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歐洲小說好看
① 如果想了解歐洲十九世紀風俗民情應該看哪本書
《歐亞史》
② 誰能給我介紹一些介紹反映19世紀英國或其他歐洲歷史的小說
19世紀的小說,也就是1800~1900這個時間。歐洲這個時候的小說主要反映的是,大革命的到來,資本主義的腐朽,社會的希望力量...不同於文藝復興,人們早已不是單純的崇拜個人,反對神控,歌頌資本主義。因為社會地位仍然沒有變化,仍是教士,國王,貴族,資本市民和農民。所以這個時候的英法國文學有很多表現大革命的作品。
《雙城記》---作者狄更斯http://ke..com/view/69099.html?wtp=tt
在後來是那破侖的傳奇戰爭,由此也產生了很多具有傳奇色彩的作品。
《基督山伯爵》(法)大仲馬 http://ke..com/view/30787.html?wtp=tt
還有最多的作品就是反映資本社會的虛偽,腐朽,沒有人型。這類作品是佔了大多數,經典也佔了大多數
《歐也妮·葛朗台》《高老頭》 巴爾扎克
《少年維特的煩惱》 《浮士德》歌德http://ke..com/view/19304.htm#3
《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雨果
http://ke..com/view/22712.htm#6
至於這個時候關於科學的小說,我真的不知道有什麼。但是,我找到了一個此時的科學家和發明家的表格
http://ke..com/view/874720.html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③ 19世紀歐洲故事體小說是什麼
19世紀是歐洲小說發展的黃金時期,敘事理論研究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關鍵詞:現實主義; 敘事理論�
一、書信體與第一人稱敘述
菲爾丁和理查遜在18世紀爭論的書信體和敘述體形式,在維多利亞時期(英)仍然是眾人關注的問題,也是傳統敘事理論的一個中心問題。由於理查遜的書信體小說取得了很大成功,引來大批效仿者,使書信體小說在18世紀中後期的小說中佔了相當大的比重。但是到了18世紀末期,書信體的弊端越來越明顯,新的小說家大多不追隨是不爭的事實,最清楚的例子就是19世紀前期最重要的兩大小說家奧斯丁和司各特都沒有以書信體作為自己的小說形式,而是主要採取了由菲爾丁所創的第三人稱全知敘述,並在運用有限視角方面進行了新的探索。安娜·巴包德在《理查遜生平》中對書信體敘事的特點作了歸納,雖然她的主要目的是張揚理查遜小說取得的成就,但同時也指出了這種敘述方法的弱點:「這種方法因缺少敘述者,帶來了戲劇創作中人們熟知的很大不便;作者無計可施,只好找個很無趣的心腹來聽敘述。它迫使一個人講述他或許絕不會講的事情;有時不得不重復謙遜美德本該掩飾的贊揚;為了復述長篇對話,只好假定某種超常的記憶力。」
二、第三人稱敘述與介入性評論
第三人稱全知敘述之所以成為19世紀歐洲小說敘述的常規,主要原因在於當時的小說家致力於創作深刻復雜而全面的現實主義小說,而要達到這種目的書信體與第一人稱敘述的局限是顯而易見的。相比之下,第三人稱全知敘述的長處更顯突出,它給了作家充分的自由進行周密全面的背景細節描寫,並可以根據小說發展的要求調節敘事視角和敘事距離,從而使當時的小說呈現出異彩紛呈的繁榮局。
三、從「好故事」到「有機體」
由於到了維多利亞時期,小說作為虛構的敘事作品已經成為不爭的常規,很少有人像笛福、理查遜等18世紀小說家那樣強調小說是真人真事。狄更斯在他的第一部小說《匹克威克外傳》中充作編者:「我們只是努力用正直的態度,履行我們作為編輯者的應盡之責;即或在別的情形之下我們也許會有什麼野心,想自稱是這些故事的著作者,然而對於真理的尊重阻止我們僭越地居功——我們只能說,我們的功勞只是把材料作了適當的處理和不偏不倚的敘述而已。」這種姿態在他後來的小說中很快就不見了,而對「好故事」的關注則得到空前的加強。許多小說家都把講一個曲折有趣的好故事作為最基本的要求,沒有好故事的小說就不是好小說,而故事引人入勝顯然也是維多利亞時期小說大繁榮的一個重要原因。
④ 19世紀歐美經典文學有哪些
19世紀30、40年代,首先在法國、英國出現了一個新的現實主義文學流派,後來被稱為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流派。它迅速取代浪漫主義,發展成全歐性的文學潮流。
英國經典小說指的通常是英國文學的現實主義時期(1830s--1918)的小說作品,代表作家有狄更斯、薩克雷、以及很多女性小說家如簡·奧斯汀、勃朗特姐妹、蓋斯凱爾夫人(《瑪麗·巴頓》)以及喬治·艾略特(《弗羅斯上的磨坊》);從文風上來講本人認為哈代也可以算在裡面,畢竟他採用的也是現實主義,只是時間稍晚了些。當然其他歐洲國家和美國的經典也大多指這個時期。
狄更斯《雙城記》狄更斯《霧都孤兒》又譯《奧利弗·退斯特》。 薩克雷的《名利場》。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夏綠蒂·勃朗特《簡·愛》。艾米麗·勃朗特《呼嘯山莊》。哈代的《德伯家的苔絲》。
美國的民族文學形成於獨立革命時期。19世紀初,美國開始出現以本國為背景,以本國人為主人公的文學作品。歐文(1783一1893)開創了美國短篇小說的傳統。愛倫•坡(1809一1849)
的詩歌和短篇小說標志著美國民族文學達到了新的水平。19世紀中葉,主宰美國文壇的是浪漫主義文學。
美國的現實主義文學是在現實斗爭中產生的。它對蓄奴制度帶有尖銳的批判傾向。理查•希爾德烈斯(1807一1865)的長篇小說《白奴》(1836)具有民主思想傾向,揭露了美國蓄奴制的罪行。哈里葉特•比徹•斯托夫人(1811一1896)的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1852)同樣控訴了美國蓄奴制的殘暴罪行。華爾特•惠特曼(1819一1892)是美國最傑出的民主詩人。
美國在南北戰爭後,批判現實主義文學逐漸取代了浪漫主義,並且出現了象傑克•倫敦(1876一1916)、歐•亨利(1862一1910)和馬克•吐溫的偉大作家。他們的創作大大地發展了美國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
法國是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出現最早和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早在20年代,民主詩人貝朗瑞(1780一l857)在揭露和諷刺封建貴族和教會的詩歌中,已經出現了批判現實主義的因素。1823年,斯丹達爾發表了文學評論集《拉辛與莎士比亞》提出了著名的「文藝應象一面鏡子」的主張,實際上提出了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1830年《紅與黑》的出版,標志著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誕生。從30年代起,法國相繼涌現了一批卓越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總之,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孕育於19世紀20年代,興起於80年代,40年代發展到高潮,50年代後受到自然主義文學思潮的影響,逐漸趨於衰落。
⑤ 求十九世紀歐洲社會有關的諷刺小說,最好短篇
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 ,司湯達的《紅與黑》,雨果的《悲慘世 界》 ,短篇就找莫泊桑
⑥ 10部有名的外國文學名著
一,《戰爭與和平》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故事以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奧斯特利茨大戰、波羅底諾會戰、莫斯科大火、拿破崙潰退。通過對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皮埃爾、娜塔莎在戰爭與和平環境中的思想和行動的描寫,展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風貌。
二,《巴黎聖母院》作者:維克多·雨果
故事的場景設定在1482年的巴黎聖母院,內容環繞一名吉卜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和由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羅養大的聖母院駝背敲鍾人卡西莫多而展開,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的故事。
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三,《呼嘯山莊》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小說描寫吉卜賽棄兒希斯克利夫被山莊老主人收養後,因受辱和戀愛不遂,外出致富,回來後對與其女友凱瑟琳結婚的地主林頓及其子女進行報復的故事。
全篇充滿強烈的反壓迫、爭幸福的斗爭精神,又始終籠罩著離奇、緊張的超現實氣氛,驚悚恐怖之中感人至深,帶有部分哥特文學的奇幻恐怖色彩。
四,《童年 》作者:馬克西姆·高爾基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
講述了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前蘇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里行間涌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
五,《大衛·科波菲爾》作者:查爾斯·狄更斯
《大衛·科波菲爾》是狄更斯的帶有自傳性的扛鼎之作,正如狄更斯自己所言「在我心底深處有一個孩子最為我寵愛,他的名字叫大衛·科波菲爾」。這部長篇小說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部傑作,曾被列夫·托爾斯泰譽為「一切英國小說中最好的一部」。
六,《紅與黑》作者:司湯達
小說圍繞主人公於連的個人奮斗及兩次愛情經歷的描寫,揭示了復辟王朝時期的波瀾的階級大博斗,反映了政治黑暗、教會腐敗,貴族反動和資產階級利慾熏心的廣闊生活畫面。
七,《悲慘世界》作者:雨果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其內容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
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土倫苦刑犯冉·阿讓(Jean Valjean)的個人經歷,融進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
八,《安娜·卡列尼娜》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品。
作品講述了貴族婦女安娜追求愛情幸福,卻在卡列寧的虛偽、渥倫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頭破血流,最終落得卧軌自殺、陳屍車站的下場。
庄園主列文反對土地私有制,抵制資本主義制度,同情貧苦農民,卻又無法擺脫貴族習氣而陷入無法解脫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時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書在矛盾的漩渦中顛簸。這部小說是新舊交替時期緊張惶恐的俄國社會的寫照。
九,《約翰·克利斯朵夫》作者:羅曼·羅蘭
是一部通過主人公一生經歷去反映現實社會一系列矛盾沖突,宣揚人道主義和英雄主義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了主人公奮斗的一生,從兒時音樂才能的覺醒、到青年時代對權貴的蔑視和反抗、再到成年後在事業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後達到精神寧靜的崇高境界。
十,《飄》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
小說中的故事發生在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前夕。生活在南方的少女郝思嘉從小深受南方文化傳統的熏陶,可在她的血液里卻流淌著野性的叛逆因素。
隨著戰火的蔓廷和生活環境的惡化,郝思嘉的叛逆個性越來越豐滿,越鮮明,在一系列的的挫折中她改造了自我,改變了個人甚至整個家族的命運,成為時代時勢造就的新女性的形象。
⑦ 求穿越到16-19世紀的歐洲的架空小說,不要重生,不要奪舍
請叫我威廉三世?
復活之戰斗在第三帝國?
在不就<大航海時代>了.
寫的人就挺少了,再新宋的水平,要求太高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⑧ 有沒有寫19世紀歐洲的網路小說啊
巴伐利亞玫瑰,請叫我威廉三世,重生西班牙帝國,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我主法蘭西,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
在起點中文網--書庫--歷史分類--外國歷史下,按照推薦或點擊查找即可,有很多19世紀的。
⑨ 有沒有關於17到19世紀關於歐洲的推理小說。
凱西萊克斯《聽,骨頭在說話》,FW克勞夫茲《桶謎》,PD詹姆斯《教堂謀殺案》,艾德麥克班恩《恨警察的人》,約翰狄克遜卡爾《三口棺材》,傑弗里迪弗《野獸花園》
⑩ 推薦一本介紹16-19世紀歐洲史的書~
歐洲史(上、下卷)諾曼·戴維斯著