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急救聽書感悟
⑴ ted演講為什麼情緒急救勢在必行
Ted演講:為什麼情緒急救勢在必行
我和我的雙胞胎哥哥一起長大, 他是個富有愛心的好兄弟。 要知道,作為雙胞胎,你很快 就在一件事上成為專家, 就是注意到偏愛。 如果他的餅干比我的大 哪怕一點點,我就會質疑。 當然我也沒被餓著。 (笑聲)
當我成為一個心理學家,我開始 注意到另一種不同的偏愛, 那就是我們賦予我們的身體 比精神更多的價值。 我花了九年時間 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 但不知道有多少人看了我的名片說, 「哦,心理學家, 原來不是真正的醫生。」 就好像我的名片上就該明確說明似的。 (笑聲) 這種對身體多於精神的偏愛隨處可見。
我最近在朋友家, 他們五歲的小孩准備上床睡覺。 他站在小凳子上, 在水池邊刷牙, 然後他滑了一下, 摔倒的時候颳了他的腿。 他哭了一下, 隨後就爬起來了, 站回小凳子上,拿了一個創可貼 貼在他的傷口上。 這孩子剛學會系鞋帶兒, 但他都知道要保護傷口以免感染, 同時還要一天刷兩次牙來保護牙齒。 我們都知道怎樣保持身體的健康 還有怎樣保持牙齒衛生,對不對? 我們從五歲起就知道這些東西了。 但是我們知道怎樣 保持精神上的健康嗎? 完全不知道。 我們教給孩子們情緒保健嗎? 完全沒有。 為什麼我們花在牙齒的時間 比花在精神的時間上還多呢? 為什麼我們那麼重視身體健康 遠遠多於心理健康呢?
我們承受心理上的傷害 比身體上的多得多, 例如失敗,被拒絕,孤獨。 如果我們忽視它們, 情況也會惡化, 它們同樣會給我們的生活 帶來重大的影響。 然而,雖然有科學證實的療法 來幫助我們治療 這些心理上的傷害, 我們卻不採取行動。 我們甚至都沒意識到 我們應該採取行動。 「哦,你感到抑鬱么? 別去想了,都在你腦袋裡。」 你能想像對一個 骨折了的人說這樣的話嗎? 「哦,走走就好了,都在你腿上。」 (笑聲) 我們應該消除這種對身體和 精神健康的區別對待。 應該把兩者對等起來, 像雙胞胎一樣。
說起雙胞胎, 我哥哥也是個心理醫生。 所以他也不是真正的醫生。 (笑聲) 我們不是在一起上的學。 事實上,我這輩子 經歷過的最困難的事 就是跨過大西洋搬到紐約 來讀心理學的博士學位。 那是我們倆第一次分隔兩地, 這個分離對我倆來說都很殘酷。 當他和家人朋友一起時, 我卻孤單的在一個新的國度。 我們都非常想念對方, 但那時候國際長途都很貴 我們一周只打的起五分鍾的電話。 當我們生日快到了的時候, 那是我們第一個 沒在一起過的生日。 我們決定奢侈一把, 在那個星期聊上十分鍾。 我那天早上在房間里踱來踱去, 等著我哥哥給我打過來 - 我等啊等啊,電話就是不響。 由於時差的關系,我就想, 「好吧,他一定是和朋友在一起, 他晚點兒會打來的。」 那時候也沒有手機。 但他始終沒打來。 我開始意識到, 在我離開十個月以後, 他不再像我想他那樣想我了。 我知道他早上會打來, 但那一晚是我一生中 最傷心,最漫長的一晚。 第二天一早醒來, 我瞅了一眼電話,我意識到, 來回踱步時 我把電話線踹下來了 我迷迷糊糊的跳下床, 我剛把電話插回介面, 一秒鍾之後電話就響了。 是我哥哥,他可氣壞了。 (笑聲) 那也是他一生中 最傷心漫長的一夜。 當我跟他解釋事情的經過,他說, 「我不明白。你看我沒給你打, 你為什麼不打給我呢?」 他說的對。 我為什麼不打給他呢? 我當時無法解釋, 但我現在明白了, 非常簡單的原因:孤獨。
孤獨導致深重的心理創傷, 扭曲我們的感知能力, 剝奪我們的思考能力。 它使我們相信 身邊的人不再在乎我們。 它使我們不敢與人聯絡, 為什麼給自取其辱被拒絕呢? 你的心痛的還不夠多麼? 我那個時候被孤獨緊緊包裹著, 但我總和別人在一起, 我自己都沒意識到。 但孤獨是完全從主觀上定義的。 它完全取決於你是否覺得 在情緒上或是交際上 和你周圍的人相隔絕。 我當時是這樣的。 我們有很多關於孤獨的研究, 都很可怕。 孤獨不僅讓你覺得凄慘, 它還可能致死。 我可不是開玩笑。 長期的孤獨 會增加你早逝的可能性 高達14%之多。 孤獨可能導致 高血壓,高膽固醇。 它甚至會影響你的免疫系統, 使你容易患上各種疾病。 事實上,科學家已經得出結論, 長期的孤獨對你的健康和長壽 的負面影響比抽煙還要糟。 香煙的包裝上還有 「吸煙致命」的警句。 可孤獨沒有。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 要重視心理健康, 要注意保持情緒健康。 因為,你無法治癒心理上的創傷, 如果你都不知道 自己受到了傷害的話。 孤獨不是唯一 可能扭曲及誤導 我們的心理創傷。
失敗也有同樣效果。 我曾訪問過一個幼兒園, 在那兒我觀察了三個兒童, 在玩完全一樣的塑料玩具。 你得把一個紅色的鈕滑開, 然後一個可愛的小狗就會跳出來。 一個小女孩 對紫色的鈕又拉又按, 然後她就坐下來,瞧著那盒子, 下嘴唇開始發顫。 她旁邊的一個小男孩 看到這一幕, 再看著他的盒子, 都沒動手就哇哇大哭了。 與此同時, 另一個小女孩試了各種方法 直到她滑動了那個紅鈕, 可愛的小狗跳了出來, 她開心的叫了起來。 同樣的塑料玩具 給了這三個幼兒, 但他們對失敗的反應截然不同。 前兩個小孩完全 有能力滑動那個紅鈕。 唯一阻止他們成功的因素 就是他們被自己 做不成的想法給騙了。 成年人也經常中這樣的圈套。 事實上,我們都有 一個固定的思維感知模式, 每當我們感到沮喪,受到挫折, 我們便會進入這個模式。
你清不清楚你是怎麼對應失敗的? 你應該清楚。 因為如果你的頭腦告訴你 你不能做成什麼事 而你相信了的話, 你就會像那前兩個小孩似的, 開始感到無助 然後你很快就放棄了, 甚至都不去試一下。 然後你就更加確信你成功不了。 你看,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人 都無法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 因為不一定在什麼地方, 有那麼一次失敗 讓他們認定了自己不能成功。
我們一旦被某件事說服, 往往就很難改變主意。 我十幾歲的時候,和我哥哥一起, 吃了點苦頭才明白這道理。 有一天晚上,我倆和朋友們 在一條很黑的路上開著車。 一輛警車把我們攔下了。 附近發生了搶劫, 警察在追蹤嫌犯。 警察走到車邊, 對司機晃了晃手電筒, 又照了照坐在副駕駛的我哥哥, 然後照到了我。 他瞪大了眼睛說得, 「我在哪兒見過你?」 (笑聲) 我說,「副駕駛座上。」 (笑聲) 但對他來說, 我的回答莫名其妙。 所以他認為我嗑了葯。 (笑聲) 於是他把我拖出車子, 又搜了我的身, 他把我押到警車那兒, 直到他驗證了 我並沒有犯罪記錄, 我才有機會解釋 我和副駕駛座位上的是雙胞胎。 但是直到我們開走了, 你仍可以看到他的表情 他認定我一定幹了什麼壞事。
一旦我們認定了的事情, 我們很難改變看法。 所以當你失敗了, 感覺士氣低落是很自然的。 但是你不能允許自己 相信你不可能成功。 你要和那種無助的感覺斗爭。 你要重新控制局面。 而且你必須在 這種負能量循環開始前打破它。 我們的想法和感覺, 它們不是像我們想像的 那麼忠誠的朋友。 它們更像是一個非常情緒化的朋友, 有時非常支持你, 而有時令人不愉快。 我以前的一個女同事 她結婚20年之後離婚了, 婚離的很慘烈, 然後她終於准備好 開始新的約會了。 她在網上認識了這個男的。 他看上去人很好,也很成功, 最重要的是, 他似乎對她非常感興趣。 她非常興奮, 還為約會買了新裙子, 然後他們約在紐約的 一個高級酒吧里喝一杯。 約會才進行了10分鍾, 那位男士站起來說, 「我沒興趣了,」 然後就走了。 被拒絕是極其痛苦的。 這位女士非常受傷,以致於都動不了了。 於是她給一個朋友打電話。 她朋友是這樣說的: 「那你還想怎樣? 你又胖又沒有什麼好聊的, 為什麼任何一個英俊的成功男士 會和你這樣的失敗者約會呢?「 太不像話了,是不是, 朋友怎麼可以這樣冷酷無情? 這或許聽上去不太過分, 要是我告訴你 這話不是朋友說的。 這其實是那位女士 對她自己說的。 我們都干過這事兒, 尤其是被拒絕之後。 我們開始去想 我們犯的錯,我們的缺點, 我們要是這樣就好了, 我們要是不那樣就好了, 我們給自己起外號。 也許程度不同, 但我們都干過這事。 我們為什麼會這樣做。 我們的自尊已經被傷害了。 為什麼我們要進一步傷害它呢? 要是身體受傷了, 我們不會故意去把它弄的更糟。 你要是胳膊上有個傷口, 你不會說,「啊,我知道! 我要拿刀看我到底能捅多深。「
但是我們經常如此對待心理傷害。 為什麼?由於糟糕的心理保健意識。 因為我們不重視心理健康。 很多研究表明, 如果你的自尊心低落, 你就更容易感到壓力和焦慮, 失敗和拒絕會傷害你更深, 你也需要更多的時間復原。 所以如果你被拒絕了, 首要的事情是應該 重新激活你的自尊心,而不是 去拳擊俱樂部打拳來發泄。 當你在經歷感情上痛苦, 像一個真正的好朋友那樣同情你自己。 我們需要改變 不健康的心理習慣。 最常見又最不健康的習慣之一 就是窮思竭慮。 就是事後反復咀嚼回味一件事。 比如你的老闆沖你發脾氣了, 或是教授在課上讓你感到愚蠢, 或是你和好朋友吵架了, 然後你不斷的在腦海里 回放當時的情況,好幾天, 甚至好幾個禮拜都不停。 反復回味不愉快的事 很容易變成習慣, 而這個習慣代價很大。 因為當你在不愉快和 負面的事情上花這么多時間, 你把自己放在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 可能誘發抑鬱症,酗酒,飲食失調, 甚至心血管疾病。
問題在於那種反復回味的需要 會變得非常強烈,非常緊迫, 所以這種習慣會很難打破。 我知道事實如此, 因為就在一年多以前, 我自己就經歷了這個習慣。 我的雙胞胎哥哥 被確診為三期非霍奇金淋巴瘤。 他的癌症來勢洶洶。 全身都有看得到的腫瘤。 他要做一輪大劑量的化療。 我情不自禁去想 他所經歷的這一切。 情不自禁去想 他受的這些罪, 盡管他從沒抱怨過, 一次都沒有。 他有著這種不可思議的積極態度。 他的心理健康程度太了不起了。 我身體上很健康, 但心理上我那時是一團糟。 但我知道該怎樣做。 研究表明, 哪怕只是分心短短兩分鍾 都足以打破那一刻 你窮思竭慮的需求。 所以每次當我擔心, 煩惱,或帶有負面情緒時, 我就強迫自己專注於其他的事情, 直到那種感覺過去。 僅僅一周時間, 我的視角就全變了 變得更積極,更充滿希望。 做了化療九周之後, 我哥哥做了電腦斷層掃描, 出結果的時候, 我就在他身邊。 所有的腫瘤都消失了。 他還得再做三輪化療, 但是我們知道他能恢復。 這張照片是兩周前照的。
當你在孤獨的時候採取行動, 當你改變對待失敗的反應, 當你保護自己的自尊心, 當你與負面的想法做斗爭, 你不僅可以治癒心理上的創傷, 你會建立起情緒恢復能力, 你會變得更強。 一百年以前, 人們開始注重個人衛生, 人的壽命延長了50%還多 這僅用了十年就實現了。 我相信,我們的生活質量 也會有同樣程度的提高 如果我們開始 關注情緒上的保健。
能想像一下么, 這個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如果每個人都在心理上更健康 如果世上少一些孤獨和抑鬱 如果人們了解 如何走出失敗的陰影 如果人們更自信,充滿力量。 如果人們更幸福,更滿足。 我能,因為那是一個 我想置身其中的世界, 也是我哥哥想置身其中的世界。 只要你了解這些知識, 並改變一些簡單的習慣, 那將是一個 我們都能置身其中的世界。
非常感謝。
⑵ ted 演講 為什麼情緒急救勢在必行
問考家
⑶ 情緒急救第三章內容,最好還有讀後感
當你和愛人說話時,他卻對冷若冰霜,這時,你體驗被拒絕滋味;當你滿懷熱情,約朋友見面,朋友說要陪伴家人,這時,你體驗被拒絕滋味;當你小心謹慎的工作,還是犯了錯遭到責罰,在你看來,領導對別人更寬容,對你更嚴苛,你有被排斥的感覺,你覺得你不屬於這里,或者乾脆讓你走人,這時,你體驗被拒絕滋味。
我們生活在一個不能避免心理傷害的世界,拒絕只是其中一把傷害人的劍,它引發的傷痛就像一把劍扎到你的胸口。因為被拒絕意味著不被接納、不被認可、不被尊重,而被接納,被認可、被尊重是我們內心深層渴望,所以,我們會疼得如此深,痛得如此強烈。
被拒絕後除了讓我們體會到強烈痛苦之外,還會引發憤怒和攻擊性,如果處理得不好,會破壞人際關系。同時,也會引發低自尊感,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會無情的進行自我批判。還會讓我們產生一種喪失歸屬的恐懼感,現代人是從原始人進化而來的,在原始社會,如果一個人被別人拒絕,被部落拒絕,那就意味著他的生存受到威脅,這種心理結構依然在我們現代人的心理深層存在。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人被拒絕後都會有這樣的心理體驗,對於內心力量強大的人,被拒絕根本傷不到他們,有時反而會喚醒了他們更大的鬥志,激發出他們更多的潛能。
但是如果你真的因為被拒絕受傷了,那就要學會包紮、處理自己的傷口,讓自己康復。如何應對被拒絕造成的傷害呢?
首先,當人們遭受拒絕時,會有十分強大的自我批判的沖動,為了避免在自己的傷口上撒鹽,必須能夠與自我批判的聲音『爭辯』,用更寬容友善的視角看待問題。如果你失戀了,沒有必要抓住自己的缺點不放,也許你不是對方喜歡的類型,他可能對前任念念不忘。如果別人告訴你,『這不是你的錯,而是因為我』,你一定要相信他們的話。如果他們沒有這樣說,也要假裝他們說過了。
其次,在停止自我批判的基礎上,要恢復你的自我價值,可以列一張清單,寫出你認為自己最有價值的五個優點,比如:有毅力,有才華,與人為善,獨立自主,好學上進。然後針對每一項寫一篇短文,短文可以包含,為什麼這種品行對你來說具有重要性?這種品行是如何影響你的人生的?為什麼是你自我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受到拒絕之後,從以前的朋友那裡獲到社交支持的可能不是那麼容易,那麼就需要重新尋找更好的歸屬關系,多考慮自己的追求對象、社交圈子、朋友、或僱主是否真的適合我們的個性、興趣、生活方式。多花時間和我們覺得合得來的人在一起,我們會體驗到一種強大的社會聯系感。
除了被拒絕這把劍外,還有六把劍也會帶來心理創傷,分別是孤獨、喪失、內疚、反芻、失敗、自卑,這些傷害是不可避免的,既然不可避免,就要勇於面對。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答案就在《情緒急救》這本書里。
⑷ 有沒有可以調節心理壓力和情緒的書可以推薦一下
情緒管理十大書籍
1、《如何控制負面情緒》
《如何控制負面情緒》作者約翰·A.辛德勒是美國知名心理咨詢專家,他的著作風靡全世界,銷量至今已突破千萬冊,本書是風行美國60年的情緒自控力課程,作者提出了「情緒決定生活質量」的概念,闡述了情緒與生活質量的關系,他指出:人的成功、失敗、幸福、悲傷等等其實都是因為情緒問題造成的,本書是控制情緒書籍中的必讀之一,maigoo小編強力推薦。
【 詳細>>】
2、《情緒調控術》
《情緒調控術》從心理專家的角度進行分析,指導人們進行情緒調節,告訴我們什麼是情緒,如何應對憤怒、焦慮、恐慌、不滿、憂郁等情緒,如何轉移情緒,如何抗壓、承受挫折以及如何放鬆自己,獲得快樂,沒有高深的理論講解,而是用了近乎談話的方式告訴我們在憤怒時如何懂得制怒和寬容,如果你在尋找一本管理情緒的書,千萬不要錯過它。
【 詳細>>】
3、《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
《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作者阿爾伯特·埃利斯是超越弗洛伊德的著名心理學家,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之父,在本書中他將教你如何避免別人引起你的情緒爆發,教你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以成功贏得生活的主導權,該書沒有高深晦澀的理論,也不教你膚淺的"積極思維",而是提供了一套非常具體的技巧,教你在他人或某件事操縱你的情緒時應該如何應對,MAIgoo小編心中的情緒管理實用書TOP1,朋友們,讀它!
【 詳細>>】
4、《情緒急救》
《情緒急救》作者蓋伊•溫奇博士是研究減輕心理壓力方面的專家,這本親切友好、可按步驟實施的圖書中,溫奇博士利用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提出了明確、逐步深入的治療方案。對於應對各種常見的麻煩,從對痛苦的強迫性反芻到極具破壞性的自卑,這些方案均立竿見影,簡單便捷,且效果明顯,調整情緒的書中一定不要少了它。
【 詳細>>】
5、《心情詞典》
《心情詞典》作者蒂凡尼•瓦特•史密斯是一位做過10年戲劇導演的情緒史學家,她在本書中的每一個小節都探究了一個情緒主題,從藝術、科學、文學、音樂及流行文化的角度向大家解釋了情緒與生活背後隱藏著的讓人吃驚的聯系,以及那些令人著迷的事實經歷,這本書會讓你更加了解情緒,而不是抵觸,算是情緒管理書籍中比較深刻的一本。
【 詳細>>】
6、《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作者奇普·康利是美國第二大精品酒店幸福生活酒店集團創始人,曾墮入消極情緒的黑暗世界,數年間無法自拔,甚至到了死亡的邊緣後發現了情緒方程:「遺憾=失望+責任感」,「絕望=苦難—意義」,「焦慮=不確定性×無力感」等等,創造情緒方程的過程,也是他理順糾結,重啟人生的過程,這樣一本結合了他自己人生感悟的書也更能讓讀者感同身受。
7、《情緒奧秘》
《情緒奧秘》作者曾仕強是中國極具影響力的管理大師與培訓大師,書中剖析了中國人的心性特點,教你如何管理情緒,活得豁達,曾教授通過生動的語言、鮮活的案例,從情緒入手,分析了影響情緒的諸多因素,本書旨在探索中國人情緒的奧秘,內容直指人心,有「醍醐灌頂」之效,東西方文化畢竟有別,國人寫的情緒管理書籍總歸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maiGOO小編推薦這部。
【 詳細>>】
8、《哈佛情緒控制課》
在《哈佛情緒控制課》中,讀者們可以了解到在哈佛這樣一個全球馳名的高等學府中,到底在進行著怎樣的情緒控制教育,而這些情緒控制教育對身在其中的莘莘學子又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在人際交往、家庭生活、愛情生活與事業塑造的過程中,具體地運用個人情緒控制力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名校書的情緒管理必讀書籍你也值得擁有。
9、《每天學一點超級自控力》
《每天學一點超級自控力》以20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和成功學大師卡耐基的一些妙語金言為基礎,結合諸多典型的生活化案例,闡述了掌握高效、實用的情緒調節技巧與意志訓練方法,旨在引導讀者最終達到駕馭自我情緒的目的,用強大的意志面對一切,激發正能量,遠離負能量,控制情緒的書中怎麼可以少了這本呢。
10、《好情緒,不抑鬱》
《好情緒,不抑鬱》的兩位作者都是神經語言程式學發展小組成員,本書用心理學等專業科學解釋負面情緒的根源。教會人們掙脫情緒控制的同時,使人學到如何選擇、改變、利用情緒,案例豐富,深入淺出,容易理解,方法簡單,可操作性強,如果你在尋找如何控制情緒的書,不妨試試這本。
⑸ 為什麼情緒急救勢在必行
Ted演講 為什麼情緒急救勢在必行
我和我的雙胞胎哥哥一起長大, 他是個富有愛心的好兄弟。 要知道,作為雙胞胎,你很快 就在一件事上成為專家, 就是注意到偏愛。 如果他的餅干比我的大 哪怕一點點,我就會質疑。 當然我也沒被餓著。 (笑聲)
當我成為一個心理學家,我開始 注意到另一種不同的偏愛, 那就是我們賦予我們的身體 比精神更多的價值。 我花了九年時間 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 但不知道有多少人看了我的名片說, 「哦,心理學家, 原來不是真正的。」 就好像我的名片上就該明確說明似的。 (笑聲) 這種對身體多於精神的偏愛隨處可見。
我最近在朋友家, 他們五歲的小孩准備上床睡覺。 他站在小凳子上, 在水池邊刷牙, 然後他滑了一下, 摔倒的時候颳了他的腿。 他哭了一下, 隨後就爬起來了, 站回小凳子上,拿了一個創可貼 貼在他的傷口上。 這孩子剛學會系鞋帶兒, 但他都知道要保護傷口以免感染, 同時還要一天刷兩次牙來保護牙齒。 我們都知道怎樣保持身體的健康 還有怎樣保持牙齒衛生,對不對? 我們從五歲起就知道這些東西了。 但是我們知道怎樣 保持精神上的健康嗎? 完全不知道。 我們教給孩子們情緒保健嗎? 完全沒有。 為什麼我們花在牙齒的時間 比花在精神的時間上還多呢? 為什麼我們那麼重視身體健康 遠遠多於心理健康呢?
我們承受心理上的傷害 比身體上的多得多, 例如失敗,被拒絕,孤獨。 如果我們忽視它們, 情況也會惡化, 它們同樣會給我們的生活 帶來重大的影響。 然而,雖然有科學證實的療法 來幫助我們治療 這些心理上的傷害, 我們卻不採取行動。 我們甚至都沒意識到 我們應該採取行動。 「哦,你感到抑鬱么? 別去想了,都在你腦袋裡。」 你能想像對一個 骨折了的人說這樣的話嗎? 「哦,走走就好了,都在你腿上。」 (笑聲) 我們應該消除這種對身體和 精神健康的區別對待。 應該把兩者對等起來, 像雙胞胎一樣。
說起雙胞胎, 我哥哥也是個心理。 所以他也不是真正的。 (笑聲) 我們不是在一起上的學。 事實上,我這輩子 經歷過的最困難的事 就是跨過大西洋搬到紐約 來讀心理學的博士學位。 那是我們倆第一次分隔兩地, 這個分離對我倆來說都很殘酷。 當他和家人朋友一起時, 我卻孤單的在一個新的國度。 我們都非常想念對方, 但那時候國際長途都很貴 我們一周只打的起五分鍾的。 當我們生日快到了的時候, 那是我們第一個 沒在一起過的生日。 我們決定奢侈一把, 在那個星期聊上十分鍾。 我那天早上在間里踱來踱去, 等著我哥哥給我打過來 - 我等啊等啊,就是不響。 由於時差的關系,我就想, 「好吧,他一定是和朋友在一起, 他晚點兒會打來的。」 那時候也沒有。 但他始終沒打來。 我開始意識到, 在我離開十個月以後, 他不再像我想他那樣想我了。 我知道他早上會打來, 但那一晚是我一生中 最傷心,最漫長的一晚。 第二天一早醒來, 我瞅了一眼,我意識到, 來回踱步時 我把線踹下來了 我迷迷糊糊的跳下床, 我剛把插回介面, 一秒鍾之後就響了。 是我哥哥,他可氣壞了。 (笑聲) 那也是他一生中 最傷心漫長的一夜。 當我跟他解釋事情的經過,他說, 「我不明白。你看我沒給你打, 你為什麼不打給我呢?」 他說的對。 我為什麼不打給他呢? 我當時無法解釋, 但我現在明白了, 非常簡單的原因:孤獨。
孤獨導致深重的心理創傷, 扭曲我們的感知能力, 剝奪我們的思考能力。 它使我們相信 身邊的人不再在乎我們。 它使我們不敢與人聯絡, 為什麼給自取其辱被拒絕呢? 你的心痛的還不夠多麼? 我那個時候被孤獨緊緊包裹著, 但我總和別人在一起, 我自己都沒意識到。 但孤獨是完全從主觀上定義的。 它完全取決於你是否覺得 在情緒上或是交際上 和你周圍的人相隔絕。 我當時是這樣的。 我們有很多關於孤獨的研究, 都很可怕。 孤獨不僅讓你覺得凄慘, 它還可能致死。 我可不是開玩笑。 的孤獨 會增加你早逝的可能性 高達14%之多。 孤獨可能導致 高血壓,高膽固醇。 它甚至會影響你的免疫系統, 使你容易患上各種疾病。 事實上,科學家已經得出結論, 的孤獨對你的健康和長壽 的負面影響比抽煙還要糟。 香煙的包裝上還有 「吸煙致命」的警句。 可孤獨沒有。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 要重視心理健康, 要注意保持情緒健康。 因為,你無法治癒心理上的創傷, 如果你都不知道 自己受到了傷害的話。 孤獨不是唯一 可能扭曲及誤導 我們的心理創傷。
失敗也有同樣效果。 我曾訪問過一個幼兒園, 在那兒我觀察了三個兒童, 在玩完全一樣的塑料玩具。 你得把一個紅色的鈕滑開, 然後一個可愛的小狗就會跳出來。 一個小女孩 對紫色的鈕又拉又按, 然後她就坐下來,瞧著那盒子, 下嘴唇開始發顫。 她旁邊的一個小男孩 看到這一幕, 再看著他的盒子, 都沒動手就哇哇大哭了。 與此同時, 另一個小女孩試了各種方法 直到她滑動了那個紅鈕, 可愛的小狗跳了出來, 她開心的叫了起來。 同樣的塑料玩具 給了這三個幼兒, 但他們對失敗的反應截然不同。 前兩個小孩完全 有能力滑動那個紅鈕。 唯一阻止他們成功的因素 就是他們被自己 做不成的想法給騙了。 成年人也經常中這樣的圈套。 事實上,我們都有 一個固定的思維感知模式, 每當我們感到沮喪,受到挫折, 我們便會進入這個模式。
你清不清楚你是怎麼對應失敗的? 你應該清楚。 因為如果你的頭腦告訴你 你不能做成什麼事 而你相信了的話, 你就會像那前兩個小孩似的, 開始感到無助 然後你很快就放棄了, 甚至都不去試一下。 然後你就更加確信你成功不了。 你看,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人 都無法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 因為不一定在什麼地方, 有那麼一次失敗 讓他們認定了自己不能成功。
我們一旦被某件事說服, 往往就很難改變主意。 我十幾歲的時候,和我哥哥一起, 吃了點苦頭才明白這道理。 有一天晚上,我倆和朋友們 在一條很黑的路上開著車。 一輛警車把我們攔下了。 附近發生了搶劫, 在追蹤嫌犯。 走到車邊, 對司機晃了晃手電筒, 又照了照坐在副駕駛的我哥哥, 然後照到了我。 他瞪大了眼睛說得, 「我在哪兒見過你?」 (笑聲) 我說,「副駕駛座上。」 (笑聲) 但對他來說, 我的回答莫名其妙。 所以他認為我嗑了葯。 (笑聲) 於是他把我拖出車子, 又搜了我的身, 他把我押到警車那兒, 直到他驗證了 我並沒有犯罪記錄, 我才有機會解釋 我和副駕駛座位上的是雙胞胎。 但是直到我們開走了, 你仍可以看到他的表情 他認定我一定幹了什麼壞事。
一旦我們認定了的事情, 我們很難改變看法。 所以當你失敗了, 感覺士氣低落是很自然的。 但是你不能允許自己 相信你不可能成功。 你要和那種無助的感覺斗爭。 你要重新控制局面。 而且你必須在 這種負能量循環開始前打破它。 我們的想法和感覺, 它們不是像我們想像的 那麼忠誠的朋友。 它們更像是一個非常情緒化的朋友, 有時非常支持你, 而有時令人不愉快。 我以前的一個女同事 她結婚20年之後離婚了, 婚離的很慘烈, 然後她終於准備好 開始新的約會了。 她在網上認識了這個男的。 他看上去人很好,也很成功, 最重要的是, 他似乎對她非常感興趣。 她非常興奮, 還為約會了新裙子, 然後他們約在紐約的 一個高級酒吧里喝一杯。 約會才進行了10分鍾, 那位男士站起來說, 「我沒興趣了,」 然後就走了。 被拒絕是極其痛苦的。 這位女士非常受傷,以致於都動不了了。 於是她給一個朋友打。 她朋友是這樣說的: 「那你還想怎樣? 你又胖又沒有什麼好聊的, 為什麼任何一個英俊的成功男士 會和你這樣的失敗者約會呢?「 太不像話了,是不是, 朋友怎麼可以這樣冷酷無情? 這或許聽上去不太過分, 要是我告訴你 這話不是朋友說的。 這其實是那位女士 對她自己說的。 我們都干過這事兒, 尤其是被拒絕之後。 我們開始去想 我們犯的錯,我們的缺點, 我們要是這樣就好了, 我們要是不那樣就好了, 我們給自己起外。 也許程度不同, 但我們都干過這事。 我們為什麼會這樣做。 我們的自尊已經被傷害了。 為什麼我們要進一步傷害它呢? 要是身體受傷了, 我們不會故意去把它弄的更糟。 你要是胳膊上有個傷口, 你不會說,「啊,我知道! 我要拿刀看我到底能捅多深。「
但是我們經常如此對待心理傷害。 為什麼?由於糟糕的心理保健意識。 因為我們不重視心理健康。 很多研究表明, 如果你的自尊心低落, 你就更容易感到壓力和焦慮, 失敗和拒絕會傷害你更深, 你也需要更多的時間復原。 所以如果你被拒絕了, 首要的事情是應該 重新激活你的自尊心,而不是 去拳擊俱樂部打拳來發泄。 當你在經歷感情上痛苦, 像一個真正的好朋友那樣同情你自己。 我們需要改變 不健康的心理習慣。 最常見又最不健康的習慣之一 就是窮思竭慮。 就是事後反復咀嚼回味一件事。 比如你的老闆沖你發脾氣了, 或是教授在課上讓你感到愚蠢, 或是你和好朋友吵架了, 然後你不斷的在腦海里 回放當時的情況,好幾天, 甚至好幾個禮拜都不停。 反復回味不愉快的事 很容易變成習慣, 而這個習慣代價很大。 因為當你在不愉快和 負面的事情上花這么多時間, 你把自己放在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 可能誘發抑鬱症,酗酒,飲食失調, 甚至心血管疾病。
問題在於那種反復回味的需要 會變得非常強烈,非常緊迫, 所以這種習慣會很難打破。 我知道事實如此, 因為就在一年多以前, 我自己就經歷了這個習慣。 我的雙胞胎哥哥 被確診為非霍奇金淋巴瘤。 他的癌症來勢洶洶。 全身都有看得到的腫瘤。 他要做一劑量的化療。 我情不自禁去想 他所經歷的這一切。 情不自禁去想 他受的這些罪, 盡管他從沒抱怨過, 一次都沒有。 他有著這種不可思議的積極態度。 他的心理健康程度太了不起了。 我身體上很健康, 但心理上我那時是一團糟。 但我知道該怎樣做。 研究表明, 哪怕只是分心短短兩分鍾 都足以打破那一刻 你窮思竭慮的需求。 所以每次當我擔心, 煩惱,或帶有負面情緒時, 我就強迫自己專注於其他的事情, 直到那種感覺過去。 僅僅一周時間, 我的視角就全變了 變得更積極,更充滿希望。 做了化療九周之後, 我哥哥做了電腦斷層掃描, 出結果的時候, 我就在他身邊。 所有的腫瘤都消失了。 他還得再做三輪化療, 但是我們知道他能恢復。 這張照片是兩周前照的。
當你在孤獨的時候採取行動, 當你改變對待失敗的反應, 當你保護自己的自尊心, 當你與負面的想法做斗爭, 你不僅可以治癒心理上的創傷, 你會建立起情緒恢復能力, 你會變得更強。 一百年以前, 人們開始注重個人衛生, 人的壽命延長了50%還多 這僅用了十年就實現了。 我相信,我們的生活質量 也會有同樣程度的提高 如果我們開始 關注情緒上的保健。
能想像一下么, 這個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如果每個人都在心理上更健康 如果世上少一些孤獨和抑鬱 如果人們了解 如何走出失敗的陰影 如果人們更自信,充滿力量。 如果人們更幸福,更滿足。 我能,因為那是一個 我想置身其中的世界, 也是我哥哥想置身其中的世界。 只要你了解這些知識, 並改變一些簡單的習慣, 那將是一個 我們都能置身其中的世界。
非常感謝。
⑹ 為什麼我有一種很強烈的孤獨感,,,感覺特別孤獨委屈,下一瞬間就會流淚,為什麼啊
可以看一下《情緒急救》這本書,針對自己的情況按書中方法調節
⑺ 看什麼書可以提高情商
這類書籍很多,推薦三本以供參考:
1、《高情商與情緒控制力》
書中講述的內容,都是圍繞「情商」來做文章的。千萬不要以為,情商只是跟人際關系扯上關系,怎麼對內控制好自己,也是情商的一部分。如果連自己都控制不了,這種情緒就會對外產生相連的影響了。
正如已故人際關系學家戴爾·卡耐基說的那樣,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並非邏輯和道理,而是感受和情緒。這本書就以此為切入點,講述情緒對於自身和對於他人的影響。所以作者就把書中的內容分成兩個部分。
明白了人性的弱點之後,不是利用別人的弱點,實現自己的目的。而是學會寬容,學會慈悲,與人為善。
卡耐基通過講述很多小故事的方式告訴我們為人處事的道理。有助於我們認識自己,了解他人。這是可以提升我們情商指數的一本書。
⑻ 情緒溝通改變看法和自我認知
情緒是自我的重要的一部分。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我是一個沒有什麼情感體驗的人,也只能分辨出「不太好」和「還不錯」這兩種情緒狀態;每天我都好像活在一個打滿了馬賽克的世界,自己好像被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包裹著;自己雖然可以像個機器一樣正常地學習和與他人進行簡單的交談,但我總是能感覺到沒有來由的空虛與孤獨。或許那時的我早已習慣了否認、壓抑和隔離我的情感體驗,以至於自己成了一個沒有情感體驗的機器。而在最近三年當我嘗試去體驗自己的感覺時,塵封的自我被重新打開,我開始不斷地了解我自己,我成了一個有內在生命力的人,而非僵化的機器。
我需要不斷地摸索處理情緒的方式並進行梳理。一年前我開始通過看小說等方式去熟悉人的情感體驗,情感體驗的顆粒度獲得了明顯的提升;但很快我就陷入了一個困境,那就是我不知道我要如何處理我體驗到情緒,也因此開始了一段時間的處理情緒的學習。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我不斷地體驗我的情緒,並且閱讀了一些相關書籍,也跟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進行了一些交流,獲得了一些寶貴的體驗。我想把這些經驗和方法梳理一下,供我自己日後不斷參考和完善,同時也把這些內容分享給大家。
第一部分:如何對待比較熟悉的情緒
有些情感自己或許已經很熟悉了,自己已經反復體驗過並且對它的產生和作用機制已經很了解了,這些情緒可以這么對待。
(1)我可以把它放在一邊不管它,專心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把它當成自己書房裡出現的安靜的且對我沒有什麼需求的小動物,不必理會它。
(2)如果我的注意力會被它帶跑,我可以有意識地去調整注意力快速到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上;或者在時間的情況下暫停幾分鍾去處理它。
(3)在處理它的時候,可以告訴自己為什麼擁有這樣的情緒,看一下現實中是否發生了什麼從而激發了我這樣的情緒體驗。也可以通過冥想等處理這些情緒。
(4)傾聽這些情緒告訴自己的關於他人和外界環境的信號。
例舉一些曾經對我影響比較大的情緒,這是我現在可以從這些情緒中」聽到「的一些東西以及自己的一些應對方式。
自己覺得被貶低時或者想要競爭時,或許是別人在秀優越感、在刷存在感,或者在打壓人。若自己出現「自己不好」的念頭,要告訴自己這是正常的反應,自己並不是不好;若自己想要著急跟著出風頭,可以先思考一下自己現實中是否需要去表現自己。
當自己覺得內疚和自責時,或許別人想要通過引發我對這些感受來操控我,自己要留心讓自己不要在這種情況下答應別人的不太合理的請求。
當自己覺得委屈時,或許是因為自己的一些需要被忽視了,自己或許要去為自己的需要多爭取機會。
當自己覺得無能為力時,或許是因為發生了一些我無法掌控的局面,這種局面往往是因為那樣的情境是不受我控制的。要記住,自己仍然和平時一樣有能力,自己仍然有力量去掌控自己的生活,自己並不是只能無力得等待命運或者它人的安排。無能為力的感覺只是一個感覺,它不等於我在現實層面是無力的。(同時,我也不一定非要去控制現實中的局面。有的局面是它人的因素造成的,此時我無法控制它人,只能自己調整自己。)
當我覺得憤怒時,或許別人的舉動侵犯了自己的邊界。這個時候,不要僅僅因為生氣就懟回去,而是要考慮一下別人是否真的是心懷惡意的以及自己是否在意跟對方的關系,再考慮用什麼樣的方式即表達看到了對方的關系又能讓別人看到自己的邊界。
(5)自己不必太快簡單得依據情緒做出反應,要給其它可能性更多的機會。比如,當自己內疚時不要立馬答應別人請求,當自己憤怒時不要立馬攻擊別人。
第二部分:如何對待自己不太熟悉的情緒
(1)如果某個強烈的情緒體驗對自己來說是陌生的,自己不知道它們是什麼,或者很少體驗到,也不知道如何處理時,自己不必立馬去處理這些情緒。自己可以先將這個情緒打包,然後就專心做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該做的事情。打包的方式,包括但不局限於:把那些情緒隔離,還有冥想。
(2)等到合適的時機(對我來說,是休息日或者跟咨詢師會談時),去消化這些情緒。
(3)在合適的時機消化這些情緒時,可以問自己一些問題。
這個情緒是什麼?為什麼我會體驗到這個情緒,當時是發生了什麼嗎?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是否也體驗過這樣的情緒?我生命中最早體驗到這個情緒是什麼時候?這樣的情緒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想要告訴我什麼信息?這個情緒現在想要告訴我什麼樣的信息?
(4)在合適的時機處理這些情緒時,可以結合《伯恩斯新情緒療法》里的內容,檢驗一些自己在這樣的情緒背後的思維方式,從而對自己的思考方式多一些了解,也對自己的思維方式做一些調整。
第三部分:預測一些事件中自己的情緒
自己並不是只受突然出現的情緒的擺布,有些事件中的情緒是可以預測的,自己可以體驗做准備。
舉個例子。當我見到一些親戚時,我可以先預測親戚的狀態和他們跟我的互動方式,思考自己會如何處理它們。
我可以預測某些親戚見到我之後會從頭到家掃視我、像看一個器具一樣打量我,我預測在那樣的情境中我會有不適甚至憤怒;若對方對我來說是有深厚的情感聯系並且關心我的人,我可以選擇到時候先把不適感放在一邊並且禮貌地跟對方打招呼;若對方的眼神不懷好意,那我可以心裡默默吐槽一句甚至視而不見,或者稍微忍耐一下打個招呼;自己不必單純因為憤怒就對他們發怒或者把表情寫在臉上。
再進一步,我也可以嘗試理解一下這些親戚的舉動。比如有的親戚在日常生活中特別在意通過跟他人對比來確認自我價值,當有人出現時他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拿自己和別人去比較,他們脆弱的自我價值讓他人的生活中充滿了競爭對手和敵人,他們或許也因此活在痛苦中。通過對他們的理解,我對他們的憤怒轉化為了同情,甚至在跟他們見面時可能會對他們進行誇贊從而幫助他們確認他們是有價值的。
第四部分:需要特別留意的地方
感受不等於事實,不要認為自己感受到的東西在現實中就一定發生了。
不要在強烈的感受的驅動下去做太重要的決定。
感受是人類正常的反應,它們沒有好壞對錯之分,不必從道德上評價它們,也不必因為自己有各種各種各樣的感受而自我譴責。
以上是我個人目前的處理情緒時的一些心得。目前稍微有些不成系統;隨著對情緒的認識越來越深刻,我將會不斷地完善它們。以上內容主要是我的一些個人體驗和方法,我選擇這樣的方法背後也有基於我自己的個人喜好和生活習慣的考慮,這些方法不一定適合所有人。若對相關理論感興趣的話,可以參考《伯恩斯新情緒療法》、《情緒急救》、
⑼ ted演講 為什麼情緒急救勢在必行
那就要有好好准備
⑽ 誰有 《情緒急救:應對各種日常心理傷害的策略與方法》高清pdf資源 求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