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推薦卡
❶ 好書推薦卡 書名:()出版社:()作者:() 推薦指數(幾顆星) 推薦閱讀對象:()
【原作名】The Road Less Traveled
【書名】《少有人走的路》
【副標題】心智成熟的旅程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作者】M.斯科特.派克
【譯者】於海生
【推薦指數】心理網推薦指數:五星
【推薦閱讀對象】沒有什麼對象,只有你願不願去讀它。
【推薦理由】簡介便是一種震撼人心的理由。
|不知道您愛不愛讀,但還是希望去讀一番,非利非益。原於本書,是您一直要尋的夥伴,只為「幫助」。
❷ 認真閱讀一本名著,做5個讀書卡
書名(名著):《海底兩萬里》
作者:儒勒•凡爾納
內容簡介:書中塑造了鸚鵡螺號的設計者﹑製作者、指揮者尼摩船長和乘船探撿者博物學家阿尤納斯周遊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的冒險經歷.書中還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重視防止被壞人利用、危害人類自身的行為;提岀要保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
推薦理由:《海底兩萬里》是凡爾納寫的一部潛入海底﹑環游世界的科幻小說.書中的故事在我們科技發達的21世紀來說,已經是極易理解的事了.但是,在凡爾納的年代裡,人類還沒發明可以在水下遨遊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也沒出現.而凡爾納在他的海底世界裡已經幻想了潛水艇,這是多麼的令人不可思議啊.然而,凡爾納的偉大在於他的幻想是科學的幻想,小說發表25年後,人類成功製造出真正的潛水艇,隨後進行了真正的海底旅遊.凡爾納的這本書中還包容了其他大量真實的科學知識,對海洋動物、植物進行了細致描繪,對海底地理﹑地質知識做了准確描繪,使讀者在閱讀的同時,收獲科學的知識。
❸ 這份閱讀推薦卡怎麼做
好書推薦卡有很多的做法,下面我就分享其中的一種做法。
工具:白紙板、彩色鉛筆、簽字筆
步驟:1、首先,准備一張白色的白紙板,最好是長方形的。
2、然後用鉛筆將推薦卡的大致邊框用鉛筆勾畫出來,可以畫隨意喜歡的圖案,以荷花邊框為例子。
3、用簽字筆將畫好的圖案邊框仔細的勾畫出來。
4、用彩色鉛筆將圖案塗上喜歡的顏色,如下圖的荷花塗色。
5、在小一些的邊框里寫上好書推薦四個個稍微大一些的字,用黑色等醒目的顏色寫。
6、然後將書的名字寫在好書推薦下一行,書的梗概等內容寫在大框框里。
7、用彩色筆將邊框淡淡的塗上顏色,這樣,一張好書推薦卡就完成了。
好書推薦卡有很多的做法,下面我就分享其中的一種做法。
工具:白紙板、彩色鉛筆、簽字筆
步驟:1、首先,准備一張白色的白紙板,最好是長方形的。
2、然後用鉛筆將推薦卡的大致邊框用鉛筆勾畫出來,可以畫隨意喜歡的圖案,以荷花邊框為例子。
3、用簽字筆將畫好的圖案邊框仔細的勾畫出來。
4、用彩色鉛筆將圖案塗上喜歡的顏色,如下圖的荷花塗色。
5、在小一些的邊框里寫上好書推薦四個個稍微大一些的字,用黑色等醒目的顏色寫。
6、然後將書的名字寫在好書推薦下一行,書的梗概等內容寫在大框框里。
7、用彩色筆將邊框淡淡的塗上顏色,這樣,一張好書推薦卡就完成了。
❹ 製作一張閱讀推薦卡,向同學們推薦你喜歡的安徒生作品
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是一位偉大的丹麥童話作家,他被尊為"現代童話之父",世界童話創始人.''1805年4月2日生於丹麥菲英島歐登塞的貧民區,受過良好的大學教育。他的父親是個窮鞋匠,曾自願服役,抗擊拿破崙·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後於1816年病故。當洗衣工的母親不久改嫁。安徒生從小就被貧困所折磨著,先後在幾家店鋪里做學徒,沒有受過十分正規的教育。少年時代就對舞台有興趣,幻想去當一名歌唱家、演員或劇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當了一名小配角。後因為嗓子失潤被解僱。從此開始學習寫作,但寫的劇本完全不適於演出,根本沒有劇院願意採用。1822年得到劇院導演約納斯·科林的資助,就讀於斯萊厄爾瑟的一所文法學校。這一年他寫了書,有些故事表現了善和美必勝的樂觀信念,有些則非常悲觀,結局極為不幸,他的故事之所以有著強烈吸引力,部分原因是他們同情不幸者和流浪者。他還寫過戲劇、小說、詩歌、游記和幾本自傳。他的著作有《丑小鴨》《海的女兒》《夜鶯》等家喻戶曉的名著。
安徒生小時候不僅經常和飢餓打交道,而且還處處遭到人們的鄙視。但他心裡卻有一個在當時被認為是與他出身不相稱的、「異想天開」的「志願」——他想當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一個高雅的芭蕾舞演員,一個宏偉的歌唱家,一個在舞台上表演人生、創造「美」的藝術家。為此,他在一般庸俗不堪的人的眼中就成了一個天大的笑柄。但他卻一點也不感到氣餒,而是發誓要做的更好。
安徒生14歲就離開了家鄉奧登塞市,在當時那個世態炎涼的社會里,等待他的是一種什麼命運。飢餓和精神上的打擊與他結了不解之緣。但他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種種困難。雖然由於貧困和由此而帶來的疾病折磨了他的身體,毀壞了他的體形和聲音,使他不能成為一個舞台藝術家,但他以堅強的意志最後還是達到了他的目的:他成為全世界億萬兒童所喜愛的童話作家。他在童話作品中所創造出的美和詩,成為人類永遠享受不盡的精神財富和藝術寶藏。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時,因肝癌逝世於朋友的鄉間別墅。喪禮備極哀榮,享年70歲。
安徒生文學生涯始於1822年。早期主要撰寫詩歌和劇本。進入大學後,創作日趨成熟。曾發表游記和歌舞喜劇,出版詩集和詩劇。
安徒生童話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即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前者為主導風格,多體現在歌頌性的童話中,後者多體現在諷刺性的童話中。
安徒生寫過三部自傳,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時也表現了丹麥的社會矛盾,具有深刻的現實性和人民性。
這位童話大師一生堅持不懈地進行創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獻給「未來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寫了168篇童話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譯成80多種語言。他以詩意而又幽默的筆調,改變了現代童話的面貌,並開啟了創作童話的先河。最可貴的是,安徒生的作品中閃耀著普遍的人性的光輝,超越了不同國家、種族與文化,因此歷久彌新,被世界各地的人們反復傳誦。安徒生童話所取得的巨大藝術成就和思想成就,至今仍無人能夠企及。
[編輯本段]童話故事的主義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體現了丹麥文學中的民主傳統和現實主義傾向。他的最好的童話膾炙人口,到今天還為世界上眾多的成年人和兒童所傳誦。有些童話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看門人的兒子》等,既真實地描繪了窮苦人的悲慘生活,又滲透著浪漫主義的情調和幻想。由於作者出身貧寒,對於社會上貧富不均、弱肉強食的現象感受極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摯的筆觸熱烈歌頌勞動人民,同情不幸的窮人,贊美他們的善良、純潔等高尚品質;另一方面又憤怒地鞭撻了殘暴、貪婪、虛弱、愚蠢的反動統治階級和剝削者,揭露了教會僧侶的醜行和人們的種種陋習,不遺餘力地批判了社會罪惡。《皇帝的新裝》辛辣地諷刺了皇帝的昏庸無能和朝臣們阿諛逢迎的丑態;《夜鶯》和《豌豆上的公主》嘲笑了貴族的無知和脆弱。《白雪皇後》則表現了作者對人類理想的看法,即堅信「真善美終將取得勝利」的樂觀主義信念。他在最後一部作品《園丁和主人》中,還著力塑造了一個真正的愛國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安徒生的一些童話故事,特別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顯示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雖然把滿腔同情傾注在窮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擺脫不幸的道路,又以傷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極情緒。他認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導人們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時也進行道德說教,宣揚基督教的博愛思想,提倡容忍與和解的精神。
安徒生《賣火柴的小女孩》的童話同民間文學有著血緣關系,繼承並發揚了民間文學的樸素清新的格調。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數取材於民間故事,後期創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間歌謠和傳說。
在體裁和寫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樣化的,有童話故事,也有短篇小說;有寓言,也有詩歌;既適合於兒童閱讀,也適合於成年人鑒賞。他創造的藝術形象,如:沒有穿衣服的皇帝、堅定的錫兵、拇指姑娘、丑小鴨、紅鞋等,已成為歐洲語言中的典故。
在語言風格上,安徒生是一個有高度創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運用丹麥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和民間故事的結構形式。語言生動、自然、流暢、優美、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
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紹到中國,《新青年》1919年1月號就刊載過周樹人譯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譯文。1942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蘭、張近芬合譯的《旅伴》。此後,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和開明書店陸續出版了安徒生童話的譯本、安徒生傳及其作品的評論。譯者有鄭振鐸、茅盾、趙景深、顧均正等。不過解放前的譯本都是從英語、日語或其他國家文字轉譯過來的。解放後,葉君健對安徒生原著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直接從丹麥文把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全部譯成中文。人民文學出版社於1955、1958、1978年多次出版了葉君健譯的《安徒生童話選集》。
[編輯本段]作者生平
1805年4月,一個嬰兒出生在一張由棺材板拼成的床上。他大聲啼哭著,彷彿抗議著上帝將天使貶低到人間。教士安慰惶恐的母親說:「小時候哭聲越大,長大後就越聰明。」果然許多年後,這個天使向全世界展現了他的聰明才智,即使是聖誕老人,也並不會比他更有名氣。他的名字,就是漢斯·克里安徒生斯蒂安·安徒生。
安徒生父親是丹麥歐登賽城的一個貧苦鞋匠,他讀過不少書,想像力豐富並有點浪漫氣質,不過這些在他來說並不是值得慶幸的事情。他的妻子是一個質朴的女人——並不美,但很耐勞,很容易相信一切,包括上帝。
這個春天,鸛鳥再次飛來,庭院里的醋栗樹重新皺起細小的新葉,小小的安徒生知道自己已經6歲了。他故作正經地走在父親身邊,指點著收拾舊巢的鸛烏。當聽說夏天以後,體弱的小鸛鳥因為無力飛到埃及過冬,會被啄死的時候,他憂愁起來:「讓它們到咱們的頂樓上來吧,冬天裡我一定會分點東西給它們吃的。」
歐登塞是個封閉的小鎮,人們堅信上帝和女巫。許多神秘的傳說在空氣中盪漾不絕。紡紗室的阿婆們有時會把《一千零一夜》中的離奇故事講給來玩耍的小安徒生聽,使這個原本喜歡空想的腦子更加豐富了。小傢伙多麼奇怪啊:許多人聽著這些可怕的故事都無限嘆息,擔驚受怕,可是過後卻好像沒事兒似的。在他來說,他所聽到的一切都帶著鮮明的神奇色彩,彷彿真的一樣重現在眼前。有時他會被樹林中自己想像出來的精靈嚇得飛奔回家,魂不附體。多年以後,這些古老的傳說和童年的幻想,都成為他創作的源泉。
母親對柔弱的獨生兒子充滿憐愛,為了讓他逃過學校壞脾氣老姑婆的肉體虐待,6歲的安徒生被送到年輕的卡爾斯倩斯那裡讀書,成為年紀最小的學生。這位以公平溫厚而備受尊敬的教師很喜歡女孩般文靜的新學生,課間時常牽著他的手在校園里散步,並不時對嬉鬧的學生們喊一句;「安靜點,淘氣鬼們,別把這孩子推倒了。」
安徒生經常偷看學校里唯一的女孩子薩拉,他把她想像成童話中的公主,渴望接近這個黑眼睛的小姑娘。有一次,他們一起回家,其實他的家早就走過了,可是他一聲不吭。同樣貧苦出身的薩拉發誓自己將來會成為某農場的女管事。安徒生睜大雙眼:「那多乏味!」公主怎麼能當管事呢?「我長大以後,要把你接到我的城堡里。」他告訴女孩子他的家原是貴族的分支,只是因為某種原因……,總有一天……薩拉笑起來,這小傢伙一定是瘋了。第二天,一個磨坊主的兒子奧來揪著安徒生的頭發嚷道:「日安,公爵大人! 你漂亮的城堡在哪兒呢?」周圍的人捧腹大笑。
安徒生的愛情黯然退卻。但在幻想中,他讓自己在大火中救下薩拉,並接受了她的道歉。他甚至原諒了欺侮嘲笑他的奧來,當這個頑童被罰站在桌子上時,小安徒生設身處地地想像奧來羞辱的處境,以至於被罰者還沒有哭,他就哭出聲來,並苦苦哀求老師原諒他的「敵對行動人」。這件事後,作坊主的兒子就成了小個子安徒生的保護人了。
時光過得飛快,在學校里安徒生十分快樂,然而時世的艱難使學校關閉了,他只好回到家裡。父親為他做的幾只木偶給兒子帶來極大的滿足,他給小人們縫制了漂亮的衣裳,讓木偶們在「舞台」上盡情發揮他的幻想。
不久,一種更美好的東西闖入他的生活——他讀到了威廉·莎士比亞的作品,那神奇瑰麗的情節深深使他迷醉。很快,他就能整段背誦《李爾王》;他那些木偶,也都沉浸在威廉·莎士比亞激情的海洋中了。
他開始想編自己的戲——他把父親教給他的幾句德語詞彙講給木偶。你聽,「Besen!」這個詞多麼響亮,可是你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個木偶最愛說的字眼,其實就是「掃帚」的意思。
1813年,拿破崙·波拿巴發動戰爭,困窘的家境和冒險的渴望促使鞋匠走上了戰場。兩年以後他回到家中,從此一病不起。當雪花飄起的時候,出現在小安徒生幻想中的冰姑娘帶走了父親,留下無助的妻兒和徹骨的寒冷。
父親死後,生計日下,母親唯一的謀生手段就是每天給別人洗衣服。在寒冷的冬天裡河水的溫度無法想像,她只好喝幾口酒來驅寒。這在體面人看來,是多麼粗鄙的行為! 刻薄的流言不勝而走,城裡的人們都在竊竊私語——「鞋匠的老婆瑪利亞是個嗜酒如命的女人!」安徒生為母親感到無限屈辱。多年以後,在童話《她是一個廢物》中,他表達出深深的憤慨。
瑪利亞本是想拚死獨立支撐一家的,可鎮里的長舌婦們嘲笑她的兒子游手好閑,母親只好忍痛把瘦小羞怯的兒子送到工廠里做童工。11歲的安徒生被沉重的活計搞得頭暈眼花,然而他的歌聲救了他。當一次間歇時他唱起來。工人們從此不再讓他幹活,只要他那清脆、響亮的歌聲能打破工地的沉悶,還要求這個小傢伙做什麼呢? 小安徒生心滿意足,因為他向來就喜歡在大庭廣眾面前表演,他甚至獨個演起了威廉·莎士比亞的《麥克白》。
一個工人對他說:「幹嘛你不去當演員?」
是的,那對他再適合不過了,如果不能導演命運的話,那麼在舞台上演出命運不是也很好嗎?這是多麼奇妙的設想! 於是,當安徒生14歲受過堅信禮以後,他對母親安排他做裁縫學徒的計劃表現出驚人的執拗——「不,媽媽,我要當演員。」
盡管安徒生向媽媽保證一定會成名,又是哀求又是哭泣,母親毫不讓步。然而算命的女巫幫助了他;「孩子的幸福之花不在這里開放,得離開此地到遠方去尋找!」
攜帶著30個《天方夜譚》銀毫子和心愛的木偶,年輕的安徒生在馬車上回首故鄉。他曾經寫下過這樣的句子:「當我變得偉大的時候,我一定要歌誦歐登塞。誰知道,我不會成為這個高貴城市的一件奇物? 那時候,在一些地理書中,在歐登塞的名字下,將會出現這樣一行字:一個瘦高的丹麥詩人安徒生在這里出生!」
這是一個准確的預言。然而此時,1819年9月6日當那個14歲的瘦高個兒的男孩手裡拿著一個包袱,眺望著已展現在他面前的哥本哈根時,故鄉卻彷彿已遙不可及,這個巨大而陌生的城市使他感到渺小而孤獨。但他立刻擦去眼淚,告訴自己,現在不是哭泣的時候,要行動,信心百倍地行動。
這個來自小鎮的男孩子,像《天方夜譚》中的貧苦少年阿拉丁一般,開始為自己的神燈而奮鬥了。
他苦心求人寫給著名芭蕾舞演員沙爾夫人的介紹信並未達到拜師的效果,便又去求見皇家劇院的經理霍爾斯坦請求做一名演員。經理打量了一下這個鸛鳥一般細高的孩子以後說道:你長得太瘦了,演起戲是會被觀眾噓下台來的。」少年仍未失望,主動建議道:「這個好辦,只要您給我100塊錢一個月的薪水,我很快就會長胖的。」經理惱怒了——這個窮小子若不是白痴,就是來尋開心的,立時便發出逐客令,沮喪的安徒生只好離開。
舞蹈學校五月才招生,而安徒生手裡的錢已所剩無幾。經一位熟人介紹,他做了幾天小工,又因為滿口鄉土口音而被人當作笑料,只好氣憤地離開作坊。他流浪街頭,茫然無措,突然想起在報上看到過義大利歌唱家西博尼教授在哥本哈根演出和開辦歌唱學校的消息,於是便不顧一切地闖進了教授正高朋滿座的家。好奇的賓客們被這個在哥本哈根孤身奮斗的少年吸引,何況,他的歌聲的確展示著一顆熱愛繆斯的心。大家紛紛解囊,安徒生終於如願以償,進入西博尼的歌唱學校。
然而幸運不會總跟著一個人,雖然安徒生勤奮超人,但一場大病損害了他的聲音,學聲樂已毫無希望。接下來的挫折使他發現,自己也缺少舞蹈和演戲的天份。他終於明白,自己不屬於舞台。
4年離鄉奮斗使安徒生深刻感受了這個更為廣闊、充滿悲歡離合的社會。在學校里,他閱讀了莎翁、歌德等人的名著以及丹麥的古典作品,深深體驗到寫作的魅力。他突然清楚地知道他所要追求的「神燈」是什麼了——那就是「文學」。只要有百折不回的勇氣和一顆真誠易感的心靈,就一定能夠攀上文學的頂峰。
1822年,幾位評論家讀到了一個叫《阿芙索爾》的劇本,這是一個冒失的年輕人送來的。劇本韻律不齊,有許多語法錯誤——當然,作者毫無修安徒生童話養是有目共睹的。不過且慢,這其中有許多火花真實地、生動地閃爍著,也許這個微不足道的小傢伙可以給戲劇界帶來點清澈的東西。於是劇本的作者,漢斯·安徒生被送進拉丁文學校深造,國家顧問古林先生為他申請了一筆皇家公費以支付用度。
17歲的安徒生高高瘦瘦,坐在低年級教室里和孩子們一起上課對他來說可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孩子們嘲笑他是鄉下笨漢,因為他絲毫不懂上流社會的禮節,在他們眼裡,他就是那隻不受歡迎的「丑小鴨」;同時,那些繁復的拉丁文修飾語多麼無聊:空洞的語言即使矯柔造作地裝飾起來,也沒有靈魂,而他必須背誦它們!
不過,經過考驗和磨難,他總算在1828年通過了畢業考試。而且這幾年中,他閱讀了不少詩人和作家的作品,拜倫、海涅、司各特,他們才是真正的瑰寶啊!
在學校里,安徒生沒有忘記他的創作,他的詩作《傍晚》和《垂死的孩子》發表在作家海登堡的刊物上,大受好評。1829年,安徒生的喜劇《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愛情》公演,聽著觀眾的喝彩,年輕的劇作家滾滾淚下——十幾年前,正是在同一家戲院中,他曾受到尖刻的鄙薄和否定,而今天,他終於成功了,得到了公眾的承認和歡呼。
「旅行就是生活」,安徒生這樣說過。從1831年,安徒生開始了他第一次國外漫遊,終其一生,他攜著一把雨傘,一根手杖和簡單的行囊訪問了歐洲的所有國家,先後完成了《阿馬格島漫遊記》、《幻想速寫》、《旅行剪影》等作品,1835年,他帶有自傳性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出版,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安徒生是詩人、劇作家、游記作者,他多才多藝,還剪得一手好剪紙。在紀念他的博物館中,展出了他剪的各種圖案,有掛在聖誕樹上的舞蹈者,有各種花卉和動物,甚至大門上的門徽,也是他的人頭剪紙。
但童話是安徒生一切創作中的皇冠。1835年,安徒生寫信給女友說:「我要為下一代創作了。」從自己的童年體驗中,安徒生深深理解窮苦孩子生活的寂寞和痛苦。他認為,在詩歌的領域中,沒有哪一樣能像童話那樣無限包容。童話,會給孩子們一點快樂、希望和教益吧? 他開始用一切感情和思想來創作。
1835年,安徒生的第一本童話集問世,其中收入《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婉豆上的公主》、《小伊達的花兒》四篇童話。這些童話來自安徒生自己的人生經歷,「它們像『種子』一樣藏在我的思想中,一股涓涓細流、一束陽光,或一滴苦酒,就能使它們破土而出。」
從這一年起,每一個聖誕節都有一本新童話來到孩子們身邊。他整整寫了43年,直到生命結束共創作了168篇作品,那詩一般的語言、宛轉曲折的情節,使他的童話在他生前就已成為世界上擁有讀者最多的讀物。「丑小鴨」、「堅定的錫兵」、「野天鵝」、「夜鶯」……他賦與一切事物鮮活的靈魂,讓它們歌唱。他把它們獻給一切人——孩子們為那奇異動人的故事而神迷;成人則徘徊在他深深的人生哲思之間,流連不去。
安徒生的童話中不僅充滿了奇異的夢幻般的火花,而且這位從苦難中生長起來的作家對勞動人民和那些生活在痛苦中的孩子也寄予深切的同情。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中,整天沒有賣掉一根火柴的小女孩蜷縮在牆角劃燃一根根火柴,在微光中,她幻想著聖誕夜的歡樂:桌上鋪著雪白的檯布、身上插著刀叉的烤鵝冒著熱氣蹣跚走來……可幻景一閃即逝,元旦的清晨,人們發現她已凍死街頭。誰也不知道,還有多少同樣的孩子赤足冬夜,安徒生沒有辦法解決這深刻的社會問題,只好帶著深深的悲哀寄希望於天國。
安徒生晚年有一篇最長的童話《幸運的貝兒》頗具自傳色彩。童話的主人公貝兒一生追求至美,追求充滿美的藝術境界,當他成功的時刻,當觀眾們向他歡呼的時刻,當他心愛的女孩將花束向他拋來的時刻,「像索福克里斯在奧林匹亞競技的時候一樣,像多瓦先生在劇院里聽到交響樂的時候一樣……他心裡的一根動脈管爆裂了。像閃電一般,他在這里的日子結束了——在人間的歡樂中,在完成了他對人間的任務以後,沒有絲毫痛苦地結束了。他比成千上萬的人都要幸運!」這正是安徒生自己一生的追求。
安徒生並不漂亮,而且並非出身名門,在女性面前,他有一種深深的自卑。求學時,他生活在古林家人之間,古林先生的女兒,溫柔美麗而又具有很深文學修養的露易莎·古林深入了年輕人的心頭,他愛戀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笑。鑒於以往與女性交往的幾次失敗,安徒生不再希望人們知道蘊於他心中的愛情,哪怕是一點痕跡。但熾烈真誠的感情是密封不住的,它在童話濕潤的氛圍中綻開,凝成了凄涼美麗的《海的女兒》。
在童話中,那位優美、高貴、智慧的王子就是露易莎的化身;而安徒生自己,則是遠遠望著他的海的女兒。美麗的小人魚天真、善良、無私,她濃郁的愛情如此堅韌而純凈。她不惜付出一切代價追求生命中那件最寶貴的東西——靈魂。這也正是安徒生藝術上的追求——永恆的、真摯的、人的靈魂。
[編輯本段]作品名錄
「為了爭取未來的一代」,安徒生決定給孩子寫童話,出版了《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此後數年,每年聖誕節都出版一本這樣的童話集。其後又不斷發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漸擱筆。近40年間,共計寫了童話168篇。
安徒生童話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即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前者為主導風格,多體現在歌頌性的童話中,後者多體現在諷刺性的童話中。
長篇小說(6):《即興詩人》、《奧·特》、《不過是個提琴手》、《兩位男爵夫人》、《生乎?死乎》、《幸運兒》
劇本(25):
☆詩劇:《阿夫索爾》、《聖尼古拉教堂鍾樓的愛情》、《埃格納特的人魚》
☆歌劇:《北歐的女神》、《新房產》、《睡魔》、《司普洛峨的神》、《黑白混血兒》、《摩爾人的女兒》、《幸福之花》、《拉默穆爾的新娘安徒生童話》、《烏鴉》
☆輕歌舞劇:《離別與相逢》
☆獨幕詩劇:《國王的夢想》、《梨樹上的鳥兒》、《小基爾斯滕》、《科莫河邊的婚禮》
☆四幕喜劇:《比珠寶還珍貴》
☆喜劇:《海爾德摩爾》、《接骨木媽媽》、《出身並非名門》、《長橋》
☆三幕劇:《西班牙客人》
☆獨幕劇:《初來者》、《羅斯基里達之夜》
游記(6):《1828年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瑞典紀行》、《西班牙風光》、《訪問葡萄牙》
自傳(3):《小傳》、《我一生真實的故事》、《我的童話人生》
詩集(3):《詩集》、《幻想與現實》、《一年的十二個月》
安徒生一生旅行不停,作品生產的來源不絕。他共計寫了6部長篇小說,6部游記,5部詩集,25部劇本,3部自傳……還有童話,因較零散,而被後人編成為童話集。
安徒生的創作可分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童話多充滿綺麗的幻想、樂觀的精神,體現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特點。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達的花兒》、《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野天鵝》、《丑小鴨》等。中期童話,幻想成分減弱,現實成分相對增強。在鞭撻丑惡、歌頌善良中,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憂郁情緒。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影子》、《一滴水》、《母親的故事》、《演木偶戲的人》等。晚期童話比中期更加面對現實,著力描寫底層民眾的悲苦命運,揭露社會生活的陰冷、黑暗[1]和人間的不平。作品基調低沉。代表作有《柳樹下的夢》、《她是一個廢物》、《單身漢的睡帽》、《幸運的貝兒》、《沼澤王的女兒》、《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等。
[編輯本段]國際安徒生獎
國際安徒生獎由國際少年兒童讀物聯盟(IBBY)於1956年開始設立,每兩年一次,授予兒童圖書作家和插圖畫家,以此獎勵並感謝他們寫出了好書《我的童話人生》。這個獎項由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贊助,並以童話大師安徒生的名字命名。IBBY是一個致力於在世界范圍內推廣少年兒童圖書的公益性組織,成立於1953年,總部設在瑞士的巴塞爾,目前在世界各國有60多個分會,中國分會就設在北京的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總社。
安徒生寫過三部自傳:1832年寫的《小傳》、1847年的《我一生的真實的故事》、1855年的《我的童話人生》
他的小說和童話故事也大多帶有自傳的性質,如《即興詩人》、《奧·特》(1836)、《不過是個提琴手》(1837)、《兩位男爵夫人》(1848)、《活還是不活》(1857)、《幸運的貝兒》(1870)等。他在《柳樹下的夢》(1853)、《依卜和小克麗斯玎》(1855)、《她是一個廢物》(1853)等作品中,還寫了鞋匠、洗衣婦等勞動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時也表現了丹麥的社會矛盾,具有深刻的現實性和人民性。
❺ 讀書推薦卡關於高爾基童年的包括主要內容、精彩片段、推薦語
【主要內容】
1《童年》講述的是孤獨孩童「我」的成長故事。小說以一個孩子的獨特視角來審視整個社會及人生。「我」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個充滿仇恨,籠罩著濃厚小市民習氣的家庭,這是一個令人窒息的家庭。此外,小說也展現了當時整個社會的腐敗、沒落而趨向滅亡的過程。小說通過「我」幼年時代痛苦生活的敘述,實際反映了作家童年時代的艱難生活及對光明與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時也展現了19世紀末俄國社會的廣闊社會畫卷。
2《童年》與其續篇《在人間》、《我的大學》共同構成了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童年》是首篇。在這部小說中,描寫的是作者10歲以前的童年時代的生活。記敘了主人公成長、生活的歷程,描寫了那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阿廖沙四歲時,父親就死了,於是跟著外祖父、外祖母過著貧寒、艱苦的生活。外祖父有著矛盾復雜的性格,他的內心有善良的一面,但貪婪金錢腐蝕了他的靈魂。在這冷冰冰的世界裡,只有外祖母庇護、關心著他,給予他無限的溫情和鍾愛,並對他進行了有益的教導。
【精彩片段】
一.:又是一惡夢。
一個晚上,喝過茶以後,姥爺和我坐下來念詩,姥姥政權在洗盤子和碗,雅可夫舅舅突然闖了進來,他一頭的亂頭發和平常倒沒什麼兩樣兒。
可是臉色不大對。他也不問好,也不看誰一眼,把帽子一扔,揮著兩手叨叨起來:
「爸爸,米希加瘋了!」
「他在我那兒吃鐵飯,可能是多喝了兩盅兒,又打桌子又砸碗,把一件染好的毛料子撕成了條條兒,窗戶也給砸了下去,沒完沒了地欺負我和格里高里!
「現在他已往這兒來,說是要殺了您!您可要小心啊……」
姥爺用手把自己慢慢地支了起來,臉皺成了一把斧頭,眼睛幾乎瞪了出來:
「聽見了沒有,老太婆?」
「好啊,殺他爹來了,親生兒子呀!
「到時候了,到時候了!孩子們……」
他端著肩膀在屋子裡來回走著,突然他一伸手把門關上了,帶上了沉重的門鉤,轉身向著雅可夫:
「你是不是不把瓦爾瓦拉的嫁妝拿到手不甘心?是不是?
拿去吧!」
他在食指和中指間露出大拇指,伸到雅可夫的鼻子尖兒底下——這是輕蔑的表示!
雅可夫作出副委屈的樣子來:
「爸爸,這可不關我的事啊!」
「關不關你的事你自己最清楚,什麼東西!」
姥姥什麼也不說,她在忙著把茶杯往櫃子里收。
「我我是來保護你的……」
「好啊,保護我!好極了,謝謝爸爸,好兒子!
「老太婆,快給這只狐狸一件武器,雅可夫·華西里耶夫,你哥哥一沖進來,你對准他的腦袋打他!」
舅舅躲到角落裡去了。
「既然不相信我,我就……」
「相信你?」
姥爺跺著腳狂吼:
「告訴你,不管什麼雞貓狗兔我都相信,可是你,我還要等等看!
「我知道,是你灌醉了他,是你讓他這么乾的!
「很好,你可以動手,把他或打我都行!」
姥姥悄悄對我說:
「快,跑到上面的小窗戶那兒去,你舅舅米哈伊爾一露面,你就趕快下來告訴我們!」
受此重任,我感到十分驕傲。
我一絲不苟地注視著街道。
塵封上埋的街道上,鵝卵石像一個個腫疤,近處的腫皰大一些,越遠越小,一直延伸到了山谷那一邊的奧斯特羅日那雅廣場,廣場上鋪著粘土,粘土上有一座監獄。
監獄是灰色的,四個角上各有一個崗樓,氣勢壯觀,形態憂郁。
那邊兒還有辛那亞廣場的一頭是黃色的拘留所和鉛灰色的消防嘹望塔。
一個值班的救火員,像拴著鐵鏈子的狗,不停地來回走著。
那邊兒還有一個叫久可夫的臭水坑,那就是姥姥講過的,有一年冬天舅舅們曾經把我父親扔進的那個水坑。
收回眼光來,正對著窗戶是一條小巷,巷子盡頭是低矮的三聖教堂。
秋雨沖洗過的一片矮矮的屋頂,早就又蒙上了厚厚的灰塵,擠擠挨挨的,像教堂門口的叫花子,所有的窗戶都瞪著眼睛,大概和我一樣,在等待著即將發生的什麼事情。
街上的行人不多,蟑螂般的挪動著。
一陣濃烈的氣味兒沖上來,讓我感到十分惆悵,這是一股大蔥胡夢卜包子的味兒。
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過的壓抑感,心頂壓了下來,牆壁在推我!而身體里好像也不東西在向外撐,要撐破肋骨和胸膛!
是他,米哈伊爾舅舅!
他東張西望地出現在巷子口了,帽子蓋住了他的耳朵,蓋住了他大閏個臉。
他穿著棕黃色的上衣,靴子長及膝蓋,一隻手插在褲兜里,另一隻手摸鬍子。
看他那陣勢,殺氣騰騰的!我應該馬上跑下去報告,可無論如何挪不動腳步!
我看見他躡手躡腳地走向灑館,嘩嘩啦啦地,他在開灑館的門!
我飛也似的跑下去,敲姥爺的門。
「誰?」
「我!」
「干什麼,他進了灑館?好吧,你去吧!」
我在那兒害怕……」
「行啦,呆會兒吧!」
我只好又上去,趴在窗戶上。
二:高爾基 <童年>
【精彩片段】她今天樣子很兇,但當我問起她的頭發為什麼這樣長的時候,她還是用昨天那樣溫暖而柔和的腔調說:
「看來這世上遞給我的懲罰,上帝說:給你梳這些該死的頭發去吧!年輕的時候,我誇耀過著一把馬鬃,到老來,我可詛咒它了。你睡吧!還早著呢,——太陽睡了一夜剛起來……」
「我不想睡!」
「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她馬上表示同意,一面編辮子,一面往沙發那邊瞧,母親就在沙發上躺著,臉朝上,身子直的像一根弦。「你昨天怎麼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笑聲說!」
外祖母說話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想鮮花那樣溫柔、鮮艷和豐潤,一下子就牢牢地打進我的記憶里。她微笑的時候,那黑得像黑櫻桃的眼珠兒睜得圓圓的,閃出一種難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堅固雪白的牙齒。雖然黑黑的,兩頰有許多皺紋,但整個面孔仍然顯得年輕,明朗。但這面孔卻被松軟的鼻子、脹大了的鼻孔和紅鼻尖而給弄壞了。她從一個鑲銀的黑色鼻煙壺里嗅煙草。她的衣服全是黑色的,但通過她的眼睛,從他內心卻射出一種永不熄滅的、快樂的、溫暖的光芒。她的腰彎得幾乎成為駝背,肥肥胖胖,可是舉動卻像一隻大貓似的輕快而敏捷,並且柔軟得也像這可愛的動物。
【推薦語】
苦難和奮斗是很多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主題。高爾基的作品,無疑是這類文學的典型代表。所不同的是,《童年》是一位無產階級文學導師的生活自傳的「童年部分」,它是一個已經成為無產階級鬥士的人重新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結果」。當然,很多童話以至少年小說都是成年作家寫的,但《童年》顯然和它們不同,它絕不是一本兒童讀物,「兒重視角」之於《童年》只是一個技術手段問題,它所展現的並不是兒童世界,而是一幅完完全全的小市民生活圖畫。高爾基通過童年阿遼莎告訴我們的,是19世紀末俄羅斯低層市民生活及思想的真實:庸俗、自私、無聊、無奈、虔誠、懷疑、褻瀆和無盡的困難。以及這一切灰色當中不斷閃爍的愛的火花。
和現代派小說慣用的」兒童視角」不同,「阿廖沙視角」沒有統領全書,而只是在某些細節才起作用。通篇來看,「童年阿廖沙」是由成年的「我」來回憶敘述的。因此,《童年》根本上是一部傳統小說,用的依然是全知全能視角,少有現代派小說的痕跡。從閱讀經驗來看,該小說似乎是把一些小市民的故事壓縮編織進一個少年的經歷里,而各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卻很少,缺乏藝術的有機性、完整性,這一點,高爾基自己也有察覺。在給羅曼·羅蘭的信中,他寫道:「我個人覺得,書寫得不成功,有點亂,缺少內在的協調,讀起來,覺得太急於交代,所以許多地方描寫粗糙,不完全,語言不夠精練。」
但這並不是說《童年》不是一本優秀小說,由於成功運用了典型概括等藝術手法,由於以童年之心再現市民庸俗生活的庸俗、苦難,小說具有異常強烈的感染力,能使任何一個經過苦難的仁慈心靈唏噓不止。不算長的篇幅內,出場人物眾多,卻大都個性鮮明,「外祖母」的形象、「母親」的形象,甚至於凶惡、冷酷的「外祖父」的形象,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又不失真實和豐滿。在性格的生動性、完整性上,《童年》較後來的一些概念小說要高出千百倍。它能讓人讀後為「好人遭厄運」鳴不平,也會因「惡人」(如「外祖父」)身上存在的人性的復雜而頓生憐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