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推薦 » 狂人日記小說推薦語

狂人日記小說推薦語

發布時間: 2022-02-15 12:04:34

㈠ 魯迅的作品,和一句推薦

1,《朝花夕拾》是魯迅1926年所做的回憶散文集,共10篇,前五篇寫於北京,後無篇寫於廈門,雖然是回憶文章,但都反映著當社會斗爭的痕跡。

《朝花夕拾》的作品記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

推薦語,作品在夾敘夾譯中,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抨擊和嘲諷,如果你想了解魯迅的往日生活,你一定要來看。

2,《阿長與山海經》長媽媽,一個無名無姓,淳樸善良的婦女,雖然有時會厭惡他,但她對「我」的關切讓我感動。雖然去世多年,但對她的懷念,卻還在。

推薦語,本文所包含的愛與思念,讓我懂得去關懷身邊一個人。

3,《狂人日記》描寫了舊社會人吃人的現狀,人們的精神已麻木,社會已病入膏肓,此文語言犀利文筆尖銳,以諷刺手法批判了當時社會這種不可救葯人人精神淪陷的現實情況。

推薦語,《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新文學運用的奠基之作,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質。

(1)狂人日記小說推薦語擴展閱讀

《狂人日記》是滿紙瘋話,卻是對中國社會的懷疑和拷問。狂人的精神病狀的描寫是逼真的,而他的幾乎所有語言又都是帶有一定的象徵意義的。他的形象本身的象徵意義則更為突出。

「吃人」是魯迅對現實的隱喻,不僅指吃人肉,也指人間苦難的事實和產生苦難的根源。通過象徵和暗示,從作品字里行間所傳達出的信息中可以發現,狂人實際上是一個站在時代前列的反封建禮教、反封建家族制度的啟蒙者。

㈡ 推薦魯迅的一部作品,並寫推薦理由

我推薦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狂人日記》:
這是我上高中時候學習過的一篇文章,我推薦它是因為看到這個問題我最先想起的是這篇文章,他給我的印象實在太深刻了,其實魯迅先生的文章都有它的魅力,也都有不同的特點和語言風格,這一篇《狂人日記》描寫了舊社會人吃人的現狀,人們的精神已麻木,社會已病入膏肓,此文語言犀利文筆尖銳,以諷刺手法批判了當時社會這種不可救葯人人精神淪陷的現實情況,而且此文也是魯迅先生極為著名的文章,若要讀魯迅的作品,此文不可錯過,魯迅先生棄醫從文,也正是為了用文章作為有力武器呼喚人民的精神意志,此文很生動很有力,給人心靈一種震撼,是我自己非常喜歡的作品,也希望你能夠喜歡。(和你一樣在做作業本語文七年級下,給你吧。)

㈢ 求推薦一些遣詞造句富有個人風格的文學小說,例如,魯迅的《狂人日記》之類的!

推薦你《三體》,中國科幻文學小說經典之作。

㈣ 我要小說<<狂人日記>>的主題思想和賞析,謝謝!

簡介

《狂人日記》被尊為新文化運動向舊禮教挑戰的檄文,對仁義道德的虛偽性最有力的揭露。這是出於對這篇小說的曲解。

本文首先簡單分析了《狂人日記》的結構。但本文的重心在分析有關「吃人」的問題與作者對待「吃人」的態度。

通過對《狂人日記》中的「吃人」、「吃人」與「仁義道德」的關系、作者對「吃人」的態度等等的瑣細分析,得到如下結論:
1,《狂人日記》的重點是「吃人」。
2,《狂人日記》中的「吃人」不是對自由精神的摧殘,而是物理的、肉體的「吃人」,是人的自相殘食(Kannibalismus)。
3,作者對「吃人」表現出極度的憎惡與恐懼,強烈譴責了一切「吃人」的行為,並且完全沒有照顧階級的立場。
4,《狂人日記》中「吃人」與「仁義道德」的關系為:不是「因為」仁義道德才吃人,而是「盡管」仁義道德還是難免吃人。《狂人日記》的作者不認為「仁義道德」是「吃人」的原因,更非「吃人」的另一種說法。
5,《狂人日記》的作者對「吃人」的批判不是針對禮教而發的,正相反,他把禮教原則化,徹底化,絕對化了,是禮教的原教旨主義的一種表現。
6,「我」並非因踹了古家的陳年流水簿子才遭到暗算,「我」不是因反抗傳統才要被「吃」。

最後,指出第十段是《狂人日記》的主題所在,並通過對「我」在第十段中的言論的分析,指出此時的作者思想與方法上的弱點,進而指出《狂人日記》有愧身後之名。

㈤ 推薦狂人日記這本書 有什麼理由

小說通過記錄一位迫害狂患者的日記,展示了一個狂人的心理活動和精神狀態,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端,想通過此書驚醒那些受到黑暗統治而麻木沉睡的人們

㈥ 狂人日記的推薦理由

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舊禮教的弊害,「本草什麼」:該書曾經提到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中以人肉醫治癆的記載,並表示了異議。這里說李時珍的書「明明寫著人肉可以煎吃」,當是「狂人」的「記中語誤」。大哥說……煮熟了請他吃:這是封建社會的一種愚孝行為。其主要思想都在於喚起人們的覺醒。啟蒙主義.《狂人日記》的創作,是魯迅在經歷了沉默與思索之後的第一聲吶喊,其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他多年來的憤怒、怨恨、不滿、焦慮,以及希望、祈求等各種復雜的情緒,也必然地體現了他多年來對中國歷史的深思和對現實社會的認識,是一篇徹底的反封建的「宣言」。《狂人日記》的啟蒙主義思想特徵,主要表現在對封建禮教的深刻揭露,對麻木愚昧的國民性的批判,以及對將來的堅定信念和熱烈希望. 禮教就是吃人,仁義道德是禮教虛偽的面具。借狂人之口來揭露幾千年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因此作品中的狂人,實際上是一個象徵性的形象。掌握狂人形象的關鍵,就在於對狂人是真狂還是假狂的理解.作品中的狂人,實際上是一個敢於向傳統世俗社會挑戰的清醒和反封建的民主主義者的象徵形象。狂人的「狂」,是他對傳統和世俗的反抗;狂人的「不狂」,則在於他「超前」的思想認識是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並且被歷史所證明是正確的,只是他說出了當時的人們不敢說或者是還沒有說出的駭人聽聞的話。把矛頭直接指向封建禮教,很好地表現了本民族的生活和意識,從創作方法上看,《狂人日記》作品重視典型環境的描寫、重視細節的真實性、重視人物性格的統一性等方面。無論是路人對他的態度,還是何先生對他的診斷,都是當時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生活現象,從來如此.在作品中,除了現實主義的方法外,象徵主義也時常可見。《狂人日記》的思想性.魯迅有意通過「迫害狂」患者的感受,通過他在精神錯亂時寫下的譫語,從某些「人吃人」的具體事實,進一步揭示了精神領域內更加普遍地存在著的「人吃人」的本質,從而對封建社會的歷史現象作出驚心動魄的概括。借實引虛,以虛證實。本意為「瘋子,精神不正常者」,是貶義。 是指性格放盪不羈,做事風風火火,干凈利落!強烈追求極至和絕對的人。現多用做褒義,對這種精神作出贊許,已經不是表層的「瘋瘋癲癲」了。為一件事盡全力拚搏的人。 行為與眾不同,略顯瘋狂的人。

㈦ 狂人日記推薦詞

魯迅的?買個輔助教材書仔細看看了解下背景吧,用自己的話總結。這是鍛煉你的時候。

㈧ 怎麼推薦魯迅的《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現代白話小說。令人驚異的是,這部中國現代小說史上具有開山意義的作品,已經顯示出極其成熟的特色,使後來的許多研究者為之傾倒,究其原因,除了魯迅深厚的文學素養外,我們也無法不嘆服於先生的天才。
下面,我將對《狂人日記》進行個人化的解讀,其中自然有偏頗之處,然而作為一位讀者,我想也可以有放肆一下的權力。
翻開《狂人日記》,首先進入讀者視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這個狂人臆想的世界,是通過「常人視角」敘述出來的:狂人發病棗旁人側目棗家人延醫救治棗狂人復原。這一層的意思凡識字者均可以解讀出來,因為在小說的「序」中清楚地交待了:
某君昆仲,今隱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學時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漸闕。日前偶聞其一大病;適歸故鄉,迂道往訪,則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勞君遠道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因大笑,出示日記二冊,謂可見當日病狀,不妨獻諸舊友。持歸閱一過,知所患蓋「迫害狂」之類。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體不一,知非一時所書。間亦有略具聯絡者,今撮錄一篇,以供醫家研究。
通過常人視角,我們可以合理地解釋狂人眼中他人對其的「迫害行為」。比如小說的第一節中狂人記道:
今天全沒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門,趙貴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還有七八個人,交頭接耳的議論我,張著嘴,對我笑了一笑;我便從頭直冷到腳根,曉得他們布置,都已妥當了。
因為得知狂人發了狂,因此大家對他有些害怕,並且議論他的事情,然而落在狂人的眼裡,卻認定是大家謀劃好了,要害了他了。
再如,狂人的大哥請了醫生來給狂人診治,開了葯,囑咐大哥趕快給狂人吃下,然而在狂人的眼裡,卻是這樣的情形:
老頭子跨出門,走不多遠,便低聲對大哥說道,「趕緊吃罷!」大哥點點頭。原來也有你!這一件大發見,雖似意外,也在意中:合夥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有了這些描寫,於是我們得到一個完整的符合邏輯的故事:一個年輕人由於腦筋出了毛病,因此疑神疑鬼,臆想所有人都在對他進行迫害,並且吃人,但不久之後由於醫生的治療年輕人的瘋病治癒了,重新進入了正常人的生活軌道(赴某地候補矣)。我們所看到的「狂人日記」就是這樣一個醫學上的病例的記載。由於魯迅曾經學習過醫學,並且護理過患精神病的家人,因此這份「狂人日記」模擬得十分真切、詳盡。
以上是對《狂人日記》的第一層解讀,然而大多數人都可以很輕易地透過病例的假象,看到魯迅以象徵的形式對封建傳統所進行的批判棗在這里,我將它作為我的第二層解讀,即狂人「狂行下的表層批判」。
當我們以「狂人視角」對作者筆下的世界進行關照時,我們就開始了解狂人眼中的世界真相:狂人忽然醒悟「傳統」殺人、吃人的罪惡棗周圍人無法容納清醒者開始對他進行迫害:加之「瘋」的罪名棗狂人重新屈服於惡勢力,同流合污(或被吃)。
這是在《狂人日記》發表的當時和以後,大多數評論者所解讀出來的共同結果。在這種解讀中,出現了一個時代化的批判對象:「傳統禮教」----這正是新文化運動著力批判的對象。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他的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以此為自己批判的焦點,是無可置疑的,而且也的確是魯迅當時的創作目的,在作品中,也用狂人的自白清楚地昭示出來:
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另外,魯迅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中也曾表示《狂人日記》「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
正因為有了這種共同的解讀,《狂人日記》才被作為「五四」啟蒙運動的一個文學範本,通過它,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們打起一面大旗:「救救孩子」!
然而一個文本在它被創作完成之後,便脫離了作者成為獨立存在的事物,因此在不同的時代中,不同的讀者將會有不同的解讀出現。正如世紀末的今天,在我的眼中,《狂人日記》可以解讀出的第三層意義:這就是狂人「對人類的深層批判」。
依然是通過「狂人視角」關照周圍世界的真相:敢於對世界和人生做抽象思考的狂人,發現了人與人之間提防、傾軋、殘殺,並且已經成為一種難以扼止的惡性循環:
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都用著疑心極深的眼光,面面相覷。……
於是狂人呼籲人類和睦相處:
去了這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飯睡覺,何等舒服。這只是一條門檻,一個關頭。
然而:
他們可是父子兄弟夫婦朋友師生仇敵和各不相識的人,都結成一夥,互相勸勉,互相牽掣,死也不肯跨過這一步。
絕望當中狂人吶喊、呻吟,發出「救救孩子……」的絕望之音。
對人類整體的批判也許並非魯迅創作時清醒的本意,但狂人眼中的常人世界卻具有廣闊的共時性和世界性,因而其批判便決不僅止於五四前的中國國民而可以延伸到整個人類;其批判所指的人類劣根性也不是僅僅消滅「封建文化制度」並可以根除----也許它本就是人類基因中根深蒂固的一個分子,永遠無法消除,並將在最終導致人類的自我毀滅。這徵兆,我們在今天已經可以看出:可以將地球毀滅幾千次的核武器、每個人都參與其中的對地球的污染、因人類道德淪喪爆發出來無法治癒的世紀疾病「愛滋」……魯迅正是因為看到了人類的這種難以根除的劣根性,因此才感到深深的絕望,「救救孩子」的呼聲之後才不是一個「感嘆號」而是「省略號」。在他看來,這呼聲儼然如將封閉在無法打破的鐵屋子裡的將死之人喚醒,使他們感到無法解脫的痛苦。
然而魯迅始終是一位直面現實的勇士,即使他內心中已經感到絕望卻仍然站起來進行絕望中的反抗。而這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在今天也並非全部滅絕,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已經有人在呼籲保護地球、建立綠色家園,有人在「以筆為旌」,尋找人類的終極價值……雖然這呼聲十分微弱,但卻令人看到了人類世界的最後曙光。

㈨ 《狂人日記》的推薦語

中國白話小說經典,有啟蒙意義。

㈩ 魯迅寫的狂人日記請你為他寫推薦語

原來是今天上午他接到助理打來的一個電話。

「總裁,法院傳票來,說叫您過去一下。」

「額」總經理眼珠子一轉,便起身去了。下樓的時候,總裁還聽見員工們在討論是否要辭職。

到了法院,原告說:「法官先生,我公司近天來買了他們公司生產的「機器貓」按照廣告上面說的。該產品擁有能捕鼠的功能,可我拿回家一試。這所謂的「機器貓」不過是一堆破銅爛鐵而已。」

熱點內容
各種科幻小說中的武器 發布:2025-09-16 03:18:34 瀏覽:826
寵妃有喜了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發布:2025-09-16 03:08:39 瀏覽:580
易烊千璽小說古代 發布:2025-09-16 02:48:42 瀏覽:150
寫得最好的網路小說 發布:2025-09-16 02:46:59 瀏覽:425
有哪些寫武俠小說的 發布:2025-09-16 02:45:33 瀏覽:392
長篇言情倫理小說magnet 發布:2025-09-16 02:45:32 瀏覽:796
男主叫沈默的古代小說 發布:2025-09-16 01:26:26 瀏覽:934
校園熱吻小說 發布:2025-09-16 00:35:50 瀏覽:436
格弗列游記聽書 發布:2025-09-16 00:35:34 瀏覽:808
男主叫宋辭的校園小說 發布:2025-09-16 00:20:23 瀏覽: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