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說推薦情節簡介
『壹』 明清小說發展概括
就題材而言,明清小說可謂是包羅萬象,空前豐富。明清小說全方位地展現了那個時代的社會關系和生活方式,表達了人們的喜怒哀樂和理想追求。敘事文學和通俗文學的特點,使文學對社會生活的表現,達到了從未有過的寬廣和深入。城市經濟和市民階層的凸起,新的價值觀念和新的社會理想又給文學注入了新的思想內涵。
1、題材內容的空前豐富
題材豐富,內容多樣是明清小說的突出特點。除了在民間流傳蘊育多年而經文人加工的歷史演義、英雄傳奇,以及用魔幻的方式反映生活的神魔小說外,小說作者的筆觸更是切近了現實生活。直接描寫社會世態人情的世情小說的出現,是小說題材開拓上的重大突破,標志著小說創作進入了成熟發展的新階段。
世情小說 歷史演義 英雄傳奇 神魔小說 諷刺小說 俠義公案小說
2、世俗生活的全面展現
明清文學觀念的演進,使世俗現實生活日漸成為小說關注的焦點,以現實生活為描摹對象,通過家庭、愛情、婚姻的糾葛變化、盛衰興亡,來反映社會人際關系,展現時代風尚面貌,提供生動完整細膩的社會生活畫卷,這是明清小說的突出貢獻。
愛情婚姻,家庭盛衰 官場黑幕,社會丑態
科舉禮教,人生百態 日常生活,世情風貌
3、社會理想的全新探索
中國古代小說素有理想探索的傳統,在六朝志怪、唐代傳奇和宋元話本中,往往通過幻想浪漫的手法,表現理想。明清小說作家在創作過程中,一方面力求真實地描摹世態,批判社會;一方面則探索社會出路,塑造理想人物,展現理想境界。兩者相輔相成,表現出對社會現實人生的熱忱關注。
社會政治理想 愛情婚姻理想 人倫關系理想
『貳』 明清小說的介紹
明清是中國小說史上的繁榮時期。這個時代的小說從思想內涵和題材表現上來說,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傳統文化的精華,而且經過世俗化的圖解後,傳統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動人的故事而走進了千家萬戶。
『叄』 明清小說的小說簡介
小說是伴隨城市商業經濟的繁榮而發展起來的。宋代前後﹐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帶來了都市的繁榮﹐為民間說唱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場所和觀眾﹐不斷擴大的市民階層對文化娛樂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這種發展﹐從而產生出新的文學樣式──話本。話本是說話人所用的底本﹐有講史﹑小說﹑公案﹑靈怪等不同家數﹐已初具小說規模﹐在以後的流傳過程中又不斷加入新的創作﹐逐漸成熟。明代經濟的發展和印刷業的發達﹐為小說脫離民間口頭創作進入文人書面創作﹐提供了物質條件。明代中葉﹐白話小說作為成熟的文學樣式正式登上文壇。
『肆』 推薦一部明清小說
清朝吳敬梓《儒林外史》、蒲蚣齡《聊齋志異》、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吳沃堯(吳趼人)《二十年眼見之怪近況》。
劉鶚《老殘游記》、曾經朴《孽海花》、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眼見之怪近況》。
長篇小說《西遊記》,
四大名著之一它數老二,
也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小說,
書中師徒四人雖性格不同,
但他們最終團結一心、西天取經,
經歷九九八十一難,
最終取得真經!
團結一心,
不畏艱難、不怕險苦,
堅強地與困難作斗爭,
這正是《西遊記》的精典之處!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像面前驚嘆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為神魔小說傑出代表的《西遊記》 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著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斗。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斗,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孫悟空那種正義大膽、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
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 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斗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佔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裡老想著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他並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
師傅唐僧,雖說沒有孫悟空的本領、豬八戒的活絡、沙僧的勤快、白龍馬的腳力,但他品行端正,會念真經,不怕「千刀萬剮」,有堅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龍馬雖說沒有什麼大本事,但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甘心當好後勤,不好出風頭。
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斗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伍』 明清著名小說的介紹
1 長篇:A 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
B 四大諷刺小說:《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孽海花》、《老殘游記》
C 其它:《金瓶梅》、《儒林外史》、《鏡花緣》、《封神榜》、《說岳全傳》等。
2 短篇:A 文言: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B 白話:馮夢龍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陸』 你能介紹一下中國明清古典小說的主要內容嗎
中國明清古典小說的主要內容是對於當時中國市井生活的描寫。
『柒』 明清有哪些著名小說
1.《牡丹亭》作者湯顯祖,《玉茗堂四夢》又稱《臨川四夢》:《牡丹亭》(杜麗娘)、《紫釵記》(霍小玉、李益)、《邯鄲記》(盧生)、《南柯記》(淳於棼)
2.《長生殿》清初洪升創作,主人公為唐明皇與楊貴妃
3.《桃花扇》清初孔尚任創作,主人公為李香君與侯方域,「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
4.《聊齋志異》蒲松齡著,古典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捌』 求明清小說概況
http://ftp.haie.e.cn/Resource/Book/E/SZJY/TS013083/0007_ts013083.htm
清朝小說
清朝(1644—1911年)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王朝。清代文學是在明代文學的基礎上發展前進的。小說、戲曲和其他講唱文學在清代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小說甚為出色,代表了清代文學的主要成就,文人獨立創作的短篇和長篇小說已十分成熟。戲曲亦有佳作,《桃花扇》、《長生殿》這兩部著名的傳奇抒發了作者的興亡之感,曲折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中葉後,文人的戲曲創作日趨衰落,地方戲的勃興標志著我國戲曲進入了新的時期。彈詞、鼓詞等講唱文學達到成熟,形成了說明藝術的高潮。彈詞名篇有女作家陶貞懷的《天雨花》、女作家陳端生的《再生緣》、《珍珠塔》、《義妖傳》等。詩文等「正統文學」走向衰落,但詞和駢文出現了中興之象。
清初的18年時間里,民族矛盾尖銳。文壇上多有表現民族感情、寄託故國之思和探索總結明亡原因的作品。顧炎武、屈大為等人的詩文,《桃花扇》、《長生殿》、《秣陵春》等傳奇及小說《水滸後傳》等都表現了民族意識和愛國思想。隨著清政權的鞏固,統治者採取推崇程朱理學、發展八股取士制及大興文字獄等措施,繼續對文人施行高壓和籠絡政策。於是,學。子熱衷科舉,很多文人被迫鑽進故紙堆,專攻考據學。在這種風氣影響下,文學創作中的復古主義傾向越來越嚴重,只有長篇小說取得了高度的藝術成就。清初和中葉的文學情況是有不同的。
清代是文學的總結時期。大量詩話、詞話、文論、曲論等理論著作對當代的創作進行了有益的總結,並對格律、語言。章法等作了專門的研究和闡述。王士禎的《漁洋詩話》、袁枚的《隨園詩話》、張宗 的《詞林紀事》、劉熙載的《藝概》等各具獨點,影響很大。清代做了大量文學書籍的整理工作,規模之宏大,選本數量之多都是空前的,這是一筆豐富的文學遺產。
清代的小說創作,在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都達到了新的高度。蒲松齡《聊齋志異》的出現標志著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所達到的高峰,影響了清代文言短篇小說。其他文言短篇小說有袁枚的《新齊諧》、沈起鳳的《諧鐸》等。其中以紀昀(1724-1805年)的《閱微草堂筆記》影響最大。這是一部文言筆記小說,作者以篇幅短小的隨筆雜記記敘了狐鬼神怪故事,充斥著封建道德的說教和因果報應的宣傳,但其中較好的篇章揭露和諷刺了社會的不良現象。文筆簡朴雋永,語言質朴淡雅,亦庄亦諧,又由於作者社會地位高,因此這部小說在當時文壇上取得了和《聊齋志異》對峙的地位。
在章回小說方面,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標志著我國諷刺文學達到新的高度,對近代譴責小說產生了極大影響。曹雪芹的《紅樓夢》代表了我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李汝珍(1763?—1830年?)的《鏡花緣》是繼《紅樓夢》後比較優秀的一部小說,前半部通過唐敖等游歷海外的見聞,間接抨擊和諷刺了中國社會的某些不良現象。後半部通過100位才女的故事誇耀作者的學問和知識,反映了考據勢力在小說領域內的影響。小說在思想上的突出之點是要求提高婦女的地位,書中女性不再是愛情故事中的主角,而是社會活動的參與者,這在古典小說中是破天荒的。小說藝術成就不高,人物形象蒼白。陳忱的《水滸後傳》寫梁山未死英雄重舉義旗,抗擊侵略者,最後到海外創業,表現了濃厚的民族意識。但作者按照封建階級忠臣面貌塑造起義英雄,損害了人物形象。《檮杌閑評》描寫明代宦官魏忠賢和明熹宗乳母客氏勾結亂政、篡權的故事,表現了對明亡的罪責的分析和追究。《好逑傳》是一部較為優秀的才子佳人小說,描寫了鐵中玉和水冰心的戀愛婚姻故事。水冰心機智倔強,干練潑辣,和老一套的才子佳人小說中的女主人公形象不一樣,有新意。這部小說在18世紀就被譯成英、法、德3種文字出版,受到歌德的贊賞。《醒世姻緣傳》是繼《金瓶梅》後又一部以家庭為描寫中心的白話小說,通過冤讎相報的兩世姻緣故事暴露了現實政治的黑暗腐朽,在客觀上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金錢勢力的逐漸上升。
清代的優秀小說,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時代的特徵,對封建制度和統治階級的揭露批判達到新的高度,藝術表現有顯著提高。
1.聊齋志異
清初,偉大作家蒲松齡在總結前代文言短篇小說創作經驗的基礎上,寫成《聊齋志異》,把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推向高峰。
蒲松齡著述很多,詩作千餘首,詞百餘首,俚曲13種。代表作《聊齋志異》收小說491篇。小說以民間故事和奇聞軼事為素材,作者借談狐說鬼寄託孤憤,發泄胸中憤懣不平。此書問世後,「風行天下,萬口傳誦。」目前已有13種文字的選譯本和日文全譯集,在世界上產生了廣泛影響。
《聊齋志異》中的優秀作品,按主題可分為三大類:
①抨擊封建社會政治黑暗,贊揚人民的反抗斗爭
蒲松齡把抨擊黑暗政治的重心放在揭露貪官酷吏上,在《胭脂》、《正者》、《續黃粱》、《開孝廉》等篇中,從不同角度描繪了形形色色封建官吏形象,暴露了他們貪婪、昏庸、無恥、諂佞的面目。在《夢狼》中作者概括了這些官吏共同的吃人本質。通過這些欺壓、剝削人民的罪行,痛斥了腐朽的封建政治。值得注意的是這類題材中的少數作品,從富有實質性角度揭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與腐朽。《促織》從皇帝愛鬥蟋蟀所造成的後果著筆,把人民因一頭蟋蟀而家敗人亡的慘劇,及官吏因貢一頭蟋蟀而雞犬升天的鬧劇作對比,從而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殘酷,把批判矛頭直指最高統治者。《公孫九娘》在濃重的悲劇氣氛中,通過公孫九娘在冥界對無辜受害的怨恨之情,控訴了統治階級在鎮壓農民起義中,血洗大批無辜民眾的罪行,曲折地反映了尖銳的階級斗爭。
作者不僅暴露黑暗,還謳歌反抗,塑造了一系列敢於斗爭的形象,有執法如山、懲治貪官的王者,有大鬧冥界、終報父仇的席方平,有女扮男裝,隻身血刃仇人的商三官,有化虎復仇的向杲。通過這些形象,作者熱情贊揚了復仇思想的抗暴精神。
這類作品反映了封建社會的本質矛盾,具有重要的思想價值。
②表現人民群眾對美滿愛情婚姻的追求
這類作品數量最多,成就最高,其特色是通過狐鬼花妖幻化的女性形象的愛情遭遇,來體現關於美滿愛情的理想。作者在沒有戀愛自由的當時鼓吹了戀愛自由,《蓮香》、《嬰寧》、《青鳳》、《香玉》、《葛巾》等篇的主人公,把愛情看作婚姻的根本內容,不顧世俗的傳統和偏見,自由戀愛,自主婚姻。現實中青年男女對自由愛情的嚮往,在《聊齋志異》中,以幻想形式,得到突出的表現。作者贊揚專一的愛情,《瑞雲》中美妓瑞雲,在名噪一時時,不以貧困為意,屬意賀生;賀生在她變丑遭困厄時,不變初衷,娶她為妻。作者肯定了他們的美好品質。蒲松齡主張相愛的雙方要平等互愛,在《錦瑟》中他嘲笑了因富驕夫的蘭氏,在《江城》中批評了虐待丈夫的悍婦江城。
蒲松齡熱烈贊揚了青年男女反抗封建壓迫,為爭取婚姻自主所作的斗爭。《鴉頭》中狐妓鴉頭,敢於反抗封建家長的壓迫,她被關在暗室中,雖「鞭創裂膚,飢火煎心」,仍「矢志不二」。《晚霞》中龍宮舞女晚霞和溺死藝人阿端,沖破龍宮法紀,又和人間王者作斗爭。他們生生死死輾轉曲折的經歷,表現了始終不渝的斗爭精神。
作者在這類題材中,塑造了很多狐鬼幻化的女性形象。他們美麗多情,活潑豪爽,從思想到性格不受封建倫理道德約束,大異於封建禮教培養的淑女。狐女嬰寧天真爛漫,無拘無束,愛花愛笑,憨態可掬。《狐諧》中狐女博學多才而詼諧,她高談雅謔,隨編典故,把企圖嘲笑她的男賓搞得狼狽不堪。《白秋練》中的魚精白秋練愛好吟詩,頗解風雅,她用優美的詩詞點綴她那美好的愛情。這些獨具風姿的可愛女性,豐富了我國古代文學人物畫廊的藝術形象。
③揭露科舉制度的弊端
蒲松齡對科舉的批判不如吳敬梓深刻,但他從試官和考生兩個方面揭露了科舉的弊端。他筆下的試官不學無術,顛倒黑白,貪污受賄。《司文郎》中的盲僧善用鼻子嗅出文章的好壞,但使他作嘔的文章卻高中了。作者辛辣諷刺了試官目鼻並盲。作者對熱衷功名的儒生也作了多側面的嘲諷,在《仙人島》、《雨錢》、《王子安》等篇中,寫出了儒生的的夜郎自大、錢迷心竅和被功名弄得神昏顛倒的丑態。
2.紅樓夢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是我國古典小說中一部最優秀的現實主義巨著,共120回。前80回的作者曹雪芹(1715?-1763年)名霑,字夢阮,號芹圃、芹溪。先世為漢人,後為正白旗內務府包衣(即奴僕)。從曾祖父起,曹家3代4人連任江寧織造共達60年。康熙6次南巡,5次以江寧織造署為行宮。曹家是百年望族,也是詩禮之家。曹雪芹祖父曹寅工詩、詞、戲曲,他主持刻印了《全唐詩》。這樣風雅的家風培養了曹雪芹全面的文學才能。
曹雪芹一生經歷了家庭由盛而衰的過程。13歲以前,他在南京過著「榮華富貴」的生活。雍正即位後,曹家勢衰,這除了因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殃及的原因外,還有曹頫本身行為不端所致。從1983年第二期《歷史檔案》所載從清宮檔案中新發現的曹頫獲罪資料可知,1727年(雍正五年)曹頫自江寧解送織造物進北京時,騷擾驛站,苛索銀兩,被山東巡撫塞楞額參奏,再加上虧空帑銀等罪,被免職,並查封了家產。家道遂落。幾年後,曹家遷居北京。曹雪芹在西郊香山靠賣畫和親友接濟,過著「舉家食粥酒常賒」的生活。終因愛子夭折,悲痛而逝。殊異的生活經歷對曹雪芹影響甚大,使他對社會上種種黑暗和罪惡的認識比別人更全面、更深刻,對封建階級沒落命運的感受也甚為深切。這為他創作《紅樓夢》提供了豐富的生活基礎。
曹雪芹在凄涼的晚年「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寫了《紅樓夢》的前80回。後40回作者高鶚,字蘭墅,漢軍鑲黃旗人,中過進士,任過內閣中書等,高鶚的續作,在思想和藝術上都趕不上前80回,主要缺點是違背了曹作原旨,安排了「蘭桂齊芳,家道復初」的結局。但續作功大於過,它補足了曹雪芹沒有寫完的部分,依據原書線索,完成了寶黛的愛情悲劇,這使《紅樓夢》以完整的故事流傳後世。
《紅樓夢》是曹雪芹在繼承我國古典小說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的偉大成果。《紅樓夢》打破了傳統的思想和寫法,主要表現在:主題的深刻性。《紅樓夢》產生於康乾盛世,其基本思想是寶黛愛情悲劇為中心線索,通過描寫賈府這一封建貴族家庭的日常生活,全面而深刻地批判封建社會,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滅亡的歷史趨勢。賈府這個典型的封建貴族家庭,是封建社會的縮影。作者在賈府廣泛的社會聯繫上,以大量生動的生活細節和眾多的人物命運,對這個家庭作了多方面的揭露:賈府在生活上驚人的窮奢極欲,在經濟上的日漸枯竭,在精神上的空虛墮落,在政治上的殘酷統治,以及這個家庭內部不可克服的重重矛盾。通過對這個家庭衰敗過程的描寫,作者暴露了封建階級的寄生性、腐朽性、反動性,表現了其不可逃避的滅亡趨勢。在我國文學史上,還沒有一部小說像《紅樓夢》這樣全面而典型地反映了封建時代的生活,這樣深刻有說服力地預示了封建階級的必然滅亡命運,因此,人們稱譽《紅樓夢》為「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
《紅樓夢》是曹雪芹對本階級罪惡的判決書,是他哀悼本階級滅亡的沉痛輓歌,賈寶玉、林黛玉這兩個帶有新特點的封建貴族叛逆者形象。
在賈寶玉身上融進了作者的一些生活經歷。這個形象思想性格的特徵是鄙棄功名利祿,否定讀書做官的人生道路;輕視封建主義的倫常秩序,不看重封建的等級和名分,否定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對女性比較尊重;不滿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追求自由的愛情。寶玉的性格既表現了多方面的叛逆性,又呈現了一種復雜的狀態。顯示了一種新的時代特徵,同時也承受著封建制傳統的沉重壓力,紈絝子弟的習氣,虛無主義的宿命論的思想,表現了時代和階級的局限。寶玉在叛逆中有保留,在反抗中有痛苦,這個形象體現了將死未生的歷史過程中某些本質方面。
封建貴族女性叛逆者林黛玉,具有詩人氣質和出眾的才貌。她蔑視封建禮教,支持賈寶玉的叛逆行為。她主要的性格特徵是孤傲清高,敏感任性,口齒尖利,多愁善感。林黛玉在丑惡和庸俗的周圍環境中堅守高尚的情節,她追求幸福的愛情生活,作者以極大的同情,描寫她伴隨愛情而產生的痛苦的憂郁。黛玉這個形象是對過去婦女反封建叛逆形象的繼承和發展。
愛情描寫的新穎性。曹雪芹在處理愛情這一傳統題材時,繼承、發展了前代小說、戲典中愛情故事的反封建傳統,又突破了過去愛情描寫上一見鍾情、郎才女貌的俗套子,細致描寫了寶玉、黛玉愛情的發生、發展、成熟以至被毀滅的全過程,表現了一對叛逆者在長期了解、思想一致基礎上的真正愛情。曹雪芹還打破了愛情故事大團圓結局的傳統思想和寫法,描寫了寶黛悲劇,一方面反映了封建制度、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另方面也有力地說明了一種新的與封建主義格格不入的思想意識,已在萌動、生長,它雖然微弱,卻預示了封建主義必然滅亡的命運。
《紅樓夢》對愛情的脫俗描寫,使人耳目一新。它第一次明確提出愛情必須有思想一致的基礎,閃爍出了初步民主主義思想光輝,在文學史上具有開拓意義。
《紅樓夢》的結構,突破了《三國演義》、《儒林外史》等小說以幾回篇幅集中寫一人一事、比較單純的直線發展模式,在適應作品特定內容的需要下,創造了嚴密完整的網式結構。
全書以寶黛愛情悲劇為主線,以賈府衰敗過程為副線展開情節,兩條線索互相聯結,互為因果,交叉遞進,通貫首尾,步步深化了貴族階級的諸多矛盾,也充分揭示了寶黛愛情悲劇的主客觀因素。把眾多的人物和復雜的事件編織在一起,形成了有機完整的網式結構,展開了封建社會末期絢麗多彩的歷史生活畫卷。
為使紛繁的內容和眾多的人物能清晰地表現出來,《紅樓夢》在結構上把鳥瞰式的概括介紹和具體精細的日常生活描寫結合起來。書的前5回似引子,從不同角度對賈府作了總體而概括的介紹。冷子興的閑談,從局外人的旁觀評價了賈府成員,重點介紹了寶玉的叛逆性格,分析了賈府走向崩潰的必然性。黛玉進府,在迎客聲中,賈府幾個主要人物登場亮相,來自富貴家庭的林黛玉察看賈府豪華的生活環境。作者勾勒了賈府現狀,又通過寶玉夢游太虛境,預示了眾多女子的命運。這樣,前5回篇幅,攝下了清晰的賈府鳥瞰圖,為全書故事的發展作了多方面的鋪墊。在此基礎上,作者提煉了大量富有典型性、傾向性的日常生活小事,進一步發展故事,展開矛盾,顯明性格。這種概括介紹和具體描寫相結合的結構,使作品達到了脈絡清晰和生活血肉飽滿的和諧統一。
曹雪芹善於在日常生活的描寫中掀起大波瀾。書中的大事如寶玉挨打、抄撿大觀園和小事件如黛玉葬花、晴雯補裘既可單獨存在,各有故事,又環環相扣,層層推進,表現了完整統一而又矛盾迭出的生活真實。
《紅樓夢》嚴謹完整的結構,標志著我國章回小說的結構更趨成熟完美。
《紅樓夢》的獨創性還表現在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上。我國古典小說繼承了演唱藝術的傳統,把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融合在情節進展中,但《紅樓夢》中則有大段單獨的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那風尾森森,龍吟細細的千百竿翠竹的瀟湘館,和黛玉堅守節操的叛逆性格,重於抒情的詩人氣質融為一體。秋爽齋的開闊疏朗打上了探春性格的印記。《紅樓夢》的環境很好表達了人物的性格。小說的心理描寫深入、精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內心秘密。寶黛這對封建時代的青年男女,互相愛慕。第二十九回寫寶黛訴肺腑,人物的內心獨白和作者的剖析,把人物在戀愛中那種千轉百回的心曲、甜酸交集的感情表達得細致而生動。
小說的語言是以北方口語為基礎提煉加工而成的文學語言,它通俗而典雅,准確而精練,富有生活氣息和神韻。在古典小說中,《紅樓夢》的語言成就最高。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長篇小說中最優秀的一部,其深遽的思想內容和精湛的藝術手法達到了高度的統一。魯迅先生說:「自有《紅樓夢》以來,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這是極高而又准確的評價。
《紅樓夢》問世以來,引起了巨大反響。廣大讀者爭相傳閱,統治階級詆毀嚴禁,續貂之作紛紛問世。根據《紅樓夢》題材的改編之作在舞台和銀幕上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觀眾。200多年來對《紅樓夢》的研究已成為一種專門的學問——紅學,這是我國文學史上罕見的現象。目前,《紅樓夢》已有16種外文譯本,各國紅學家集會切磋,對它的研究已成為一門世界性的學問了。《紅樓夢》不僅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珍品,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
『玖』 明清四大小說主要故事情節
「四大名著」的最初提法是「四大奇書」,中國在明末清初最先有了這種說法。李漁曾在醉田堂刊本《三國志演義》序中稱:「馮夢龍亦有四大奇書之目,曰三國也,水滸也,西遊與金瓶梅也。……」當時已有「明代四大奇書」的說法,即《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金瓶梅》。明末清初之際,「四大奇書」的提法已得到相當的固定和流行。清代乾隆年間問世的《紅樓夢》被公認是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峰,取代了《金瓶梅》,四大奇書至此定型。
「四大名著」全稱「四大古典文學名著」是「四大奇書」的現代說法,時間自然也不會早了。因此,現在「四大名著」(四大奇書)的提法一定是出現在《紅樓夢》成書之後。
相較於「奇書」,「名著」的稱呼更有文化意味,更強調在文化上的成就,四大名著不是某個人定下來的,而是在流傳過程中廣大讀者研究、解讀、衡量後評定出來的,承載了許多文化精華,在潛移默化中對許多人的思維智慧、為人處世方式產生了影響,對往後社會思潮、社會風氣、政治生態變化有著深遠影響。
現在中國的四大名著公認為:《三國演義》(羅貫中)、《水滸傳》(施耐庵)、《西遊記》(吳承恩)、《紅樓夢》(曹雪芹)(據傳是上世紀50年代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四部名著的時候定名為四大名著,從此定名)。[1]
精闢點評
四大名著是中國名著之一現乃至全人類共同歷史悠久的寶貴文化遺產,在整個華人世界中有著深遠的影響。在中國文化史上也是一大創舉。研讀中國四大名著,是瀏覽中國古典文學的智能之海,也是閱歷中國傳統人文、社會、倫理、歷史、地理、民俗、心理、處事策略的知識之庫。
《三國演義》
別名:三國志通俗演義
作者:(元末明初)羅貫中
回數:共一百二十回
介紹:綜合民間傳說和戲曲、話本,結合陳壽的《三國志》、范曄《後漢書》、元代《三國志平話》、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以及作者個人對社會人生的體悟寫成。現所見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24卷,240則。清初毛宗崗父子又做了一些修改,並成為現在最常見的120回本。《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
《三國演義》故事開始於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結束於王浚平吳,描寫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之間的軍事、政治斗爭。文字淺顯、人物形象刻畫深刻、情節曲折、結構宏大。
元末明初,我國的小說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尤其是章回體小說步入日臻完善的階段。中國的第一部章回體古典小說《三國演義》,即《三國志通俗演義》,就是通過生活在這一歷史時期的、傑出的小說大家——羅貫中的椽筆誕生並風行於世的。他在我國的文學發展史上,建樹了不可磨滅的偉大功績。同時,為世界文學的寶庫,也增添了燦爛的光彩。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吒叱風雲的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歷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今天我們對於作者的這種擁劉反曹的傾向應有辯證的認識。尊劉反曹是民間傳說的主要傾向,在羅貫中時代隱含著人民對漢族復興的希望。
《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性格尤為突出。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具有近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歷史上是「寧我負人,休人負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殘暴奸詐,是一個政治野心家陰謀家,這與歷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關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但他的義氣是以個人恩怨為前提的,並非國家民族之大義。劉備被作者塑造成為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作者羅貫中(1330年一1400年之間),名本,號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說家。他的籍貫一說是太原(今山西),一說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確考。據傳說,羅貫中曾充任過元末農民起義軍張士誠的幕客.除《三國志通俗演義》外,他還創作有《隋唐志傳》等通俗小說和《趙太祖龍虎風雲會》等戲劇。另外,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水滸傳》後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在我國文學史上,也許還沒有一部作品能夠像《三國演義》那樣長時期地吸引如此眾多的讀者,幾百年來,她差不多被我們整個民族一代又一代地不停流傳,閱讀、可以說《三國演義》已經深深地紮根於我們民族生活的每個角落。《名家彩繪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由戴郭邦、陳白一、戴宏海等35名丹青高手,以如椽彩筆繪就292幅國畫。各位畫家風格各異,流派紛呈,或工筆、如穿針引線,一絲不苟,或寫意,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多姿多彩地展示了三國時期宏大的戰爭場面和從多的人物形象,達到了《三國演義》繪畫創作的頂峰,同時也展示了國畫這一中華未瑰寶的獨特風彩。尤其是其中一些膾炙人口的名篇章,如桃園結義、大鬧鳳儀亭、煮酒論英雄,三顧茅廬、舌戰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等,精彩紛呈。
《水滸傳》
別名:《忠義水滸傳》
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另外,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水滸傳》後三十回 是羅貫中所作。
明高儒《百川書志》著錄其所見本,前署「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認為是施耐庵所作,王圻《續文獻通考》認為是羅貫中所作。
回數:《水滸傳》在流傳中,出現了多種不同的本子。現在所見的,主要有100回本、120回本和70回本。100回本在「招安」後,有「征遼」和鎮壓方臘起義等情節;120回本又插增了鎮壓田虎、王慶的情節。後金聖嘆將此書刪改,去掉了招安及以後的事,稱為70回(實為71回)。
介紹:《水滸傳》是由作者在《宣和遺事》及相關話本、故事的基礎上創作而成。全書以描寫農民戰爭為主要題材,塑造了宋江、吳用、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梁山英雄,揭示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故事曲折、語言生動、人物性格鮮明,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作者:施耐庵(1296~1371)名耳,又名肇瑞,彥端,字子安,號耐庵。籍貫:江蘇興化白駒場人。祖籍泰州海陵縣,住蘇州閶門外施家巷,後遷居當時興化縣白駒場(今江蘇省大豐市白駒鎮)。相傳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後裔。施耐庵7歲時,家裡貧窮,無法上學。但他聰明好學,經常借書看,請鄰居教,有時還到學府去旁聽。就這樣,他讀了《大學》、《論語》、《詩經》、《禮記》等許多書。13歲時,已能在大庭廣眾之中,對答如流,下筆琳琅。一次,鄰居老人病故,約請在滸墅關教私塾的季秀才來寫祭文。季秀才未能及時趕到,別人就提議讓彥端試試。施耐庵少年氣盛,欲顯其才,也不推讓,走過來一揮而就。後來,季秀才看了這篇既幼稚又有才氣的祭文,稱贊不已。主動提出讓施耐庵到滸墅關去讀書,並且不收他費。後來還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施耐庵。 施耐庵在滸墅關讀書,十分刻苦,他不僅熟讀諸子百家,而且各種書都去瀏覽。當時刊行的《大宋宣和遺事》,講吳用智取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楊志賣刀」等故事,引起了施耐庵的興趣,他常常在課余閱讀。還同小夥伴們一起舞刀弄棒,練習武藝。那時,蘇州城裡經常說唱些如《石頭孫立》、《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同樂院燕青搏魚》、《李逵負荊》等話本和雜劇,施耐庵有時也去消遣,對這些「仗義英雄」、「擎天好漢」流露出敬佩之情。
施耐庵的小說《水滸傳》中有極其生動的生活場景,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水滸108將身份不同,性情各異,是我國古代小說中的一朵奇葩。《名家彩繪四大名著·水滸傳》隨文融入293幅國畫,由戴郭邦、賀友直、陳白一等41位國畫名家聯袂繪制,眾畫家以妙手神筆繪就極具生動的生活場景,人物情節,惟妙惟肖,意韻深遠。
《西遊記》
別名:《西遊釋厄傳》
作者:(明)吳承恩
回數:共一百回(實一百零一回)
介紹:西遊記以民間傳說的唐僧取經的故事和有關話本及雜劇(元末明初楊訥作)基礎上創作而成。西遊記前七回敘述孫悟空出世,有大鬧天宮等故事。此後寫孫悟空隨唐僧西天取經,沿途除妖降魔、戰勝困難的故事。書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畫生動,規模宏大,結構完整,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品。
內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紹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大鬧天宮;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敘三藏取經的緣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書故事的主體,寫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終到達西天取回真經。
作者吳承恩(約1504年-約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江蘇淮安人。吳承恩大約40歲才補得一個歲貢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職,沒有被選上,由於母老家貧,去做了長興縣丞,終因受人誣告,兩年後「拂袖而歸」,晚年以賣文為生,活了將近80歲。
吳承恩的神話小說《西遊記》,規模宏偉,情節曲折、語言生動,又運用了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想像極其豐富,是我國古代小說中的瑰寶。《名家彩繪四大名著·西遊記》延請戴敦邦、趙宏本等40餘名畫壇名宿繪制240幅藝術含金量相當高的國畫,或豪放粗獷,或質朴秀麗,畫科有人、神、魔、怪、山、水、花、蟲、鳥、獸等多姿多彩,畫法則或工筆勾勒,或寫意揮灑,風格或豪放粗獷,或樸拙秀麗,技法上鉤勒、渲染、烘托、潑墨、淋漓盡致,多姿多彩地展現了小說中最精彩的場面。文以畫平添風采,畫借文獨具魅力,圖文相間,水乳交融。
《紅樓夢》
別名:《石頭記》《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 《情僧錄》 《大觀瑣錄》 《金玉緣》 《情界銓》
作者:曹雪芹(前八十回);無名氏(後四十回,程偉元、高鶚整理)[2]
回數:紅樓夢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在撰寫、修改過程中就以抄本的方式流傳。乾隆五十年(1791年),程偉元將前八十回及後四十回續稿以活字排印,從此一百二十回本流行。但前八十回的文字曾有改動。
介紹:紅樓夢寫於十八世紀中葉的清乾隆時代,內容「大旨談情」。隋唐以前中華文化受尚古尚朴潛規則影響,沒有專門研究、開示、描畫心性的作品傳世,而佛教卻特別重視研究、開示、描寫心性,有很高成就,禪宗更以「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為立宗宗旨。隋唐政權能夠成立與佛教在中國迅速發展密切相關,隋唐之後,佛教對社會風氣、政治生態影響仍然舉足輕重。紅樓夢是中國唯一一部明確以「談情」為主旨,並且取得極高成就的小說。紅樓夢所談的情與先天之性有關,與後天學力有關,與偽相反。《易·系辭上》:「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在外十九年矣……民之情偽,盡知之矣。」《後漢書·耿國傳》:「夷狄情偽難知,不可許。」宋·陳亮《丙午秋答朱元晦秘書書》:「天下之情偽,豈一人之智慮所能盡防哉!」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儒家釋家,情偽日增,門徑各別,可勿與辯也。」紅樓夢的分旨是:類似於史記功能的《石頭記》;類似於世情小說的《風月寶鑒》;類似於傳奇的《金陵十二釵》;類似於見聞錄的《情僧錄》。多個旨意融於一書,一擊兩鳴,一筆多用,一言兩味或者多味,在紅樓夢里比比皆是。難度極高,成就極高、極大。
作者:曹雪芹,中國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圃、芹溪,出生地:南京(金陵);祖籍遼陽,生於1715年,卒於1763年。其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曹雪芹白旗包衣(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祖父曹寅,父輩的曹顒和曹頫相繼擔任江寧織造達60餘年之久,頗受康熙帝寵信。曹雪芹在富貴榮華中長大。雍正初年,由於封建統治階級內部斗爭的牽連,曹家遭受多次打擊,曹頫被革職入獄,家產抄沒,舉家遷回北京,家道從此日漸衰微。這一轉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態炎涼,更清醒地認識了封建社會制度的實質。從此他生活一貧如洗。他能詩會畫,擅長寫作,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專心致志地從事小說《紅樓夢》的寫作和修訂,披閱10載,增刪5次,寫出了這部把中國古典小說創作推向巔峰的文學巨著。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曹雪芹陷於過度憂傷和悲痛,到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日),因貧病無醫而逝世(關於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兩種說法),入葬費用由好友資助。
《紅樓夢》以其豐富的內容,曲折的情節,深刻的思想認識,精湛的藝術手法成為中國最具成就的古典小說及章回小說的巔峰之作,以至於以一部作品構成了一門學術性的獨立研究學科——紅學,這在世界文學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高鶚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少年時喜冶遊。中年一度在外課館。熟諳經史,工於八股文,詩詞、小說、戲曲、繪畫及金石之學亦頗通曉。詩宗盛唐,詞風近於花間派,論文則「辭必端其本,修之乃立誠」,強調以意為主。他熱衷仕進,累試不第,乾隆五十三年(1788),始為順天鄉試舉人。六十年進士。歷官內閣中書,內閣侍讀。嘉慶六年(1801)為順天鄉試同考官。十四年,由侍讀選江南道監察御史。十八年,升刑科給事中。在任以「操守謹、政事勤、才具長」見稱。晚年家貧官冷,兩袖清風。所以雖著作如林,卻多未及問世而齎志以終。《紅樓夢》後四十回傳為高鶚,程偉元所續。但目前觀點認為,後四十回為無名氏所續;高鶚與程偉元只是編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