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小說免費閱讀11章
㈠ 《遇見你之前,我以為我受得了寂寞》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遇見你之前,我以為我受得了寂寞》(沈從文)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uNwbMFPJFQozgHRNclNJ7g提取碼: 9emd
書名:遇見你之前,我以為我受得了寂寞
豆瓣評分:7.3
作者:沈從文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年:2017-9-1
頁數:288
內容簡介:
《遇見你之前,我以為我受得了寂寞》選取沈從文寫給妻子的6封書信,以及不同時期的10篇經典情感小說代表作集結成冊。信,是新婚小別時寫給妻子的熱切思念;小說,是對愛情里的矜持、等待、守護、期盼的不同描述。兩種文體,讀沈從文的情書,才能讀懂他小說里的愛情。
我們都曾在心底想像愛情,我們也都曾感受過愛情里的寂寞。讀沈從文的作品,他信中那濃烈的寂寞,他筆下那純粹的愛情,彷彿給我們心底那暗潮湧動的情緒找到了明亮的出口。不是因為寂寞才愛你,而是因為愛你所以才寂寞。
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
湖南鳳凰人,苗族。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專家,曾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1924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先後在青島大學、西南聯大、山東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
主要著作有《邊城》《湘行散記》《中國文物常識》等。
㈡ 1902游戲角色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1902游戲角色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2011年6月6日星期一端午節
時間慢慢的劃過十一點,正想入夢中與那幽幽之女相會!
不曾想,隨手打開書頁,以便觀察今日點擊幾何,勿曾想到,書評中一書友為我建立了書友群。
第一次面對如此情況的我,當時心中一股暖流流過,似有千言萬語,但是不知該如何說出口,後來幾個深呼吸,平靜下來,正為難之時,又看到了自己正在碼的字,遂心中有了決定。將心中的感謝寫下來,發到書文中去,此法不是作秀,不是煽情的言情,只是為那瞬間而讓我全身布滿暖流而寫的感謝信!
身處靜夜,無人知兮。揮手碼字,孤寂嘗兮。
雲華月余,只為夢兮。沒事思索,白發生兮。
突聞遠客,建吾群兮。心中激盪,情緒昂兮。
初始動力,生活要兮。如此情景,繼續寫兮。
信任之感,觸景生兮。此段文字,只為謝兮。
感謝對我的信任,不管以後如何,現在我一定會認認真真,努力的去創作!
再一次的感謝EvilBritish!
群號49936105
[[
自己興手塗鴉做的,做的不好請大家多多包含,謝謝一直關注我小說……
㈢ 《海底兩萬里》第十一章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尼摩艇長帶我們參觀「鸚鵡螺號」上有一萬兩千冊藏書的圖書室,給我抽用海帶製成的雪茄,觀賞他收集的標本,又看了他為我准備的雅緻的房間以及他自己住的簡陋的房間。
《海底兩萬里》內容簡介——故事的起因是1866年所發生的一件鬧得滿城風雨的怪事。當時不少航行船隻在海上發現了一頭大「海怪」,並有船隻遭到「海怪」的襲擊。出於對航海安全的考慮,也是在公眾的呼籲下,由美國派遣了一艘戰艦對「海怪」進行追逐。
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受邀參加了這次追逐行動。結果,追逐怪物的戰艦反被怪物追逐,並遭到「海怪」的兇猛襲擊。阿龍納斯和他的兩位同伴落水,被「海怪」所救,此後便跟隨「海怪」周遊四海,探盡海底秘密,歷盡艱辛和風險。最後,大家因不堪海底世界過於沉悶的生活,又設法逃走,重回陸地。
(3)1902小說免費閱讀11章擴展閱讀
《海底兩萬里》(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凡爾納三部曲」(另兩部為《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和《神秘島》)的第二部。全書共2卷47章。
小說主要講述了博物學家阿龍納斯、其僕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一起隨鸚鵡螺號潛艇船長尼摩周遊海底的故事。
在法國,作品於1869年3月20日~1870年6月20日連載於《教育與娛樂雜志》(Magasin d』Écation et de Récréation);第一、二卷的單行本分別出版於1869年10月28日和1870年6月13日(無插圖);插圖本出版於1871年11月16日,111幅插圖由Edouard Riou和Alphonse de Neuville繪制,Hildibrand雕刻。
該書最早被翻譯到中國則是在1902年,題為《海底旅行》,由盧藉東、紅溪生據太平三次的日譯本《五大洲中海底旅行》轉譯(該譯本據英譯本轉譯),最初連載於《新小說》,只可惜並未刊完。
創作背景:波蘭人民反對沙皇獨裁統治的起義遭到殘酷鎮壓是凡爾納創作《海底兩萬里》的一個導火索。他在小說中塑造了尼摩船長這個反對沙皇專制統治的高大形象,賦予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人道主義精神,以此來表達對現實的批判。
創作小說之初,凡爾納和出版商赫澤爾(Piere-Jules Hetzel)之間就書中的主人公鸚鵡螺號船長尼摩的特徵展開了一場爭論。赫澤爾認為該把尼摩描寫成為奴隸販賣交易的死敵,為他對某些海上船隻的無情攻擊提供清晰而理想的辯護。但凡爾納卻希望尼摩是位波蘭人,他永不寬恕地把仇恨直指向俄國沙皇(他曾血腥鎮壓了一場波蘭人的起義)。
不過赫澤爾擔心他引起外交上的分歧,使該書在有利可圖的俄國市場上遭禁。最後,作者和出版商逐漸相互妥協了,他們認為尼摩的真正動機應當弄得模稜兩可才有吸引力,尼摩應當被大致定位為自由的擁護者和反壓迫的復仇者。在《神秘島》中,這才公布他是印度達卡王子。
《海底兩萬里》是儒勒·凡爾納的巔峰之作,在這部作品中,他將對海洋的幻想發揮到了極致,表現了人類認識和駕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類意志的堅韌和勇敢。在小說里,凡爾納借尼摩船長之口表達了對海洋的贊美和熱愛:「我愛大海!大海就是一切!它覆蓋著地球的十分之七,大海呼出的氣清潔、健康。
大海廣闊無垠,人在這里不會孤獨,因為他感覺得到周圍涌動著的生命。大海是一種超自然而又神奇的生命載體,他是運動,是愛,像一位詩人所說的,是無垠的生命。可以說,地球上最先形成的是海洋,誰知道當地球消失的時候最後剩下的會不會還是海洋呢!大海就是至高無上的寧靜。」凡爾納為讀者構造了一個奇幻的海底世界,在這里,有變幻無窮的奇異景觀和各類生物。
在尼摩船長的引領下,進行海底狩獵,參觀克雷斯波島海底森林,採集印度洋的珍珠,探訪海底亞特蘭蒂斯廢墟,打撈西班牙沉船的財寶,目睹珊瑚王國的葬禮……種種險險象環生的情節顯示了人類頑強不屈的優秀品質,展現了人類不懈的開拓精神。他提出了開發深海的可能性,鼓勵人們去探索深邃的海底世界。
㈣ 求作者"愛的撲滿"其他小說地址,<妹妹,你是跌落凡間的天使>我看過了
我老婆被她老闆撬了 http://cache..com/c?m=0312&p=c93dce0385cc45f908e2942c1e&user= 妹妹,你是跌落凡間的天使 http://cache..com/c?m=2d5bb259c7111a&p=8362cb5686cc42ad49be9b7a5744&user= 胖子的幸福生活 http://cache..com/c?m=&p=8736df5985cc45f108e2977a4d5f&user=
㈤ 《一指流沙,我們都握不住的那段年華》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一指流沙,我們都握不住的那段年華》(沈從文)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書名:一指流沙,我們都握不住的那段年華
豆瓣評分:8.0
作者:沈從文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16-4
頁數:312
內容簡介:
沈從文是現代著名文學家,其作品尤其是描寫湘西民間風情的小說備受推崇,沈從文憑一顆誠心,一支筆,用干凈的文字塑造了純美的湘西世界。他的作品,滿是自然的美麗和人性的純粹。在充滿焦慮甚至苦難的現實中,他筆下的世界,給我們的心靈開辟了一方凈土。本書精選了沈從文的《邊城》《三三》等精美文章,這里有永恆的文學之美,原就是這樣立於種種不同的時代,卻在任何時代都會讓人深深為之沉醉。
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現代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 年開始文學創作,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東大學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的研究。
㈥ 1902年後魯迅幹了什麼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1月,礦路學堂畢業。3月,公費赴日本留學。4月,入弘文學院普通科江南班(為日語學習速成班)。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剪辮。課余喜讀哲學與文藝之書,尤注意人性及國民性問題。
光緒三十年(1904年),4月,於弘文學院結業。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9月,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肄業。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1月,課間觀「日俄戰爭教育片」,深受刺激,決定棄醫從文。6月,將學籍列入「東京獨逸語協會」所設的德語學校。夏秋間,被騙回國與朱安結婚。旋即復赴日本,7月,從仙台回到東京,不再入學讀書,專門從事文藝譯著工作,此後幾年通過不同方式學習了德語,俄語。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從章太炎先生學習,為「光復會」會員,並與二弟作人譯《域外小說集》,期間生活艱難,以校對書稿補貼生活。
宣統元年(1909年),《域外小說集》二冊出版。
宣統元年(1909年)8月,歸國,任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生理學和化學教員兼任日本教員鈴木珪壽的植物學翻譯。
宣統二年(1910年),8月,任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學。1911年,寫個人的第一篇小說文言小說《懷舊》。
民國元年(1912年),臨時政府成立於南京,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八月任命為教育部僉事。從本年起至1917年,他大量抄古碑,輯錄金石碑帖,校對古籍,其中也對佛教思想進行了一定的研究。
民國六年(1917年),7月7日,因張勛復辟亂作,憤而離職,14日,亂平即返部。
民國七年(1918年),1月,參加《新青年》改組,任編委。
民國七年(1918年)5月,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載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
民國九年(1920年),在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授中國小說史,6月,讀《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盛贊譯者。9月,發表小說《風波》。
民國十二年(1923年),8月,小說集《吶喊》出版;與弟弟周作人分居,遷至西四塔胡同61號居住,分居原因不明。12月,作《娜拉走後怎樣》演講,兼任女師大,世界語學校教師;《中國小說史略》上冊出版。
民國十三年(1924年),7月,赴西安講《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8月返京。11月,《語絲》周刊出版,魯迅在首期發表《論雷峰塔的倒掉》,自此魯迅成為《語絲》作家群的主將之一。
民國十四年(1925年),「女師大風潮」進一步升級,魯迅因支持進步學生正義斗爭被教育總長章士釗免除僉事職務,同年,魯迅向平政院狀告章士釗。
民國十五年(1926年),3月,「三一八慘案」發生。4月,魯迅作《死地》《記念劉和珍君》等抨擊段祺瑞政府屠殺學生的罪行,遭追捕,避難於山本醫院。避難期間筆耕不輟。8月,《彷徨》出版,赴廈門大學任國文系教授。12月辭職。
民國十六年(1927年),1月赴中山大學任教。3月,與中共兩廣區委書記陳延年會見。4月1日,赴黃埔軍校發表演講《革命時代的文學》,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29日,營救進步學生無果憤然辭職。8月,發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系》。9月,致信台靜農,拒絕作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離開廣州赴上海,並與許廣平在上海開始同居生活。12月,與梁實秋等人就「第三種人」、「自由人」發生論爭,雙方爭論持久,影響巨大。
民國十七年(1928年),春,參加中國革命互濟會。本年,與創造社、太陽社大部分成員就「革命文學」問題展開論爭。是年開始大量搜集馬克思主義著作,並為之翻譯。同時開始提倡革命美術,倡導現代木刻運動。
民國十八年(1929年),9月27日,許廣平生子,魯迅為其取名「周海嬰」。年底,與馮雪峰多次磋商組建「中國左翼作家聯盟。
民國十九年(1930年),2月,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成立,為發起人之一。3月2日,出席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被選為常務委員,作《對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演講。
民國二十年(1931年),1月20日,柔石被逮,魯迅離寓避難。28日回舊寓。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月29日,遇戰事,在火線中。次日避居內山書店。二月六日,由內山書店友護送至英租界內山支店暫避。與艾青等人發起「春地美術研究所」。
附魯迅先生年輕時照片一張:
㈦ 《沈從文小說》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沈從文小說選(上下)》(沈從文)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vxQe80pfPy8OXm5nt6BvcQ 提取碼:v24s
書名:沈從文小說選(上下)
作者:沈從文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2-01
頁數:1037
內容簡介:
本書基本反映了沈從文小說創作發展的輪廓,入選作品以成熟期小說為主,也兼顧了早期與後期創作,兼顧了創作方法、題材、風格與文體形式諸方面的多樣化特點,較多選入有一定思想深度,藝術上也較成熟的作品,同時兼顧了一些或許在藝術上較單薄,但在理解沈從文作品傾向性方面具有較重要價值的作品。
作者簡介:
沈從文
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歷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煥,曾用過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筆名。湖南鳳凰人,漢族。1902年12月28日生。1918年從家鄉小學畢業後,即隨當地土著部隊在沅水流域各縣生活,曾在湖南地方軍隊任職 。1918年,在芷江縣任屠宰收稅員時,開始接觸中國古典文學和林紓以文言文譯述的一些西方文學作品。他最初接受過梁啟超、譚嗣同等資產階級改良主義家的思想影響,後受五四運動啟發,對新文學發生興趣。1923年到北京。因生活困難未能升學,遂靠自學從事文學寫作。1926年沈從文在香山圖書館工作。那年起,他陸續在《晨報副鐫》、《現代評論》、《小說月報》上發表創作,並曾與胡也頻一起編輯《京報副刊》和《民眾文藝》周刊。1927年到上海,在吳淞中國公學任教並繼續寫作。1928年與胡也頻、丁玲先後編輯《紅黑》雜志,並參加新月社,在《新月》上發表作品,當時已有「多產作家」之稱。1930年在青島大學任教。1934年主編北平《大公報》副刊《文藝》,次年主編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益世報・副刊》。抗日戰爭爆發後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教授小說習作課程,抗戰勝利後又在北京大學任教。曾先後與主編過商務印書館《文學雜志》的朱光潛合作,以《大公報》副刊《文藝》和《文學雜志》等期刊為陣地,集合當時北平的一些文人從事文學活動,他們有比較接近的藝術傾向,因而有「京派作家」之稱。
沈從文的早期創作與後期創作雖風格迥異,但在思想上藝術上的發展一直保持著他個人一貫的特色。他的早期作品從形式到內容都比較駁雜,起初主要受魯迅以故鄉生活為題材的小說的啟發,創作以鄉土文學為主;後來受廢名(馮文炳)以抒情筆調寫小說的影響,發展了新文學中抒情體小說(或稱詩體小說)這一形式。他從自己的故鄉不斷開掘題材源泉,對當地土著部隊兵士的生活,湘西邊地人民和沅水流域船夫、水手的命運,作了富有地方色彩的描寫,提供了當時別的作家還沒有寫過的湘西地方風土人情的風俗畫。但作品往往單純追求故事情節的離奇和原始生活的神秘情趣,如《龍朱》、《神巫之愛》和《鳳子》等小說。後來則漸漸改變,多以贊美邊地人民中原始的蠻性力量和粗獷放縱的強悍氣質為主題。在描繪湘西民性的強悍的同時,歌頌了邊地民俗的淳厚,並以此與大都市的所謂「近代文明」形成強烈對比,表達出作者對城裡「紳士階層」和鄉下「抹布階級」不同的感情。
沈從文的作品總的思想傾向是嚮往一種健康的世態、富有人情美和心靈美的人與人的關系,恢復被「近代文明」所污染、所泯滅了的人性;表現這種思想傾向的代表作有《柏子》、《虎雛》和《邊城》等小說。同時,他以另一種寫實的筆調揭露大都市中「紳士階層」虛偽的面目和空虛的精神生活以及他們日趨墮落的情狀,如《紳士的太太》、《王謝子弟》等;對於某些知識階層中「被閹割了的寺宦觀念」,他也給予了抨擊,如《有學問的人》、《八駿圖》等。他還比較深刻地描寫了一些被侮辱與被損害的農民形象,如《丈夫》、《牛》和《貴生》等小說中的主人公。這些作品都有較強的現實主義精神,但也有許多作品缺乏應有的時代感。由於他在文學創作上堅持現實主義原則,藝術上確有自己獨到的特色,不但注意細節描寫的真實性,同時還結合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所以使他的小說和散文浸透了鄉土抒情詩的氣氛,創造了一種充滿詩情畫意的牧歌意境。他對富有地方色彩的世態人情的描繪,使後來一些作家如汪曾祺、葉蔚林、古華等在藝術風格上深受影響。
1957年後,沈從文放棄了文學生涯,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單位工作,研究出土文物、工藝美術圖案及物質文化史等,1978年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任研究員,繼續研究中國古代服飾及其他史學領域的專題。在中國歷史文物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中國絲綢圖案》(與王家樹合編,1957)、《唐宋銅鏡》(1958)、《龍鳳藝術》(1960)等文集以及《中國古代服飾研究》(1981)專著。
㈧ 《沈從文的前半生1902-1948》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沈從文的前半生》(張新穎)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93DuEpiiZcJlnXIyanoMaw 提取碼: hktj
書名:沈從文的前半生
作者:張新穎
豆瓣評分:8.8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出版年份:2018-2-1
頁數:368
內容簡介:
本書是沈從文前半生(1902-1948)傳記,是《沈從文的後半生》的兄弟篇,講述在中國歷史變動的1902-1948年間,沈從文生命發展的不同階段。書中敘述他的輾轉流盪,」傳奇」與平常,」人格放光」與精神痛苦。他與時代密切相連卻持續強韌地保持緊張的」對話」--這是一個人自己的故事,也是牽涉各種社會關系,承載文學、思想與感情的重量,交織進現代中國的故事。從沈從文的成長、哀樂與創作脈絡中,也可窺見中國的文化環境與氛圍,當時的文人生存狀態。
作者簡介:
張新穎,1967年生於山東,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作品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著作《二十世紀上半期中國文學的現代意識》、《沈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沈從文九講》、《沈從文與二十世紀中國》等;當代文學批評集《棲居與游牧之地》、《雙重見證》、《無能文學的力量》、《置身其中》、《斜行線》等;隨筆集《迷戀記》、《此生》、《有情》、《風吹小集》、《讀書這么好的事》等。曾獲得第四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文學評論家獎(2006年)、第一屆當代中國文學批評家獎(2008年)、第六屆魯迅文學獎(2014年)、第十屆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2015年)等多種獎項。
㈨ 1902年,梁啟超在《新小說》上提出了什麼觀點
1902年梁啟超在《新小說》創刊號上發表了著名的《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一文,提出「小說界革命」。「小說界革命」的提出,不但是為了支持和配合維新改良運動,而且對梁啟超本人來說也是其對小說的重新認識。中國的小說,特別是白話小說,是在市井小民的通俗化娛樂生活中成長起來的。最初被文人士大夫所鄙棄,直到明代後期才有李贄、馮夢龍等極個別的具有異端思想的文人開始重視、抬高小說的文學地位。在梁啟超發表《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之前的幾年,已有改良派出來為小說爭取正宗的文學地位,而梁啟超則把這種斗爭推進到「小說界革命」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