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靜靜歸小說免費
『壹』 「花非花 霧非霧...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全文作者
選自:《青玉案·元夕》
內容: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作者:辛棄疾
作者介紹:辛 棄 疾 (1140 — 1207), 字 幼 安, 號 稼 軒, 歷 城 (今 山 東 濟 南) 人。 生 於 金 人 占 領 下 的 原 北 宋 地 區, 21 歲 時 在 家 鄉 發 動 起 義, 抗 擊 金 軍, 後 投 奔 南 宋。 由 於 南 宋 統 治者 偏 安 一 隅, 他 的 抗 金 大 志 難 以 實 現, 他 只 被 安 排 做 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輔使等職。, 晚 年 閑 居 在 江 西 長 達 二 十 余 年。 壯 志 難 酬 的 辛 棄 疾 將 滿 腹 悲 憤、 一 腔 忠 勇 都 寄 托 在 詞 中, 雄 渾 奔 放, 氣 勢 磅 薄, 繼 蘇 軾 之 後, 把 豪 放 詞 推 向 發 展 高 峰,與蘇軾並稱」蘇辛」。 他 的 一 些 抒 情 寓 意 的 詞 作 有 時 也 寫 得 委 婉 曲 折, 輕 松 流 利。
翻譯:元宵佳節的晚上,彷彿一陣東風吹來,催開了樹茂花繁,原來是焰火流光,在夜空中綻放千重繁華,又紛紛被風吹落,象一場不期而來的流星雨。寶貴的名馬,華麗的雕車,載著美麗的人兒駛過,香氣彌漫了整條街。蕭聲如歌,明月皎潔,時光悄悄流轉,整晚上花燈(魚燈、龍燈)都在綻放光華,美不勝收。美人如花,仕女如雲,她們一路上嬌笑俏語,帶著若有若無的幽香漸漸遠去。可是,她們都不是我心底的那人。夜深了,我千百次尋找、等待的那一個人還沒有出現。我的心充滿疲憊和失落,不經意一回首,卻發現她在那燈火寥落的地方靜靜地站著。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鑒賞:
第一層意思:表明了感情路上的曲折和峰迴路轉,是愛情的一種存在方式。
第二層意思:作者藉此自喻明志。表達自己和詞中的女子一樣高潔自持、孤芳自賞、嫻靜高雅。不肯與當時的世風和黑暗現實同流合污,寧可一個人寂寞站於燈火闌珊處,也不肯屈身降志,去和志向不同的當權者湊熱鬧。
第三層意思:它表達了人生的一種境界,或者是一種哲理,這種哲理或境界是人生中超越時間、空間的理解,具有永恆性和宇宙性。不會因歲月、際遇、環境的不同而磨滅或忘卻。
王國維《人間詞話》雲: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網路,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
這是王國維對歷史上無數大事業家、大學問家成功的深刻反思,並作出了核心的概括,又巧妙而形象地結晶在文學意象中。他發現,偉人的成功有共同的內在邏輯,而那種邏輯正在這晏殊的、歐陽修的、辛稼軒的三首詞三句話中。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
是一種什麼樣子的情景啊?昨天晚上,猛烈的西風刮來,碧綠的大樹上,一片一片樹葉凋落。有一點迷茫,有一點凄涼。這是一種變化的意象,時序在變,物象在變,世事在變,心態也在變。遙遠的天涯路在眼中,無盡的迷惘在心底。
第二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他在執著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追求目標,而為之「不悔」,而為之「憔悴」。這里不僅有軀體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錘煉,甚至如王國維所說的可以「不悔」到這樣的地步,即是可以為追求和理想而「犧牲其一生之福祉」,寧願下「煉獄」的功夫。
第三境界是:眾里尋他千網路,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這是說,尋找到方向對頭的道路,又執著地追求,經過千百勞作,必有所成,最終豁然開朗,求得「真」與「是」,從而將自己的發現匯流入真理之長河中去,這是何等的欣慰!
王國維在這里機智地活用了這一十分詩意的境界。本是元宵佳節,遊人如織,燈火如海,就在這樣的情景尋覓心裡的理想佳人,當然難找,因此雖然千網路地尋尋覓覓,可怎麼也找不到,然而最後在驀然的一次回首時候,卻發現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佳人在冷落的燈火處。這是何等的歡欣鼓舞!何等的喜出望外!何等的出乎意料之外又正在情理之中!
這種喜悅是一般人不容易體會到的,正如王國維曾經說過的:「夫人積年月之研究,而一旦豁然悟宇宙人生之真理;或以胸中惝恍不可捉摸之意境,一旦表諸文字、繪畫、雕刻之上,此固彼天賦之能力之發展,而此時之快樂,決非南面王之所能易者也。」這是連南面稱王者也享受不到的,也是無法交換的。
參考資料:http://iask.sina.com.cn/b/2860957.html
『貳』 千家詩的全文和注釋
1、春曉孟浩然 唐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譯文:春日裡貪睡不知不覺天已破曉,攪亂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鳥。昨天夜裡風聲雨聲一直不斷,那嬌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2、訪袁拾遺不遇孟浩然 唐
洛陽訪才子, 江嶺作流人。 聞說梅花早, 何如此地春。
譯文:到洛陽是為了和才子袁拾遺相聚,沒想到他已成為江嶺的流放者。
聽說那裡的梅花開得早,可是怎麼能比得上洛陽的春天更美好呢?
3、送郭司倉王昌齡 唐
映門淮水綠, 留騎主人心 。明月隨良掾, 春潮夜夜深。
譯文:月光下淮水的綠色映在門上,我仍然不希望你離去。心裡真誠得祝願先生能步步高升,而我思念你的心緒會像夜夜春潮一樣逐漸加深。
門上映出了淮河水翠綠的顏色,我希望先生不要告辭。真心祝願你的官運如明月般皎皎並且步步高升,而我思念先生的心潮則會像夜夜漲高的春潮一樣。
4、洛陽道儲光羲 唐
大道直如發, 春來佳氣多 。五陵貴公子, 雙雙嗚玉珂。
譯文:洛陽城裡的大道平直如伸展的頭發,洛陽的春天氣候適宜,有很多陽光明媚的日子,風光秀麗,景色宜人。在這樣的日子裡,洛陽著名的五處皇家陵園常有富家子弟去踏春,這時,在大道上飄揚著馬匹上的玉飾發出的叮當聲,不用看也知道是公子們成雙結對而來了。
5、獨坐敬亭山李 白 唐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譯文: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雲獨去自在悠閑。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6、登鸛雀樓王之渙 唐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譯文: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7、觀永樂公主入蕃孫 逖 唐
邊地鶯花少, 年來未覺新 。美人天上落, 龍塞始應春。
譯文:邊塞之地沒有鮮花盛開,沒有鶯鳥啼唱,雖然過了新年,還沒有春意春色。今天,永樂公主嫁到塞外,有如美人從天而落,應該使這苦寒之地開始有那美麗的春光了。
8、左掖梨花丘為 唐
冷艷全欺雪, 余香乍入衣 。春風且莫定, 吹向玉階飛。
譯文:梨花自然比白雪艷麗,清冷的樣子也賽過雪花,它散發出的香氣一下就侵入衣服里。春風請繼續吹動它的花瓣,希望這美麗的花朵能飄落在皇宮大殿的玉石台階上。
9、題袁氏別業賀知章 唐
主人不相識 ,偶坐為林泉。 莫謾愁沽酒 ,囊中自有錢。
譯文:別墅主人和我沒有見過面,偶來坐坐賞那林木和石泉。主人哪,不要發愁去買酒,口袋鼓囊囊,不缺打酒錢。
10、夜送趙縱 楊 炯 唐
趙氏連城璧 ,由來天下傳。 送君還舊府, 明月滿前川。
譯文:趙國有一塊價值十五座城他的壁玉,向來是天下聞名的。我今夜送你回到趙州家鄉地方去,天空中留下一輪明月,仍然照滿的面的川水呢。
11、竹里館王 維 唐
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譯文:我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沒人知道我在竹林深處,只有明月相伴靜靜照耀。
12、送朱大入秦孟浩然 唐
避人五陵去 ,寶劍值千金 。分手脫相贈 ,平生一片心。
譯文:朱大游覽五陵地去,身佩寶劍價值千金。分別時刻解下相贈,表達終生一片真心。
13、長干行崔 顥 唐
君家在何處 ,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 ,或恐是同鄉。
譯文:你家住在什麼地方,我家住在橫塘一帶。停船我來打聽一下,或許我們還是同鄉。我家就臨靠著九江,來去都在九江邊上。我們同是長乾的人,可我們從小不相識。
14、詠史高 適 唐
尚有綈袍贈, 應憐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 ,猶作布衣看。
譯文:像須賈這樣的小人尚且有贈送綈袍的舉動,就更應該同情范雎的貧寒了。現在的人不知道像范雎這樣的天下治世賢才,把他當成普通人看待。
15、罷相作李適之 唐
避賢初罷相, 樂聖且銜杯 。為問門前客 ,今朝幾個來。
譯文:我剛剛讓賢辭掉了左相,愛酒如命正好暢飲舉杯。想問問昔日盈門的賓客,今天會有幾個還肯前來?
16、逢俠者錢 起 唐
燕趙悲歌士, 相逢劇孟家。 寸心言不盡, 前路日將斜。
譯文:趙、燕兩地多慷慨悲歌的俠士,今天我們相逢於俠士劇孟的故鄉洛陽。心中悲壯不平之事向你訴說不完,無奈太陽西斜,只好再次分手而去。
17、江行望匡廬錢 珝 唐
咫尺愁風雨, 匡廬不可登。 只疑雲霧窟 ,猶有六朝僧。
譯文:因為風雨而使我發愁,近在咫尺的廬山卻不能攀登。我懷疑在雲霧繚繞的洞穴之中,還有六朝時期的僧侶。
18、秋風引 劉禹錫 唐
何處秋風至 ,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 ,孤客最先聞。
譯文:秋風不知從哪裡吹來,蕭蕭地送來了大雁一群群。清早秋風來到庭中的樹木上,孤獨的旅人最先聽到秋風的聲音。
19、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韋應物 唐
懷君屬秋夜 ,散步詠涼天。 山空松子落, 幽人應未眠。
譯文:懷念你竟在這深秋的夜晚,散步詠嘆多麼寒涼的霜天。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還未安眠。
20、秋日耿 湋 唐
返照入閭巷, 憂來誰共語。 古道少人行, 秋風動禾黍。
譯文:夕陽的斜照,射入了深深的閭巷,有誰和我說話,排解新來的憂傷。
古道荒涼,黃昏時很少看到行人,秋風掀動禾黍,我愁思綿綿無量。
21、秋日湖上薛 瑩 唐
落日五湖游 ,煙波處處愁 。浮沉千古事, 誰與問東流。
譯文:落日的時候,我在太湖上遊船,煙波迷漫下模模糊糊的景色使人產生了憂愁。千古而來歷史不正如這浩渺煙波籠罩下的水浪一樣在浮浮沉沉中遠逝了嗎,誰會關心那些繁冗沉寂的事情呢?
22、宮中題李 昂 唐
輦路生秋草 ,上林花滿枝 。憑高何限意 ,無復侍臣知。
譯文:太和九年李訓、鄭注敗後,仇士良愈專恣。上登臨游幸,未嘗為樂,或瞠目獨語。左右莫敢進問,因賦此詩。宮中輦道旁秋草叢生,上林苑的鮮花壓滿枝頭。登高生出的無限悲苦和感慨之意,這恐怕連我的侍臣也不知道。
23、汾上驚秋蘇 頲 唐
北風吹白雲 ,萬里渡河汾 。心緒逢搖落, 秋聲不可聞。
譯文:北風吹卷著白雲使之翻滾涌動,我要渡過汾河到萬里以外的地方去。心緒傷感惆悵又逢上草木搖落凋零,我再也不願聽到這蕭瑟的秋風。
24、尋隱者不遇賈 島 唐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葯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譯文: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他說,師傅已經采葯去了山中。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裡,可山中雲霧繚繞,不知他行蹤。
25、蜀道後期張 說 唐
客心爭日月, 來往預期程。 秋風不相待, 先至洛陽城。
譯文:客居思歸的心總在爭取時間,來來往往事先已計劃好日程。秋風性情急迫竟然不肯等待,搶先回到了我的家鄉洛陽城
26、靜夜思李 白 唐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譯文: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27、秋浦歌李 白 唐
白發三千丈 ,離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 何處得秋霜。
譯文:白發長達三千丈,是因為愁才長得這樣長。不知在明鏡之中,是何處的秋霜落在了我的頭上?
『叄』 相見歡全文
【年代】:唐
【作者】:李煜
【 題 】:相見歡
【內容】: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譯文]
奼紫嫣紅的花兒轉眼就要凋謝,
春光未免太匆匆,
無奈禁不住早晨的冷雨,夜晚的風!
春花雨,美人淚,給人留下多少醉,
如今何時再重逢
人生本長恨,恰如春水日日流向東!
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
起句「林花謝了春紅」,即托出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而續以「太匆匆」,則使這種傷春惜花之情得以強化。狼藉殘紅,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傷殘的春心和破碎的春夢。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為林花凋謝之速而發,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來日無多的喟嘆,包蘊了作者對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一句點出林花匆匆謝去的原因是風雨侵龔,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為過多地櫛風沐雨?所以,此句同樣既是嘆花,亦是自嘆。「無奈」雲雲,充滿不甘聽憑外力摧殘而又自恨無力改變生態環境的感愴。
換頭「胭脂淚」三句,轉以擬人化的筆墨,表現作者與林花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這里,一邊是生逢末世,運交華蓋的失意人,一邊是盛時不再、紅消香斷的解語花,二者恍然相對,不勝繾綣。「胭脂淚」,遙按上片「林花謝了春紅」句,是從杜甫《曲江對雨》詩「林花著雨胭脂濕」變化而來。林花為風侵欺,狀如胭脂。「胭脂淚」者,此之謂也。但花本無淚,實際上是慣於「以我觀物」的作者移情於彼,使之人格化——作者身歷世變,泣血無淚,不亦色若胭脂?
「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憐人,人亦惜花;淚眼相向之際,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難分。著一「醉」字,寫出彼此如醉如痴、眷變難舍的情態,極為傳神,而「幾時重」則吁出了人與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無法實現的悵惘與迷茫。
結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一氣呵成益見悲慨。「人生長恨」似乎不僅僅是抒寫一已的失意情懷,而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
『肆』 秋興八首全文
《秋興八首》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時創作的以遙望長安為主題的組詩,是杜詩七律的代表作。原文:
秋興八首
唐代: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振,征西車馬羽書馳。
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一卧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珠簾綉柱圍黃鵠,錦纜牙檣起白鷗。
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
波漂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
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渼陂。
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譯文:
楓樹在深秋露水的侵蝕下逐漸凋零、殘傷,巫山和巫峽也籠罩在蕭瑟陰森的迷霧中。巫峽裡面波浪滔天,上空的烏雲則像是要壓到地面上來似的,天地一片陰沉。
花開花落已兩載,看著盛開的花,想到兩年未曾回家,就不免傷心落淚。小船還系在岸邊,雖然我不能東歸,飄零在外的我,心卻長系故園。
又在趕制冬天禦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搗制寒衣的砧聲一陣緊似一陣。看來又一年過去了,我對故鄉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夔州的高城上又迎來了落日。每當晚上北斗星出現的時候,我就按照它的方向來尋找長安的所在。聽到巫峽的猿啼,我真的流下淚來。
我也希望乘著浮槎回到自己的故鄉,但這願望終究還是落空了。我還記得我從前春宿左省值夜的時候,晚上熬夜寫些明朝的封事,點燃書案上的香。
可現在我早已不在那裡就職。滯留此地,傍晚時分聽到城樓上吹起悲笳,心中升起一股隱然的悲痛。你看,山石上爬滿了藤蘿。
月亮剛剛升起來的時候,月光是照在藤蘿上的,而現在它已經照到河洲前面的蘆荻花上面去了。我一夜無眠,一直在懷念長安。
白帝城裡千家萬戶靜靜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暉中,我天天去江邊的樓上,坐著看對面青翠的山峰。連續兩夜在船上過夜的漁人,仍泛著小舟在江中漂流。
雖已是清秋季節,燕子仍然展翅飛來飛去。漢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諫,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劉向傳授經學,怎奈事不遂心。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說了。
年少時一起求學的同學大都已飛黃騰達了,他們在長安附近的五陵,穿輕裘,乘肥馬,過著富貴的生活,我卻註定要為一個信念苦渡人間。
聽說長安的政壇就像一盤未下完的棋局,彼爭此奪。反復不定,反思國家和個人所經歷的動亂與流亡,有說不盡的悲哀。
世道的變遷,時局的動盪,國運今非昔比,王侯們的家宅更換主人,無奈宦官當道,賢臣良相更成泡影。中央的典章、文物、制度都已廢棄,在政治上我已經是一個被遺忘的人了。
回紇內侵,關山號角雷動、兵戈揮舞;吐蕃入寇,傳遞情報的戰馬正急速賓士。在這國家殘破、秋江清冷、身世凄苦、暮年潦倒的情況下,昔日在長安的生活常常呈現在懷想之中。
日復一日,大明宮遙望著終南山,卻望不到。那些深居的隱士,天露和玉屑,都已被他們吸光飲盡,青鳥報信,西王母自瑤池駕臨,紫氣彌漫,老子騎牛西去。
記得當年朝上,雉尾扇開合如同祥雲移回,日光沐浴著聖殿,讓我看清玄宗的容貌。記得當年位列朝班,青瑣門下意氣風發,而現在,疾病無情地消磨著時光……秋已漸深。
諳練一種時空的分身術,瞿塘峽、曲江頭,距離被心靈無限地縮短。十五年前我寫《樂游園歌》,花萼樓、芙蓉園歷歷在目。安祿山的鐵蹄已使一切煙消雲散。
那時,黃鵠還在亭院內高飛,成群的白鷗被遊人的舟楫驚起。——而今,一切都消逝了,消逝了……沒有任何留戀的事物。
遙想漢武帝曾在昆明池上練習水兵,一面面戰旗迎風擊鼓。池中石刻的織女辜負了美好的夜色,只有那巨大的鯨魚還會在雷雨天與秋風共舞。
波浪中的菰米叢猶如黑雲聚攏,蓮子結蓬,紅花墜隕。多想像飛鳥一般自由滑翔於秦中的天空,現實卻困我在冷江上無言垂釣。
從長安到渼陂,途徑昆吾和御宿,紫閣峰在終南山上閃耀。我想念一路的香稻和碧梧,在豐收的季節 吸引著鸚鵡與鳳凰……等到春天,曼妙的仕女們還會採摘花草相互贈送。
夥伴們在暮晚時分仍要移棹出發,不願歸返。昔日,我可以憑借詞語鑿穿時代的黑井,痛飲山河甘洌,而今卻只能在回憶中圍攏水源,撫摸它岑寂的微光。
創作背景:
《秋興八首》是大歷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時所作的一組七言律詩,因秋而感發詩興,故曰「秋興」。
杜甫自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棄官,至當時已歷七載,戰亂頻仍,國無寧日,人無定所,當此秋風蕭颯之時,不免觸景生情。因寫下這組詩。
賞析:
在《秋興八首》里,也表現了作者藝術手法的多樣化。《秋興》,抒寫的是一種凄愴悲涼的情緒,作者在對長安的回憶中卻運用了不少輝煌華美的句子來烘托這種情緒。
迸射出既沉鬱而又絢爛的藝術色彩。例如第五首的「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第六首的「珠簾綉柱圍黃鵠,錦纜牙檣起白鷗。」第八首的「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這里所描繪的長安景色,和前面幾首詩里所敘寫的「叢菊兩開他日淚」、「聽猿實下三聲淚」那種凄愴情景成了鮮明的對照。在杜甫另一首《曲江對雨》里也有同樣的描寫手法。
它用「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等華麗句子來反襯出曲江的凄清情景,都顯示了詩人在律句方面所獨創的多樣化的藝術特色。
《秋興八首》藝術手法的多樣化還表現在對仗上。七律和五律一樣,都是唐代的新體詩,有一定的格式,它們當中的兩聯——即頷聯和頸聯,需要講究對仗,開頭兩句和結尾兩句則可以不拘。
而《秋興八首》除了當中兩聯講究對仗外,如第二首的「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第七首的「關塞極天唯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連末尾兩句都用對仗作結。
當中兩聯的對仗還很有變化。如第一首頸聯的「叢菊兩開」和「孤舟一系」是頓句,緊接著的三個字則是「他日淚」和「故園心」,這就使句子有了轉折而增加了一層意思。
第八首的「香稻啄余」、「碧梧棲老」一聯,是倒裝句,意思是說香稻有鸚鵡啄余之粒,碧梧有鳳凰棲老之枝,表現當時社會的安定富裕。因為主要描寫香稻和碧梧,所以用倒裝句法。
這些也都是作者的匠心獨運之處,為後來的律句創作開了法門。這里還須要指出,寫律詩一般的都脫不了所謂起承轉合的格套,照例在頸聯運用轉筆。《秋興八首》在這方面也能突破格套。
這組詩除前面三首在第五、第六兩句運用轉筆外,其餘的幾首都在末後兩句才用了轉筆。最值得注意的是第八首,它描寫渼陂景物,直到末句「白頭吟望苦低垂」才用轉筆作結。
這種寫法,在唐宋詩人所作的絕句中偶亦有之。如李白的「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唯有鷓鴣飛。」陸游的「細傾西國葡萄酒,小嚼南州豆蔻花。
更拂烏絲寫新句,此翁可惜老天涯。」都是在末句用轉筆作結。從這些地方也可以看出杜甫能周旋馳騁於格列律式之中而不為格律形式所拘限,使七律創作取得了高度成就。
杜甫曾經說自己「晚節漸於詩律細」(《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所謂「詩律細」,並不是專指雕章琢句,而是說詩律達到了一種從心所欲、不煩繩削的熟練境地。《秋興八首》也就是「詩律細」的很好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