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在線 » 杜心武小說免費

杜心武小說免費

發布時間: 2021-12-01 17:42:21

㈠ 尋20年前有一小說 主要有三個人物 土匪頭子紅辣椒 和一個漂亮的女孩, 還有一個帥哥

《紅腰帶》?
http://wind.yinsha.com/a/1/200207/2002073117583573.htm

㈡ 記得有一本書介紹了杜心五 藍仙果 向愷然 歐陽月庵還有藍仙果的女徒弟

我還以為就我一個人記得當年這本書。三十多年前看的。記得最清楚的就是會輕功(水上漂)藍仙果,民國末期的高人。

㈢ 問一下在歷史上武力最厲害的人是誰要真人哦,不可與文學小說所混

如果讓金庸先生自己來評選一下心目中武功最高的歷史人物,那個能夠獲此殊榮的人會是誰呢?
金庸先生可能不屑於回答這樣無聊的問題,不過,筆者卻知道,金庸先生必然選兩個人——達摩和張三豐。這個理由不需多說,達摩是少林派的祖師爺,張三豐是武當派的創始人,少林、武當是天下武林門派之冠,那武功最高的人自然非此二人莫屬。
但是,「白自在問題」中有個「最」字,按照最通常的習慣,似乎應當只能有一個人當選,這又給我們出了一個「哈姆雷特問題」,我們總不能安排一場達摩與張三豐的比武吧,那樣豈不是會出現「關公戰秦瓊」的笑話?
達摩是北魏時人,生活在五六世紀,張三豐是宋元時人,生活在十三、十四世紀,達摩與張三豐的這一場比武自然無法實現。這樣,「白自在問題」仍然是一個問題,仍然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
不過,筆者倒是頗為贊同白自在的看法,「那達摩是西域天竺之人,乃是蠻夷之類,你把一個胡人說得如此厲害,豈不是滅了我堂堂中華的威風?」這可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想當年佛法東傳給中華文化輸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國際文化的交融對於一國文化的發展功德無量,此點我輩豈能不知?何況中華文化能夠把外來文化融化吸收,就像佛法到了東土就變成了中土的佛學一樣,我們自然沒有必要學漢代人提出「老子化胡說」,說老子出關,西入天竺,化為佛陀,立浮屠教,佛祖是老子的化身,那樣也未免太小器,太小肚雞腸,太心胸狹隘了。
如果說中國歷史上武功最強的人卻不是中國人,那樣也確實太丟臉了些,但如果歷史果真如此,我們也只有尊重客觀事實。只是誰都知道,說少林武功是達摩所傳查無實據,實也太過牽強。至此,「白自在問題」終於有了答案,那就是中國歷史上武功最強的人只有一個人選,那就是張三豐。
但是,正如說少林武功是達摩所傳查無實據,實也太過牽強一樣,說張三豐是中國歷史上武功最高的人又有何憑據?口說無憑,豈能讓人相信?
說實話,筆者是不相信的。不過,筆者知道,金庸先生是相信的。

歷史久遠,難以考證,僅列舉
晚清以來十大武林高手(有人物真實照片)
http://bbs.xilu.com/CGI/viewbbs/chayfh/74972.html

一、董海川

董海川生於清代嘉慶年間(1797-1882),河北省文安縣米家塢人,幼年喜學各家拳術,及長訪師江南,在桃花山上見一年幼和尚不斷向樹擊掌,並盤樹繞行,董自恃勇武上前和小和尚交手,結果大敗。於是他請見老和尚,虛心求教,歷經幾個寒暑,盡得其藝;臨別時師傅叮囑:技藝已有成就,切忌少年氣盛惹事生非,董唯唯應諾。然而回家之後偶與人爭,以致出手傷人,官方緝拿甚緊,董遂凈身為閹,隱於京師肅王府中,做了一名司菜太監。一日,太極拳名師楊露蟬奉召在肅王府與府中拳師比武,連戰連勝,最後竟將一拳師擲於園網之上。是時董海川手托菜盤由此經過,立即飛身上網救起拳師。董海川遂與楊露蟬相鬥,雙雄對峙,勝負難分。從此太極拳與八卦掌各立門戶,桃李盈門,流傳後世。董海川壽享高齡,監歿昏惘,仰卧床上,兩手仍作換掌式,直至氣絕。八卦掌流傳國內外,迄今不衰。董氏傳人層出不窮,其墓已遷至北京西郊,重修一新。
http://image2.sina.com.cn/cul/upload/68/4036/20051024/776/155304/155304.jpg

二、王五

大刀王五,可算是近代武林響當當的巨頭。王五是北京人,他本姓白,八歲時就成了孤兒.他和弟弟沿街討飯,討到了北京順興鏢局,鏢局的王掌櫃看他長得相貌不凡,就收留了他,認為養子,改姓王。十一年後,王掌櫃死了,他就繼承了鏢局。由於他行俠仗義、為人直爽、武功又高,就被人叫做「大刀王五」,他的本名,是王正誼。王五是地道的綠林豪客,不但武功好,而且結交廣泛,上到王公顯貴,下到街頭混混。而且他廣泛的社會關系使他與當時的許多名人大事聯系起來。譚嗣同「去流肝膽兩昆侖」,據說「兩昆侖」就是說康有為和王五。最後沒於八國聯軍,不愧熱血豪俠本色。王五武功與事跡傳說最廣,傳奇色彩濃厚,他本人也是一個傳奇。一些後代作者也以把自己的故事附會上王五為興趣,茲略舉一處——光緒二十六年(元年一九○○年),新年初六,大刀王五忽然來訪,鐵雲以為他是來拜年的,高興地迎入客廳,笑道:『惶恐得很,遷居之後多時不曾拜見五哥和嫂夫人了,本來是應該兄弟前來府上拜年的。』王五冷笑道:『咱可不是來給你拜年的,你現在是和洋人打得火熱的大貴人了,還敢勞你的駕?』啊呀,五哥言重了!』鐵雲正詫異今天王五言語異常,不料王五忽然颼地從腰間銅釘護腰皮帶上拔出一把寒嗖嗖明晃晃的匕首,猛地一把插在方桌上,怒瞪雙目大喝道:『姓劉的,有人說你是賣國的漢奸,你今天可得和咱說清楚,若是說不清楚,休怪咱王正誼無情!』鐵雲吃了一驚,立刻鎮靜下來,拱手道:『小弟雖然做了英商福公司的買辦,其實也是為地方為國家振興實業,造福百姓。所經手的山西、河南兩省礦務,山西的事是省里商務局專函懇請我為他們向洋人借款開礦,我才答應下來,河南的事還剛剛開頭。既說是漢奸,必然賣國,可是山西的事,由山西撫台作主,中國的事由中國皇上批准,借債還錢,礦山的主權仍屬中國,不知小弟賣了什麼給洋人了?請五哥明示,也叫鐵雲死得明明白白。』王五沉吟了一下,又厲聲道:『口說無憑,拿證據來!』鐵雲道:『證據在書房中,請五哥隨我去看』王五拔出匕首,隨鐵雲來到書房。鐵雲取出山西省商務局的來信,和他寫給山西撫台的稟啟,以及山西省與福公司所訂礦務章程,還有他與福公司的往來信函,王五粗通文字,坐下來一一讀了,這才收下匕首,大笑道:『好一個劉鐵雲,人家罵你漢奸,咱原不信,今天特地來考查考查你,若你真是漢奸,定殺無疑,那就不管舊日的交情了,幸而你不是,免得咱下手。』鐵雲笑道:『五哥,幸虧我問心無愧,不然可被你嚇壞了。』——這個劉鍔也是個交際狂,絲毫不遜王五,兩個人確實有交情。
http://image2.sina.com.cn/cul/upload/68/4036/20051024/776/155304/155305.jpg
三、黃飛鴻

黃飛鴻(1847-1924),南海西樵祿舟村人,他是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其父黃麒英乃晚清「廣東十虎」之一,飛鴻五歲從父習武,12歲隨父鬻技街衢,盡得家傳功夫。後遇鐵橋三之愛徒林福成授其鐵線拳、飛砣絕技,並在宋輝鏜處學得無影腳,武藝日臻精進,稍後,飛鴻隨父於廣州樂善山房設館授徒。麒英謝世,飛鴻子承父業成為一代宗師,是當時南派武林中最年輕的武術教練。一生中,曾先後被提督吳全美、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聘為軍中技擊教練。相傳其平生絕技有雙飛砣、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工字伏虎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和瑤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諸勢,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號。1924年8月,廣州商團總長陳廉伯在英帝國主義支持下,乘孫中山北伐,在廣州發動武裝暴亂,縱火劫掠。黃飛鴻與其繼室莫桂蘭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寶芝林連同劉永福寫給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毀於戰火。黃飛鴻經不起沉重打擊,因而憂郁成疾,是年冬天不治去世,終年77歲。黃飛鴻身後蕭條,貧無以殮,幸弟子鄧秀瓊為他料理後事,葬於白雲山麓。莫桂蘭在林世榮、鄧秀瓊的幫助下,偕黃的兩名兒子移居香港設館授徒,傳授黃飛鴻遺技。1983年在香港去世。黃飛鴻一生以弘揚國粹,振興嶺南武術為已任,經其門人林世榮等整理的鐵線拳、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結構新穎,動作輕快,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滯狹隘、動作重復之弊病。虎鶴雙形,虎形練氣與力,動作沉雄,聲威叱吒,有推山倒海,龍騰虎躍之勢;鶴形練精與神,身手敏捷,動作迅速,有靜如處女,動如脫兔,氣靜神閑之妙。剛柔並用,長短兼施,偏正配合進退中規,成為飛鴻一脈之代表拳法,為武術界獨樹一幟。一時風行全省,並遠傳至港澳、南洋甚至北美等地,迄今歷久不衰。在新中國成立後,被列為我國高等體育院校教材內容之一。黃飛鴻不僅武功超群,醫術亦相當精湛,其駁骨療傷之技,時稱一絕。光緒年中,在廣州仁安里設「寶芝林」醫葯館,懸壺濟世,治病救人,上至將軍,下至百姓,功效顯著。福軍首領劉永福親為寶芝林題寫「技藝皆精」的匾額,並聘飛鴻為福軍技擊總教練,後隨劉到台灣英勇殺倭。黃飛鴻縱橫江湖數十年,憑著過人的勇敢、智慧和絕技,身經百戰,顯赫輝煌。成為中外聞名的武術大師。他武藝高強且崇尚武德,推尚「習武德為先」,從不恃強凌弱,堅持以德服人。他歷主摒除門派之閡,能者為師,更是力排重男輕女之見,最先收授女弟子和組織女子獅隊的武師之一。其眾多弟子中,以男弟子梁寬和林世榮,女徒弟莫桂蘭、鄧秀瓊等最負盛名。其餘的門人,亦頗有聲譽,遍布粵港澳台、東南亞各地。他生前弘揚國粹、匡扶正義、見義勇為、扶弱助貧、濟世為懷的風范,在武術界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軼事,被世人廣為傳誦 。
http://image2.sina.com.cn/cul/upload/68/4036/20051024/776/155304/155307.jpg

四、霍元甲

霍元甲(1869-1910),字俊卿,祖籍河北省東光安樂屯(屬滄州地區),世居天津靜海小南河村,為精武體育會創始人。霍元甲幼時體弱多病。其父霍恩第是名顯一時的秘宗拳師。他擔心元甲習武日後有損霍家名聲,拒不授藝於他。但元甲志存高遠,他日日留心,處處參察,偷藝於父傳兄弟之機。苦練於舍外棗林之僻。後為父知,受責。元甲保證絕不與人比武,不辱霍家門面,方准父兄一起習武。 元甲天資聰穎,毅力驚人,功藝長兄亢進,在兄弟之中出類超群。父見此,一改舊念,悉心傳藝於他。後元甲以武會友,融合各家之長,將祖傳「秘宗拳」發展為「迷宗藝」,使祖傳拳藝達到了新的高峰。光緒22年(1896),山東大俠劉振聲慕名來津,求拜於元甲門下。霍察其正直,遂收為弟子。從此破了霍家拳「傳內不傳外」的先例。 元甲俠肝義膽。光緒24年(1898),譚嗣同變法遇難,大刀王五(王子斌)避難津門,與元甲一見如故,遂成至交。後王子斌在京遇難,被八國聯軍梟首示眾。元甲與劉振聲潛入京城,盜回首級,並取得《老殘游記》作者劉鶚協助,將義士身首合葬,盡了朋友之義。宣統元年(1909),英國大力士奧皮音在上海登廣告,辱我「東亞病夫」。霍應友人邀赴上海約期比武。懾於霍元甲拳威,對方以萬金作押要挾,元甲在友人支持下,答應願出萬金作押。對方一再拖延,元甲在報上刊登廣告,文曰:「世譏我國為病夫國,我即病夫國中一病夫,願與天下健者一試。」並聲言「專收外國大力士,雖銅筋鐵骨,無所惴焉!」霍公之聲威使奧皮音未敢交手即破膽而逃,連公證人,操辦者也逃之夭夭。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農勁蓀等武術界同仁協助下,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精武體操會」(後改名「精武體育會」)。孫中山先生贊揚霍元甲「欲使國強,非人人習武不可」之信念和將霍家拳公諸於世的高風亮節,親筆寫下了「尚武精神」四個大字,惠贈精武體育會。1910年9月,日本柔道會會長率十餘名技擊高手與霍較藝,敗在霍的手下。日本人奉以酒筵,席間見霍嗆咳,薦日醫為治,霍公一生坦直,不意中毒於9月14日身亡。終年42歲。後上海精武會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東閣任教。各地分會相繼分起。
http://image2.sina.com.cn/cul/upload/68/4036/20051024/776/155304/155308.jpg
五、王子平

王子平,回族人,生於一八八一年,卒於一九七三年,生前任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他生於武術之鄉河北滄洲的一個武術世家,和佟忠義並稱「滄洲二傑「,有「神力千斤王」之稱。從學於魯人楊洪修,精查拳、八極拳、龍泉劍,早歲行商關東,後投身軍伍,以武術教練將士。一九一九年,俄國大力士康泰兒在北京中央公園獻技,勢甚囂張,王激於義憤,當眾挫敗之。後又挫敗西方力士馬志尼、阿拉曼、柯芝麥、沙力文。在青島時,曾遭日帝憲警圍攻,王子平把他們一一擲至樓下,表現了我中華民族不畏強暴的精神和魄力。他熱愛武術運動,畢生不渝,在舊社會,為維持生計,他曾走南闖北,顛沛流離,但他對中國武術的深摯熱愛絲毫不減,刻苦練功的意志愈來愈堅。他從六歲開始習武,直至晚年,八十多年練功不錣。他早年研習查拳、子午劍,遍行大江南北,看到了許多名家的各種優秀劍術以後,就博採各家之長,推陳出新。他的「青龍劍」就是集各家之長,並吸取了西歐擊劍和日本劍道的優點,結合自己的心得體會而創造的。他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制度,使自己的愛國主義思想升華到更高的境界。為抗美援朝捐獻大炮,他率領全家參加義演。他以八旬高齡出國參加表演,向世界人民介紹中國武術。——嘿嘿:)王子平十分注重挖掘祖國武術寶庫和普及武術,當他八十歲高齡的時候,著名導演謝晉請他在《大李小李和老李》中做配角,拍攝打太極拳的鏡頭。他作為少林門門長,在全國來說是為德高望重的武術家,竟毫無彝議,不取分文,高高興興的去客串拍片。他認為,在電影中表演「簡化太極拳」,對開展武術有利。他說,只要對黨對國家有利我都干。王子平又是一個著名的傷科醫生,在晚年,他以高超的醫術解除了許許多多患者的病痛,還創編、出版了《祛病延年二十勢》,深受群眾歡迎。王子平一生充滿傳奇色彩,閃耀著愛國主義精神,他的年輕時代,是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瓜分中國的年代。有一年,為了應付青洲車站德國鬼子的挑戰,他一氣之下舉起了一個大磨盤,從此贏得了「神力千斤王」的稱號。他的威名,也隨著他不斷打敗列強拳師而震動武壇。其中最有名的是一九一八年在北京打擂擊敗俄國大力士康泰爾一戰。
http://image2.sina.com.cn/cul/upload/68/4036/20051024/776/155304/155310.jpg
六、杜心武

號稱南北大俠,其資料及故事比較紛雜,信史難見,他是自然拳創始人,當過孫中山的保鏢。在此聊錄一點:馳名中外的武術家杜心武,出生於武風極盛的湖南慈利縣,他從小拜武林怪傑為師,學得一身驚人的功夫,早年做過鏢師,威震四方,被譽為「南北大師」。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組織同盟會,宋教仁是同盟會的骨幹,經宋教仁介紹,杜心武也參加了同盟會,並做了孫中山的保鏢。 杜心武擔任保鏢,並不是每天跟隨孫中山,主要是遇有重要會議時,由杜心武組織幾個人在會場內外負責保衛工作。有一次,孫中山、黃興和宋教仁等,在日本東京共商革命大計,清廷對孫、黃等革命黨人恨之入骨,暗中派人盯梢,伺機刺殺。那天,杜心武在門外發現三個中國人行蹤詭秘,開口說道:「我知道你們三個人身上都有鐵器,能夠拿出來讓我見識見識嗎?」那三個打手說:「對不起,沒有值得一看的!」杜心武說:「你們不借,我會自己取出來!」話音剛落,杜心武一個轉身,用手在他們三個人身上一摸,動作快如閃電,等到三個打手清醒過來時,身上的手槍,全到了杜心武的手中。那三個打手惱羞成怒,揮拳向杜心武打來。杜心武不慌不忙,只在中間走圓圈,一邊走一邊用手招架,身子像泥鰍一般滑溜,令那三個人只是看得見,卻又摸不著。最後,杜心武使出他的神腿絕招,飛起右腿橫掃一周,那三人應聲倒地,爬起來後,拔腿就逃。一天,宋教仁住宅前面,來了個可疑的磨剪人,坐在板凳上吆喝。此人身材高大,虎背熊腰,年齡大約50多歲,貌似門神。杜心武一見,便知此人絕非善類。他不聲不響,悄悄走到磨剪人身邊,輕輕用「雙龍捧珠」的招式,將磨剪人懸空舉起。磨剪人大為震怒,對准杜的頭部用「五雷掌」劈去,杜心武將頭一扭,以右腿來了個「橫掃千鉤」,把磨剪人踢出一丈多遠,隨即一個跳步,跳到磨剪人的身後,將其雙手反扣,問道:「你要說實話,來此有何目的?」磨剪人吞吞吐吐地說:「聽說宋總長家裡有能人,想來見識見識!」杜說:「宋總長身邊的能人很多,你心服了嗎?」磨剪人的雙手被杜反扣著,痛得流出了眼淚,連連說:「我見著能人了,求你開恩吧!」後來宋教仁在上海遇刺,可惜那次杜心武沒有同去,如果杜心武去了,也許能事先發現刺客。——當時所謂大俠,除了武功高強,結交廣泛,一般還有一個特色,就是門人多,勢力大,有豪強的味道。
http://image2.sina.com.cn/cul/upload/68/4036/20051024/776/155304/155311.jpg
七、韓慕俠

這是當年和霍元甲同鄉並齊名的大師,武林大師張占奎弟子,解放前黃埔軍校首席國術教官,擊敗無數外籍高手,打死天津擂台俄國大力士。其孫韓建中現任中國公安大學格鬥教授。電影《武林志》里東方旭的原形就是他(北京的六國飯店與一位俄國大力士康泰爾交手);在天津開武館,1916年前後,周恩來在天津南開中學讀書,並投身革命事業。為了強身健體,他拜名揚京津的拳師韓慕俠為師,學拳練武。韓慕俠當時以教武為生,最擅長「形意八卦」,除在南開任教外,還在家裡設武館授徒傳藝。周恩來學習之餘,常穿一件長布大褂,去韓慕俠家裡學拳練武。。因為學拳,使周恩來與韓慕俠建立起誠摯的友誼。周恩來曾提筆為韓慕俠的武館,寫下「韓九師堂」四字。1917年周恩來東渡日本後,還將他學拳期間與韓慕俠等人在武館的合影寄給拳師,以示思念之情。韓慕俠曾感慨地說:「翔宇(周恩來)年少志高,深謀遠慮┄┄我教他怎樣強身,他卻教我怎樣做人。」——此人是八卦掌高手,武功是真的。

八、李三

燕子李三,從窮人和俠客淪落為竊賊和淫賊,雖然他的武功和故事為人們津津樂道,但是當他被擒並處死,人少憐之者。關於李三的傳說也極其紛雜,以其名氣之大相信,相信是有真功夫的。——請大家提供關於他的真實資料,謝謝。與李三齊名的一個竊賊叫?雲鵬(?),後被國民黨培養為特務,建國後潛入大陸被抓,據說從廣東運往北京的時候,為了防止他搗亂,就把他綁在一個擔架上抬進飛機。到北京後被裝在一個大鐵籠子里,他說,這個籠子我認識,當年李三就是被這個籠子關的。——注意,這時候他已經五六十歲了。
http://image2.sina.com.cn/cul/upload/68/4036/20051024/776/155304/155312.jpg
九、許世友

許世友(1905-1985),他的功夫是正宗的少林功夫,老師為雲游武僧林子金。下面引一段最平常的段子——將軍宴請的幾位老朋友當然也都是善飲者。因此,將軍在宴席開始時宣布席規:「三杯之內不許耍滑、耍賴,發現耍滑耍賴,一杯罰一碗;三杯之後,各盡所能,盡興方休。」話講完,你一杯我一盞便歡飲起來。有一位身材魁梧的將軍果真沒按他的宴規行事,把第三杯茅台酒悄悄地倒給了別人。許將軍看在眼裡,嘿嘿一笑,把事先准備好的白瓷碗放在桌上,汩汩地往碗里倒酒,那位將軍雖然聽說過許世友將軍武功超群,但他自恃身強力壯,想必許將軍在酒桌上也奈何他不得,於是漫不經心地笑著說道:「你盡管倒吧,反正我是不喝的,看你敢把我怎麼樣。」許世友將軍哈哈一笑,二話不說,只管把倒滿茅台酒的酒碗遞將上去,按倒那位將軍就灌。開始那位將軍奮力掙扎,不讓灌著,豈料許將軍非一般強壯漢所能抗衡!特別是他那手上的功夫,更其了得。據說將軍從十來歲上少林寺當和尚學拳腳開始直到當將軍,他都從未中斷過武功操練,每天早晨起來,他的兩只手指便往裝滿砂子的缸里戳,一戳便將整個手掌都入砂子中,練完功才去洗朝臉盆里的水拍去一掌都戳入砂中,練完功去洗臉。他的洗臉水不用倒掉,而是由他運足氣,猛地朝臉盆里的水拍去一掌,說也奇怪,那一盆水便活了起來,在盆里連轉幾個圈兒,忽地一下騰空而起,跳出盆外。瞧那手指的功夫,可真能把人的五臟六腑抓出來,為此,這時在宴會席上的他,雖然是輕輕的捏著那將軍的手腕子,可那位將軍卻直喊:「哎喲!哎喲!不得不張開大口讓許將軍灌,灌得那位將軍大聲嚷嚷醉倒才甘心!看來下次我赴你的鴻門宴,至少得帶一個營的兵才成。」說罷樂得大家大笑不止,都說是「好久沒喝這么痛快的茅台酒啦!」

十、海燈
http://image2.sina.com.cn/cul/upload/68/4036/20051024/776/155304/155316.jpg
海燈法師本來應該算是一個武林高手吧?但是近年名聲不大好,說是欺世盜名,「布帶拴腳表演「二指禪」「是最大的丑聞,究竟是得到高僧還是無恥騙子,這里不敢妄自評判,請有知者指教吧。

㈣ 求一部評書的名字

好多年前,大約20年了,關山和周震(字可能不準確,音對)在天津電台幾乎同時說過,應該算小說,不是評書。
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這個。
這兩個人說的一個叫《中華保鏢》,一個叫《南部大俠杜心武 》,幾乎同樣的故事。

㈤ 近代武俠小說《杜心武》(又名中華第一保鏢),這個杜心武的師傅是誰

是「徐矮子」,真名已經沒人知道了。他的功夫可謂出神入化,杜心武好幾次想偷襲他都沒成功,於是對他崇敬無比。杜心武後來想請他出山做武術教練,但他執意不肯,後來就引退了,於是杜心武也沒心幫孫中山做事,安安心心回鄉授拳,過著平靜的生活。

㈥ 有好看的歷史小說嗎

最近呢我也喜歡上了歷史小說。你可以看一下 孑與 的小說,他的小說都還不錯。建議可以從唐磚 開始看

㈦ 求 講劉百川的 小說

江南第一腳劉百川

劉百川,安徽六安縣十里勾人,生於1870年,自幼習武,個性剛勇,得少林高僧楊澄雲秘傳,武藝精進,中過武舉,中年走鏢關外。曾游香港,以子母鴛鴦連環腿擊敗英國大力士。孫中山先生當年在場,親書「尚武精神」橫匾一額,嘉惠他為中華民族爭氣的壯舉。

劉百川體格鏢悍,魁梧健壯。他的武術源流,屬於北派少林羅漢門,楊澄雲傳劉百川小羅漢和羅漢神打,既內八腿、外八腿、內八錘、外八錘,明八打、暗八打。劉百川得其精髓,身手非凡,尤其擅長腿法,出腳時快如颶風,猛如閃電,能輕易折斷碗口粗的樹桿,與人交手,往往在須臾間踢倒對方。故有「江南第一腳」之稱。

劉百川是武術大師萬籟聲的老師,1928年,萬籟聲率河北武術代表隊抵南京參加全國第一次國考,成績優良,當時在上海的劉百川趕到北京,與褚民誼、鄭佐平等人商量,要到鼓樓飯店與萬籟聲比武,見個高低,此時萬籟聲入門老師、自然門名家杜心武也在座,他怕萬籟聲有失誤,就親自與劉百川交手,他們兩人在比武後卻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萬籟聲正是在這可喜的情況下,遵照杜心武的旨意拜劉百川為師的。

劉百川除了給萬籟聲傳授羅漢門拳法外,還傳授了少林童子功與傷科療法。萬籟聲說,當年劉百川跟隨楊澄雲老和尚練對打,常常遍體鱗傷,楊澄雲希望他學到的是真本領而不是花拳綉腿,所以在對打時並不手下留情。有一次,劉百川拼出全力向楊澄雲進擊,老和尚到退到牆根,突然推出兩掌,劉百川頓時跌出數丈之外,腦門撞上了井轆轤,昏迷不醒。老和尚連夜進山澗,攀懸崖,採摘一種「泉果」的草葯,為劉百川治好了傷。從那時起,楊澄雲開始傳授傷科治療技術。劉百川晚年即以此技養生度年。

劉百川不但武功超卓,而且重義氣,講武德,為世人所推重。老和尚正是察看到劉百川正直任俠,才把一身武藝傳授給他。還贈他一條鋼鞭,一把單刀,囑咐他遵守少林戒律,做個正派的人。劉百川始終沒有違反師訓。1929年,萬籟聲參加上海舉辦的全國第二次武術擂台賽,已進入了前五名。他心懷奪魁的雄心,准備拼搏。劉百川察言觀色,即與杜心武、李景林等武林長者一起,極力勸萬不必因爭名次而傷了武林的和氣,終於避免了一場惡戰,給萬籟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三十年代,萬籟聲任湖南國術訓練所所長,劉百川為顧問,劉逝世於1964年,享年九十四歲。

劉百川 劉百川,安徽六安縣十里勾人,生於1870年,自幼習武,個性剛勇,得少林高僧楊澄雲秘傳,武藝精進,中過武舉,中年走鏢關外。曾游香港,以子母鴛鴦連環腿擊敗英國大力士。孫中山先生當年在場,親書「尚武精神」橫匾一額,嘉惠他為中華民族爭氣的壯舉。劉百川體格鏢悍,魁梧健壯。他的武術源流,屬於北派少林羅漢門,楊澄雲傳劉百川小羅漢和羅漢神打,既內八腿、外八腿、內八錘、外八錘,明八打、暗八打。劉百川得其精髓,身手非凡,尤其擅長腿法,出腳時快如颶風,猛如閃電,能輕易折斷碗口粗的樹桿,與人交手,往往在須臾間踢倒對方。故有「江南第一腳」之稱。
劉百川
「江南第一腳」生於1928年,萬籟聲率河北武術代表隊抵南京參加全國第一次國考,成績優良,當時在上海的劉百川趕到北京,與褚民誼、鄭佐平等人商量,要到鼓樓飯店與萬籟聲比武,見個高低,此時萬籟聲入門老師、自然門名家杜心武也在座,他怕萬籟聲有失誤,就親自與劉百川交手,他們兩人在比武後卻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萬籟聲正是在這可喜的情況下,遵照杜心武的旨意拜劉百川為師的。
劉百川除了給萬籟聲傳授羅漢門拳法外,還傳授了少林童子功與傷科療法。萬籟聲說,當年劉百川跟隨楊澄雲老和尚練對打,常常遍體鱗傷,楊澄雲希望他學到的是真本領而不是花拳綉腿,所以在對打時並不手下留情。有一次,劉百川拼出全力向楊澄雲進擊,老和尚到退到牆根,突然推出兩掌,劉百川頓時跌出數丈之外,腦門撞上了井轆轤,昏迷不醒。老和尚連夜進山澗,攀懸崖,採摘一種「泉果」的草葯,為劉百川治好了傷。從那時起,楊澄雲開始傳授傷科治療技術。劉百川晚年即以此技養生度年。
劉百川不但武功超卓,而且重義氣,講武德,為世人所推重。老和尚正是察看到劉百川正直任俠,才把一身武藝傳授給他。還贈他一條鋼鞭,一把單刀,囑咐他遵守少林戒律,做個正派的人。劉百川始終沒有違反師訓。1929年,萬籟聲參加上海舉辦的全國第二次武術擂台賽,已進入了前五名。他心懷奪魁的雄心,准備拼搏。劉百川察言觀色,即與杜心武、李景林等武林長者一起,極力勸萬不必因爭名次而傷了武林的和氣,終於避免了一場惡戰,給萬籟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三十年代,萬籟聲任湖南國術訓練所所長,劉百川為顧問,劉逝世於1964年,享年九十四歲。
他在杭州弘揚並傳播了」少林羅漢靈令門」武功.杭州著名武術家何長海,陳天申,肖忠義等都出自他的門下.

推薦一本武俠小說,長篇的,金庸、古龍、鳳歌的就不用了都看過了。文筆細膩,感情一定要豐富真實,謝謝

按照樓主的要求,文筆細膩,感情豐富,長篇的,那一定要推薦以下作品。

英雄志 作者 孫曉
金庸封筆古龍逝 江湖唯有英雄志 可見其作品質量和影響力。
該書以極為宏大的故事為框架,用一種深紅近學血的悲色,來記錄四個,個性不同,命途多舛的主角的多彩人生,深受廣大武俠迷的喜愛。該書在深沉悲壯的宏大情節中,一直輔以讓人捧腹的文字,讓人在沉醉於悲色劇情的同時,又能欣然一笑。用作者的話說,這就是英迷們最熟悉的文字,是屬於英雄志的文字。
全書接近400萬字,目前已發表22卷書共320餘萬,餘下三卷作者還在整理,相信不久就將發行。英雄志已發表的22卷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但如果您或您的親友有機會能往返台灣,希望您尊重作者勞動成果,在台灣購買正版實體書。
總結:英雄志是一本你讀了絕不會後悔的書,是男人的武俠小說,是真正有內涵的男人應該去品味的史詩巨作。真的真的是非常推薦
力薦指數:5顆星

雲海玉弓緣 作者 梁羽生(已逝)
這是我看的第一本武俠小說,10年來,反復已看了4遍。書中主角金世遺是個「今生今世都要被人遺棄的人」,但金世遺胸懷天下,嫉惡如仇,俠骨柔情,灑脫不羈,是我大好男兒夢想中英雄的化身。
金世遺憑借絕高的武學天賦和無數次生死關頭歷練出的絕色,其功力達爐火純青正邪合一的境界,金世遺常被譽為是梁大50餘部書中的最強主角。同時,雲海玉弓緣在劇情上也達到了梁老創作的高峰,波濤般強烈的動人情感在細膩如小篆的文筆襯托下直抒人心,讓人毫不猶豫的跌進書中的恩怨情仇中。
總結:作為武俠小說的書迷,我不得不向您推薦梁大師的這本代表作 雲海玉弓緣。其書前後的作品均有記載金世遺的事跡,但其一生大部分傳奇,都記錄在雲海玉弓緣中。該書在網上能輕松找到,但仍希望您能購買實體書,以示對版權所有者的尊重。
力薦指數:4星半

另外,俠宋,又名 雁飛殘月天。作者 王晴川
雁飛殘月天,是後金庸時代不可多得的武俠佳作,頗具金庸遺風。全書篇幅很長,劇情極為精彩,是但求休閑舒心的書友的最佳選擇。但本書在劇情的架構和峰迴路轉讓人眼前一亮的方面還顯得有些不足。但仍是難得的精彩作品。
力薦指數:4顆星

㈨ 為什麼沒有寫清末民國時期題材的武俠小說

描寫清末民國時期題材的武俠小說有很多,其中在這個題材領域貢獻最突出的,當數民國武俠小說作家平江不肖生。

平江不肖生(1890—1957),本名向愷然,湖南平江人。自幼修習武術。

1922年,他開始專心從事武俠小說創作。小說《江湖奇俠傳》和《近代俠義英雄傳》名震大江南北,其他作品如《江湖大俠傳》、《江湖異人傳》等也很有影響力,都屬於清末民國時期題材的武俠小說。

其實我們今天所認識的關於霍元甲的故事,就是從他的《近代俠義英雄傳》一書中節選出來的。另外像著名電影《火燒紅蓮寺》,也是根據他的作品改編的。這些都足以說明他作品的影響力。

當然,像新時期著名作家馮驥才,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也創作過《神燈》、《神鞭》、《義和團》等帶有武俠性質的歷史小說,還有如郭澄清的《大刀記》也有類似的性質,但都不如平江不肖生的作品那麼有影響力了。

㈩ 歷史上3位人人皆知的人物,但他們並不存在,怎麼回事

至於第三個虛構人物,則是著名的女英雄花木蘭。一部《木蘭辭》讓大家知道了花木蘭的存在,她也成為了一部外國電影的主角。但《木蘭辭》只是一首漢樂府民歌,任何正史中都沒有花木蘭事跡的相關記載。

但花木蘭的影響力依然不可小視,她不僅是"為父從軍"的孝女,更是巾幗不讓須眉的巾幗,在國難當頭挺身而出,當仁不讓,很好地做到了古代封建社會"忠孝"的禮儀,因此花木蘭世代受人尊敬,唐朝時還被封為"孝親將軍"。花木蘭的形象深入人心,不難理解。

熱點內容
全世界最好的暗戀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24 16:20:06 瀏覽:77
2019最新完結言情小說推薦 發布:2025-09-24 16:16:20 瀏覽:447
像不敗戰神類似的完結版小說 發布:2025-09-24 15:55:47 瀏覽:356
都市小說主人公叫孟飛 發布:2025-09-24 15:54:16 瀏覽:60
短篇言情現言小說十章作者 發布:2025-09-24 15:35:26 瀏覽:218
小小白小說推薦 發布:2025-09-24 15:26:28 瀏覽:948
小說天才鬼醫都市修真 發布:2025-09-24 15:24:45 瀏覽:822
聽書網黃金朣 發布:2025-09-24 15:05:35 瀏覽:286
秘密花園周影趙坤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5-09-24 14:54:38 瀏覽:325
小說閱讀網36749 發布:2025-09-24 14:42:49 瀏覽: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