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好嗎
A. 聽書讀書哪個好 聽書和讀書的效果有什麼差異
首先,聽書和讀書肯定不一樣。
聽書產品中對應的文字,咱們叫講書稿或者聽書稿。講書稿或者聽書稿是怎麼寫成的呢?
讀書的人,通讀全書(也許運用很多閱讀方法,牛人遇上簡單的書也許都不用通讀),理清書籍脈絡,提煉他覺得重要的或者喜歡的幾個要點(並不是全書內容),一般是三個,進行解讀。好的講書人,是用自己的知識、經歷,把整本書消化了之後,再按照自己的思路、邏輯,給讀者講出來,就像一塊幕布,投影儀把影像打到幕布上,幕布再反射出來,只不過,講書人是塊智能幕布,他可能能把影像里模糊不清的東西給清晰化,讓你看得更清楚,當然,也可能把某塊影像削減下去。
如果講書稿作者足夠好,比如他的閱歷很深,那很多你看不懂的書,聽了他的解讀,你就懂了。特別一些跨界的專業領域的書,你想了解,又讀不懂,那聽書就很適合。但是看你的問題,選擇聽書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時間讀,而不是跨界的讀不懂,那接著看下面兩條。
其次,聽總比不聽不看好。特別跨領域的專業書,聽書很好。
聊勝於無。如果沒有時間看書,就是看不了,那聽一些書籍,吸取別人的精華,也是好的。特別是一些干貨類的書籍,聽大咖解讀一下還是很爽的。
只是,別人感興趣的點,別人理解的角度,未必是你需要的點。有時候我看書,一整本書讀下來,裡面不起眼角落的一句話,反而是最打動我,讓我永久記錄下來的。
當然,如果這些書,你有Kindle的話,聽書的同時,能抽二三十分鍾掃一眼聽書時吸引你的知識點,不要強求自己一定讀完,堅持一陣,你的讀書體質應該會有所改變。
最後,怎麼讓自己能讀書?
1.降低讀書門檻,不要有一定讀完的想法。
從感興趣的點開始,可以就讀那幾段,其他你聽書沒有問題。愛讀什麼就讀什麼,堅持一陣。
這本書很適合剛開始閱讀的人看,每頁字數不很多,排版清爽,看起來沒有壓力。從怎樣改變讀書體質,到成為閱讀高手,到實現產出,都有講。作者語言風格日系清新,讀著舒服,會有想跟著書中的做法照著做的感覺。
2.提高閱讀速度
閱讀速度通過訓練時可以提高的。我之前也是很多年不好好讀書了,速度很慢。開始學習閱讀之後,讀書刻意按照速讀的要求練習,現在如果追求速度的話,我可以每分鍾讀1000字了(讀完整本書,計時,計算速度),當然,按我的水平,這個速度肯定不是逐字讀的,會用到跳讀、掃視等方法,但我比較“珍惜”書籍的每部分文字,說白了就是扔掉哪裡都不捨得,速讀的精髓總是難以做到,每次都是通讀整本書,如果能夠完全按速讀方法來的話,比如運用類似“黑體字讀書法”這種可以快速提取要點的閱讀法,我的閱讀速度應該還會更快一點。
3.做筆記,建立知識庫
這是比較高級的階段了,不知道題主是否有這方面需求。簡單說下。
書籍有很多營養,但我們記性沒有那麼好,把看過的書瞬間全部內化。老話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深以為然。如果想把知識變為自己的,那一定要做筆記。我喜歡奧野宣之的“一元化筆記法”的理論,簡單、易行、可持續。篇幅原因不細寫,感興趣可以另起問題:)。
從簡單的,自己能做到的開始,讀書不要怕慢,半個月沒什麼,我還有四年前讀一半的書放在那裡呢。不預設目標,放鬆看書,簡單開始,讀著讀著,你的速讀就快起來了。這時候,聽書就是別人的思想,和自己思想的碰撞,會更有火花。
關於聽書讀書哪個好 聽書和讀書的效果有什麼差異的相關內容,今天小編就說到這里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更多每日聽書相關內容,小編會持續更新。
B. 看書好還是聽書好為什麼兩者都有哪些利弊
通常來說,看書更好。但也不絕對是。
現代人看書,容易進入兩個誤區。
第一個是過度解讀。
就拿「紅樓夢」來說(當然,我不是刻意貶低,只是用它做個列子,也是一家之言,當不得真,看看就好)
真以為它的作者文化素養就吊炸天,超越全人類?顯然是不可能,他受限於時代,受限於對世界的認知,對情感的認知,對經濟學的認知,對科學的認知……哪怕在他的同時代,他都算不得文化素養最高的那幾個人,在評論他作品的人中,也很多比他高的,這毋庸置疑,但是……他有光環,很容易被過度解讀,立馬變得深不可測……
就像我們這個時代,五百年後,在歷史上留下來的美人,就是這個時代最出名的那幾個……最後就會被光環加成,成為「未來」的古典絕世美人,至於這些成名的美人有多美……呵呵,仁者見仁,無法評判。
第二:一目十行。
現代很多人看書,由於知識大爆炸,渠道多,書籍多,哪裡容得仔細揣摩?慢慢就養成了一目十行,看個大概,看個印象。
這兩種是極端的,也是不正確的閱讀。
看書傷眼,聽書傷耳。
聽書也是,其實很多文章或者小說是不適合聽書的,很多立意深遠,唯美感十足的文章,用聽書的方式就完全變味道了。
比如:大道爭鋒,這本小說,你去看,會覺得挺不錯的,你用聽,會覺得「這寫的什麼姬霸玩意兒」。
通常來說,口水話,白話適合聽書。
C. 聽書好嗎。
好啊!省手機電,又可以一邊快樂幹活,一邊聽好聽的書,解決了人的寂寞,空虛,多好,只是現在好聽的書都是收費的,很貴,有點消費不起。
D. 聽書的好處
第一,聽書比讀書節省視力,眼睛是靈魂的窗子,當然要盡全力去保護,此外也可以當做一種緩解疲勞的方式,當你看書看累了時,聽聽書,這樣緩解了視力疲勞也充分調用的大腦的感官神經。
第二,節省時間,閱讀一本書,一定要坐、或半躺下來才能看,而且看時幾乎不能做其他的事,「聽」書時將mp3放在口袋內,接上耳機,打開來一人聆聽,一點也不打擾別人,自已卻可以同時做很多別的事情,比如種花、澆水、整理庭院、吸塵、掃地、刷地板、煮飯、燒菜...,一切不用腦筋、不必思考、本來覺得乾枯無聊的工作,一面聽書一面做家事,一箭雙雕,不但趣味無窮,而且每天都覺得收獲良多。
第三,可以學習發音,以前看書,為了求快,常常將很多英文單字匆匆看過,並不仔細研究它們的發音,英語並非我們第一語言,平常也沒有機會聽人家講,往往等到會話需要用到該字時,因為不敢確定它的正式發音,字到口邊只得臨時打住,另換一個比較有把握的字,如此一來,我們說話所用的字匯,不就受到限制,少了不少字供我們運用了嗎?有聲書本的專業讀者,他們的發音當然比較正確,聽他們的讀音,總錯不到哪去。
第四,這些讀書人讀起書來,依照書中情節,有高有低,時而婉轉凄艷,時而慷慨激昂,實在能引人入勝,趣味盎然。有一位嬌滴滴的女讀書人為了要模仿一個無賴,而特地將聲音放慢壓低,聽在耳中,覺得她真是可愛極了,另外,他們模仿外國人、南方人、黑人、法語、西班牙語...等等,真是令人嘆為「聽」止。
E. 讀書和聽書你覺得哪個效果好,為什麼
【讀書】
從小到大,我喜歡看有關文學類的圖書,特別是紙質書,拿在手裡有種踏實的感覺。我喜歡選擇性讀書,但這種習慣不太好,會錯過很多有趣的書籍。比如四大名著,與書籍相比,我更喜歡影視作品。(說來慚愧,到現在《紅樓夢》還沒讀完,有空一定要好好讀一讀),去年開始培養了自己寫書摘的習慣,收獲真的很大,可以隨時翻閱,在重翻的時候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借做的書摘,用自己的語言總結書的內容,真正的將讀過的書轉換成自己的東西。那種感覺真的很棒。
【聽書】
接觸聽書的時間不算很長,和讀書相比,聽書是現代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時代產物,人們時間有限,沒有大量的時間去閱讀厚厚的一本書,因此快速而全面的理解一本書的聽書產品應運而生。我選擇聽書是在對這本書不太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看別人提取的書中精華和思維導圖能幫我更好的理解書本。
【總結】
其實讀書和聽書的效果,因人而異,看那種方式適合自己,自己能更好的理解,能夠更好的吸收書中的內容,就選擇那種方式。如果你時間有限,而又想讀書,可以先聽書,等有空就再去讀一遍,加深記憶,更好的理解書本。
聽說更加方便快捷。讀書呢,卻讓人更加印象深刻。二者各有優缺。希望能將二者做到相輔相成。這樣更有利於自己的知識提高。
關於讀書和聽書你覺得哪個效果好的相關內容,今天小編就說到這里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更多每日聽書相關內容,小編會持續更新。
什麼?
F. 聽書好,還是看書好些
一般來說還是看書好一些,畢竟看書更有利於自己全面掌握內容,而且做好讀書筆記的了。
G. 聽書和看書哪個感覺更好呢
看書。因為看書有真情實感,而且可能會有那種誇贊之情,比較好一點兒,而聽書不動手腳反而以後可能會變的懶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