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怒放人生小說免費閱讀答案
1. 《尋春》閱讀答案有嗎,那位貴人能救救我我不會·······
1.第⑤段「誰知有沒有一兩株敢於破土而出的小草?」這句話表現了「我」的什麼願望?(3分) 希望在隔冬的衰草中看到一兩株小草沖破早春嚴寒阻隔,傲視朔風餘威,破土而出,為大地帶來早春的氣息。
2.第⑦段「春天,悄悄兒地飛落在林邊了」中的「飛」字用得好,為什麼?(3分)
採用比擬的手法,生動形象;寫出春天來得迅速、來得輕快的特點;表現了春天突然來臨給「我」帶來驚喜和歡愉。
3.第⑨段和第⑩段都引用了「草色遙看近卻無」這句詩,其用意是否相同?為什麼?(3分)
不同。第⑨段引用「草色遙看近卻無」,表達的是「我」的頓悟:原來正如古人所言,初春的草色是遠看可見而近覓卻無。第⑩段引用「草色遙看近卻無」,表達的是「我」對之前的頓悟的確認與肯定,引出下文對早春草色為什麼只可遙看的解說。
4.第○12段「心裡有一個春天,那就往前走吧」,這里的「春天」指什麼?(2分)
指人生的理想、目標,心中的希望等(意思對即可)。
5.根據提示,將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過程寫在下面橫線上。(2分)
徑自尋春去了:心情急迫 → 看到衰草: → 遙見草色:
後悔尋春(責怪自己) 感悟春天(或「熱愛春天」、「心中有春天」)
6.朱自清《春》的結尾是「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就表達而言,這樣的結尾與本文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3分)
7.聯系全文內容,談談你對文題「尋春」的理解。(4分)
要點:「尋春」蘊含兩層意思:(1)尋自然之春(2分);(2)尋內心世界之「春」(2分)。言之成理即可。
2. 《怒放》的閱讀答案
曇花終於怒放
①我愛曇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親自給我送來一株曇花畝,種在白瓷壺里,枝葉鐵青如劍,精心繫上的紅絲帶臨風飄拂。我高興極了!
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囑咐,把這株曇花移植到花盆裡,天天澆水,日日鬆土,不時除草,但由於陽光不足,長得很慢。我有點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過去,一年一年到來,一直未見她結蕾開花。這株曇花長勢還算正常,從原來的一枝發成三枝,葉子變得厚實起來,三年時間差不多長高三倍。時間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開不開任由她去吧。心想,她終是一株曇花在生長著,只要她能延續生命,也就可以了。
④今年中秋佳節將臨的前幾天,我突然發現最長的那枝已冒出小蕾來,每隔一天就大了許多,如小型的佛手.農歷八月十三日,我來到花架邊觀察,只見嫩綠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啟小口。我立即預感到,今夜曇花終於要怒放了。大約到晚上九時,她便開始悄然開放。原先柔軟下垂的筒狀萼部,徐徐向上翹升,作白天鵝抬頭狀。隨之花瓣緩緩展開,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陣陣,優美絕倫。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
⑤過去未見曇花開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顏。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畫家筆下的清影和攝影家鏡頭下的清艷,見不到她的動態美姿,也聞不出她的清香。今夜如願以償,真正見到鮮活美麗的曇花怒放,真是歡喜欲狂!
⑥這朵曇花,花冠碩大,高雅潔麗,雍容華貴,香氣清新誘人。皓月當空,一家人在花架邊,盡情欣賞「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⑦種曇花三年,不開屬自然,開了亦屬自然,何必計較時間的遲早?里爾克說:「有何勝利可言,挺立就意味著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開,兩年不開,第三年終於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堅持,鍥而不舍,就能開花結果。
⑧曇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爭寵於群芳,只求一瞬的輝煌就已滿足.曇花的生命力可謂強矣!她隨處能夠生存,葉可青萬年,花可放萬年!
⑨我愛曇花。
鏈接材料:
曇花,常綠灌木,主枝圓筒狀,分枝扁平呈葉狀,綠色,沒有葉片,花大,白色,在分枝邊緣上,多在夜間開放,開花的時間極短。供觀賞。原產於墨西哥。
1.在下面方框內,填寫表明作者心情隨曇花的生長而發生變化的詞語。
高興極了 —> 有點心急 —> 心情淡然 —>歡喜欲狂
2.簡要分析選文第④段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曇花含苞待放的美,表達了作者對曇花開放的期待。
3.選文第⑧段和鏈接材料運用的表達方式有什麼不同?
第⑧段運用了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鏈接材料運用了說明的表達方式。
4.選文第⑨段在全文內容與結構上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內容上抒發了喜愛曇花的感情;結構上首尾呼應。
5.作者從曇花終於怒放的過程得出的人生哲理是什麼?
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堅持,鍥而不舍,就能開花結果。
3. 我要答案
什麼東西的答案啊?說清楚啊
4. 芙蓉花開南戴河的閱讀答案,急啊!!!!!!!!!!
8.聯繫上下文,請選用《愛蓮說》中相關的內容,填在第③段甲、乙處。(2分)
甲 乙
9.《愛蓮說》是 朝哲學家周敦頤所作。說,一種文體,通常借某一事物來 。
他在《愛蓮說》中所贊賞的是一種 的生活態度。(3分)
10.文中描寫了中華荷園中哪些季節的荷花?它們分別具有怎樣的特點?(4分)
11.第4段劃線的句子在文中有什麼作用?(2分)
12.《愛蓮說》一文中最能概括荷花品質的一句是
本文中最能體現作者寫作主旨的一句是
(2分)
13.面對荷花,周敦頤看到了君子的品質,上文的作者悟出了人生的哲理。讀了《愛蓮說》和上文,你覺得哪篇文章使你最受教育?請結合實際就其一點談談你的感想,不要超過50個字。(2分)
參考答案
(一)(15分)
8. 甲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乙 濯 清 漣 而 不 妖 (2分)
9. 宋 說 明 道 理 不 與 世 俗 同 流 合 污、潔 身 自 好 等 等(3分)
10. 夏季、冬季;夏荷嬌艷(爭奇斗妍、色香具佳)、冬荷凄美(堅強、不屈等)(4分)
11.結構承上啟下;內容寫出荷在一年四季各具風韻,並突出冬荷凄美,暗示主題(2分)
12. 蓮,花之君子者也
只有像荷一樣,抱定一種精神,舍棄凡塵俗欲,不懼風吹浪打,苦短的人生才能在漫長的歷史舞台上留下一抹印記。 (第5段最後一句 )(2分)
13. 觀點正確,陳述明確,論述貼切,言之成理即可 (2分)
5. 台灣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四年級閱讀答案
積累,讓我的知識更豐富! 1、看拼音寫詞語。 (昌盛) (獎章)(蜿蜒)(跋涉)(嚇唬)(顛簸)(俘虜)(港澳)(騷擾)(匍匐) 2、比一比,再組詞。(略) 3、把詞語填寫完整。 姍姍而(去) 良(辰)美景 (顛)倒是非 朝花夕(拾) 慷慨(陳)詞 (據)為己有 生(抉)擇 撫今(追)昔 4、根據提示寫帶有「看」的詞語。 向上看(仰望) 向遠處看(眺望) 目不轉睛地看(凝視) 向下看(俯視) 向四周看(環顧) 仔細地看(打量) 懷著敬意地看(瞻仰) 5、給下面的手選擇正確的解釋。 玩具手槍(⑥) 手不釋卷(①) 行家裡手(⑤) 留著一手(④) 他的手稿(③) 秉筆直書(②) 6、選擇恰當的詞填空。 ①那時天還沒有大亮,四周非常(清靜)。 ②我獨自走在(幽靜)的小路上,心情顯得格外的(平靜)。 ③在這個(寧靜)的夜晚,大地似乎也睡著了。 ①駱駝(雖然)身體很大,(但是)走路並不笨拙。 ②(如果)將來我有什麼要教給孩子,我(就)會告訴他:和時間賽跑,就會成功。 7、按要求寫詞句。 ①羈鳥戀舊林,( 池魚思故淵)。 ②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③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④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灣)。 ⑤照樣子寫比喻句。例:天上的太陽像個火球,熱辣辣地照著大地。(略) ⑥將下列句子換一種說法。 A、春天那美好的景象,怎麼不叫人陶醉呢? 改為:春天那美好的景象,真叫人陶醉。 B、那雙渴望讀書的大眼睛,激勵著千百萬孩子更加努力學習。 改為:那雙渴望讀書的大眼睛,難道不能激勵千百萬孩子更加努力學習嗎? 閱讀,把我帶入豐富多彩的世界! 一、課文片段閱讀。 1、《鄉村大道》這首詩寫出了鄉村大道(長遠)、(寬闊)、(險峻)、(曲折)、 (坎坷)、(豐沃)等特點。鄉村大道既指(家鄉大道),也指(人生之路)。 2、①我的不解之謎是 挑山工怎麼常常跑到我們前頭去了呢? 。 ②挑山工和遊人走路不一樣在哪裡? 答:遊人一路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停下來;挑山工是一個勁兒往前走。 ③挑山工這幾句話包蘊著什麼哲理? 答:無論做什麼事只有認定目標、堅韌不拔、勇於攀登,才能取得成功。 二、課外拓展閱讀。 「給」永遠比「拿」愉快 高爾基在義大利(休養 休息)時,他的兒子跟著媽媽來(盼望 看望)爸爸。兒子在爸爸住的院子里(裁 載 栽)了好些花籽,不久,就回國去了。 後來,鮮花盛開了。高爾基看著(zháo zhuó zhe)窗前怒(lù nù)放的鮮花,心裡很高興,就給兒子寫了一封信。信是這樣寫的: 要是你不管在什麼地方 什麼時候 留給人們的都是美好的東西 像鮮花啦 好的思想啦 還有對你的非常好的回憶啦 那麼 你的生活該是多麼愉快啊1.根據上下文,在括弧里劃去不正確的音、字、詞。 (保留:休養、看望、栽、zhe、nù、需) 2.短文中「怒放」這個詞的近義詞是 綻放 。 3.在第3節的 里加上標點符號。(「,,,,,……,!」) 4.「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句話中「給」的意思是 給予、奉獻 ;「拿」的意思是 索求 。這句話的意思是: 要以奉獻為樂,不要只想著自己的個人利益;要為大眾謀幸福,為社會作貢獻。 習作,放飛我的思維,表達我的想法!
6. 聽雨閱讀答案,五三上的
1、從文中選擇一個恰當的成語填在下面橫線上。
詩句中豐富的顏色給生活塗上了絢麗的色彩:「紅紫芳菲」,「橙黃橘綠」,「黃鸝鳴翠柳」,「白鷺上青天」,令人眼花繚亂, ,腦海里常常浮現五彩繽紛的世界……
答案:心曠神怡或心花怒放
2、為什麼本來極為討厭的雨敲鐵皮的聲音卻使作者有了平生少有的精神境界?
答案:久旱之中的一場春雨 ,讓作者感到無量的喜悅。
3 、「聽雨」是中國文化人的一件雅事,蔣捷的「聽雨」詞表現了怎樣的境界?作者怎樣看待蔣捷的這種境界?
答案:「悲歡離合總無情」;作者認為蔣捷的境界不高
4 、春雨讓「我」興高采烈,文中描寫了哪些場景,烘托作者的這種喜悅之情?請概括回答。
答案:麥苗吮吸雨滴(變青了)、二月蘭開出了小花、荷花蓄力沖擊
5 、文章中有一些語句,或提示主旨,或提示主要內容,把這樣的語句編放在文題前能吸引讀者,引導閱讀。請從文中摘選出一個這樣的引讀句。
答案:①俗話說:「春雨貴似油。」而且又在罕見的大旱之中,其珍貴就可想而知了。②我靜靜地坐在那裡,聽到頭頂上的雨滴聲,此時無聲勝有聲,我心裡感到無的喜悅,彷彿飲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飄飄欲仙之概了。③死文字彷彿活了起來,我也彷彿又溢滿青春活力。④我潛心默禱,祝願雨聲長久響下去,響下去,永遠也不停。
6、下面有關「聽雨」的詩詞所反映的心情與本文作者相同的是( )
A、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C、不愁屋漏床床濕,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應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
D、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答案:C
7 、本文蘊含了作者對學問、對人生、對社會的態度,閱讀後你感受到作者是一個怎樣的老人?
答案;(1)對學問:治學嚴謹;生命不息,求知不止。 (2)對人生:通達(不喜亦不懼)。(3)對社會:關注民生。
希望可以幫到你!
7. 求季羨林《聽雨》的閱讀答案
1 不矛盾。因為作者認為自己也是個文人,也能感受到雨中的詩意,所以不是完全的俗人;而現在聽到雨聲想到的是麥子獲救之類的世俗現實民生問題,所以說是俗人。(兩點,每點2分,意合即可)
2.(1)印證「在中國,聽雨本來是雅人的事」;
(2)用古人聽雨的境界反襯自己聽雨的境界;
(3)增加作品的文化內涵和文學色彩。
3.(1)執著於個人悲喜。
(2)超越了人生的悲歡離合。
(3)關注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