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在線 » 曉松奇談台灣系列聽書

曉松奇談台灣系列聽書

發布時間: 2022-01-04 20:23:15

『壹』 高曉松奇談裡面說山東八千學生南下是什麼書

高曉松奇談裡面說山東八千學生南下是《十字架上的校長——張敏之夫人回憶錄》,作者是王培五口述/著。

本書背景為白色恐怖首宗,也是牽連人數最多的第一大案,史稱「澎湖案」。事端於1949年國共內戰局勢逆轉,國府計劃遷台,山東煙台聯中校長張敏之,率8000名流亡師生追隨投奔,原望遷台繼續學業,但因入台管制而暫轉澎湖,不意軍方因內戰兵員漸耗,強要接收這群中學生為兵。

張校長為維護學生受教權,挺身抗爭,軍方竟以莫須有的「匪諜」入罪,他和一百多名師生被槍決,數千名學生被充軍後受盡凌虐,另有不知人數、不詳姓名學生被投入海中溺斃。

張夫人忍辱帶著六名子女,走投無路、謀職不易,特務如影隨形,嘗盡人間疾苦。幸有堅定信仰倚靠及仗義之士扶助,最後一家相繼出國,兒女都奮斗有成,全家幸福圓滿。

(1)曉松奇談台灣系列聽書擴展閱讀

張敏之被害(外省人228事件)過程:

1949年6月22日,八所聯中的師生合計8000多人從廣州黃埔碼頭登上濟和輪前往澎湖。他們到達澎湖後,軍方撕毀了與校方的協議,強征該批中學生入伍,引發師生反抗。

張敏之為維護學生權益而出面交涉,被軍方控為「匪諜」,張敏之和106名師生遭到槍決,其中張敏之於1949年12月11日遭槍決。

張敏之(1907—1949),1907年生於山東省牟平縣,十六歲考取了當地一流初中先志中學,成為新制第一班學生。張敏之在校期間加入國民黨外圍社團「平民學會」,高中畢業後,由山東省國民黨部保送報考中央黨務學校,成為黨校第一期畢業生。

1949年6月22日,八所聯中師生合計八千子弟,在廣州的黃埔碼頭登上了開往澎湖的濟和輪。

抵達澎湖後,軍方撕毀與校方簽訂的協議,強征這群中學生入征,引發學生的反抗,張校長為維護學生權益挺身抗爭,被軍方以莫須有的「匪諜」入罪,他和106名師生被槍決;被張校長保全下來的學生中,多有後來在學術教育界成就卓著者,如前台灣大學校長孫震等。

1949年12月12日早上,在台灣出版的國民黨《中央日報》第四版,與台灣省政府經營的《新生報》第四版,都印出斗大的震撼標題與集體槍決照片:「台灣豈容奸黨潛匿,七匪諜昨伏法」及「你們逃不掉的,昨續槍決匪諜七名。」

副標題則配以:「保安部破獲匪兵運機構,黨羽百餘人均一網打盡。」及「對叛徒不寬容」等,這就是白色恐怖第一案——澎湖案。

『貳』 喜馬拉雅聽書怎麼沒有曉松奇談2015了

因為版權問題下架了
我也很喜歡聽有聲小說,最近一直在聽果FM里聽小說,目前在聽無限恐怖

『叄』 喜馬拉雅聽書怎麼沒有曉松奇談了

版權問題下架了
我也很喜歡聽有聲小說,最近一直在聽果FM里聽小說,目前在聽盜墓筆記。

『肆』 曉松奇談 台灣部分 片首配樂,高手進

命運之河 出自電影《賽德克巴萊》

『伍』 如何看待《曉松奇談》的《台灣》系列

事實是對的,但由此引申出的政治觀點我不敢苟同。欲抑先揚。

第一,部分正確,不過也就到明末為止。從清朝開始算也是自古以來了吧!中央政府真正在台灣建立行政機構是清朝的時候了(如果大家認為鄭明算正統的話,可以再往前推推),在此之前台灣真的就是化外之地,完全沒有任何政權機構(荷蘭殖民者其實也就搞了幾個據點),中原王朝的勢力一般也就延伸到澎湖。
台灣(大員,大流求)這個島上面有什麼東西值得中原王朝去控制?中國自古不重視海權,台灣這個島孤懸海外,產無奇貨,環境惡劣(對北方人來講),實在沒有什麼價值。
第二,正確,不過更准確地說,台灣島是整個大洋民族南島語系的發源地,這個民族包括整個太平洋的島嶼,毛利人,印尼人,還有馬達加斯加人,他們語言追本溯源都可以追溯到台灣的原住民,通過基因和語言都能得出這個結論。
其實古福建地區的人據說也是操南島語系的語言的,武夷山的懸棺就跟印尼菲律賓的懸棺同出一脈,隨後古越族和華夏先後征服了這里,當地人可能從閩地逃向台灣,從台灣出海,征服了整個大洋。
第三,也是對的。但是沒什麼意義,蒙古,西藏,新疆都是化外之地,這個本來就是中央之國語境下的判斷。
但是,上述三點完全無法支持台灣的獨立性。
第一點,自古以來完全成立。我們中國歷史太長了,好像沒個一兩千年都不好意思說自古以來,但是看看世界,有幾個國家的歷史超過五百年的?就別提歐洲那個你中有我的封建領主體系了!貴族都是一家人,領土等同私產,根本就沒有國家的區分。
從明末開始,到甲午,兩個半世紀的統治還不夠長?
第二點,沒意義。現在台灣的原住民人口基本就是漢人總數的零頭,台灣的主體就是河洛人加客家人,妥妥的漢語族。就算台灣原住民跟太平洋島民同出一源,那也沒有什麼用,頂多增加了他們語言文化的研究價值。往大了說,西南江浙福建兩廣,都是古代百越部族的地盤,不屬於華夏體系,現在不都是漢人的基本盤?
第三點就更沒什麼了,化外之地只是一個形容而已,大清實實在在派了知府巡撫,怎麼可能不算大清的直屬領土呢?西藏獨立性都比同時期的台灣強。
台灣人跟對岸的福建人是同文同種同語的,是中華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陸』 跪求高曉松講的台灣14期,曉松奇談台灣系列資源

這位童鞋你好,曉松奇談台灣系列資源一共有14期,講的的確比較經典,高曉松講的台灣系列見解也的確很是獨到,不過吧資源實在是太大太多了,這個網路知道回答實在是解決不了,所以就只能給你推薦一個新浪博客了,在這個博客裡面有你想要的東西:網頁鏈接

『柒』 如何看待曉松奇談這兩期的《台灣觀感》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刻意花了一個小時時間看了這兩期節目,並且做了筆記。之前沒有接觸過任何高曉松老師的視頻節目,例如《曉松奇談》或者是《曉說》。個人非常喜歡高曉松老師的音樂作品。對於其本人持中立態度。我將回答的是本期節目與台灣之前關系的內容,不涉及評價節目本身質量的好壞。在這兩期節目里,高曉松老師所帶來的是他自己對於整個台灣的一個直觀印象,並且從各個方面大致介紹了台灣的一些歷史以及現狀問題。總體而言,高曉松老師很喜歡台灣,這是他自己說的。並且,對於台灣有非常良好的一些印象。這個其實題主在題里已經說了。所以簡短的而言,對於大多數尚未去過台灣或者是對於台灣不夠了解的朋友,這兩期節目是一個很不錯的入口。但是這兩期節目里也的確存在著一些錯誤與硬傷,我將會在答案後半段指出。如果想要了解一個真正的台灣,那還是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去走一遭。首先,高曉松老師普及了很多台灣獨有的,大陸人不了解的概念。這點對於對台灣不夠了解的大陸人而言,是一個不錯的入口。比如高曉松老師提到的就有「外省人」、「原住民」、「客家人」、「眷村」與「名嘴文化」等。能夠在幾分鍾能將這些概念用詼諧幽默而又簡單易懂的話語講清楚。體現了高曉松老師很深的文化功底。高曉松老師所帶來的關於台灣的這些印象,很可能就是一個第一次去台灣的大陸人對於台灣最直觀的印象。比如人人都很有禮貌,比如其實我們兩邊也差不多,無非是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文字政治體制不一樣。還有很多很多。我之所以這么講,是因為包括我自己,以及所看過許多陸生朋友剛到台灣時所寫下的文章都很顯明的體現了這一點。我覺得如果一個人剛看過這期視頻之後立刻去台灣,或者是剛從台灣回來之後看高曉松老師的視頻,可能會很同意視頻里的大部分觀點。但是我必須要說的是,高曉松老師有部分弱化或者隱瞞缺點,而放大優點的嫌疑。尤其是在提到和大陸的對比時,這種方法尤為明顯。他用的和台灣的對比很像一種田忌賽馬式的對比。我記得之前無論是周小平的關於台灣的文章,或者是韓寒的關於台灣的文章里都有類似的這種觀點。然而其實只不過是立場不一樣罷了。其次我要說的是高曉松老師提到的很多細節。這個將一點一點分開來說。小確幸:第一期里高曉松老師說自己尚未去台灣時,看台灣的電視節目,覺得人人都打了雞血。因為他們在電視上永遠都在吵架。後來到了台灣之後才發現有著巨大的反差,原來大多數人都很安靜。人們追求的並不是一種打了雞血為了政黨撕破臉的生活,而是一種平靜的小確幸的日子。這點是對的,也是一種台灣的社會風氣。但是台灣人並沒有特別享受在這種狀態之中。事實上,有很多台灣人也在反思為什麼到今天台灣的經濟變得這么爛,為什麼馬英九講的拼經濟拼經濟卻帶來的是越來越大的社會不公與貧富差距。我只能說,小確幸的確存在,但不是人人都享受它。擴展閱讀:台灣的小確幸到底是什麼大學教育:這點是題主最懷疑的。真的有8分上大學嗎?這個是真的,我可以告訴題主,高曉松老師所舉的例子幾乎都是真實的。這里高曉松老師用了第一個對比,高曉松老師對比了台灣的大學。並且貫穿兩期視頻的好幾個時節段。首先高曉松老師說台灣想上大學就一定能上,很多排名末尾的學校常常找不滿學生。然後得出台灣的大學教育資源比大陸豐富。這種推論里結果是對的,然而推論的方式卻錯了。事實上大陸也有很多三本,大專常年招不滿學生。我上大學那年,在補錄的時候刻意的去看了一下補錄大學的空缺比。看到三本大專那裡我簡直驚呆了。缺口幾乎已經可怕到每個專業只錄了本來要錄名額的一半不到。有興趣的可以明年高考時自行點進招辦官網,看看是不是我說的這樣。其次高曉松老師提到了台大和清華,並且狠狠地鄙視了自己的母校。其結論是台大清華學風很濃,繼承了老北大清華的傳統。然而我們今天大陸的大學卻功利味道滿滿。然而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子嗎?我不是在否定台大的教育,但是就我曾經在兩岸的大學里各上過學來看(大陸C9+985,台灣私立名校,排名靠前)。單單講學風這一點而言,沒有什麼學校能比得上大陸的學校了。因為大陸的學生面臨的競爭力更大,我曾經在facebook上隨手貼過我們學校冬天早上圖書館排隊的場景,當時我Facebook里台灣的好友幾乎嚇住了。即便是台大的同學也是這樣,他們沒有辦法想像學習如此認真刻苦的學生。台大是所好大學,然而讓高曉松老師捧的位置太高了。北大清華也許沒有達到高曉松老師心目中的地位,但是我必須要替北大清華的同學說句話,那就是這兩所學校也絕對沒有高曉松老師說的那麼不堪,好像人人都在關心「去國企還是去私企」這種問題。醫療:高曉松老師還提到了台灣的醫療問題。看起來似乎是一種人間天堂的感覺。這點上我本人沒有發言權,但是台灣的健保體系做的的確是世界上排在世界前列的。我自己本身曾經在台灣看過病,因為當時提前繳納了保險,所以在校醫院里看病一分錢沒花,而且還很萌的送了我一個杯子。(台灣人奇怪的萌點)==。貧富差距:這點上,台灣的確是一個基尼系數並不高的國家(0.33),對比中國大陸的0.47可以說貧富差距並不是很大。所以其實高曉松老師也並沒有誇大。但是肯定還是會有。然後是高曉松老師提到的一些台灣特色,像是機車文化這些。都是高曉松老師的個人主觀感受,也基本上都是對的。沒有什麼可以說的。下面是整整一組重頭戲,那就是衣食住行問題。衣服上,高曉松老師說台灣人很少追求愛馬仕,香奈兒這種名牌。其實真的不是這樣子的。我上學的學校里,女生coach算是蠻多的。香奈兒,Gucci之類的也有。愛馬仕倒是真的沒看到。然而追求生活質量本身不是什麼錯誤。高曉松老師似乎是想說台灣人並不很俗氣的追求一些已經爛俗的奢侈品牌,而是更多的追求一種自我的設計。這點上是存在的,台灣的很多獨立設計的確很漂亮。然而邏輯卻是錯誤的。因為一個人喜歡香奈兒愛馬仕可能並不是因為他很俗氣的想要把這個像暴發戶一樣的顯給別人看。他也可以同時追求獨立設計。每次有什麼大牌發售的時候,台灣的一些專門店門口會整夜排隊……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已。食:這點我完全同意高曉松老師,就醬。也許香港美食愛好者可以跳起來反駁高老師。住:高曉松老師用北京和台北的房價進行對比,然後得出了台灣的房價「真的已經算很便宜了。」這樣的結論。其實並不是這樣,可能因為高曉松老師接觸的一些人都是像李宗盛,張大春這樣文藝界的人士。本身其地位也並不低。然而年輕人拿著22K買不起房的場景也是廣泛存在的。我今年又回台灣時住在一個朋友家,大概已經算是郊區了。高層小區,一套100平米左右是兩千多萬台幣。約等於四百萬人民幣。北京人買房買到通州,台北也有人買房買到桃園。行:這點上高曉松老師說的基本沒什麼問題了。台灣的交通發達是可以身體力行感受到的,並且,大街上的車很多都是90年代的本身和當時台灣的經濟發展速度很快有關系。然後是另一個重頭戲,傳統文化。台灣是真的有保存中華文化保存的那麼好嗎?這個話題簡直太大了,估計學界的人也很難解釋清楚。高曉松老師認為台灣的文化是很發達的,這點我同意。而且高曉松老師自己是文化界人士,發言肯定比我更專業。但是如果認為今天的台灣文化是傳統的中國文化,那就是一種大錯特錯的認識了。事實上台灣自身的歷史以及其地理的復雜性決定了其擁有一種獨特的台灣文化。如果簡單說的話,應該是閩南文化,漢文化,日本文化與台灣本身原住民文化等的結合體。絕對不是單單「中華文化」四個字所能搞定的。具體不講了。下來是高曉松老師視頻中的一些硬傷與和我所接觸到的不符合的地方。我大概說一些,剩下的明天起來再補充。住房問題,教育問題上邊已經寫過了。事實上台灣人也很追求名牌,我相信追求名牌的心在哪都是一樣的。無非就是經濟發展的高低帶來的差距而已。高曉松老師說一波人到了台灣之後,因為後於閩南人,所以被當做了客人成了客家人。這個解釋是錯誤的。關於客家人具體的解釋自行網路。大概就是中原的漢人到了東南沿海一代這樣子吧。書店:高曉松老師說進入大陸的書店,滿目的成功學。進入了台灣的書店,每個地方都透露著文學的氣息。其實誠品最顯眼的位置擺的也是暢銷書。大陸越來越多的書店開始把文學性看的更為重要。這點上有種田忌賽馬的感覺。歷史書:我不知道高曉松老師翻的是台灣的哪一套歷史書,不過我自己本身是看過台灣高中的所有歷史書的。而且還跟著老師一起做過課題研究。一個很重要的點是,在台灣的歷史書中,均沒有出現諸如「我國」帶有主觀意義的字眼。所以其實台灣目前所使用的歷史書是盡量避免主觀判斷。高曉松老師還舉了一個例子,是台灣的文化很發達。然而舉例卻讓人大跌眼鏡。比如普通的計程車司機會說成語……這個根本沒有絲毫的說服力。我在台北也見過很多水平很低的計程車司機,在大陸也見過凱恩斯貨幣理論侃侃而談的司機(今天下午剛見的…………)。還有什麼因為電影改名,或者是某個地方因為電影而出名。這個推論就更扯了……因為拍了《悲情城市》,九份出名了。所以這就是文化發達呢?如果你說《悲情城市》文化意義很強的話。但是《那些年》也火了一把平溪,你說這算什麼呢?還有一些硬傷,我明天再補充。我先簡單做一個結論,然後把答案發出來等你們來點贊。大概就是,高曉松老師的確是很喜歡台灣,和我一樣。並且對台灣有著很深的感情,這點也和我一樣。然而很多「推論」往往是先預設結果,然後再用一個很奇怪的邏輯去推論出結果。這是一個節目不應該的。在尼爾波茲曼的《娛樂至死》中,尼爾波茲曼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理論。那就是人類對於電視節目往往是缺乏反應力的。讀書時,人需要長時間的進行上下文的思考,去思考作者所說的每一句話進而得出結論。然而看電視時卻不是這樣。電視往往會切斷人的思維模式,使人在看電視時進行一種不自主的非思考性活動。回到高曉松老師的節目里來,這點會更加明顯。我之所以說一個沒有去過台灣准備去的人,或者是一個剛剛從台灣回來的朋友也許會很同意高曉松老師的這個節目就是這樣。所以,這兩期節目是一個很好的入門教材。但是台灣並不完全是它所說的那樣子。你待的越久就會越發現,台灣的迷人之處絕對不僅僅是高曉松老師說的這么簡單。顯示全部

『捌』 曉松奇談2016用哪個APP可以聽

你可以去氧氣聽書或者喜馬拉雅找找,在愛聽4G里用這兩個軟體是可以免流量暢聽的~

『玖』 求曉松奇談台灣的幾期視頻

在愛奇藝搜不到嗎?

『拾』 曉松奇談的台灣系列一整個!希望有人可以發我資源 愛奇藝下架了 好難

[email protected],求共享

熱點內容
穿越之女配女扮男裝的逆襲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21 07:14:16 瀏覽:610
小說免費下載透視高手 發布:2025-09-21 07:12:39 瀏覽:789
科學科幻小說多少元 發布:2025-09-21 06:56:08 瀏覽:889
懶人聽書賺錢軟體下載 發布:2025-09-21 06:56:08 瀏覽:133
熱門虐心現言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21 06:33:37 瀏覽:982
蕭荷荷秦仲寒小說名字 發布:2025-09-21 05:10:41 瀏覽:180
武林盟私密記事在線聽書 發布:2025-09-21 03:43:17 瀏覽:837
皇帝穿越到現代的gl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21 03:39:27 瀏覽:81
誇克小說免費閱讀怎麼樣 發布:2025-09-21 03:10:51 瀏覽:701
聖鬥士類型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21 02:41:16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