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燃燒的歲月聽書
⑴ 網路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有哪些
有不少電視劇都是根據自己小說改編而來的。其中不乏一些比較成功的電視劇作品。像《微微一笑很傾城》、《夏至未至》都是不錯的作品。
這部電視劇是根據郭敬明的同名小說改變而來。郭敬明自不必多說,雖然身上充滿爭議。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他的作品是一代人心目當中的青春記憶之一。這部夏至未至是郭敬明較為成功的作品之一。在作品當中,他詮釋了自己對青春的認識。也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種種爭議,通過角色做出了反擊。
這部作品當中的主角由鄭爽、陳學冬、白敬亭分別飾演。在劇中,三位主演各自都擁有比較豐富的故事線。白敬亭通過這部劇在演技方面,收獲了無數肯定的聲音。劇中的故事跌宕起伏,雖然最後的結局略有遺憾。但這就是青春,大多數人的青春都是不完美的。劇中的主題曲追光者成為了當時最受歡迎的歌曲之一,喚起了無數人的青春回憶,引人淚目。
⑵ 誰知道《鵝題起敬》這個故事詳細,麻煩告知原文。
北京間12月8凌晨零點302012諾貝爾文獎主莫言瑞典院發表領獎演講莫言演講主題講故事(storyteller)約40鍾演講莫言追憶自母親顧文創作路並與聽眾享三意味深故事演講全文實錄:
尊敬瑞典院各位院士士、先:
通電視或網路我想座各位遙遠高密東北鄉已經或或少解許看我九十歲父親看我哥哥姐姐我妻我歲零四月外孫刻我想念我母親永遠看我獲獎享我光榮我母親卻享
痛苦事目睹母親扇耳光
我母親於1922卒於1994骨灰埋葬村莊東邊桃園條鐵路要穿我墳墓遷移距離村更遠掘墳墓我看棺木已經腐朽母親骨殖已經與泥土混體我象徵性挖起些泥土移新墓穴刻起我我母親部我站訴說母親訴說
我我母親孩
我記憶早件事提著家唯熱水壺公共食堂打水飢餓力失手熱水瓶打碎我嚇要命鑽進草垛沒敢傍晚候我聽母親呼喚我乳名我草垛鑽受打罵母親沒打我沒罵我撫摸著我口發嘆息
我記憶痛苦件事跟著母親集體理揀麥穗看守麥田揀麥穗紛紛逃跑我母親腳跑快捉住身材高看守扇耳光搖晃著身體跌倒看守沒收我揀麥穗吹著口哨揚我母親嘴角流血坐臉種絕望神情我終難忘看守麥田白發蒼蒼集市與我相逢我沖想找報仇母親拉住我平靜我說:打我與並
我記深刻件事秋節午我家難包頓餃每碗我吃餃乞討我家門口我端起半碗紅薯干打發卻憤憤平說:我吃餃卻讓我吃紅薯干我氣急敗壞說:我吃幾餃碗連半飽都吃給紅薯干錯要要要滾母親訓斥我端起半碗餃倒進碗
我悔件事跟著母親賣白菜意意算位買白菜毛錢算完錢我校我放家看少流淚母親淚流滿面母親並沒罵我輕輕說:讓娘丟臉
我十幾歲母親患嚴重肺病飢餓病痛勞累使我家庭陷入困境看光明希望我產種強烈祥兆母親隨都自尋短見每我勞歸進門高喊母親聽應才塊石落聽應我驚膽戰跑廚房磨坊尋找找遍所房間沒見母親身影我便坐院哭母親背著捆柴草外面走進我哭滿我能說我擔憂母親看我思說:孩放盡管我著沒點樂趣要閻王爺叫我我
我喜歡講故事名字莫言像諷刺
我相貌醜陋村面嘲笑我校幾性格霸蠻同甚至打我我家痛苦母親我說:丑缺鼻缺眼四肢健全丑哪且要存善良做事即便丑能變美我進入城市些文化依背甚至面嘲弄我相貌我想起母親便平氣向道歉
我母親識字識字十敬重我家困難經吃頓沒頓要我提買書買文具要求總滿足我勤勞討厭懶惰孩要我看書耽誤干沒批評我
段間集市說書我偷偷跑聽書忘記配給我母親批評我晚著盞油燈家趕制棉衣我忍住白說書聽故事復述給聽起初些耐煩目說書都油嘴滑舌務業嘴冒我復述故事漸漸吸引每逢集便再給我排默許我集聽書報答母親恩情向炫耀我記憶力我白聽故事繪聲繪色講給聽
快我滿足復述說書講故事我復述程斷添油加醋我投我母親所編造些情節候甚至改變故事結局我聽眾僅僅我母親連我姐姐我嬸嬸我奶奶都我聽眾我母親聽完我故事憂忡忡像我說像自言自語:啊呢難道要靠耍貧嘴吃飯
我理解母親擔憂村貧嘴孩招厭煩候給自家庭帶麻煩我說《牛》所寫村厭惡孩我童影我母親經提醒我少說希望我能做沉默寡言、安穩孩我身卻顯露極強說能力極說慾望疑極危險我說故事能力帶給愉悅使陷入深深矛盾
俗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盡管我父母親諄諄教導我並沒改掉我喜歡說性使我名字莫言像自諷刺
我神論者 相信萬物都靈性
我未畢業即輟幼體弱乾重荒草灘放牧牛羊我牽著牛羊校門前路看昔同校園打打鬧鬧我充滿悲涼深深體哪怕孩離群體痛苦
荒灘我牛羊放讓自吃草藍海草望際周圍看影沒聲音鳥鳴叫我孤獨寂寞空空盪盪候我躺草望著懶洋洋飄著白雲腦海便浮現許莫名其妙幻象我流傳著許狐狸變美故事我幻想著能狐狸變美與我作伴放牛始終沒現火紅色狐狸我面前草叢跳我嚇屁股蹲狐狸跑沒蹤影我顫抖候我蹲牛身旁看著湛藍牛眼牛眼我倒影候我模仿著鳥叫聲試圖與鳥候我棵樹訴說聲鳥理我樹理我許我說家許幻想都我寫進說誇我想像力豐富些文者希望我能告訴培養想像力秘訣我能報苦笑
像先賢所說:福兮禍所伏福禍福所倚我童輟飽受飢餓、孤獨、書讀苦我像我前輩作家沈文及早始閱讀社本書前面所提集市聽說數說書僅僅本書頁
輟我混跡於始用耳朵閱讀漫涯二百前我故鄉曾講故事偉才--蒲松齡我村許包括我都傳我集體勞田間產隊牛棚馬廄我爺爺奶奶熱炕甚至搖搖晃晃進行著牛車社聆聽許許神鬼故事歷史傳奇逸聞趣事些故事都與自環境家庭歷史緊密聯系起使我產強烈現實
我做夢想朝些東西我寫作素材我迷戀故事孩醉聆聽著講述我絕神論者我相信萬物都靈性我見棵樹肅起敬我看鳥隨變化我遇陌懷疑物變化每夜晚我產隊記工房家邊恐懼便包圍我壯膽我邊奔跑邊聲歌唱我處變聲期嗓音嘶啞聲調難聽我歌唱我鄉親種折磨
文創作必須頤指氣使 獨斷專行
我故鄉二十期間離家遠乘火車青島差點迷失木材廠巨木材間至於我母親問我青島看風景我沮喪告訴:都沒看看堆堆木青島行使我產想離故鄉外邊看世界強烈願望
1976 2 月我應征入伍背著我母親賣掉結婚首飾幫我購買四本《通史簡編》走高密東北鄉既讓我讓我恨始我重要期我必須承認沒30 社巨發展與進步沒改革放我作家
軍營枯燥我迎八十代思想解放文熱潮我用耳朵聆聽故事用嘴巴講述故事孩始嘗試用筆講述故事起初道路並平坦我並沒意識我二十農村經驗文富礦我文寫事寫英雄模範所盡管發表幾篇作品文價值低
1984秋我考入解放軍藝術院文系我恩師著名作家徐懷啟發指導我寫《秋水》、《枯河》、《透明紅蘿卜》、《紅高粱》等批短篇說《秋水》篇說第現高密東北鄉字眼同四處游盪農民片土我文流浪漢終於安身立命場所我必須承認創建我文領高密東北鄉程美威廉·福克納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給我重要啟發我閱讀並認真辟豪邁精神激勵我使我明白作家必須要塊屬於自應該謙卑退讓文創作必須頤指氣使獨斷專行我追隨兩位師身兩即意識必須盡快逃離我篇文章寫道:兩座灼熱火爐我冰塊離太近蒸發掉根據我體作家所受某位作家影響其根本影響者影響者靈魂深處相似處所謂靈犀點通所盡管我沒讀書讀幾頁我明白乾明白乾隨即我明白我該干我該干
我該幹事情其實簡單用自式講自故事我式我所熟知集市說書式我爺爺奶奶、村講故事式坦率說講述候我沒想誰我聽眾許我聽眾些我母親許我聽眾我自我自故事起初我親身經歷譬《枯河》遭受痛打孩譬《透明紅蘿卜》自始至終言發孩我確曾干件錯事受父親痛打我確曾橋梁工鐵匠師傅拉風箱經歷論奇特能原封寫進說說必須虛構必須想像朋友說《透明紅蘿卜》我說我反駁認同我認《透明紅蘿卜》我作品象徵性、意味深部渾身漆黑、具超忍受痛苦能力超受能力孩我全部說靈魂盡管說我寫物沒物比更貼近我靈魂或者說作家所塑造若干物總領沉默孩領言發卻力領導著形形色色物高密東北鄉舞台盡情表演
《豐乳肥臀》獻給母親
自故事總限講完自故事必須講故事於我親故事我村故事及我口聽祖先故事像聽集合令士兵我記憶深處涌用期盼目光看著我等待著我寫我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哥哥、姐姐、姑姑、叔叔、妻、都我作品現我高密東北鄉鄉親都我說露面我都進行文化處理使超越自身文物
我新說《蛙》現我姑姑形象我獲諾貝爾獎許記者家采訪起初耐答提問快便勝其煩跑縣城家躲起姑姑確實我寫《蛙》模特說姑姑與現實姑姑著壤別說姑姑專橫跋扈簡直像匪現實姑姑善朗標准賢妻良母現實姑姑晚幸福美滿說姑姑晚卻靈巨痛苦患失眠症身披黑袍像幽靈暗夜遊盪我謝姑姑寬容沒我說寫氣;我十敬佩我姑姑明智確理解說物與現實物復雜關系
母親世我悲痛萬決定寫部書獻給本《豐乳肥臀》胸竹情充盈僅用83 我便寫部達50 萬字說初稿
《豐乳肥臀》本書我肆忌憚使用與我母親親身經歷關素材書母親情面經歷則虛構或取材於高密東北鄉諸母親經歷本書卷前語我寫獻給母親靈本書實際獻給母親我狂妄野像我希望高密東北鄉寫乃至世界縮影
寫作者必須站立場
作家創作程各特色我每本書構思與靈觸發都盡相同說起源於夢境譬《透明紅蘿卜》說則發端於現實發事件--譬《堂蒜薹歌》論起源於夢境發端於現實都必須經驗相結合才能變部具鮮明性用數細節塑造典型物、語言豐富彩、結構匠獨運文作品必要特別提及《堂蒜薹歌》我讓真說書登場並書扮演十重要角色我十抱歉使用說書真實姓名書所行都虛構我寫作現現象寫作初我使用真實姓名希望能借獲種親近作品完我想改換姓名卻已經能發與我說物同名者找我父親發泄滿事情我父親替我向道歉同導要真我父親說:《紅高粱》第句說'我父親土匪種'我都意意
我寫作《堂蒜薹歌》類逼近社現實說面著問題其實我敢敢社黑暗現象進行批評燃燒激情憤怒讓政治壓倒文使部說變社事件紀實報告說家社自自立場觀點說家寫作必須站立場所都作寫文才能發端事件超越事件關政治於政治
能我經歷期艱難使我性較深刻解我知道真勇敢明白真悲憫我知道每都片難用非善惡准確定性朦朧帶片帶文家施展才華廣闊要准確、描寫充滿矛盾朦朧帶作品必超越政治並具備優秀文品質
喋喋休講述自作品令厭煩我與我作品緊密相連講作品我嘴所請各位原諒
我早期作品我作現代說書隱藏文本背《檀香刑》部說始我終於台跳前台說我早期作品自言自語目讀者本書始我覺自站廣場面著許聽眾繪聲繪色講述世界說傳統更說傳統我曾積極向西現代派說習曾經玩弄形形色色敘事花我終歸傳統種歸變歸《檀香刑》說繼承古典說傳統借鑒西說技術混合文本說領域所謂創新基本都種混合產物僅僅本文傳統與外說技巧混合說與其藝術門類混合像《檀香刑》與民間戲曲混合像我早期些說美術、音樂、甚至雜技汲取營養
請允許我再講我《死疲勞》書名自佛教經典據我所知翻譯書名各翻譯家都痛我佛教經典並沒深入研究佛教理解自十膚淺所題我覺佛教許基本思想真宇宙意識世許紛爭佛家眼毫意義種至高眼界世顯十悲我沒本書寫佈道詞我寫命運與情局限與寬容及追求幸福、堅持自信念所做努力與犧牲說位身與代潮流抗藍臉我目位真英雄物原型我鄰村位農民我童經看推著輛吱吱作響木輪車我家門前道路通給拉車瘸腿毛驢牽驢腳妻奇怪勞組合集體化社顯古怪合宜我些孩眼看逆歷史潮流丑至於街經我充滿義憤朝投擲石塊事我拿起筆寫作物畫面便浮現我腦海我知道我總寫本書我遲早要故事講給聽直2005我座廟宇看六道輪壁畫才明白講述故事確
我看戲般看眾表演
我獲諾貝爾文獎引發些爭議起初我家爭議象我漸漸我爭議象與我毫相關我同看戲看著眾表演我看獎身落滿花朵擲石塊、潑污水我怕打垮微笑著花朵石塊鑽擦乾凈身臟水坦站邊著眾說:作家說說式寫作我該說都寫進我作品用嘴說隨風散用筆寫永磨滅我希望能耐讀我書我沒資格強迫讀我書即便讀我書我期望能改變我看世界沒作家能讓所讀者都喜歡今代更
哭種表演 應該允許哭
盡管我都想說今場合我必須說我簡單再說幾句
我講故事我要給講故事
世紀六十代我三級候校組織我參觀苦難展覽我師引領放聲哭能讓師看我表現我舍擦臉淚水我看幾位同悄悄唾沫抹臉冒充淚水我看片真哭假哭同間位同臉沒滴淚嘴巴沒點聲音沒用手掩面睜著眼看著我眼睛流露驚訝或者困惑神情事我向師報告位同行校給位同警告處我自告密向師懺悔師說找說件事十幾同位同十幾前已世每想起我深歉疚件事讓我悟道理:眾都哭應該允許哭哭種表演更應該允許哭
我再講故事:三十前我部隊工作晚我辦公室看書位官推門進看眼我面位置自言自語道:噢沒我隨即站起高聲說:難道我位官我頂面紅耳赤尷尬退事我洋洋意許久自英勇鬥士事我卻深內疚
請允許我講故事許前我爺爺講給我聽:八外打工泥瓦匠避場暴風雨躲進座破廟外邊雷聲陣緊似陣火球廟門外滾滾空似乎吱吱龍叫聲眾都膽戰驚面土色說:我八必定干傷害理壞事誰干壞事自走廟接受懲罰吧免讓受牽連自沒願意提議道:既家都想我自草帽往外拋吧誰草帽刮廟門說明誰干壞事請接受懲罰於家自草帽往廟門外拋七草帽刮廟內草帽卷家催受罰自願眾便抬起扔廟門故事結局我估計家都猜--剛扔廟門座破廟轟坍塌
我講故事講故事我獲諾貝爾文獎我獲獎發精彩故事些故事讓我堅信真理義存今歲月我繼續講我故事謝謝家
⑶ 2012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瑞典學院發表演講的有關作文
尊敬的瑞典學院各位院士,女士們、先生們:
通過電視或網路,我想在座的各位,對遙遠的高密東北鄉,已經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們也許看到了我的九十歲的老父親,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兒和我的一歲零四個月的外孫子,但是有一個此刻我最想念的人,我的母親,你們永遠無法看到了。我獲獎後,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榮,但我的母親卻無法分享了。
最痛苦的事是目睹母親被人扇耳光
我母親生於1922年,卒於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莊東邊的桃園里。去年,一條鐵路要從那兒穿過,我們不得不將她的墳墓遷移到距離村子更遠的地方。掘開墳墓後,我們看到,棺木已經腐朽,母親的骨殖,已經與泥土混為一體。我們只好象徵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從那一時刻起,我感到,我的母親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訴說,就是對母親的訴說。
我是我母親最小的孩子。
我記憶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著家裡唯一的一把熱水壺去公共食堂打開水。因為飢餓無力,失手將熱水瓶打碎,我嚇得要命,鑽進草垛,一天沒敢出來。傍晚的時候我聽到母親呼喚我的乳名,我從草垛里鑽出來,以為會受到打罵,但母親沒有打我也沒有罵我,只是撫摸著我的頭,口中發出長長的嘆息。
我記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著母親去集體的地理揀麥穗,看守麥田的人來了,揀麥穗的人紛紛逃跑,我母親是小腳,跑不快,被捉住,那個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個耳光,她搖晃著身體跌倒在地,看守人沒收了我們揀到的麥穗,吹著口哨揚長而去。我母親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臉上那種絕望的神情我終生難忘。多年之後,當那個看守麥田的人成為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在集市上與我相逢,我沖上去想找他報仇,母親拉住了我,平靜的對我說:「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
我記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個中秋節的中午,我們家難得的包了一頓餃子,每人只有一碗。正當我們吃餃子時,一個乞討的老人來到了我們家門口,我端起半碗紅薯干打發他,他卻憤憤不平地說:「我是一個老人,你們吃餃子,卻讓我吃紅薯干。你們的心是怎麼長的?」我氣急敗壞的說:「我們一年也吃不了幾次餃子,一人一小碗,連半飽都吃不了!給你紅薯干就不錯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滾!」母親訓斥了我,然後端起她那半碗餃子,倒進了老人碗里。
我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跟著母親去賣白菜,有意無意的多算了一位買白菜的老人一毛錢。算完錢我就去了學校。當我放學回家時,看到很少流淚的母親淚流滿面。母親並沒有罵我,只是輕輕的說:「兒子,你讓娘丟了臉。」
我十幾歲時,母親患了嚴重的肺病,飢餓,病痛,勞累,使我們這個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產生了一種強烈的不祥之兆,以為母親隨時都會自己尋短見。每當我勞動歸來,一進大門就高喊母親,聽到她的回應,心中才感到一塊石頭落了地。如果一時聽不到她的回應,我就心驚膽戰,跑到廚房和磨坊里尋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間也沒有見到母親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這時母親背著一捆柴草從外面走進來。她對我的哭很不滿,但我又不能對她說出我的擔憂。母親看到我的心思,她說:「孩子你放心,盡管我活著沒有一點樂趣,但只要閻王爺不叫我,我是不會去的。」
我喜歡講故事名字「莫言」像諷刺
我生來相貌醜陋,村子裡很多人當面嘲笑我,學校里有幾個性格霸蠻的同學甚至為此打我。我回家痛苦,母親對我說:「兒子,你不醜,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裡?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變美。」後來我進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後甚至當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親的話,便心平氣和地向他們道歉。
我母親不識字,但對識字的人十分敬重。我們家生活困難,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但只要我對她提出買書買文具的要求,她總是會滿足我。她是個勤勞的人,討厭懶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為看書耽誤了幹活,她從來沒批評過我。
有一段時間,集市上來了一個說書人。我偷偷地跑去聽書,忘記了她分配給我的活兒。為此,母親批評了我,晚上當她就著一盞小油燈為家人趕制棉衣時,我忍不住把白天從說書人聽來的故事復述給她聽,起初她有些不耐煩,因為在她心目中說書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務正業的人,從他們嘴裡冒不出好話來。但我復述的故事漸漸的吸引了她,以後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給我排活,默許我去集上聽書。為了報答母親的恩情,也為了向她炫耀我的記憶力,我會把白天聽到的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她聽。
很快的,我就不滿足復述說書人講的故事了,我在復述的過程中不斷的添油加醋,我會投我母親所好,編造一些情節,有時候甚至改變故事的結局。我的聽眾也不僅僅是我的母親,連我的姐姐,我的嬸嬸,我的奶奶都成為我的聽眾。我母親在聽完我的故事後,有時會憂心忡忡地,像是對我說,又像是自言自語:「兒啊,你長大後會成為一個什麼人呢?難道要靠耍貧嘴吃飯嗎?」
我理解母親的擔憂,因為在村子裡,一個貧嘴的孩子,是招人厭煩的,有時候還會給自己和家庭帶來麻煩。我在小說《牛》里所寫的那個因為話多被村子裡厭惡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時的影子。我母親經常提醒我少說話,她希望我能做一個沉默寡言、安穩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卻顯露出極強的說話能力和極大的說話慾望,這無疑是極大的危險,但我說的故事的能力,又帶給了她愉悅,這使他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盡管我有父母親的諄諄教導,但我並沒有改掉我喜歡說話的天性,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對自己的諷刺。
我是有神論者相信萬物都有靈性
我小學未畢業即輟學,因為年幼體弱,幹不了重活,只好到荒草灘上去放牧牛羊。當我牽著牛羊從學校門前路過,看到昔日的同學在校園里打打鬧鬧,我心中充滿悲涼,深深地體會到一個人,哪怕是一個孩子,離開群體後的痛苦。
到了荒灘上,我把牛羊放開,讓它們自己吃草。藍天如海,草地一望無際,周圍看不到一個人影,沒有人的聲音,只有鳥兒在天上鳴叫。我感到很孤獨,很寂寞,心裡空空盪盪。有時候,我躺在草地上,望著天上懶洋洋地飄動著的白雲,腦海里便浮現出許多莫名其妙的幻象。我們那地方流傳著許多狐狸變成美女的故事,我幻想著能有一個狐狸變成美女與我來作伴放牛,但她始終沒有出現。但有一次,一隻火紅色的狐狸從我面前的草叢中跳出來時,我被嚇得一屁股蹲在地上。狐狸跑沒了蹤影,我還在那裡顫抖。有時候我會蹲在牛的身旁,看著湛藍的牛眼和牛眼中的我的倒影。有時候我會模仿著鳥兒的叫聲試圖與天上的鳥兒對話,有時候我會對一棵樹訴說心聲。但鳥兒不理我,樹也不理我。許多年後,當我成為一個小說家,當年的許多幻想,都被我寫進了小說。很多人誇我想像力豐富,有一些文學愛好者,希望我能告訴他們培養想像力的秘訣,對此,我只能報以苦笑。
就像中國的先賢老子所說的那樣:「福兮禍之所伏,福禍福所倚」,我童年輟學,飽受飢餓、孤獨、無書可讀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們的前輩作家沈從文那樣,及早地開始閱讀社會人生這本大書。前面所提到的到集市上去聽說數人說書,僅僅是這本大書中的一頁。
輟學之後,我混跡於成人之中,開始了「用耳朵閱讀」的漫長生涯。二百多年前,我的故鄉曾出了一個講故事的偉大天才--蒲松齡,我們村裡的許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傳人。我在集體勞動的田間地頭,在生產隊的牛棚馬廄,在我爺爺奶奶的熱炕頭上,甚至在搖搖晃晃地進行著的牛車社,聆聽了許許多多神鬼故事,歷史傳奇,逸聞趣事,這些故事都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家庭歷史緊密聯系在一起,使我產生了強烈的現實感。
我做夢也想不到有朝一日這些東西會成為我的寫作素材,我當時只是一個迷戀故事的孩子,醉心地聆聽著人們的講述。那時我是一個絕對的有神論者,我相信萬物都有靈性,我見到一棵大樹會肅然起敬。我看到一隻鳥會感到它隨時會變化成人,我遇到一個陌生人,也會懷疑他是一個動物變化而成。每當夜晚我從生產隊的記工房回家時,無邊的恐懼便包圍了我,為了壯膽,我一邊奔跑一邊大聲歌唱。那時我正處在變聲期,嗓音嘶啞,聲調難聽,我的歌唱,是對我的鄉親們的一種折磨。
文學創作必須頤指氣使獨斷專行
我在故鄉生活了二十一年,期間離家最遠的是乘火車去了一次青島,還差點迷失在木材廠的巨大木材之間,以至於我母親問我去青島看到了什麼風景時,我沮喪地告訴她:什麼都沒看到,只看到了一堆堆的木頭。但也就是這次青島之行,使我產生了想離開故鄉到外邊去看世界的強烈願望。
1976 年2 月,我應征入伍,背著我母親賣掉結婚時的首飾幫我購買的四本《中國通史簡編》,走出了高密東北鄉這個既讓我愛又讓我恨的地方,開始了我人生的重要時期。我必須承認,如果沒有30 多年來中國社會的巨大發展與進步,如果沒有改革開放,也不會有我這樣一個作家。
在軍營的枯燥生活中,我迎來了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和文學熱潮,我從一個用耳朵聆聽故事,用嘴巴講述故事的孩子,開始嘗試用筆來講述故事。起初的道路並不平坦,我那時並沒有意識到我二十多年的農村生活經驗是文學的富礦,那時我以為文學就是寫好人好事,就是寫英雄模範,所以,盡管也發表了幾篇作品,但文學價值很低。
1984年秋,我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在我的恩師著名作家徐懷中的啟發指導下,我寫出了《秋水》、《枯河》、《透明的紅蘿卜》、《紅高粱》等一批中短篇小說。在《秋水》這篇小說里,第一次出現了「高密東北鄉」這個字眼,從此,就如同一個四處游盪的農民有了一片土地,我這樣一個文學的流浪漢,終於有了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場所。我必須承認,在創建我的文學領地「高密東北鄉」的過程中,美國的威廉·福克納和哥倫比亞的加西亞·馬爾克斯給了我重要啟發。我對他們的閱讀並不認真,但他們開天闢地的豪邁精神激勵了我,使我明白了一個作家必須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方。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謙卑退讓,但在文學創作中,必須頤指氣使,獨斷專行。我追隨在這兩位大師身後兩年,即意識到,必須盡快地逃離他們,我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他們是兩座灼熱的火爐,而我是冰塊,如果離他們太近,會被他們蒸發掉。根據我的體會,一個作家之所以會受到某一位作家的影響,其根本是因為影響者和被影響者靈魂深處的相似之處。正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所以,盡管我沒有很好地去讀他們的書,但只讀過幾頁,我就明白了他們幹了什麼,也明白了他們是怎樣乾的,隨即我也就明白了我該干什麼和我該怎樣干。
我該乾的事情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講自己的故事。我的方式,就是我所熟知的集市說書人的方式,就是我的爺爺奶奶、村裡的老人們講故事的方式。坦率地說,講述的時候,我沒有想到誰會是我的聽眾,也許我的聽眾就是那些如我母親一樣的人,也許我的聽眾就是我自己,我自己的故事,起初就是我的親身經歷,譬如《枯河》中那個遭受痛打的孩子,譬如《透明的紅蘿卜》中那個自始至終一言不發的孩子。我的確曾因為干過一件錯事而受到過父親的痛打,我也的確曾在橋梁工地上為鐵匠師傅拉過風箱。當然,個人的經歷無論多麼奇特也不可能原封不動地寫進小說,小說必須虛構,必須想像。很多朋友說《透明的紅蘿卜》是我最好的小說,對此我不反駁,也不認同,但我認為《透明的紅蘿卜》是我的作品中最有象徵性、最意味深長的一部。那個渾身漆黑、具有超人的忍受痛苦的能力和超人的感受能力的孩子,是我全部小說的靈魂,盡管在後來的小說里,我寫了很多的人物,但沒有一個人物,比他更貼近我的靈魂。或者可以說,一個作家所塑造的若幹人物中,總有一個領頭的,這個沉默的孩子就是一個領頭的,他一言不發,但卻有力地領導著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高密東北鄉這個舞台上,盡情地表演。
《豐乳肥臀》獻給天下母親
自己的故事總是有限的,講完了自己的故事,就必須講他人的故事。於是,我的親人們的故事,我的村人們的故事,以及我從老人們口中聽到過的祖先們的故事,就像聽到集合令的士兵一樣,從我的記憶深處湧出來。他們用期盼的目光看著我,等待著我去寫他們。我的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哥哥、姐姐、姑姑、叔叔、妻子、女兒,都在我的作品裡出現過,還有很多的我們高密東北鄉的鄉親,也都在我的小說里露過面。當然,我對他們,都進行了文學化的處理,使他們超越了他們自身,成為文學中的人物。
我最新的小說《蛙》中,就出現了我姑姑的形象。因為我獲得諾貝爾獎,許多記者到她家采訪,起初她還很耐心地回答提問,但很快便不勝其煩,跑到縣城裡她兒子家躲起來了。姑姑確實是我寫《蛙》時的模特,但小說中的姑姑,與現實生活中的姑姑有著天壤之別。小說中的姑姑專橫跋扈,有時簡直像個女匪,現實中的姑姑和善開朗,是一個標準的賢妻良母。現實中的姑姑晚年生活幸福美滿,小說中的姑姑到了晚年卻因為心靈的巨大痛苦患上了失眠症,身披黑袍,像個幽靈一樣在暗夜中游盪。我感謝姑姑的寬容,她沒有因為我在小說中把她寫成那樣而生氣;我也十分敬佩我姑姑的明智,她正確地理解了小說中人物與現實中人物的復雜關系。
母親去世後,我悲痛萬分,決定寫一部書獻給她。這就是那本《豐乳肥臀》。因為胸有成竹,因為情感充盈,僅用了83 天,我便寫出了這部長達50 萬字的小說的初稿。
在《豐乳肥臀》這本書里,我肆無忌憚地使用了與我母親的親身經歷有關的素材,但書中的母親情感方面的經歷,則是虛構或取材於高密東北鄉諸多母親的經歷。在這本書的卷前語上,我寫下了「獻給母親在天之靈」的話,但這本書,實際上是獻給天下母親的,這是我狂妄的野心,就像我希望把小小的「高密東北鄉」寫成中國乃至世界的縮影一樣。
寫作者必須站在人的立場
作家的創作過程各有特色,我每本書的構思與靈感觸發也都不盡相同。有的小說起源於夢境,譬如《透明的紅蘿卜》,有的小說則發端於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件--譬如《天堂蒜薹之歌》。但無論是起源於夢境還是發端於現實,最後都必須和個人的經驗相結合,才有可能變成一部具有鮮明個性的,用無數生動細節塑造出了典型人物的、語言豐富多彩、結構匠心獨運的文學作品。有必要特別提及的是,在《天堂蒜薹之歌》中,我讓一個真正的說書人登場,並在書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十分抱歉地使用了這個說書人真實姓名,當然,他在書中的所有行為都是虛構。在我的寫作中,出現過多次這樣的現象,寫作之初,我使用他們的真實姓名,希望能藉此獲得一種親近感,但作品完成之後,我想為他們改換姓名時卻感到已經不可能了,因此也發生過與我小說中人物同名者找到我父親發泄不滿的事情,我父親替我向他們道歉,但同時又開導他們不要當真。我父親說:「他在《紅高粱》中,第一句就說'我父親這個土匪種',我都不在意你們還在意什麼?」
我在寫作《天堂蒜薹之歌》這類逼近社會現實的小說時,面對著的最大問題,其實不是我敢不敢對社會上的黑暗現象進行批評,而是這燃燒的激情和憤怒會讓政治壓倒文學,使這部小說變成一個社會事件的紀實報告。小說家是社會中人,他自然有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但小說家在寫作時,必須站在人的立場上,把所有的人都當作人來寫。只有這樣,文學才能發端事件但超越事件,關心政治但大於政治。
可能是因為我經歷過長期的艱難生活,使我對人性有較為深刻的了解。我知道真正的勇敢是什麼,也明白真正的悲憫是什麼。我知道,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難用是非善惡准確定性的朦朧地帶,而這片地帶,正是文學家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只要是准確地、生動地描寫了這個充滿矛盾的朦朧地帶的作品,也就必然地超越了政治並具備了優秀文學的品質。
喋喋不休地講述自己的作品是令人厭煩的,但我的人生是與我的作品緊密相連的,不講作品,我感到無從下嘴,所以還得請各位原諒。
在我的早期作品中,我作為一個現代的說書人,是隱藏在文本背後的,但從《檀香刑》這部小說開始,我終於從後台跳到了前台。如果說我早期的作品是自言自語,目無讀者,從這本書開始,我感覺到自己是站在一個廣場上,面對著許多聽眾,繪聲繪色地講述。這是世界小說的傳統,更是中國小說的傳統。我也曾積極地向西方的現代派小說學習,也曾經玩弄過形形色色的敘事花樣,但我最終回歸了傳統。當然,這種回歸,不是一成不變的回歸,《檀香刑》和之後的小說,是繼承了中國古典小說傳統又借鑒了西方小說技術的混合文本。小說領域的所謂創新,基本上都是這種混合的產物。不僅僅是本國文學傳統與外國小說技巧的混合,也是小說與其他的藝術門類的混合,就像《檀香刑》是與民間戲曲的混合,就像我早期的一些小說從美術、音樂、甚至雜技中汲取了營養一樣。
最後,請允許我再講一下我的《生死疲勞》。這個書名來自佛教經典,據我所知,為翻譯這個書名,各國的翻譯家都很頭痛。我對佛教經典並沒有深入研究,對佛教的理解自然十分膚淺,之所以以此為題,是因為我覺得佛教的許多基本思想,是真正的宇宙意識,人世中許多紛爭,在佛家的眼裡,是毫無意義的。這樣一種至高眼界下的人世,顯得十分可悲。當然,我沒有把這本書寫成佈道詞,我寫的還是人的命運與人的情感,人的局限與人的寬容,以及人為追求幸福、堅持自己的信念所做出的努力與犧牲。小說中那位以一己之身與時代潮流對抗的藍臉,在我心目中是一位真正的英雄。這個人物的原型,是我們鄰村的一位農民,我童年時,經常看到他推著一輛吱吱作響的木輪車,從我家門前的道路上通過。給他拉車的,是一頭瘸腿的毛驢,為他牽驢的,是他小腳的妻子。這個奇怪的勞動組合,在當時的集體化社會里,顯得那麼古怪和不合時宜,在我們這些孩子的眼裡,也把他們看成是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小丑,以至於當他們從街上經過時,我們會充滿義憤地朝他們投擲石塊。事過多年,當我拿起筆來寫作時,這個人物,這個畫面,便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我知道,我總有一天會為他寫一本書,我遲早要把他的故事講給天下人聽,但一直到了2005年,當我在一座廟宇里看到「六道輪回」的壁畫時,才明白了講述這個故事的正確方法。
我如看戲人般看眾人表演
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引發了一些爭議。起初,我還以為大家爭議的對象是我,漸漸的,我感到這個被爭議的對象,是一個與我毫不相關的人。我如同一個看戲人,看著眾人的表演。我看到那個得獎人身上落滿了花朵,也被擲上了石塊、潑上了污水。我生怕他被打垮,但他微笑著從花朵和石塊中鑽出來,擦乾凈身上的臟水,坦然地站在一邊,對著眾人說:對一個作家來說,最好的說話方式是寫作。我該說的話都寫進了我的作品裡。用嘴說出的話隨風而散,用筆寫出的話永不磨滅。我希望你們能耐心地讀一下我的書,當然,我沒有資格強迫你們讀我的書。即便你們讀了我的書,我也不期望你們能改變對我的看法,世界上還沒有一個作家,能讓所有的讀者都喜歡他。在當今這樣的時代里,更是如此。
當哭成為一種表演應該允許有人不哭
盡管我什麼都不想說,但在今天這樣的場合我必須說話,那我就簡單地再說幾句。
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我還是要給你們講故事。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學校里組織我們去參觀一個苦難展覽,我們在老師的引領下放聲大哭。為了能讓老師看到我的表現,我捨不得擦去臉上的淚水。我看到有幾位同學悄悄地將唾沫抹到臉上冒充淚水。我還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學之間,有一位同學,臉上沒有一滴淚,嘴巴里沒有一點聲音,也沒有用手掩面。他睜著大眼看著我們,眼睛裡流露出驚訝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後,我向老師報告了這位同學的行為。為此,學校給了這位同學一個警告處分。多年之後,當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師懺悔時,老師說,那天來找他說這件事的,有十幾個同學。這位同學十幾年前就已去世,每當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這件事讓我悟到一個道理,那就是:當眾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哭成為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我再講一個故事:三十多年前,我還在部隊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辦公室看書,有一位老長官推門進來,看了一眼我對面的位置,自言自語道:「噢,沒有人?」我隨即站起來,高聲說:「難道我不是人嗎?」那位老長官被我頂得面紅耳赤,尷尬而退。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許久,以為自己是個英勇的鬥士,但事過多年後,我卻為此深感內疚。
請允許我講最後一個故事,這是許多年前我爺爺講給我聽過的:有八個外出打工的泥瓦匠,為避一場暴風雨,躲進了一座破廟。外邊的雷聲一陣緊似一陣,一個個的火球,在廟門外滾來滾去,空中似乎還有吱吱的龍叫聲。眾人都膽戰心驚,面如土色。有一個人說:「我們八個人中,必定一個人干過傷天害理的壞事,誰干過壞事,就自己走出廟接受懲罰吧,免得讓好人受到牽連。」自然沒有人願意出去。又有人提議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們就將自己的草帽往外拋吧,誰的草帽被刮出廟門,就說明誰幹了壞事,那就請他出去接受懲罰。」於是大家就將自己的草帽往廟門外拋,七個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廟內,只有一個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這個人出去受罰,他自然不願出去,眾人便將他抬起來扔出了廟門。故事的結局我估計大家都猜到了--那個人剛被扔出廟門,那座破廟轟然坍塌。
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
因為講故事我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我獲獎後發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這些故事,讓我堅信真理和正義是存在的。
今後的歲月里,我將繼續講我的故事。
謝謝大家!
⑷ 為什麼現在還有農村孩子輟學去打工
為什麼現在還有農村孩子輟學去打工?是真的因為沒錢嗎?
前幾天看到一個帖子,內容是一個小姑娘初中還沒畢業就要輟學了,因為她家一共六兄妹,兩個姐姐初中沒有畢業就外出打工了,大姐准備嫁人,二姐在打工。有2個弟弟在上學,一個妹妹才1歲多。她父母是領一些做手機殼的手工活自己做,所以她可以幫忙做。她深知家裡的條件差,因此很懂事,很想減輕父母的負擔。
現在真的還這么缺錢嗎?
事實上,說缺錢的都是扯淡。現在因為沒錢而輟學的僅佔中學生輟學的非常小一部分。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說說我們那兒吧,山區,國家級貧困縣,1000左右人口。但是還真沒有人讀不起書,村中普通家庭兩人打工養兩孩子還是很容易的,特殊家庭讀書在這年代還是非常照顧的,要是讀書厲害點的有的是人爭著供。不過現在村裡好像僅有四個還是五個高中生,適齡孩子初中基本都讀了,不過一般都等不到畢業就出去打工了。80後這一代父母也許是在外跑得多,吃到教育上的虧比較多,感覺他們都比較重視教育,從小就竭盡全力將孩子送到條件好的地方去讀書。

關於實習的經歷應該是不錯的回答。大學學費雖然貴,但有獎學金和助學金——助學金肯定有弄虛作假的,但我見到的絕大部分真正貧困的學生也確實得到了幫助。
有知友說農村還得考慮娶妻生子什麼的,如果有錢定義還包括娶妻生子買房買車等等等,那就算走在京上廣的大街上見到的也大都是一群窮光蛋。
說了這么多,其實我和各位都是在管中窺豹。每個人的經歷有限,只能看到中國大地上的一部分。即便經歷相同,看到了同一個東西也不代表看到了同樣的東西。看評論,許多知友的觀點、見聞使我看到不同的世界,哪怕有些觀點和我矛盾,但我覺得還是挺有道理的。
我讀的大學不好,現實有時也挺讓人泄氣,但是我覺得讀書還是非常有用的,上大學還是非常有好處的。
回到問題,為什麼現在還有農村孩子輟學去打工?是真的因為沒錢嗎?
答案是:不是,是因為現在所謂的「讀書無用論」占據了主流。
⑸ 莫言的講故事的人讀後感150字以上
@老虎不吃飯飯: 作為一名講故事的人,莫言在這樣一個隆重的場合下接連講了好幾個故事。這些故事串聯到一起就是一個道德諷喻。他以一個小說家的方式而不是一名思想家的方式,巧妙地把話題緊緊地拴在了故事上。沒有故事的人是可憐的,有故事講不出來是可憐的,沒故事可講卻硬要編個虛假的故事,是可憐的。
@老虎不吃飯飯: 苦難、人性、愛、理解與寬容,是莫言演講關鍵詞,他用這種方式與世界性普世價值對接,能夠寬容彼此價值差異的人,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礎之上。在不違背人性的前提下,人們應彼此寬解、尊重,而不是朝著別人扔石頭。那個被小孩子莫言及同學扔過石頭的老單干戶,在他不斷的反思中,成為他小說中的人物。
莫言說到母親的言傳身教,他說到他母親的那些細節,很真摯。他是講故事的人,所以他沒有用一種說教的方式或者用一些觀念,來講他的文學創作。而是從自己的經歷說起,用故事說話,讓人從中看到他的善惡觀,道德觀,讓人看到他內心非常柔軟的部分,這是他自己的獨特的方式。印象里,莫言本人一向如此,他的書很少涉及思想、理論,而是一直用經驗說話。講話中,能看到他對自己的作品有一個回顧,我想這主要是出於西方世界可能還對他有所陌生,所以有所交待是必要的。另外,最重要的是,他用很巧妙的方式,講故事的方式回答了國內或華文世界,在一些方面對他的爭議。他說,對一個作家來說,最好的說話方式是作品,他最真實的想法都在自己作品裡,我覺得回答得很巧,也是可以理解的。采寫/新京報記者 於麗麗
莫言站在諾貝爾講台上,向全世界人講述了一個生存的和文學的故事。他用講故事的方式,表達了他對自我、人生、社會、歷史的理解,以及民間故事與現代小說的關系。莫言在演講中呈現了現實經驗轉化為藝術經驗的過程。他的故事有三個來源:一是現實的殘酷經驗,如童年的苦難記憶。二是超越殘酷經驗的愛和悲憫,如母親的愛、東方哲學的啟示。三是故鄉流傳的豐富多彩的民間傳說。這些要素,通過他個人的奇思異想組合在故事結構中。他的故事,既是對殘酷現實生活的寫照,也是超越現實的殘酷性和人的局限性的通道,更是一個存在和靈魂的避難所。由此,實現了文學的超越性。這正是文學的根本價值和精神旨歸。新京報記者 張弘
許金龍(社科院外文所學者)
他離開不了高密的熱土
大江健三郎是在學校上的大學,而莫言是在民間上的大學。他最初的文學啟蒙來自他的母親和民間傳說,他通過母親來獲得這種啟蒙。他的母親代表著當地的邊緣文化,這種邊緣是相對於主流文化和中原文化,相對於權力中心和文化中心而言。所以他始終有一個冷靜觀察的視角,能跳出來審視這種文化。
在古希臘神話里,有一個大地之子的傳說,莫言的母親是大地,只要他站在大地上,任何人和神都傷害不了他。他離開不了高密的熱土,離開了就不是莫言了。他最好的作品都是反映高密的鄉土人情。他對外國文學的吸收,只是技巧性的東西,不構成他的血肉和基因。文學像大河,外來文化能讓他漫出一點河堤,但主流始終是由高密當地文化、地理、歷史和民間傳說所造就的。新京報記者 劉雅婧
出自搜狐新聞> 2012年諾貝爾獎 > 諾貝爾獎消息 供參考
⑹ 讀莫言的講故事的人想到的,讀後感小學作文 450字
好不好金額是幹部看過本文還看過本文共
⑺ 《紅星照耀中國》第9章心得200字
《紅星照耀中國》第9章心得
今天我讀了《紅星耀中國》第九篇。紅星耀中國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諾,其懷著對中國革命戰士的重重疑問,以一名記者的身份,冒生命危險奔赴當時被刻意曲解的革命根據地,與革命 領 導 人進行談話,然後他運用平實、質朴的文字把一段波瀾壯闊激情燃燒的歲月鮮活的呈現在了這本書上。
第九章題目是——同紅軍在一起(續)。該章前部分介紹了紅軍大將徐 海 東的生平和其何如走向革命道路的,後部分寫了紅軍的敵人——四大馬(馬鴻逵、馬鴻賓、馬步芳、馬步青)和其統治區的一些見聞!
我印象最深刻的紅軍對待百姓的態度與四大馬為首的軍 閥對待百姓的態度,紅軍攻佔延安以後,同意把一部分產品給長城以北的蒙古人,廢除了國 民 黨的全部苛捐雜稅雜稅,並且自己建設工廠,有織布廠、被服廠、製鞋廠、造紙廠、兵器廠等等。
而而國 民 黨軍 閥那裡苛捐雜稅很多。例如:馬將軍在該省要徵收的捐稅:銷售稅、家畜稅、駱駝稅、運鹽稅、用鹽稅、煙燈稅、養羊稅、商人稅、腳夫稅、養鴿稅、土地稅、掮客稅、糧食稅、特別糧食稅、附加土地稅、木材稅、採煤稅、皮稅、屠宰稅、船稅、灌溉稅、磨石稅、房屋稅、磨面稅、秤稅、禮儀稅、煙稅、酒稅、印花稅、婚稅、蔬菜稅。這張單子還沒有囊括所有的苛捐雜稅......
其實簡單的對比,就是共產黨得到人心的最簡單例子,誰對百姓好,誰就能得到人民的支持,正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所以紅軍以及後來的解放軍才能解放了全中國!
⑻ 莫言獲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後說了什麼,做了什麼
12月8日,北京時間今日凌晨,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作家莫言在瑞典學院發表文學演講,主題為「講故事的人」(storyteller)。
通過電視或者網路,我想在座的各位,對遙遠的高密東北鄉,已經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們也許看到了我的九十歲的老父親,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兒和我的一歲零四個月的外孫女。但有一個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親,你們永遠無法看到了。我獲獎後,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榮,但我的母親卻無法分享了。
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引發了一些爭議。起初,我還以為大家爭議的對象是我,漸漸的,我感到這個被爭議的對象,是一個與我毫不相關的人。我如同一個看戲人,看著眾人的表演。我看到那個得獎人身上落滿了花朵,也被擲上了石塊、潑上了污水。
我生怕他被打垮,但他微笑著從花朵和石塊中鑽出來,擦乾凈身上的臟水,坦然地站在一邊,對著眾人說:對一個作家來說,最好的說話方式是寫作。我該說的話都寫進了我的作品裡。用嘴說出的話隨風而散,用筆寫出的話永不磨滅。我希望你們能耐心地讀一下我的書,當然,我沒有資格強迫你們讀我的書。
即便你們讀了我的書,我也不期望你們能改變對我的看法,世界上還沒有一個作家,能讓所有的讀者都喜歡他。在當今這樣的時代里,更是如此。
莫言是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⑼ 莫言的頒獎詞是什麼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作品:《生死疲勞》
莫言問鼎諾貝爾文學獎
2012年10月11日,北京時間19點,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中國作家莫言獲獎。
諾貝爾委員會給其的頒獎詞為: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附:莫言的優秀代表作品 : 紅高粱家族 蛙 豐乳肥臀 檀香刑 酒國
⑽ 莫言在斯德哥爾摩演說獲獎感言
莫言在斯德哥爾摩演說獲獎感言如下:
「作為一個從中國一個遙遠的縣城——高密東北鄉走來的農村孩子,今天能夠站在世界知名的大廳里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這簡直就是一個神話故事,但是當然,這一切都是真的。
我清楚地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作家比我值得獲得這個獎項。我堅定地相信,只要他們繼續寫作,只要他們還相信文學是人類和上帝給予的權利的美化,『她必將花冠加在你頭上,把榮冕交給你。』
我同樣意識到,文學對於政治爭議和經濟危機的作用微乎其微,但是對人類的影響卻是古老的。當文學存在的時候,我們並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但是當它不存在了,我們的生活會變得粗鄙而野蠻。因為這個原因,我為我的職業而驕傲。
最後,我想感謝我在高密東北鄉的父老鄉親,我永遠都是你們中的一員。」(翻譯節選)
(10)激情燃燒的歲月聽書擴展閱讀:
莫言的頒獎儀式在瑞典國歌《國王之歌》中緩緩拉開帷幕,整個大廳在鮮花和音樂的陪襯下,顯得庄嚴肅穆而又不失暖意。樂隊開始演奏開場曲目,在莫扎特D大調的音樂中,中國作家莫言和其他獲獎者一起,身著黑色燕尾服步入會場。
據管笑笑透露,這套服裝並不是從國內帶來的,而是諾獎評委會在瑞典當地專門為獲獎人定做的。
莫言從口袋裡掏出白色的卡片,上面應該寫著獲獎詞,他與一眾獲獎者落座。莫言神情平靜,燕尾服里邊穿純白色襯衫,打著純白色領結。莫言的座位是前排左數第7個,旁邊坐著今年的醫學獎獲得者山中伸彌。
在眾獲獎者落座後,諾貝爾基金會董事會主席馬庫斯·斯托爾發表講話,隨後,每個諾貝爾獎項評選委員會的代表分別介紹獲獎者成就。
為莫言介紹的是諾貝爾文學委員會主席佩爾·瓦斯特伯格。他說:「莫言是一個詩人,莫言扯下程式化的宣傳畫,使個人從茫茫無名大眾中突出出來……他用戲謔的方式揭示了人類存在的最陰暗的面貌,在不經意間給象徵賦予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