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聽書米拉日巴傳中
① 米拉日巴傳怎麼樣
因為在洛扎修造九層碉樓的苦行,他有著與西西弗斯相似的命運,以及他苦行實修,破布遮體,山岩隱居,蕁麻為食,以致全身變為綠色,所以我決定讀他的傳記。 ......
② 米拉日巴裡面的主題曲叫什麼
善知識啊,就叫《米拉日巴主題曲》吧。。
你知道,那隻是個曲子。。藏語歌聽不懂啊。。
這是我第二次答這個題了。。
現在我正看佛教電視連續劇《米拉日巴傳記》,還未看電影《米拉日巴》。。
③ 求藏族的民族傳說
介紹一個:
青藏高原的山川湖泊有很多美妙動人的神話。
傳說,喜馬拉雅山的以珠穆朗瑪峰為首的五座山峰,是仙女五姐妹,稱為「長壽五仙女」。最初,喜馬拉雅山區,低處是汪洋大海,岸上是無邊森林,林中奇花異草,斑鹿、羚羊、犀牛成群,杜鵑、畫眉、百靈歡唱;高處重山疊翠,雲霧繞繞,一幅美麗、安詳的圖景。可是,後來海里出現了一頭巨大的五首毒龍,攪起萬丈海浪,搗毀樹木花草,侵擾飛禽走獸,使它們災難臨頭,無處奔逃。正在危難時刻,天上飄來五朵彩雲。彩雲變成五位仙女,降服了毒龍,救助了飛禽走獸。經飛禽走獸的再三懇切請求,五位仙女答應永遠留下來護衛它們。從此便成了喜馬拉雅山區的地方神。其中翠顏仙女是珠穆朗瑪峰的主神,她掌管人間的「先知神通」,吉壽仙女掌管人間的福壽,貞慧仙女執掌人間的農田耕作,施仁仙女執掌人間的畜牧生產;冠詠仙女掌管人間財寶。她們姐妹五人,戰風傲雪,長年在世界屋脊上,亭亭玉立,俯視人間眾生,關心黎民疾苦,萬年不辭辛勞,博得人們的敬愛與景仰。
這則神話,在十一世紀的《米拉日巴道歌》中也有記述,只是各仙女的職司有所差異。在《米拉日巴道歌》中,當五位仙女向米拉日巴自報姓名時說:「我的名字就叫吉祥長壽女,掌管護國佑民繁衍族系。」「我的名字就叫翠綠美顏女,職司光明預示國和吉。」「我的名字就叫玉冠珠喉女,執掌人間庫藏和財寶。」「我的名字就叫貞烈善慧女,主管人世福祿和享食。」「我的名字就叫施仁善行女,專司四足牲畜牧業興。」
這類神話屬於山神神話,源於藏族的山神崇拜。此外還有雅拉香布山神神話等,最富雪山高原特色。
④ 《米拉日巴傳》在哪裡能請到
鏈接:
提取碼:rasx
米拉日巴是西藏佛教葛舉派第二代祖師,一生堅韌不拔實修苦修,用道教形式宣傳佛教,廣收門徒,在西藏人民中有廣泛的影響,是西藏佛教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15世紀,僧人桑傑監贊根據民間的傳說故事撰成此書。此書是研究西藏佛教史的重要參考資料,數次由劉立千翻譯。
⑤ 米拉日巴傳記的電視劇
18集高清藏語電視連續劇。
2, 藏漢雙語聲道。
3, 視頻顯示台詞字幕
3, 編劇導演解說:秋達降措 (藏)
4, 主題曲插曲:演唱:亞東,根尕。
作曲:秋加措(卓瑪姑娘走過的地方等的作曲家)
主要情節
至尊·米拉日巴的家居後藏貢塘地方,族姓為瓊波,米拉是其族姓的別名。其先輩於嘉區創建家園,因賭博失敗而遠遁他方,來到拉堆貢塘下部的甲額扎果絨地方安家落戶,傳衍子嗣。生有米拉喜饒堅贊和雍喜二人。米拉喜饒堅贊和娘薩嘎金夫婦生有一男一女,男的就是米拉日巴。出生於藏歷第一繞迥之金龍年(1040年,宋康定元年),妹妹名叫貝達。
米拉日巴7歲時父親去世,母親芳齡24歲,年輕秀麗,伯父強命他的母親與他的兒子成婚。因輩份不同,母親執意不允,伯父不高興而侵吞了他家所有財物,並將他母子趕出家門。其母和他兄妹二人相依為命,過著極其貧困的悲慘生活。就在這種情況下,母親省吃儉用,將他送到魯傑巴教師那裡學習文化和手藝。有一次米拉日巴和教讀師魯傑巴一起在一個喜宴上飲酒後,唱著歌回家,母親見此情景十分生氣,哭著斥責道:「你父親米拉喜饒堅贊怎麼生了你這樣一個劣子,我們家母子們過著如此貧寒的生活,你還有心喝酒唱歌?現在應該去尋訪一位精通詛咒的法師,學會詛咒來為你父報仇雪恨才是。」米拉日巴也傷心地說:「那麼,我就決定按照母親的囑托去做。」於是母親量力備了一些財物和一匹馬,送米拉日巴出行訪師學法。
米拉日巴歷盡艱險,輾轉在荒野上,逢人就問,何人通曉詛咒法術?後來聽人們說雅隆地區有位雍敦綽嘉的咒師學有大咒術,便到那裡找到這位咒師,獻上見面禮說道:「我是從上區貢塘地方來,只帶一點菲薄禮物前來求師,專學詛咒法術。」咒師問他為何而學此法,米拉日巴將家中發生之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咒師又派人去米拉日巴的家鄉調查他說的話是否真實,調查人回來說他沒有講半點妄語,完全屬實。咒師才答應給他傳授。和米拉日巴一塊來學詛咒的有五人。
學了一年時間,其實學到的只是詛咒的支分,學完後其他學友皆滿足而去。米拉送走學友,仍回到師尊處。咒師說:「你為何不走?」米拉日巴說:「他們只為溫飽而來學詛咒的,我是有堅定的承諾,不把詛咒法術真正學到手,決不會走的。」咒師無奈,給米拉日巴一些資具和一封信,內容大意是:我有個可憐的門徒,請你給他傳授一種真實不虛的詛咒,命他好好學習。就這樣,米拉日巴被介紹到了章絨地區的拉傑努瓊·雲丹嘉措尊前。拉傑努瓊讓他閉關修習,問他能否做到?回答道:「能做到。」於是修造了一間簡陋的茅草屋,開始教學精修詛咒法。苦修了一段時間,開始出現正確的詛咒證相。恰在此時,他的伯父雍喜給兒子娶妻,正在結婚喜宴之時,房屋突然塌陷,壓死35人,僅留伯父伯母未死。
據說,這是米拉日巴試用詛咒法術咒殺的。米拉日巴在拉傑努瓊師前學習了許多幻變法術,爾後又回到雍敦咒師那裡,在碉房內的土窟中閉關修習降雹法。學成後,到家鄉附近的山上,用降雹法毀了對他母子二人有惡行的伯父母和鄉人的莊稼。此時此刻米拉日巴心悟道:我造下了惡業,悔恨莫及,決心改邪歸正,棄惡揚善,皈依佛法。
自此米拉日巴開始轉向信奉佛法,拜訪名師學習佛教顯密經典。他拜訪求學的首位師長是噶瑪噶舉派的絨敦·拉嘎,雖從拉嘎師求學了《大圓滿教法》,但照此修習後未能生起征相。拉嘎說:「你應前往妥普曲切(即指洛扎)瑪爾巴大師尊前求學佛法才是。
」米拉日巴一聞師名,頓生敬仰之念,十分歡喜。收拾行李辭別拉嘎師長來到曲切城。僅一見師面,感覺即時改善。這時米拉日巴已38歲。瑪爾巴也知道米拉日巴是一位很有根器的具緣弟子,但開始並不傳授佛教經論,也不讓他修習教法。而只讓他在四周山坡上修築碉房和做許多耕種之類的苦差事。他遵師命,不分春夏秋冬,經常從山下背負石塊到山上修建碉房,久而久之背部被磨破而流血化膿,痛疼難忍,但他為了求得佛法,修成正果,忍痛負重,勤勞不已,毫無怨言。
有時楚峨等大人物的門徒前來求受灌頂,瑪爾巴為他們傳授灌頂時,米拉日巴請求上師恩准參加灌頂,上師不允,不給他傳授,只讓他做苦工。師母(無常母)見此情景,實在於心不忍,便將那若巴的珍貴加持物一顆紅寶石悄悄送給米拉日巴作進見禮物,命他到楚峨師那裡去,並附寄一封信說:「由於上師(瑪爾巴)事務繁忙,請你務必將諸法傳授給米拉日巴。」於是米拉日巴來到洋日峨。楚峨說:「我的牲畜被雅莫哇等人劫去,你如答應先用降雹法替我報復,我就傳法於你。
」米拉日巴清楚地意識到這又是一大罪過,由於他求法心切,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只好依言行事。楚峨才將方便道中諸教授傳給米拉日巴,又命他住洞中閉關靜修。此時米拉日巴執意皈依佛法,不再殺生作惡,很快又回到瑪爾巴上師尊前。瑪爾巴對米拉日巴說:「我知道你還會回來,我並非不傳法於你,知道你是有緣弟子,只因為你造孽太深,我首先使你入於折磨苦行以凈治。」答應從此開始給他傳授佛法。但有一個條件就是讓他繼續修建尚未完工的碉房,每修一層,即傳一種口訣教言,作一次灌頂。原已修止三層,還需修六層。當他修到第五層時,上師教給他密法,傳密宗灌頂,修到第六層時他就見到了本尊神。
此後依次給他傳授了許多密集法,讓他在勝樂六十二壇城中接受勝樂密法大灌頂,取密宗法號華協白多傑,譯言「吉祥喜笑金剛」,後來他的全稱就是米拉·協白多傑,簡稱米拉日巴。繼之又傳給他密續教言,口訣實踐法和大手印修習法。經米拉日巴請求,將那若巴傳給他的那若六法、六平等法和奪舍法全部傳授給了他。由於師母為他向瑪爾巴祈請,他以誠信得到上師的喜愛,上師不但把所有教法傳給他,還為他作了很多加持,上師最後一次去尼泊爾、印度時,將米拉日巴收為主要弟子,並賜給他授記,讓他去拉堆地方進行修持,將會獲得極大成就,他在瑪爾巴上師處先後學法修行7年。
⑥ 米拉日巴傳,哪個漢文版比較好
叫(阿克斑瑪)優庫就有
⑦ 米拉熱巴傳的讀後感是什麼
《米拉日巴傳》是藏地作家桑傑堅贊所著,由劉大千譯為漢文,書中介紹了噶舉派米拉日巴尊者一生的修行於弘法的經歷。
記得去年冬季聽某位老師講有一部很不錯的佛教連續劇《米拉日巴傳》非常值得一看,但由於接觸佛教時間短,對這部劇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生活層面上。劇中主人公聞喜(米拉日巴)的父親不幸去世後,所有的家產被叔父,姑媽霸佔,聞喜和母親及妹妹的生活一落千丈,從此貧困潦倒。於是聞喜為了報仇開始修法,經過幾年的學習,他終於報仇了雪恨。但母子三人,由於殺人罪行,也遭到了驅逐,聞喜投奔師傅,師傅無力救助聞喜,將他推薦給馬爾巴大師,讓其追隨大師學習佛法,大師發現聞喜是可塑之大才,於是就用築造碉房來折磨聞喜,聞喜所受的折磨一般人難以忍受,尤其看到炎炎烈日下,聞喜的後背被石頭咯的皮開肉綻,放下石頭後,石頭上還帶著他的皮和血,心想這叫什麼師傅,就是一惡魔,但通過聞喜這段時間的學習,理解了馬爾巴大師的用意,這是為了讓他升起強烈的出離心,聞喜通過了幾十年的苦行,終於證得菩提。
米拉日巴尊者和我們一樣生活在這個問題平台上,所以產生問題是自然的,隨之而來的痛苦煩惱也是自然的,如何看待這些問題,這才是關鍵所在。如果在一個層面里還用原來的見來解讀世界,痛苦煩惱就是真實存在的,是不虛的,就如龍師所講,你住在身體里,你就住在死亡里。你把虛妄的幻境做實了。如用變現里來抉擇,有兩個你同時存在,(一個是佛的你,即非你,一個你)同時等持一個境,用佛的見來看待勝義與世俗,即是站在能相看所相,就發現所相的虛妄不實。你所有的煩惱痛苦也都是不實的、是幻,從而也就不會執著於此了,很自然的就轉依了。
用兩重相依理來抉擇,我們應該感恩上帝給我們製造了一個問題平台,感恩在平台上給你帶來得痛苦煩惱的有情,沒有他們就不可能快速成就你,這就是問題平台和凈土修行的區別。那麼問題平台是不是改為修學速成班更為恰當呢?
⑧ 米拉熱巴傳的讀後感
你的讀後感是自己寫的要不你去網路查一下他相關的讀後感或者找個專業人士咨詢一下
⑨ 米拉日巴傳記的內容簡介
米拉日巴是西藏佛教葛舉派第二代祖師,一生堅韌不拔實修苦修,用道教形式宣傳佛教,廣收門徒,在西藏人民中有廣泛的影響,是西藏佛教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15世紀,僧人桑傑監贊根據民間的傳說故事撰成此書。此書是研究西藏佛教史的重要參考資料,數次由劉立千翻譯。 劉立千先生1910年生於四川省德陽縣。1932年離開西南重鎮成都到當時被稱之為打箭爐的康定教書,其間拜師求學,研習藏文和藏傳佛教寧瑪派、格魯派、噶舉派和薩迦派等教法。1936年出任根桑澤臣活佛隨行助手和翻譯,開始涉足藏學領域,並初次發表譯作《大圓勝慧》。
1944年春,經著名社會學家、民俗學家李安宅教授推薦,出任成都華西協和大學邊疆研究所副研究員,正式從事藏學研究。由於先生漢藏文功底極好,加之當時的華西協和大學又雲集了一大批如韓儒林這樣第一流的學者並有著豐富的藏書,因此不到兩年時間就推出了力作《印藏佛教史》。
此書在成都一經問世,就受到學術界一致好評,曾連續出了三版,事隔32年後的1978年,此書由台灣妙吉祥出版社再版時又很快銷售一空,其學術價值,可見一斑。先生深知,學的故在中國,浩如煙海的藏學典籍乃藏學研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力了給不識藏文但有志於藏學研究的後來者鋪路搭橋,從1946年開始便致力於西藏文史和佛學典籍的翻譯和介紹。
1949年成都解放後,先生隨十八軍進藏,到達拉薩後,在西藏軍區編委會從事編譯。1956年北京成立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翻譯局,先生奉調來京,先後在翻譯局和民族出版社擔任藏文室領導職備。那年年僅17歲的我隨著名藏族學者格桑悅希教授一同調來北京,有幸同先生共事,成為先生等一批著名藏、漢族專家學者的學生。然而好景不長,一次又一次的運動,特別是在那史無前例的浩劫中,先生也未能逃脫厄運,在經受一番對「反動學術權威」的批鬥之後,1969年年底我們先後進了「五七幹校」,這時的他已屆花甲,且患有嚴重的冠心病,然而他懷著對黨的無比信賴竟奇跡般地度過了那一段艱苦歲月。
1979年的春風吹綠了祖國大江南北,也給先生帶來了學術研究的春天。此時先生雖已年逾古稀,但壯不已,筆耕不止,經過lO年的艱苦努力,又將過去數十年陸續出版過的300餘萬字的譯著重譯並加以整理注釋。正是這樣執著的追求、堅強的毅力、獻身的精神,使我們在先生九十高齡時得以編輯出版這套文集,奉獻給廣大讀教。 這套文集包括先生的重要藏學研究論文集《劉立千藏學著譯文集·雜集》,著作《藏傳佛教各派教義及密宗漫談》和《印藏佛教史》,重要譯著《西藏王統記》、《西藏王臣記》、《米拉日巴》、《衛藏道場勝跡志》、《金剛瑜伽前行和正行》、《大圓滿禪定休息》、《大圓滿虛幻》、《大圓滿隆欽寧提本覺道次第》、《土觀宗教源流》以及《格薩爾王傳·天界篇》等。
這些著作雖然是先生全部著作和譯著中的一部分,但基本上涵蓋了他在藏族歷史、藏族文學、藏傳佛教教義和哲學等領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其中《西藏王統記》、《西藏王臣記》、《衛藏道場勝跡志》、《米拉日巴傳》、《土觀宗教源流》等時至今日仍是藏學研究者和藏學愛好者研究或了解藏學登堂入室的必備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