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鴻兵推薦的小說
⑴ 有誰看過宋鴻兵的《貨幣戰爭》,或者《資本戰爭》,他們揭露的黑幕你們怎麼看
南方周末:《貨幣戰爭》看起來不像一本學術性很強的書,其中包含了太多「革命性」的內容,但是,似乎缺乏足夠的支撐,您是否同意這樣的評價?
宋鴻兵:《貨幣戰爭》與傳統意義上的學術研究最主要的不同是研究問題的思路和角度。它不是一般的抽象學術概念的探討,而是從金融戰的視角去審視歷史上的人和事,所以能夠揭示出一般學術著作涉及不到的領域。這大概就是這本書擁有「革命性」內容的原因了。
這本書的初衷既不是用來評職稱,也不是學位論文,它更像是電影《地道戰》里的那半夜被敲響的鍾聲,鬼子已經悄悄地摸進了村,可全村的鄉親們還在睡覺,希望我就是那個敲鍾人,也希望這鍾聲能提醒村長和民兵們准備戰斗。
這本書採取的是通俗易懂的寫法,但是它也並非如有的人說的是「演義小說」,基本的史料與數據方面,我都盡可能地給了出處。盡管讀者可以對書中的一些推論進行懷疑,但是,我可以保證的是,基本的資料是完全依照學術要求給出的,是真實可靠的。
⑵ 有誰看過宋鴻兵的《貨幣戰爭》的,能幫我寫500-800字左右的好書推薦演講稿嗎
我越來越感覺到,以前許多人對貨幣問題的重要性過於低估了,以為貨幣不過是附在物質生產「肌體」上的「一張皮」,是派生物,其基本功能是服務於物質生產,也就是說要方便貿易、加快流通、增進分工。就經濟學而言,不僅微觀經濟學中沒有貨幣的位置,在宏觀經濟學和國際經濟學中涉及貨幣及匯率政策的場合,貨幣都是作為一個外在物存在的,其本身並非整個生產過程的一部分。有趣的是,在認為「唯有貨幣是重要的」貨幣主義經濟學家弗里德曼看來,貨幣政策至多在短期能夠對生產過程施加些影響,而長期看貨幣是中性的。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流行於中國的制度經濟學,其中也幾乎看不到貨幣的蹤影。對此,宋鴻兵先生則反其道而行之,在《貨幣戰爭》中明確提出,在資本主義社會,真相是金融資本不僅主導整個物質生產過程,而且控制整個人類歷史進程。
對接受主流經濟學的人而言,貨幣作為一種權力並被國家或國家背後的金融大亨用來作為實現自身目標之工具,這一邏輯很新鮮,甚至有些振聾發聵。其實這並不是全新的或具有獨創性的觀點。列寧在一百年前就曾在《帝國主義論》中說過,資本主義的高級階段之一便是金融寡頭的壟斷。希法亭於列寧之前在《金融資本》中也深入地觸及了這一命題。除此之外,一些非主流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也從不同的角度探討過貨幣本質問題。德國經濟學家南普在其1924年出版的《貨幣的國家理論》中就曾明確指出,貨幣和國家密不可分,脫離了國家的貨幣便成為無源之水,而沒有以貨幣表現的征稅權力的國家則形同虛設。古德哈特在1998年的一篇題為《貨幣的兩重含義》論文中,更是喊出了「貨幣即權力」的口號。而當今走紅的金融史學家尼爾·弗格森在六年前出版的《金錢聯系》中論證說,貨幣的主要功能並不在於使世界運轉起來,它自始至終都是使支撐現代經濟生活的各種制度得以形成、並與戰爭密切相關的政治事件。順帶提一句,弗格森大概是對羅斯切爾德家族史了解最多、也是最深入的人了。遺憾的是我沒讀過他得以成名的羅斯切爾德家族史論著。我對這部書很感興趣,但又實在是無暇閱讀。看來只有等將來再讀了。
⑶ 請問宋鴻兵的《貨幣戰爭》這書怎麼樣值得認真研究么
不怎麼樣,本書的基本常識性觀念的錯誤的,不推薦看,如果你相信書里的觀點,就會被誤導,還是看一下正統的金融類書籍。
⑷ 如何評價宋鴻兵的《貨幣戰爭》
小時候看完這本書 勵志學金融
學完金融 「這TM都是什麼東西」
如果非要說,這是一本小說,看看也可以,千萬不要信。想像一下,一本正經的和學生物的人說:「恐龍其實還存在這個世界上,在一個島上,一個公司的人把蚊子吸的恐龍血提取出來了,真的。」多喜感。
⑸ 宋鴻兵寫的幾本《貨幣戰爭》如何
在拜讀過宋先生的《貨幣戰爭》後,不經覺得這是一本驚世駭俗的小說,但如果作為學術著作來來,那麼宋先生的論述漏洞百出。
因此我希望以此文作為對宋先生貨幣戰爭的批判。
我的觀點可以概括為:1.金本位不應該也不可能被復辟,信用貨幣將會繼續存在;2.但信用貨幣的發展必須在嚴格限制下進行。
在展開論述之前,我希望現澄清一點:宋先生所說的國際銀行家家族的存在與否並不影響我以下的分析。原因很簡單:1.國際銀行家家族既然神秘,其存在的准確性不可以隨意肯定;2.即便其存在,由於國際銀行家的控制力無論在金本位,還是信用本位的貨幣制度基礎上都足以破壞整個金融秩序,因此我們可將其影響設為一個常量,在此基礎上分析金本位與信用本位的差別。
一.我的第一個觀點是:黃金(或白銀)的儲量根本無法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將從金本位的缺陷與信用本位的相應優勢兩方面來論證。
眾所周知,黃金和白銀作為貴金屬,其已探表明儲量可以看作一定值,而人類社會所創造和積累的財富數量和價格總量卻在不斷的擴張,無論這個價值總額現在是否已經超過金銀總量所能承擔的上限,但終有一天這個界限將被打破,到時如果沒有一個能夠不斷增長的貨幣量來與產量相對應,經濟將會徹底崩潰!
但是如果僅從數量角度來分析金銀本位的弊端,難免不足以服人,我的下一個證據將源自於經濟制度本身。可以先假設黃金儲量無限,但短期內開采量並不能迅速上漲,而且成本極高。這樣的話,如果實行金本位,在一定時期內,勢必造成金銀的高度升值,作為貨幣的金銀一旦升值,那麼還有什麼人願意放棄這種既可儲備,又可流通的「絕對財富」,來冒極大的風險,從事回報率並不一定能夠超過金銀升值幅度的投資呢?這也就是所謂的通貨緊縮,它對經濟的沖擊不會亞於通貨膨脹,從當前次貸危機的實例中就可見一斑。同時通貨緊縮也必將挑戰黃金作為貨幣,被賦予的幣值穩定的內在條件,難道只有貨幣貶值的才可以稱作幣值不穩,而貨幣升值就是很好的事情嗎,如果說通貨膨脹可以造成潛在的財富分配,那通貨緊縮將會造成社會大眾的普遍貧困,因為人們手中持有的黃金固然在一定時期內可作為絕對財富的象徵,具有不斷升高的購買力,但是如果這些購買力不能徐速變成實在的購買行為,那麼所有生產將會停止,屆時黃金的購買力可能也會也會逐漸被蠶食。由於黃金開採的技術限制、成本限制都遠高於信用貨幣的成本,因而開采黃金的必然要求其購買力水平帶到一定程度,黃金這種稀缺程度又勢必刺激了對黃金及霍金抵押貨幣的需求,制約經濟發展,而且這種機制在經濟衰退時期將使蕭條的影響進一步擴大、衰退時間進一步延長,從而起到了另一種杠桿的作用,而且還是一種非中性的杠桿。這種黃金貨幣的內在機制即便在黃金儲量無限的假設下也是成立的,其成立原因就是高昂的開采成本和由此產生的稀缺性。其實我也看到宋先生在《貨幣戰爭》的結尾順便提到了他本人對中國的未來貨幣制度的構想,那種令人放心的金本位可能建立嗎?不能!那麼原因呢?
⑹ 宋鴻兵的《貨幣戰爭》好不好看,怎麼看很多不好的評論,在線等,謝謝
我看了之後,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我的心情:震撼
原來我學的經濟學,我學的世界歷史,全是在重重迷霧籠罩之下的,宋鴻兵即使他說的不全是真相,但是至少給了我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看世界
所以,樓主,等你認真的看完這本書之後,就會明白這本書為什麼在中國激發起這么強烈的爭論了。值得一看。
⑺ 宋鴻兵寫的《貨幣戰爭》一書裡面的內容有沒有真實性
只說一個細節。
美聯儲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中央銀行,地位舉重若輕。然而,對於這個組織,中國人不甚了解,很多中國人深受《貨幣戰爭》的影響,認為美聯儲是大財團如羅斯柴爾德家族控制美國的工具。但是,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作為獨立於政府的機構,美聯儲的經濟影響固然重大,但遠沒有到呼風喚雨的地步,也不可能成為少數財團控制世界的工具。
⑻ 宋鴻兵的《貨幣戰爭》可信度怎麼樣
讓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中外,提供看問題的不同角度,會讓那些試圖給我們洗腦的人失望,信不信由你,我100%相信他!
⑼ 宋鴻兵的貨幣戰爭一共有幾本都叫什麼名字
宋鴻兵的貨幣戰爭一共有五本,分別是《貨幣戰爭》、《貨幣戰爭2金權天下》、《貨幣戰爭3金融高邊疆》、《貨幣戰爭4戰國時代》、《貨幣戰爭5山雨欲來》。
自2007年《貨幣戰爭》出版以來,該系列叢書不僅持續風靡中國大陸多年,更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暢銷海外,曾被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媒體廣泛報道。在韓國,《貨幣戰爭》系列創下韓國引進圖書的銷量紀錄,強烈震動了韓國各界;在波蘭,被波蘭第一副總理向政府官員大力推薦,並親邀作者前往波蘭討論「貨幣戰爭」;在俄羅斯,《貨幣戰爭》系列將作為莫斯科市政府的推薦書介紹給廣大市民。目前,《貨幣戰爭》叢書除中文簡體版之外,還出版有繁字體版、法文版、俄語版、波蘭語、韓文版、日語版、越南語版等。
宋鴻兵,世界金融歷史學者,著有《貨幣戰爭》系列叢書,長期高居中國財經圖書暢銷榜榜首。宋鴻兵因在書中成功預測了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而備受關注,在國內和國際上引起了巨大反響,曾被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媒體廣泛報道,2009年宋鴻兵被全球銷量第一的美國《商業周刊》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40人」。2010年之後,宋鴻兵首創的「貨幣戰爭」一詞已成為世界各國政要和媒體普遍使用的國際熱門用語,最早提出的「剪羊毛」、「次貸地震」、「金融海嘯」、「金融高邊疆」、「中國大媽」等詞彙皆成社會流行詞彙。
⑽ 宋鴻兵是天擎的作者嗎
天擎 作者:撒冷
撒冷,真名付強。
生於 1982 年 10 月,畢業於深圳大學傳播系。
遊走在文藝小說與玄幻小說之間的漂浮物,從事過廣告,策劃,網路,也開過工作室。
宋鴻兵:
宋鴻兵,1968年出生於四川,畢業於東北大學自動控制系;1994年赴美留學,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學,獲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碩士學位。長期關注和研究美國歷史和世界金融史。1996年後在美國媒體游說公司、醫療業、電信業、信息安全、聯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機構供職。2002年開始先後擔任美國最大的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高級咨詢顧問,主要從事房地產貸款自動審核系統設計、金融衍生工具的稅務計算分析、MBS(資產抵押債券)的風險評估等方面的工作。
2007年6月出版著作:《貨幣戰爭》。他自述成書共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最為耗時費力的准備階段,就是從浩如煙海的政府文獻、法律檔案、私人信件、個人傳記、報刊文章中搜尋各種與西方重大金融事件相關的題材,僅經過篩選後的材料和數據就有數千萬字之多,從中再提煉出全書的提綱和確定大致布局,這個過程持續了將近一年半的時間。第二階段是寫作過程,持續了一年多一點的時間。最後是加註、校對、核實數據的工作,持續了半年多。這些都是利用業余時間,在三年多的時間里,犧牲了很多周末休息、家庭生活、度假,甚至睡眠時間,應該說這本書凝聚了筆者對中國金融開放的擔心和希望。2007年12月回國擔任宏源證券結構融資部總經理。目前最重要的貢獻是在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前,准確預言出次貸危機的爆發和大概時間,並且對次貸危機進行准確的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