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見小說讀書推薦詞
❶ 求一個《人生若只如初見》的書評
《人生若只如初見》
這是一本小書的名字,漫不經心的瀏覽時偶然駐足看到的。編輯的推薦詞是一貫的天花亂墜,大有錯過一定會後悔的架勢。作者的名字很陌生,吸引我的不過是副題:中國古典詩詞的美麗與哀愁。五千年的文明,三千年的文化傳承,關於古典詩詞的書用浩如煙海來形容絕對不過分,唯一令我好奇的是在這個詩詞逐漸褪色、黯淡,成為風花雪月配角的年代,一個小女生會怎樣去解讀那已湮沒在歷史中的片斷。
要知道,愛好詩詞很簡單,但剖析詩詞很難,貼近詩詞背後的感情更難,將這種感悟傳達出來引起讀者的共鳴就是難上加難。這樣的年紀可能嗎?如果可能,那又是怎樣的一番風景?想想已不禁心動。
第一篇讀完已然驚艷,闔上最後一頁時只剩嘆服。很多年,沒有一本書能夠讓我用心去看,早已習以為常的漫不經心在這里都已盪然無存。翻回第一頁細讀作者簡介,猜測著這是怎樣的一個女子,竟能將自己的才情如此肆意的揮灑,竟然真的駕馭了如此龐雜的主題,灑脫、犀利卻不失細膩。
本以為自己對詩詞已算涉獵頗廣,也能稱得上小有根基,但在她面前只剩一聲「江山代有才人出」的輕嘆,甚至連欽羨都來不及,已然臣服在她所營造的氛圍里。
她很年輕,春花初綻的年華;她很敏銳,拂去時光的塵埃傳達心靈的感悟;她的文字華麗卻並不冗繁,溫柔夾雜著喟嘆;她跨過歷史的長河擷取瞬間的浮光掠影,紅顏悲喜信手拈來,一雙慧眼看盡上下五千年……
曾經有那樣一段歲月,人們歌以載志,詩以傳情,不論是風流名士還是多情紅顏,不經意間濃縮了歷史,縱使身入青冢然情留人間。漢代的長慨是人生流動的畫卷,大唐的繁華是天邊綻開的焰火,宋詞的迤邐是水邊的朵朵青蓮,元令的精緻是秀氣迷人的小點…….或悲或喜,有愛有恨,直白也好含蓄也罷,最後的最後化作只言片語,散落在每一個角落。不敢想像,如果沒有漢賦、唐詩、宋詞、元曲,那泱泱大國的美譽是否會留下瑕疵,三千年的文化傳承是否會黯然失色?至少那曠世的風花雪月該是失卻一點靈動吧,再回首恐怕只見斑駁不見璀璨……
不是唐詩、宋詞有多少過人之處,而是那個時代一去不復返,不是我們沒有才情,如果細細尋覓,每個霸主身後總會驚鴻一瞥那道綺紅碧綠。可惜我們不是她,我們看得見詩詞,參不透心情,參得透心情,化不成文字,化的成文字不一定能如此的游刃有餘,渾然天成,所以我們是看書的人,伴著她的足跡,循著她的脈絡回味那場詩詞盛宴。
她踏著時光的背影走來,將那一場場人生的悲喜劇娓娓道來,歷史不過是她心情的一抹背景色,真正動人的她眼中的喜與悲。女人是那字里行間永恆的主題,那悲總是那麼真實,那淚總是令人惻然,你的一顰一笑,牽動我的心緒,你的纖纖玉手撩撥我的心弦,縱我英雄蓋世,總有那小小的角落藏下了一縷柔情,一絲纏綿,你的容顏是我心頭的那顆硃砂痣。
身處廟堂,你是我的牽掛;流連青樓楚館你是那場意外的邂逅;落魄江湖,你是心口最後的溫暖……相逢、相遇、相知、相惜、相別,轉眼間灰飛煙滅。驚世容顏,敵不過歲月溫柔的一擊,天縱豪情,逃不脫生老病死天道循環,剩下的只是兩滴清淚,一紙素言。歷史恁是無情,驚天的故事最後不過是化作輕描淡寫的三言兩語,就像那水面上的一抹漣漪,有著相同的結局。
同為女人,剝開歲月加諸的束縛和偏見,字里行間浮動著淡淡的悲憫,不管你是一國皇後還是青樓名妓,在她的筆下,你只是一個女人,一個身不由己被命運擺布的女人。千秋宮怨聲聲在耳,萬古哀啼泣血在心,那些在歷史上寫下一筆的女人,往往各有各的悲哀,如果可以,你仍是你的蓋世名主,我仍作我的絕代佳人,我不願長生殿里化幽魂,異域他鄉獨垂淚;如果可以,我不在釵頭鳳下斷心魂,咸宜觀里張艷幟;如果可以,我寧可不要死後一曲江城子,陰陽永隔長相思,蒙君贈首何滿子,道盡一生辛酸淚;如果可以,我不要那驚艷的才華,不做那亂世的祭品,我只願是你掌間把玩的一顆紅豆,伴著你的體溫夜夜共枕眠…… 可惜,我不是,我不能,所以我若地下有知,千載之後只聽得一個女子將我的一生融進「人生若只如初見」的裊裊餘音…
(第五次讀完《人生若只如初見》後,忍不住寫了以下文字,祝你新書銷售成功,一直快樂的寫作下去。)
❷ 急求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見》的讀後感。800字。
很多人喜歡這一句,我更加喜歡這句話「人生若只如初見」。
可見我們的遺憾沉重。命運像名貴的絲絹,怎樣的巧奪天工,拿到手上看,總會透出絲絲縷縷的光,那些錯落,是與生俱行的原罪。
納蘭詞,長於情也短於情,有時太過直抒心意,顯得淺了,反而沒有多少餘味。這一句也有這個毛病,但有了第一句,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記。
這一闕,「人生若只如初見」後面的話其實是可以省去不看的。其他的七句,是為了迎合這個詞牌而存在的。而「人生若只如初見」是泄露的天機,在浩如煙海的詞賦里,也是獨有的存在。實在難以找到可以和這句話比肩的句子。用力去想,好像也只有元問的那句「問世間,情為何物」勉強可以相當。
兩句話,都參透了世情,問懵了蒼生。
小時候聽故事,喜歡聽故事遙遠的開頭。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一個地方,某個人,某一天,他怎麼樣……一切在剛剛開始的時候都很美好。一切的故事剛剛開始,還沒有來的及發展,我們還來不及悲傷,所以美好!
初見,在杭州的西湖。一個叫白素貞的蛇仙看上了一個叫許貫文的弱冠少年。淡煙急雨中,借傘同船,凝眸深處,是心波微盪,我對你的情已是小荷露了尖尖角。
初見,在清凈的書院。一個叫祝英台的女子輕輕坐在一個叫梁山伯的書生身邊,她叫他「梁兄」。三載同窗,一朝訣別,樓台相會,你終省得,我就是許你的九妹,可是此刻知曉,花期一誤,我們之間是否太遲?
初見,在驪山的行宮。一次皇家接見,稚氣的玉環給皇帝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武惠妃死後,大唐的皇帝需要一個新的女人了。無法抑制的愛戀,促使他設法納了自己的兒媳。容若是在白居易寫下《長恨歌》的千年之後,說出「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話的。想來千年前初見的剎那,「回眸一笑百媚生,三千寵愛在一身」該是惹人贊嘆的。
初見。我是懵懂的孩童,天真無邪,兼被初遇的光彩迷惑了雙眼,看不清世事的崢嶸。投向你,如同斷崖上縱身撲入大海。如此義無反顧。我也知道情深不壽,天妒紅顏。可還是心存僥幸,希望和你是例外。
可是後來的故事總是那麼凄慘:許仙背叛了白娘子,使她永鎮雷鋒塔;祝英台成了馬家婦,梁山伯嘔血而死,最後的相守,也不過是化成彩碟一雙,算不得成全;玄宗回馬楊妃死,馬鬼坡上三郎終是背棄了玉環,生死訣別。南方荔枝
的甜怎化的盡黃花滿地無情死的苦澀。於是有了白居易《長恨歌》「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嘆息。
盛衰開謝,悲歡離合是輪回之道。你和我,又怎能躲得過?
如若,人生若只如初見,願寶黛初會就各自轉身,兩兩轉身,省卻那滴不盡的相思血淚拋紅豆。如若,人生若只如初見,諸葛劉備隆中相見,清茶奉君,轉身就該掩了柴扉,關門高睡,不要六齣祁山,光復漢室。
愛情用來遺忘,感情用來背叛,在時之洪流中起落,人心常常經不起世事熬煮。一切存在變數。猜得到故事的開頭,卻往往料不到故事的結局。我們終究還是躲不開塵世後那隻翻雲覆雨的手。
人生若只如初見,短短的七個字,炸斷了多少故事的尾巴。無論是詞還是人生,這後面的都該是……猜得到故事的開頭,卻料不到的結尾。此一生與誰初見,又為了誰而哀怨;當時只到是尋常,失去後才知是蝕骨的不尋常!
初見就是初見,初見是一切美好故事的開始,初見就是結局,初見是一切悲劇人生的引子和定數。不用惋惜,不要落淚。留的住初見時心花無涯的驚艷,才耐的住寂寞終老!
人生若只如初見,
豆蔻年華遇少年。
可嘆世事總多變,
彈指匆匆已數年。
❸ 推薦基本好書 採納追高分 類型主要是一些涉及詩詞的 像 安意如的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類型的
《西風獨自涼》,作者:朴月
寫清第一詞人納蘭容若的。
❹ 有誰看過安意如寫的《人生若只如初見》推薦幾本類似的,謝了!
與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見》同時出版的兩本《思無邪》與《當時只道是尋常》,楊雨的《莫道不消魂》,鮑鵬山的《中國人的心靈》等。。。。。。個人最喜歡最後一本,雖然女子的文筆與心思都極是細膩,但鮑鵬山的文章讀起來實在是震撼心靈。。。推薦喜歡中國古典文化及文學的人閱讀。。。
❺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本書的推薦
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見>.這是一部不甘於淹沒在浩瀚書海中的作品。她似在談詩詞,又似在談風月。她不拘泥於對古典詩詞字面的理解,也非傳統意義上的簡單賞析,而是一種風格獨特、感情豐富的散文隨筆。她用清麗、感性的筆調,配以優雅、飄逸的插圖,描繪出一幕幕古典詩詞背後唯美、動人的歷史愛情畫卷,引領讀者傾聽一段段經典、震撼的浪漫往事。詩人,詞人,凸現其曠世奇才與至真性情。才子,佳人,似笑非笑的嫣然,執迷不悔的凜然,心照不宣的釋然,讓我們在悲喜交加中恍然……
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見》
2006年,一本名為《人生若只如初見》的古典詩詞賞析圖書不經意間進入人們的視野,再一次讓人們感受到古典詩詞的經典魅力。
自上市伊始,該書便進入卓越網圖書排行榜前十,居然超過蘇童的《碧奴》、易中天的《品三國》。可你絕對想不到,讓那些難懂的古詩詞變得「好看」的是一個僅22歲的女孩子———安意如,並且她因幼時患有腦癱導致雙腿殘疾,行走艱難。
人生若只如初見.......
初見,在杭州的西湖。一個叫白素貞的蛇妖看上了一個叫許仙的弱冠少年。淡煙急雨中,借傘同船,凝眸深處,是心波微漾,我對你的情是小荷露了尖尖角。
初見,在清凈的書院。一個叫祝英台的女子輕輕坐在一個叫梁山伯的書生身邊,她叫他:「梁兄。」三載同窗,一朝訣別,樓台相會,你終省得,我就是許你的九妹,可是,此刻知曉,花期已誤,我們之間是否太遲?
初見,在大漢的未央宮。她身姿曼妙,體無瑕疵,更勝她姐姐飛燕三分,合德,她美得讓人脫口而出「紅顏禍水」。劉驁,她是命中的魔星。有了飛燕和合德,你是否還會記得,當日從黃金輦上伸出手來,柔情似水,邀我同車的情形。
初見,是在驪山的行宮。一次皇家謁見,稚氣明朗的玉環給皇帝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武惠妃死後,大唐的皇帝需要一個新的女人了。無法抑制的愛戀,促使他設法納了自己的兒媳。容若是在白居易寫下《長恨歌》的千年之後,說出「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話的。想來千年前初見的那剎,「回眸一笑百媚生、三千寵愛在一身」 該是惹人贊嘆的。
初見。我是蒙昧的孩童,天真無邪,兼被初遇的光彩迷惑了雙眼,看不見世事的崢嶸。投向你,如從斷崖上縱身撲入大海。如此義無返顧。我也知道情深不壽,天妒紅顏。可還是心存僥幸,希望和你是例外。
可是後來的故事總是那麼凄慘:許仙背叛了白娘子,使她心如死灰,永鎮雷鋒塔;祝英台成了馬家婦,梁山伯嘔血而亡,最後的相守,也不過是化成彩蝶一雙,算不得成全;曾經的寵冠三宮,被人贊許的賢妃班婕妤,在長信宮中銀牙咬碎,淚水滴破臉頰也改不了秋扇見捐的命運;玄宗回馬楊妃死,馬嵬坡上三郎終是背棄了玉環,生死訣別。南方荔枝的鮮甜怎化得盡黃花滿地無情死的苦澀。於是就有了白居易《長恨歌》:「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嘆息......
安意如的照片
此一生,與誰初見?
——自己給自己的書評
安意如
有太多人喜歡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
可見我們都遺憾深重。命運像最名貴的絲絹,怎樣的巧奪天工,拿到手上看,總透出絲絲縷縷的光,那些錯落,是與生俱行的原罪。
因為太多人喜歡,竟不忍捐棄這句話,曾考慮著是否應該用來做書的名,還是用另一個名「沉吟至今」,那也是我喜歡的一句詩,只是偏於深情,不及這句蒼涼。
最終還是用了這句。
寫這本書時,我在南方的小城裡。經常寫到天光寥落,趴在窗檯上抽一隻煙,回轉身看看那些未完成的文字,如同未走完的路。我知道,可我不急。一切會在適合的時候適合地到達。我們已不是初見,所以彼此更懂得珍惜,再也不會錯過。
沒有人知道,我在寫它們的時候經歷了怎樣幽微馥郁的心境。好象在夜裡踏著藍色星光,走進森林裡,輕輕扣動那有獅子圖案的銅環,敲開一個有著神秘花園的古老城堡的大門。
那個森林位置在東方,那個花園是古老的中國式的花園。裡面住的不是王子和公主,不是會變成吸血鬼的英俊伯爵。他們會是雅的,青衫磊落的男子,在落日橋頭,斷鴻聲里,無語自憑欄,思慕著未了的心願,未盡的情緣。抑或是烈的,橫戟賦詩,青梅煮酒,男兒心如劍,只為天下舞。
亦有女子,著了艷妝,悄嗒嗒靜等在那裡,等著意中人的驀然回首青眼相加。期待被人愛,這是女子的宿命。在這里,武媚娘陳阿嬌是一樣的,江采萍和楊玉環是一樣的,班婕妤和王昭君是一樣的,卓文君和王朝雲是一樣的,霍小玉和魚玄機是一樣的,薛濤和李季蘭是一樣的,李清照和朱淑真是一樣的。沒有爭斗,沒有輸贏,無分對錯。她們都只是尋常女子,掙脫了加諸在她們身上的種種枷鎖,在這里,時間開始稀薄。時空愛恨的界限開始模糊。留下的,只有水中的倒影,花徑里的余香。
那些艷如落花的詞,證明她們曾來過。此一生,與誰初見?這個問號,在一生行盡的時候,原也不是那麼重要。
我在寫這些詩詞的時候,若碰巧在擺弄電腦,就也會在「網路」下鍵入這個詞。我一直喜歡網路勝過google,而僅僅是因為網路更容易讓我想到那句「眾里尋她千網路。鍵入這句話就好像是要看看,這樣的種子,曾在誰的掌心,開出過怎樣的花朵。我知道,我是在尋找令自己熟悉的氣息。是的,一個詞,附著在它身上的氣息是很重要的。雖然我知道,它們原不屬於我,不屬於現在的任何人。
這些詩句,它們宛如三月春風里紛紛落下的花種。是這樣微小而神奇的微粒,植入不同的心田裡,開出不同的花朵。它們總是眼花繚亂,猶如海浪般此起彼伏,環繞在我們周圍,重復,交疊……我們從未弄清楚,究竟它們是在繁衍,還是走在一個個輪回里。
這樣輾轉過了千年。
必得相信這些詞是有靈魂的。它們懂得選擇適合自己生存的土壤,不被彎折,不被埋沒,沒有人可以勉強它們,否則張冠李戴,非常狼狽。
我厭倦用非常嚴肅的面孔去對待詩詞,因為在我幼時,我接觸它們的時候,就是非常輕松自在的方式。我到現在還記得那是一本很美的畫冊,一面印著畫一面印著詩。沒有人告訴我,你必須平仄平仄平平仄地去讀,你必須知道這首詩的作者他有怎樣的思想,怎樣的經歷。這些都無關緊要,我只是記得它們,喜歡它們,然後終有一天,我們互相明白。
所以更願意用一種非常疼惜的心境去寫它們,將自己看作花匠,知道這些花種需要怎樣的愛寵和理解。細心將它們種下,與之對話,期待看到藏於花蕊之內的真相。在完成了以後,將它們記取,放它們自由,一個好的花匠要做的,就是幫一顆花種找到它的家,幫它們造一個家園,然後自己拍拍身上的土,以灑然的笑容去尋覓另一批花種——盡管有時也會被這樣澎湃的艷麗擊中。
疼惜而不迷戀,如同對待自己的孩子,在適當的時候要捨得放他們走。
這是一本這樣的書,寫盡了情事,也只是透過這面風月寶鑒去觀望世事。最終它超然地與情無關。就像我們與一個人相遇初見,也曾眉山目水相映,以為能夠相隨千里,卻最終錯手而過,慢慢地,慢慢地,不記得。
而那些詩,那些詞,我亦只看做每段故事的註解,它們與故事本身並無聯系。是某個人在某一天用心血在時光上刻下的印子,到最後,與這個人也無關系。
人生若只如初見,彷彿,這樣重要。可是,此一生,與誰初見又有什麼關系呢,生是虛妄,跋涉無人之境,你看這些輪回了千年的花種,至今還在無我無他地盛開就知道了。
❻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本書,誰寫的比較好看!!麻煩各位推薦一下啊!!看過的才有發言權
安如意《人生若只如初見》的是些納蘭容若詞的解析的
另一個是《人生若只如初賤》(原名:陌上花開為君顧)是網游小說,甜文,也不錯。
以上2個我都看過
❼ 有沒有類似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見》的作品,求推薦,最好純潔一點的。
《西風獨自涼》
內容簡介:他出身滿清貴胄,他的父親明珠是康熙朝的權相,他少年科第,二十二歲授進士,他是皇帝愛重的貼身侍衛,他為名重一時的江南名士們傾心結納,他有才貌雙絕的紅顏知己,他有相敬如賓的如花美眷,他集天下可羨於一身,可是,他三十一歲,積郁而終,他留下一卷如魚得水、冷暖自知的詞集,他的詞凄怨哀婉,令人不能卒讀,他被稱為古之傷心人,為什麼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
《長安月下紅袖香》
內容簡介:盛世浮華中的女子背影,且聽江湖夜雨細述《全唐詩》如果說後世女子往往更像瘦梅、幽蘭,脆弱易傷、多愁善感,那麼唐代女子恰似國色天香的盛世牡丹,雍容華貴中帶著自信、激情與張揚。「少女情懷總是詩」,唐朝女子的情絲,就織在這浩瀚的《全唐詩》詩頁中,跟隨江湖夜雨的敘述,重溫千年前她們的喜怒哀樂,重回那夢一般的唐朝。
《不如不遇傾城色》
內容簡介:不如不遇傾城色,古典詩詞中最美的畫卷。人間因為有顏色而美,而中國的文字皆是有顏色的。張愛玲曾說,中國的文字有顏色、有聲音、有美感、有感情。 喜歡中國的文字,喜歡中國的文字寫成的詩篇,更喜歡寫詩的詩人,他們是人間最美的顏色,傾城傾國。
《美人如詩 草木如織》
內容簡介: 美人如詩 草木如織:《詩經》里的植物。在東門,我初見你,你夾在人群里,像飄絮,像鳥鳴,像春風;在黃昏的溪邊,我又見你,你在汲水的女孩子中間,如倒影,如水聲,似煙霞;三月三的上巳節,眾人注目的舞台上,我看著你,你是烈火,是妖魅,是飛霜。你,是我的驚雷。這些在《詩經》裡面目或清明或朦朧的植物,我正是在家鄉的土地上,和它們一起一步步的走入到詩性和植物性靈的對話當中去的。讀《詩經》就好像自己化成了一個細胞,進入到中華文明的血脈里,很多《詩經》里的話,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依然是俗常話,這是《詩經》里的美的生命力所達到的地方,從這種永不枯竭的生命力里,讓今天的我為我們的文明有一種說不上來的自豪感,這種平靜從容的自豪感在閱讀西方的作品的時候,會體會的更加真切,因為不管西方的文明再如何絢爛,也不會輕易的讓我在其間散步的時候迷失,這種自豪感是一種文明家園里的路徑。懂得一點《詩經》里的植物,對我,則可以更容易想像我們遠古文明生成的場所,內心裡的一愛一恨,容顏里的一顰一笑,山風里的一呼一吸,雪雨中的一飄一落,雖然已經相隔差不多兩千五百年,但似乎因著這層閱讀的心路歷程,對今天我們生活的家鄉土地,山川河流,突然間覺得它比之眼前所看的,要更為厚重,更為飄渺,更為神秘,因此,在這種親切感里,愛的心也就更真實一些。從單純心性的感受這層意義上,《詩經里的植物》的題材,也就只能是一本散文集,對我來說,它還是我的盡了心力的讀書筆記。對於能夠翻開這本書的閱讀者,如果你開始閱讀,並且在心上泛起看不見的微笑,可能你不知道,對於完成這本書的作者來說,該是有多麼的歡喜。他不是感激你的閱讀,而是感激在他孤獨的閱讀里獲得了某些從你的歡喜中所溢出的力量。這種力量在相互的閱讀里成了一種你和作者之間的共有之力:在歡喜的情境中,體會一種心靈愉悅的反省之力。
還有很多類似的書籍,獨自莫憑欄,昨夜閑潭夢落花,錦瑟無端五十弦,知君用心如日月,她們謀生亦謀愛,這些網路上都有簡介,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❽ 人生若只如初見小說
這本我知道名字叫《人生若只如初見》作者是邱瓊
在線閱讀:http://www.my285.com/xy/rszr/index.htm
天涯: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culture/1/11783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