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落花春歸去小說免費
A. 詩詞賞析: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什麼意思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出自五代李煜的《浪淘沙·懷舊》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賞析
這首《浪淘沙》是李煜降宋後被擄到汴京軟禁時所作,表達了他對故國、家園和往日美好生活的無限追思,反映出詞人從一國之君淪為階下之囚的凄涼心境。
上闋兩句採用了倒敘的手法,夢里暫時忘卻了俘虜的身份,貪戀著片刻的歡愉。但美夢易醒,簾外潺潺春雨、陣陣春寒驚醒了美夢,使詞人重又回到了真實人生的凄涼景況中來。夢里夢外的巨大反差其實也是今昔兩種生活的對比,是作為一國之君和階下之囚的對比。寫夢中之「歡」,誰知夢中越歡,夢醒越苦;不著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以想見。李清照在《聲聲慢》中這樣寫「雨」:「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愁情畢現。「簾外雨潺潺」,這雨似乎更是詞人心間下起的淚雨;「春意闌珊」,春光無限好,可是已經衰殘了,就象美好的「往事」一去難返;「羅衾不耐五更寒」,禁不住的寒意,不僅來自自然界,更來自凄涼孤冷的內心世界。李煜《菩薩蠻》詞有句:「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所寫情事與此差同,但此處表達情感更顯委婉含蓄。
「獨自暮憑欄,無限江山」,「莫」一作「暮」。「莫憑欄」是說不要憑欄,因為憑欄而望故國江山,會引起無限傷感,令人無以面對;「暮憑欄」意謂暮色蒼茫中憑欄遠眺,想起江山易主,無限往事,「暮」也暗指詞人人生之暮。兩說都可通。李商隱曾在《無題》中寫下「相見時難別亦難」,表達了人們普遍的情感。降宋後被擄到汴京,告別舊都金陵是多麼難舍難離,《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中「最是倉皇辭廟日」一句表達的正是這種情感。這里卻說「別時容易」,可見「容易」是為了突出一別之後再見之難;「見時難」似也包含著好景難再,韶華已逝的感慨。「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就象水自長流、花自飄落,春天自要歸去,人生的春天也已完結,一「去」字包含了多少留戀、惋惜、哀痛和滄桑。昔日人上君的地位和今日階下囚的遭遇就象一個天上、一個人間般遙不可及。「天上人間」暗指今昔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際遇。一說「天上人間」是個偏正短語,語出白居易《長恨歌》:「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意謂天上的人間,用在這里暗指自己來日無多,「天上人間」便是最後的歸宿。
這首詞表達慘痛欲絕的國破家亡的情感,真可謂「語語沉痛,字字淚珠,以歌當哭,千古哀音」。詞的格調悲壯,意境深遠,突破了花間詞派的風格。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於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後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B.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煜(937――978)
簡介一、
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亦為五代時出色的詞人。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徐州(今屬江蘇)人,一說湖州(今屬浙江)人。南唐元宗李景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後主。開寶八年,國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雖庸駑無能,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李煜工書法,善繪畫,精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現存約32首,內容主要可分作兩類:第一類為降宋之前所寫的,主要為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第二類為降宋後,李煜因亡國的深痛,對往事的追憶,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時期的作品成就遠遠超過前期。當中的傑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皆成於此時。此時期的詞作大都哀婉凄絕,主要抒寫了自己憑欄遠望、夢里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故國」、「往事」的無限留戀。李煜在中國詞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對後世影響亦大。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但又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由是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李煜文、詞及書、畫創作均豐。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在位時間(961-975)。
簡介二、
從中國詩史上看,象溫庭筠、韋庄、馮延巳等都可算是唐五代詞壇的佼佼者,他們的文學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作為詞的集大成者,則非悲劇帝王詞人李後主莫屬了。
後主李煜,字重光,初名從嘉,別號有:鍾隱、鍾山隱士、鍾峰隱居、鍾峰隱者、鍾峰白蓮居士等。是中主李璟的第六位兒子。他天資敏慧,容貌出眾,「豐額駢齒,一目重瞳子」,據說,帝舜是重瞳,因此,後人每以重瞳的人為帝王之象。後主酷好書畫文詞,精通音律,性情多愁善感。他出生的時代,正逢中國政治大混亂的局面,歷史上稱它為五代十國。在中原一帶承遞唐朝這一正統的是,梁、唐、晉、漢、周五代,環繞外圍是,則是十國。
當朱全忠篡唐稱帝,改國號為梁的時候,唐朝的淮南節度使楊行密也據揚州稱帝,國號吳。楊行密傳位次子楊渭,可是大權卻落到徐溫的手裡。徐死,由養子徐知誥繼承,不外便篡吳自立,建都金陵,國號為唐,並改姓名為李升。李升就是後主的祖父。
後主的父親李璟是位「神采精粹」、「器宇高邁」的人,對政治本來沒有多大的興趣,他曾打算在廬山瀑布之下築一書齋作隱士,卻沒想到事與願違,在升元五年繼任皇位。在文學藝術上他是極有素養的君主,宮中藏有豐富的墨寶典籍。李後主生長在如此的環境里,潛移默化,終於塑造了多采多姿的藝術情調。
李煜在政治上雖庸駑無能,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李煜工書法,善繪畫,精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現存約32首,內容主要可分作兩類:第一類為降宋之前所寫的,主要為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第二類為降宋後,李煜因亡國的深痛,對往事的追憶,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時期的作品成就遠遠超過前期。當中的傑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皆成於此時。此時期的詞作大都哀婉凄絕,主要抒寫了自己憑欄遠望、夢里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故國」、「往事」的無限留戀。李煜在中國詞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對後世影響亦大。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但又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由是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李煜文、詞及書、畫創作均豐。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在位時間(961-975)。
卷8_5 【九月十日偶書】李煜
晚雨秋陰酒乍醒,感時心緒杳難平。黃花冷落不成艷,
紅葉颼飀競鼓聲。背世返能厭俗態,偶緣猶未忘多情。
自從雙鬢斑斑白,不學安仁卻自驚。
卷8_6 【秋鶯】李煜
殘鶯何事不知秋,橫過幽林尚獨游。老舌百般傾耳聽,
深黃一點入煙流。棲遲背世同悲魯,瀏亮如笙碎在緱。
莫更留連好歸去,露華凄冷蓼花愁。
卷8_7 【病起題山舍壁】李煜
山舍初成病乍輕,杖藜巾褐稱閑情。爐開小火深回暖,
溝引新流幾曲聲。暫約彭涓安朽質,終期宗遠問無生。
誰能役役塵中累,貪合魚龍構強名。
卷8_8 【送鄧王二十弟從益牧宣城】李煜
且維輕舸更遲遲,別酒重傾惜解攜。浩浪侵愁光盪漾,
亂山凝恨色高低。君馳檜楫情何極,我憑闌干日向西。
咫尺煙江幾多地,不須懷抱重凄凄。
卷8_9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李煜
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吳苑宮闈今冷落,
廣陵台殿已荒涼。雲籠遠岫愁千片,雨打歸舟淚萬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閑坐細思量。
卷8_10 【挽辭】李煜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銷心裡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猶殘葯,香奩已染塵。前哀將後感,無淚可沾巾。
艷質同芳樹,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實,又苦雨傷叢。
穠麗今何在,飄零事已空。沉沉無問處,千載謝東風。
卷8_11 【悼詩】李煜
永念難消釋,孤懷痛自嗟。雨深秋寂莫,愁引病增加。
咽絕風前思,昏蒙眼上花。空王應念我,窮子正迷家。
卷8_12 【感懷】李煜
又見桐花發舊枝,一樓煙雨暮凄凄。
憑闌惆悵人誰會,不覺潸然淚眼低。
層城無復見嬌姿,佳節纏哀不自持。
空有當年舊煙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卷8_13 【梅花】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檻小欄邊。共約重芳日,還憂不盛妍。
阻風開步障,乘月溉寒泉。誰料花前後,蛾眉卻不全。
失卻煙花主,東君自不知。清香更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762203.html
http://..com/question/4516317.html
C.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 什麼意思
意思是過去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紅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今昔對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間。
天上人間,意思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人間。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出自《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是南唐後主李煜的詞作。這首詞作於李煜被囚汴京期間,抒發了由天子降為臣虜後難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對南唐故國故都的深切眷念。
原文如下: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譯文如下:
門簾外傳來雨聲潺潺,濃郁的春意又要凋殘。即使身蓋羅織的錦被也受不住五更時的冷寒。只有迷夢中忘掉自身是羈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時的歡愉。
不該獨自一人登樓憑欄遠望,引起對故國的無盡思念和感慨。離開容易再見故土就難了。過去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紅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今昔對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間。
賞析:
此詞基調低沉悲愴,透露出李煜這個亡國之君綿綿不盡的故土之思,可以說這是一支宛轉凄苦的哀歌。情真意切、哀婉動人,深刻地表現了詞人的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動地刻畫了一個亡國之君的藝術形象。
正如李煜後期詞反映了他亡國以後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確實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訴說內心的極度痛苦,具有撼動讀者心靈的驚人藝術魅力。此詞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
D.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怎麼解釋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詞意凄絕,充溢著無可奈何的情緒。這里詞人以生動的比喻,進一步把集合著悲涼、痛苦、傷心、悔恨,交織著絕望與希望的感情,推向了高潮。落紅逐水流,春光已逝去,世事變化急速,好景一去不復返。從前在「天上」過著自在自由的帝王生活,而今在「人間」卻是暗無天日的俘虜生活,一天一地,差別是何等巨大!這種從「天上」降到「人間」,亦即由至高無上的皇帝成為被人輕賤的俘虜的生活巨變,對李煜個人來說,是個悲劇,但也正是這樣的特殊經歷,給李煜的創作帶來了活力。一方面,被囚禁、被侮辱的「人間」生活,使他的內心極其痛苦,並得以在創作中極其真實的表現出來,使作品具有感情上的動人力量;另一方面,從帝王到俘虜的生活經歷雖然是李煜所特有的,但經歷生活的巨變卻是一般人也常有的,這就使得那些雖然沒有李煜那樣獨特經歷的人,也能受到感染,從而使作品獲得了長久的生命力。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這里以「流水」、「落花」、「春去」等自然規律的不可逆轉,來反復暗喻南唐的滅亡和歡樂的消逝。唐圭璋在《唐宋詞簡釋》中說:「流水盡矣,花落盡矣,春歸去矣,而人亦將亡矣。將四種之語,並合一處作結,肝腸斷絕,遺恨千古。」人的生命至此,如果還重視自我主體的價值和尊嚴,那麼實在沒有活下去的必要了。「天上人間」一聲呼喚,正透露了其內心世界生與死的矛盾情結,也就是一種絕望者的希望。其實,對死的恐懼也就是對人生的清醒認識。詞人是多麼留戀這美好的人世間啊!但是,夢境中天堂般的帝王生活已永不復返了,現實中地獄般的俘虜生活又不願再繼續下去,活下來已沒有必要了。死,就是一種優化的選擇了,就是人生最合情理的歸宿。從中我們不是分明感受到人的主體性的覺醒人類精神的一種超越和升華嗎?
E.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 是出自那篇古文
一、「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是出自南唐.李煜的《浪淘沙令》,意思是——
事如同落花流水,一去不返。春已不再,今夕往昔,如同一個在天上,一個在人間。
二、附原文如下:
浪淘沙令
南唐.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賞析:
就象水自長流、花自飄落,春天自要歸去,人生的春天也已完結,一「去」字包含了多少留戀、惋惜、哀痛和滄桑。昔日人上君的地位和今日階下囚的遭遇就象一個天上、一個人間般遙不可及。「天上人間」暗指今昔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際遇。一說「天上人間」是個偏正短語,語出白居易《長恨歌》:「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意謂天上的人間,用在這里暗指自己來日無多,「天上人間」便是最後的歸宿。
「流水」二句,既與上片「春意」遙相照應,又象徵著國亡身俘命運的不可逆轉,正是人間天上,永無相會之日。全詞從「夢里貪歡」的幻覺,「別易見難」的哀嘆,到「流水落花」的象徵,吟唱出凄涼絕望的人生悲劇。
三、作者簡介: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生於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並於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今南京)台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開寶八年(975年),宋軍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開封),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庄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F. 3、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離別它是容易的,再要見到它就很艱難。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紅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對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間。
出自:五代 ·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譯文:門簾外傳來雨聲潺潺,濃郁的春意又要凋殘。羅織的錦被受不住五更時的冷寒。只有迷夢中忘掉自身是羈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時的歡娛。獨自一人在太陽下山時在高樓上倚靠欄桿遙望遠方,因為想到舊時擁有的無限江山,心中便會泛起無限傷感。
離別它是容易的,再要見到它就很艱難。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紅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對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間。
闌珊:衰殘。一作「將闌」。
羅衾(音qīn):綢被子。
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江山:指南唐河山。
深層次意思是:當時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因感懷,故國已失去,自己是階下囚的境遇。
李煜於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後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
後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
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G. 烏夜啼 李煜
比喻南唐國運的衰敗
像這樣的意象有很多啊 比如「櫻桃落盡春歸去」「流水落花春去也」「緊鎖已沉埋」都是表達亡國的悲痛 南唐國運走到盡頭的嘆息
H. 浪淘沙中「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作了什麼抒情。
《浪淘沙》此詞是李煜去世前不久寫的,殆為絕筆之作。詞寫亡國被俘的悲苦之情,以夢境的「一晌貪歡」與冷酷的現實形成強烈的反差,從鮮明的今昔對比中凸現出隱埋心底的深哀巨痛。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兩句說出人生將盡的悲哀。唐圭璋〈唐宋詞簡釋〉評煞拍兩句說:「水流盡矣,花落盡矣,春歸去矣,而人亦將亡矣。將四種了語,並合一處作結,肝腸欲斷,遺恨千古。」
I.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啥意思
意思: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紅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一是天上一是人間。
出處:南唐後主李煜的《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原文: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譯文:門簾外傳來雨聲潺潺,濃郁的春意又要凋殘羅織的錦被受不住五更時的冷寒。只有迷夢中忘掉自身是羈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時的歡娛。
獨自一人在太陽下山時在高樓上倚靠欄桿遙望遠方,因為想到舊時擁有的無限江山,離別它是容易的,再要見到它就很艱難。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紅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一是天上一是人間。
(9)流水落花春歸去小說免費擴展閱讀
此詞基調低沉悲愴,透露出李煜這個亡國之君綿綿不盡的故土之思,可以說這是一支宛轉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敘,先寫夢醒再寫夢中。起首說五更夢回,薄薄的羅衾擋不住晨寒的侵襲。簾外,是潺潺不斷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殘春;這種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
「夢里」兩句,回過來追憶夢中情事,睡夢里好象忘記自己身為俘虜,似乎還在故國華美的宮殿里,貪戀著片刻的歡娛,可是夢醒以後,「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卻加倍地感到痛苦。
過片三句自為呼應。說「獨自莫憑欄」,是因為「憑欄」而不見「無限江山」,又將引起「無限傷感」。「別時容易見時難」,是當時常用的語言。《顏氏家訓·風操》有「別易會難」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說「別日何易會日難」。
然而作者所說的「別」,並不僅僅指親友之間,而主要是與故國「無限江山」分別;至於「見時難」,即指亡國以後,不可能見到故土的悲哀之感,這也就是他不敢憑欄的原因。
在另一首《虞美人》詞中,他說:「憑欄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眼前綠竹眉月,還一似當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復見,「憑欄」只能引起內心無限痛楚,這和「獨自莫憑欄」意思相仿。
「流水」兩句,嘆息春歸何處。張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間何處去,舊歡新夢覺來時」之句,「天上人間」,是說相隔遙遠,不知其處。這是指春,也兼指人。詞人長嘆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國一去難返,無由相見。
這首詞,情真意切、哀婉動人,深刻地表現了詞人的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動地刻畫了一個亡國之君的藝術形象。
正如李煜後期詞反映了他亡國以後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確實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訴說內心的極度痛苦,具有撼動讀者心靈的驚人藝術魅力。此詞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