹈《雀之靈》。(做到隨學隨練,切實提高寫作水平)
請同學們拿起你手中的筆,學習冰心奶奶,用精緻的形容詞、生動形象的修辭手法,去描繪生活美,來表現自己所看見的和所想到的,哪怕是一個詞語、一個句子、一段文字都行。------誰先寫好,誰就優先展示他的勞動成果。
生:在柔和的燈光、柔美的音樂包圍下,舞蹈大師楊莉萍在盡情地展示她那夢幻般的舞姿。在我看來,她在舉手投足間,把孔雀的靈韻刻畫得淋漓盡致。她的每一個手勢,每一個跳步,每一個轉動都出自於對生命的喜悅。比風更輕,比夢更美,比雲更柔軟,比幻想更動人。長裙之上,星點密布,衣衫動處,飄飄欲仙。我彷彿有被攜去雀仙園之感,身體已不復存在,唯有靈魂浮游在縹緲的天空。
生:那柔美的旋律在耳邊輕盈地回盪。一隻柔美的孔雀在那兒旋轉著高雅的身軀。兩只手在那兒不斷擺動,如同一隻展翅的海鷗,在那兒與一種力量搏鬥,站起來了,手指在頭頂上靈巧地擺動著,舞者把柔韌的美帶給了我們,也把那顆信念的種子,吹進了我的心中……婀娜的舞姿,柔美的臂膀,高傲的氣勢,在我的眼前回盪。
生:像一朵白雲在人眼前緩緩飄過,高貴的氣質讓人眼睛一亮,我們立刻就被舞蹈大師楊莉萍拉入了夢幻般的舞蹈境界。優美動聽的音樂瞬間響起,一隻高貴的「孔雀」開始翩翩起舞。「孔雀」美麗的姿態,如一朵嬌嫩的蓓蕾,在陽光下綻放。一陣柔韌的蠕動,時而緩慢,時而輕快,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如風似水,修長的手指靈活的變換著。孔雀的美態被刻畫得淋漓盡致。你已無法轉開目光,一隻美麗幽雅的孔雀已深深刻入了你的心裡。這就是美,自然,和諧,如微風拂過你的面龐。
(教是為了不教,學就是為了會用。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有了感悟再來動筆寫,就能真正讓知識成為自己思考的結晶。)
五、總結。
這節課,我們從卡拉瑪姐妹到美麗的孔雀舞,心靈一次次受到美的洗禮。藝術的美,讓我們心馳神往;藉助語言再現藝術,更是讓我們得到語言和舞蹈的雙重享受。美的文章,讓我們沉浸於字里行間,流連於書香文字。讓我們再次回到文章,選擇你喜歡的段落朗讀,並背會它。
六、課後作業。
1、 修改課堂內的這段描寫,並把它寫在綜合本上。

2、 教後感:
朗讀有助於學生更直觀地領略到文章的音樂美。我們知道音樂是以其特有的節奏旋律來打動人心,感染聽眾,從而顯示藝術魅力的。好的音樂,總給人余韻裊裊,繞梁三日的美感。好的文章也是如此。學生也只有通過恰當地朗讀,才能感受到文章的旋律美。
在《觀舞記》這篇散文中,冰心大量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來描寫卡拉瑪姐妹優美的舞蹈,准確的詞語,優美的文字,朗讀它們,猶如一個個跳動的音符貫穿於文章中,有效地增強了文章的美感。
通過個別朗讀,分組朗讀,齊讀,自由朗讀,表情朗讀等多種朗讀形式,學生能夠更好地領悟到冰心散文所具有的音樂美。特別是17自然段的表情朗讀。不僅讓學生讀出音調的抑揚頓挫,同時還要表現出面部喜怒哀樂。批情人文,情隨聲出,其聲琅琅,其樂融融。
相關鏈接:
1、艾青的詩歌《給烏蘭諾娃》,這也是作者在欣賞了一場優美的舞蹈表演後的所思所感。
2、再讀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選段,看看他怎樣用語言來描繪音樂的美。
3、高爾斯華綏《觀舞》
4、劉鶚《老殘游記》中「明湖居聽書」的精彩描寫。
5、葉君健先生的《看戲》。

⑺ 明湖居聽書閱讀

濮陽市2010年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
濮陽市2010年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
當前位置:學員主頁 --> 作業
請設計一份課堂教學實例,體現出語文課堂中的互動對話。
劉韶娟(輔導教師) 發布時間: 2011-04-20 16:25:34  
作業要求:
請設計一份課堂教學實例,體現出語文課堂中的互動對話。
提交時間:5月19日以前。
請編輯好格式後直接提交,勿用附件。
提交者:
張艷茹(學員) [提交時間: 2011-04-29 10:13:26 ]
答題內容: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式的新型課堂中的互動對話
大流一中   張艷茹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一切以應付考試為中心,教師滿堂灌,充當"單放機";學生被動接受,變成了錄音機"。學生在情感、語言、思維、個性等方面處於被動、壓抑的狀況,課堂氣氛是緊張、冷漠的。這種狀況是與理想課堂的精神不相符合的。為了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充分的發展,必須改變這種狀況,代之以師生雙向互動的形式,讓學生"動心"樂學,"動腦"多思,"動口"多說,"動手"多做。
在實踐中,我重新認識課堂教學的性質與任務,重新認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任務與角色,並以此重新調整課堂教學的策略。以學生為中心,大膽創設有利於師生互動的學習環境。要以學生為中心,大膽創設有利於師生互動的學習環境。教師應以平等的心態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自主學習。教師要解開學生的束縛,建立教學民主,增進師生情感的溝通,消除學生的心理重壓,教師要盡可能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群體中去,讓學生敢說、敢問、敢辯、敢寫,使他們在無拘束無壓力的課堂上自由地學習。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激勵者和點撥者,即教師在課堂中既是積極參與者,又是導學者;既課程的開發者,又是學生潛能的發現者。教師通過平等地參與學生中去。
生活動,並貢獻個人意見與經歷,使師生關系更加密切融洽,使學生消除對權威和失敗的畏懼心理,使學生積極參與、思考、交流。在課堂上,教師應精講少講,騰出1/3到1/2的時間,讓每個學生主動學習,思考,操作和討論,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個別學習,小組學習、大組討論、學生執教和情景表演等幾種教學組織形式。此外還根據具體的實際需要選擇和組合運用多種形式,從而擴大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有主動活動的空間,釋放每個學生的精神活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充分發揮出教學效益。
語文課堂教學中,適量地引進富有針對性、趣味性、時代性和實踐性的內容,既能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充分挖掘教材潛在的意象和精神,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這樣做不僅有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且還能使學生獲得情感的愉悅,得到創造美的享受。下面以《明湖居聽書》一課為例,談談語文課堂教學的「創新」。
《明湖居聽書》
教學重點:(1)體味「通感」修辭的美妙藝術效果,學習「通感」修辭手法的准確運用。比較《明湖居聽書》和《琵琶行》音樂描寫的同中之異。
教學難點:把聽覺方面的感受,用恰到好處的語言描寫出來。
結合本課的教學目的、教學重點、難點,我嘗試上了一堂「導入一賞讀一研討一練寫」的「創新」課。
導入
首先創設情境。聽錄音《青藏高原》。李娜唱的《青藏高原》激越高亢,主旋律跌宕起伏,學生聽得用心,情緒亢奮,這支歌為這堂課的教學營造了一種濃厚的藝術氛圍,激起了同學們的情感波瀾。(聽完歌,我問:「這首歌唱得如何呢?」學生:「唱得好。」)
可是如何就把這轉瞬即逝,只可意會的聽覺形象用語言描寫出來呢?我們先來賞讀《明湖居聽書》用什麼手法來描寫白妞演唱技藝的,共同探討一些方法來把《青藏高原》的演唱藝術描寫出來。
激起了學生學習興趣,就有利於發揮學生學習知識的主體作用,目的明確後,自然引到賞讀《明湖居聽書》描寫白妞演唱技藝的兩段上來(王小玉便啟朱唇……這時台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賞讀
初讀這兩段,我們是否覺得白妞演唱得很美呢?我們並未親耳聽,而只是讀小說,用眼看文字,為什麼能在聽覺上獲得美感呢?
由於作者寫作時運用了一種特殊的比喻——通感來描寫演唱藝術,因而覺得很美。下面我們來品讀作者是怎樣運用這種修辭手法的?
(把問題定向,讀中思考、討論,完成賞讀)提三個問題:
(1)按白妞演唱時聲音或高或低、或緩或急,把整個演唱過程分幾個階段呢?
(起始一發展一跌宕一高潮一結束)
(2)找出運用通感修辭來描寫白妞的演唱技藝的句子,仔細品味通感的准確運用和收到的藝術效果。
(通感句是把哪兩個感覺溝通的?本、喻體的相同點在哪裡?)
(3)總結本課描寫演唱技藝的方法。
A、演唱過程分階段(按聲音高低、緩急)。
8、巧用比喻(通感):先點出感受到的音樂(可見的形象,可經歷的事,可體驗的感覺),再溝通視覺形象。特點是從視覺設喻。
研討
剛才我們共同賞讀了《名湖居聽書》,同學們,誰還記得上學期我們曾學過的一首描寫演奏技藝的詩?
(一)學生憶誦《琵琶行》第二段(「大弦嘈嘈如急雨……四弦一聲如裂帛」)。同學們,同屬演奏和演唱的描寫有何同中之異呢?學生討論發育。
問題設計:(1)同樣用比喻描寫演奏技藝,與《明湖居聽書)運用比喻一樣嗎?(2)總結兩課音樂描寫的同中之異。
A、同是巧用比喻,但《琵琶行》用類似或熟悉的聲音設喻;《明湖居聽書)用特殊的比喻——通感來溝通各種感覺,主要是從視覺角度設喻。
B、同有妙語點睛,但關鍵處《琵琶行)直接解說;《明湘居聽書》直接講感受,又使用了比喻。
(二)擴展延伸。下面再賞讀選自《西廂記》的《崔茸篙夜聽琴》的三支曲於。(出示投影片)
【天凈沙】莫不是步播得寶髻玲瓏?莫不是裙拖得環佩叮咚?莫不是鐵馬兒檐前驟風?莫不是金鈞雙控,吉丁當敲響簾櫳?
【調笑令】莫不是梵王宮,夜擅鍾?莫不是疏竹滴鐮曲襤中?莫不是牙尺剪刀聲相送?莫不是漏聲長滴響壺銅?潛身再聽在牆角東,原來是近西廂理結絲桐。
【禿廝兒】其聲壯,似鐵騎刀槍冗冗;其聲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聲高,似風清月朗鶴喚空;其聲低,似聽兒女語,小窗中,喁喁。
思考問題並討

⑻ 絕唱閱讀答案中絕唱歌頌了什麼精神

教學設計(A) 教學設想 這篇課文描寫一位民間女說書藝人高超的歌唱藝術。前半部分以琴師和黑妞來襯托 白妞的出場,後半部分才直寫白妞的說書,採取的是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的寫 法,教學的時候,應引導學生仔細體會這種藝術手法。 聲音本來是屬於聽覺的,無形無色無味,作者卻將聽覺上的聲音與各種感覺溝通起 來,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說書人的藝術技巧和藝術滋力。因此,這篇文章成為我國古代文 學作品中描寫聲音的少數名篇之一。學習這篇課文,應引導學生體會這種感覺上共通的 特點。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平時看同學們寫的文章,總覺得你們寫自己眼睛所見到的,寫得較具體,較充實, 一旦寫到聲音就往往顯得捉襟見肘、「黔驢技窮」。我想原因主要是:聲音這東西無形無 色無味,同學們不知道怎樣去表現它才好。那麼,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這是一篇 描寫聲音的名篇,我們來看看人家是怎麼去描繪聲音的。我相信,我們學習了這篇文章 後,同學們以後在文章中寫到聲音時就會有很多辦法了。 二、簡介作者和作品。 1·簡介作者。 劉鶚(1857-1909),字鐵雲,筆名洪都百煉生,清末江蘇丹徒人.著有長篇小說 《老殘游記》。 2.簡介作品。 《老殘游記》共20回,署名洪都百煉生。小說中的主人公老殘是一個不願做官的名 士,他手搖串鈴,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者借老殘之游歷,記述其「言進聞見」,揭露 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這種黑暗史治的統治下,無辜被陷害,人民被塗炭的社會 現實。它暴露了當時丑惡的政治現實,特別是比較真實地揭示了一些所謂「清官」實為 「酷束」的猙獰,可鄙。魯迅先生將這部書和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研人的《二十年 目睹之任現狀》和曾樸的《孽海花》,並稱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本文《絕唱》就節選自《老殘游記》第二回。」三、學生自讀課文。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並思考下列問題: 1.白妞說書前,作者用兩段文字描寫戲園子里的盛況,有什麼作用? 2.接著,文中又描寫琴師的彈奏和黑妞的演唱,有什麼作用?是不是有偏題或羅 嗦之嫌? 3.課文是如何描寫和形容白妞演唱的高超技藝的? 4課文中有兩處寫聽書人的議論,有什麼作用? 四、研習課文。 1.側面描寫。 1)作者一開頭是怎樣描寫戲園盛況的? 明確:從三方面描寫戲園盛況:一是聽書的人很早就到了戲園於;二是聽書的人很 多;三是因為人多,聲音嘈雜。 2)戲園的這種盛況說明什麼? 明確:一是烘托白妞說書的無窮魁力;二是通過對戲園里人聲嘈雜的描寫為後面的 鴉雀無聲作鋪墊,兩相對照,便可看出白妞說書的超人技藝。三是說明白妞說書可雅俗 共賞,不管是讀書人,還是生意人,不管是官員,還是百姓,都是白妞的熱心聽眾。 3)作者是如何描寫琴師和黑妞的?有什麼作用? 明確:寫琴師用先抑後揚的手法,他的相貌「甚為醜陋」,開始彈奏時懶洋洋的,大家「也不甚留神去聽」,這樣的人物這樣的技巧,好像只是用來打發時間的。不料作者筆 鋒一轉,琴師「到後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人耳動心」,「這時台下叫好的聲音不 絕於耳,卻也壓不下那弦子去」。琴師都有如此的技藝,那說唱二人可想而知了。 琴師已經技驚四座,該正角出場了吧?「停7數分鍾時,簾子裡面出來一個姑娘」。 穿戴「十分潔凈」。「忽揭鼓一聲,歌喉造發,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新駕出谷,乳燕 歸巢」。讓眾人嘆服不已.「覺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其說唱扭力非比尋常。正當聽 眾心悅誠服,以為定是日妞無疑的時候,作者借聽書人之口告訴眾人錯了,這是白妞的 妹妹黑妞,又把讀者的胃口吊廣起來。 正所謂「好花還要綠葉襯」,這樣寫,給人以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感覺,襯托出白 妞說書的不同凡響。 4)在黑妞、白妞的演唱後,各有一段聽書人的評論,有什麼作用? 明確:前一段評論用黑妞和白妞相互比較的方法,突出了白妞的演唱技高一籌。後 一段評論用引用的方法,突出了白妞說書的藝術效果。雖然內容不同,但都是為了烘托 白妞說書的高超技藝。 5)請同學們根據前面的分析,總結什麼是側面描寫的方法? 明確:這種不直接寫所要表現的事物,而是通過對其它事物的描繪來烘托映襯的方 法就是側面描寫,這篇文章是運用側面描寫手法的典範。 2·正面描寫。 1)作者是如何正面描寫白妞的出場的? 明確:白妞終於出場了,也不見得如何花容月貌,引人注意。但是「把梨花簡丁當 了幾聲」,「將鼓錘子輕輕的點了兩下」,就讓人頓覺出彩。「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 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養著兩丸黑水銀」,左顧右盼,就攝去了眾聽書人的心魄,「滿 園子里便鴉雀無聲,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連一根針掉在地下都聽得見響!」人們 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白妞的眼睛可以說是她獨特扭力的窗戶。作者就是抓住她的這 一極富特點的眼睛來寫,一下就把白妞寫活了。 2)作者描寫白妞的說唱極有層次,請同學們找出關鍵詞整理出來。 明確:可以分為五個段落:「初不甚大」—一演唱開始;「越唱越高」——演唱的發展; 「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忽又揚起」——演唱的高潮;「人弦俱寂」——一演唱的結 束。 3)作者描寫白妞說書最精彩的地方,也可以說是本文的精華,是運用了大量貼切 的比喻。請同學們找出來,並—一體味其中的妙處。 明確:作者運用大量的比喻,把無形的聲音化為有形的喻體,讓人清楚明白。作者 設喻是多方位的:用感覺設喻,白妞初唱時不甚大的聲音,讓人感到舒坦歡暢;「五臟 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個毛孔不 暢快」;用視覺設喻,白妞越唱越高,「忽然技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再 如白妞演唱至「節節高起」處,作者以攀登泰山作出,具體而形象地描繪出「愈翻愈險, 愈險愈奇」的歌聲;描寫白妞宛轉千回的歌喉時,作者以「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 中腰裡盤旋穿插」為喻,活靈活現;描寫漸寂忽起的時候,又用「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 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真是聲光色俱備,讓人浮想連翩。 以上這種特殊的比喻,修辭學上把它叫做「通感」。而人們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 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把人們某個感官上的感覺轉移到另一感官上,憑這種感受相通, 使讀者產生聯想,達到認識了解事物的目的。 板書設計: 絕唱 劉鶚 側面描寫:戲園盛況琴師和黑妞聽眾評議 正面描寫 白妞出場(重點寫眼睛) 說唱(比喻——通感) (徐國鴻) [NextPage] 教學設計(B) 教學設想 本文節選自劉鶚的《老殘游記》第二回。這是我國小說中以散文化的語言寫聽覺形象 的絕妙文字。文章寫的是梨花大鼓藝人白妞——王小玉高超的演唱技巧。全文由兩部分 組成,前一部分是描述演唱前的情景,其特色可概括為遠鋪近墊的烘托手法運用精妙; 後一部分是描述演唱時的情景,其特色又可概括成巧妙地溝通視聽間的通感,化聽覺形 象為視覺形象。因此教讀本文,要指導學生學習鋪墊、烘托和通過比喻化無形為有形、 變抽象為具體的寫作手法,並運用到寫作實踐中去。 本文淺顯易懂,不必過多講解,要引導學生自己體會。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很喜歡聽大型演唱會。但是聽完後別人問起感受時,往往只能一味點頭 說:「好聽!好聽!」卻很難真正把其中的好處描述給別人知道,更不用說讓人有身臨其境 的感覺。原因就在於,聲音這東西無形無色無味,想要把它描述出來,沒點技巧還真不 行。為此,我們今天來學篇文章,專門學習怎樣描摹聲音的技巧。 二、簡介作者和作品。 劉鶚,字鐵雲,清末江蘇丹徒人,著有長篇小說《老殘游記》。 《老殘游記》和《官場現形記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民蔡海花》並稱為晚清四大譴責小 說。 三、熟悉課文,理清結構。 l.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2自己試著說出下列詞語的意思。 高談闊論說笑自如抑揚頓挫百變不窮 鴉雀無聲手回百折屏氣凝神轟然雷動 3.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四、課文分析。 1.分析前可先讓學生聽一段曲藝演唱,如駱玉簽的《重整山河待後生》,給學生一 些直接的感受,好加深學生對文章中關於王小玉說唱藝術的理解。 2.本文的主角是誰?依主角的出場與否,本文可劃分為兩個部分,怎樣分? 明確:主角是白妞王小工。 全文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1一4自然段)描述白妞演唱前的情景;後一部分(5 --8自然段)描述白妞演唱時的情景。 3.第一部分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寫了戲園的盛況、琴師的彈奏、黑妞的說唱、聽眾的評議。 4文章重點要表現的對象是白妞,花這樣多筆墨寫戲園盛況、琴師的彈奏、黑妞 的說唱、聽眾的評議,為什麼? 明確:這是採用烘雲托月的筆法,先不直接寫白妞,而是通過寫戲園、琴師、黑妞、聽眾來烘托白妞。這些段落也寫得各具精彩,如果只是草草敷衍,就不能為白妞的 出場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了。 5.組織學生朗讀第一部分,朗讀的形式可以多樣。 6.在第一部分濃墨重彩作好鋪墊烘托後,第二部分從哪幾個方面來直接寫白妞呢? 明確:①出場;②演唱;③觀眾的評議。 7請一個同學朗讀白妞出場的一段,其他同學思考:這段里哪句寫得最精彩? 明確:「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左右 一顧~看,連那坐在遠遠牆角子里的人,都覺得王小玉看見我了。」 這句話先是運用博喻的修辭方法,通過多個精妙絕倫的比喻,充分寫出了王小玉眼 睛的美,眼神的厲害,然後再通過聽眾的感受,強調眼神的獨特魁力,就像達·芬奇筆 下蒙娜麗莎的眼神,無論你站在哪個角度看,都覺得她在看你。 8.寫白妞說唱的兩段是本文最出彩的地方。請女同學齊讀第6.7自然段,男同學 思考:作者在寫白妞說唱的時候,具有哪些藝術特徵? 明確:①描寫極有層次。可以分為五層:」『初不甚大」——演唱開始;「越唱越 高」——演唱的發展;「陡然一落」——一旋律的跌宕;「忽又揚起」——演唱的高潮;「人弦 俱寂」—一演唱的結束。②比喻特別精妙。 9.說書藝術主要在聲音的魁力上,作者運用了各種比喻使白妞的聲音美形象化。 試找出這些比喻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作者設喻是多方位的:用感覺設喻,白妞初唱時不甚大的聲音,讓人感到舒 坦歡暢,「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 無一個毛孔不暢快」;用視覺沒喻,白妞越唱越高,「忽然撥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 入天際」。再如白妞演唱至「節節高起」處,作者以攀登泰山作比,具體而形象地描繪出 「愈翻愈險,愈險愈奇」的歌聲;描寫白妞宛轉千回的歌喉時,作者以「如一條飛蛇在黃 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裡盤旋穿插」為喻;活靈活現;描寫漸寂忽起的時候,又用「像放那東 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真是聲光色俱備,讓人 浮想連翩。其他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更是突出了聲音配合的神韻。 10結尾花了一段的筆墨寫聽眾的反應,有什麼作用?與第一部分是不是有重復之 嫌? 明確:白妞演唱完畢,和前文一樣,又借聽眾之口贊揚一番,粗看是重復的文字, 其實前面只是說白妞演唱的技巧,這里贊嘆白妞的演唱讓人「三月不知肉味」,更突出白 妞演唱的精神魁力。 五、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回家欣賞一支樂曲,模仿本文巧用比喻的寫法,用一二三百字表達出自己欣 賞音樂的感受。 提示:什面埋伏M江河水風二泉映月》《梁祝民黃河大合唱民命運洲田園*天鵝 湖》,京劇唱段等等都可以。 板書設計: 絕唱 劉鶚字鐵雲清《老殘游記》 說唱前 戲園盛況 琴師彈奏 黑妞說唱 聽眾評議 烘托 鋪墊 說唱時 白妞出場(博喻) 白妞說唱(比喻)(通感) 聽眾贊揚(烘托) 教案都發給你 親我要小花花!

⑼ 明湖居聽書讀後感

明湖居聽書》課例讀後感 作者:曲曲 日期:2009-2-20 8:30:00 0 推薦 今天讀了高中特級教師鄧彤老師11年前執教的《明湖居聽書》課例,仍很有感觸。鄧老師的課堂有很多值得我們高段語文教師學習的地方。且不談他對教材的取捨和整體設計構思,單看他講課中的兩個環節「把握課文框架」和「品讀重點段落」兩個環節。現在不少高段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往往忽視和削弱對課文框架的整體把握,總是稍稍讀讀課文,就直奔重點段。其實正如鄧老師自己所說「最佳的閱讀與識記方法是先曉輪廓,然後再把握細枝末節。反之,如果從細微處著眼,閱讀效率反而不高。」鄧老師「把握課文框架」這個環節實際上體的是一種提綱挈領的閱讀方法,是「自上而下」的理解方式。鄧老師處理得非常好,充分體現了教師「導」的精妙。他首先讓學生瀏覽全文,思考:本文寫了幾處音樂表演?重點寫誰?學生據此很快理清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人物,找到文中描寫了三個人的表演,重點是寫白妞。教師繼續引導:琴師和黑妞在文中能起什麼作用?除了用人來襯托,文中還用了哪些內容陪襯?教師暗示學生從多角度來考慮,學生分別又找到了用場面描寫來襯托和聽眾引經據典高度評價白妞來襯托中心。這一系列的引導讓學生逐步了解了文章採用多種不同的角度襯托文章中心的寫作手法。教師的總結高屋建瓴,深入淺出,讓學生對這一寫法的認識更深刻:「經過層層鋪墊,便給讀者造成了一個極大的懸念,人們不禁想探究:這尚未出場的白妞究竟是何等高人?為什麼她使這么多人如此沉迷?於是,當她正式演出時,作者便集中筆墨寫盡了她的風采。最後的觀眾評論,要言不煩而又十分中肯地再次渲染了本文中心。整篇文章就如一曲音樂,圍繞主旋律,音樂家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通過各種方式去渲染烘托它,於是使主題成為立體豐滿的復調!」如何品讀重點段落?在小學高段不少的課堂中,學生很會找關鍵的句段,找到之後多半是你說,我說,說來說去都在一個平面上,有些教師對品讀這些關鍵句段要達到什麼程度,心裡也不是很清楚,往往是學生說多少是多少,所以談不上有目的有價值的引導了。鄧老師在「品讀重點段落」既留出空白供學生品讀,在學生交流時,又有教師精彩的引導、設問、評述使得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對話生成性強,又具有深度。如:學生談到最喜歡的句子「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教師問:「你覺得這句話好在哪裡?」學生說:「用博喻描繪王小玉眼睛之美,體現她的氣質。」 老師反問「不過,用這一連串的比喻是不是嫌啰嗦了些?寫一句「眼如秋水」不行嗎?」老師的一句質疑挑起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有的認為可以寫簡單些,覺得簡潔是一種境界。有的認為說不準,想劉鶚是大文學家,他的文章一定不會有問題吧。從學生的回答可以看出教師此時的質疑是很有必要的,能激發學生心中的疑問,此時學生有疑但不能自己釋疑的時候,教師的點撥恰到好處,教師讓學生聯系比喻的基本特徵「本體和喻體之間有相似點」來理解,學生頓悟:用秋水比喻眼睛的清澈純凈,寒星比喻眼睛非常明亮,寶珠比喻眼睛美麗的光澤,白水銀里養著兩丸黑水銀,黑白分明,圓潤靈動。再讓前面發言的同學綜合:「這雙眼睛,像秋水一般清澈純凈,像天宇中的寒星一樣晶瑩明亮,像寶石一樣閃爍著美麗動人的光澤,它黑白分明,像白水銀中的黑水銀一樣圓潤靈動。這幾個比喻各自側重一個方面,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寫的,不能算蛇足。」教師再簡單小結:「是啊,作者用一組比喻把一雙眼睛描寫得如此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動人的眼睛是最美的風景。」教師也順勢把課堂的關注點引導重點內容:「但是,本文中最美的還得算那動人的演唱,劉鶚用了兩大段來描寫這精妙絕倫的表演,請大家細讀這兩段文字並思考……」教師課堂的把握和駕馭可見一斑。

熱點內容
科幻小說星球名字都是編的 發布:2025-09-19 02:45:15 瀏覽:58
強強像愛相殺現代耿美長篇小說 發布:2025-09-19 01:52:30 瀏覽:549
好看的現代小說言情帶肉 發布:2025-09-19 01:31:13 瀏覽:918
比較好看的寄生小說 發布:2025-09-19 01:07:04 瀏覽:216
你知道哪些科幻小說包括作品作者 發布:2025-09-19 01:07:03 瀏覽:479
鄰家有女鍵盤俠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19 00:37:21 瀏覽:633
免費師傅師伯小說 發布:2025-09-18 22:49:39 瀏覽:659
女大男小言情小說 發布:2025-09-18 22:46:27 瀏覽:677
希臘主受完結小說 發布:2025-09-18 22:11:26 瀏覽:890
穿越在火影種田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8 20:56:34 瀏覽: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