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在線 » 落霞中文雲若月穿越小說免費

落霞中文雲若月穿越小說免費

發布時間: 2021-12-31 06:12:52

❶ ( )( )若騖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什麼意思

句出自王勃的《滕王閣序》,素稱千古絕唱。它那強大的藝術魅力究竟來自何處�來自於它所賦予讀者的一種五彩斑斕的美�一種美的最完美塑造�
首先是色彩美。夕陽之下,晚霞絢爛耀眼,而鶩的羽毛是深色的,加上是逆光,所以孤鶩近乎一個暗影,而晚霞不可能遮布西邊半個天空,尚在碧空顯露,碧空相對於落霞光度稍遜,但相對於孤鶩來說卻較亮,它們——孤鶩、落霞、碧空——就成了明暗的對比——孤鶩的影子更加深暗,晚霞和碧空則更加燦爛。孤鶩的顏色以綠、褐、紫等為主,屬於冷色,而且它們之間是補色關系。晚霞的背景是晴空,它是藍寶石色的,和晚霞的顏色也是互補色的。我們知道,當互為補色的兩種顏色相鄰時,能構成最強的對比,在效果上,能使雙方達到最大的鮮明度。王勃巧妙地運用了這一對比,使整個圖案顯得格外地鮮明而美麗。
其次是動態美。孤鶩是在「飛」的,雲霞是在「落」的,只有天空是凝然不動的。秋水雖然平靜,但並不是冬天的止水,水面上不會死氣沉沉。微風過處,秋水上會不斷地泛起漣漪,漣漪過處,平滑如鏡的水面上倒映著的景物會被盪開,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魚蝦等等。這分明是一幅流動著的美麗圖畫。
其三是虛實美。碧空高深無比,紅霞稍低些,而孤鶩又更低,這就有了三個層次,而它們下邊又有秋水。秋天的水是寧靜的,當「秋水共長天一色」之時,天上的畫卷自然地映在水中,所謂「天光雲影共徘徊」,水中又有了三個層次。而且,在天上越高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就越深。這就構成了實景與虛景的對比。況且微風過處,秋水泛起漣漪,平滑如鏡的水面上倒映著的景物會被盪開,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魚蝦等等,這和水面上的映像同樣構成了一種虛實之美。
其四是立體空間美。「秋水共長天一色」,在天邊,天空和水面�地面這兩個本來並不相交的平面經過持續的變形相交了,這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並能使人感到整個畫面具有三維立體空間的真實感。不僅如此,「秋水共長天一色」把人們的視線引到水天相接之處,這是人們視線所能達到的最遠的地方。而「落霞與孤鶩齊飛」又把人們的視線引到天頂,這是人們視野中最高之處。這一景象又映在秋水中,使具有最大高度的景物又有了最大的深度。有遠有高有深,境界開闊,給人一種強烈的立體美。
其五是引人遐思的想像之美。此句中,鳥是有生命的,而天空和雲霞則是無生命的,這里,後者成了前者活動的背景,而前者則是後者中一個有情感、有意志的動點,令人想到有生和無生;晚霞長空亘古常存,而孤鶩則只是一個匆匆過客,給人一種永恆和短暫的感觸;「孤」鶩與「落」霞齊飛,一隻「孤」鶩,緣何而孤�飛向那裡�……令人頓生情思;「秋水共長天一色」,遠方水天相接之處,茫茫緲緲,那裡是王勃的心緒所在�那裡景色又如何�……給人以無窮的遐想

❷ 關於四季的詩句



春雨貴如油

春色滿園光不住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春江水暖鴨先知.

夏的

唐·岑參: 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
唐·王維: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宋·秦觀: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唐·杜甫: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春:
唐·賀知章: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韓愈: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清·周楨: 愁絕桑陰春欲暮,一痕濃綠上眉端。
元·盧摯: 春來南國花如綉,雨過西湖水似油。
宋·蘇軾: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清·惲格: 連夜深山雨,春光應未多,曉看洲上草,綠到洞庭波。
秋:
唐·白居易: 殘暑蟬催盡,新秋雨雁來。
唐·劉禹錫: 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傾如熔金。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知;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知;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冬:
唐·白居易: 綠紋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唐·李頎: 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四季:
晉·陶淵明: 春秋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松。
宋·郭熙: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欲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夏夜嘆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安得萬里風,飄颻吹我裳。
昊天出華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虛明見纖毫,羽蟲亦飛揚。物情無巨細,自適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窮年守邊疆。何由一洗濯,執熱互相望。
竟夕擊刁斗,喧聲連萬方。青紫雖被體,不如早還鄉。
北城悲笳發,鸛鶴號且翔。況復煩促倦,激烈思時康。

《夏吟》戴石屏
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晴陰。
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這首詩句,揭示了夏天生態的特色。

《西湖》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水滸傳》施耐庵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
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紅樓夢》(夏夜即事)
倦綉佳人幽夢長,金籠鸚鵡喚茶湯。
窗明麝月開宮鏡,寶靄檀雲品御香。
琥珀杯傾荷露滑,玻璃檻納柳風涼。
水亭處處齊紈動,簾卷朱樓罷晚妝。

《山亭夏日》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盛一院香

麴院風荷 (清)陳 璨
六月荷花香滿湖, 紅衣綠扇映清波。
木蘭舟上如花女,採得蓮房愛子多。

《有約》宋·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初夏絕句》宋·陸游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
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孟夏》唐·賈弇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
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眺:遠望。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陝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雲《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誌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雲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里動,日暮黃雲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返照:晚照,夕照。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准上人蘭若》

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
落照:夕陽西下。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合:長滿。意謂雨後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後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慫恿。
劉禹錫《秋詞二首》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描寫荷葉在秋風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
府·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輕羅小扇:輕薄的絲制團扇。這兩句描寫紅燭在秋夜中發出寒光,照著畫屏,女郎手持精緻的團扇追撲螢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天階:宮中的台階。
唐·杜牧《秋夕》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雖已是秋天,但連日陰雲漠漠,故不見嚴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聽雨吉:雨打枯荷,單調、凄涼。
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聲遙人語絕,誰家素機織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老樹呈秋色,空池浸月華
唐·劉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霜天靜寂寥
唐·戎昱《戲題秋月》(又作: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天涯靜寂寥)

一夜綠荷霜剪破,賺他秋雨不成珠
飛霜使荷葉破碎,秋雨落在破葉上再也無法形成水珠了。
唐·來鵠《偶題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覺,滿池荷葉動秋風
不覺;不睡。
唐·竇鞏《秋夕》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菡萏:荷花的別稱。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宋·范仲淹《蘇幕遮》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橙黃橘綠時:指秋冬之交的時節。
宋·蘇軾《贈劉景文》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明日黃花:指重陽過後菊花逐漸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無處尋花,故曰「愁」。
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

蕭蕭遠樹流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
宋·寇準《書河上亭壁》

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瀟瀟:小雨降落的樣子。
宋·柳永《八聲甘州》

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摟
霜風:秋風。關河:關塞河流。殘照:夕陽的余暉。
宋·柳永《八聲甘州》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是處:到處。紅衰翠減:花謝葉落。苒苒:漸漸。物華: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聲甘州》

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
斷虹:殘余的彩虹。霽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長眉。
宋·黃庭堅《念奴嬌》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
無賴:百無聊賴。窮秋:深秋。
宋·秦觀《浣溪沙》

風定小軒無落葉,青蟲相對吐秋絲
小軒;有窗檻的小室。
宋·秦觀《秋日》

秋容老盡芙蓉院,草上霜花勻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觀《木蘭花》

綠荷多少夕陽中。知為阿誰凝恨、背西風
阿誰;何人。背西風:背向秋風。
指荷葉被秋風吹得葉梗都彎了。
宋·秦觀《虞美人》

山抹微雲,天粘衰草,畫聲斷譙門
衰草:枯草。畫角:軍中用的號角。斷:盡。譙門:城上鼓樓,用以瞭望敵情。
三句寫孤城秋景。
宋·秦觀《滿庭芳》

落時西風時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棄疾《昭君怨》

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
宋·辛棄疾《滿江紅·游南岩和范廓之韻》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落葉猶開最小錢
可人:合人意。紅蕖(音同「渠」):荷花。卻:開盡。最小錢:新出荷葉才象小銅錢那麼大。
宋·楊萬里《秋涼晚步》

園翁莫把秋荷折,因與游魚蓋夕陽
宋·周密《西塍廢園》(又《西塍廢圃》。塍:田間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聞鵲喜·吳山觀濤》

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宋·張炎《清平樂》

萬壑泉聲松外去,數行秋色雁邊來
壑(音同「賀」):山谷。
元·薩都刺《夢登高山得詩二首》

秋風吹白波,秋雨嗚敗荷。平湖三十里,過客感秋多
敗荷:殘荷。
元·薩都刺《過高郵射陽湖雜詠九首》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
殘霞:晚霞。寒鴉:天寒歸林的烏鴉。飛鴻:大雁。
元·白樸《天凈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
清·王士禎《江上》

山色淺深隨夕照,江流日夜變秋聲
變秋聲:江流隨著夏去秋來而改變聲響。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龍、王西樵、程穆情諸君登慧光閣飲於竹圃分韻》

描寫冬天的古詩和描寫冬天的名句

雨雪瀌瀌,見晛曰消
瀌瀌:雪盛的樣子;一說猶「飄飄」。晛;太陽的熱氣。曰:語助詞,無實義。
《詩經·小雅·角弓》

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
漢·樂府古辭《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凄凄歲暮風,翳翳經日雪。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凄凄:寒涼。翳翳:陰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見。皓:白。
晉·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晉·謝道蘊《詠雪聯句》:「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
朔風:北風。勁:猛烈。哀:凄厲。
南朝宋·謝靈運《歲暮》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牖:窗戶。風驚竹:風中帶雪,打在竹上,發出沙沙的響聲。
唐·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唐·宋之問《苑中遇雪應制》

水聲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劉長卿《酬張夏雪夜赴州訪別途中苦寒作》

一條藤徑綠,萬點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歸舊山》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台
軒轅台:相傳為黃帝擒蚩尤之處。
唐·李白《北風行》

亂雲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回風:迴旋的風。
唐·杜甫《對雪》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雲晴鷗更舞,風逆雁無行
無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

寒天催日短,風浪與雲平
唐·杜甫《公安縣懷古》

斜陽疏竹上,殘雪亂山中
唐·韓翃《褚主簿宅會畢庶子錢員外郎使君》(一作張繼詩)

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唐·韓愈《李花二首》:「當春天地爭奢華,洛陽園苑尤紛拏。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嚴冬不肅殺,何以見陽春
肅殺:嚴酷蕭瑟的樣子。
唐·呂溫《孟冬蒲津關河亭作》

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
叫:風聲如吼。
唐·孟郊《苦寒吟》

才見嶺頭雲似蓋,已驚岩下雪如塵。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雲
唐·元稹《南秦雪》

六齣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六齣: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齣」稱雪花。瓊枝:竹枝因雪覆蓋面似白玉一般。
唐·高駢《對雪》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唐·白居易《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旋撲珠簾過粉牆,輕於柳絮重於霜
兩句寫雪花紛飛的景象。
唐·李商隱《對雪二首》

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凍而流動不暢,因以嗚咽來形容。吟:歌吟。
唐·劉駕《苦寒吟》:「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喬松,不覺滿衣雪。」

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玉龍:形容飛雪。敗鱗殘甲:形容雪片亂舞如鱗甲之片紛紛墜落。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詩話》載張元作《雪》詩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無私玉萬家
玉:喻白雪。
元·黃庚《雪》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雲
清·洪升《雪望》

這里很多http://www.artsdome.com/xz-winter-1.html

熱點內容
鬼醫廢材妻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21 19:20:04 瀏覽:509
老房東類似的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9-21 18:09:25 瀏覽:218
有趣穿越小說推薦 發布:2025-09-21 17:59:37 瀏覽:549
好看又虐到哭的言情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21 17:50:54 瀏覽:195
女主男主師徒戀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21 17:20:40 瀏覽:989
女主穿越到古代男人身上的小說了 發布:2025-09-21 17:10:54 瀏覽:734
好看的言情推理小說完本 發布:2025-09-21 16:42:24 瀏覽:705
盟主有約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21 15:34:55 瀏覽:635
懸疑言情經典小說 發布:2025-09-21 15:26:10 瀏覽:839
純黃yy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21 15:00:14 瀏覽: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